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二上第三单元《看一看(二)》教学案例评课

北师二上第三单元《看一看(二)》教学案例评课

北师二上第三单元《看一看(二)》教学案例评课
北师二上第三单元《看一看(二)》教学案例评课

北师二上第三单元《看一看(二)》教学案例评课

《看一看(二)》教学案例(片段)

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小学刘静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数学王国中有三个小伙伴一直陪伴我们学习数学,还记得他们吗?

生:笑笑、淘气和机灵狗。

师:对了,今天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上课现场,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数学问题,大家欢迎吗?

生:欢迎!

师:首先让我们隆重请出这三位好朋友。(播放课件)

师:仔细瞧,他们正在干什么?

生:他们正在看一个物体。

师:这节课我们和他们仨个一起来探讨看一看的学问,好吗?板书:看一看(二)

二、动手操作探讨新知

师:让老师也来看一看,三个人同时看同一个物体,显而易见,他们看到的结果肯定是一样的。

生:不一样。

师:怎么会不一样呢?他们看的可是同一个物体呀!

生1:他们站的位置不同。

生2: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

师:我还是不明白,谁能具体说一说。

生:笑笑是从侧面看,淘气从正面看,而机灵狗是从上面看的。

师:哦,通过大家这么一解释,老师知道了,虽然看的是同一个物体,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那么,我们大家想想看,他们分别会看到什么样的图形呢?(播放课件)谁能试着连线并说说理由。

生:连线并说明理由。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连一连知道了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那么看的和想的结果到底一不一样,大家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

生:想!

师:老师也照着他们的样子搭拼成同样的物体,谁愿意到前面来亲自观察一下,并把你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什么图形告诉大家?

生:到前面来看,并把看到的结果告诉大家。

师:到前面来的机会总是很有限,这样吧,我们每个人都拿出三块小正方体,都来拼一拼、看一看,好不好?

生:动手搭拼。

师:你们看的结果和我们连的结果一样吗?那就说明我们连的是对的。刚才我们是照着别人的样子来搭拼的,现在我们来点创新的,我们还用这三个正方体搭出你自己喜欢的物体,然后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

生:自己动手搭拼物体,然后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短短的一会儿功夫就搭成了各种各样的物体。谁愿意把你搭成的物体展示给大家?

生1:我把三块正方体横着摆成了一排。

生2:我横着摆两块,在右面一块的上面放一块。

…… ……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对应的粘贴图形)看到自己搭成的图形被贴到黑板上是不是很高兴?

生:高兴!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

生:大声数数,教师随机标出序号。

师:仔细观察这些立体图形,回答老师的问题。从正面看能看到两个正方形的图形有哪几个?从侧面呢?

生:汇报。

师: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勤观察,善思考,多学习数学知识,好吗?

观察物体《看一看(二)》评课

营口盖州市长征小学韩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行:

大家好!

今天参加了辽宁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竞赛,能有这样一次与大家

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深感荣幸。刚才怀着期待的心情听了营口市刘静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中的看一看(二)》一课。在她的课堂上,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整个课堂洋溢着快乐的氛围。我认为刘静老师的课可以概括为“三化”和“三点”。

三化:

一、教学目标全面化

刘静老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运用好教材。老师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清楚地认识到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简单物体的过程,并通过平视看正面、右面,俯视看上面这一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拼搭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用同样的正方体,并以某一形状为正面、右面和上面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教学过程活动化

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的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本节课,刘静老师将观察物体这一知识设计成活动化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学生拿出学具,照着主题图的样子摆一摆,然后从右面、正面、上面进行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看到的结果。为了使学生体验用同样的正方体并以某一形状为正面、右面和上面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形状不是唯一的这一教学目标,教师精心设计了让每名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自己喜欢的物体,并从不同的方向对物体进行观察,由此引出立体图形,再对立体图形进行观察比较,找出符合指定条件的图形。通过此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连一连、摆一摆等一系列具有数学价值的活动,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教学氛围情感化

