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形势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国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变动趋势,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理解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予以具体阐释。本文还探讨了我国会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提出了新形势下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对策,希望促进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复合型人才;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成效显着。但是如何确定会计教育目标是会计教育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从1978年以来,我国会计教育界就围绕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进行了多次大讨论: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是素质教育,还是技能教育;是高级人才,还是普通人才9关于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至今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明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会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它对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的设计起决定作用。会计教育目标是由客观环境所决定的主观预设标准。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继而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针对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有益于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当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与了解学科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状况是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方面。在新世纪,全球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等快速发展,成为会计学专业改革与创新的动力源泉。同时,也给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

(一)当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的会计教育面临新的环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众化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实际招生人数呈阶梯上升态势。而在我国教育系统内的众多的专业教育领域中,会计专业教育显示出不同寻常的繁荣。据统计,从目前来看,会计专业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每年招生人数都位居前列,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据2007年的统计,全国1 089所本科院校中(含独立学院)设置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有508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466%。招收的专科生为190590人,本科生为80867人,硕士生为3615人,博士生为230人%目前,会计从业人员超过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独有的“超级会计大国”。会计教育规模增长过快,迫切需要深化改革,统筹会计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国际化

随着资本市场、网络经济的发展,全球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跨国公司、WTO等多边国家组织、国际政策协调组织等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其中,金融全球化对会计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尽快了解国际

经贸环境,熟悉资本市场运行规律和规则,寻求机遇,规避风险,是会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内高等会计教育范式的逐渐趋同,要求会计教育培养有国际观念、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会计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从教育理念、目标、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革新。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我国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我们需要大量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3 信息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财务会计人员的角色须重新定位。计算机的普及和ERP系统功能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记账和核算工作量,而财务分析、会计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在信息时代,公司会计职能作用的范围应予以转变。公司财务部门应真正从成本控制、业务处理和会计报告的传统工作中解脱出来,转向战略支持等高级管理活动。AICPA主席RobertMednlck(1988)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JT技术重新塑造自己的话,它将有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即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随着信息化社会的继续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市场程度将大大提升,社会对会计行业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将大大提升,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快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二)当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自1977年我国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以来,会计专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会计专业招生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1999年以后,会计专业教育的规模迅速膨胀。然而,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在会计专业教育繁荣的后面,有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财会专业的设置在宏观上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仅以高校为例,我国现有的1000多所高校中,除了少数体育、艺术类院校外,几乎所有院校都开设会计专业。2、部分院校缺乏建立财会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3、专业方向的设置极不规范。4、教材的编写及使用体系混乱。许多院校并不考虑教材结构本身的逻辑体系。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系统性。5、学校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培养学生能力的人文教育,高分低能现象仍然严重。6、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

2005年11月。基于对80多位跨国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的调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高安德认为,只有不到10%的求职者符合外资公司的会计、财务、工程等岗位的要求。2006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相关人员关于会计本科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查,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的所占比例最高,占484%,但认为应培养专才的仍有330%。这说明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依然模糊。许萍(2006)的调查表明,我国实务界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已经扩大,由局限于会计知识转向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而我国的会计教育对这一趋势显得反应滞后。柳青(2007)作了一项关于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素质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最重要的素质依次是职

业道德素质、职业判断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会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其职业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2年4月由东北财经大学主办的全国会计学研究生导师联谊会上,与会导师对于会计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不同看法,如,北京大学会计学博士点的培养目标是会计学领域的研究人才;上海财经大学孙铮教授认为。博士生的培养重点是学术创新;有的学校将会计博士生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理论研究人才和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高级人才。聂萍,张天西(2004)的研究认为,会计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仅为3717%。

二、合理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既考虑整体情况,遇到具体问题时又要区别对待。

(一)着眼未来,进行战略性思考,定位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要着眼长远,准确分析、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和对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举国重视人才工作,将人才战略视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其正确的人才战略。因此,我国必须始终把人才工作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将人才培养和使用始终落在实处,抓紧抓好。以教育工作两大目标为导向,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和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会计教育。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正是出于以上这些考虑。

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从专业特色和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多学科的

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不仅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出类拔萃,还要使学生了解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形成融合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能力,树立既有益于个人发展也奉献于社会的正确价值观。比如,随着IT技术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之中,通晓金融、IT两大领域的金融业人才就是复合型人才。再如,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会计人才还必须要有国际眼光,成为国际化人才。具体来说,复合型人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从专业学科的角度看,复合型人才必须知识面广,知识的融合度要高。应当包括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多专业技能的复合、多种基本素质的复合。2、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来理解,复合型人才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关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不仅注重发展智商,而且强调情商的重要性。3、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其素质复合化应当有不同的要求。

