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招教考试大题及答案

招教考试大题及答案

招教考试大题及答案
招教考试大题及答案

招教考试大题及答案

1.简述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

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请结合案例说明班主任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取得了什么样的

效果?

从德育的原则来看: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从德育方法来看:实际锻炼法。

招教考试常考论述题招考必备

1.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 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 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 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

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 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 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 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2.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 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 另起炉灶 从外部真正

地装进新知识 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的看法 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 以此为根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了解彼此的想法 彼此作

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 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 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 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⑴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⑵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⑴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

⑵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妥善进行奖惩

⑷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 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的分类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计划策略

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5.论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⑴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⑵提供多种变式 促进知识的概括。

⑶重视知识问的联系 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⑴结合具体学科 教授思维方法。

⑵外化思路 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⑵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⑶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6.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⑴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⑵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⑴保护好奇心。

⑵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⑶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

⑷重视非逻辑思维。

⑸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⑴发散思维训练。

⑵推测与假设训练。

⑶自我设计训练。

⑷头脑风暴法训练。

7.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 可以提供间接指导 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 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 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能力强个性独立

的学生 给以较少指导 对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 直到到正确答案为

止。

8.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 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次 学生越多 学生间的差异越大 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 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 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

9.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怎样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灵活运用才行

大量的研究表明 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 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 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

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 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 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 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10.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 新手的课堂规则较含糊 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 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并能够灵活运用

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 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世纪末 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 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后出现

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 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 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 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得世界正在缩小 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 也越来越现实 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 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1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 教育的终身化。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 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 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 另一方面 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 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1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 教育目的的制定 教育经费的分配 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 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 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 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 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 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 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 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a.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

径。

b.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

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 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 是宣传某种思想 籍以影响群众 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c.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 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14、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 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 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

比例 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

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 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 与此相适应 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 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 由此 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

3.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 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 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 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 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 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 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5、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 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 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

另一方面 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 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 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

3.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 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 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 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 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 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 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 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

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科学的体制化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 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 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

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 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 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16、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 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

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 人朝什么方向发展 怎样发展 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 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 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 马克思预言 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 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17、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 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 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 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 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 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 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 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 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18、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1. 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 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 对其精心加工整理 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代 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 启发他们的智慧 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 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

4. 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 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 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 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 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 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 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 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 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 要不断学习、

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19、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 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 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 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 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第二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第三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 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 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 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第四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 因此 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 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 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 全面理解素质教育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 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 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 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

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 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20、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1. 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 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 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 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

和发展认识能力。

2.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

第二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

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

第三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 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 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2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 原则的含义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第二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 启发他们的思维 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 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 让学生动手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3. 举例 略。

22、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1. 原则的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 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第二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 安排好复习的时间等。

第三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23、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要求有哪些

1. 原则的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 结合学生认识特点进行讲授。

第二 注意主要矛盾 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要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观念和基本技能。

第三 由潜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 不可违反。

24、试述因材施教原则。

1. 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的发展。

2.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第二 采取有效措施 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5、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 原则的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

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二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第三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6、试论述课的一般结构。

1. 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 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 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上课开始时

进行 还应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 直到课的结束。

2. 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使之巩固和加深 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方式有口头回答、板演、检查课外作业等。

3. 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 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消化、巩固 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为课外作业作好准备。可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

5. 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27、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1. 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 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 要有怎样的态度 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 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 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 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 如果不正确 要及时加以纠正。

3. 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 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 声音要响亮 言语表达的速度要

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 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 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 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 课的进行紧凑 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 课堂秩序良好。

6. 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 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 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28、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 即道德认识 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 即道德情感 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 好恶等情绪态度 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 即道德意志 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 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 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 即道德行为 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 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 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 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 具有多种开端 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 确定从哪开始。

29、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 原则的含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第二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第三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3. 举例说明 略