可以看出刘老师把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作为自己的追求,始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一开始,老师就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有三位好朋友始终陪伴着我们学习,今天,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带着激qing去认知,

再通过教者及时的口语评价,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师爱。本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始终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在教师创设的现实情境中,激qing无限、兴趣盎然。学生在宽松、合谐、愉悦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更是学得主动。

三点:

一、教师专业素质过硬

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准确、生动,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操作演示熟练,尽量照顾到了全体学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资源准备充分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三块正方体摆出喜欢的物体,对于物体的拼搭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课前老师的教具、学具准备得十分充分,教具、学具直观、形象地为教学服务,突出了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三、在注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是我本人对这节课的几点粗浅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教案 肖翔球 星源实验小学 课题:机房常规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和熟悉机房上机纪律; 2、情感: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等设备的习惯,正确使用计算机; 3、能力:掌握计算机保护方法,正确使用计算机 二、教学重点:使用计算机时的安全和准则。 三、教学难点:计算机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利用游戏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准备:教室常规课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讲究规矩、讲究秩序、讲究纪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有校规校纪,我们的计算机机房,同样也有机房纪律,计算机机房不同于普通教室,到处都是电缆,不按规定操作,有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关系到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机房的纪律,只有人人都遵守纪律,我们的上机课才能有序进行,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充分时间来进行操作练习,快速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二、新授: 我们的机房纪律有以下几条,现在已经通过电脑课件出示到大屏幕上,我们来逐条学习一下。 课件出示机房纪律: 1.上机时要求带齐学习用具,在教师指导下安静、认真地上机,不得喧哗吵闹,更不准随意走动。 ?2.不得随意进出机房,预备铃响后(正式上课前2分钟)方可进入机房并严格按教师指定的机位就坐。 ?? 3.爱护机房卫生,雨具、仪器等不得带入机房,不得乱扔果皮、纸屑等,实习用纸学生要自行带走。

?? 4.爱护室内一切公共设施,不得在桌椅上乱刻乱画,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5.开机时如发现微机故障,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等待重新安排和调整机位;如果发现故障而未及时上报的,涉及到的一切责任由该生负责。 6.爱护室内电器设备,不准随意改变设备的配置,键盘应轻敲,开机、关机和操作都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动设施,即使是耳机等简单设备也必须在当值教师的授意与监督下方可拆卸与安装。 7.注意用电安全。使用中发现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切断电源,报告老师。 8.严禁随意安装、删除、卸载机器内已经安装的各种软件;严禁上机时间不按指导老师要求操作;严禁上机时打游戏、上网聊天、浏览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 9.凡因操作不当或故意违规操作造成硬件损坏,除照价赔偿外,视情节轻重核收维修费用并给予相应处分。 10.从下课到离开电脑机房,同学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退出所有程序,正常关机。 ②摆好椅子,放好鼠标键盘。 ③排队离开教室。 11.违犯上述规定且不听教育劝导者,取消上机资格,并由学校按校规进行处理。 三、小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后所有的上机课,都要严格按照机房纪律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看一看二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8页、29页“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实际观察中,描述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形状的显著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图上的物体,想象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正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一个正方体,指出它的正面、上面和右面。 二、参与活动,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 (出示课件)智慧老爷爷要带笑笑、淘气去数学王国玩一个智力大闯关的游戏。如果能顺利闯关,可以得到数学国王颁发的王冠一顶。 2、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第一关:活动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件)课本28页主题图。 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笑笑、淘气和机灵狗在观察一个物体。他们分别是从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 所观察的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 淘气从物体的正面进行观察,笑笑从物体的侧面进行观察,机灵狗从上面进行观察。他们看到分别是什么形状? 自己照样子搭一个这样的物体,从笑笑、淘气、机灵狗的位置进行观察。并和身边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小凡说:淘气看到的形状是三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笑笑看到是一个正方形。机灵狗和淘气看到的一样。 小红说:淘气和机灵狗看到的是由三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长方形。 连一连(教材28页)