2004年,教育部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包括理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语文、综合、民族及其他共十大类型院校的教师,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共七大区域。被调查者认为,本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流认识是应用复合型人才,占被调查教师的72.4%;关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主流认识显然是应该有所不同,占83.5%。用人单位最重视“综合素质”,有87.6%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该项:其次是“实际能力”,也有78.4%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该项。事实表明,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是一种多元性的、开放性的工作环境,

其知识结构、知识的复合程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职业胜任问题。所以,我国的会计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二)应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

鉴于我国会计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会计教育不能树立单一的培养目标,而应分阶段、多层次确定培养目标。所谓“分阶段”。主要是从会计的学历教育来说,就是区分专科、本科、硕士(包括MPAcc)、博士不同的学历阶段,树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所谓“多层次”,主要是从同一阶段的人才培养来说,即使同一学历阶段,也不宜对所有学校和学生树立相同的培养目标,而应有所区别。

1 区分专科、本科、硕士(包括MPAcc)、博士不同的学历阶段。树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对专科生更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博士研究生更注重研究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科层次的会计专业教育也是我国普通高等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它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1985年,我国有80多所高校招收会计专业的专科生,共毕业专科生12115人,当年在校生为6611人。。到了2006年,全国共有招收会计专业专科生的院校1 099所,当年录取新生为171938人,毕业生为102734人。:事实上,我国对专科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和许多大企业的中、基层会计岗位对会计专科人才敞开了大门。在我国逐步取消中专教育的前提下。专科教育应当负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为企业培养更多、更适用的会计人才,满足企业的

日常会计工作需要(刘永泽等,2004)。基于上述分析,专科人才的培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符合市场对于一般性人才的需求。

本科会计教育是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选择继续深造的会计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步入社会的本科学历会计职业人才的业务能力以及今后成为有责任心的公民、雇员、领导人所必需的素质和潜能。本科生中,除了少部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大多数会选择就业。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经济的不断推进,就业问题的突出和职业多样化,都使得本科教育与社会需要相差甚远。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有经济、金融、管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目前,大多数会计硕士点将硕士生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坚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科研和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科研仍然放在第一位。但是,近年来,全国拥有会计学硕士点的高校每年招收的会计学专业研究生都在3000名以上,2007年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3615人。而且基本不能直接留校做教师。王浩等(2005)的调查发现:865%的学生渴望成为应用型人才,85%的人选择毕业后去实务界工作。另外,为缓解高校培养资源的紧张局面,从2004年始,多数高校的研究生学制改为两年。除去实习和找工作时间,学生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一年左右。这些因素降低了硕士生从事科研的可能性。基于上述现实,研究生教育应是本科基础上的精英教育,但主要已经不是学术培养,而是侧重于应用能力培养。

由于硕士生居于本科生和博士生的中间阶段,大部分毕业后会参加工作,少部分会继续深造,所以,硕士生也应该是首先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另外也有较宽厚的知识面和科研基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仅仅1998~2007的10年间,我国就招收会计学博士生1816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博士主要的工作去向。从培养目标来看,会计学专业的博士生教育应高度重视博士生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工具的训练,密切注意国际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特别强调运用国际前沿的研究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能力,主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创新型人才,为我国尽早跻身国际一流学术研究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博士生做研究也需要跳出会计看会计。比如,美国的学校往往欢迎各种各样专业背景的申请者攻读博士学位,数学、物理、工程学科或经济学背景尤其受欢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博士阶段的创新。事实上,国际上许多着名会计学家曾是学物理学或数学出身。

2 同一层次但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也要有所不同。如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与一般的教学型大学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有所不同。所以,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科学定位。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也要有所不同。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应发挥自身科研实力雄厚、教学质量高、国内知名度高的优势,尤其要重视通识教育,培养理论基础厚、综合能力强、人文修养底蕴深厚的复合型人才,为继续培养研究型、学术型的高层次人才打好基础。教学型大学应以教学为主,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要结合国家和本地实际,

培养出高素质的、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型人才。教学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点介于两者之间,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研究潜力和专业知识并重的高级人才。

3 同一学校也要有所区别,如东北财经大学的教学实验班。东北财经大学的教学实验班执行独立的教学计划,配备专门的班主任,在学校安排的专用教室授课,由学院为每位同学指定一名专门的导师。此教学实验班的开设是近期会计学院完成的又一项本科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在2008年的本科招生工作中,会计学院除了招收会计学专业日语班以及与加拿大合办的CGA国际会计方向班之外,又将从学院入学的新生中增招一个ACCA国际会计方向班。

三、如何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国的会计教育要抓住新机遇,并提出应对新挑战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 树立新的会计人才观

