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DOC)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DOC)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DOC)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DOC)

第一章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术

第二节栽培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

第三节水稻作物的生物学特点

第一节概述

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重要保障。

2、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细粮作物

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灌溉、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节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以水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在粮食作物中,稻米的淀粉粒最小,直径仅为3~10μm,粗纤维含量仅含2.2%,虽然蛋白质含量7%~10%,但稻米中蛋白质的生物价高,因此,米饭不仅细致可口,而且稻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都较高。此外,稻米的价格较高,稻米外面有谷壳紧包,比较不易吸湿返潮和虫蛀,便于运输和贮藏,稻草、稻壳等可以综合利用,因此,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高。

3、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

米糠含有14%左右的蛋白质、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shān)。

4、稻谷深加工有广阔前景

①大米食品:除直接做米饭当主食外,还可制作方便米饭,快餐米饭,方便粥,米粉制品,饼干糕点,婴儿食品,酿造业(酒类、醋)。

②米糠的利用:米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分,和维生素等,是

食品、医药、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碎米的利用:可制作米粉、米粉线、点心、饴糖、淀粉、发酵原料、纺织物加工用糊。

④胚芽利用:营养食品、VB1、VB6、VE制剂以及饲料。

⑤特种米的加工利用:黑米食品及饮料已不少,大胚米制作婴儿奶粉国内已生产出产品。

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1、总体情况

单产由50年前的不足2t/ha,增加到现在的超过6t/ha。近10年来种植面积变化较大,由1996年的近3200万ha,减少到2003年近2700万ha。总产由1996的近2亿t,减到2003年1.6亿t。从2004年起,由于农业政策的变化,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和总产得到扭转。单产近10年没有明显大的提高,基本稳定在6.20 t/ha。

2、我国水稻发展的简要历程

从1949年至今,我国水稻生产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发展时期

是从1949年~1961年,此时期发展的特点是在大力开展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单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等耕作制度的改革,并推广了有关先进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发展时期

是从1962年~1979年,此时期的发展特点是:继续选育普及矮秆优良品种,并采用了与之相配套的优化栽培技术,在改革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了双季稻生产。因提高单产而增产的比重占居了主导地位,说明良种配良法在发展水稻生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三个发展时期

是从1980年至今,此时期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配制了一系列高产组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与此同时,由过去只注重单一栽培技术的研究,发展成为利用器官之间的相关生长规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创建了一些综合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对提高水稻单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

我们能吃饱,全靠有“二老”。

二老很有名,他们是“两平”。

一靠“邓小平”-------改革开放引路人。--------政策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第一人。--------科技

袁隆平:中科院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首届“国家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研究培育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魔稻”,亩产达到1400多斤,使我国增产粮食3亿多吨。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南岭以南,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岛和台湾5省(区)。本区稻作面积居全国第2位,不包括台湾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22.5%(1993年,以下同),品种以籼稻为主,山区也有粳稻分布。

2、华中单、双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南岭以北和秦岭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中南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除甘孜外)八省、市,以及陕西和河南两省的南本区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61.1%,其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太湖平原和里下河平原等,历来都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早稻品种多为籼稻,中稻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

3、西南单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西部、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清海、西藏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本区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的6.7%。该区≥10℃积温2 900℃~8 000℃,水稻垂直分布带差异明显,低海拔为籼稻,高海拔为粳稻,中间地带为籼粳交错分布区。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河南北部、安徽淮河以北、陕西中北部、甘肃兰州以东地区。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的 3.6%。本区≥10℃积温 4 000~5 000℃,品种以粳稻为主。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以南和长城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下划分为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V1)和辽

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V2)。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面积的5.6%。本区≥10℃积温2 000℃~3 700℃,年降水量350~1 100mm。稻作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或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品种为粳稻。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西北部、内蒙西部和山西大部。稻作面积占全国稻作面积约0.5%。本区≥10℃积温2 000~4 500℃,无霜期100~230天,年降水量50~600mm,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光能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早熟籼稻。

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趋势

1、是水稻超高产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应用研究;

2、是水稻优质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3、是水稻优质高产地上部与地下部形态特征及抗逆特性的生理、生化机理和物化技术创新研究;

4、是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形成机理研究;

5、是不同生态区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水稻生产要素优化组装的精准栽培研究,优化配置生态要素,形成模式化、系列化、高效化、标准化的栽培技术体系,为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节栽培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二、栽培稻种的分类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植物。目前全球稻属植物有20多个种,栽培稻只有2个种,即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

普通栽培稻分布于世界各地,占栽培稻面积的99%以上;非洲栽培稻仅分布于西非,丰产性差,但耐瘠性强。

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

野生稻

我国野生稻有三种,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

我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在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南部、北达北回归线以北、南至海南岛南端的广阔地带内,均有野生稻分布。

普通野生稻的性状类似于现在栽培的籼稻,也容易与籼稻杂交结实。说明普通野生稻是普通(亚洲)栽培稻种的祖先。

二、栽培稻种的分类

稻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辽阔,经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类型。

我国的栽培稻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演变来的气候生态型。其中籼稻为基本型,粳稻为变异型。

每个亚种各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个“群”。早、中稻和晚稻是适应不同光照条件而产生的气候生态型。其中晚稻为基本型,早稻为变异型。中稻的迟熟品种对日长的反应接近晚稻型,而中稻的早、中熟品种则接近早稻型。

每个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水稻和陆稻是由于稻田土壤水分不同而分化的地土生态型。其中水稻为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

每个型再分为粘稻(秥稻)和糯稻两个“变种”及栽培品种。秥稻和糯稻是淀粉分子结构不同形成的变异型。其中粘稻为基本型,糯稻为变异型。

这里分类所谓的早、中、晚稻和双季稻的早、晚稻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指生育期的长短,后者是指种植季节早、晚而言。

1、籼亚种和粳亚种

1) 区别籼稻和粳稻的祖先虽然都是普通野生稻,但两者的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在植物学分类上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亚种。籼粳杂交亲和力弱,杂交结实率低。它们在形态和生理上都有明显的差别。

2)籼、粳稻是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态型籼稻和粳稻种性所以有明显差别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所分布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引起。籼稻和粳稻是由于纬度和海拔高低不同的生态因子,主要是温度条件的影响而演变形成的两个亚种。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态型。

3)籼稻和粳稻的演变籼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与野生稻较为接近,因此,籼稻是基本型,即最先由野生稻经人工驯化而演变成栽培稻。而粳稻是从籼稻植株中在不同的气候生态条件下(主要是气温),通过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变异型。

