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全部详细答案,打印版本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全部详细答案,打印版本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全部详细答案,打印版本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全部详细答案,打印版本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

综合归纳

⒈请描述管理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管理科学发展阶段:

⒉请描述学校管理心理的主要内容,并按下列的图框画出简单的树形图。

⒊施恩将人性假设分为哪四种?请说明每一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方式。P6-7

⒋案例分析:某中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党支部书记提出,根据依法治校的精神,对学校规章制度要进行全面修订,这次修订要求制度定的严一点还是宽一点,请同志们讨论一下,定个调子,让各部门根据这个调b。有人认为出问题就说这个制度有漏洞,不科学,规章制度靠人来操作,关键是人的素质问题,高素质的人就是没有制度约束,也不会出问题。制定制度要建立在对同志基本信任的基础上,并不是说制度越严越好,把什么都定的很死,不利于发挥责任人的作用,要给责任人一点负责的空间。双方争持不下。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依据,说明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题思路:(1)制定学校各项制度要符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在学校一般分为两个系统,即教学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2)制定针对教师的制度要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化,倡导人性化管理,给与教师充分的尊重。(3)慎用经济人人性假设。

形成性考核作业2(第二、三、四、七章)

一、填空

⒈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个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⒉人的典型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⒊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易怒、急燥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⒋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是人的性格特征。

⒌个体的能力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两个方面。

⒍自我认知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

⒎自我认知可以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⒏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首因效应起作用,在熟悉的人的知觉中,则近因效应起作用。

⒐受挫折后人的直接反应方式主要有情绪反应、攻击、冷漠、幻想和退化。

⒑态度的三种成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⒒教师的三种工作态度有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⒓教师态度的三个主要特点是态度的稳定性、态度改变的主动性、态度的内控性。

⒔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是服从、认同和内化。

⒕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具有多维性、同时性、快速性、不可预测性、公开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⒖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职业指导、青春期教育。

二、选择题:

⒈“善良与忠诚、勤奋与刻苦、谦虚与自尊”等是描述下列人的哪种性格特征?(A)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理智特征

⒉以理智、意志、情绪三种心理机能中哪一种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的方法被称为(B)

A.内外倾向型

B.机能类型

C.独立型与顺从型

D.优越型与自卑型

⒊独立型与顺从型性格分类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A.阿德勒 B.荣格 C.威特金 D.卡特尔

⒋能力总是和人的(A)联系在一起。A.活动 B.性格 C.气质 D.兴趣

⒌“镜中我”的概念指的是下列哪一种自我认知的途径(B)A.自己行为 B.他人的反馈 C.内省 D.社会比较

⒍“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说的使对人知觉的(C)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⒎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下列哪个命题是错误的?(C)

A.激励(+)导致满意

B.激励(-)导致没有满意

C.保健(+)导致不满意

D.保健(-)不会降低努力程度

⒏根据期望理论,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D)

A.E高×v高=M高

B.E中×V中=M中

C.E低×V低=M低

D.E零×V中=M中

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又难割舍的动机冲突是(A)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⒑下列挫折反应中,哪种属于理智的、建设性的行为反应?(B)A.幻想 B.升华 C.回归 D.压抑

⒒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C)A.反向行为 B.压抑 C.合理化 D升华

⒓“酸葡萄理论”和“甜柠檬理论”是下列哪种防卫方式(D)A.压抑 B.替代 C.升华 D.合理

⒔决定人态度的核心是对(D)的认定。A.认知 B.情感 C.行为倾向 D.价值

⒕教师对学校及其目标的认同属于(C)A.工作满意度 B.工作参与 C.组织承诺 D.工作投入

⒖对学校的工作提出建议属于下列哪种表达对工作不满的方式(A)

A.积极性-建设性

B.建设性-消极性

C.消极性-破坏性

D.破坏性-积极性

⒗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中下列哪种选项属平衡状态?(D)

⒘惩罚学生是压力下的(B)反应A.情绪 B.行为 C.情感 D.意志

⒙以下哪项不属于个体社会化的心理过程?(A) A.模仿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⒚同学间逐渐熟悉、来往频繁并结成伙伴,这一时期成为班集体的(B)A.松散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形成期⒛青春期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C) A.学习能力 B.异性交往 C.人生目标 D.同辈群体

三、判断并改错

⒈气质是人最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对)

⒉高级神经活动中强、平衡、灵活性低属抑郁质气质。(错)

黏液质

⒊人的性格可以表现在活动中,并对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

⒋能力类型上的差异也可以称为能力本质的差异。(对)

⒌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自我概念是主观的。(对)

⒍自尊所反映出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对)

⒎目标是连接动机与需要之间的桥梁。(错)

需要和动机

⒏马斯洛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需要的层次越向高层次发展(对)

⒐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错)

没有满意

⒑奖金既是“激励因素”,又可变成“保健因素”。(错)

是激励因素

⒒挫折即指人们碰到的外部困难与阻碍。(错)挫折的产生既有客观的原因,挫折同时又是一种主观感受

⒓“又想吃,又怕烫”的矛盾心理属于趋避式心理冲突,(对)

⒔迁怒是一种合理化的宣泄形式,(错)

不正当

⒕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一般是认知决定人的行为。(错)

情感

⒖教师不满意的表现都是消极的。(错)

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⒗人际关系不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错)

⒘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对)

⒙当说服信息引起说服对象的高度恐惧时,说服最有效。(错)

中等

⒚惩罚会使学生心情压抑,阻碍智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

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错)

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因素

四、问答题

1、实际中,如何根据人的气质差异实施管理,可针对1—2种气质说明。

答:气质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如何把握气质的特点,在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总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具有中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气质都具有容易形成某些优良性格和某些不良性格的可能性。(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成就大小。俄国的四位大作家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果戈里分属不同的气质。也就是说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但气质确能影响一个人能胜任什么或不能胜任什么。所以管理者要注意人的气质类型是否与工作特点相适应,把人安排在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气质的协调与互补。(4)气质是人最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不易改变。了解了这一点,就要尊重不同气质的教师。(5)气质虽然稳定,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和控制的。气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缓慢的发生变化。

例如:胆汁质气质的人要着重培养自治能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轻易激怒,可以进行有说服力的严肃批评。

2、论述自我认知的形成途径及在实际中应用。

答:(1)通过自己的行为。如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性格,来确定自己性格中的某些特质。

(2)通过内省。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是通过心理内部的线索,来确定自己的想法、态度、情绪等,来了解自己真实的感受。

(3)通过他人的反馈。如“镜中我”,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学生自然认为自己是好学生。

(4)通过社会比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来了解自己。

3、对他人的主要知觉效应有哪些?管理中如何应用?