30、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 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 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 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 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 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 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 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 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 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 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page]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age]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解析〕C、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解析〕B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page]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试题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的人是( )。 A.弗洛伊德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B.教育的社会起源论 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 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来进行,这种观点体现了( )。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强调的是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发展个性 D.养成品德 5.以下哪个观点不能解释“狼孩”、“豹孩”、“猪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适应的原因?( ) A.人类个体早期经验的剥夺 B.先天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 C.个体心理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 D.个体心理发展中存在关键期 6.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某县级人民政府仍然决定将原本划给全县小学校舍修建的钱用到了城区建设中,该做法( )。 A.违反了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B.违反了不得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C.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责任 D.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 7.玛丽同学回到家发现自己的房间变干净了,推测今天上午妈妈一定打扫卫生了。这说明思维具有( )特征。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指向性 D.集中性 8.《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的本质、目的 B.教育的任务、原理 C.教育的内容、方法 D.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

大一管理学期末考试样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案,而不是最优案。(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式(×) 10. “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ABEF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领导 F.控制 3.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 ACD ) A.人际 B.诊断 C.概念 D.技术 4.电子会议决策法的主要优点有( ACD ) A.诚实 B.先进 C.匿名 D.高效 5.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有( ACD ) A.以目标我中心 B.格监督 C.自我参与D自我控制 6.控制工作的基本工作容包括(ABC ) A.确定控制标准 B.衡量工作绩效 C.纠正工作偏差 四、简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简述如下: (1)、战略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人本管理的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的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3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七) 1.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A.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B.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C.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提高社会效益 D.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国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3.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体现的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自我决定论 4.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是() ①主张国家利益至上②反对将人置于次要地位③主张个人造就自己④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⑤忽视个人的责任承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了知识具有() A.认识价值 B.能力价值 C.陶冶价值 D.实践价值 6.以下选项不属于经验主义课程论观点的是() A.课程组织应心理学化 B.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C.课程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生活的范围 D.课程应给儿童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 7.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小组、公益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等是() A.积极型正式组织 B.消极型正式组织 C.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D.消极型非正式组织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新课程带来的教学观的变革() A.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B.从理论学习转向重实践操作 C.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D.从以教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9.“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反应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教综卷)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教综卷) 一、判断题(10题,每题0.8分,共8分。)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3.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 ) 4. 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 5.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保持比较紧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 6.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 7. 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8. 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化阶段完成的。( ) 9.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 10.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管理。( ) 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0.5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 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的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12.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走于当地的名门大户之家,以赚钱取财,不让他继续学习,到20岁左右时“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悲剧启发我们:( )。 A. 遗传是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B. 接受教育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C. 环境对成功有重要影响 D.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是否能成功 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班主任把最后一名成绩的学生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你这次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从现在开始每节上课站在教室后面听讲。”第二天数学老师上课发现该同学站在后面听课,问明原因后,让他回到座位上。数学老师说:“这位同学这次没考好可能是基础不牢,没有发挥好,大家都要帮助他,课堂上有疑问课下可以单独找我问,相信经过努力下次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根据材料回答第13—17题。 13. 案例中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属于:( )。 A. 准备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多套试题及答案

2014 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般而言,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2.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 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 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流动都要借助于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A.创造文化的功能 B.文化传递和保存的功能 C.文化的选择功能 D.文化的提升功能 4.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 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5.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 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 . 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6.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7.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8.20 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9. “预时孙摩”的原则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孟子》 10.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D.显正向功能和隐负向功能 11.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12. 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宗教起源论 13.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14. 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 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 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16.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面向全体学生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7. 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 A.中学教育目的 B.中学教育目标

大一管理学期末考试题[1]

一、 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 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 )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 )

招教考试大题及答案汇编

招教考试大题及答案 1.简述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 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请结合案例说明班主任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取得了什么样的

上半年教师招聘考试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四川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 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 ,全部选“√”,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功能。 ( ) 2.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要根据个体的本能需要、兴趣和爱好来确定教育目的。( )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 4.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 5.课程有多重类型,综合课程就是活动课程。( ) 6.教学的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既要适合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有一定难度。( ) 7.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学过程设计。( ) 8.组建班级干部队伍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 ) 9.非正式群体在学校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 10.教育活动中,如果没有受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就不会呈现好效果。( ) 11.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一反思取向强调教学文化,及教师文化以及教师所处教研组、年级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

