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材的养护技术

中药材的养护技术

中药材的养护技术
中药材的养护技术

中药材的养护技术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资源,如果中药材的贮藏养护不当,会发生霉变,虫蛀、走油等变质现象,影响治疗,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做好中药材的贮藏养护工作,对防止中药材变质,节约资源,减少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中药材在采集以后,经过初步的加工处理或复杂的炮制过程之后,就可以入库,所以这段时间的保管与养护阶段是很重要的。贮藏过程中,主要应避免虫蛀、发霉、变色、气味散失、枯朽、风化、融化粘连等变异现象。

一、一般造成中药材变质的因素主要是:

中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各种药材所含的成分不同则性质也不一样,而各种自然因素对中药材贮藏养护影响较大。

1、温度:中药材对自然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中药材的质量都有影响。中药材在贮藏养护过程中,温度在15 C -35 C之间,各种害虫及霉菌会大量繁殖生长,含有蛋白质、糖类、淀粉的中药材容易生虫、霉变。当温度在35 C以上时,含脂肪的中药物就会因受热而使脂肪分解及酸败,形成走油现象,从而少油;含挥发油多的药物也会因温度的升高挥发性成分散失,,芳香气味减弱,降低药物疗效;动植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药物,受热后又易于发软、粘连成块或融化。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潮湿的程度。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与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药物的正常含水量约10~15 %,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 ,空气中水蒸气多,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为霉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一些含糖、淀粉类的药材,就容易发

生霉烂变质现象; 湿度过低,容易使某些药物干裂、失润、风化等。

3、空气与日光:空气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氧气与臭氧最容易与药物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影响其质量。药材成分的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在酶的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合作用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使药材的颜色加深,含有不饱和成分的油脂容易发生氧化酸败现象。空气中的臭氧是强氧化剂,能加快中药材中脂肪油脂变质;阳光的紫外线光对中药材的颜色有较大的破坏,阳光照射后颜色减退。日光对某些药材的色素和叶绿素有破坏作用,能使药材变色。所以红色和绿色的药材,不宜在阳光下久晒。因此,有的药材应密闭贮藏,有的药材应比光贮藏。通常所见到的丹皮、黄精等的颜色变深,就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4、时间:药材贮藏时间过久,亦会变质失效。

二、中药材贮藏时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中药材贮藏过程中,药材易发生霉变、虫蛀及走油现象。药材中都含有霉菌繁殖生长所需要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纤维素、水分等养料成分。空气中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表面,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萌发为菌丝分酵素,溶蚀药材内部组织,是药材的成分发生变化而变质。药材害虫种类多、繁殖快、适应性强、分布面广。药材在采集、加工、包装、运输不当都会带来害虫的虫卵和幼虫,随药材进入仓库;库房周围环境不清洁也容易潜伏害虫和虫卵,在适宜的期货环境下会滋生繁殖;药材的走油现象

与空气的湿度、贮藏时间、药材的性质有关。

三、中药材的养护:

中药材的养护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而细致的工作,保管人员要具有一定业务素质和较强的责任心,熟练掌管各类药材的性能,对中药材养护应以防为主,防治相结合。

1、建立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库房内要经常打扫,保持洁净的贮藏环境,减少害虫、霉菌的滋生,避免药材被虫害、霉菌污染。对入库的药材坚持验收制度,保持药材的干净度,防止外来虫害、霉菌的入侵;污染的药材进行杀虫、灭菌后才能入库。库房管理人员对库存的药材经常进行检查,做到一看、二闻、三摸。用眼观察药材变化,虫蛀霉变现象;鼻闻药材的气味是否正常;手摸药材是否受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传统经验养护与现代科学养护相结合。中药材的传统经验养护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现代科学养护见效快、效果好。

药材对抗、同贮养护。在中药材的养护中,利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药材与易生虫药材同贮,可防止药材的生虫、发霉。

密闭养护:易吸潮、易氧化的药材应放在装有干燥剂的闭容器内养护,可防止潮解、软化粘连现象。

远红外线加热干燥养护:远红外线加热干燥养护是利用远红外辐射元件发射的远红外线,使被加热的物体吸收,产生分子共震,引起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转动转变为热能,干燥迅速,使微生物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具有较高杀菌杀虫及灭虫卵的。

气调贮藏养护:气调贮藏养护是调节库内气体成分,充氮降氧、抑制细菌活动,使害虫缺窒息而死,保证库内中药材不霉变、不生虫、不走油、不变味。库内气降到2% ,充氮气达98% ,贮藏党参等中药材,缺氧养护一百天左右,药材色泽新鲜、味道正、无虫蛀霉变现象。

易生虫药材:虫蛀对药材的影响很大,每年5?9月是中草药最易生虫的

季节。对易生虫的药材,在保管过程中除了要勤检查以外,还必须从杜绝害虫来源、控制其传播途径、消除繁殖条件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保证其不受虫害。因此,贮

存这类药材,如党参、党渣、大黄、黄芪等,首先要选择干燥通风的库房。库内地面潮湿的,应加强通风,并可在地面上铺放生石灰、炉灰、木炭等;架底垫木高到

40cm 以上,在垫木上最好销上木板芦席或油毡纸等以便隔潮。另外,对不同药材可以采取密封、冷藏、熏蒸、对抗等适当的养护措施,以保证药材不虫蛀。

易走油发霉药材:?由于空气中存在大量霉菌孢子,如果散在药材表

面,在适当的温度下(温度在18C?30C)或湿度在80%左右,或者药材的含水率高,贮藏室阴暗不通风,有些含淀粉、粘液性和糖类较高的中草药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药材发霉。有些无机盐类中草药吸潮而使成分分解,粉末状的中草药吸潮出现粘结等变质现象。而富含油脂的药材在日光、空气的作用下会氧化导致走油,或是药物受潮,未干透就堆放在一起而发热, 从而促使氧化作用加快,油脂分解之故。药材少油发霉,能够影响药效,特别是发霉严重的,霉烂变质后能完全失去疗效。药材发霉,是指在药材上寄生和繁殖了霉菌,称为“霉变”,对这类药材的保管,最忌闷热,故应置于通风干燥处,严防潮湿。