答:(1)对他人的主要知觉效应有:选择效应;对比效应;投射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定型效应。

(2)在管理中的应用。对各种知觉效应,学校管理者应采取建设性地利用的态度:为正确在认识他人,要有意识地克服各种知觉效应产生的消极作用,养成全面看人的习惯,实事求是地、具体地认识人;为在人际交往中取得好的效果,可利用各种效应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

4、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

答:(1)直接性工作动机激发:

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对工作意义的认识;

尽量使任务具有挑战性;

工作多样化和丰富化;

注重工作结果的反馈

(2)间接工作动机的激发

外加报酬的激励:恰当使用精神激发和物质激发;

学校工作环境中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领导方式、优美的校容校貌等。

5.什么是心理挫折?说明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和行为表现。

答:挫折是人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不能克服的障碍时,所产生的居丧、失意、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挫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和个人原因。

挫折感产遭受挫折后的反应大致可分为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

直接反应主要有:情绪反应、攻击行为的产生、冷漠、幻想、退化。

间接反应主要有:压抑、合理化、逃避、替代、升华、补偿、认同、投射和反向行为。

6.简要说明教师生命周期理论,你认为自己处在哪个发展阶段?

答:斯蒂芬和沃尔夫认为,任何一个终身从事教育的教师都要经历几个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1)实习教师(2)新教师(3)专业化教师(4)专家型教师(5)杰出教师(6)退休教师

我认为自己处于专业化教师阶段:有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稳定、可靠、成熟。

7.结合实际谈谈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答: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挑战性的工作和人格与工作的匹配等。

8.教师态度的特点是什么?改变教师态度,应注意哪些问题?P125-126

答:(1).教师的态度的特点

教师的态度比较稳定,改变有主动性和内控性。

(2).改变教师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组织教师参与学校重大的决策和管理。

二是说服要摆事实,讲道理,对教师不能简单要求,行政命令,更不能压服,压而不服。

三是调动教师爱学生的感情,促成其态度的改变。

四是对教师的批评要讲究方法,不要公开点名批评。

五、综合归纳

⒈请依据教材68页的激励模型的图示,并通过自己对行为发展过程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举例:目前社会竞争激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只是中专文凭,我需要经一步充电学习达到大专学历。经过调查我发现电大学习是最佳选择。我报考了电大教育管理专业被录取,在电大学习的两年中我努力学习牺牲了节假日,通过努力我终于顺利完成了学业,拿到了大专文凭。目前我想继续深造电大本科。

⒉在第三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成长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八个激励理论。请按照内容型、过程型和行为改造型这三个类型把你学习过的激励理论进行分类,然后用简短的语言说明每个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理论的提出者或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观点。

六、案例分析

某中学校长,在管理中借鉴并奉行以下若干信条:

(1)一般人都希望别人因他具有贡献价值而欢迎他去工作;(2)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承认他的工作表现及贡献;

(3)大多数喜欢因工作做得好而受到应有的薪酬报赏及职位升迁;(4)大多数人喜欢因工作特别努力而得到奖励,如奖牌、奖状、奖金,而不喜欢不管是否努力工作及是否有所贡献,都给予相同的待遇;

(5)所有的人都希望身心健康地工作下去,所以重视带薪休假,健康检查,医疗服务,安全措施,员工顾问等福利措施;

(6)当一个员工处于非被辞退不可时的处境,他希望能真诚、庄重地跟他说明理由,不要用欺骗的理由或随便给一张通知纸条就算了事。

请用相关的激励理论分析以上信条与措施对教师行为激励的不同影响与作用。

答题思路:这位校长在管理活动中对教师的人性假设是积极的,因此它所采取的措施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也是积极的,这点非常重要,是管理的前提。具体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条可以用需要层次理论及期望理论来分析,每一位教师都具有成就动机,愿意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和回报。即使在被辞退时也希望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指导。第四、第五条也可以用双因素理论分析,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健康的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措施等是教师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可以减少和消除教师对工作的不满因素。而真正提高教师满意程度的是教师因工作努力而达到的奖励,即激励因素。

关于“小组课题研究”的说明

一、请按照形成性考核册小组课题研究“操作要求”开展研究

二、请参照“小组课题研究记录表”及“学习情况评价”样例,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填写好相关表格。

课题内容⒈教师激励有效性的研究⒉教师心理挫折的研究⒊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作业2的样例小组课题研究记录表

学习情况评价

形成性考核作业3(第五、六章)

一、填空:

⒈学校管理者经常面对的三个群体是教师、学生和领导班子。

⒉群体规范的功能有群体支柱功能、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和惰性功能。

⒊群体规范代表的是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反映出来的是群体成员中等的水平。

⒋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⒌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是个人在群体中受到两方面的压力,即信息压力与规范压力。

⒍在群体中个人的服从行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个人权威的服从。

⒎当非正式规范和正式规范不一致时,个人往往按照非正式规范行动。

⒏非正式群体除了有自发性和满足成员心理需要两个特点外,还具有凝聚力强、信息传递快,反映灵敏、自然形成的首领人物受到成员的拥护、有威望、影响力大的特点。

⒐当有他人在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时,工作效率有提高的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⒑当有他人在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时,工作效率有下降的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阻抑作用。

⒒在群体情境中一个人可能会失去自我控制,表现出单独时不会做出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去个性化。

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个体成员的吸引力。

⒔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关系。

⒕人际交往的两个特点是相互性和应答性。

⒖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会导致信任和接受等反应。

⒗人际沟通中经常出现的障碍一般来自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和语言等四个方面。

⒘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教育目的。

⒙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⒚根据多依奇的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合作表现出的是双方之间肯定性的依赖关系,而竞争表现出的是否定性依赖关系。

二、选择题:

⒈“随大流”说的是(B)现象。 A.服从 B.从众 C.责任分散 D.去个性化

⒉非官方规定的,自然形成的群体是(B)。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大群体 D.小群体

⒊个体在群体情境下,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叫做(C)。A.去个性化 B.极端化 C.社会助长作用 D.社会抑制作用

⒋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是群体中的什么现象?(C)A.服从 B.从众 C.责任分散 D.去个性化