可以发现:这个物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一样。 (设计思考: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变大能力。) 第二关: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画一画。 1、提出问题:用三个正方体还可以搭出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提出要求: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并把自己看到的形状画在纸上。比比看,看谁搭的形状最多,观察得最准确。 2、出示学生搭的物体 展示从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 思考: 上面几个物体从什么位置上看形状是一样的,从什么位置上看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个正方体还可以搭其他形状的物体,自己课下搭一搭,并进行观察。 (设计思考:在学生已有初步观察经验的基础上,在充分经历“搭一搭”,“看一看”,“画一画”的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观察能力,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关:活动3:看一看、连一连。 1、教材第28页第一题:连一连 2、教材第29页第四题:连一连 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连一连 (设计思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否有进一个新台阶,这个活动体现了从直观图形过度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第四关:活动4:、看一看、填一填。 1、教材第28页第2题。看一看,填一填。 2、正面画“√”上面画“○”,右面画“△” 3、教材第29页第3题,填图号。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让学生用正方体搭一搭、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设计思考:这个活动无疑是加大难度的观察活动,有坡度的探索活动能激发学生深入探求新知的欲望,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结束 教师简单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掌握“关键字”和“分类”两种方法搜索网上文字和图片信息掌握下载文字和图片信息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用“关键字”和“分类”法搜索信息难点是下载文字和图片信息 实施班级:初一(3)班全体学生 5.时间:2003年5月25日(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 6.地点:学校机房 7.执教者:卢志红 二、背景 从教学思想方面来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信息技术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应该也需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式学习,小组指导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经过广泛检验证明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如何将这些方法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地应用于具体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一直在思考。从学生一头来说,自从学习了浏览网页等内容之后,他们上课和上网的积极性很高,偶有教学内容和上网无关时,必定要向老师询问得一清二楚;但这种积极性后面也隐藏着不好的苗头,学生们对网上游戏、网上聊天也很好奇,常常是老师一不留神,他们就大胆越池,如何因势利导将他们的好奇性和积极性引导到学习上来,这一点我同样在思考。 促使我有这种新教法尝试的想法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课改开课任务。我做了以下尝试:课前由学生根据兴趣确立搜索信息的主题(将他们上网热情引导到学习上来);并根据主题自己组成学习小组(便于小组指导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学习);课堂学习也主要利用教师自己做的WEBQUEST课件由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充当教学组织者、学习辅助者的角色。 三、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对学生:“同学们,你们对网络上的哪些信息最感兴趣?下一堂课我们学习网上获取信息,课前同学们可以根据兴趣确立要获取信息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自己组成小组,下一堂课你们的座位可以根据小组来坐,我们要来个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找的资料最多,最好。”“好——”学生哗然。(学生已有自己定组的经验,所以这一点无须教师过多干预。)教师:做WEBQUEST课件,并将其放在教师机上,将属性设为共享。 2.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明确任务教师询问学生的搜索信息的主题,并将它们公布于黑板:追星一族、恐龙、非典、FLASH动画、奇闻异事、新闻并简单检查学生的坐位情况教师告学生:“各个小组都非常想从网上获取以上信息,那如何获取呢?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学,如何自学,这里有一个课件,它会教你,但你必须认真阅读才行。”教师演示课件的位置:“网上邻居——TEACHER——教你上网获取信息”教师演示打开课件的方法:双击INDEX图标。教师介绍课件的使用方法:“这是一个用网页来做的课件,目的是教你上网获取信息,使用方法和同学们在网上浏览网站的方法是一样的,课件的内容包括‘首页’、‘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任务’是我们的学习目标,‘过程’教你如何操作,‘结论’教你如何递交作业,等等”。 3.学生学习课件,开始搜索信息,教师有针对的选择教学学生开始前顾后盼,想尽快地知道获取信息的方法,但很快安静下来,认真阅读各个网页。教师估计学生看得差不多了,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 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作者:郑立娟(高中信息技术赤峰信息技术二班)评论数/浏览数:1/437发表日期:2011-07-0811:30:49 壹、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壹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壹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关联内容,且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壹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于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且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壹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于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且且很多同学家里也均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仍是能够的。且且本书的第壹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关联知识,

