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

科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

科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
科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

科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

陕西师范大学刘新平

一、引言

科学研究离不开两种分析

1.理论分析(定理、命题等)

2.实证分析

利用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以对理论上获得的结论进行实际验证。

数据分为离散型数据和连续型数据。

离散型数据一般指取整数值的数量指标,这类数据是计数性的,数据之间不能再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如学校的个数,学生的人数等,有些指标是按属性来分的,例如学生能力,可分为优、良、中、差,但我们可以使其量化,用5代表优,4代表良,3代表中,2代表差,这样的数据仍然是离散型的。

连续型数据一般指经过度量和测定而得到的数量指标,这类数据可以连续变化,可以无限细分,取值可以充满一个区间。例如,学生的考试分数,儿童的体重,测量的误差,平均气温,降雨量,候车时间等,这类数据常以小数形式出现,也可以整数出现,但可以小数化,如90分记为90.0分。

科学研究中的数量化分析其主要工具是数学,而数据分析的工具主要是统计学。

数学的产生有点哲学味,不是一种静止的东西,而是人类创

造力的活动,毕达哥拉斯把世界和数字联系起来(万物皆数)1是最神圣的数,天下一切源于1。中国古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统计与数字相关,应用广泛(源于十七世纪,日本,预测统计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医学与统计学(统计解决相关性,不解决因果性,如:流行病原因是什么)上海有人利用数据结论是:心肌梗塞与持续高温有关(70年代)。又如鸡叫天亮,但天亮的原因不是鸡叫,移项产生了代数,丈量土地产生了几何,赌博产生了概率(1664年pemore ,打赌问题)预测产生了统计,数学与日常生活相关,投资,炒股,领带打法30种,甚至足球点球大战。

英国有人用数据统计起动右脚向左扑(旧金山大学人力动力学高麦加里博士)分析1982—1998年,数据,英格兰点球大战惜败阿阿根廷原因。

给出一个数学模型

)(S J P P P S X J ??-=

其中:J P :为最可进球机率

X P :已往进球情况

S P :此前进球可能性

J :相反顺序

S:压力

表明罚点球时先让5人中成绩最差者上,1998年如让谢林汉姆上(第二轮)则英格兰可能胜。

结论:守门员扑球要点有4个因素,①罚者眼睛;②助跑速度;③站立姿势;④最重要的是用哪只脚罚。

又如教育投入产出(何时入学最好?)有人统计过,平均6.5岁。

综上:统计是一门艺术(不是音乐、美术、舞蹈)而是一门数据的艺术和科学。

统计分为:1. 描述性统计;

2.推断性统计

由部分→整体(样本→总体)

(坐井观天)

可信性多大?(概率是基础)

为什么要抽样?(原因①②)

样本的代表性?推断的准确性?什么是概率?(美国:可能性),天气预报,降水概率(日本最先开始)。

二、获取数据的基本方法

1.统计调查(收集现象数字资料的过程)

按范围有全面调查(普查,报表),非全面调查(重点,典型,抽样)。

按方式有直接观察,采访(问卷),报告(上报)制定调查表,确定目的,对象,项目和指标。

2.抽样调查

抽样方式:

有放回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一个个体记下其特征后再放回总体,然后进行第二次抽样

无放回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一个个体后不再放回去,再抽第二次

当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时,这两种抽样方式没有本质区别。教育统计中一般采用无放回抽样,但由于有放回抽样能简化某些计算,故当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时,我们可以看做是有放回抽样。通过抽样获取数据离不开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数据如果不准确、不完整、或有遗漏,不仅数据本身失去价值,而且以此进行分析推断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①简单随机抽样

(1)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是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由许多随机数字排列起来的数字表,表中数字的构造方法是:利用计算机使0,1,…,9十个数字号码中每次自动出现一个号码,用这种方式得到一串数,编排成组(一般四个数为一组) (2)抽签法抽签法是将所有个体编号打乱次序用类似于抽签的方法从中来获取随机样本

