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练习+Word版含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练习+Word版含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练习+Word版含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练习+Word版含

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8·天津河西区模拟)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文件()

A.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

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

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D.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解析根据材料“1946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电文为1947年“冷战”提供了理论支持,故选C项。

答案 C

2.(2018·山东滨州期中)右图是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赛的一幅漫画《马歇尔计

划的开张》,漫画旨在说明()

A.美国的军事实力不断膨胀

B.西欧各国经济走向崩溃

C.西欧渴望美国的经济援助

D.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解析观察图文材料,可知材料中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故选D项。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援助,与军事实力无关,A项错误;二战后西欧经济受到破坏,但是并未走向崩溃,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不是西欧渴望美国的援助,C项错误。

答案 D

3.(2019·山东济南模拟)下图是一幅名为《看谁更弱智》的漫画。漫画中的现象在历史上频频上演,双方此举是为了()

A.麻痹对方,发展自己

B.夸大其词,震慑对方

C.故弄玄虚,示敌以弱

D.渲染威胁,扩充军备

解析漫画中“2+2=5”及“2×2=6”都比其正确结果大,即不是在麻痹对方,故A项错误;通过“2+2=5”及“2×2=6”都比其正确结果大可知,双方都在夸大自己的力量以震

慑对方,故B项正确;漫画表明双方都在夸大自己的力量,不是向对方示弱,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谈及“扩充军备”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8·山东青岛调研检测)“三环外交”是英国在二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其主旨是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此外交战略()

A.削弱了二战后美国、苏联的实力

B.有利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C.推动了战后英国加入欧洲的联合

D.目的是维持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解读题干材料,从“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信息,可知英国推行“三环外交”目的是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故选D项。

答案 D

5.(2018·江西检测考试二)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A.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B.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C.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D.是美国建设“伟大社会”的尝试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从“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可知在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除了政治安全审查外,还要受到其它的限制,故选C项。

答案 C

6.(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下面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专著的目录(局部)。从该目录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A.

B.导致了美日韩关系的急剧变化

C.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

D.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东北亚资本主义阵营的初步形成”和“两极格局的固定”等信息,可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故选C项。

答案 C

7.(2018·山东菏泽模拟)某学者认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倒退,这一观点的依据是这两个事件()

A.导致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

B.直接导致冷战的开始

C.增强了世界战争的威胁

D.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

解析据所学可知,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加剧了欧洲和世界的分裂,与题干某学者认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倒退”相符,故选A项。

答案 A

8.(2018·河南安阳调研测试)冷战时代,美苏关系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争,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说明冷战时期美苏()

A.共同承担世界和平任务

B.双方军力基本保持平衡

C.努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D.在对抗中以缓和为基调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冷战时代,美苏关系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争,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可知,美苏冷战期间,双方一直在保持克制和避战,故选C项。

答案 C

9.(2018·山东沂水模拟)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

A.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

B.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

C.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

D.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解析据题干材料“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和“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加剧了美国和苏联的对抗,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A

10.(2019·山东枣庄模拟)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反映出当时()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

B.“冷战”形势达到了顶峰

C.“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D.联合国军主导朝鲜半岛形势

解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5月华约的成立,故A项错误;在越南战争中,“冷战”形势达到了顶峰,故B项错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动了朝鲜战争,这样就把“冷战”从欧洲延伸到了亚洲,故C项正确;在朝鲜战争前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主导了战争形势,到后期,由于中国的抗美援朝,朝鲜逐渐控制了战争形势,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8·江西检测考试)肯尼迪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

A.冷战思维影响到政府决策

B.分权制衡受到冲击

C.缩减福利促进了科技发展

D.国家垄断深入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说明“冷战”期间与苏联太空竞

争受到了美国的重视,故选A项。

答案 A

12.(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

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

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6·江苏单科,23)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14.(2018·陕西安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利益已经和世界利益融为一体,使美国对外界依赖过大,美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主权国家,更是一个世界利益转换器,一旦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危机,美国很难不被卷入。世界霸权的利益属性已经与美国血肉相连,对美国而言,一方面有空前的霸权福利持续刺激,另一方面丧失霸权等于国家死亡。