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壹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于授课过程中能够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五、教学难点:分析信息获取的壹般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壹)情景引入,引发思考------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 教师活动:讲述“扬叔子年轻于咸宁‘劳动锻炼’插队劳动时,有壹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如果是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俩名同桌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于2分钟内给出壹个可能的答案”。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通过现场观察。(2)从别人的口中得知。(3)从书本中认识猪菜。 教师活动:提问如果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会怎么调整?继续提问。 学生活动:回答无法采用第壹种方式,但可采用第2、3种方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错误,因生成而精彩-《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教学案例 这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第一课《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的内容,本教学为1课时,这是平时的随堂课。我所担任的信息技术课上,由于班级人数远远超过计算机的数量,在这里基本上两个人共用一台机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他们来说信息技术课是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对本节课上所提出的创建快捷方式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让会操作的学生稍加示范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分三部,一是文件的查找,二是创建快捷方式,三是更改“快捷方式”图标,这三点都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第二部分学会创建快捷方式,学习内容是:【例】在桌面上创建“Winword.exe”的快捷方式,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并交流探索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竞赛活动,体会合作与竞争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以及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用竞赛的方式推动和激励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给学生10分钟自主探究,最后给5分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以下片断是在讨论结束后在课堂上出现的。 [案例描述] 师: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请各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生:(学生回到座位。) 师:刚才无论是在自己探索还是在小组讨论上,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投入。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考察我们每个小组的成果的时候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我再强调一下我们的考察方式。我将按照顺序,从A组到E组,E组结束后,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的,我们再从A组开始。好,下面先请我们A组推荐一位同学。 生:(A组代表)单击开始菜单,指向程序,指向word,拖动到桌面上就可以了。 师:(心中想,这只是把菜单中的快捷方式拖到了桌面上,只是快捷方式的移动。)这是我们A组代表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其他组的学生)他用的这种方法不对,这样在开始菜单里就没有了。 师:(故意装作不知)真的吗?请你来给我们检查一下。 生:(学生示范) 师:果然,原来在菜单里的那个word快捷方式没有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生:被A组的同学移到桌面上了。 师:看来,我们每组的代表同学要获得全班同学的肯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极具挑战性的。所以接下来的各组同学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操作和语言。下面有请B组。 …… (E组代表)首先通过开始菜单中的搜索文件和文件夹,找到word的源程序Winword,生: 然后剪切Winword,再回到桌面,右击粘贴,就完成了。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必备工具,青少年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我们的课程改革 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到教学中来,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 理念, 强调课堂教学主题,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为此我确立了"渐进性""灵活性"""原则,确立了"协作学习与个性 化学习相结合. 现在我说的这个案例是:第二册:“输入和修改文章”中的第四模块[查找和替换]这堂课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组内互相找不足并讨论学习10分钟 1、将学生分组,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搭配分在一组。 2、将要学习的内容用导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 案例实施过程: 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教师讲解: 有时我们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查找一个字或一个词,或者把文章中多次出现得一个词或者 一段话,,换成另一个词或另一段更贴切的文字,当文章较长时,这是很麻烦的,可能找了 半天也没完全找出来,word提供了查找和替换功能,有了它,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这类任 务。打开上一节输入的文章《送小龟回家》查找“喝酒”两个字。 第一步:将光标移到文章的开头。 第二步:单击菜单栏上的“编辑”,打开“编辑”菜单,再单击“查找” 第三步:在查找内容后面的文字框输入“喝酒” 第四步:单击查找下一处。 在查找与替换这堂课中,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自己输入的文章 “送小龟回家”中跟随教师的讲解来一步一步的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和疑难问题,首先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询问老师.我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快,心里非常的高兴。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同学站起来问: “老师,我能不能在查找与替换中只用替换而不用查找呢?” 我觉得这个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动了脑筋是一个很好 的事情,就鼓励他试一试,他很高兴的自己做了一遍,然后

