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蝗虫知识

有关蝗虫知识

有关蝗虫知识
有关蝗虫知识

有关蝗虫知识

1.蝗虫的食用价值:们习惯将蝗虫洗净用油炸,佑酒食用,据《食

用昆虫与菜谱》一书中介绍,蝗虫体内含有蛋白质73.5%,氨基酸18种,总含量为20.3%,蝗虫体内还含有维生素B1、B2、E、A胡萝卜素和丰富的多种维生素,4种脂肪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常食用的种类有中华稻蝗,东亚飞蝗等。

2.饲养:人工饲喂的蝗虫和野生蝗虫吃的都是青草(蝗虫基本上不

吃其他加工的不含叶绿素的饲料),青草都是养殖户种植的,并经过多代的驯化,体内不含毒素。真正属于绿色食品

3.蝗虫生长期:幼蝗孵出后,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为一龄,共脱

5次皮后变为成虫,再过50天成虫就可以销售(每斤蝗虫在270-300个)或留种产卵了。在1-3龄期间,幼虫的采食量很小。经过35天变为成虫后,采食量倍增,除了采集部分野杂草喂养外,还可以采割人工种植的墨西哥玉米草饲喂。

4.蝗虫养殖技术: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

孵化成幼蝗后,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 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饲养成虫一万只东亚飞蝗可达40斤,按目前的市场销售价格15-25元一斤,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

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卖钱,一只雌蝗一次可卵35-90多粒;

技术:1. 先建好大棚,做一个如温室一样的大棚,底边埋于地下,棚的两头都留一个门口,门口按上拉锁或者用粘连布条对粘,棚的高

度为1.5米---2米,一般新的养殖户在正月完后就在建棚的地面,种上密密码码的麦子或者玉米苗提前生长备用小蝗虫出来后吃,到了3---4月份必须要把棚建好。在棚里种上小麦供刚出来的小蝗虫吃. 建大棚用的材料最好是竹片,用铁管不好,因为金属吸热强,铁管和纱网接触的地方很容易老化,减少纱网的寿命。还就是在养殖以前必须先把密密麻麻的小麦种上,最少提前半月左右,是为了刚出来的小蝗虫有小麦苗吃。

2. 要把蝗虫卵在种棚里取出.取蝗虫卵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人工细心的慢慢往外挖取。一不小心就会挖坏或挤破。

3. 准备好孵化用的工具,开始孵化时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一定要掌握好.孵化的温度是28-32度是最适合的温度,湿度在60%左右就可以,蝗虫卵对湿度不是很严格的。

4. 人工孵化出小蝗虫需要8-10天的时间.刚出来的小蝗虫可以喂一些小麦苗,等到把大棚里的小麦苗吃完,在还没有草的情况下,可以先喂麦麸.麦麸要用水拌湿在喂,地上最好放一些纸箱,直接洒到地上也可以。

5. 在下雨的时候最好用塑料布盖一下,因为长期潮湿蝗虫会不吃草,连续阴天5-7天就会导致蝗虫死亡。要是短时间下雨不用管他就可以。

6. 小蝗虫1-5龄需要35-45天左右,7-8天退一次皮,这于天气温度的好坏有关系,赶上气温底会推迟蜕皮的时间。最关键是在退完最后一次皮的时候,蝗虫的食量会增大很多,要适量增加草的量,这对蝗虫的

增产很重要.

7. 蝗虫到了产卵的时候,要把握好时间,最好蝗虫交配在70-80%的时候捉起来,那时是产量最高的时候。应即时出售,不即时出售蝗虫产完卵就会死掉,减少养殖收入.

养蝗虫需要投资多少、需多大场地?

1、根据规模,初期养殖蝗虫,只需建一个50-60平方米的网棚即可(需投资300元左右),可利用房前屋后、院落或闲散地块,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成虫,可养1-3万只种卵和种蝗,需引种投资1000-3000元。

2、养殖蝗虫管理麻烦吗?有没有瘟疫?

养殖上述昆虫管理较为简便、劳动量很轻,按时投喂饮料即可,在生理上,蝗虫不会传染瘟疫,在养殖中不需防疫。

蝗虫卵如何辨别死活

蝗虫卵怎么才能知道它是死是活,也是很多初养蝗虫朋友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蝗虫卵它的性质就跟鸡蛋一样,要经过温度孵化蝗虫卵才会变化成小蚂蚱.

蝗虫卵不是放在棚里就规定几天能出来,如果温度达不到20度以上,你就是放在棚里几个月可能也不会出来小蚂蚱,所以按自然天气我们北方都是在五一后开始出来小蚂蚱,但今年从五一到今天的5月11号,已经连续3次降雨降温,这样对正常出来蝗虫带来了影响和延迟.

辨别死活:蝗虫卵放在棚子里以后你可以观察,如果它都是鼓鼓的,这就证明蝗虫卵都是正常的活的,如果死了它就瘪了,瘪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太阳暴晒和干燥,这时候蝗虫卵上面就应该喷水保持水分,只要不干死的蝗虫卵都可以正常的孵化出小蚂蚱.

