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算乘法·练习题

口算乘法·练习题

口算乘法·练习题
口算乘法·练习题

口算乘法·练习题

1、填空:

(1)600里面有( )个十,140里有( )个十.

(2)25个十是( ),32个百是( ).

(3)43×3可以读作( )乘以( ),还可以读作( )乘( ).

(4)18×4可以读作( )乘( ),还可以读作( )乘以( ).2、在○里填上“>”、“<”或“=”.

13×3○4070×3○200

230×2○46030×4○60×2

3、口算:

7×3026×5

60×533×7

17×448×2

31×529×3

67×236×20

42×4052×4

23×866×2

20×5070×7

30×608×80

14×392×2

19×360×5

28×49×80

35×640×50

43×683×3

72×391×4

9×5073×2

60×740×60

12×4050×80

4、列式计算.

(1)乘数是20,被乘数是17,积是多少?

(2)43乘30的积是多少?

(3)12乘以60积是多少?

(4)16个50是多少?

(5)16的50倍是多少?

5、脱式计算.

159-17×5500-432÷2

8×(36-6) 642÷6×30

(234+198)÷4430-(216-198)

6、应用题.

(1)商店运来30箱香皂,每箱45块,卖出125块,还剩多少块?

(2)果园有苹果树60棵,梨树是苹果树的4倍,一共有多少棵树?

(3)校办工厂加工一批纸盒,每天加工25箱,一个月(30天)可以加工多少箱纸盒?

(4)工程队修路5天,平均每天修了20米,还有180米没有修.这条路有多长?

(5)果园里种了60行桃树,每行15棵,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7、思考题.

(1)水果店有同样多的苹果和梨,上午卖出苹果42千克,卖出梨26千克.结果所剩梨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3倍,苹果和梨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2)小红、小芳、小明三个人分练习本,小红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本,小芳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1本,小明得8本.问原来共有多少本练习本.

口算乘法·练习题·答案

1、(1)6,14 (2)250,3200 (3)43乘以3,3乘43 (4)4乘18,18乘以4

2、<、>、=、=

3、略

4、(1)340 (2)1290 (3)720 (4)800 (2)1290 (3)720 (4)900

(5)800 5、74、284、240、3210、108、16 6、(1)1225块 (2)300棵 (3)750箱 (4)280米 (5)900棵 7、(1)各有50千克 (2)38本

《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本小节是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正因如此,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就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是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本课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找出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算理并掌握方法。 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育铺垫。 1、抽学生背诵一位数乘法口诀表。 2、口头抢答,教师读式:6×5= 8×7= 6×8= 5×9= 4×4= 9×8= 5×5= 7×6= 3×6= 5×7= 3、学生背诵口诀。 4、积极抢答:30,56,48…… 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旧知,利用抢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玩过什么游戏?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3、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把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4、今天我们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出示例1。 5、你能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算法。 6、讲解问题算理,引导归纳算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一个0就可以了。 7、即时练习:20×4= 20×6= 30×2= 50×2= 8、进一步设疑:一台收音机价格是200元钱,如果学校要买3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钱?怎样算呢? 9、引导归纳算法:整百数乘一位数就是把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可以了。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例2)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例2)教学设计 南圩镇杨湾中心小学许兰燕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 算。 2、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探索发现。 学法:小组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 任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4×3=42 160×5=800 390×2=780 150×4=600

160×5 先算:100×5=500 再算:60×5=300 500+300=800 13×6=78 24×3=72 24×3 先算:20×3=60 再算:4×3=12 60+12=72 二、探究新知 怎样列式呢?你会计算吗? (一)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 师:你们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谁能帮助她算一算这些橙子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思考并解答,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计算下列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5×10=50 9×10=90 18×10=180 40×10=400 师:计算上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一个数乘10,就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1个0。 小结:一个数乘10,积就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1个0。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中苹果的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1:苹果每盒12个,有20盒。 生2:要求20盒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思考并解答,同桌间讨论如何计算得更快? 想法1:12×2=24 24×10=240 想法2:10×20=200 2×20=40 200+40=240 想法3:12×5=60 60×4=240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一)》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一)》 (一)通过实物图,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二)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具与学具 (一)教具:投影片、小棒图、口算卡片。 (二)学具:6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82= 75= 87= 49= 89= 55= 37=