《看一看二》说课稿

《看一看二》说课稿 商城镇秦连庄小学杨海霞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所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看一看二”。 这节课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四次观察物体的过程,分别是一年级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三年以上,体会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四年级下,从三个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由四个以内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六年级上,能根据正视图、左视图想象出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样子以及从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因此三年级上,即是对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顺承,又将是把事物抽象成立体图形做铺垫,在培养学生空间能力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聚焦到本科教材,这一单元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也就是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学习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以及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多角度观察物体,也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相对位置关系,本节课也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活动平台,使他们经历推理想象、观察验证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直观经验。给予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

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二、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三、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定位在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能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和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教材中的问题串展开教学,本节课由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都经历,想象—判断——思考讨论——模拟观察的过程。 活动一,,从不同角度观察牙膏和牙杯两个物体。首先,出示情景图,三个人分别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在交流汇报时,首先让学生感知相对的观察角度所看到的两个物体的摆放位置正好相反,具体环节如下:一、判断两副图是谁看到的??学生会根据观察的角度想象所看物体的形状,从而进行初步判断,这是学生的生长点。思考讨论,二、思考讨论二相同的两个物体为什么看到的却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学校能够根据观察一个物体的经验发现,观察两个物体时,,同样角度不同,形状不同。但学生很难关注到两个物体的摆放位置。这时演出问题二这两副图除了物体形状不同,还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思考,,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两个物体的摆放位置。从中发现,从相对角度观察物体的摆放位置正好相反,针对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 学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津海小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 王霞 《我的祖国》 —小学六年级网上语文实践活动课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4.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民族风俗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导语引入,激发兴趣 向学生说明本学期的网上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了解祖国。本堂课的话题仍旧是围绕着我们的伟大祖国展开。对学生提出,通过上次活动,你对祖国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 提问学生还对祖国哪方面感兴趣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炼为两个方面,即风景名胜和民族风俗。 2.学生上网,收集信息 学生上网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祖国风景名胜或民族风俗信息,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并请同学们在网上介绍自己的信息。教师在学生上网浏览时,

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个别交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合作完成。 3.信息交流,互相补充 (1)风景名胜 视频:九寨沟、恒山、天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文字:泰山、杭州、日月潭、长白山、珠穆朗玛峰…… (2)民族风俗 视频: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 文字:介绍我国少数民族、介绍民族风俗。 图片:各少数民族服饰。 4.网上习作,师生评价 写一篇短文,向朋友介绍祖国的风景名胜或民族风俗。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监控、辅导。学生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5.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和网上作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析,概括总结,并要求学生将习作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老师或朋友的信箱里去。 评述:通过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这堂语文实践活动课采用了由导语引入,激发兴趣;学生上网,收集信息;信息交流,互相补充;网上习作,师生评价;师生总结,布置作业等五个教学环节所形成的教学结构来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这堂课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注意把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抓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中

48篇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 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本研究从数千个案例中辑录了60个案例,选自28所实验学校、两所幼儿园。表述的风格不同,案例的写法各异,焕发出每所学校独特的个性色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基础学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观念的变革,实践的探索,理性的思考,前进的足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容,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与教育理论学习关系非常密切:过分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缺失。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 教育理论是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以及具体运用。(与纯理论学习相比,两者的侧重点存在不同:①目的不同。纯理论学习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掌握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等,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教育理论运用能力②方式不同。纯理论学习采取的是“理解—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案例分析采取的是“理解—运用”的学习方式。)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一个教育观念,