12.二年级三班学生王鹏在一次上课中出现了打人行为,为此他的父母规定他在一个月内不能买它喜欢的玩具,这种做法属于负强化。( ) 13.老师正在讲图片故事,一个幼儿冲上来对图片上的大灰狼又打又踢,这说明该幼儿已经具有了道德情感。 ( ) 14.发现有危险物体朝自己飞来时,个体往往会眨眼或是躲闪,这属于动作技能。( ) 15.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 ) 16.我们再接触新朋友时,经常会出现刚打过招呼转头就忘记对方姓名的现象,这是瞬间记忆容量小的特点决定的。( ) 17.一般认为,青少年的形式运算思维先再自然科学领域出现,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发展较晚。根据《义务教育法》,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 18.根据《义务教育法》,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 19、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他国家机关均不得适用。( ) 20、在我国体育教育法律体系中,其他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必须以《教育法》为依据,不得与《教育法》确定的原则和规范相违背。( ) 21、某教师因教育方式不当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后,学生因不堪忍受而自杀,该教师的行为有过失的因素,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22、师德对教师的行为起着规范和评价的作用。( ) 23、保护学生安全不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 2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 1.“瘸子里选将军”是一种()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下列哪项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A.有利于因材施教 B.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C.有利于获得完整的科学知识 D.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普及 4.范例教学在教学上坚持的三个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5.张红于2015年取得了高级教师资格,她不能应聘下列哪类岗位() A.小学教师 B.初级中学教师 C.高等学校教师 D.技工学校文化课教师 二、判断题 6.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法律制度的存在。( ) 7.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一直为后人接受和继承,这正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8.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 三、材料分析题 9.案例一一天,班里的学习尖子朱小东给语文老师说:“老师,您好,我向您提个建议,你布置的字词我早已写过了,能不能再给我布置点别的作业,我不想再机械地抄写这些词语了,真没意思。” 案例二又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了。“老师,董小明的作业又没写。他每次这样的实践作业都不写。”小组长认真地向老师汇报。老师把这些没交作业的同学叫过来大声训斥,询问原因,他们仿佛也很无辜:“老师,不是我们不写作业,而是这样的作业我们不会写。”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题,每题分,共8分。)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3.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 ) 4. 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 5.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 6.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 7. 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8. 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 ) 9.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 10.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 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 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12.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

2020-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十套)

真题1 2009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D;2、A;3、C;4、C;5、D。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1、×。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2、√。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1.13分,共33.9分) 1.慕课(MOOC)是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主要特点不包括( )。 A.大规模 B.开放 C.共享 D.面对面 2. 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这说明了()。 A.教育的文化意义 B.教育的个人意义 C.教育的政治意义 D.教育的经济意义 3.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的培养。 A.实践能力 B.思维能力 C.想象能力 D.创新能力 4.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所呈现的形态进行分类,校园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校园显性文化的是( )。 A.班级人际关系 B.校舍建筑 C.校园场地布置 D.校园活动仪式 5.人们在以往对于考试的认识中,往往“60分”就是及格线学生的分数只要超过这个分数线,他们的这门考试就及格了,上述表述的这种考试评价类型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D.形成性评价 6.小明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各有所长,比如小刚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是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小军的数学分析能力非常好,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等,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7.古代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关于伦理宗教,而不是关于生产的知识与技能,现今我们教育的内容除了伦理宗教外,主要还是关于生产技能与技术方面的内容,这种情况说明了( )对于我们教育发展的制约。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8.小方是班上的文艺积极分子,他跟班上其他几个有文艺特长的同学组成了一个文艺活动小组,这几个同学经常为了配合学校和班级的文化活动在一起讨论和排练节目,小方和他的几位同学属于( )。 A.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B.积极型正式组织 C.破坏型非正式组织 D.破坏型正式组织 9.吴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认为学生走进教室来上课并不是空着脑袋来的,他们在自己的学生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解释也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背景出发,推出符合逻辑的回答,吴老师的学生符合( )的观点。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认知教学理论 C.情感教学理论 D.构建主义教学理论 10.现代教育的( )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体会了这一思想。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1.生物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亲自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特征,并让他们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流程,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最好采用( )的教学方法进行此次教学。 A.讨论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12.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 )。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2、简述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3、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简答题参考答案(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简述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4、管理幅度原则。 5、统一指挥的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3、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 经济效益原则; 任人唯贤原则; 因事择人原则; 量才使用原则;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学用人的艺术。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 2、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3、适度治人的艺术。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C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