69= 93= 2.口答:(投影,指名回答) (1)30是几个十?800是几个百? 100是几个十?90是几个十? 6000是几个千?500是几个百? (2) 4个十是多少?12个十呢? 12个百呢?17个百呢? 3.导入:以上的练习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旧知识做基础,来学习新知识。 板书(口算乘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1)学生动手摆小棒。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每堆摆2捆小棒,每捆10根,摆3堆。教师同时用投影片出示小棒图。(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2)看图思考:(列算式,推出算法) 问: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计算? (用加法计算:20+20+20=60) 教师板书算式:20+20+20=60 问:还可以怎样计算? (用乘法计算:203=60) 问: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因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问:如果没有加法算式,你怎样想20乘以3得多少呢?(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后,找表达较好的学生说一说) 答:(指着小棒图说)因为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根是60根,所以20乘以3就等于60. 问:如果没有小棒图了,你看到203=这个算式,你怎么想203得多少呢? (分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情况)每小组派代表发言。(想乘法口诀,因为二三得六,所以3个20就是60) 2.教学乘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指着203提问读法。(读作 20乘以 3)(板书) 教师指着算式讲:203这个式子,如果我们从被乘数开始读,就读作20乘以3,如果从乘数开始读就读作:3乘20.(板书)(以上两种读法让学生多读几次) 3.做一做: (1)用两种读法读下面的乘法算式,再口算。(看书) 204= 20xx= 20xx3= (2)在书上第一页上算出得数,订正后,说一说为什么? 42= 303= 20xx=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 上课内容:书本68---69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并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你们好,杨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听说我们班的同学 很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杨老师很期待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希望我们合作愉快。上 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展示幻灯片1)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一、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大家仔细听(神秘表情):(慢速朗读)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位老……师傅,这位老师傅是位能工巧匠,能雕刻出世 界上最美的东西。有位叫阿Q的小男生很仰慕这位老师傅,于是他背起行囊,去拜师学艺。 途中他遇到了这么一个难题,有条小河挡在他前面,幸运的是上面有座桥,但是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你必须回答对它的题目才可通过,否则就会掉进小河里,先声明阿Q不会游 泳。大家可以帮一下阿Q吗?生:好!!师:好,开始行动(出示幻灯片2)生:读题……生:举手…… . 1. 正文引入师: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为了感谢大家,现在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场去游玩。 (出示幻灯片3)大家从图中看到什么呀? 生: 我看到有…… 师: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 师: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要玩游戏就该怎么样呀? 生:买票 师: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每个项目要多少钱 从(幻灯片)中内容报价 2.正文小分图(一) 师:现在我们第一站是去玩旋转木马(展示幻灯片4),通过插图所给的信息,同学们 你们谁能够提出一个数学的问题呢? 生: ……

最新《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两位数(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解题方法。 2.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课前我们先来个口算竞赛 30 ×4= 40×5= 3×30= 6×50= 6 ×200= 3×800= 300×7= 600×8= 2.刚才口算的题目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下面我们再来看几组题。 3×4=12 6×3=18 5×4=20 20×4=80 10×3=30 20×4=80

12+80=92 18+30=48 20+80=100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有效利用知识迁移扫清障碍,进而为下面突破本课的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 掌握方法 1.走进生活,请仔细观察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一个关于乘法数学问题吗? 3.怎样列式?这样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一:合作探究,初探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15x3的积是多少,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的结果,最后再借助手中的学具摆摆看,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 活动二:交流方法,归纳算理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活动三:讨论探究,对比择优, 1.小组讨论这几种方法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你真有想法,那我们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哪种方法让你的口算即快又准确呢?为什么? 3.小结:我们把新知(板书新知)转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板书旧知)。你可别小看这一变,在数学王国中,把新知识变成