2、晚稻和早中稻

1)晚稻和早中稻的分别籼稻和粳稻都有早稻和晚稻型。晚稻和早稻的亲缘关系较密切, 两者杂交的结实率比较高。主要区别在于

栽培季节的气候环境不同,形成了对栽培季节的适应性不同。晚稻生育季节气温由高到低,日长由长到短,光照由强到弱,风雨由多到少,早稻生育季节的气候环境相反。晚稻保存着与野生稻相同的发育特性,属于典型的短日性植物,早稻已失去对短日反应的敏感性,对日长反应钝感和无感。晚稻和早稻是属于适应不同日长2)晚稻和早中稻的演变普通野生稻对日长反应敏感。晚稻的发育特性与普通野生稻相似,所以晚稻是基本型,早稻则是通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从晚稻中分化而来的变异型。中根据栽培地区土壤水分和生态条件不同,可分水稻(包括浅水稻、深水稻、浮水稻)和陆稻(又称早稻或坡禾)两个类型。主要区别在于两者耐旱性的不同。它们在形态解剖和生理生态上的一些差别,都是两者的耐旱性不同的表现。

水稻和野生稻一样,都是属于沼泽性植物,适宜分布于有水层的土壤环境。深水稻茎秆高达1.5—2m,浮水稻茎叶可随水上涨而伸长,以保证茎叶暴露在大气中。由于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特性相近,并且我国古籍记载,水稻栽培在先,陆稻栽培在后,因此,可认为水稻是基本型,而陆稻是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形成的土地生态型,属于变异型。

4、秥稻和糯稻

上述各稻种类型中都有秥稻和糯稻,它们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杂交的子代结实率也很高。野生稻都属秥稻,未发现有糯稻类型。因此,可以认为粘稻属基本型而糯稻是变异型。

5、常规稻和杂交稻

常规稻的基因是纯合的,其子一代与上一代的农艺性状相同。不需年年制种。

杂交稻是通过不同品种之间通过杂交得到的种子再种下去生产出来的。杂种一代具有杂种优势,能迅速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但同于杂种二代产生性状分离,生长不一致,产量会严重减退,因此不能继续作为生产用种子,需要年年制种。

6、普通食用稻和特种稻

普通食用稻:我们昌常生活中常见、常吃的水稻。

特种稻:有特殊用途,或特种价值的水稻。如:黑米、紫米、红米;香稻、高营养稻;酒米、软米、蒸谷米

根据有色稻糙米带色的程度,可分为乌黑、红黑、紫红、红褐、红色、黄色和绿色等。绿米所具有的色素极不稳定,往往在贮藏过程中褪色。

香稻是米粒中具有强烈香味的栽培稻。

专用稻是指其稻米或植株具有专门用途的栽培稻。

专门用于食品工业加工用的稻米有酒米、软米、蒸谷米、糕点米、罐头米;另外还有巨胚米、饲料米、谷秆两用水稻等。

酿酒用的稻米

要求整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很低(能残留一定量的糊精),使黄酒保持一定的醇味。

其他如米醋、红糟,白糟和甜酒等都是重要的食品和调味品。

软米是一种优质米,其米质介于糯性与粘性之间,因其直链淀粉含量比普通粘稻显著低(约10%左右),米饭质软而甜润爽口,冷后不变硬不回生,食用时冷热皆宜。

蒸谷米稻谷收获后,先经过热水处理,再晒干或烘干,然后再按常法砻谷和精碾而得的稻米。

7、超级稻

通过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来的米质优、抗性好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叫做超级稻。我国的超级稻品种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类是南方的超级杂交籼稻;另一类是北方的常规超级粳稻。我国的这两种稻均已达到每亩超过800Kg的超高产水平。

8、栽培品种的演变与利用

稻种分类的最后一级是栽培品种。栽培品种是经长期人工培育和选择而成的,其经济性状明显优越,主要表现在谷秆比率高,第二次

枝梗数和颖花数增加,每穗结实粒数多,抽穗成熟整齐,粒重增大,不易落粒,株型改良,群体物质生产量高等。从栽培品种演进和利用出发,分类如下:

①按穗粒性状分类可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大穗型:秆粗叶大分蘖少,每株的穗数少而穗大粒多。多穗型秆细叶小而分蘖多,每株的穗数多而穗小粒少。

②按熟期分类分为早稻早、中、迟熟,中稻早、中、迟熟,晚稻早、中、迟熟品种共九个类型。熟期分类在我国是以各品种在南京的抽穗期为标准的。

第三节水稻作物的生物学特点

一、水稻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的划分

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4个生育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

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在这一时期内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

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

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

生殖生长期包括抽穗期、结实期。

1、幼苗期

包括稻种萌动发芽,出苗,至三叶等期。对于群体来说,当田间50%的种子达到出苗(苗高2cm)的那一天叫出苗期。

2、分蘖期

当水稻个体出现分蘖时,即为进入分蘖期,至茎尖生长锥开始穗分化终止。形成分蘖和根系是分蘖期的主要生育特点,而分蘖的实质是叶片的形成与伸长。群体中当50%的稻苗出现分蘖即进入分蘖期,然后经历分蘖大量发生的分蘖盛期,至分蘖末期分蘖发生速度越来越慢,其消亡大于发生。分蘖数达到与有效穗数相等的那一天,为有效分蘖终止期,此前为有效分蘖期,以后为无效分蘖期。分蘖数最多的那一天叫最高分蘖期,对于管理良好的稻田,此期即为分蘖末期,也是拔节长穗的开始。

3、长穗期

稻株生长点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形成第一苞就进入长穗期,至抽穗结束,大田也以50%为标准。水稻拔节起始和幼穗分化起始基本同步,节间伸长的过程就是穗分化的过程,也是这一时期水稻的主要生育过程,因而又称拔节长穗期。但是,拔节起始和幼穗分化起始不都是完全一致的,依品种、播插期及其他栽培条件而变化。形成三种生育型,即幼穗分化起始早于拔节的重叠型、两者同时发生的衔接型、拔节早于幼穗分化的分离型。

(1)重叠型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一部分重叠,长穗先于拔节,幼穗开始分化,分蘖还在继续发生,凡地上部仅有3~5个伸长节间的早熟品种均属于这一类型。在栽培上应注意前期促进,从壮苗出发,培育健壮个体,是高产的关健。

(2)衔接型圆杆拔节即开始幼穗分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基本衔接,具有6个及以上伸长节间的中熟品种属于这一类型。栽培上宜促控结合。

(3)分离型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略分离,在圆杆拔节之后,经10~15天时间幼穗才开始分化,具有7个或7个以上伸长节间的晚熟品种属于这一类型。栽培上应促中的控、促控结合。

4、结实期

水稻从抽穗到成熟的过程,包括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主要特点是开花受精和灌浆结实。