②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按一定标志把总体内的每个个体划分为若干层,使相互差异小的个体集中在一层内,从而可以缩小各层内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使样本中各个个体在总体中散布更均匀。

分层抽样时,从各层抽取的样本个数可以与各层个体数成比例。

具体做法是:把总体中N 个个体划分为L 个不相重叠的部分,使每一部分包含的个体数分别为N 1,……,N L ,且N=N 1+N 2+…+N L

则第h 层所含的样本个体数为

L h N

N n n h h ,,1, =?=, 其中n 为样本容量,N

N h 为第h 层的层权数。 例如,要从某校210名7至9岁儿童中抽出三分之一进行智力测验。已知该校7岁儿童有63人,8岁儿童有112人,9岁儿童有35人,现在用分层抽样法确定各年龄组儿童入数。由(1.1.1)式得

1n (7岁组)=(210/3)×(63/210)=21(人),

2n (8岁组)=(210/3)×(112/210)=37(人), 3n (9岁组)=(210/3)×(35/210)=12(人)。

③等距抽样法:把所有个体按顺序排列起来,然后以确定

的相等距离抽取随机样本

④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其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形式。整群抽样和类型抽样对比,虽然两者都需要将总体划分许多组,但划组的作用却很不同,类型抽样划分的组称为“类”,它的作用是缩小总体,使总体的变异减少,而抽取的基本单位仍是总体单位;整群抽样划分的组成为“群”,它的作用却是要扩大单位,抽取的基本单位不再是总体单位而是群,这样抽样的工作要简便多了。例如要抽查家庭副业发展情况,不是直接抽农户,而是以村为单位,抽选若干村,然后对这些村的全体农户进行调查。又如按片抽查林业资源、按日期抽检若干天的产品质量等等。整群抽样也常按地理区域划群,称为区域抽样。

设总的全部单位划分为R 群,每群所包含的单位数为M 。 现在从总体R 群中随机抽取r 群组成样本,并且对中选的r 群的所有M 单位进行调查,样本的第i 群第j 单位的标志值为ij x ,第i 群的样本平均数i x 为:

ij M j i x

M x ∑==11

则样本平均数x为:r x

rM x

x

i

r

i

ij

M

j

r

i

=

=

==

=1

1

1

从上式中不难看出,整群抽样实质上是以群代替总体单位,以群平均数

i

X代替总体单位标志之后的简单随机抽样。

整体抽样的优点是组织工作比较方便,确定一群就可以抽出许多单位进行观察。但是,正因为以群为单位进行抽选,抽选单位比较集中,显著地影响了在全体中各单位分配的均匀性。因此,整群抽样和其他抽样方法比较,在抽样单位数相同的条件下,抽样误差较大,代表性较低。在统计工作实践中,采用整群抽样时,一般都要比其他抽样方式抽选更多的单位,借以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结果的准确程度。

⑤阶段抽样

当总体很大时,抽样调查直接抽选总体单位,技术上有很大困难,可以用多阶段的抽样方法。例如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第一阶段是从省抽县,第二阶段再从中选的县抽村,第三阶段再从中选的村抽地块。最后再从地块抽具体的样本点,并以样本点测框的实际资料来推算平均亩产和总产。又如我国职工家计调查,第一阶段先抽选调查城市,第二阶段从中选城市的各部门中抽调查单位,第三阶段再从调查单位中抽选职工,确定具体的调查户,调查每月实际的生活费收支情况。这种分阶段进行的抽样调查方式称为阶段抽样。

以两阶段抽样而论,首先将总体划分为R组,而每组包含

M i个单位。第一步从R组中随机抽取r组,第二步又从中选的r组中分别随机抽取m i个单位,构成一个样本,这种抽样就是两阶抽样。其中总体单位数N=M1+M2+…+M R,各组的单位数M i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等的。样本单位数n=m1+m2+…+mr。各组抽取的样本单位可以是相等,也可是不等的。为了简化起见,假定R组中各组的单位数相等,都为M,则有N=RM。而且从各组抽取的单位数也相等,都为m,则有n=rm。