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的教案 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 40 ×4= 60×5= 300×7= 200×8= 6 ×200= 3×800= 13×30= 11×50= 2、导人新课: 刚才口算的这些题目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说: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出示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00×10 (2)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方法二: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个0。所以300×10=3000(份) (4)课件出示另一个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学生独立解决,指名说出口算方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3)同桌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哪种口算方法比较简便? 5.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即第58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二、教材、课标分析: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以往的口算教学过多的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于对数学失去兴趣。本节课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三、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这为学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做好了准备。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教师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切实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找到新的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具体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中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4、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明确口算算理。 六、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解决实际 问题学习口算方法。《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实际生活的情境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学生所熟悉的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为教学情境,创设熟悉的具体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仅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口算乘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68-69面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小节的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小节的内容例1是整十数乘一位数,而这一例题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2×10;第二部分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口算乘法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理解口算原理。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学生练习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完1—9的乘法口诀,大家忘记了吗?那好,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2、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吗?请仔细看……(课件逐题出示,学生口答) 6个十是()20个十是()12个百是() 5个千是()40里有()个十300里有()个百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老师今天就带你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好不好?(课件出示儿童游乐场情境图)(生观察) 2、引导学生看情境图,寻找信息、捕捉信息。 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口答) 3、小精灵语(点击播放)嗨!我是你们的朋友小精灵,你们能根据这幅图上的游乐项目价格表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交流汇报。 三、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1(1)(课件出示情境图) 根据学生的提问适时的出示例题。(课件出示)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答案,师板书:2×9=18(元) (2)、课件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师板书: 2×10= 想:2乘1个十等于2个十,就是20 适时提问:你会做吗?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口算乘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准确熟练地实行口算。 2、学会使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口头表达水平、演绎推理水平。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准确实行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限时1分钟): 40 ×4=60×5=300×7=200×8= 6 ×200=3×800=13×30=11×50= 2、导人新课: 刚才口算的这些题目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要使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说: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够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出示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00×10 (2)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 300×10=3000(份) 方法二: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个0。所以 300×10=3000(份) (4)课件出示另一个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学生独立解决,指名说出口算方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四年级口算乘法

《口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课本第45、46页及练习六的部分习题。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口算方法。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速度的含义及读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学习,在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合作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一般口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的特点,选择学生能理解又优化的一种算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和同学们交流: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旅游吗?出门旅游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然后课件出示6种交通工具速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2)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导学案 学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 学习目标:我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学习重难点:1、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理解口算算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进行一场学习在闯关,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过关斩将,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闯关一: 1.从课本41页的例题中,我知道了买3筐草莓,每筐装15盒,问题是:? 2.我知道: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就是求3个13是多少,用()法计算,列式为 3.探究15×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15可以分成10和5,口算10×3=, 5×3=,30+15= 方法二:在头脑中列竖式计算。 15 ×3 闯关二: 想一想,150×3= 闯关三:

1.从课本42页的例题中,我知道了有10盒橙子,每盒6个,问题是:? 2.我知道:橙子每盒6个,要求10盒有多少个,就是求6个10是多少,用()法计算,列式为 3.探究6×10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6×10表示10个()相加,10个()相加是(),所以6×10= 方法二:6×10也可以看成是求6个10是多少,因为6个10是(),所以6×10= 闯关三: 1.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列式为 2.探究12×20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12分成10和2,先分别算出10×20=与2×20=的积是多少,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200+40= 方法二:先用20十位上的数2和12相乘,即12×2= 再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1个0,即: 闯关四:我是口算小能手 11×5=14×4=15×6=23×4= 110×5=140×4=150×6=230×4= 12×30=31×30=14×20=30×20= 120×30=310×30=14×200=30×200=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doc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陈文华《口算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P68~69的内容。它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 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己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 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复习旧知,孕伏铺垫 通过抢答、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必要的铺垫。本节课重点是学生能说出口算时的算理,这些复习题就是为学习重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包头乐园推出的优惠套票作为教学资源,学生根据2个情境的内容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由问题列出50乘3这一新授内容,而不是由老师给出问题和例题,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提供的。学生在试算50乘3时有的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计算,有的口算,有的笔算,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也随之变化。我则及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怎样使计算正确率更高而且计算乂方便呢?让学生感悟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为了验证优化方法的正确性,我又结合学生回答,及时动态演示小棒图,数形结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算理。在教学完50乘3后,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然后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让学生独立解决几百乘几,几千乘儿的计算,在独立思考乘法的方法时,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性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归纳总结出口算乘法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的最后,设计了探究规律,出示了两组口算乘法题,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探讨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学习。进一步体会口算乘法的算理。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三、分层练习,深化理解 在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练习。同时采用形式多样的形式,如打靶比赛、跷