易变色及散失气味药材:酶引起的变色,如药材中所含成分的结构中有酚羟基,则在酶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台,形成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使药材变色; 非酶引起的变色原因比较复杂,或因药材中所含糖及糖酸分解产生糠醛及其类似化合物,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或因药材中含有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还原糖作用,生成大分子的棕色物质,使药材变色。部分花、叶、全草及果实种子类药材,由于所含的色素、叶绿素及挥发油等,受温度、湿度、空气、阳光等的影响,易失去原有的色泽和气味。在贮存保管中应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以及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养护。贮存场所要干燥阴凉,严格控制库的温、湿度。贮存时间不宜过长,并要做到先进先出。最好单独堆放,以免与其它有特殊气味的药材串味。

易融化、怕热药材易融化、怕热药材:主要指熔点比较低,受热后容易粘连变形,或使结晶散发的那些药材,如阿胶、儿茶、樟脑等。对这类药材必须选择能经常保持干燥阴凉的库房,并将药材包装好。

易潮解、风化药材:含有盐类物质的结晶体药材,在潮湿的地方或空气中湿度大,都会受影响而逐渐融化。当开始融化时,一般称为“返潮”或潮解,如芒硝、大青盐等。对这类药材应选择阴凉、避风和避光的库房,或在室内适宜的地方保管;包装物以能防潮不通风为宜。

需要特殊保管的药材对毒剧麻药、易燃性药材及贵重药类应根据各自的特殊性质进行分别保管。

①毒剧麻药:如砒石、水银、斑蝥、轻粉等,应专人、专库(专柜)、专帐保管,并且注意湿度、温度等影响。贮存供应办法,应按毒麻药管理条例进行。

②易燃性药材:如火硝、松香、硫黄等遇火或高温易燃烧,如数量较多的应放在危险品仓库贮存,数量少的也应单独存放,并应远离电源、火源,也应有专人保管。

③贵重药材:如人参、鹿茸、羚羊角等,在贮存中,由于成分性质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变异现象。如人参易生虫、麝香易受潮走味等。所以对贵重药类应专柜、专库、专帐、专人负责保管。一般用固定的箱、柜、缸、坛等密闭后,贮存在干燥、阴凉、不易受潮受热的地方贮藏。

另外,包装对中药材储存有很大的影响。包装是药材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包装可以有效地保持中药的完整、清洁,防止微生物、害虫的侵蚀,避免外界温度、湿度、有害气体、阳光等影响,起到保质保量的作用。包装的类型很多,有麻袋、玻纤编织袋、塑料袋、纸箱、木箱等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种类成百上千,贮藏方法和要求也多种多样,必须认真研究

学习。在中药材产品的贮藏工作中,对在库药材要经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出库入库要有计划、有记录,仓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而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最常见变质现象是霉变、生虫、走油。影响

中药材变质的外界因素是空气、阳光、温度、湿度,其中温度、湿度对药材的影响最大,在适宜的条件下,中药材会生虫和霉变。因此,在中药材的养护中,应用传统经验养护与现代科学养护相结合,防止中药材虫蛀、霉变、走油现象的发生,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中药饮片与参茸储存养护培训考核试卷

中药饮片与参茸储存养护培训考核试卷 部门名称姓名工号分数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4分,共40分) 1.中药饮片的养护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在_____~______℃时一般害虫容易生长繁殖;在_____~_____℃时最适合霉菌的 生长;温度在_______℃以上时,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会加速挥发。 3.温度在______℃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超过_____%以上饮片最宜发霉、虫蛀。 4.中药库房室内温度不超过_______℃,相对湿度为______%~______%,饮片含水量控制在 _____%~____%为宜(特殊饮片除外) 5.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阴凉库温度要求为不超过℃;冷库温度为~℃; 6.泛油习称“走油”。是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或时其表面返软、发 粘、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气味的现象。 7.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经与干燥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变为非结晶 状的无水物质,从而变为状,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8.药物在储存过程中,外界的改变,对药物变质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在℃以下的常温下, 储藏中的中药一般都比较稳定。 9.药品与非药品、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存放,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存放。 10.红参在蒸制过程中,因为热处理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参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干后 的红参颜色红润,气味浓香。红参较白参相比组织致密、坚固,储藏性良好。红参一般有效期限年,白参年。 二、混合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饮片的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温湿度应控制在( )。 A.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5%以下 B.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 C.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5%以下 D.温度20℃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 2.饮片的低温养护法不能预防的变异现象有( )。 A.虫蛀 B.发霉 C.变色 D.粘连 3.芒硝储存中易发生( )。 A.虫蛀 B.发霉 C.风化 D.潮解 4..氧化作用可造成( )。 A.变色 B.发霉 C.泛油 D.气味散失 5.中药泛油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中药本身含有挥发油、油脂、糖类等物质 B.温度 C.湿度 D.微生物 6.炮制后宜密闭存放的中药饮片是( )。 A.酒炙类 B.醋制类 C.蜜制类 D.盐炙类 7.具有“金井玉栏”鉴别特征的有哪些中药材?() A. 桔梗 B. 黄芪 C. 苦参 D. 板蓝根 8.中药饮片散气变味的因素有( ) A.饮片性质B.温湿度C.包装不严D.霉菌污染E.害虫蛀蚀 9.沙参、白芷等在储存过程中最易发生( )。 A.发霉 B.虫蛀 C.泛油 D.粘连 10.可以防治仓储中害虫的中药有( )。 A.花椒 B.千里光 C.山苍子(油) D.大蒜 11.中药饮片常见的变异现象是( )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 为了做好养护工作,必须掌握各种药材的性质和变异特点。下面将药材分为易生虫,易泛油发霉、易变色走味、易融化怕热、易潮解风化和失油,等几种类型。 一易生虫药材 1、质地松软、含糖类、脂肪较多的党参、陈皮、柏子仁、枸杞子等 2、含脂肪蛋白质较多的鹿茸、刺猬皮、蜈蚣等 3、质地坚实,含淀粉较多的赤小豆、皂角、薏苡仁、芡实等 4、质地松散,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玫瑰花、款冬花和菊花等 二易生虫药材的查看 1、首先检查垛的上面以及垛底是否有虫丝或蛀粉等,对易生虫的药材的重点品种进行开包检查。保管易生虫药材不仅要勤加检查外,必须从杜绝害虫来源,控制其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首先库房必须干燥通风,库内清洁卫生。此外要合理安排出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使易生虫的药材先出库。 三易泛油、发霉药材 1、含脂肪油、挥发油和粘性糖质的某些药材易泛油。含油脂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含粘性糖多的易受湿度的影响。 2、当药材本身含水量在15%,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70%,温度在20—35摄适度时,易发霉。 3、对已泛油、发霉的药材的治理 (1)撞刷:发霉不严重的药材,经“日晒或烘烤”干透后,可放入麻袋或布袋内来回摇晃,通过撞击摩擦,可将霉去掉。至于条根或片状药材,不易使用此方法,可用刷子将霉刷掉。 (2)发霉后不易撞刷的药材,可用淘洗的方法除霉。淘洗时可将药材放在缸内或盒内,搓洗或刷洗,去霉后捞出晒干即可。 (3)沸水喷洗:发霉后不易水洗的药材,可以用开水喷洗。具体方法是:将发霉药材滩在席子或干净的地面上,用沸水喷洒,并随喷随翻,喷湿后将其堆在一起,要用麻袋盖上闷润约1小时,再用少量的硫磺熏蒸,然后取出晒干即可。 (4)醋洗:不能沾水的药材,如山茱萸、五味子等发霉后,可用醋喷洗,每100公斤用醋10-12公斤。具体方法与水洗相同。 (5)油擦:不能见水见热的药材,如各种附片发霉后,可用油擦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布沾无异味的食用植物油,在药材上反复搓擦,即可除去霉迹。 四易变色及散失气味药材 1、有一部分花、叶、全草及果实种子类药材,由于质地较薄,个体细小,其所含的色素叶绿素及挥发油等易受温度、湿度、空气、日光等影响而失去原有的色泽或气味,在潮湿的情况下往往易发霉或生虫。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 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贮存质量,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因养护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 2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和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管理。 3术语及定义 虫蛀:虫蛀是指昆虫侵入中药材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药材经害虫危害虫蛀后,有的形成空洞、破碎,有的被毁成粉,有的被害虫排泄物污染,破坏性极强。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 发霉:大气中存在大量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表明,在适当的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适宜的环境(如阴凉不通风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失去药效。 变色: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受温湿度及空气的影响,使药材内部发生变化,表面颜色发生变异。 泛油:指某些含油脂、挥发油、粘液质、糖类较多的药材,在温湿度较高时出现的油润、发软、发粘、颜色变鲜、产生“哈喇味”。 气味散失:中药材具有的正常气味,因久存或养护不当、储存过程中出现发霉、酸败等化学反应均可导致气味散失。 4 职责 中药材库管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中药材、饮片养护流程图 5.2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应根据中药材特性、季节气候变化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对特殊药材采取重点养护,做到安全储存,科学养护,保证质量,降低损耗。 5.3中药材、中药饮片分类