两阶抽样和类型抽样、整群抽样同样都需要先对总体加以分组,然后再抽取单位,但它们之间却有明显的差别。类型抽样是从全部的分组中每组各抽取部分单位,它和两阶抽样的区别在于第一阶段取了全部的组,而两阶抽样在第一阶段只是随机地抽取部分的组。整群抽样是从全部的分组中随机抽取部分的组,然后对中选组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它和两阶抽样的区别在于第二阶段抽取了中选组的全部的单位,而两阶抽样在第二阶段只是在中选组中随机地抽取部分单位。所以两阶抽样在组织技术上是整群抽样和类型抽样的综合。列表比较如下:

例1(随机样本的产生)

抽签法提供了一种产生真正的随机样本的方法。例如从652人的总体中,需选出两个样本(I和II),每个样本有16个成员。取652张纸条,其中的16张,每张标上I;另16张,每张标上II;其余620张纸条为空白。现在让652人抽签,即得到所谓样本。

利用随机数表,可以比较简单地完成这类任务。随机数表中的数记录了5位数字组。假设需要16个小于653的随机数,我们可以胡乱地选择表中的一点作为志点,然后从左到右地每三个数字组为一组,依次记录小于653的三位数。假设起点是倒数第6行中第3列的第一个数字,那末我们所找的16个数将是178,317,607,436,147,601,578等。

从一个有N个个体组成的总体中,选择n个个体的一个样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对总体的N个个体指定1到N的整数。如果N=600,对每个个体从001到600编号,每个个体用一个三位数表示。

2.从表中选出任一数字作为始点,如果总体是三位数,那末将三个数字组为一组,读出以后的数字(如果总体是一个z 位数,那末将z个数字组成一组)。

3.如果从表中读出的数小于或等于N,有那个标号的个体就在n个个体组成的随机样本中,如果读出的数大于N,或者对应的个体已经在样本中,那末就不再考虑这个数。如此重复,直至选出随机样本的n个个体。

这里给出两个利用随机数字表得到随机样本的进一步例子。

(A)我们要求分别有概率0.60, 0.20, 0.16, 0.04的A,B,C,D类型的样本,概率和为1。把二个相继数字作为100个两位

1出现概率,利用下面的对应数00,01,……,99。每个数有

100

关系。

例如从表得到的随机数字为14,93,03,65,…,我们获得样本A,C,A,B,…。

(n)医生对2n个病人设计的新疗法与标准的或旧疗法的比较,将病人分成n对,每对由两个病人组成,他们有相似的病情,在每个比较对中的一个病人用新疗法,另一个用旧疗法。按照“随机挑选”的随机数字,如果为0,1,2,3,4,在第一行的病人(I)用新疗法,否则II中的病人用新疗法,现在随机数字为6,2,9,…,所以在前三对病人中,张,李,刘用新疗法。

三、抽样估计误差及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1.有关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用X 表示 EX =μ(总体期望值)

DX =2σ(总体方差)σ为标准差(σ的含义?)

常见总体:正态总体),(~2σμN X ,数据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对称

2)样本:研究对象的一部分,用),,(1n X X 表示

n :样本容量,n>50称为大样本

(x 1…x n )样本观测值

x :样本均值X

s 2:样本方差 S 2

3)统计量(不含未知参数的样本函数)2,S X

定理:μ=X E ,n X D 2

σ=

称n 2

σ为标准误差,记为x μ

4)大数定律

0)|1(|1

??→?>-∞→=∑n i n

i X n P εμ 5)抽样估计

点估计 用X 作为μ的估计

区间估计 α:置信水平

ασμσ

-=+≤≤-1)(n t X n

t X P 记 x n t ?=?σ称为抽样极限误差

α-1:为置信系数

t :称为概率度(临界值)