——据2016年11月22日世界经济评论

《美国的“霸主焦虑”》整理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霸权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论题:美国由于拥有巨大的霸权利益而担忧霸权地位的丧失。

阐述:二战后,美国凭借空前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遏制苏联、援助西欧国家,获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成为两极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极。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支配国际金融、贸易,成为世界最大的受益国;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继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到处干涉地区事务,企图左右世界局势以维护其既得利益。随着多极化格局的不断发展,美国遭遇到来自多个力量中心和不同文化的挑战,威胁美国的霸权利益,使美国深陷霸权焦虑之中。二战后美国自身利益已经与世界利益融为一体,霸权地位的动摇、丧失会给美国带来灭顶之灾。(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论题: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

阐述: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与苏联展开冷战,两国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甚至推行核边缘政策,极大地威胁了世界和平;在冷战过程中,由美国挑起的局部战争很多,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干涉了他国内政,危及他国主权;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公然践踏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发动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损害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单元质检十二 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化

单元质检十二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安徽A10联盟联考,32)在智者学派的影响下,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对神和命运之类的观念提出了异议。他的作品所表现的神往往是荒谬的。在他看来,命运不是生前注定的,取决于人们自己的行为。据此可推知,欧里庇得斯() A.揭露雅典民主的弊端 B.反对人们对神灵的信仰 C.强调个人的利益至上 D.鼓励人们追求个性解放 2.(2019广东湛江调研,32)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美德即知识 B.捍卫思想的自由 C.认识你自己 D.人是万物的尺度 3.在柏拉图眼里,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4.(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18)14、15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著书立说,通过著作展示其修养和学问。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这有助于() A.人文主义的传播 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理性主义的产生 D.浪漫主义的萌芽 5.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时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该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 B.该画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 C.该画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 D.该画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 6.(2019广西南宁第一次适应性测试,3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可见文艺复兴() 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 C.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 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

(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

下面对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 (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秦商鞅变法和魏晋南北朝时曹魏末年”,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岳麓版历史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评价 1)客观上利于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4)是俄国从生产方式过渡到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五)阶段综合和答案

阶段综合 模块 命题角度 (2017· 全国Ⅱ,27)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 (2017· 全国Ⅰ,41)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6· 全国Ⅰ,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 考频 考情说明 (2016· 全国Ⅱ,27)从宗法观念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 5 年 6 政治 的管理 考 (2014· 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2014· 全国Ⅱ,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的特点 及成因 (2017· 全国Ⅰ,27)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 全国Ⅱ,41)清代重农抑商政策 (2016· 全国Ⅲ,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 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 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 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 治制度的影响及演变 趋势;经济考查商品经 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及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思想文化主要考查 明清思想文化的特点 芽 经济 (2016· 全国Ⅰ,40)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 响 (2015· 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2014· 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8· 全国Ⅱ,27)明代昆曲流行的原因 (2018· 全国Ⅲ,26)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特点 5 年 6 考 等。 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 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 题主要从古今贯通或 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 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 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 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 思想 文化 (2018· 全国Ⅲ,27)明清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 (2016· 全国Ⅲ,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救 5 年 5 考 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 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济制度的目的、方式 (2014· 全国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 果比较(宋应星)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