5.3.1为了便于分别养护,将在库中药材、中药饮片按其特性划分为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挥发等类型。 5.3.1中药材、饮片分类、产生质量变异原因、危害及防治原则 5.4中药材、饮片的日常在库检查 根据药材的特性,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法: 5.4.1易虫蛀药材的检查:该类品种主要有:白术、炙甘草、葛根、虎杖、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程序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程 序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程序 目的: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程序,规范其养护工作,确保中药材、中药饮片符合规定要求。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和要求,适用于企业经营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管理。 职责: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1.分类: 为了便于分别养护,应将在库药材、饮片按其特性划分为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等类型。 2.制定养护计划、方案: 针对不同品种、类型、性能,结合企业仓库实际,制定养护计划、方案。养护方案应明确: 养护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存放位置:根据仓库环境和设备条件,根据各种药材、饮片需避光、防潮、防压、防冻、防鼠等不同要求,将药材、饮片置放于适宜的地方。 重点养护时节:较易发生霉变、虫蛀、泛油的黄梅天、三伏天、桂花天等季节。 重点养护品种: 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的药材和饮片; 养护周期,一般品种3个月,重点品种1个月。

按照养护计划、方案,采用传统及现代养护方法,科学地对在库药材、饮片进行养护,以保证药品质量。养护方法主要有: 干燥养护方法: 干燥可以除去中药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贮不变质的效果。 摊晾法:也称阴干法,即将中药置于室内或阴凉处所,使其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类、花类、果皮类中药等。 高温烘燥法:对含水量过高的中药,可以采用加热增温以去除水分,所用方法有火盆烘干、烘箱烘干与干燥机烘干三种。此法适用于大多数药材。 石灰干燥法:凡中药容易变色、价值贵重、质量娇嫩、容易走油、溢糖而生霉虫蛀、回潮后不宜曝晒或烘干的品种如人参、枸杞子、鹿茸等,可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石灰吸潮袋的干燥法。 木炭干燥法:先将木炭烘干,然后用皮纸包好,夹置于易潮易霉的中药内,可以吸收侵入的水分而防霉虫。 翻垛通风法:翻垛就是将垛底中药翻到垛面,或堆成通风垛,使热气及水分散发. 一般在霉雨季节或发现药材含水量较高时采用此法;并可利用电风扇、鼓风机等机械装置加速通风。 密封吸湿法:利用严密的库房及缸、瓶、塑料袋或其他包装器材,将中药密封,使中药与外界空气隔绝,尽量减少湿气侵入药材的机会,保持中药原有的水分,以防霉变与虫蛀。加入石灰、硅胶等吸湿剂以吸潮,两者结合应用,更能增强干燥防虫霉的效果。贵重中药最好采用无菌真空密封。 冷藏养护方法:

中药材地养护技术

中药材的养护技术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资源,如果中药材的贮藏养护不当,会 发生霉变,虫蛀、走油等变质现象,影响治疗,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 做好中药材的贮藏养护工作,对防止中药材变质,节约资源,减少经济上的重 大损失。中药材在采集以后,经过初步的加工处理或复杂的炮制过程之后,就 可以入库,所以这段时间的保管与养护阶段是很重要的。贮藏过程中,主要应 避免虫蛀、发霉、变色、气味散失、枯朽、风化、融化粘连等变异现象。一、 一般造成中药材变质的因素主要是: 中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各种药材所含的成分不同则性质也不一样,而各种自然因素对中药材贮藏养护影响较大。 1、温度:中药材对自然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中 药材的质量都有影响。中药材在贮藏养护过程中,温度在15 ℃-35 ℃之间, 各种害虫及霉菌会大量繁殖生长,含有蛋白质、糖类、淀粉的中药材容易生 虫、霉变。当温度在35 ℃以上时,含脂肪的中药物就会因受热而使脂肪分解 及酸败,形成走油现象,从而少油;含挥发油多的药物也会因温度的升高挥 发性成分散失,,芳香气味减弱,降低药物疗效;动植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 药物,受热后又易于发软、粘连成块或融化。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潮湿的程 度。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与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药物 的正常含水量约 10~15 %,空气相对湿度大于 70% ,空气中水蒸气多,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为霉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一

些含糖、淀粉类的药材,就容易发生霉烂变质现象;湿度过低,容易使某些药物干裂、失润、风化等。 3、空气与日光:空气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氧气与臭氧最容易与药物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影响其质量。药材成分的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在酶的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合作用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使药材的颜色加深,含有不饱和成分的油脂容易发生氧化酸败现象。空气中的臭氧是强氧化剂,能加快中药材中脂肪油脂变质;阳光的紫外线光对中药材的颜色有较大的破坏,阳光照射后颜色减退。日光对某些药材的色素和叶绿素有破坏作用,能使药材变色。所以红色和绿色的药材,不宜在阳光下久晒。因此,有的药材应密闭贮藏,有的药材应比光贮藏。通常所见到的丹皮、黄精等的颜色变深,就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4、时间:药材贮藏时间过久,亦会变质失效。 二、中药材贮藏时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中药材贮藏过程中,药材易发生霉变、虫蛀及走油现象。药材中都含有 霉菌繁殖生长所需要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纤维素、水分等养料成分。空 气中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表面,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萌发为菌丝分酵素,溶蚀药材内部组织,是药材的成分发生变化而变质。药材害虫种类多、 繁殖快、适应性强、分布面广。药材在采集、加工、包装、运输不当都会带 来害虫的虫卵和幼虫,随药材进入仓库;库房周围环境不清洁也容易潜伏害 虫和虫卵,在适宜的期货环境下会滋生繁殖;药材的走油现象与空气的湿度、贮藏时间、药材的性质有关。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操作规定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操作规定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操作规定: 1易生虫中药材或中药饮片: 1.1易生虫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品种很多~所含成份为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和挥发油等。由于这类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形状、质地和成份不同~适合于很多不同类、不同习性和生活习惯的害虫生活与栖息~各种害虫对其的危害程度也不尽同~如党参、陈皮、柏子、枸杞、赤小豆等。在储存场所潮湿~药材吸潮变软后~才易生虫~如白果、白扁豆、赤芍、青风藤等。 1.2易生虫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养护中 1.2.1日常在库检查工作:每周检查时应按堆放次序~逐个进行。首先检查堆垛周围和上面以及垛底是否有虫丝或蛀粉等~然后对易生虫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重点品种进行开箱拆包检查。检查时~如不易从外观上判断是否生虫的~也可采取剖开、折断、打碎、摇晃等方法进行~此外~对大垛中药材或中药饮片~首先注意货垛所处的环境~因每个角、每个面、上中下层所接触的温度不同~可以用抽查方法~及时掌握温湿度的变化情况~以防止吸潮后发霉生虫。 1.2.2杜绝害虫来源: 1.2.2.1首先要选择干燥通风的库房~库内地面潮湿的~应加强通风~并在地面上铺放生石灰等进行吸潮~使药中药材或中药饮片保持经常的干燥。 1.2.2.2保持库内外清洁。 1.2.2.3合理安排出库~按照“先产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使容易生虫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先出库。; T- 1.2.2.4每年5-10月间~是害虫活动繁殖最旺盛的危害药材最严重的时期~应积极地进行防治。6 W c @2 a, 1.2.2.5采取密封、对抗、冷藏、干燥等养护措施。

2易泛油、发霉中药材或中药饮片: p& 2.1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泛油主要是指某些含油质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所含的油质产生的酸败现象~及某些含粘性糖质的~因受潮发热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的变色现象。9 l* O) p, `8 w+ D X2.2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发霉是指药材上寄生和繁殖了霉菌。其本身含水量在1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温度在20-35?时~易发霉。 2.3易泛油、发霉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养护: 2.3.1勤加检查, 2.3.2严格控制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本身水份和储存场所的温度、湿度、避免日光和空气的影响。 2.3.3注意这些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不同性质~防止发生其他变化。 2.4泛油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处理:通过密封、吸潮等措施来控制他不再泛油。 3易变色及散失气味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 3.1有一部份花、叶、全草及果实种子类药材~由于质地较薄~个体细小~其所含的色素、叶绿素及挥发油等~易受温度、湿度、空气等的影响~而失去原有的色泽或气味~在潮湿的情况下往往也易发霉可生虫。 3.2易变色及散失气味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养护G 3.2.1按国家标准进行贮藏, 3.2.2不应与易吸潮,含水分较大及易生虫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堆放在一起, 3.2.3不要与有特殊气味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混合堆放, 3.2.4储存时间不宜过长~更应该注意先进先出。 4易融化、怕热中药材或中药饮片 4.1易融化、怕热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指熔点比较低~受热后~容易粘连变形~甚至融化流失或使结晶散发的~如白胶香、乳香、冰片、蜂蜜等.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试卷 部门: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3分,合计45分) 1、按照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必须分库保存,本公司现有中药材存储仓库分别为:常温库、阴凉库、毒性药材库、贵细药材库。 2、中药材常温库要求的温度范围是10℃~30℃,湿度范围是45%~75% 。 3、中药材库区为控制湿度范围,采用通风除湿法和吸湿防潮法相结合,并做好相关记录。 4、中药材养护记录要求依次详细记录日期、品名、批号、来源、数量、质量情况和处理意见。 5、中药材养护过程中,发现变质药材,应将药材移至不合格区、挂红牌、并报告品保部。 二、选择题(每题6分,合计30分) 1、中药材阴凉库的温湿度(C ) A、湿度45%~75% 温度10℃~30℃ B、湿度35%~70% 温度10℃~30℃ C、湿度45%~75% 温度0℃~20℃ D、湿度35%~70% 温度10℃~20℃ 2、中药饮片的水分一般控制在(B) A、5%-13% B、7%-12% C、5%-10% D、7%-15% 3、低温冷藏养护可以有效的防止药材生虫、变色、走油等现象,其对库区温度控制要求是(A) A、2℃~10℃ B、0℃~20℃ C、-8℃~2℃ D、0℃~10℃ 4、除湿养护最常用的吸潮剂是(C) A、双氧水 B、熟石灰 C、生石灰 D、高分子树脂 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中药品质变异现象(A) A.破碎 B.变色 C.虫蛀 D.泛油 三、判断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毒性和易串味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分别设置专库(柜)存放。(√) 2、生产同一处方中成药中的各个中药材可在同一容器中一起洗涤。(×) 3、处理后的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不得露天干燥。(√) 4、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贮存期间各种养护操作应当有记录。(√) 5、原药材库和饮片库房应保持通风、阴凉、干燥、室温应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以下为宜。(×) 四、简答题(每题20分,合计20分) 1、哪些中药饮片易发生虫蛀,有何防止措施? 答:含淀粉、糖分,蛋白质、脂肪油等含量高的根及根茎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动物类及含水分较多的中药易发生虫害,如党参、当归、枸杞等。 措施:在净选时应彻底清除或杀灭由原药材带来的虫卵,幼虫或成虫。 精选