由正态分布表可查出:

6827.011=-←→=αt

95.0196.1=-←→=αt

9545.012=-←→=αt

99.0158.2=-←→=αt

9973.013=-←→=αt

利用x x t μ=?可以确定样本单位n 。

2.样本单位数n 的确定

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例

重复抽样下 n x σ

μ=

不重复抽样下 )1(2

N n n x -=σμ 我们通过极限误差公式x x t μ=?,来推算必要的抽样单位。

在重置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数的单位数为:

22

2x

t n ?=σ 在不重置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数的单位数为:

2222

σt N N t n x +?= 同样,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的抽样成数单位数分别为:

22)1(p

P P t n ?-= )

1()1(222P P t N P NP t n p -+?-= 在确定抽样单位数同时,要注意到:

(一)抽样单位数受允许误差范围?的制约,?要求愈小则单位数n 就需要愈多,但两者并不是保持按比例的变化。以重置抽样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当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则单位数必须增加四倍,而?扩大一部,则单位数只需原来的1/4。所以在抽样方案设计中对抽样误差的可能允许范围要十分慎重地进行考虑。

(二)一个总体往往同时需要计算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由于它们的方差和允许的误差范围不同,因此需要的抽样单位数也可能不同,为了防止由于单位数不足而扩大抽样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单位数比较大的一个数目进行抽样,以满

足共同的需要。

例:对生产某型号电池进行电流强度检验,根据以往正常生产经验,电流强度的标准差4.0=σ安培,而合格率为90%。现在用重置抽样的方式,要求在95.45%的概率保证下,抽样平均电流强度的极限误差不超过0.08安培,抽样合格率的极限误差不超过5%,问必要的抽样单位数应该为多少?

根据公式,在重置抽样条件下: 抽样平均数的单位数100)

08.0()4.0(222

2222=?=?=x t n σ 抽样成数的单位数144)

05.0(1.09.02)1(2222=??=?-=p P P t n 两个抽样指标所要求的单位数不同,应采取其中比较多的单位数,即抽取144个单位加以检验,以满足共同的要求。

简单随机抽样在实践上受到许多限制,例如当总体很大时,要首先对每个单位加以编号就有很大困难,又如对于正在继续生产的产品,对它进行编号甚至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能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

简单随机抽样的重要意义在于,这种抽样方式在理论上说最符合随机原则,它的抽样误差容易得到理论上的论证,因此可以作为发展其他更复杂的抽样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其他抽样方式抽样效果的比较标准。

四、敏感问题的抽样调查

民意调查即调查老百姓对某事物的态度。若从著名的盖洛甫民意测验所成立算起,它已有50年的历史了。这几年国内也有不少单位以及报刊杂志搞了民意调查,其内容五花八门:婚姻恋爱态度、人生观、消费倾向、交通习惯甚至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态度等等。但是总的来讲,这些调查的设计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设计问卷上,而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如何正确地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如何更精确地计算调查结果,如何降低各种干扰所产生的误差,在有些人看来这些技术无非是些“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事。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高招”,它可以让被调查者毫无顾虑地回答那些他不想回答的问题。它也表明,这类纯技术性的方法可以做成别的手段不易做成的事。

假设你是一个学校的教师,你发现最近一个时期学生考试做弊现象增加,为了说明这一发展,以便提供校方采取措施。你搞了一项调查。问卷是:

“你考试作过弊吗?”