⒌高昂士气是群体高工作率的(B)A.唯一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足条件 D.次要条件

⒍建立人际关系最基本的依据是(B)A.个人兴趣 B.个人需要满足 C.个人喜好 D.个人情感

⒎在人际吸引中长远起作用的因素是人的(C)A.外表 B.地位 C.个性品质 D.熟悉

⒏在工作任务比较困难,而且部分群体成员不能独立完成全部工作时,应选择(A)A.合作 B.竞争 C.独立 D.放弃

三、判断并改错

⒈从众心理往往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创造精神。(对)

⒉在任何社会中服从都是不可缺少的。(对)

⒊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很大,应予以取缔。(错)

管理者应该引导和改造消极的非正式群体

⒋一般来说,在复杂的脑力劳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助长作用。(错)

干扰作用

⒌不管干什么工作,总是人越多越好。(错)

一起完成一个目标的人越多,个人所做的努力水平也越低。

⒍群体讨论使个体决策有极端化的倾向。(对)

⒎群体凝聚力越强,工作效率越高。(错)

群体凝聚力既可提高工作效率,也可降低工作效率。

⒏领导方式对群体凝聚力没有影响。(错)

不同的领导方式对群体的凝聚力有不同影响。

⒐在人际沟通中发生信息失真是难免的。(对)

⒑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影响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对)

⒒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由简单变得复杂。(对)

⒓在调动人的积极性时竞争比合作更有效。(对)

四、问答题:

1、什么是从众?从众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P154和P155

答:在群体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这种现象就叫从众。从众也就是我们日常俗语中所说的“随大流”。

积极意义:有助于形成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实现群体目标;好的集体对个人的观念和行为有良好的影响。

消极意义:易形成“人云亦云”,窒息成员的独创精神。不良规范的群体可使人受到不良影响。

2、如何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在管理中应采取哪些方法?P146

答: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正式群体指为了达到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系的特定目标、根据编制、章程或其他要求正式成立的群体。而非正式群体指那些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和喜爱为基础而结成的朋友、同伴等带有鲜明情绪色彩的关系。非正式群体是不定型的、多样的、多变的。

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群体总是存在的,因为正式群体不可能满足人的一切需要。第二,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之间不必定是矛盾的,处理得好有利于正式群体的建设。第三,非正式群体对人的影响是大的,甚至超过正式群体,因此,对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应十分重视。

针对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1)鼓励并支持积极的非正式群体。对与正式群体目标一致的非正式群体予以支持。

(2)引导和改造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对虽然不是与正式群体对抗,但也没有起到好的作用,起消极作用的非正式群体,如把成员的大量精力和时间引向娱乐消遣,或搞一些不利于成员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管理者应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其健康发展。对于那些与正式群体相对立的,有严重破坏作用的非正式群体要认真解决,要改造,或取缔。但在具体的做法上要慎重,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描述责任分散的概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P158

答:在与他人共同工作时,个人有责任感下降,将工作推给别人去做的倾向。这就是责任分散。“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产生责任分散的原因:指向群体的责任压力在群体中分散开来,落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就很少了。因此,个人没有什么责任压力,而且互相依赖,所以产生推诿。我们看到,人越多,责任分散得越厉害,个人的责任感越低,而减少人数,会增强责任感。

4、说明工作团队的特点,分析工作团队与工作群体的不同之处。P142

答:工作团队的特点:目标明确;沟通便捷;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成员在个性、技能、背景、年龄性别等方面合理搭配;规模适度。工作群体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工作群体的界限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上下级关系,还可能跨越直接的命令关系。工作群体中的成员不一定要参与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他们也不一定有机会这样做。在公作群体中,不存在一种积极的协同作用,只能使群体的总体绩效水平小或等于各人绩效之和。

5、用人际行为模式说明你对“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的理解。P172

答:人际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相互性二是应答性,人际交往中这两个特点使得人们的交往行为存在一致性从而形成行为模式。所谓人际行为模式是指交往中一方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行为反应。社会心理学家利瑞把人际行为分为八类有管理指导教育等行为导致和顺从等反应;有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信任和接受等反应;有赞同合作友谊等行为导致的协作和友好等反应;有尊敬赞扬等导致的劝导或帮助;有怯懦礼貌服从等导致的骄傲控制等反应;有反抗厌倦等行为导致的惩罚拒绝等反应;有攻击、惩

罚等行为导致的仇恨和反抗等反应;有夸张拒绝自我炫耀等行为导致不信任或自卑。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尊重,说话刻薄,责骂惩罚,却抱怨学生对自己不尊重,不友好,企图通过更为强烈的高压手段来纠正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结果当然事与愿违。当学生不符合教师愿望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改变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那时,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就会相应的改变。

6、结合实例说明竞争与合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P201

答:(1)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竞争中学生的自尊心被大大地激活,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可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但竞争倾向于强化外部动机。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学生因感到自己没有竞争实力,退出竞争,彻底放弃的情况。合作中学生感到安全,降低了对失败的恐惧,从而增强动机。而且合作倾向于强化内部动机。但合作中也会出现依赖他人,自己不努力,坐享他人成果的现象。

(2)能力发展的影响。竞争中学生为了取胜动脑、动手,发挥创造性,能力得到发展,但是竞争中考虑的是“输和赢”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发展。在合作中学生更多考虑的是“解决问题”,较少担心失败,所以敢于创造,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发展。在工作中学生之间经常讨论甚至争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而且,增强了听的能力,说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等。另外,合作和竞争给学生提供的机会不同。合作中学生的机会是相等的,而竞争中容易出现“马太效应”。

五、案例分析

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请分析教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答题思路:(1)竞争有积极作用:激励作用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人才;选拔骨干;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竞争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保守封闭;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剧;个人发展停滞;产生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态度。(2)管理上的建议:应根据任务性质和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竞争、合作与独立);在竞争的同时,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

小组课题研究

课题内容⒈如何建立良好的群体规范⒉关于教师工作团队的建设研究⒊教师间关系状况的研究⒋师生关系状况的分析研究

作业3的样例小组课题研究记录表

学习情况评价

形成性考核作业4(第八、九章)

一、填空:

⒈权力一般可分为职权和权威两大类。

⒉学校领导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功能和激励功能。

⒊韦伯将权力与权威分为精神感召的权力与权威、传统的权力和权威、法理的权力和权威。

⒋佛兰奇与雷文将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奖赏权、强制权、法定权、专家权和参照权。