中药饮片保管养护基础知识

一、中药养护的目的 中药养护主要是预防药物变化和已经发生变化的救治,保证其药物质量和使用价值,从而保证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有效,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中药在储存过程中的主要质变现象 ?虫蛀:虫蛀是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药材经害虫危害虫蛀后,有的形成空洞、破碎,有的被毁成粉,有的被害虫排泄物污染,破坏性极强。严重影响中药疗效。危害药材的害虫习称“仓虫”,仓虫种类繁多、生命力极强,适宜仓虫繁殖的温度一般在15—35度,所以每年的5—8月是仓虫生长繁殖最旺盛的季节。大多数仓虫耐热、耐寒、耐干、耐饥。10℃以下大多数仓虫停止发育,0℃左右处于休眠状态但不易冻死。仓库的阴暗角落是仓虫的潜伏场所,中药从原药材采收、运输,包括包装、库内外清洁卫生到储存任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污染,做好以上每一个环节,是杜绝仓虫来源的重要措施。 ?发霉:大气中存在大量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表明,在适当的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适宜的环境(如阴凉不通风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失去药效。一般的霉变都是从药材表面开始,轻微的霉变及时处理,药材尚可应用。严重的霉变,会引起中药材失效,导致药材无法使用。 ?变色: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受温湿度及空气的影响,使药材内部发生变化,表面颜色发生变异。色泽是中药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变色的发生往往使不少药材变质失效,不能再用。药材变色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不稳定,与阳光照射、温湿度密切相关,故日晒变色的药材,宜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泛糖、泛油:指某些含油脂、挥发油、粘液质、糖类较多的药材,在温湿度较高时出现的油润、发软、发粘、颜色变鲜、产生“哈喇味”。泛糖、泛油的原因主要由药物本身性质、温湿度、储藏年限影响。 ?气味散失:中药材具有的正常气味,因久存或养护不当、储存过程中出现发霉、酸败等化学反应均可导致气味散失。 ?除上述现象以外,还有潮解、风化、自燃、融化等其他质变现象。 三、引起中药质变的主要因素 内在因素:容易产生中药虫蛀、霉变和各种质变的成分,主要有药材的水分、无机物、色素、蛋白质、糖类、油脂、蜡类、鞣质、挥发油、树脂、生物碱等。 外在因素: ?空气成分的影响:中药中的某些成分易在空气成分的影响下发生氧化作用 ?日光的影响:日光对中药材的某些成分有破坏作用。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员岗位职责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员岗 位职责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云南云润医药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文件 一、目的:规定和明确本公司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员岗位职责。 二、范围: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员工作职责 三、责任: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员 四、内容: 1、养护员要具备必要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负责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工作,养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中药材、中药饮片进行合理储存,并做好仓库温湿度的调控管理工作。 2、养护员应熟悉库存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性能和养护要求,并能够根据药品的性能和要求采取正确的养护措施。应熟悉常用养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并做好养护用器具的管理工作。

3、养护员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定期进行循环检查,具体按相关规定执行;效期品种、易变质品种、储存时间较长品种酌情增加检查次数,加大检查力度,并加强养护管理工作,并做好记录。 4、发现相关品种质量有异常时,药品养护人员应及时阻止药品的销售,并报送质量部进行确认,由质量管理部决定其处理措施。 5、负责做好养护过程中的工作记录,并积极开展科学养护技术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养护技能。 6、养护人员应时时关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储存条件,进行温湿度检测调控工作,每日应上午9:00及下午16:00定时对仓库的温湿度进行记录。 7、任职资格: 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工作的,应当具有中药学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中药学初 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中药饮片厂岗前培训考核-养护员、保管员复习过程