然后,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n=100名学生,让他们回答上述问题,用A n 记回答“是”的人数,于是全体学生的作弊率A π可用A f 来估计。

n n f A A /= (1)

实施上述调查方案的一个前提是:每个被调查对象都如实回答问题。但是所调查的问题有点敏感性,也就是说被调查者

对如实回答有些顾虑。因此,我们实际计算得到的A f 比真实的A π要小。按习惯作法,可以做点思想工作以减少顾忌。例如,讲明:“这次调查结果不涉及对个人评价。”这时,有人会认为:“谁知道以后你会不会用这材料整我呀!”另一种处理办法是不要求被调查者著名。但这也不能排除人家怕“查笔迹”的耽心。“作弊调查”事情还不严重。要是更敏感的问题就更难让人讲实话了。而这在许多调查中,特别是在社会调查中是经常遇到的。

好了,你不妨试一下下面的方法。

第一步,先作一些纸条,其中一部分写上

问题A :我考试作过弊。

另一些写

问题B :我考试没有作过弊。

这两类纸条数量之比为)1(::P P B A -=。一般2/1≠P 。 第二步,把这两类纸条混在一起,放在一个口袋里。 第三步,让n 个学生一个一个过来,每个人随机摸一个纸条。只让他自己看一下问题A 还是B 。(其他的人,包括调查者都不知道是哪个问题)然后,针对纸条上的问题,给出“是”或者“不是”的回答。最后放回纸条,混合后让下一个被调查者重复上面的程序。

第四步,你只要统计一下问题“是”的人数,记为A m 。 第五步,利用已知的P ,n 和A m , 按下式计算

1

2)1(/---=∧

P P n m A A π (2) 例如,在你抽查的n=100人之中有66=A m 个人回答“是”,而30%的纸条上有问题A ,即P=0.3,于是

1.01

3.02)3.01(100/661

2)1(/=-?--=---=∧

P P n m A A π 即你的学生中有十分之一的人作过弊。

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每一个被调查的人都明白:其他人不知道他回答的是问题A 还是问题B 。因此从他的回答中并不能推断这个人是否作过弊。这样,他的个人秘密仍属于他自己,我们却可以利用A m ,即回答“是”的次数这样一个信息对总体作弊率进行估计,这不是有点“妙”吗?当然,这种方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被调查者对该方法的理解,这一定要预先讲明白,一个糊里糊涂的被调查者固守着准备说慌,那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

公式(2)是怎么来的?其推导十分初等:

定义:?????=B

A Y 抽到问题抽到问题01 以及 ?????=”

“0”“1不是回答是回答X 于是利于用全概率公式可得

P (回答“是”)+=?=====)1()1|1()1(Y P Y X P X P

)

1)(1()0()0|1(P P Y P Y X P A A --+?==?==ππ(3)

用n m A /来估计)1(=X P ,于是

)1)(1(/P P n m A A A --+?=ππ (4)