二、水稻根茎叶生育特点

1、水稻根

水稻的根系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种子根仅1条,种子萌发时由胚根向下延伸形成,垂直向下生长。不定根是其节上发生的根,也称节根或冠根,包括胚轴上的芽鞘节、不完全叶节和完全叶节上发生的根。种子根是稻种发芽出苗时主要的水分与养分吸收器官。随着节根的发生,种子根的生长与作用越来越弱,而节根是全生育期中根系的主要部分,因而水稻根系属须根系。稻根有多级分枝,但只有一、二级根上根毛较多。各时期的根有白、黄、棕、黑、灰等颜色,这是根诊断以确定土壤氧化还原状态、掌握排灌技术的重要根据。

根的发育与环境条件

(1)土壤的通透性和还原物质

稻根的发育需要氧气,在氧气充足的土壤条件下,根系生长良好,

吸收水分、营养也较多,使地上部生长旺盛,光合产物也相应增多,这些物质又送到根部,进一步促进根的生育。因此,要改善稻田的排水设施,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采取搁田、晒田等措施,供给根系氧气,促进其健壮生长。

(2)土壤营养

土壤中的无机营养与根系的生理机能关系很大,因为根系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是由地上部光合作用制造供应的,凡影响地上部光合作用的因素,都间接的影响根的生长。矿质营养对根的影响亦大,在各种肥料成分中,氮素对稻根的生长影响最大,氮量适中根系多,过量根系减少。磷和钾可使根长、根数增加,并向深层分布。氮、磷、钾供给平衡,可使稻根生长和功能保持旺盛水平。厩肥营养全,可改良土壤,并分解产生一些促进根系生长的物质,利于根的发育。

(3)温度

稻根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为12~15℃,最高温度为40~46℃。当土壤温度高于35℃,对根的生长不利;低于15℃时发根力和吸收能力明显减弱;春季低温时应注意以水增温,夏季高温时要注意排水通气和流水降温。在低温条件下,首先磷的吸收受阻,其次为铵态氮,再次为钾和水。低温铵化速度慢,土壤有效氮少,影响根系生长。

(4)光强度

光强促进根系生长。在自然光照下,叶片光合产物的17%运往根部;自然光减半,运往根部的光合产物为12%;再减半,只有1%运往根部。

黑根与防治

当稻田土壤含铁量较低,或硫化氢过多时,硫化氢与根系表面的氧化铁膜化合,形成硫化铁,使根系成为“黑根”。

(1)轻度黑根黑色物质主要是高价铁的硫化物,不污手,在石灰水中(万分之1~5浓度)黑色很快消失,无明显臭味,根未腐烂。

(2)严重黑根黑色物质主要是亚铁硫化物,较污手,在石灰水中黑色难消失,拔时少有臭气,根内未腐烂。

(3)腐烂黑根硫化氢侵入组织内,根色灰白半透明,拔起有恶臭,部分腐烂变质。稻田产生黑根的原因主要有:地下水位高,长期漫灌缺氧,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硫酸铵等化肥施用过多,土质过黏通气不良等。

防治:要采用降低稻田地下水位,施用腐熟良好的肥料,避免过量施用硫酸盐肥料,适时露田、晒田,改良黏重土壤,进行综合治理,方能收效。

2、水稻茎

水稻茎有支持、输导和贮藏的功能。稻茎一般中空呈圆筒形,由节和节间组成。基部的节间不伸长,各节密集,节上发生根和分蘖,称为分蘖节或根节。茎上部有若干伸长的节间形成茎秆。稻株主茎的总节数和伸长节间数,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有较大的变化,一般具有9~20个节,4~7个伸长节间。节间的伸长先从下部节间开始,顺序向上,但在同一时期中,有3个节间在同时伸长,一般是基部茎间伸长末期正是第2节间伸长盛期,第3节间伸长初期。基部节间伸长1~2cm时称为拔节期。伸长期后,节与节间物质不断充实,硬度增加,单位体积重量达到最大值。抽穗后,茎秆中贮藏的淀粉经水解后向谷粒转移,一般抽穗后3周左右,茎秆的重量下降到最低水平。

茎的节间外侧是表皮,水稻茎(秆)壮弱的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皮层纤维层的厚度上,越厚茎越壮越抗倒伏。皮层纤维向内是皮层薄壁细胞,其中分布着与小维管束相对的大维管束。

茎内维管束的联络:

3、水稻叶

稻叶分为芽鞘、不完全叶及完全叶3种形态。发芽时最先出现的是无色薄膜状的芽鞘,从芽鞘中长出的第一张绿叶,只有叶鞘,一般称为不完全叶。自第二张绿叶起,叶片、叶鞘清晰可见,习惯上称它为完全叶。我国栽培稻的主茎总叶数,大多在11~19叶之间。早稻10~13片;中稻,14~16片;晚稻16片以上。

完全叶由叶片、叶鞘、叶枕、叶耳和叶舌组成。根据叶的着生部位可以分为着生在分蘖节上的近根叶和拔节后着生在茎秆上的抱茎叶两组。在栽培中,叶片的长短、大小和数量对产量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叶片、叶鞘、叶枕、叶耳、叶舌以及芽鞘常有绿、红、紫等不同颜色,是识别品种的重要特征。

水稻后期叶片存在多少、生长健壮与否,极大地关系着水稻产量的高低。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保护好后期功能叶片的旺盛活力,是水稻丰产的重要保证。

三、水稻分蘖的生长

(一)分蘖发生的位置

水稻分蘖实质上是水稻茎杆的分枝,分蘖由叶腋芽发育而成。

水稻主茎一般有十几个节。每节各长1片叶,叶腋内均有1个腋芽,腋芽在适当条件下生长而成分蘖。但是鞘叶节、不完全叶节、各伸长节,一般不发生分蘖,只有靠近地面的密集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蘖,所以称为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分蘖节位数一般等于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

(二)分蘖的发生规律

1、分蘖芽的分化发育规律

每个分蘖刚长出时,己具有1个分蘖鞘、1个可见叶及其内包的3个幼叶及叶原基,共相当6个叶节位。亦即每个分蘖芽从分化到长出,前后需6个出叶期,主茎第1叶腋的分蘖芽,在种子萌动鞘叶伸出时即已分化,历经不完全叶、第1、2、3直到第4叶抽出时才长出,共经6个出叶期。

2、主茎出叶和分蘖发生的同伸规律

水稻主茎上的分蘖为1次分蘖,1次分蘖上出现的分蘖为2次分蘖,余类推。当主茎N叶抽出时,N叶下第3个叶节的分蘖同时伸出,即第4叶抽出时,其下第3叶即1叶叶腋的分蘖同时伸出,形成N叶与N-3的分蘖同伸规律。