广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大全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分) 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当—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5.心理学史上有一个着名的流派“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 t”的译音,其含义是()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主义 6.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7.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教育心理调查法 8.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的群体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

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 ) A.品德 B.道德 C.个性 D.人格 10.操作性条件反射说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条件是( ) A.模仿 B.认知 C.期待 D.强化 11.教师采用图片、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的直观教学形式属于( ) A.模像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操作直观 12.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荣格 D.斯普兰格 1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 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4.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6.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 ) A.忧愁感 B.无助感 C.抑郁感 D.无趣感 17.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情时,教师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失时机地巧妙处理,这表现了教师的( ) A.组织管理能力 B.教育机智 C.独创能力 D.表达能力 1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19.教案或教学材料初步形成后,向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咨询,也可以选取学生样本进行试讲,借此发现不足。这一方式属于( )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后附答案

2020教师招聘模拟题及答案 36.春秋时期的稷下学宫是一所官办学府,倡导学术自由。 A.对 B.错 37.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自我管理、降低教育投入,提高力学效率和效益的学校被称为绿色学校。 A.对 B.错 38.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反进教育教学工作。 A.对 B.错

39.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我国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确立小学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A.对 B.错 40.学习者们往往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相信的知识去帮助他们理解新的经验。因此,先前的知识和信念会促进学习者新的学习。 A.对 B.错 41.智力被认为是与学习能力有关的一个重要心理变量,但是这一概念是人为建构的很难被精确地测量。 A.对 B.错 42.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老师应该为学生布置一些只有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成功完成的任务。

A.对 B.错 43.代币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管理手段其理论思想来源于认知主义教学观。 A.对 B.错 44.主张从实际生活中获取学习材料,打破教学科目界限。强调教师的责任在于利用环境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材斗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设计教学法。 A.对 B.错 45.随着儿童逐渐长大,他们往往在不考虑行为的外部结果的情况下,采纳身边他人优先考虑的事情和价值标示准作为自己的,接受他人所推崇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动机的外化。 A.对 B.错

46.在小学低年级的某次数学测验中,由于数学试卷中试题的文字表述过于复杂,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题干的要求,也不能正确地解答题目,以致于该试卷无法正确测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据此可以判断这次娄学测验是_______ A.高信度的 B.低信度的 C.低效度的 D.高效度的 47.下列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文件是_______ 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15大一管理学期末题库与答案解析

管理学试题库之选择题 1、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首先是概念技能,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B.首先是技术技能,其次是概念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C.首先是概念技能,其次是人际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 D.首先是人际技能,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概念技能 . 2、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 3、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这两种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指: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于先生受命前往一家多年亏损的企业担任厂长。到任之后,他待人热情,早上早早地站在工厂的门口迎候大家,如果有的员工迟到,他并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询问原因,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一周下来,大家看到厂长每天都提前到厂,而且又待人热情,原来习惯于迟到的员工也不迟到了。从这件事情来看,是什么权力使于厂长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力? A. 个人影响权 B. 专长权 C. 法定权 D. A和C 5、某大学计算机系的系主任王教授对新来系里工作的刘博士说:“下周一上午我们谈谈,我想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硕士论文的选题及博士论文的研究情况,还有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这样我们可为你安排合适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王主任的话来判断,他所表现出来的管理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种?A.5.5中间型 B. 9.9战斗集体型 C. 1.9俱乐部型 D. 9.1任务型 6、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 A.成本最低的方案 B.较为满意的方案 C.各个目标都最佳的方案 D.实现利润最大的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