中药饮片厂岗前培训考核试卷 岗位:保管及养护员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5分) 1. 对按规定挂好()负责,做好库房温湿度管理工作。对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的堆码整齐符合要求负责。对不合格原辅料不发放负责。 2. 对在贮存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及时(),及时上报负责。对原辅料仓库的安全防火负责。对原辅料仓库的清洁卫生负责。对按配料指令准备物料及时、准确。 3. 对成品的入库数、库存数、出库数无误负责。对按规定挂好状态标志牌负责,做好库房温湿度管理工作。对合格的成品做到()的先出厂负责。 4. 按“()”的原则,按照各种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条件的规定,或中药材所含成份的特性,结合库房的实际情况,指导保管员对药品进行合理贮存,确保药品在库质量合格。 5. 养护员指导并配合仓库保管员做好库房()管理工作,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采取相应地养护措施。 6. 同货位垛与垛间距不少于()厘米,不同货位垛与垛间距不少于()厘米。垛与梁间距不少于30厘米。垛与墙间距不少于()厘米。垛与柱间距不少于30厘米。垛与地面间距不少于()厘米。 7. 电器设施、设备周围、架空线路及照明灯具下方()放物料,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与贮存物料的水平间距不少于()厘米。各种在库设备、设施、苫盖材料、器具、清洁工具等均应实行定置管理,使用后各就各位,放整齐,标志明显。 8. 物料贮存期管理:物料贮存期一般最长不超过三年,期满后,由QC按照质量标准取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物料贮存期三年内的特殊情况应及时()。 9. 在库物料的保管、养护及库房安全管理根据物料的性质、特点和仓贮条件,对在库物料应进行日常及定期的检查、保管、(),并随时调整养护方法和保管措施。应切实保证贮存物料无潮湿、无霉变、无虫蛀、无鼠咬、无污染、无渗漏、无挥发、无()、无破损、无燃爆。 10. 仓库保管员依据采购员提供的物料入库清单对物料进行接收和()工作。标签包装材料进厂后,仓库保管员应先目检外观、尺寸、式样是否符合();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要检查是否采用洁净的包装,并填写进厂标签包装材料初验记录。 11. 物料进库后,保管员将物料放入待验区,并填写请验单,通知质管部()人员抽样检验;

中西药养护技术与方法

药品养护-药品养护的概念药品养护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药品储存养护技术和储存药品质量变化规律,防止药品变质,保证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一门实用性技术科学。药品养护-药品养护的基本要求各种药品的功能是由药物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每种药物的内在成分与其他物质一样,时刻在不断运动和变化,这就构成了它在贮藏期间引起变化的内在因素,加上自然条件的影响,必然发生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变化。而这些相互影响又互为关联的变化,要求人们不仅要了解掌握药品内在质变的形式。同时还需要了解自然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等)变化的规律。 药品养护的各项工作内容都应围绕保证药品储存质量为目标。其主要工作内容有:检查控制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对药品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药品养护是一项涉及到质量管理、仓储保管、业务经营等方面的综合性工作,按照工作性质及岗位职责的不同,要求各相关岗位必须相互协调与配合,保证药品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药品养护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审定药品养护工作计划,确定重点养护品种,对药品养护人员上报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处理措施,对养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实施监督考核。 养护人员负责指导保管人员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定期检查在库药品储存条件及库存药品质量,针对药品的储存特性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护方法,定期汇总、分析和上报药品养护质量信息,负责验收养护储存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药品养护档案。 药品的储存质量是受储存环境和药品性状的制约和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经营药品的品种结构、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自然环境的变化、监督管理的要求,在确保日常养护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上,将部分药品确定为重点养护品种,采取有针对性的养护方法。 重点养护品种范围一般包括:主营品种、首营品种、质量性状不稳定的品种、有特殊储存要求的品种、储存时间较长的品种、近期内发生过质量问题的品种及药监部门重点监控的品种。养护员按照“三三四”原则,每月对在库药品质量(药店陈列药品)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三三四原则全称应该叫做:三三四药品质量循环检查法。方法是将在库药品分为A、B、C 3类,每类分别占总库存的30%、30%、40%左右,然后每个月检查一类,3个月就可将在库药品检查完一遍,总计1年检查4遍。) 中药的采购与贮藏与养护第一节中药饮片的采购和验收

中药仓库保管、养护知识培训资料

中药仓库保管、养护知识培训资料 中药贮藏: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周围坏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因此必须贮存和保管好中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一)药材的防霉: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孢子,如散落在药材表面上,在适当的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以及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凤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成菌丝,分泌酵素,分解和溶蚀药材使药材腐坏,以及产生秽臭恶味。因此,防霉的重要措施是保证药材的干燥、人库后防湿、防热、通风,对已生霉的药材,可以撞刷、晾晒等方法简单除霉,霉迹严重的,可用水、醋、酒等洗刷后再晾晒。 (二)药材的防虫:虫蛀对药材的影响甚大,虫害的预防和消灭,对于大量贮存保管的药材仓库,主要是用氯化苦、磷化铝等化学药剂熏蒸法杀虫。对于药房中小量保存的药材,除药剂杀虫外,可采用下列方法防虫。

1.密封法:—般按件密封,可采用适当容器,用蜡或血料封固,怕热的药材可用干砂或稻糠埋藏密封,贵细药材,可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密封。 2.冷藏法:温度在5℃左右即不易生虫,因此可采用冷窖、冷库等干燥冷藏。 3.对抗法:这是二种传统方法、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材。如泽泻与丹皮同贮、泽泻不生虫、丹皮不变色,蕲蛇中放花椒,鹿茸中放樟脑,瓜蒌、蛤蟆油中放酒等均不生虫。 (三)药材的其它变质情况 1.变色:酶引起的变色,如药材中所含成分的结构中有酚羟基,则在酶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合,形成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使药材变色;如含黄酮类,羟基蒽醌类,鞣质类等药材,因此容易变色。非酶引起的变色原因比较复杂,或因药材中所含糖及糖酸分解产生糠醛及其类似化合物,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或因药材中含有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还原糖作用,生成大分子的棕色物质,使药材变色。此外,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杀虫剂等多与变色的快慢有关。因此,防止药材的变色,常需干燥避光冷藏。2.泛油: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前者如柏子仁、杏仁、桃仁、郁仁(含脂肪油)、当归、肉桂(含挥发油),后者如天门冬、孩儿参、枸杞等(含糖质)。药材“泛油”,除油质成分损失外,常与药材的变质现象相联