(三)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

水稻群体中,有10%出生分蘖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分蘖数达到最多的时期为最高分蘖期。分蘖期茎数与收获穗数相同的时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在此期以前出生的分蘖多为有效,以后出生的分蘖多为无效。分蘖成穗结实期为有效分蘖,反之为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的生育差异

有效分蘖的生理基础是主茎拔节时分蘖具有较多的自生根系和独立生活能力。分蘖茎有3片叶后才有自生根系。因此拔节时有4叶的分蘖(3叶1心)能成穗,有3叶的分蘖(2叶1心)处于动摇之中,有1~2叶的分蘖基本无效。

(四)合理捉控群体分蘖

在合理确定基本苗数的前提下,通过栽培管理,使群体的分蘖数在N-n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或其前一个叶龄期,达到或略超过预期的穗数,而后控制无效分蘖与控制过渡叶的生长结合起来,可改善有效分

蘖长穗期的光、肥条件,提高产量形成期的生产水平。

(五)影响分蘖发生的条件

1、温度

发生分蘖的最适气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16℃、水温低于16~17℃,或气温超过38—40℃,水温超过40~42℃,分蘖停止发生。

2、光照

水稻分蘖期间,如阴雨寡照,则分蘖迟发,分蘖数减少。光照强度越低,对分蘖的抑制越严重。光强低至自然光强的5%时,分蘖停止发生。经推算,发生分蘖的临界日照量约为837.4J/cm2.d。秧田叶面积指数达3.5、本田达到4.0时,分蘖停止发生。

3、水分

保持浅水对水稻分蘖有利。在浅水层下可提高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

4、栽插深度

栽插深度以2cm左右为好,栽插过深,分蘖节位上移,分蘖延迟。弱苗深插会造成僵苗。

5、矿质营养

在各营养元素中,氮、磷,钾三要素对分蘖的影响最为显著。分蘖期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N2.5%,P2O5 0.25%,K2O 0.5%。叶片含氮量为3.5%时分蘖旺盛,钾的含量在1.5%时分蘖顺利。

管理基础知识第二章决策笔记

第二章决策 一、决策的本质 决策定义: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方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决策的选择:a、为了达到一个预定目标b、寻求优化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c、选择方案 从系统的观点看,管理决策是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信息和决策结果等六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决策主体是决策系统的灵魂和核心,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体的性质。 决策客体指决策对象和环境。其特点、性质决定决策活动的内容和复杂程度。 决策理论和方法在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结果的误差和失误。 决策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拥有大量丰富信息是保证决策正确性的条件。 决策结果是决策的构成要素 二、决策的分类与原则 (一)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战略性决策关系发展方向和远景规划,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机构调整。 特点:宏观、全局、方向、原则性 战术性决策目标具体,问题单一,包括管理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 特点:微观、局部、区域、阶段性 管理性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业务性决策也称为作业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范围较窄。 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组织中的两类问题:例行问题(常规、定型化、重复性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程序化决策的涉及,例外问题(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不明的、重大影响的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 一般组织中80%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性决策: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各个方案结果的比较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自然状态不止一种,不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知道有多少种以及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就算知道,也不知晓发生的概率 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的条件相似,不同的是不能确定概率。因为不确定因素更多,风险更大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

1、计算机工作原理: 1)什么就是计算机 计算机(puter)就是一种能接收与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得程序(这些程序就是人们意志得体现)对输入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得高度自动化得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原理) (1)组成计算机得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五部分;?(2)所有程序与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 (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 2、计算机得发展: 1)计算机得发展: 计算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见下表. 计算机发展得四个阶段 2)微型计算机得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Intel公司等采用先进得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与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MPU)。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如下表。 微机得六个发展阶段

3)我国计算机得发展情况 我国得计算机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2年我国得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成立。 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得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问世. 1964年,我国研制了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用于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工作得计算任务。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生产得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1974年,我国设计得DJS-130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巨型机。 1982年,我国独立研制成功了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 1997年6月研制成功得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30亿次。这些机器得出现,标志着我国得计算机技术水平踏上了一个新得台阶.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与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得国家。 2005年4月18日,完全由我国科学界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得中国首款六十四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CPU——-“龙芯二号”芯片正式发布。这款芯片性能经检测已达到英特尔“奔3"水平,比2002年9月28日发布得“龙芯一号”提高了10倍。 3、计算机得特点: 计算机就是高度自动化得信息处理设备。主要特点有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记忆能力强、可靠得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1)处理速度快:计算机得运算速度用MIPS(每秒钟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来衡量。 2)计算精度高:数得精度主要由表示这个数得二进制码得位数决定。 3)记忆能力强:存储器能存储大量得数据与计算机得程序。 4)可靠得逻辑判断能力:具有可靠得逻辑判断能力就是计算机得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计算机能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得重要原因。 5)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焊接基础知识