要跳出会计看会计,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通才与专才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形容学生知识面宽与窄的区别。专才仅仅学会某一专业技能,虽能实现“专业对口”,但是应变能力降低,难以适应社会的复杂性和快速变化;通才并非通晓一切,而是强调掌握根本性、启发性的知识与方法和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受用的思考方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环境和职业的不断变化。实践是检

验一种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最重要标准。美国的通才教育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囊括了至今为止70%以上的诺贝尔奖。实际上,人才的成长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禀赋、志趣、理想等诸多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专才教育。比如,对于有特殊禀赋和志趣的人未必要经过通才教育。但是,从长远和现实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如复杂的经济环境、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尽可能是复合型人才。如“四大”大部分不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大公司的财务总监不是学会计专业的。所以,我们应当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管理通用的知识,使学生用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公司及其环境。

2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非教育者的独占。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双方是平等的。“以学生为本”符合“平等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富有想象力地吸收知识。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一切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导向,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以改善学习方法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满怀信心、积极进取地去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心情愉

快地学习,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过去“以教师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差异。只看出教师的“教”,但看不到学生怎样主动“学”。显然,“以教师为中心”不符合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达不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还要加强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及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要全面认识自身肩负的现代育人使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性、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身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人才,成为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顾问,一位朋友,一位引领者而不是控制者”,要求学生言听计从,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面对终身教育的发展,教师也要当好“学生”角色,不断“充电”。应始终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国内外科研教学的交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吸收和整合新思想、新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 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传授学习方法”为主和“增强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

对一个人终生有益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方法。知识永远学不完,如果没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学过的许多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学过的知识就成了“一潭死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

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才能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还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笔者认为,1、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如对学生进行情商、礼仪、表达、组织、沟通、团队合作、技能拓展等方面的训练;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多方面来评估学生的表现。2、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许多从事多元交叉、多专业融合的工作。无论学生如何选择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能否胜任未来的职业将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为了胜任职业,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形成基本的职业道德。如,对财会审等专业知识和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以及获取新知识、洞察和解决新问题、战略性决策、多元文化的认同和整合等就属于这方面的能力。3、甘于奉献社会的能力。不论是教育界还是执业界,皆高度重视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才培养对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性。

(二)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人文教育,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总的指导思想是:专业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并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融会贯通。事实证明,如果人文教育或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学生将被工具化,大学培养人这一最基本的职能将遭到削弱,大学的持续

创新能力也将受到影响。而会计专业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追求和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使得学生具有适应重要变化的灵活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得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清晰有效的交流能力能使他与其他人很好地合作共事,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专业学习上,也应该用复合式的培养方式,使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融合。其主要形式有:1、选修课制。通过全校性甚至跨校性选修课,建立学科或专业选课模块,让学生自由选读。模块式选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加深对该学科或专业的理解,成为复合型人才。2、主辅修制。即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获辅修证书。一般地,这两个专业之间有着共同的专业基础学科,两个专业之间有着互补的关系。以上两种形式是灵活而且可以普遍实施的培养模式,主要适用于专科和本科阶段。另外,横向看,还有双学(历)位制和第二学位制。前者指在学习期间完成两个跨学科专业的学习,获得两个专业的学历或学位。后者是获得某一学位后,再学习另一学科专业,获另一个本科学位。两者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但一般这两个学历(学位)之间联系密切,且往往能发挥“1+12”的协同效应。以上两种形式主要适用于本科和硕士阶段。纵向看,有跨学科连读培养制。一是专、本跨学科连读。即专科在校生在修完三年本专业课程后,进入另一学科专业学习

1~2年,毕业后获原专业专科文凭以及后专业本科文凭和学位,如广西大学的“国际贸易3+2班”。二是本、硕跨学科连读和硕博跨学科连读。道理与专、本跨学科连读雷同。这样的主要好处一是兼顾学生的多方面多学科的学习兴趣;二是经过不同学科交叉学习,有利于知识和学科创新;三是在顾及知识面的基础上,利于学生的纵深发展。现在许多高校跨学科招生硕士、博士,意图类似于此。

(三)教学创新与教材改革同行

现在的课程内容已明显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老七门需要调整和增加知识含量。要加快教材更新步伐i外语与数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强化实际运用;外语原版教材应该中国化,利用其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实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应该具有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国际化的教学内容,设置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并能驾驭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学科结构;要将教育国际化的思想和要求融入到会计教育中,用国际化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成就。需要指出的是,应该创新会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增加和改进案例教学、扩大多媒体教学的范围、引入情景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手段等,使理论和实践真正能够结合,学生能够与教师真正实现互动,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及其应用。同时,应该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除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重要保证,有效的学习方式包括:1、由灌输知识向启发思考转化,由单向传授向讨论交流转化,由注重问题结论向注重解决过程