⒌领导者的品德、才能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因素。

⒍影响力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引起或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活动的能力。

⒎管理方格理论提出的两种领导行为维度是以员工为中心和以任务为中心。

⒏将职工的成熟度与领导行为的“四分图模型”相匹配,产生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⒐费德勒将人格测验和情境分类结合起来,创建了领导权变模式。

⒑费德勒的权变模式,所根据的三种情境因素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好坏、任务结构是否明确和领导职位权力的强弱。

⒒道路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在应付不同的情境时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选择,即指令性方式、支持性方式、参与性方式、成就定向式。

⒓学校组织的特点是教师工作的弹性化和松散化、信息的开放化和组织的学习化。

⒔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以系统性的思考为中心,结合组织及成员心智模式,通过建立共同愿景,结合团队学习的方法来达成组织的目标。⒕学校组织的设计要素包括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正规化、指挥系统、集权与分权、管理幅度等。

⒖校园危机管理的三个阶段是事前预防阶段、事发应变阶段、事后重建和防止再度发生阶段。

⒗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的综合。

二、选择题:

⒈下列哪种选项属于权力影响力因素?(B)A.品德 B.资历 C.知识 D.能力

⒉费德勒权变理论中,下列哪种选项是中度控制情境的?(C)

A.“好、明、强”

B.“好、不明、强”

C.“差、明、强”

D.“差、不明、弱”

⒊管理方格理论中,下列哪种选项属于软弱型领导?(B)A.“1.1”型 B.“9.1”型 C.“9.9”型 D.“1.9”型

⒋根据卡曼提出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不成熟时应采取(A)A.命令式 B.说服式 C.参与式 D.授权式

⒌根据卡曼提出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C) A.命令式 B.说服式 C.参与式 D.授权式

⒍目标导向理论中,下列哪种选项的配合是正确的?(D)

A.高难度任务—需要支持型领导

B.常规任务—需要指令型领导

C.多变化任务—需要支持型领导

D.常规任务—需要支持型领导

⒎在1937年提出领导具有专制、民主、放任三种不同类型风格的是(A)A.勒温 B.施恩 C.利克特 D.弗兰奇

⒏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勒温的组织变革步骤?(D)A.解冻 B.变革 C.冻结 D.发展

⒐以下哪项直接体现了学校的组织气候?(C)

A.学校的校训

B.学校的校舍整洁、美观

C.学校有良好的校风、班风

D.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

⒑下列哪些事物特别具有危机的预警意义?(D) A.化学实验室 B.操场 C.仓库 D.以上都是

⒒危机应对小组应该是(A)

A.在危机产生之前建立

B.在危机一开始就建立

C.在危机到达一定程度时才必须建立 C.在危机发生之后进行总结时建立

⒓学习型组织的五个特点不包括下面的哪一个?(D)A.超越自我 B.建立共同愿景 C.团队学习 D.个别化的思考

三、判断并改错

⒈制定学校组织目标并进行决策,属于学校领导的组织功能。(对)

⒉领导者的品德、情感、能力属于权力影响力。(错)

非权力性影响力

⒊一般来讲,非权力性影响力更强大、更持久。(对)

⒋密执安大学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表明,在学校等非生产部门采用关系导向型领导要优于工作导向型领导。(对)

⒌管理方格模式中“1.9”型属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对)

⒍费德勒权变模式中,LPC测验得分高,说明这是一个任务取向型的领导。(错)

关系取向型

⒎道路—目标理论认为高工作和高关系组合的领导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对)

⒏在目标导向理论中,常规任务采取低指令式的领导效果好。(错)

支持型

⒐勒温的三种领导风格中,民主型的领导是指将权力分散在个人手中,由个人决策。(错)

民主参与决策,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后决定

⒑科层化结构具有许多不适合学校管理的明显缺点。(对)

⒒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以科层化为中心的。(错)

系统性的思考

⒓对学校教师应该实行严密的管理。(错)

松散化和弹性化

⒔一个组织的管理幅度越宽,组织的管理层次越少。(对)

⒕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中,职能部门有权直接向下级单位如各教研组发号施令。(错)

无权

⒖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价值观。(对)

⒗校园危机管理是指学校对危机发生后的处理。(错)

发生前后的管理

四、问答题

1、分析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因素,以及怎样才能提高学校领导者的影响力。P262-263

答:学校领导者影响力有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由领导者的特定职务、地位自立等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由领导者的才能、知识、感情等构成。

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

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第一,公正严明,审慎用权。第二,秉公自律,治校清廉。第三,善于用人,精于授权。第四,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水平,第一,领导应加强自我品德修养提高其品德威望。第二,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专业水平。第三,注意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提高能力水平。第四,倡导人性化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

正确处理好两种影响力的关系,使用好资源。第一,职权和权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发生影响,但作用不同。第二,职权是权威的基础。第三,权威是职权的支持和补充。

2、说明勒温对领导作风分类的类型及其特点。P273-274

答:所谓领导风格,指的是领导者个人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1937年,勒温等人通过研究,提出了专制、民主和放任三种不同的领导风格。

这三种领导方式和引起成员行为上的不同特点如下:

(1)专制式:只注意工作目标、任务和效率,不关心成员。结果是被领导者和领导者之间心理距离很大,存在戒心和对立情绪;成员容易产生挫折感和机械行为倾向。

(2)民主式:领导者关心并满足成员的需要,鼓励成员工作。结果是上下级之间社会距离很近,人际关心民主、平等、融洽;成员有较强的工作动机,责任心、参与感、工作效率高。

(3)放任式:领导者对成员的需要和工作都不关心,没有规章,没有要求,不指导,也不评价。结果是工作效率低下,人际关系冷漠。

3、结合实际分析学校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有哪些?P268

答:研究者认为领导的效能除与领导者自身的能力、个性特征、行为方式领导风格有关外,还与被领导者的特点、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等因素有关。如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不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命令式;对初步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说服式;对比较成熟的员工,领导者采用参与式;对很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授权式。再如根据费德勒的权变模式,校长可根据学校的发展阶段与学校内外的环境情况,以及下属和教师的成熟水平不断调整与改进自己的领导行为与方式,以便取得最佳的办学效果。

4、结合实际和自己的认识,谈谈学校组织的特点。P293

答:(!)松散和弹性化

教师的工作虽然相互有联系,但更多的是独立开展工作,各人都独挡一面,彼此依赖较少。教师要管理班级,要与学校管理者、同事商讨问题,要处理学生问题,要与家长联系等等,而且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同,主观状态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有自己处理事情的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组织应相对松散化和有弹性。