一、焊接基础知识 1、点焊是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 2、点焊具有(大电流)、(短时间)、(压力)状态下进行焊接的工艺特点。 3、点焊方法按供电方向和一次形成的焊点数量分为(双面单点焊)、(单面双点焊)、(单面单双点焊)、(单面单点焊)、(双面双点焊)和(多点焊)等。 4、点焊的热源是(电阻热)。 5、焊接区的总电阻由(焊件与焊件之间的接触电阻)、(焊件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和(焊件本身的内部电阻)等组成。 6、电阻焊分为(点焊)、(凸焊)、(缝焊)和(对焊)等焊接方法。 7、电阻焊是焊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及临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 8、凸焊主要用于(螺母)、(螺栓)与板件之间的焊接。 9、点焊的主要焊接参数有(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 10、点焊焊点的八种不可接受缺陷:(虚焊)、(裂纹)、(烧穿)、(边缘焊)、(位置偏差)、(扭曲)、(压痕过深)和(漏焊)。 11、混合气体保护焊最大气孔直径不能超过(1.6mm)。 12、混合气体保护焊同一条焊缝上在(25mm)内所有气孔的直径之和不能大于(6.4mm)。 13、混合气体保护焊焊缝上相邻两个气孔的间距须(大于)最小气孔的直径。 14、焊点质量的检查方法分为(非破坏性检查)和(破坏性检查)。 15、非破坏性检查方法分为(目视检查)和(凿检)。 16、凿检时,凿子在离焊点(3—10mm)处插入至一定深度。 17、凿检时,凿子插入的深度与被检查焊点(内端平齐)。 18、凿检频次每班不少于(3)次。 19、当焊点位置超过理论位置(10mm)时不合格焊点。 20、焊枪需与焊件表面垂直,偏移角度不能超过(25度)。 21、焊机的次级电压不大于(30v),所以操作者焊接中不会触电。 22、对于虚焊焊点的返修方法有两种: (1)在返修工位用点焊枪进行重新焊接,焊点位置离要求位置须小于(10mm)。 (2)在返修工位如果焊枪焊不到该焊点,则可用(混合气体保护焊)进行(塞焊)补焊,补焊位置必须离返修点(6mm)以内,塞焊孔直径为(5mm)。补焊结束后需对被焊处进行修磨至与板材平滑过渡。 23、对于裂纹焊点的返修,需打磨消除(裂纹),再用(混合气体保护焊)进行补焊,最后修磨(被焊处)至与(板材)平滑过渡。 24、对于焊穿焊点的返修,需先将焊点打磨至发出金属光泽,再用(混合气体保护焊)进行补焊,最后修磨(被焊处)至与(板材)平滑过渡。 25、对于凸焊焊点的返修,在凸焊边缘用(混合气体保护焊)进行(角焊)补焊,焊点宽度(5-8mm),焊点数量与(凸焊数)相同,且沿凸台周围均匀分布。 26、对于虚焊螺柱的返修,用砂纸将虚焊处修磨平整,使用焊接夹具,用(手工螺柱焊枪)进行补焊。 27、对于烧穿螺柱的返修,在螺柱焊接凸台与板材之间用(混合气体保护焊)沿周长对称补焊二点,焊点高度不能超过螺柱焊接凸台高度(3mm),在行穿的板材背面用(混合气体保护焊)进行补焊。 28、在进行螺柱焊时,螺柱焊枪需与焊件垂直,偏移角度不能超过(3度)。 29、螺柱焊属于(电弧焊)。 30、螺柱焊的焊接过程分为(提升)、(引弧)、(通焊接电流)和(下落焊接)。 31、点焊过程中如果焊接电流小,则易发生(焊点虚焊),如果焊接电流大,则易引起(飞贼)、(压痕过深)和(焊穿)等缺陷。 32、点焊过程中,焊接电流指流经(焊接回路)的电流。 33、点焊过程中,焊接时间指每一个焊接循环中,自(焊接电流)接通到停止的(持续)时间。

高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doc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应包括(c) A.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B. 主机箱、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系统软件和系统硬件 2. ENTER键是(B) A. 输入键 B. 回车换行键 C. 空格键 D.换档键 3. 在微机中,Bit的中文含义是(A) A. 二进制位 B. 字 C. 字节 D. 双字 4. 微机系统的开机顺序是(D) A. 先开主机再开外设 B. 先开显示器再开打印机 C. 先开主机再打开显示器 D. 先开外部设备再开主机 5. 微机病毒系指(D) A. 生物病毒感染 B. 细菌感染 C. 被损坏的程序 D. 特制的具有损坏性的小程序 6. 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存储器的总称是(c) A. CPU B. ALU C. 主机 D. MPU 7. 在微机中外存储器通常使用软盘作为存储介质,软磁盘中存储的信息,在断电后(A) A. 不会丢失 B. 完全丢失 C. 少量丢失 D. 大部分丢失 8. 某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属于(D) A. 工具软件 B. 系统软件 C. 编辑软件 D. 应用软件 9.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最大好处在于(c) A. 节省人力 B. 存储容量大 C. 可实现资源共享 D. 使信息存储速度提高

10. 个人计算机属于(D) A. 小巨型机 B. 中型机 C. 小型机 D. 微机 11. 微机唯一能够直接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D) A. 汇编语言 B. 高级语言 C. 甚高级语言 D. 机器语言 12. 断电会使原存信息丢失的存储器是(A) A. 半导体RAM B. 硬盘 C. ROM D. 软盘 13. 硬盘连同驱动器是一种(B)。 A. 内存储器 B. 外存储器 C. 只读存储器 D. 半导体存储器 14. 在内存中,每个基本单位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序号,这个序号称之为(c) A. 字节 B. 编号 C. 地址 D. 容量 15. 在下列存储器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c) A. 硬盘存储器 B. 软盘存储器 C. 半导体RAM(内存储器) D. 磁带存储器 16. 计算机软件系统应包括(D) A. 编辑软件和连接程序 B. 数据软件和管理软件 C. 程序和数据 D.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7. 半导体只读存储器(ROM)与半导体随机存储器(RAM)的主要区别在于(A) A. ROM可以永久保存信息,RAM在掉电后信息会丢失 B. ROM掉电后,信息会丢失,RAM则不会 C. ROM是内存储器,RAM是外存储器 D. RAM是内存储器,ROM是外存储器 18. 下面列出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不正确的说法是(D) A. 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 B. 通过借用他人的软盘 C. 通过非法的软件拷贝 D. 通过把多张软盘叠放在一起

焊接图- 焊接工艺基础知识

1 焊接工艺基础知识 1.1 焊接接头的种类及接头型式 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称为焊接接头(简称为接头)。它由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及其邻近的母材组成。在焊接结构中焊接接头起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连接作用,即把两焊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是传力作用,即传递焊件所承受的载荷。 根据GB/T3375—94《焊接名词术语》中的规定,焊接接头可分为10种类型,即对接接头、T形接头、十字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端接接头、套管接头、斜对接接头、卷边接头和锁底接头,如图1。其中以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应用最为普遍。 (一)对接接头 两件表面构成大于或等于135°,小于或等于180°夹角的接头,叫做对接接头。在各种焊接结构中它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接头型式。 钢板厚度在6mm以下,除重要结构外,一般不开坡口。 厚度不同的钢板对接的两板厚度差(δ—δ1)不超过表1—1规定时,则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按较厚板的尺寸数据来选取;否则,应在厚板上作出如图1—1所示的单面或双面削薄;其削薄长度L≥3(δ—δ1)。 图1—1 不同厚度板材的对接 (a)单面削薄,(b)双面削薄 表1-1

较薄板厚度δ1 ≤2~5 >5~9 >9~12 >12 允许厚度差 1 2 3 4 (δ—δ1) 两焊件端面间构成大于30°、小于135°夹角的接头,叫做角接接头,见图1—2。这种接头受力状况不太好,常用于不重要的结构中。 图1—2 角接接头 (a)I形坡口;(b)带钝边单边V形坡口 (三)T形接头 一件之端面与另一件表面构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接头,叫做T形接头,见图1—3。 图1—3 T形接头 (四)搭接接头 两件部分重叠构成的接头叫搭接接头,见图1—4。 图1—4 搭接接头 (a)I形坡口,(b)圆孔内塞焊;(c)长孔内角焊 搭接接头根据其结构形式和对强度的要求,分为不开坡口、圆孔内塞焊和长孔内角焊三种形式,见图1—4。 I形坡口的搭接接头,一般用于厚度12mm以下的钢板,其重叠部分≥2(δ1+δ2),双面焊接。这种接头用于不重要的结构中。 当遇到重叠部分的面积较大时,可根据板厚及强度要求,分别采用不同大小和数量的圆孔内塞焊或长孔内角焊的接头型式。 1.2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将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称为坡口。开坡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在焊件厚度上全部焊透的焊缝。