最新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2看一看(二)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本节的教学设计如下: 1.注重新课前的复习铺垫。 由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升级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不显得突兀,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充分熟悉课上要观察的两个物体,通过做相关的练习题,回答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将要观察的两个物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为同时观察这两个物体扫除障碍。 2.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模拟观察,一方

面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一方面获得观察经验,切实感受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杯子牙膏盒 学生准备杯子牙膏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2.提问:(出示一个牙膏盒)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导入新课。(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牙膏盒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板书课题:看一看(二)]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分别观察杯子和牙膏盒,对这两个物体的外形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接下来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两个物体做好准备。 ⊙自主观察,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1个例题。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一个童话情景引入: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这时,画面出现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兔和小狗,它们分别乘坐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利用特写镜头的办法把不同设计的自行车车轮一一展示,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随着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由于它们乘坐的自行车的车轮不一样,尽管它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距离。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小狗得第一”,“为什么?”“因为小狗骑的车轮是圆的”。“小兔骑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不得第一呢?”“因为小兔的车轮的车轴不在中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中间?通过这节课学习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就学习‘圆的认识’”。设计的动画及师生对话的时间虽然很短,却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doc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走进PowerPoint》 ————运动会真精彩 【教材分析】 在PowerPoint这一单元中,之前已经教学了《走进PowerPoint》和《编辑演示文稿》两课的内容,学生们对于进入和退出程序、插入新幻灯片、选择幻灯片版式、插入艺术字和剪贴画等操作已基本掌握。 此课教材中的例题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可“实践园”中的“我们的运动会”恰好跟学校近期开展的一年一度校运动会相吻合,为改变以往单纯为了学技术而学技术,教师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大做文章。 【课前准备】 在校运动会之前,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在运动会中参加的项目或其它的辅助性工作,把学生分好小组,让每组学生带上数码相机,互相记录下参赛的场景及比赛的精彩瞬间,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提前安排好家长、班主任或信息老师协助完成,务必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尤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及记录下参赛的流程、师生的分工、比赛的项目以及拍摄的技巧等等。运动会后,信息教师及时让小组长们把数码照片收集起来,简单处理、分门别类放好后,拷贝至每位学生的学生机中或上传至服务器中设为共享,以备上课使用。【设计意图】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是使幻灯片出彩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参与到幻灯片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就是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积极获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之前的WORD 和EXCEL的教学中,插入图片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在操作上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会太大,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幻灯片中的内容必须观看“放映”的效果来判断制作的优劣,让学生通过自己展示讲解作品来体会其中分寸的把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幻灯片制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分享、团结协作的能力。 4.创新与行为 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难点:插入图片文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学中注意对比,教 师引导与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互助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店塔第一小学乔琪 [案例主题]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认为“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课堂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行动,调动学生最大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 [背景材料] 本课是根据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和第十三课的教学目标借以编写成语故事小报为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已有素材中选择需要的资料制作一份由几个成语小故事组成的图文并茂的单页小报。该校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上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学生操作水平较熟练。所以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借班上课的实际原因,我把教材处理成两节课的教学并作一节课上,并相应改了教学重难点。由于时间原因,正式开课前没有在该校其他班级试教过,所以有可能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有偏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的基本方法; 设置好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技能目标:能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为每一个故事插入一张相配套的图片并调整好文字环绕方式、位置和大小; 为小报插入一个艺术字报头“成语故事”并调整好大小和位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我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喜欢成语故事,喜欢成语。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假日生活早安排》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是学生处理信息的工具,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结合计算机文档处理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安排学生制作生活、学习中的文档,使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用于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培养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淡化技术教育为注重能力培养。 《假日生活早安排》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五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稿任务学习相应技能。尝试探究内容涉及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和交流。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较短,文字输入能力参差不齐,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经历不同,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同,虽然在前几个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组际竞赛意识。然而对于WORD 的使用,只有个别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因此,课前准备好未作修饰的假日作息表,有助于节省文字输入时间,为新技能学习和练习留有充足的时间。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完成假日作息表的制作、修饰和打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知识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解决问题;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美化文档,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及策略设计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利用WORD修饰美化自己的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 策略设计:用“尝试探究”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作者:郑立娟 (高中信息技术赤峰信息技术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1 / 437 发表日期: 2011-07-08 11:30:4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存储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作一定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 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基本功能操作水