(2)非教学部门管理的紧密化

在学校组织中应并存两种状态,即教学部门的松散化和非教学部门的紧密化。在对教师教学或科研进行弹性化管理的同时,教务、后勤等部门要科层化,要强化分工,强化责任,强化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有效,使学校组织很好地运转起来。

(3)组织的人性化

学校教育的工作者是人,工作的对象也是人,所以要强调人性化,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要以人为本,关心人,从人出发。

(4)息的开放化和组织的学习化

20世纪70年代之后,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应该是开放的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的沟通。开放采纳保证学校组织的良好发展,适应外界的变化。

5、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P294

答:90年代,又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主张。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以系统性的思考为中心,结合组织和成员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通过建立共同远景,结合团队学习的方法来达成组织的目标。

6、如何进行学校组织的工作设计?P303

答:第一,使工作任务丰富化,更富有挑战性第二,建立教师弹性工作制第三,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

7、学校在什么时候需要变革?P304

答:(1)学校管理的决策过程过于缓慢、办事效率低,反应迟钝,以致错失良机造成错误;(2)学校信息传递渠道不畅;(3)权力过分集中(4)学校等级森严,管理层次增加;(5)学校内扛权责不清职责不明;(6)学校教师与主管人员冲突家长与教师冲突,学生与教师冲突;(7)学校工作倾向于简单化(8)把手段变成目的(9)有繁琐而僵硬的规章制度,严重束缚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8、什么是学校组织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可侧重某一方面)P313、316

答:一般认为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的总和。学校组织文化是各种文化要素的相互整合产物,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

建设学校组织文化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校良好的精神文化,包括校长、教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校精神文化的构建可以结合校史教育、校友事迹宣传进行,还可以通过建立学校组织发展共同愿景,以校训、校歌的形式加以传诵。当然,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

处理好发扬传统精神和与时拘禁、重构学校精神风貌的关系,使学校在历史的积淀上,以一种更开放、创新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

五、综合归纳

五、综合归纳

1、管理方格理论P266

答:是由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提出了以员工为中心和以任务为中心两个领导行为纬度,每个纬度分9个等级共分出五种领导行为类型,1.1时软弱型,9.1时工作型或权威型,1.9时乡村俱乐部型5.5中间型9.9时团队型。他们认为9.9型团队型或战斗集体型是最好的领导行为方式。

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P268

答: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曼提出的,把人的心理行为成熟程度分为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很成熟等类型。将领导类型分为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授权式,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两者匹配后认为:对不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命令式;对初步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说服式;对比较成熟的员工,领导者采用参与式;对很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授权式。

3、菲德勒的权变模式P270

答:费德勒将人格测验和情境分类结合起来创建了领导权变模式。他认为情境因素中(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好坏为重要的情境因素(2)任务结构是否明确为次重要的情境因素(3)领导者职位权利的强弱为在次要的情境因素,将这三种情境因素结合起来把领导情境分为八种。认为,领导情境类型与领导行为取向匹配,便得到最佳的领导效果,即在组织情境极有利或极不利时,任务取向行为是有效的领导形态;在组织情境状况一般或中等时,人际关系取向行为是有效的领导形态。

4、道路目标理论P272

答:又叫目标导向理论,是伊万斯提出,后由豪斯加以发展。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在应付不同情境时,有如下四种领导方式可供选择:指令式;支持性方式;参与式方式;成就定向式。根据这一理论,若下属知觉能力强,经验丰富,有自控性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则选择支持型领导方式,相反则选择指令型的领导方式。

六、案例分析

一所学校领导决定用展览教案的方式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却出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两位年轻教师的教案,条理分明、语言漂亮,可称一流,但教学效果不好;两位老教师教案简单、间用符号、不合规范,但他们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另有一位教师的教案只有一份“板书设计”和一份“双基归类表”,而他讲课时用这两份“自行设计”的板书和图表,再加上教学参考书,教学效果非常好。以上情况使校长遇到了难题。试以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论述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答题思路:(1)依据教师生命周期理论,教师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2)对待年青教师应有一定的要求和具体指导,对老教师则应采取更多的自主、和支持的管理方式。(3)本案例中对所有的教师一律采取检查教案的方法是不恰当的。

小组课题研究课题内容

⒈学校领导影响力因素研究⒉学校领导风格研究⒊学校组织文化及其建设的研究

作业4的样例小组课题研究记录表

学习情况评价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心理学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提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P3 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P16 3、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P34 4、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其个别属性的反映。P25 5、长时记忆:是存储在一分钟以上,时间很长甚至是终生的记忆,从理论上说长时记忆可以是永久存在的。 P75 6、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P80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C、冯特创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P7 2、属于普通心理学的是(C、情绪心理学)P10 3、注意的集中性表现在(B、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P61 4、在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广度是( C、5—9 )个单位。73 5、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这属于( D、注意的分配)P62 6、“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大”,这是( C、错觉)P45

7、人们的知觉能把当前客观刺激中缺少的东西在主观上进行补充,着说明人的知觉有(B、整体性)P35 8、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 B、编码—存储—提取)P69 9、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B、先快后慢)P77 1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B、个别)属性的反映。P 25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学是一门(ABC )P6-8 A、研究脑功能的科学 B、实验性的科学 C、边缘性的科学 2、下列属于弗洛伊德的贡献的是(ABC )P14 A、提出潜意识的概念 B、梦的分析 C、人格结构理论 3、注意的种类有(ABC )P64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4、记忆主要有两大类( CD )P70 C、陈述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5、记忆的三个系统是( BCD)P71 B、长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感觉记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试述心理学的功能。P18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以此份为准)

法理学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有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5、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者制定给被统治者以及统治者自身必须遵守的规定规章、命令条例。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6、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7、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8、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二、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法律现象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科学性与服务的倾向性是统一的。 2、如何理解法的外部特征? (1)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4)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5)法是由专门机构和程序实施的规范 3、法的历史类型有哪些? 答: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四种不同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前三种类型的法都建立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的意志。 4、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法律思维方式不同。法律渊源不同。判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诉讼程序不同。 另外,在法律分类、法律概念、法律教育等方面,这两个法系之间也存在一系列不同点 5、怎样理解法与正义的关系? (1)正义观念的进步能够引起法律的革新; (2)正义是衡量法律优劣的尺度和标准; (3)正义观念能够引导法律向正义的方向发展。 法律对于正义的作用表现如下:分配权利以确立正义;惩罚罪恶以申张正义;补偿损失以恢复正义。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 2、法的渊源: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的渊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宪法学》形成性考核1