重庆市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全)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具有两重性 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 (二)目标性 1.组织的共同目标;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 (三)组织性 (四)创新性 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 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 (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 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 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 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 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 二、具备技能 (一)技术职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工作程序、技术知识能力。 (二)人际技能。沟通协调能力。 (三)概念技能。概括洞察决策判断能力。 第四节管理环境 一、环境变化为组织生存发展提供想的机会;又对生存环境造成某种不利威胁。 环境三大类:(一)一般、宏观环境: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五方面。 (二)具体微观环境:现有竞争对手研究、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厂家、用户、供应商。 (三)组织内部环境 两种环境分析方法:1.识别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方法(美.邓肯),从两个方面确定组织环境因素:稳定(静态)---不稳定(动态);二是复杂程度:简单---复杂层面得出评价模型。 2.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外部:机会(O)、威胁(T);内部:优势(S)、劣势(W)。 第二章决策

计算机基础知识doc版电子书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机器,它能帮助用户执行许多不同的任务,无论用户想上网浏览、进行游戏,还是想看电影、完成工作,它都能从不同的方面来协助用户。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工具之一。 也许会有人认为计算机十分复杂,并对它有着敬畏之心。其实,计算机就是一部机器,跟用户身边的电视机一样,它的复杂用户不必去了解,用户要做的只是去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本章就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出发,为用户展现一个真实的计算机,并为用户详细介绍Win dows XP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章学习要点: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认识组成计算机的硬件 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 初步掌握Windows XP使用 了解鼠标和快捷键操作 了解基本的文件类型 掌握Windows XP 窗口 掌握自定义Win dows XP桌面 1

2 2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对信息加工的结果送给用户。所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实用 计算机系统 要了解计算机,首先要了解计算机 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 件系统组成的。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物 质基础,而软件系统则是发挥计算机功 能的 关键,二者缺一不可。计算机系统 组成如图1-1所示。 1.1.1 硬件系统 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 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 理器、存储设备等,总的来说,可以 把一台计算机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如 图1-2所示为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1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可以将外部信息(如文字、 数字、声音、图像、程序、指令等)转 变为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加 工、处理。输入设备是用户和计算机系 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 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 手写输入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等 都属于输入设备,如图 1-3所示。 图1-1 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1-2 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键盘 鼠标和摄像头 扫描仪 图1-3 计算机常见输入设备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1、烷烃、烯烃和炔烃 (1)代表物的结构特点 注意:碳碳双键不能旋转,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成为烯烃的顺反异构。 顺反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称为顺式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 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侧称为反式异构,即“同顺异反”。如2-丁烯:顺反异构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2)物理性质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都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注意: a) 烷烃、烯烃和炔烃都是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 越多,沸点越低。 b) 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 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态,但是由于新戊烷具有支链比较多,所以在常温下也是 气态。 c)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不溶于水。 3)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其的化学性质类似于甲烷。 a)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 4)等一般不起反应。点燃 b) 氧化反应:烷烃能够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 n H2n+2+(3n+1)/2O2→ nCO2+(n+1)H2O c) 取代反应(烷烃的特征反应) :烷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一取代的化学方程光照 式为C n H 2n+2+Cl 2→ C n H2n+1Cl+HCl 高温 d) 分解反应:烷烃在高温下能够发生裂解。如C4H10→ CH2=CH2+CH3CH3,或者高温 C4H10→ CH2=CH-CH3+CH4 (4)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但C n H2n 不一定是烯烃,有可能是环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乙烯。由于烯烃具有碳碳双键官能团,所以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a) 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包括被氧气氧化和被强氧化剂(酸性KMnO4 溶液)氧化 点燃 1) 被氧气氧化——燃烧反应:C n H2n+3n/2O2→ nCO2+nH2O,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2) 被强氧化剂氧化——烯烃能够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使KMnO 4溶液褪色。(可 鉴别烯烃和烷烃) b) 加成反应——烯烃的特征反应:烯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卤化氢、水、氢气等物质加成,烯烃能使 溴水褪色。以乙烯为例,乙烯与卤素单质X2 加成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10页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风险衡量的方法,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和本量利的计算;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了解风险的种类、投资风险和投资报酬的关系,了解本量利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式和前提条件。 教学难点:投资的风险和报酬;本量利分析 教学重点: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教学课时:1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图片和案例: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一)概念 (二)产生的条件 (三)表示方法 ()???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现值的计算 重点: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非一次性收付款项年金和混合现金流的终值、现值的计算 注: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涉及两个基本概念,即现值和终值,P16 对于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而言,该段时间的起点金额是现值; 该段时间的终点金额是终值。 二、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一)单利的终值和现值 (二)复利的终值和现值 1 .复利终值 例:若将1000元以7 %的利率存入银行,则2年后的本利和是多少? 注:i ↗, F ↗;n ↗, F ↗. 2.复利现值:即倒求本金 注:i ↗,P ↙; n ↗, P ↙. 注:复利现值系数与复利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3.复利利息的计算:I =F-P 注:财务管理考试中,若不特指,均指复利。 企业再生产运动中,运用资金一次循环的利润,应投入下一次循环中,这一过