转化。教师由传递知识的角色向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者转变,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技巧及理论分析能力。2、要加强经典案例和实习案例分析,多用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企事业单位中的实际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素养,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引入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

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将对会计教育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提升会计教育质量。会计教育评价制度的完善路径是引入科学因素。考虑市场需求。1、需要改变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评价方法,应将学校主导型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们应该调查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考察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这种调查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首要选择。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动向来看,实行考试方式多样化、将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突破考试题型与题目传统模式、突出专业知识运用的考核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2、需要改变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方法,要改变单一的只对课堂教学的考核,对其他教学环节也要进行考核。要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不要只是看是否按时上课,课时是否上足。3、需要改革会计专业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对各校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仍然是基于“政府主导型”的评价体系,而且存在形式主义的东西,我们应该通过社会的广泛介入和政府行为的逐渐弱化,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王海民等,2005),逐步建立专业的、权威

的评价机构,综合考虑政府、高校和市场的利益需求,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使会计专业质量评价制度化。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基于知识形成的科技和管理水平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而会计人才的特点是集技术和管理于一身。而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增强我国会计方面的人力资源,必须要有国际眼光,培养国际化人才。会计教育的现实环境必然要求中国会计走向世界,会计教育也必然要融入世界,走国际化道路。总之,我们要按照中国会计学会金会长所提出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金莲淑,2007),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成果。比如。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近年来开设的会计学专业日语班、与加拿大合办的CGA国际会计方向班以及ACCA国际会计方向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冤,2008(8)

刘道玉论大学本科培养人才的模式[J]新华文摘,2008(14)

叶茂林,理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科学出版社,2007 中国会计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会计年鉴[M]中国财政杂志社,2007

柳青大学会计教育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吗[D],第二届立信会

计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项怀诚新中国会计50年[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王开田,胡晓明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考[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

[10]聂萍,张天西会计博士生培养与会计理论研究[J]会计研究,2004(4)

[11]项怀诚新中国会计50年[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2]夏博辉,徐九如关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I]财会探索,1991(5)

[13]张卫国深化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J]会计研究,1993(2)

[14]杨有红: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J]会计研究,2000(8)

[15]袁广达入世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会计研究,2003(3)

[16]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5(9)

学校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84366

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 为切实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实施“三个转变”,我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校实行了校级干部公开选拔、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及教职工全员竞聘的人事制度改革试点。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办学的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创设科学、文明、团结、奋进的育人环境;将学科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外活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艺体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校教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爱校如家,强化了主人翁意识,树立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观点。 在小学教育飞速发展的阶段,如何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让学校再上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战略,让学校尽快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的课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 (一)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校训:明德、求是、勤学、自强 教育理念: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 工作策略:“一个目标、两种精神、三种管理、四个提高” 明确一个目标:保县内第一、争市内一流、创全国千所名校; 提倡两种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做好三种管理:层次管理、量化管理和全方位管理; 实现四个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提高、课堂效益提

高、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严谨治校、严格管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形成全校上下没有不育人的人,没有不育人的岗的良好风气。 牢固树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观念,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名优教师评聘制,根据德、勤、能、绩考核,实行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和试用教师岗位制,实行档案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的结构工资和年薪目标制。 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观念。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学过程管理,狠抓初、高中毕业班工作,加大对重点、名牌大学学生的培养。 (二)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学校争创“国重”软件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我校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特别强调教师素质的提高: 1.政治素质;全体教职员工应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增强历史使命感,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拼搏。 2.人文素质:教师应注重自身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品位的提高。多一些正气、少一些邪气;多一些雅气、少一些俗气。用自己正确的思想观念去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立身行事去感化学生。 3.师德素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继续加强《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热爱学生”。 4.育人水平与职业技能:学校不断提高教职工的专业素养和运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附件1: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各部分内容概述要求 一、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授予学位等主要内容。 二、具体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和“适应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学院应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 各学院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 (三)学制 一般专业学制为四年,少数专业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学制到五年,例如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 (四)课程类别和结构