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尚清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7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术语“速度”含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 口算下面各题:(开火车形式回答) 12×3= 32×2= 20×3= 200×4= 120×3= 210×4= 2..说说12×3和120×3= 口算过程。 生汇报完后,师小结算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复习能更好地为进位乘法的口算学习作好铺垫。】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乘法”。(板书:口算乘法) 二、探索新知 (一) .情景引入 1. 师:同学们,秋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旅游吗?出外旅游,你坐过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 2.理解速度的含义 课件出示汽车的主题图。师结合画面,介绍千米/小时的读法和表示的意思。然后师用完整的语言描述:汽车的速度大约是80千米每小时(课件同时出现这句话,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课件再出示其它五幅图,让学生先互相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再请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为后面例3理解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作好铺垫。】 3.你还知道其它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生先汇报,师再幻灯片补充:江轮的速度大约是20千米/小时 海轮的速度大约是50千米/小时 摩托车的速度大约是40千米/小时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三) 一、如果博物馆的门票为每张8元,学校要组织198名同学去参观,带1600元钱够不够? 二、彩色丝带每米售价6元,购买20米、30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元? 先填一填下面的表格: 然后,观察表中长度和价钱的对应关系,并看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表中你观察到什么?发现了什么? (2)估计一下买15米的彩色丝带大约要多少元?25米呢? (3)假如第二次买丝带的米数是第一次的3倍,那么第二次花的钱数应是第一次的几倍? 三、速算:321+322+323+324+316+317+318+319 四、一位数同99相乘怎样巧算?

参考答案 一、分析:这里只要检验带1600元是否够用,不必准确算出门票的总价,而是观察198接近谁?它接近200,就可以用200×8口算正好得1600元,因为1600元的是200人的门票钱,198还没到200,所以通过估算就可以知道带1600元足够买参观门票了。 二、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分别口算出结果填入表格。然后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长度每增加10米,钱数就随之增加60元。如果买15米中应含有10米的价钱和5米的价钱两部分;10米是60元,则可推算出5米就是30元,因此共需90元。表中的长度数量和所需的价钱之间还可以说存在着相应的倍数关系(即正比例关系),也就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长度扩大(可缩小)若干倍,价钱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那么假如第二次买的米数是第一次的3倍,则第二次花的钱数也应是第一次的3倍。 三、分析:认真观察各个加数,就会发现它们都很接近一个数,它就是320。再仔细分析将这8个数分为4组;321和319,322和318,323和317,324和316把每组前一个数个位上的数补给后一个数,每个数可以变为320,所以这个算式等于320×8就可以一下子口算出结果是3560。也可以想每两数之和都是640,共有这样4组,因此用640乘4同们可以口算出结果是2560。 四、分析:先举个例子来试一试。 如99×3= □,可以想3×99表示99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要求99个3就可以先算出100个3即100×3,再从300中去掉一个3,也就是99个3的得数即297。再试几个。如:99×6=(100-1)×6=600-6=594,99×5=(100-1)×5=500-5=594,99×2=(100-1)×2=200-2=198……由以上例子,寻找规律就不难发现,99同一位数相乘,得数是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十位上是9,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是由与99相乘的一位数同9相乘的表内乘法口诀的积组成。再遇到99乘一位数,我们就能准确而迅速的写出得数了。

