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误:标准,正: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捆绑,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正:拷打。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正:迎着。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正:通“疲”,疲乏。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误:期限,正:约定。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误:亲人,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误:睡觉,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误:贫穷,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正:暂代官职。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误:劝说,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误:这样,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误:谦让,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书。误:文书,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误:私自,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误:迅速,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误:可惜,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误:期望,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误:危险,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误:轻微,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误:陷害,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误:遗留,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误:事物,正:别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误:繁盛,正:繁殖。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误:清闲,正:通“娴”,熟习。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69、彧(yù)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误:接受,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误:感谢,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误:书信,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误:巡行,正: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误:形势,正:表现。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75、阶疾病,帝自临省。误:察看,正:探视、问候。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误:曲从,正:示众。

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误:找寻,正:不久。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误:儒雅,正:平素、向来。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误:厌恶,正:满足。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误:邀请,正:半路拦截。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误:改变,正:轻视。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误:担忧,正:父母的丧事。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误:游览,正: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误:尤其,正:指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误:角落,正:边疆。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误:欺骗,正: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误:牢狱,正:案件。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误:遇到,正: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误:给予,正:结交。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误:察看,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误:赞美,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误:准则,正:效法。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

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正:毁害。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误:了解,正:主持。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误:整治,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误:给予,正:招引,引来。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误:嘱托,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误:文字,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99、往年春,汉族淮阴。误:家族,正:灭族。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误:因为,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

高考文言文常考易错实词100个

高考文言文常考易错实词100个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常见考点,从 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得分率一直徘徊在0.50.6之间。 究其原因,制约的瓶颈主要在如下两大方面: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 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 学生的知识仓库中本来就缺货,自然也就无从判断。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 认同这些错项,这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为了增加知识 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搜集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 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在编排体例上,本套材料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坚持词不离句;②解释正误同列;③附有全句译文。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 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府 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 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 进攻我国北部边境。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7.尧民之病水者,上 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高中1—160)汇编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高中1— 160) (电子文稿恳请各位同学不外传) 1、哀 ①伤心,悲痛,哀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②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伤悼(为……哀叹)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2、爱 ①喜欢,喜爱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种树郭橐驼传》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②爱护,爱惜,顾惜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③吝惜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⑤爱戴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 ○6吝啬 百姓甚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3、安 ①安定,安逸,安适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②使……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种树郭橐驼传》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 ③哪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赋》 ④怎么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梦游天姥吟留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庶人安得共之 《黄州快哉亭记》 ⑤安慰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容 京中安不得身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4、按 ①用手压或摁 项王按剑而跽曰(按剑:以手抚剑,预示 击剑之势)《鸿门宴》 按剑坐于席上 《群英会蒋干中计》 ②压抑,止住 偃然按兵不动 《荀子·王制》 ③巡行,巡视 按榆溪旧塞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④追究,查究 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 5、案 ①几案,短长桌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项脊轩志》 ②通“按”审察,察看 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 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长亭送别》 6、拔 ①超越,超过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攻下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拔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鸿门宴》 因拔刀斫前奏案 《鸿门宴》 ③提拔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陈情表》 是以先帝间拔以遗陛下

10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全解

10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全解,挽救失分重灾区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容斋随笔》)【爱】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旧唐书·列传三十五》)【按】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旧唐书·杜伏威传》) 【拜】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北齐书·袁聿修传》)【报】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左传·展喜犒师》)【鄙】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壁】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书巢记》)【病】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金史》卷一二八) 【除】(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左传·齐桓公伐楚》)【次】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留侯论》)【卒】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燕书十四首》)【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史记·汲郑列传》)【存】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宋史·薛奎列传》)【贷】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新序·杂事第一》)【逮】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北史·崔浩传》)【德】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新唐书·戴胄传》)【登】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宋史·贾黄中传》)【典】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后汉书·文苑传》)【点】删改

易错文言实词100教学文案

易错文言实词100

易错文言实词100例 文言实词失分原因: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学生的知识仓库中本来就“缺货”,自然也就无从判断。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认同这些错项,这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25.致知在格物。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戴果丰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 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 (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 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高中语文 易错文言实词100例(教师版)

易错文言实词100例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爱:吝啬 【译】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按:审理 【译】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求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拜:授予官职 【译】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回复 【译】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鄙:边境 【译】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壁:军营 【译】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担心,忧虑 【译】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除:(被)授职 【译】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 【译】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译】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趣:通“促”,赶快 【译】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问候 【译】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宽恕 【译】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逮:及,达到 【译】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德:感激