程与复利计算的原理一致。因此,按复利制计算和评价资金时间价值要比单利制更科学。所以,在长期投资决策计算相关指标时,通常采用复利计息。 课堂练习: 1.某人现在存入本金2000元,年利率为7%,5年后可得到多少? 2.某项投资4年后可得到40000元,按利率6%计算,现在应投资多少? F = 2000 × (F/P,7%,5)= 2000 × 1.4026 = 2805.2 (元) P = 40000 × (P/F,6%,4) = 40000 × 0.7921 = 31684 (元) 知识链接:有关复利的小故事 富兰克林的遗嘱 你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何许人吗?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而感受到电击,从而发明了避雷针。这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死后留下了一份有趣的遗嘱: 一千英磅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一千英磅,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一些挑选出来的公民,他们得把这些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些款过了100年增加到131000英磅。我希望那时候用100000英磅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000英磅拿去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了,这笔款增加到4061000英磅,其中1061000英磅还是由波士顿的居民来支配,而其余的3000000英磅让马萨诸塞州的公众来管理。过此之后,我可不敢多作主张了!” 同学们,你可曾想过:区区的1000英磅遗产,竟立下几百万英磅财产分配的遗嘱,是“信口开河”,还是“言而有据”呢?事实上,只要借助于复利公式,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德哈文的天文债权 十年前,美国人德哈文(J.Dehaven)的后代入禀美国法院,向联邦政府追讨国会欠他家族211年的债务,本利共1416亿美元。事情的经过是:1777年严冬,当时的美国联军统帅华盛顿将军所率领的革命军弹尽粮绝,华盛顿为此向所困之地的宾州人民紧急求援,大地主德哈文借出时值5万元的黄金及40万元的粮食物资,这笔共约45万美元的贷款,借方为大陆国会,年息为6厘(相当于6%)。211年后的1988年,45万美元连本带利已滚成1416亿美元,这笔天文数字的债务足以拖垮美国政府,政府当然要耍赖拒还了。 45万美元,变成1416亿美元,代价是211年6厘的复利,此故事足以说明复利增长的神奇力量。 朋友们可能会想,别说211年了,就算50年,我都老了,要钱干什么?是啊,我想反问一句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呢!如果能坚持到最后,你一定会成功! 三、年金的终值和现值(非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计算机基础知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A )。 A.CSMA/CD B.令牌总线 C.令牌环D.100VG-AnyLan 2、X.25网络是(A)。 A.分组交换网B.专用线路网 C.线路交换网D.局域网 3、Internet 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起源于(B ) A.DECnet B.ARPANET C.NOVELL D.UNIX 4、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一个网络节点需要传输数据,首先传输到中心节点上,然后由中心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这 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C ) A.总线结构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D.网状结构 5、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二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 C )A.集线器B.路由器 C.交换机D.网关 6、物理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 B ) 。 A. 段 B. 位 C. 帧 D. 报文 7、100BASE-T4的最大网段长度是:( B ) A.25米 B. 100米 C.185米 D. 2000米 8、ARP协议实现的功能是:( C ) A、域名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B、IP地址到域名地址的解析 C、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D、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9、学校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PAN https://www.doczj.com/doc/f65870740.html,N C.MAN D.WAN 10、下列那项是局域网的特征(D ) A、传输速率低 B、信息误码率高 C、分布在一个宽广的地理范围之内 D、提供给用户一个带宽高的访问环境 11、ATM采用信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它的长度为( D )。 A、43字节 B、5字节 C、48字节 D、53字节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及习题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中和热的测定 四、能量的分类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⑦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①②④⑤正确,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数会变化,且一

焊工基础知识.

焊工基础知识培训手册 第一章焊接过程基本理论及分类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兼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叫做焊接。 焊接是一种生产不可拆卸的结构的工艺方法。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焊接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焊接不仅可以解决各种钢材的连接,还可以解决铝、铜等有色金属及钛等特种金属材料的连接,因而已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机械制造、造船、海洋开发、汽车制造、石油化工、航天技术、原子能、电力、电子技术及建筑等部门。据统计,每年仅需要进行焊接加工之后、使用的钢材就占钢材总产量的55%左右。可见焊接技术应用的前景是很广阔的。 一、焊接分类 焊接时的工艺特点和母材金属所处的状态,可以把焊接方法分成熔焊、压焊和钎焊三类,金属焊接的分类如下: 1.熔焊: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的焊接方法,称为熔焊。 熔焊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焊接方法。最常用的有手工电弧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及手工钨极氩弧焊弧焊等。 2.压焊: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的焊接方法,称为压焊。压焊两种形式: (1)被焊金属的接触部位加热至塑性状态,或局部熔化状态,然后加一定的压力,使金属原子间相互结合形成焊接接头,如电阻焊、摩擦焊等。 (2)加热,仅在被焊金属接触面上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借助于压力引起的塑性变形,原子相互接近,从而获得牢固的压挤接头,如冷压焊、超声波焊、爆炸焊等。 3.钎焊:采用熔点比母材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但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毛细作用使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连接焊件的方法,称为钎焊。钎焊分为如下两种: (1)软钎焊用熔点低于4500C的钎料(铅、锡合金为主)进行焊接,接头强度较低。(2)硬钎焊用熔点高于4500C的钎焊(铜、银、镍合金为主)进行焊接,接头强度较高。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精髓第二章

第二章 第一节 1.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由( )负责编制。 A. 总承包单位 B. 分包单位 C. 建设单位 D. 设计单位 2.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后,可以向负责验收的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下列单位中,负责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的单位应该是( ) A. 建设单位 B. 总承包单位 C. 监理单位 D.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3.具备独立施工条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但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被称为( )。 A. 分部工程 B. 分项工程 C. 单项工程 D. 单位工程 4.下列关于工程项目组成的说明,正确的是( )。 A. 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称为单项工程 B. 具备独立的施工条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工程项目称为单位工程 C. 电梯工程属于分部工程 D. 智能建筑工程属于分项工程 5.根据国家现行规定,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无论规模大小,建设项目完工后均应进行初验,然后进行竣工验收 B. 建设项目竣工图应由施工单位绘制并加盖“竣工图”标志 C. 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工程,应在3个月内办理验收投产和移交固定资产手续;如3个月内办理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经验收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推迟竣工验收时间 D. 施工单位必须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分析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控制项目目标,最终实现项目的功能。其项目目标是指( )。 A. 造价、质量、进度 B. 造价、质量、安全 C. 决策、设计、施工 D. 决策、实施、运营 1. 政府投资项目按盈利性不同可以划分为( ) 。

A.竞争性投资项目 B.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 C.基础性项目 D.公益性项目 E. 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 2. 建设工程项目按建设性质可以划分为( ) 。 A.新建项目 B.基础项目 C.改建项目 D.公益项目 E. 迁建项目 第二节 1.下列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方法中,可用来综合控制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的方法是( ) 。 A. 控制图法和因果分析图法 B. S曲线法和香蕉曲线法 C. S曲线法和直方图法 D. 网络计划法和排列图法 2.在项目实施中,激励、调动和发挥项目控制人员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 )。 A. 组织措施 B. 技术措施 C. 经济措施 D. 合同措施 3.下列关于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 直方图是用来寻找某种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有效工具 B. 通过因果分析图,可以发现工程项目中的主要质量问题 C. S曲线法与香蕉曲线都可以用来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 D. 控制图和直方图法均属于质量控制的动态分析方法 第三节 1.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很大且后果损失也很大的项目,应该采用的风险对策为( ) 。 A. 风险回避 B. 风险自留 C. 风险控制