解出A π即得(2)。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马克思、F.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 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裴娣娜 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一、科学研究(一)科学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二、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1、复杂性2、实践性3、准控性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2、中观研究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2、现状研究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1)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2)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4)定性研究强调分析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2、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1)定量研究基本上是采用逻辑实证主义的看法(2)定量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受试者行为与有关变量间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或固定性的相关关系。(3)定量研究一般采用假设演绎方式,(4)定量研究所得的结果,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泛推论。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2、教育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3、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经。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四、系统性原则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教育研究方法论本章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标准化期末考试试卷-课后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关系: *所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按照社会本身的系统性,从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与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一会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整体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历史性方法和协同相关分析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根木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在唯物论的方法论辩证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 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核心地位。分析矛盾特殊的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石主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烈对立,批判与维承相统一的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从某种现象的矛盾分析社会, 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系统分析方法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系统强调要素之间的彼此协调与相互促进,但是 这并不是说系统之间没有差异与矛盾的存在。与此相反,系统分析方法正是在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并且不断地丰富着矛盾学说。系统学说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矛盾网络。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之间具有辩证统一性,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 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是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进一步的补充;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真正的统一。 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将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销合起来;实践为矛盾分析 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既相互区别,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进一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为例【内容摘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两种相对立的范式。尽管他们之间在哲学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存在着区别,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工作中,只有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并用才是科学的做法。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社会工作方法论 社会工作是是助人自助的专业行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前,对于社工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全面的分析案主,帮助案主挖掘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即隐藏在某些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在寻找问题根源,最求真理的过程中,社工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地建立一打破一重新建立的循环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真理。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工往往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失败,走入“绝境”。因此,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其中的两种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这两种方法谈谈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一、概念的界定 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1。定性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出现,让大部分学者认识到“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定性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建构,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从这个意义讲,定性研究可以称之为脉络、描述或解释性研究2。也就是说定性研究是依靠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有效地洞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动机,以及行为所带来的硬性。定性研究希望透过被研究者的眼光去看待问1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f66901783.html,/view/446672.htm#5 2梁丽萍,《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义与整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主干课,它从教育过程出发,研究教育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学科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帮助他们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正确应用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做到:1、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2、掌握学校教育的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和能力。3、能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等。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一要明确这些相关课程是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二要保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避免容的简单重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该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牢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3、把握学校教育研究过程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及撰写文章 三、教学容及要求 第1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课时) 1、容提要主要讲述研究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方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教育目的通过本章教学梳理教育研究概念及教育研究的类型,促进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及方法论,为后续各章提供认识上的前提。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研究概念 难点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2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2课时) 1、容提要专门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经历的四大阶段:注重思辨;强化实证;定性研究的兴盛;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2、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育研究发展经历的4个不同阶段,并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九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九