根据课程的修读性质,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读课和选读课四种类型。其中必修课包括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部分(三个平台),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科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科类方向选修课。 各学院应根据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的说明,进一步明晰各类课程的功能,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通修课与科类基础课及科类方向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注重开设一批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就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新课程,适当调减部分内容陈旧的课程。 (五)学分分配 四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5-180学分,其中课内总学分 135-145。五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210学分左右。课内学分中必修课占75%左右,选修课占25%左右。必修课中的通修课、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个平台的学分比例控制在55%、30%和15%左右。选修课学分分配应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修读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最低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其中含文化素质教育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科类选修课6学分;科类方向选修课,农、理、工类专业8学分,经、管、文、法类专业12学分。 各学院应严格按照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分配学分,不得自行调整。 (六)实验和实践教学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因专业而异,农、理、工类专业实验课学时不得少于课内总学时的20%。实验课时达到18学时以上,需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会计 专业代码630302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全日制三年(2+1)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面向 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财务与会计各岗位从事出纳、会计核算、成本计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审计及相关财务工作。 三、职业资格要求 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至少考取财政部门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一个并鼓励学生考取多项资格证书,具体见表“职业资格证书”。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知识; 2.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 3.具备必备的计算机、数据库及其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强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 5.了解相关的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税法等专业知识; 6.了解国内外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会计数字书写规范、电子计算工具的运用、点钞和验钞技术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具有熟练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能按会计基础操作规范和账务处理流程核算企业主要会计业务,进行成本计算; 3.具有根据会计业务和会计记录编制会计报告并进行报表分析的能力; 4.能熟练地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投资、筹资、分配决策和编制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 5.能熟练地使用各类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纳税申报; 6.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拟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和撰写审计报告;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思路论文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思路论文 摘要:引言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获取,昔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的资讯。“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13规模左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思路,论文,引言,数据,bigda 一、引言 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获取,昔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的资讯。“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13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级的数据量;其次是指数据类别((va-n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口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接着是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卜,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最后一个特点是指数据真实高,随着社交数据、企业内容、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趣,传统数据源的局限被打破,企业愈发需要有效的信息之力以确保其真实性及安全性。企业昔理者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正在重新构建“企业庞大信息数据土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昔理领导者实现智能化昔理,使企业经营成果

有口新月异地变化。从核算数据到昔理数据,则务数据应该成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的依据。在则务会计领域里,要求昔理会计通过对大量数据整理及分析,昔理会计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在这种系统化的背景卜,企业对昔理型会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在大数据背景卜,则务会计人员面临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大数据对企业则务管理的挑战 (一)在大数据背景卜,产生企业的优良决策 一般企业的昔理流程是及时发现问题、理性地分析、用比较圆满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大数据流程是归纳和整理数据、数据的比对和分析,提出优良的方案,使企业成良性发展。大数据背景卜,将来企业昔理中坚信一个原则:用数据说话。从传统的昔模式到科学地决策昔理模式转变,数据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着空前庞大并膨胀的海量数据,从其中挖掘出有用的指标和信息,帮助提升企业的绩效。“数据是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和重要的资源。大数据将改变企业决策、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方式。大数据的技术挑战而易见,但其带来的昔理挑战更为艰巨,大数据处理的关键,分析报告会直接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现在大都数还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做决策,不是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决策方案。在信息比较闭塞情况卜,获取信息的成木比较高,让有经验的昔理人员做决策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大数据时代,就要让数据说话。 (二)大数据背景卜则务昔理迎来的泪遇与挑战

学校办学目标.docx

学校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为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依托“管理、教学、德育”三个层面操作载体,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努力, 把学校办成教育教学设施配套;教育教学各项运行机制规范、高效;教师、学生综合素质市内同类学校领先;校园环境优美、和谐;办学水平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特色学校。 1. 办学目标:立德启智健体尚美。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开展“立德、启智、健体、尚美”教育,突出学生乐学善思的学习品质和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培育。全体教师用爱心诠释教育内涵,用责任引领学生未来,敬业奉献,创先争优。 2. 培养目标: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努力使学校成为专业化教师发展的基地、名优教师成长的摇篮。推行“名师工程”,新教师及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结对帮扶,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共同实践探讨,努力培养一批校级、镇级、市级名师。使学校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普遍让社会满意,提升教育形象;把广大小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并且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自我完善的新一代。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健康、快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面貌,良好习惯、健康的身体,成为“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的新一代学生。

通过训练和反复强化形成良好的日常文明礼貌习惯:语言和行为文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使习惯成自然;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用眼卫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服饰卫生习惯,环境卫生习惯,集体卫生习惯; 通过课内、课外各种途径使学生逐步达到能学、会学、乐学。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校内自觉排队,不追逐打闹,不高声喧哗,不打架骂人。 2、管理创新目标——优化学校管理系统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民主、开放”的管理思想,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精细化岗位管理细则》,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层级管理,形成目标管理体系,实行多渠道、全过程信息反馈,加强对目标实施的评价调控。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考评机制,真正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制度,优老优酬,奖优罚劣,促进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3、队伍建设目标——促进干部、教师整体发展 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大力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打造一支作风民主,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坚持“优师强校” 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统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师德整体水平。 多渠道、高质量抓好教师校本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教师积极践行养成教育理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认真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措施,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机会。建设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学校三风建设目标与要求