平还是可以。并且本书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相关知识,为本章节学习也打下了一定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五、教学难点:分析信息获取一般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思考------杨叔子打猪草故事。 教师活动:讲述“扬叔子年轻在咸宁‘劳动锻炼’插队劳动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呢?如果是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两名同桌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通过现场观察。(2)从别人口中得知。(3)从书本中认识猪菜。 教师活动:提问如果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会怎么调整?继续提问。 学生活动:回答无法采用第一种方式,但可采用第2、3种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美化表格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美化表格》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介绍 章节: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美化表格》学生基础:已经学习了制作简单Excel表格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1.单元格的合并与居中。 2.设置字体、字号、颜色。 3、小数位数设置。 4、表格边框设置。 5、表格底纹设置。 6、插入图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学会对表格进行美化的方法。 2.技能目标: (1)掌握美化表格的一些基本操作; (2)能够灵活地对几种操作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3.情感目标: (1)通过师生协作和学生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情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

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学生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 在讲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这为学生进一步对美化表格作好了充分准备。 基于以上学生情况的分析,笔者对教学过程大胆采用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思路进行设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讲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并且已对表格进行简单的修饰,这为学生进一步对美化表格作好了充分准备。 本节课采用演示法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学会的只是计算机的操作,而在信息素养方面并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本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我把“在做中学”的方式改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引导作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课中我利用苏亚星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给学生展示使用Excel 制作好的各式各样的漂亮表格,以此来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任务,以便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和练习。 六、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 *** 一、所属模块:网页制作 二、学时:20学时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熟悉Dreamweaver的界面,了解Dreamweaver菜单、属性面板、对象面板用法,掌握超级链接、表格、层等概念。 (2)掌握文本网页的制作技术,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及超级链接。 (3)掌握网页插入图像技术,会设置网页背景,了解翻转图像、图片热点等网页动态图片效果的制作技术。 (4)掌握表格制作技术,会利用表格把数据排放整齐,使网页更加清晰、有条理。能利用表格灵活划分网页版面,使网页布局更合理。 (5)掌握网页特效制作技术,会利用Behaviors(行为)、Timeline(时间线)实现网页特效。 3、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分享与合作、提升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主要教法、学法: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进行小组讨论、班内测评与交流,通过对网络中素材的整合,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设计思路

图一、教学设计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或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 实际研究中,以信息技术课中“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的知识学习为学习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为实施依据,进行研究。 1、研究时间安排: 将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排为连课,并且与研究性学习的两课时合并使用。在课上,前两节课主要以学习方法与技术操作的研究为主;后两节课主要以问题的组内讨论与组间的评价交流为主;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制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则放在课后完成。 2、建立网络环境: 教师依据小组个数,为每个小组建立组内FTP共享空间与个人的电子邮箱。 建立本次活动的活动平台,详见课题。 3、确定选题: 确定一组分布于各学科的研究课题。按学科划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确定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学生选题前,先由课题的负责教师对本课题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先对该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本次实践涉及的主题详见学生问卷调查表。 4、课题分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

看一看(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3.初步学生的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汽车,书包,茶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提问:为什么每个人得的结果不一样呢?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综合分析把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出示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

(1)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交流观察结果。 (3)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明也在观察一辆警车呢。大家看他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小华和小亮也在观察警车呢,大家看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警车的什么部位。老师得出结论: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师进一步引导讨论。师:我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同学扮演淘气来观察警车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练习 课后练一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页不同。 四.发展性练习。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