一.定量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研究报告一般由题目和作者,摘要和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以及附录等部分组成。 1.标题和作者 标题包括题目和文内标题。题目是研究报告的总标题。它要用简明、精当的词语反映研究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引导读者去发现并准确把握研究的“核心内容”。所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研究主题最简介的陈述,要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20字。文内标题要反映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层次。 实验报告题目应放映研究的实际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标题最基本的信息要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说明要做的实验研究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调查研究的题目要直接说明是对某问题的调查。可加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以便具体说明在什么范围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标题下方是作者姓名和单位。 2.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文摘),英文为abstract,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214-1976(E)文献工作——出版物的文献和文献工作》中,对其含义作了明确界定:“是指着一份文献内容的缩短的精确表达而无须补充解释或评论”。也就是说摘要是研究结果的浓缩。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以及其他5项。在定量研究报告中,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要研究的问题,该问题过去的研究状况、研究方法、结果、结论以及研究发现的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是用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在实验研究报告中关键词要包含研究主题、自变量和因变量。在调查报告中关键词要包括研究主题、调查对象、范围等。 3.引言 (1)引言的意义 引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写引言的目的主要是向读者阐明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价值和意义,明确所要验证的假设和该假设的理论基础,以及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因此,引言部分应提纲挈领地显示该项研究的直接目的、针对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学术地位。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此题回答正确 1. A. 概念 2. B. 命题 3. C. 指标 4. D. 关系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意向特征 2. B. 行为特征 3. C. 状态特征 4. D. 年龄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访问对象的重点 2.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3. C. 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 D. 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相关 2. B. 负相关 3. C. 直线相关 4. D. 曲线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此题回答正确 1. A. 比较测量 2. B. 复本测量 3. C. 三角测量 4. D. 准则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信度审核 2. B. 效度审核 3. C. 资料校正 4. D. 资料分类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 B. 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3. C. 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4. D. 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此题回答正确 1. A. 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 B. 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 C. 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 D. 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自愿原则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论 学号: 09042315 姓名:杨晖晖 课程老师:胡文龙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论(杨晖晖(09042315))摘要: 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文献检索法、访谈法八种本科生应掌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本科生; 研究; 方法 本科生就得搞研究,搞研究是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本科生要搞研究必须研究和掌握科学的有效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选好研究题目, 这是科研工作的实际起点和开端。题目要新,选题可以是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也可以是老问题的新阐释。选题可以是纯学术性质的, 也可以是纯现实的, 但是,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 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选题是最好的。这些课题首先是现实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然后反映在理论学术界成为争论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因此,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本科生首先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然后, 要搞清楚学界在解答现实问题上的分歧意见, 找出各家值得肯定的合理的观点和应该否定的不合理的观点。判断各家观点合理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它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 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最后, 所发现的学术理论界存在的问题, 正是应该选取的课题和立意的出发点。只有这样选题, 才会选出本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立意才会有新意,研究结果才可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当然,一个人究竟选择什么研究课题好,除了明白这些基本道理外,个人的爱好、兴趣、人生经历、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等因素,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检索法 文献检索法是调查者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而对于某个领域的文献及其内容进行寻找和考查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可以迅速发现问题, 迅速进入研究前沿, 节省研究资金和研究劳力,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 文献既有内容和形式,又有载体。文献的内容是指文献所记载的人类的知识、理论等, 是读者可以通过文献对于作者加以理解的东西。文献的内容, 可以是知识 (客观事实, 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 解决的问题) , 也可以是价值标准 ( 对于人类应如何看待事物的认识, 解决‘善’的问题),还可以是审美情趣(对于美的鉴赏倾向,解决‘美’的问题)。文献中的这些知识、理论等需要一定的“形式”,如一个思想家的理论可以以文字记载也可以以声音记载。这些“形式”,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读者对于作者进行理解的媒介。文献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同时,这些“内容”和“形式”也需要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之中,如这个思想家所写的文字可以存在于图书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答案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卷名:教育)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science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 马克思、F. 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充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校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台,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④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②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掌握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行为研究法一种综合的研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这种方法进行的步骤如下:①把儿童行为的表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 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 一、分类和体系结构 (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 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范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 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 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一、实证主义:源于孔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律性的观点。 二、经典实证主义阶段:孔德,涂尔干。 1、社会科学在学科性质上与自然科学诸学科是一致的,社会科学完全可以借用自然科学 的研究程序并纳入科学之列。 2、认为社会学的研究目的跟自然科学一样是寻找和建立规律 3、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事实(对象)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 4、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 三、孔德: 1、人类进步法则,三种理论状态:神学的或虚构的;形而上学或抽象的;科学的或实证的。 分别对应:军事社会;宗教社会;工业社会。 2、将“实证”定义为: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地而非可疑的,确切 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3、“科学层次理论”。 4、社会物理学: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的发展的或进步。社会静力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关 系和秩序问题。 5、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但在研究方法或程序上是一致的,它们的研究目标也是相同,那 就是发现普遍性的规律。 四、涂尔干: 1、《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纲领性著作;《自杀论》里程碑意义,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分离 2、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把社会事实当做事物。 3、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社会学完全独立与哲学;社会学的方法是客观性的;把社 会事实看做社会性事物,社会学所独有的性质。 五、工具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40~6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的哥伦比亚学派(定量研究);芝加哥学派实地调查。着眼于具体的社会现实事物或制度,力求通过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改进,通过研究语言的数学化和形式化,发展实证主义社会学。 1、坚持经典实证主义的基本前提,即认为知识只能靠系统的经验研究获得,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的研究逻辑是一致的;承认社会世界也存在着规律,这种规律是因果规律或统计规律。 2、坚持归纳主义的原则。科学知识的基础是经验归纳。 3、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原则。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4、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避免个人思想和偏好的介入。 六、批判实证主义:柯林斯、许茨:现象学创始人,理解的方法。 后实证主义:华莱士、乔纳森.特纳、亚历山大(科学连续统、新功能主义者)科学连续统:,科学可以被看做这样一个学术过程。它产生于两种不同的环境脉络之中:一是经验观察到的世界,另一是非经验的形而上学的世界。实证主义方法论危机:自身发展不足;社会危机(西方福利社会)和学术危机(针对功能主义的新理论) 1、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综合化,理论观点取向多元化。 2、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对社会科学各学科自身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3、对“客观性”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实证主义知识观强调客观主义,认为知 识是积累性的,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一、非实证主义:现象学与理解方法、批判理论、构建主义 二、现象学:狄尔泰(理解:一是你中发现我;二是凡人创造的东西都是可以理解的,强调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析1