学校“三风”建设的内容 校风: 团结进取严谨创新 教风: 崇德尚能诲人不倦 学风: 勤勉乐学多思好问

学校“三风”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抓好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重视学生道德、智能、身体、心理、劳动、审美和交往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二、训练要求: 1、校风 通过六年的小学各学科的教育和综合严格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基本要求》和《少先队礼仪》,达到小学生素质基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办事,学会创造。做到: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热爱祖国人民,长大报效国家。 勇于战胜困难,积极要求上进。

自立自强自重,顽强拼搏向上。 珍惜学习时间,学会自主学习。 培养学习兴趣,讲究学习方法。 养成学习习惯,勤思多问善学。 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爱护公共财物,保护有益动物。 民主平等待人,关心爱护他人。 对人热情有礼,互相协作配合。 与人和睦相处,乐于帮助他人。 2、学风 认真、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困难的事争取去做,开了头的事认真做完,对挫折和失败不灰心,想方设法战胜困难。有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说明(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饭店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业务操作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能在高星级酒店业、餐饮业及其他旅游企业单位从事酒店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能熟知酒店管理流程,掌握酒店市场经营与运作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方案对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做出如下要求: 1、知识结构 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的业务知识与基本服务操作能力;掌握行业管理,特别是酒店管理及休闲管理等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熟悉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法律知识。 2、能力结构 培养方案按学生能力培养规律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个培养模块,每个模块分别设置相关课程群,其中基本能力模块以“社会人”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导向,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必备素养;专业能力培养模块突出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强调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能运用所学专业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符合社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发展能力模块是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升华,突出能力的全方位拓展,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素质结构 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自我锻炼的意识和一定的运动技能;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会计 (二)专业代码:630302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意识,面向地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会计中介机构等机构或组织,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素质,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税务以及财务软件应用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具有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计税与纳税等业务能力,具有创新创业与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会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

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1)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素质; (2)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具有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及知识; (5)能进行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 (6)具备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及素质。 2.知识 (1)具备一定的会计基本技能应用能力; (2)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 (3)具有一定的企业成本核算能力; (4)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软件操作能力; (5)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能力; (6)具备一定的计税与纳税报税能力; (7)具备简单账目审查能力。 3.能力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其中通用能力一般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1)具备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力; (2)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 (4)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5)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6)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7)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英语阅读能力; (8)具备财税业务的处理能力; (9)具备适应新形势下财税变革的应变能力。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一、紧跟市场形势发展,夯实专业市场调查 (一)行业社会背景分析 江苏省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江苏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交相辉映,互促共进。据统计,江苏在近十年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每年中小企业的数量还在保持较快地增加。中、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主体是中小企业,而江苏省现有的会计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人才需求,由于苏南地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数量每年在增加的同时,原有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旺盛需求。在具备本土经济发达的社会大背景同时,我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行业背景。 (二)人才供求调研分析 针对江苏省会计专业人才供求状况,我们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近几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会计专业在各职业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目前全省高职开设会计专业有23所,还有很多本科院校设有会计专业,2007年高职毕业生3820人,本科1800人,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省财政厅会管处获取信息,未来五年江苏全省会计人员每年需新增的会计岗位大约在3万人左右,总体增长趋势比较平稳;在现有59.67万会计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16.66万,占27.92%,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251356人,占42.12%,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这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形势下显得尤其难得,这对于广大高职毕业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财政部门的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政府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未来目标是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数量、层次与质量,提升整个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应该预见,仅仅依靠外延式的需求增长很难持续,因为量上的扩张终有尽头,我们更应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上来,把学生的职业品质、岗位能力的培养放在教书育人的中心地位。作为高职院校,学校应培养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面向实际的操作人才,培养出独当一面的实践型会计人才,才能更能突出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素质同步”的比较优势。 (三)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 从学校2005年招收首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以来,共有四届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整体比较满意,尤其是在主人翁意识、组织纪律观念、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等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学生在校所学的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实践操作能力,能基本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岗位适应能力较强。与06届毕业生相比,07届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操作、社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也更能较快适应本职岗位的需求。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使我们满怀信心地遵循“立德为本,致用为宗”的校训,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坚持就业导向目标,明确专业合理定位 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基础上,我们认为会计专业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会计核算、电算操作以及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涉税业务处理等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从事各种财务会计实务以及涉税业务处理工作的相