四年级数学上册 口算乘法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人教版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1004 xx 3006 320 640 940 二、新授 1、1004表示什么?用图可以怎样表示? 每行有100个方格,需要多少行? 观察这副方格图,你还可以怎样列式?(4100)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100个4是多少?) 2、比较1004与4100这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两个算式中的数都是一样的,只是数的位置不同;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都可以表示同一副图;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归纳:1004与4100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3、独立试算:10012= 19100= 12100= 1001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发现? (100乘几,就可以算成几乘100,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试算:720= 7200= 7300= 7400= 说出你的想法。(7和2个相乘,得14个,是140……)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12300= 8500= 24600= 21500= 5、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1)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可以用这个因数与乘数百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上2个0、(2)用这个因数与几个百相乘,得多少个百。 6、同桌之间能互相出几道这样的题目,练一练吗?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06 4002 30012 8700 15400 6100 2400 12300 20600 33700 2、列式计算: (1)30个15是多少? (2)25的200倍是多少? (3)6乘400是多少? (4)

谢小丽《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课前思考: 本节课在学习之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借助小棒图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三年级下册又出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借助方块图理解算理,没有笔算的过程。41页例1学生 的思维能力应由会笔算提升至口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再迁移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通过对比学习,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借助直观手段(方块、点子图)与算式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必要、必须的。基于此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 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小方块图形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5×3= 10×5= 8×4= 20×3= 3×4= 40×2= 指名回答 师:这两竖行你是怎么算的? 生1:第一竖行用乘法口诀直接算。 生2:第二竖行先去掉0,用乘法口诀算,然后再添上一个0。 〖复习旧知,为新的学习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先出示:每筐装15盒草莓。买3筐。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2、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3筐草莓有多少盒? 〖创设生活中的水果超市情境,将抽象、枯燥的口算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口算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名列式 3、自主解决问题,用你自己的方法是计算,讲出道理你是怎么算的?可以借助画图、板书、教具等。 4、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练习题 姓名: 一、口算下面各题。 25×4 31×30 18×4 300×8 70×11 120×7 130×5 60×11 100×24 24×4 16×4 75×3 25×2 2×310 70×13 21×60 55×2 450×3 360×5 48×7 二、判断。 31×30=93()30×50=1500()200×12=2400() 三、列式计算。 40个21是多少?200乘18得多少? 40的15倍是多少?600个12相加,得多少? 四、食堂每天用大米200千克,一个月(30天)要用多少千克大米? 五、一台电扇的价格是200元,买19台这样的电扇共需要多少元? 六、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450()×7<50015×()<610()×30<280 27×()<550()×40<98071×()<600()×19<960 七、一把椅子的价钱是96元,是一张桌子价格的一半,一张桌子的价钱是多少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测试题姓名: 一、想一想,填一填。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2、200个18是(),125的40倍是()。 3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千米. 4、在○填上“>”、“<”或“=”。180×5○160×6 47×100○470×10 5、光明小学有789人,大约是()人。 6、根据6×50=300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18×50=()42×50=() 7、一架飞机的速度可达每小时900千米,可以写作()。 二、用心选一选。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A、不变B、扩大10倍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A、四位数B、五位数C、四位数或五位数 4、美园小区有五栋楼房,每栋有120户人家,小区共有()户人家。A、600 B、500 C、125 三、口算 34×3= 20×45= 60×90= 8×105= 50×70= 18×5= 350×4= 500×5= 四、计算题要仔细。 1、估算。603×21≈399×42≈538×48≈ 2、竖式计算 138×16= 407×35= 930×22= 523×60= 五、解决问题。 1、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大约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按30天计算) 2、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买4套儿童百科送1套。 每套45元 3、星期天王华一家去郊游,去时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王华家到郊游地有多远?(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口算乘法》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口算乘法》教学案例 一、课题:口算乘法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部署:一课时 四、年级:三年级 五、授课教师:新郑市辛店镇云海一色 六、教材:人教版 七、时间:星期二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和学会整十、整百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办法,并能正确 地开展计算。 2、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验多种计算办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办法,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谈话讲授相结合 学习办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师:这两个词语在什么计算中会出现? 生:乘法运算中 师:那你们会计算乘法吗?用什么诀窍能又快又准确算出它们的结果呢? 生:口诀…… 师:小精灵聪聪想考考大家的口诀乘法,你们愿意接受聪聪的挑战吗?