(一) 单选题 1. 在我国,下列哪个主体可以提议修改宪法?()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大3个以上的代表团 (D)1/10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参考答案: (B) 2. 下列哪项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A)英国《自由大宪章》 (B)法国《人权宣言》 (C)北美《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参考答案: (C) 3.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关注“宪法在实际上是怎样的”是()。 (A)本质分析法 (B)实证分析法 (C)价值分析法 (D)规范分析法 参考答案: (B) 4. 下列哪项最早将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予以规范化?() (A)法国《人权宣言》 (B)美国《独立宣言》 (C)美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 参考答案: (B) 5. 下列选项中被认为是划分法治与人治最根本标志的是()。

(A)是“人依法”还是“法依人” (B)是否依法办事 (C)是否有法可依 (D)是否有法必依 参考答案: (A) 6. “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中“宪法”一词的含义是()。 (A)一般的法律、法度 (B)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C)颁布法律、实施法律 (D)封建国家的基本法 参考答案: (A) 7.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关注“宪法应当是怎样的”是()。 (A)本质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 (C)实证分析法 (D)价值分析法 参考答案: (D) 8. 下列关于美国现行宪法制定时间的表述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1776年 (B)1787年 (C)1789年 (D)1790年 参考答案: (B) 9. 一般认为,宪法属于()。 (A)公法 (B)私法 (C)既属于公法,也属于私法 (D)既不属于公法,也不属于私法

2019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3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教育调查作业 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概况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2年12月份,前往安康市汉滨区一所农村小学做调查。在为期5天的调查过程中,对农村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这所学校的教学老师以及学生的学习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教师的教学动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展开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 教学老师,全体学生 三、调查时间 2012年12月份 四、正文 本次对农村教师教学设计调查,通过对学生以及老师进行访谈发现,农村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上有待提高和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设计、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解决策略。在全国教育如火如茶开展的时候,提高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以此全面完善和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技能水平,成为了农村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而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灵魂和前提,对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专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功效是十分关键的。 在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的今天,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社会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匹配合适的传播形式以及选用恰当的教学评价,都必须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和投人力度的加大,农村教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但是当前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通过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减少和克服在正式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在调查研究的5天里,我发现在教学的准备阶段设计中,进行备课和课堂总结的教师不多,所占比例一般。在备课设计中,作为教学设计重要环节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很少,准备教案都明显偏低,而作为教学设计灵魂的制定教学目标竟 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可见农村教师对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在正式的教学实施阶段的设计中,尽管每一位教师都有表述,但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以及教学策略选择方面相差巨大,其中在注重学生实践上值得一提。很大部分的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上,而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反馈方面却不太乐观,有待加强。 (一)讨论 1、对于教师的教学的讨论 (1)教学实施设计阶段各教学策略和方法 师生互动与问答教学,案例教学与学生实践,演示法教学与学生实践,问答与学生实践,这些方法都是许多老师普遍使用的,但是很少有老师几种方法互相穿插在教学中使用,有极少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应用任何策略和方法。(2)农村教学设计应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些农村教师对教学设计关注度不够,始终认为它与教学的联系不大,甚至忽视教学设计。其实,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

最全江苏开放大学的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

《管理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1(个体心理与行为)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1912 2. 根据霍桑实验,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该书系统地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3.1935— 1937年, 行了关于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调查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摸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途径。这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实验研究。 4.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与逻辑思维。 5. ___ ______的个性结构理论是以本能性欲为核心构成的。他认为个性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 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 7. 态度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 是由认知、 8. 在费斯廷格看来,所谓,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 9. 美国心理学家_____ _在1943年《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10.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_ 。 二、单项选择题(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进表格): 1、1958年,()出版专著《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A.莱维特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 D. 泰勒 2.()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被研究者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 问卷法 C. 访谈法 D. 个案法

3. 机器设备的表面采用浅灰、浅蓝或浅绿色,可以削弱对比,以减少视觉疲劳。这是利用了感觉的()。 A.适宜律 B. 适应律 C. 练习律 D. 对比律 4. 林黛玉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5.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A.个性 B. 价值观 C. 态度 D. 思维 6. ()提出了ERG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存在三类核心需求,即生存需求、关系需求、成长需求。 A.赫茨伯格 B. 阿尔德弗 C. 麦克利兰 D. 亚当斯 7. ()又称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A. 压力状态 B. 不良状态 C. 心理障碍 D.心理问题 8. ()是微弱、持久、具有沉浸性的情绪状态。其主要特点是渲染性和弥散性。 A. 心情 B. 激情 C. 应激 D. 心境 9.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抑郁型 10. ()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A. 埃森克 B. 卡特尔 C. 艾里克森 D. 斯皮尔曼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分): 1. 霍桑实验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桑于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屋电器公司进行的。() 2.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3. 美国学者凯尔曼研究了在社会环境中个体态度形成的过程,提出态度形成包括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4.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

大学考试—法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64岁的李老太太在家中采用迷信的方法为刘某看病,获得刘某人民币9千元,法院宣判后,她一再声称,我没有文化,我不懂法,我有罪。李老太的行为形成哪一种法律关系 A. 单向法律关系 B. 横向法律关系 C. 民事法律关系 D. 调整性法律关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诉讼法属于 A. 私法 B. 社会法 C. 宪法 D.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郝某的父亲死后,其母季某将郝家住宅独自占用。郝某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季某提供生活费。季某将郝某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郝某每月向季某提供生活费3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A. 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判决缺乏依据 B. 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C. 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D. 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律师法》属于 A. 宪法 B. 程序法 C.