中药养护技术进展

中药养护技术进展 有关中药养护,自汉代到清朝,各个时期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而且历代相承,日渐繁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不仅为后世广泛应用,并且为中药养护技术的进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近年来在中药养护技术方面,又取得一系列的新成就。相关人员能普遍正确的掌握了“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的保管工作。在养护技术上,不及继承和发展我国古老而有效的养护经验,而且利用了现代的仪器和工具,并加以改进,提出一些新的养护方法。 中药养护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在我国药材保管工作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方法主要是用于预防,但有些也是用于霉、虫初生的处理和救治。现在分两方面来介绍:一是中药养护的常用方法,二是最新养护方法。 中药养护常用方法 一、干燥养护法:干燥可以除去药材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 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储不变质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晒、晾、烘等。 1、曝晒法:系受日光之光热作用散发水分而使药材干燥,通过紫外线杀灭霉菌,起 到防霉、治霉双重作用。直射日光温度可达50℃,适于曝晒后质量无变化的药材。 2、摊晾法:亦称阴干法。即将药材置于室内或阴凉处所,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 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类、花类、果皮类等。 3、高温(人工)干燥法(烘干):通过烘烤驱除水分,并有灭虫驱霉之效,须掌握 烘温、时间及操作法,一般药材不超过80℃,芳香类药材不超过50℃。此外,还有炒、焙法。霉雨天,用此法。 4、石灰干燥法:生石灰为吸湿率20%~30%。凡药材容易变色、价值贵重、质量娇 嫩、容易走油、溢糖,回潮后不宜曝晒或烘干的品种,可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石灰吸潮袋的干燥法。 5、木炭干燥法:将烘干木炭,用纸包好,夹置于药材内,或放于药材的上面或下 面层,吸去水分而防霉。优点:性质稳定、无污染,方便、经济,可重复使用。 一般可一个月烘干一次,霉雨季酌情增加烘晒次数。 6、通风法:利用空气的自然流动或机械使库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调节与控制仓仓 库的温湿度。 (1)翻垛通风(2)自然通风法(3)机械通风法(4)遥控通风法 7、密封法:即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导热性差、隔潮性能佳或不透性材料,采取适 当的形式,将储存中药的特定空间与外界隔绝,尽可能封闭,使其免受外界影响,处于较恒定的温湿变度环境中,达到安全储存之目的。以起到防潮、防热、防冻

中药材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中药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一、中药知识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 二、中药材、中药材饮片、净药材的界定 三、中药材、中药饮片仓储常识 1、验收管理 2、贮存条件:分类管理 3、防霉防虫 第一部分中药简介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一、简介: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到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 中药按功效分为: 解表药(香薷、紫苏)、清热药(黄芩、黄连等)、泻下药(大黄)、祛风湿药(乌梢蛇、雷公藤)、化湿药(砂仁)、利水渗湿药(茯芩、泽泻)、温里药(吴茱萸)、理气药(木香)、消食药(山楂)、驱虫药(槟榔)、止血药(三七)、活血化瘀药(丹参)、化痰止咳平喘药(桔梗)、安神药(朱砂)、平肝息风药(牡蛎)、开窍药(冰片)、补虚药(人参、白术)、收涩药(五味子)、涌吐药(胆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白矾、大蒜)、拔毒化腐生肌药(硼砂)21类。 二、公司现有中药情况:

1、7个品种39味中药,其中植物药36种,矿物药1种,其他2种; 2、贮存分类: (1)阴凉、防蛀1种:三七; (2)阴凉干涸13种:广藿香、车前子、甘松、白芷、当归、吴茱萸、陈皮、茵陈、砂仁、香附、香薷、薄荷、紫苏叶; (3)通风干涸、防蛀、防霉防潮12种:大黄、山楂、甘草、麦芽、桔梗、柴胡、槟榔、葛根、稻芽、地黄、黄芩、川木通; (4)干涸12种:木香、丹参、龙胆、白扁豆、连翘、泽泻、茯苓、栀子、黄连、滑石、白芍; (5)密封、凉处1种:冰片; 3、药用部位: (1)根及根茎6种:三七、大黄、丹参、甘松、甘草、龙胆;(2)根茎1种:黄连(3)根9种,其中块根1种(地黄):木香、白芍、白芷、当归、桔梗、柴胡、黄芩、葛根; (4)茎3种,其中块茎1种(泽泻):川木通、香附; (5)地上部分4种:广藿香、茵陈、香薷、薄荷; (6)果实8种:山楂、白扁豆、麦芽、连翘、吴茱萸、栀子、砂仁、稻芽;(7)果皮1种:陈皮; (8)种子2种:车前子、槟榔; (9)叶1种:紫苏叶; (10)矿物药1种:滑石 (11)其他2种:冰片、茯芩(干涸菌核) 第二部分中药材、中药饮片、净药材的界定

中药材的养护技术

中药材的养护技术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药材的养护技术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资源,如果中药材的贮藏养护不当,会发生霉变,虫蛀、走油等变质现象,影响治疗,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做好中药材的贮藏养护工作,对防止中药材变质,节约资源,减少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中药材在采集以后,经过初步的加工处理或复杂的炮制过程之后,就可以入库,所以这段时间的保管与养护阶段是很重要的。贮藏过程中,主要应避免虫蛀、发霉、变色、气味散失、枯朽、风化、融化粘连等变异现象。一、一般造成中药材变质的因素主要是: 中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各种药材所含的成分不同则性质也不一样,而各种自然因素对中药材贮藏养护影响较大。 1、温度:中药材对自然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中药材的质量都有影响。中药材在贮藏养护过程中,温度在15℃-35℃之间,各种害虫及霉菌会大量繁殖生长,含有蛋白质、糖类、淀粉的中药材容易生虫、霉变。当温度在35℃以上时,含脂肪的中药物就会因受热而使脂肪分解及酸败,形成走油现象,从而少油;含挥发油多的药物也会因温度的升高挥发性成分散失,,芳香气味减弱,降低药物疗效;动植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药物,受热后又易于发软、粘连成块或融化。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潮湿的程度。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与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药物的正常含水量约10~15%,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空气中水蒸气多,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为霉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一些含糖、淀粉类的药材,就容易发生霉烂变质现象;湿度过低,容易使某些药物干裂、失润、风化等。 3、空气与日光:空气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氧气与臭氧最容易与药物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影响其质量。药材成分的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在酶的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合作用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使药材的颜色加深,含有不饱和成分的油脂容易发生氧化酸败现象。空气中的臭氧是强氧化剂,能加快中药材中脂肪油脂变质;阳光的紫外线光对中药材的颜色有较大的破坏,阳光照射后颜色减退。日光对某些药材的色素和叶绿素有破坏作用,能使药材变色。所以红色和绿色的药材,不宜在阳光下久晒。因此,有的药材应密闭贮藏,有的药材应比光贮藏。通常所见到的丹皮、黄精等的颜色变深,就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4、时间:药材贮藏时间过久,亦会变质失效。 二、中药材贮藏时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中药材贮藏过程中,药材易发生霉变、虫蛀及走油现象。药材中都含有霉菌繁殖生长所需要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纤维素、水分等养料成分。空气中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表面,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萌发为菌丝分酵素,溶蚀药材内部组织,是药材的成分发生变化而变质。药材害虫种类多、繁殖快、适应性强、分布面广。药材在采集、加工、包装、运输不当都会带来害虫的虫卵和幼虫,随药材进入仓库;库房周围环境不清洁也容易潜伏害虫和虫卵,在适宜的期货环境下会滋生繁殖;药材的走油现象与空气的湿度、贮藏时间、药材的性质有关。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程序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程序 目的: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程序,规范其养护工作,确保中药材、中药饮片符合规定要求。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和要求,适用于企业经营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管理。 职责: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1.分类: 为了便于分别养护,应将在库药材、饮片按其特性划分为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等类型。 2.制定养护计划、方案: 针对不同品种、类型、性能,结合企业仓库实际,制定养护计划、方案。养护方案应明确: 养护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存放位置:根据仓库环境和设备条件,根据各种药材、饮片需避光、防潮、防压、防冻、防鼠等不同要求,将药材、饮片置放于适宜的地方。 重点养护时节:较易发生霉变、虫蛀、泛油的黄梅天、三伏天、桂花天等季节。 重点养护品种: 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的药材和饮片; 养护周期,一般品种3个月,重点品种1个月。