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 历史主观题基本都以材料为依托,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跨度很大,有时是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查,有时是对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也有时综合考查古今中外的同一历史知识。但不管考哪部分历史,问题的设置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概括、分析类;二、评价类;三、启示、认识类。 无论是应对哪一种类型的问题,首先得教会并让学生熟悉掌握解题的关键: 审题——中心词(作答点)+范围(材料、所学知识)+限定词(时空、中心内容)+分值(作答点数)。 为了帮助学生能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更简单有效地掌握解题技能,立足于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答规律,我归纳出相关的答题公式,通过相关试题的讲练与引导,争取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而提升学生的答题技能。 一、概括、分析类 (一)“依据材料概括类”公式:立足分值和材料数量,概括段意(关注段头或段尾)例:【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分析:①分值:6分作答点数:3、4或6点 ②材料:一段归纳句意(3句) ③参考答案: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减弱;(2分)通过联合,摆脱超级大国政治附庸的地位;(2分)通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原因类”公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提醒:具体分析依据题干和课文) 例:【材料二】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分析:回归课文——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二课的相关内容只有经济和政治方面 参考答案:①经济方面: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2分)②政治方面: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提醒:“背景类”公式:原因+目的+条件 (三)“影响类”公式:性质(实质或地位)、积极(对内、对外)、消极(不足或局限性)例:【材料二】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4分) 分析:回归课文,单项分析(积极方面)

高中历史主观题

一、做好高中历史主观题,要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一)审题: 将审题训练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因为审题本身也是一种提取信息的过程。在审题训练中,我们强调审时间、地点、关键词、提示语、材料来源,审问题(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又可以反过来给人以提示),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提取信息能力的基本 方法。阅读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表格内数据、图片的主体,还要读提示语(含表内提示语、表外提示语)、注释、材料来源、标点符号、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既要考虑 显性信息,又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隐性信息;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兼顾全局。审题必须把握“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 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 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 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最好采用“序号化”,如:①②。 (二)根据设问做答: 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经常没有明确设问就答题,所以往往出现漏答丢分的现象。非选择题一般有四种设问: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一般可分根据一段材料或几段材料提问,这种问法的答案一般可由材料直接或间接得出。对于这种试题考生可以根据分数值逐条从材料中找 出并适当归纳,一般一分一点,不必妄加论述;二是“根据(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般有根据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与根据几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两种,这类问题和答案不能全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考生要根据材料中时间、关键词判断出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再结合这部分知识进行回答。三是“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 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将材料中所涉及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既提供了题目的思考 方向,又设置了新的情境,理解和把握好材料是作答的关键。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提问方式就是从所学知识出发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此类问题中材料只是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完全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 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 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 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

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复习

高考历史综合复习—主观题 答题方法浅谈: 一.审好题:1.确定问的是什么:背景(原因),目的, 内容(措施),特点,比较,评价(影响, 作用,意义),认识(启示)。 2.确定问的是哪里: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 二.多提炼:※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三.多角度: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阶级(阶层),人口,城市,军事,对外。 四.多术语:※联系所学理论知识答题。 五.看分值: ※※※答题时要多宽广,少精深。[2011—2013年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集锦] 2013年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 1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找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倾对日全食的观侧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直动.份界

范国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甘拟遨 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遨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蚤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福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丈化与西方丈化问越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史两种不同 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丈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田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推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 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线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自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愈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他的精神来加保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1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专题1:梭伦改革 课标要求 ①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②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③③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背景: ①公元前7世纪,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政治上,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平民与贵族尖锐对立,内战一触即发。 (3)梭伦中庸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 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等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对贵族也并非彻底的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 他给与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是有限的,反映了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他自称既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句话就贴切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 (4)梭伦改革的影响: 积极:缓和了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局限:①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②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③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克里斯提(梯)尼改革 (2)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 积极性:①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②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④创造了灿烂的希腊文化与科学。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 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 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历史岳麓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探究课

第2讲高考採究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真题体验】 1.(2018-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 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i[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汉武帝纪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信息,针对设问进行对应性思考和概括。第(1)问,可依据汉武帝改革前由皇帝纪年和诸侯王之年纪事的混乱状况发展为由中央统一纪年、确立年号制度的状况,即由混乱无序到统一。第(2)问,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调用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维护国家统一''相关内容,并结合材料中的世界影响概括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和对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 答案(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意义: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2.(2018-课标全国II,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最全目录(包括选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2019-2020学年选修