D. 社会法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在我国违法者的民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权属于() A. 人民法院 B. 全国人大 C.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D. 公安机关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A. 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 B. 双边法律关系与多边法律关系

纵向法律关系与横向法律关系 D. 调整性法律关系与创设性法律关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是() A. 《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法》 B. 《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C.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D. 《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深圳经济特区禁止使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使用的野生动物一起产品的名称、别称制作招牌、菜谱来引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 确定性规范

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本质上,宪法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益的集中表现。(错误) 2、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宪法关系、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宪法规范作为法律规范的一种,与其他法律规范在功能上是不一致的,即是对其他类社会关系的调整。(错误) 3、在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根据“遵循先例”原则,法院的宪法判例,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判例,对于下级法院具有规范的作用。(错误) 4、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度起源于美国,并为其他一些国家所借鉴。(正确) 5、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一般都规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仅具有立法职能,并负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责任。(正确) 6、英国宪法是成文法宪法,这是其发展的渐进性所决定的。(错误)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是中国宪法史上仅有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宪政运动的光辉结晶。(正确) 8、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后来又经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了一些修改,正式公布施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宪法的宪法性文件。(正确) 9、国家性质是国家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其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利的归属。(错误) 10、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政治联盟:一个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另一个是由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错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或二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不给分)。 1、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以下内容(A、B、D) A、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B、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 C、审查公民行为的合宪性。 D、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 A、就是 B、形式上是 C、实质上是 D、不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C)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 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4、根据宪法的效力与修改程序的不同,可将宪法分为:(B) B、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C、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D、理想宪法与现实宪法 5、中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性法律是(B) A、《钦定宪法大纲》 B、《十九信条》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C、D) D、政治协商B、立法监督C、民主监督D、参政议政 7、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法律是(B)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自由大宪章》 D、17 91年《法国宪法》 8、(ABCD)属于宪法性文件。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国籍法》 D、《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 9、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被称为协定宪法。根据这一定义判断,(B、D)宪法属于协定宪法。 A、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B、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C、1848年意大利宪 法 D、1830年法国宪法。 10、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是(B)。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五五宪章》 二、小论文: 论宪法的主要作用。 请参考课本P20——23 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路进行。

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全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答案 一、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 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 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答: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大心理学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3.备课讲稿

1 大题 单选题 1 . (3分) 人类生存的必要方式是(B)。 A. 竞争 B. 合作 C. 竞赛 D. 友谊 2 . (3分)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A. 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 B. 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内在的。 C. 依从的理由是外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内在的。 D. 依从的理由是外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 3 . (3分) 当有人带头帮助求救者的时候,别的人可能向他学习,也去帮助求救的人,这指的是(B)。A. 社会刻板印象 B. 榜样的作用 C. 旁观者效应 D. 光环效应 4 . (3分) 非典时期出现的抢购中药的现象,是( D )。 A. 听从 B. 服从 C. 依从 D. 从众 5 . (3分) ( D )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出生到两岁 B. 两岁到七岁 C. 七岁到十二岁 D. 十二岁到十四五岁 6 . (3分) (C)的儿童能获得守恒的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7 . (3分) ( C )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A. 出生到两岁 B. 两岁到七岁 C. 七岁到十二岁 D. 十二岁到十四五岁 8 . (3分)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年龄是(B )。 A. 出生到两岁 B. 两岁到七岁 C. 七岁到十二岁 D. 十二岁到十四五岁 9 . (3分) 在选择职业时要考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不能脱离社会的现状和时代的要求,这说明的是职业选择的(A )原则。 A. 现实性 B.

C. 胜任 D. 发展 10 . (3分) 突破障碍是米切洛兹总结的生涯规划的目的之一,其分为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下列的(B)不属于内在障碍。 A. 恐惧不安 B. 他人偏见 C. 态度消极 D. 信心不足 11 . (3分) 下列的(B )不是米切洛兹总结的生涯规划的目的。 A. 开发潜能 B. 赚取金钱 C. 自我实现 D. 突破障碍 12 . (3分) 下列的(D)不是职业选择的原则。 A. 胜任原则 B. 兴趣原则 C. 发展原则 D. 服众原则 13 . (3分) 某些人在社交场所害怕当众发言,害怕别人的注意,不敢与别人对视,害怕当众出丑,这部分人患的是( D )。 A. 恐怖症 B. 广场恐怖症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版本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 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 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有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 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5、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者制定给被统治者以及统治者自身必须遵守的规定规章、命令条例。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 规则的总和。 6、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7、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8、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二、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法律现象(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科学性与服务的倾向性是统一的。 2、如何理解法的外部特征?(1)法是一种社会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的 - 2 - (3)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4)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 系(5)法是由专门机构和程序实施的规范

宪法学第1-10章试题与答案

《宪法学》第06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C、准联邦制D、“一国两制”制 2、马克思原则上主张的国家结构形式是(C)。A、联邦B、邦联C、单一制D、复合制 3、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C)。 A、国家的民族关系 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D、国家的阶级关系 4、1990年6月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A)。A、国旗法B、国徽法C、国歌法D、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 5、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国国歌是在(A)。A、1954年B、1949年C、1975年D、1982年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必须每日挂国旗的国家机关是(ABCD)。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外交部D、国务院 2、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有(ABCD)。A、历史传统B、民族的组成及其分布状况C、经济发展状况D、政治文化影响 3、根据国徽法的规定,可以悬挂国徽的国家机关是(ABCD)。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外交部D、人民法院 4、决定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民族原因是(ABCD)。A、各民族的分布状况B、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C、各民族所处的外部条件D、各民族的战斗友谊 5、应当每日升挂国旗的场所有(AD)。A、外交部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村委会D、出入境口岸第 《宪法学》第04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现行宪法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A)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A、职工代表大会B、工会委员会C、厂长负责制D、承包租赁制 2、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C)存在。A、一定范围B、一定时期内C、一定范围内长期D、长期 3、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B)。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C、个人所有D、公共所有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C)。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是(A)。A、工人阶级领导B、中国共产党领导C、工农联盟D、统一战线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BD)。A、民主和法制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经济建设D、思想道德建设 2、在我国,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是(CD)。A、农村的土地B、城市郊区的土地C、宅基地D、自留地和自留山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农联盟的基础是(ABD)。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反帝反霸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包括(BC)。A、工人阶级B、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 5、国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ABD)。A、没收官僚资本B、赎买民族资本C、完善法律法规D、进行经济建设 《宪法学》第07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公开举行,在必要时,经(C )决定,可以举行秘密会议。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体会议C、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团长会议D、各代表团会议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由(D)召集并主持。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B、委员长会议C、委员长和副委员长D、委员长 3、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权属于(B)。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国务院有关部、委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4、1954年宪法规定,当选国家主席的公民的年龄必须年满(A)。A、35周岁B、40周岁C、45周岁D、50周岁 5、确立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的是(D)。A、1954年宪法B、1975年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答: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智力因素,表现在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