学校三风建设目标与要求

学校三风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抓好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重视学生道德、智能、身体、心理、劳动、审美和交往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二、“三风”内容: 1、校风:勤奋求实开拓创新 2、教风:严谨务实求活创新 3、学风:好学善思勤练扎实 三、训练要求: 1、校风: 通过六年的小学各学科的教育和综合严格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基本要求》和《少先队礼仪》,达到小学生素质基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办事,学会创造。做到: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珍惜学习时间,学会自主学习。 培养学习兴趣,讲究学习方法。

养成学习习惯,勤思多问善学。 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爱护公共财物,保护有益动物。 民主平等待人,关心爱护他人。 对人热情有礼,互相协作配合。 与人和睦相处,乐于帮助他人。 热爱祖国人民,长大报效国家。 勇于战胜困难,积极要求上进。 自立自强自重,顽强拼搏向上。 2、学风: 认真、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困难的事争取去做,开了头的事认真做完,对挫折和失败不灰心,想方设法战胜困难。有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作风朴实,刻苦踏实,注重效率,讲求质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思路-财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思路-财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引言 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获取,昔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的资讯。“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13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级的数据量;其次是指数据类别((va-n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口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接着是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卜,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最后一个特点是指数据真实高,随着社交数据、企业内容、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趣,传统数据源的局限被打破,企业愈发需要有效的信息之力以确保其真实性及安全性。企业昔理者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正在重新构建“企业庞大信息数据土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昔理领导者实现智能化昔理,使企业经营成果有口新月异地变化。从核算数据到昔理数据,则务数据应该成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的

依据。在则务会计领域里,要求昔理会计通过对大量数据整理及分析,昔理会计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在这种系统化的背景卜,企业对昔理型会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在大数据背景卜,则务会计人员面临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大数据对企业则务管理的挑战 (一)在大数据背景卜,产生企业的优良决策 一般企业的昔理流程是及时发现问题、理性地分析、用比较圆满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大数据流程是归纳和整理数据、数据的比对和分析,提出优良的方案,使企业成良性发展。大数据背景卜,将来企业昔理中坚信一个原则:用数据说话。从传统的昔模式到科学地决策昔理模式转变,数据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着空前庞大并膨胀的海量数据,从其中挖掘出有用的指标和信息,帮助提升企业的绩效。“数据是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和重要的资源。大数据将改变企业决策、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方式。大数据的技术挑战而易见,但其带来的昔理挑战更为艰巨,大数据处理的关键,分析报告会直接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现在大都数还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做决策,不是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决策方案。在信息比较闭塞情况卜,获取信息的成木比较高,让有经验的昔理人员做决策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大数据时代,就要让数据说话。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本专业主要面向湖南省及沿海开放地区的各类中小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本专业的培养分了会计实务方向和审计实务方向。 通过多年来的打造,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竞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专业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高级职称比例67%。本专业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企业纳税实务》(2008年)和《会计循环综合实训》(2010年),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省级规划教材20本。建有11个专业实训室,一个实践平台(长沙明正会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长沙市2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记账,代办工商登记,代办纳税申报服务,为湖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应有的职业支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自2008年来,本专业先后主持了5个省级的大型项目:承办了2008年和2009年湖南省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技能竞赛,2010年负责完成了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培训标准的制定,2010年负责完成了湖南省会计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的制定和抽查考试题库建立工作,并将在2010年11月承担全省会计专业1000多名学生的技能抽查考试工作。2010年,本专业还承担了教育部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下的一个子项目――《行业会计比较》课程建设任务。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共获得了18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1个,省级奖励7个):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赛上,2008年-2010年连续3年蝉联湖南省高职组第一名,2008年全国总决赛高职组第三名,2009年全国总决赛高职组第一名;2008-2009连续两年派学生参加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职业院校冬季技能竞赛—高职会计实务与电算化项目,我院的学生全部获得一等奖。此外,在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专业水平评估中,本专业以雄厚的办学实力,突出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工作业绩获得优秀等级并名列全省高职会计专业第一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已经成为了湖南省高职院校的品牌专业,且在国内具有了一定影响力。 一、专业标准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类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为: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审计和财务管理等岗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代理、会计咨询和审计助理等岗位;财务软件的推广、培训和维护等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