按照养护计划、方案,采用传统及现代养护方法,科学地对在库药材、饮片进行养护,以保证药品质量。养护方法主要有: 干燥养护方法: 干燥可以除去中药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贮不变质的效果。 摊晾法:也称阴干法,即将中药置于室内或阴凉处所,使其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类、花类、果皮类中药等。 高温烘燥法:对含水量过高的中药,可以采用加热增温以去除水分,所用方法有火盆烘干、烘箱烘干与干燥机烘干三种。此法适用于大多数药材。 石灰干燥法:凡中药容易变色、价值贵重、质量娇嫩、容易走油、溢糖而生霉虫蛀、回潮后不宜曝晒或烘干的品种如人参、枸杞子、鹿茸等,可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石灰吸潮袋的干燥法。 木炭干燥法:先将木炭烘干,然后用皮纸包好,夹置于易潮易霉的中药内,可以吸收侵入的水分而防霉虫。 翻垛通风法:翻垛就是将垛底中药翻到垛面,或堆成通风垛,使热气及水分散发. 一般在霉雨季节或发现药材含水量较高时采用此法;并可利用电风扇、鼓风机等机械装置加速通风。 密封吸湿法:利用严密的库房及缸、瓶、塑料袋或其他包装器材,将中药密封,使中药与外界空气隔绝,尽量减少湿气侵入药材的机会,保持中药原有的水分,以防霉变与虫蛀。加入石灰、硅胶等吸湿剂以吸潮,两者结合应用,更能增强干燥防虫霉的效果。贵重中药最好采用无菌真空密封。 冷藏养护方法: 采用低温(0℃—10℃)贮存中药,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

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

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 ㈠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 中药材、中药饮片实行分类储存中药材、中药饮片经验收合格入库后,应根据药品不同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于不同的库房(库区)。 中药材分类储存:中药材一般按其来源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其它类。植物类又按药用部位分为根及根茎类、果实和种子类、花类、叶类、全草类、皮类、藤木树脂类等。应根据每一类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 ▲易生虫类中药材:这类中药材富含淀粉、脂肪、糖类,应与不易生虫的中药材分开存放。如白芷、白术、山药、花粉等集中存放,便于杀虫养护。 ▲易霉变、泛油的中药材,如天冬、麦冬、牛膝、党参、黄精、玉竹等集中存放,便于控制库房温湿度,创造阴凉、通风、干燥的有利条件,达到保管与养护目的。▲易变色、气味散失的中药材,如麻黄、月季花、款冬花、丁香等集中存放,仓库温度不宜过高,应阴爽、避光或密封储存。 ▲麻醉药品(罂粟壳)、医疗用毒性药品应单独分库存放。 中药饮片的储存:应根据中药饮片的自然属性和储存特性,按中药饮片的类型及不同的变异性质,分类存放于阴凉库(其分类存放的方法同中药材)。 ㈡在库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检查: 中药材检查:库存药品的质量检查是药品保管养护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各类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变化情况,有利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药品质量检查应根据药品的性质特点,结合季节、气候变化情况和储存条件进行质量检查。 定期检查: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库存药品的结构,掌握重点养护品种的质量、数量。

▲夏防季节(5—10月)一般品种以月为循环周期,易虫蛀霉变等重点养护品种,以周为循环周期进行检查。 ▲全年以半年为一次对库存药品进行两次全面质量检查。 不定期检查:对库存药品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怕重压的中药材要勤翻堆倒垛。 中药饮片检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具有中药材相同的基本性质,但经过炮制加工后,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储存中更易发生质量变质,因此应经常性对库存中药饮片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主要检查中药饮片的含水量、虫蛀、霉变、泛油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主要养护方法:根据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不同性质、品质变异现象、储存条件结合质量检查情况,确定重点养护品种,分别采取合理有效的养护方法。 ★干燥法:干燥可以除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止虫蛀、霉变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法有: 摊晾(阴干法)适用于芳香叶类、花类、皮类等不宜曝晒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将中药材、中药饮片置于室内或阴凉处,使其借湿热空气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 日晒法:适用于不怕融化的根及根茎类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将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置于晒场上曝晒,并时时翻晒,充分利用太阳的热能及紫外线杀死害虫及霉菌。 ▲吸潮法:主要采用吸潮剂或除湿机,使空气中的水分或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的水分减少,创造不利于虫、霉生长的干燥环境。 ▲低温冷藏法:夏季梅雨来临之前,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存于阴凉库中(温度在20℃以下),可以有效的防止不宜日晒、药物熏蒸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