普通心理学答案形成性考核网上作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业一: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A.二元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构造主义 2、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语言运动区也叫做()。 A.下丘脑 B.布洛卡区 C.大脑中枢 D.杏仁核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叫做“()”。 A.思维决定意识 B.存在决定意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存在先于本质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A.巴甫洛夫 B.约翰?穆勒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5、()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冯特 D.雷蒙德 6、()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A.强刺激 B.弱刺激 C.远刺激 D.近刺激 7、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 A.反应 B.意识 C.脑电 D.神经冲动 8、色觉属于()的一种。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9、所谓(),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A.刺激 B.感觉 C.编码 D.心理

10、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等。 A.视觉、听觉、嗅觉、运动觉 B.视觉、听觉、嗅觉、平衡觉 C.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11、在颜色一致的前提下,要求从一群图形“V”中搜寻图形“O”,发现“V”形数目的多少,不会影响检测出“O”形的速度。原因是两种符号的差别只是发生在原始特征的水平上。这个试验叫做()。 A.解剖实验 B.光照试验 C.视觉搜索试验 D.脑电监测实验 12、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当观察着俯视或仰视时,他知觉到同一物体的大小要比直立正视时()。 A.大 B.小 C.相等 D.时大时小 13、在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的大小有关系。 A.光线 B.色彩差异 C.投影 D.移动距离 14、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2019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11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法理学作业1 一.填空题 1、法律现象 2、具体具体一次性 3、某一类某一类重复性 4、自发自觉个别一般 5、国家 6、国家强制力 7、法的阶级统治职能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8、保护 9、经济基础阶级意志10、历史传统外部特征 二、单项选择 1、B 2、B 3、D 4、C 5 、D 6、B 7、B 8、A 9 、D 10、A 三、多项选择 1、AB 2、BCD 3、BCD 4、ABCD 5 、A ?6、AD 7、AD 8、ABCD 9 、BD 10、BCD 四、名词解释 1、法学体系是由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学体系是一个由互不相同,但又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所研究的范围也就十分广泛,从而形成若干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就是法学体系。 2、法理学是在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收(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段)意志,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普通的约束力的规范体系。它具有规范性、国家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 4、法的价值,即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五、小组讨论题: 习惯与法的区别与联系 小组讨论记录表 小组成员 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丁七钱八崔九姜十 小组长 张三 讨论人员 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丁七钱八崔九姜十 讨论时间 2008年11月8日下午(南教学区教学楼301教室) 讨论主持人 李四 自我发言提纲 一.法与原始习惯的联系? 法与习惯都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法与原始习惯有着一定联系,法由原始习惯演变而来,是原始习惯的延续,法与原始习惯在内容上却存在着历史的连续性。 二.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二)两者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三)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四)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五)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其它人发言摘要 王五发言摘要: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思维倾向、行为模式和社会风尚。习惯和习惯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得到国家认可的习惯才能成为习惯法。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所讲的习惯,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是法的一种渊源。 赵六、丁七发言摘要:(1)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法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原始社会的平等、没有阶级的社会关系,因此,原始习惯不带有阶级性;法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产生的社会规范,它恰恰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法是具有阶级性的。(2)原始社会的习惯与与法反映的意志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着氏族部落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而法则反映在政治、经济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考作业一:(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B 2、B 3、A 4、D 5、C 6、B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CD 2、ABD 3、AC 4、ABCD 5、A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爱国统一战线: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2、宪法:所谓宪法,就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3、刚性宪法:所谓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4、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已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同其他阶级异己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5、成文宪法:指以一个或几个法律文件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宪法。 6、民定宪法:指由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方式通过的宪法。 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司法机关监督立法机关监督专门机构监督 2、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3、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4、138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宪法和普通法的区别。 答: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2、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二、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合宪性。 三、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六、论述题(13分)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 (1)从领导权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的,在我国即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2)从阶级基础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3)从国家职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一样,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在对内职能方面,有政治职能即民主和专政的职能,也有经济文化职能,在对外职能方面,都担负着保卫国家,抵御外来入侵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国际友好合作的任务。 (4)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使命一样,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 一、 一、单项选择题 ACDCD CBCAB 二、名词解释题 1、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得发展水平(儿童实际得发展水平)与在成人得指导下与帮助下所达到得解决问题得水平(儿童潜在得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得差距。 2、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得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得功用或价直。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与现实层次 3.学前教育效益:就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得表现与结果,它就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得。 三、 简答题 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得贡献。 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与当时教育思想发展得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得水平以及她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发展得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得科学基础上,这就是十分可贵得。夸美纽斯得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得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得方向转变。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得期望功能。 答:学前教育对个体得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得保育功能。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得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得策略。 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得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得重视。2加强对学前教育得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得素质;4加大对学前教育得投入得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得途径。 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得认识。2、树立正确得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得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得科学研究。6、改善幼儿园得师资力量。 四、论述题 1、略。 2、如何提高学前教育得经济效益? 答:学前教育投资得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得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较,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怎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得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得投入产出比较结果来表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数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单位投入得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毕业人数/学期教育投资总额边际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增加得毕业人数/学前教育投资本期增加数第二,质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本级教育成本收益率=本级受教育者与前一级受教育者得收入差别/本季教育费用。 五、材料分析题 1、经过数百年得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得热门话题。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致力于其研究与宣传工作,全球学前教育处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阶段。 结合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学发展阶段得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生理学等相邻学科得影响下也有了较大发展,学前教育学得发展进人了理论化与科学化水平得新阶段。表现在两方

电大2019年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三(可编辑)

电大2019年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8分) 1.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3.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5.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和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研究者发现,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如单词序列),项目的顺序对回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9.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语境: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 12.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13.语言产生: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14.电报式语言:美国语言学家弗罗金和罗德曼认为,不存在三词语阶段,因为儿童一旦越过了双词语阶段,在他们的话语中就会很快地出现较长的短语。美国心理学家布朗将这一时期的语言称为电报式语言。这种语言之所以称为电报式的,是因为这些句子中没有功能词,即没有动词时态词尾,没有名词复数词尾,没有前置词、介词和冠词等。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4分)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存储库,而是一个动态、活跃的系统,从事着信息的接收、存储、组织、改变和恢复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其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2.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影响记忆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塔尔文等人提出的编码特异性原则。该原则认为,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提取已存储的信息。也就是说,当提取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时,提取的效果最好。提取线索分为外部线索和内部线索两种。外部线索包括刺激的特性以及学习时周围的环境等;内部线索包括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心境和情绪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