生:愿意…… 师:出示表内乘法试题学生口算: 3×8 1×5 9×9 4×5 2×3 3×7 …… 师:你们的口诀应用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乘法。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二、探讨新知: 环节一:创设情境 师:那老师今日要你们根据身边的事例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同学们喜欢逛游乐 场吗?大家就去玩一玩吧! 出示例1(1)的价格表,学生观察认读。 教师问题:你们能够根据这张价格表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同桌讨论后汇报情况,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出其中一部分来教学。 例1(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析列算式,教师板书:2×9= 师生一同订正:9个2的和是18,所以2乘9等于18 环节二:尝试计算 如果10人要多少钱呢? 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师板书:2×10 问:2×10怎样计算呢? 学生思考算法,然后说一说。 第一种:先算9个2的和是多少(18),再加上一个2就是20,所以2×10=20 第二种: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10个2相加得20,所以2×10=20 第三种:把2×10看成是2个十,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 以上的算法你们喜欢那一种呢?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下面的题好吗? 出示:例1(2)坐碰碰车3元,20人要多少钱? 组织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20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办法后汇报情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口算乘法2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 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初步建立“速度”这一概念。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绿叶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教师:孩子们,现在世间万物已进入了秋季。哪个细心的孩子愿意告诉老师秋天里,在上学路上你发现了些什么变化? 2.根据孩子们的回答,适时引出“大树的叶子落光了”,这时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棵没有了叶子的树。 3.教师: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大树真可怜,孩子们愿意帮助大树找回绿叶吗?可是这是自然变化规律,我们怎么帮呢?别着急,老师这里有很多绿叶,只要孩子们能答对绿叶上的口算题,就能为大树添上一片绿叶。 4.学生口答绿叶卡片上的口算题,答对后将绿叶贴在画的大树上。 (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拥有一颗宝贵的爱心,同时达到激趣目的和为新知铺垫的目的。)

(二)激趣引入 1.教师:感谢孩子们共同为大树穿上了漂亮的绿衣!当大树枝繁叶茂时,如果是烈日当空,我们就可以去树下做什么呢? 2.学生大胆交流后,教师适时引出“农民伯伯驾着马车到树下乘凉”,并用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自然过渡引入。) 3.教师:马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呢?学生交流。 (三)探究新知 1.教师:孩子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么这些交通工具各自己拉开速度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本45页,并与你周围的同伴交流。 2.探究学习例1(1) (1)教师:在这些交通工具中,同学们经常亲自驾驶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自行车,并介绍其速度是约16千米/时。 (2)将课本上的例题更生活化,改编为“老师骑自行车也是1小时约行16千米,老师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3小时行了多少千米?”(例题的改编,让数学学习更生活化。)(3)引导学生读题,找到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时间,分析怎样想怎样列式,得出16×3。 (4)小组内讨论探究:16×3如何口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5)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想竖式口算;可能会把16分成10和6,先用10×3=30,再用6×3=18,最后30+18=48等等。)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大胆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6)及时练习课本46页“做一做”的第一横排题目。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充分尊重学生),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算理。(让学生多说一说,既巩固了方法的应用,又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探究学习例1(2) (1)请学生说出特快列车的速度,让学生提一个与例1(1)类似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出“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式,思考计算方法。(在合作学习完例1(1)后,可以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