2019-2020学年历史重大改革回眸期末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xx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 B.广大妇女不能参政 C.向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公民权 D.城邦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2.梭伦的诗句中有:“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 A.民主原则 B.财产原则 C.公平原则 D.中庸原则 3.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 A.xx王室为了巩固统治的变法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车裂示众。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xx、xx变法的时机尚不成熟 B.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5.“诸侯们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设立及推广县制 B.废除xx制 C.实行军功爵制度 D.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6.商鞅变法,下令“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这两条措施①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③培植了一批新兴土地所有者 ④为自耕农私有土地的发展开阔了前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xx,开阡陌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四)阶段综合和答案

阶段综合 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 政治(2018·全国Ⅲ,25)两宋时期政治统治 特点及影响 5年3考 1.从模块内容看,本 专题为高考的高频 点之一。政治、经济、 思想等都是考查的 重点,其中经济、思 想考查比例较高,政 治考查逐渐加大。 2.从题型看,以选择 题为主,非选择题偶 有考查,且非选择题 多是从贯通古今角 度对比考查。 3.从命题特点看,主 要考查政治现象、经 济现象及思想文化 现象的特点、影响及 出现的重要原因等。(2017·全国Ⅲ,27)以太祖驾崩前夜宋 太宗活动的文献为背景,考查史料真 伪的辨别 (2016·全国Ⅰ,26)宋代重史传统对君 主专制的影响 经济(2018·全国Ⅰ,26)宋代民营手工业的 发展特点 5年6考(2016·全国Ⅱ,26)宋代租佃制下的生 产特点 (2015·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唐宋经 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 (2015·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的影 响(文化重心南移) (2015·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 的发展 (2014·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交子) 思想文化(2015·全国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 发展 5年3考(2014·全国Ⅰ,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 学的比较 (2013·全国Ⅰ,25)宋代理学的影响

主题一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主题综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2)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针对训练1】(2017·河南天一全国卷大联考段测二)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这反映出中国()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北方经济不断衰退 C.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 D.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材料中“江淮居多”到“仰给江南”反映了南方的发展,故选D项。 答案 D 主题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主题综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规律。宋明理学的创立,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注重加强主观意志,讲求自我约束,强调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有着积极影响。 【针对训练2】(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测)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 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 解析据题干材料“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得出家训的核心思想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四 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四)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答题技巧总结 下面对特点特征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特点特征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特点特征: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

(2019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4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主权问题”,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4分可能2点,一点2分两点4分;也可能4点,每点1分。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 ①根据“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前关税不独立可得出“完全自主;” ②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可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2019全国3卷)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

高中历史岳麓版大事年表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10.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3课《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教学案设计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 对于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许多同学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笔者欲把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一、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陈旧的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力量。 2.目的。各国的国君都想在残酷的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进而成为霸主。 3.方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变法。 4.阻力。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有旧贵族的阻挠。 5.内容。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对经济基础进行了变革;都注重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都注重任用有才能的人。 6.影响。都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由血缘宗法政治向地域官僚政治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 7.历史局限。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不彻底,保留着一些维护奴隶制残余的规定。 二、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 1.主要内容。春秋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仍然发挥着作用,战国时期的变法都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作为变法的重要任务之一。 2.规模和历时。战国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规模大,历时时间长。 3.指导思想。<<法经>>对战国变法运动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战国变法运动都基本接受了法家的思想,这在春秋各国改革中没有体现。 4.阶级力量。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新兴的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变法的阶级力量比春秋改革时期要强的多。 5.主要成效和影响。战国变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战国变法更进一步打击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地位得以强化,促进君主集权体制形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此文发表于<<考试报·高二历史?新课标?岳麓版>>2006年4月28日总第1107期/岳麓版第40期。)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