学校三年发展总目标

学校三年发展总目标 一条主线:以学生快乐成长为宗旨,以教师提高教师幸福感为保障,打造和谐校园,让社会、家长、领导满意,提高社会赞誉度。 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完善活力课堂,打造和谐校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学校办学目标:围绕学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启动启动“三项工程”(“名师工程”、“师表工程”、“青蓝工程”),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各科骨干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60%;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创新高,学生学业测试水平保持区内领先地位;重视教科研工作,完成国家级语文课题《拓展性写作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构建、完善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确立“主题渗透+习惯养成”德育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以礼仪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为系列的德育教育特色;深入开展校本研修,以教师技能大练兵活动和教师读书实践活动为主线,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争创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大力发展体育、科技工作,2011年底争创崂山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力争各项科技活动和科技比赛成绩居区内小学前列。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开展有效活动,做好普及与提高,2014年通过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复查。2013年秋季搬入新校后,在硬件上按照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加快现代化学校建设步伐,积极争创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把学校办成领导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校,力争在2014年跻身于区内名校行列。 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兴趣爱好广泛、行为习惯良好、认知基础扎实、身心发展健康,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和能力的小学毕业生。以节庆日、纪念日为载体,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开启学生儒雅人生,全校学生行为习惯合格率达到95℅以上。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活动把感恩父母、他人、社会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道德情感;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让学生参与篮球项目、跳绳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体育达标率超过95%;做好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以兴趣班和“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为途径,让每位学生掌握一门艺术特长;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抓好学生书写,通过写字比赛、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争当规范汉字书写小明星,培养“一笔一画写好字,堂堂正正学做人”的意识。以家庭实验室、科技创新、航海航空、科技节等活动为手段,普及科普知识,传播科学精神,让每位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二〇一一年十月 辽宁?沈阳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发展沿革 (二)专业建设规划思路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总目标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三)人才培养总目标 (四)人才培养具体目标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推进护理专业与医院对接 (二)探索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建设 3.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4.管理制度建设 (三)强化实践育人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四)转变培养方式 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改革

2.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利用资源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4.结合“双证书”要求,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五)教学团队建设 1. 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培养工程 2.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工程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4.教师社会服务工程 (六)实施第三方评价 1.第三方评价人员 2.评价指标 3.评价形式 四、改革举措 (一)专业层面机制改革举措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三)师资队伍改革举措 (四)学生素质建设改革举措 (五)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库建设 (六)改革评价体系 五、绩效考核指标 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与管理 七、保障措施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发展沿革 我院护理专业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护理专业群支撑专业(核心专业),护理专业从1998年筹建并开始招生,2004年被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全国47所)。同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三批省级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护理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2008年我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2007年和2009年先后有两门课程《内科护理学》和《护理科研方法与技术》被评为辽宁省的精品课程。在2009年全国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0年护理专业的带头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护理专业在生源稳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2010年被辽宁省民政厅确定为指定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011年被确定为辽宁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承担了省里对于“中职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并予同年开展了“育婴师”的培训工作。 护理专业目前已连续招生13年,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所开设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和岗位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1998年招收两年制护理专科;200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护理专科(包括护理专业普通班、护理专业英文班);2003年招收护理专升本科,同年增添了社区护理培养方向;2009年招收“3+2”护理专业,并增添了口腔护理方向;2011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初中起点)。近年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基本稳定在400~500人/年,目前在校生人数1150余人。我专业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就业率高达96 %(近三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 91.69%,除满足我省护理人才需要外,还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大批毕业生。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达 98 %。其中抗震优秀护士刁冬梅(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为我校毕业生的骄傲,尤佳(上海曲阳医院)担任领导职务。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受到省、校两级领导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由最初的4间实训基地,逐步扩展为8间实训基地,在2008年又增建了具有示教传输功能的智能化示教间1间,在2011年增加了仿真效果逼真的基础护理实训室2间。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市八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北京儿童医院,上海曲阳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护理专业与多家实训基地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协议。

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PROGRAMME OF ACCOUNTING 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代码1102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其他经济组织从事会计核算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金融学、税法、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Finacial Accouting、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基础实践 基础实践包括军训、劳动、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课程、《计 算机基础》课程上机,由学校统一安排部署。 2.专业实践

(1)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根据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特点在第二学期末按班级集中一周由会计学院组织实施。 (2)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根据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专业特点在第六学期末按班级集中一周由会计学院组织实施。 (3)学年论文:根据教学计划进程和学年论文写作规范标准,由会计学院组织安排,在第六学期实施。 3.综合实践 (1)毕业实习:在第八学期进行,共计5周。其中手工综合实习4周,计算机综合实习1周。实习结束后,根据专业要求和实习内容填写毕业实习报告。 (2)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论文的有关要求按照《山东财政学院普通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若干规定》执行。 六、学分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160学分。 1.通识教育课57学分,占总学分的35%,其中必修课42学分,选修课15学分。 2.学科共同基础课41学分,占总学分的26%。 3.专业课45学分,占总学分的28%,其中必修课20学分,选修课25学分。 4.实践环节17学分,占总学分的11%。 七、修业年限 四年。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九、实践教学进程计划 见附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