浅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摘要:在现代社会调查中,为了获得更准确、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其产生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的进步,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理论概念与概念的量化问题,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理论概念问题 理论是系统化了的认识,是某个知识领域的概念、原理的体系。它是在反复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理论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认识社会的最基本的方法。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概念。有些人说社会科学研究没反正,这主要就是因为对许多理论概念使用不精当。 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辩论来辩论过去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包括理论研究也有这种情况,根本问题就是概念不明确。科学研究的概念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概念必须清晰性。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很多东西,包括很多术语,很不清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类似的问题太多,一些文章里,领导讲话中,甚至权威讲话中也存在很多模糊概念。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作为科学来研究,就必须使概念具备清晰性。 2、概念必须有针对性。概念要针对具体的对象,不能泛指,更不能模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更应该如此。 3、概念的实证性。对严格的科学研究来说,概念还要求客观性和实证性。现在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会科学概念模糊。科学研究需要精当,需要清晰的结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进步,就是有了量的描述,只有通过量的描述,才能使社会科学概念具备实证性。

(完整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践教学大纲 (含研究性学习) 课程代码: 学时数:70 理论环节学时数:50 实践环节学时数:22 学分:4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讨教育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适合小学教育实际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下称PBL)是一门试验性课程。以科学的方法去带领学生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自我生活中自主发现选择研究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体验的一门学科。 《PBL》是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4、理解教材中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别人的研究成果 6、能从教育实践中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7、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项简单的实证性研究 8、能按规范格式独立撰写实证性研究报告 9、初步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部分) 1、了解PBL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PBL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PBL的基本方法 4、理解PBL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自考重点

1.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3.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5.“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中第一个时期的特点。 6.英国的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以归纳法取而代之。归纳方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经验性质。 7.着名的教育家杜威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自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 8.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2,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9.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10.依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预测研究。1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 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 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 育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描述研 究。 12.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 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 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 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 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13.比较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 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乙对照分 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 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 结论。 14.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一定 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 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 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 因素的干扰,探索教育活动相 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15.某教授在长沙市的一些中小 学进行了提高英语成绩的研 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它 城市甚至一些乡村的中小也想 开展这一研究,该教授决定选 择一些乡村小学继续开展研 究。后面的这一研究属于迁移 推广水平的研究。 16.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 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 确定问题。 17.科学研究的其始环节是选择 和确定课题。 18.教育科学研究选定研究课题 的科学性表现在问题要以教育 科学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还 表现在要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 为实践基础。 19.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 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3,问 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有新 颖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 性。 20.以下不属于课题选择原则的 是D.需要性原则 21.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 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 的科学理论依据、问题必须具 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创 性、问题要有可行性。 22.选定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要 求之一是研究的问题要有可行 性,可行性包括客观条件、主 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23.研究课题的产生有哪些途径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 题。2,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 解决的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 出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 中反映出来的种种困惑和矛 盾。4,从日常生活观察中发现 的问题。5,从当前国内外教育 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24.文献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 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 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包括 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 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 幻灯片、缩微胶片、信息自动 化系统等。 25.一次文献包括专着、论文、 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 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 始文献,具有创造性。 26.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 的起点,按照从现在到过去 (如由2009到2005年)的时 间顺序去查询教育文献的检索 方法,我们称之为逆查法。 29.相关、比较研究的满意样本 组的取样大小至少是30。 30.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 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 个体。 31.影响样本大小选定的因素 1,研究的不同类型。2,预订 分析的精神程度。3,允许误差 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