高中文言文160个常见文言实词

高中文言文16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示例 序号例 词 词义例句出处 1 哀①悲伤,悲痛 ②声音凄清尖锐 ③伤悼,为...哀伤 ④同情,怜悯 ⑤哀叹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 戍轮台。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君将哀而生之乎。 杜鹃啼血猿哀鸣。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阿房宫赋 秦晋殽之战 捕蛇者说 琵琶行 2 爱①喜欢,喜爱 ②爱护 ③爱惜,顾惜 ④吝惜 ⑤吝啬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不爱珍器重宝肥绕之地。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阿房宫赋 师说 指南录后序 过秦论 梁惠王上 3 安①安定,安全 ②安适,安逸 ③使...安 ④养身,安身 ⑤安慰 ⑥习惯,满足于 ⑦哪里(代词) 哪里(副词) ⑥怎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意 予出宫二年,恬然自安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衣食父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安贫乐道;安于现状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吧十而 非邦者 君安与项伯有故 谏太宗十思疏 琵琶行 谏太宗十思疏 为焦仲卿妻作 前赤壁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 鸿门宴 4 按①用手压或摁 ②控制,止住 ③考察 ④按照,依照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项王按剑而跽曰 若街亭有兵把守,即当按兵 不行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 诛五人 缘法而治按功而赏 活板 鸿门宴 失街亭 五人墓碑记 商君书·君臣 5 案①木制盛食物的矮脚 托盘 ②几案,短长桌 ③案件 ④文书,案卷 ⑤通“按”,考察 有心待于他举案齐眉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 召有司案图 长亭送别 项脊轩志 红楼梦 陋室铭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容易误解的高考文言实词100例(二)

容易误解的高考文言实词100例 (二)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误:睡觉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误:贫穷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 误:权利正:暂代官职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误:劝说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误:谦让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书.。 误:文书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误:迅速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误:可惜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 误:期望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误:危险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误:陷害正:欺骗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考点,得分率一直不高。制约“瓶颈”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认同这些错项,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 为了增加大家的知识储备,提升实词词义的判别能力,特别搜集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易误解的文言实词(为方便辨认,加粗的字为易错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100个文言实词陷阱,一不小心就“掉坑”

100个文言实词陷阱,一不小心就“掉坑”!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容易误解的高考文言实词100例资料

容易误解的高考文言实词100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

易错文言文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25、致知在格物。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45.民不胜掠,自诬服。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一百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

100个最易错文言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

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 1、文言实词:竟(jìng) <动词>①完毕、结束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从头到尾例: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滑稽列传》 专以射为戏,竟死。《李将军列传》P54 <形容词>整、终例: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副词>①终于、最终例: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原列传》P73 ②竟然、居然例: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屈原列传》P73 及索,儿竟无声。(《赵世家》)P120 <连词>假如例: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 2、文言实词“卒”

zú <名词> 士兵例: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 <动词> 死,终例:初,鲁肃闻刘表卒 <副词> 终于,最终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P84 Cù通“猝”,突然例: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刺客列传》P104 3、文言实词“数” <名词> shù命运、定数 例: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腾王阁序》 <动词>shǔ责备、列举罪状 例:(文天祥)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副词> shuò多次、屡次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文言实词:诚 <副词> ①实在,确实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②果真,如果确实 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三国志·赤壁之战》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5、文言实词:属 shǔ <动词>隶属、归属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名词>类、辈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zhǔ <动词> ①连接、连续例: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②写作、撰著例: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③跟随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④通“嘱”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6、文言实词“坐”

高考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例(一)

高考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例 (一)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常见考点,从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得分率一直徘徊在0.5—0.6之间。 究其原因,制约的“瓶颈”主要在如下两大方面: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学生的知识仓库中本来就“缺货”,自然也就无从判断。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认同这些错项,这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 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特搜集了07-10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及模拟试卷,从中遴选出100个最易误解的文言实词。 在编排体例上,本套材料有如下三个特点: ①坚持词不离句;②解释正误同列;③附有全句译文;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易错文言实词100个

高考容易误解得文言实词100例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得含义”就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得常见考点,从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得抽样统计结果来瞧,得分率一直徘徊在0。5—0、6之间。究其原因,制约得“瓶颈”主要在如下两大方面:一就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该考点考查得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得甚至就是较为生僻得义项,学生得知识仓库中本来就“缺货”,自然也就无从判断。二就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命题人设计得错项多为实词得现代义与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认同这些错项,这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得思维误区。 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我们搜集了近年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得容易误解得文言实词、在编排体例上,本套材料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坚持词不离句;②解释正误同列;③附有全句译文; 爱: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得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课本例文:吾何爱一牛?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按:2.(徐)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得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她、 课本例句:召有司案图、“安”通“按”,查阅。《廉颇蔺相如列传》 拜:3.高祖遣使就拜(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得官,封她为吴王、 课本例句: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郅都》 报: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课本例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课本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名词意动,把-——-当做边境。《烛之武退秦师》 壁: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100个易错文言文实词学生版

易错文言文词语归纳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爱】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按】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拜】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 5.齐孝公伐我北鄙。【鄙】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壁】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除】 9.师进,次于陉。【次】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卒】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趣】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逮】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德】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登】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典】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多】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夺】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阿】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伐】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富】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干】 25.致知在格物。【格】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更】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购】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规】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过】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恨】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俭】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简】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矜】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禁】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捐】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刊】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厘】

易错文言实词个完整版

易错文言实词个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高考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例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常见考点,从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得分率一直徘徊在—之间。究其原因,制约的“瓶颈”主要在如下两大方面: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学生的知识仓库中本来就“缺货”,自然也就无从判断。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认同这些错项,这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 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我们搜集了近年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在编排体例上,本套材料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坚持词不离句;②解释正误同列;③附有全句译文; 爱: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课本例文:吾何爱一牛?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按:2.(徐)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课本例句:召有司案图。“安”通“按”,查阅。《廉颇蔺相如列传》 拜:3.高祖遣使就拜(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课本例句: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郅都》 报: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课本例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乘文度深衔之(怀恨)李侃率之以乘 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片神鸦社 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 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 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 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师次彭模(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