新版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电子计算机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工具。“21 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 应用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1.1.1 计算机的发展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年2 月,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J.Mauchly)和工程师埃克特(J.P.Eckert)等人共同开发的电子数值积 分 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 ENIAC 体积非常庞大,其占地面积为170 平方米,总重量达30 吨,如图1-1 所示。机 器中约有18 800 只电子管、1 500 个继电器、70 000 只电阻以及其他各种电气元件,每小时耗电量约为140 千瓦。这样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进行5 000 次加减运算,相当于手工计算的20 万倍、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 倍。这台计算机的功能虽然无法与今天的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诞生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展现出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图1-1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 虽是第一台正式投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但它却并不具备现代计算机“存储程序”?2 ?大学计算机基础 的思想。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ENIAC 的开发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1946 年6 月,冯·诺依曼博士发表了“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论文,并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The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简称EDVAC),于1952 年正式投入运行,其运算速度是ENIAC 的240 倍。冯·诺依曼提出的EDVAC 计算机结构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结构。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ENIAC 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依据计算机性能 和当时的软硬件技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1 所示。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年代 第一代 1946~1957 第二代 1958~1964 第三代 1965~1970 第四代 1971~现在 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存储器 延迟线、磁芯、

焊接基础知识问答

焊接基础知识问答

焊接基础知识问答 焊接基础知识问答 一、基本知识 1.什么叫焊接? 答: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来达到原子之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叫焊接. 2.什么叫电弧? 答:由焊接电源供给的,在两极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叫电弧。 〈1〉按电流种类可分为:交流电弧、直流电弧和脉冲电弧。 〈2〉按电弧的状态可分为:自由电弧和压缩电弧(如等离子弧)。 〈3〉按电极材料可分为:熔化极电弧和不熔化极电弧。 3.什么叫母材? 答:被焊接的金属---叫做母材。 4.什么叫熔滴? 答:焊丝先端受热后熔化,并向熔池过渡的液态金属滴---叫做熔滴。 5.什么叫熔池? 答:熔焊时焊件上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部分---叫做熔池。 6.什么叫焊缝? 答:焊接后焊件中所形成的结合部分。 7.什么叫焊缝金属? 答:由熔化的母材和填充金属(焊丝、焊条等)凝固后形成的那部分金属。 8.什么叫保护气体? 答:焊接中用于保护金属熔滴以及熔池免受外界有害气体(氢、氧、氮)侵入的气体---保护气体。 9.什么叫焊接技术? 答:各种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以及焊接设备等及其基础理论的总称—叫焊接技术。 10.什么叫焊接工艺?它有哪些内容? 答:焊接过程中的一整套工艺程序及其技术规定。内容包括:焊接方法、焊前准备加工、装配、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顺序、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参数以及焊后处理等。 11.什么叫CO2焊接? 答:用纯度> 99.98% 的CO2做保护气体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称为CO2焊。 12.什么叫MAG焊接? 答:用混合气体75--95% Ar + 25--5 % CO2 ,(标准配比:80%Ar + 20%CO2 )做保护气体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称为MAG焊。 13.什么叫MIG焊接? 答:〈1〉用高纯度氩气Ar≥ 99.99%做保护气体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等有色金属; 〈2〉用98% Ar + 2%O2 或95%Ar + 5%CO2做保护气体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实心不锈钢焊丝的工艺方法--称为MIG焊。 〈3〉用氦+氩惰性混合气做保护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14.什么叫TIG(钨极氩弧焊)焊接? 答:用纯钨或活化钨(钍钨、铈钨、锆钨、镧钨)作为不熔化电极的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简

焊缝基本知识

焊缝基本常识 一、焊接接头及类型 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称为焊接接头(简称为接头)。它由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及其邻近的母材组成。在焊接结构中焊接接头起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连接作用,即把两焊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是传力作用,即传递焊件所承受的载荷。根据GB/T3375—94《焊接名词术语》中的规定,焊接接头可分为10种类型,即对接接头、T形接头、十字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端接接头、套管接头、斜对接接头、卷边接头和锁底接头,示于图1。其中以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应用最为普遍。 二、焊缝坡口基本形式 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将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称为坡口。开坡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在焊件厚度上全部焊透的焊缝。坡口的形式由 GB985—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986—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标准制定的:常用的坡口形式有I形坡口、Y型坡口、带钝边U形坡口、双Y形坡口、带钝边单边V形坡口等,见图2。

三、坡口几何尺寸的参数及作用 1)坡口面,焊件上所开坡口的表面称为坡口面,见图3。 2)坡口面角度和坡口角度,焊件表面的垂直面与坡口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坡口面角度,两坡口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坡口角度,见图4。

开单面坡口时,坡口角度等于坡口面角度;开双面对称坡口时,坡口角度等于两倍的坡口面角度。坡口角度(或坡口面角度)应保证焊条能自由伸入坡口内部,不和两侧坡口面相碰,但角度太大将会消耗太多的填充材料,并降低劳动生产率。 3)根部间隙,焊前,在接头根部之间预留的空隙称为根部间隙。亦称装配间隙。根部间隙的作用在于焊接底层焊道时,能保证根部可以焊透。因此,根部间隙太小时,将在根部产生焊不透现象;但太大的根部间隙,又会使根部烧穿,形成焊瘤。 4)钝边,焊件开坡口时,沿焊件厚度方向未开坡口的端面部分称为钝边。钝边的作用是防止根部烧穿,但钝边值太大,又会使根部焊不透。 5)根部半径,U形坡口底部的半径称为根部半径。根部半径的作用是增大坡口根部的横向空间,使焊条能够伸入根部,促使根部焊透。 四、Y形、带钝边U形、双Y形三种坡口各自的优缺点 当焊件厚度相同时,三种坡口的几何形状见图5。 Y形坡口:1)坡口面加工简单。2)可单面焊接,焊件不用翻身。3)焊接坡口空间面积大,填充材料多,焊件厚度较大时,生产率低。4)焊接变形大。 带钝边U形坡口:1)可单面焊接,焊件不用翻身。2)焊接坡口空间面积大,填充材料少,焊件厚度较大时,生产率比Y形坡口高。3)焊接变形较大。4)坡口面根部半径处加工困难,因而限制了此种坡口的大量推广应用。 双Y形坡口:1)双面焊接,因此焊接过程中焊件需翻身,但焊接变形小。2)坡口面加工虽比Y形坡口略复杂,但比带钝边U形坡口的简单。3)坡口面积介于Y形坡口和带钝边U形坡口之间,因此生产率高于Y形坡口,填充材料也比Y形坡口少。 五、常用的垫板接头形式及优缺点 在坡口背面放置一块与母材成分相同的垫板,以便焊接时能得到全焊透的焊缝,根部又不致被烧穿,这种接头称为垫板接头。常用的垫板接头形式有:I形带垫板坡口、V形带垫板坡口、Y形带垫板坡口、单边V形带垫板坡口等见图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