每年正常的天气在我们北方就是从5月3号5月8号开始出来小蚂蚱,但今年因为天气的原因,到现在出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还没有出来,这个也没有什么的,晚出来也能正常的养殖2批,最晚在6月1号出来,小蚂蚱都可以正常的两批蝗虫养殖成功.所以大家也不用这么着急,更不用担心蝗虫没有出来会不会是种子死的原因.

冬季如何保留蚂蚱卵

蝗虫卵(蚂蚱卵)在冬天究竟该怎么保存最好了,今年因为冬天比较干燥,尤其我们北方,天气不但很暖和温度高,而且还不下雨,部分养蝗虫的反映,有的卵看上去很干,还有的蝗虫卵甚至开始干瘪了,如果现在喷水也不是个办法,总不能天天喷水吧.

蝗虫卵(蚂蚱卵)有的产下的卵就在棚子周围,只要轻轻的扒开一层土就能看见,还有的上面一层土都干了,

已经干到蝗虫卵的一部分,如果卵没有干的发瘪,只要卵还是鼓鼓它们就还是活的,如果瘪了,就一层皮了那

样就是干死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喷点水也可以,但离明年还有很长的时间.

如果想要最安全的保证潮湿,可以少喷点水以后,再从别的地方弄点潮湿土盖在上面.那样就可以保持卵需

要的水分.到了明年蝗虫卵(蚂蚱卵)到了正常的孵化时候,如果想卵要早点孵化,可以把上面盖的一层土挪

在集中的一个堆,不然阳光晒不透,如果不挪土也可以,就是晚出来几天,不会影响孵化.

蝗虫的生殖

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一生经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卵蝗虫一般以卵越冬,在秋季雌成虫利用腹部未端的坚强“产卵器”,插入土中产卵。产卵场所大都是湿

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次产18-35 粒卵成块。卵块有良好的保护层,不易受温、湿度和不良因

素影响。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经4-5个月,即翌年3-4月,当气温渐暖时,是蝗卵孵化、蝗蝻出土的季节。

若虫、成虫刚孵出的若虫又叫蝗蝻,没有翅,能跳跃。蝗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

蝗蝻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一生蜕皮4-5次,每蜕皮一次,

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

小蝗虫管理注意问题?

刚刚出来的小蝗虫只有苍蝇那么大,是很小很小的,如果正赶上下大雨,就要用塑料布盖一部分,以免被大雨冲死,一般就那几天很少赶上下雨的时候,7天后就是下雨淋点也没有关系了。刚出来的小蝗虫采食量很少,所以您最好是能给它吃点比较嫩绿的草,那样长出来的小蝗虫比较健康,个头也大。蝗虫7天脱一次皮为一龄,到了3龄以后就可以给喂一些老一点的草也行,还可以给喂一些干草粉,用水拌湿了撒在棚里面就行。

蝗虫养殖2010年前期准备

第一步:蝗虫养殖大棚要建在远离农药的地方,如果园,棉花地。。。下雨要牌的出水。蝗虫喜欢通风,有

阳光的地方。

第二步:蝗虫棚的形状不受限制,不过用料力求坚固,窗纱要用质量做好的,最好是专用的,因为专用的

防晒,防老化,小蝗虫跑步出来。建大棚的尺寸最好在,长20米,宽4-5米,高1.7米左右最好,大棚过

大不易管理。

第三步:可以先在养殖蝗虫的地方种上小麦,也可在在建好的大棚里种上小麦,等小麦长到5-10厘米就可

以,引种孵化了。养殖面积大的,可以多准备一些地,种一些墨西哥玉米草作为蝗虫的饲料。养殖一亩可

以种2亩左右的草。

蝗虫吃了毒草如何解决

如果你是割到了不放心的野草,你可以先给棚子里扔上一小把,如果草有毒蝗虫吃了以后,半个小时就会死亡,毒性不大的草吃了它也会在地上一动不动.这样死亡也就是吃这一小把草的蝗虫死亡,如果吃了以后没有什么事情,你就可以放心的把野草都扔给其它的蝗虫吃了.

如果发现蝗虫吃了毒草.首先要把棚里剩下的一些草都给清理出来.不要让有毒的草被蝗虫再吃,再给勤喂少喂一些新鲜的嫩草.严重的死亡了就没有办法只好把死亡的都给选出来,不动的蝗虫你先不用管它.很多过了一天两天还会自然恢复好起来吃

东西.如果想最安全的养殖好蝗虫,建议大家最好是种草喂养蝗虫.

蝗虫喂养5要点

1.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次~3次。喂养蝗虫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

2.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为地面太潮湿,蝗虫会不采食而死亡。

3.饲养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为宜,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

4.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供应水分,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蝗虫死亡。

5.如果蝗虫采食了带毒的饲草,就会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饲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净再喂。6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

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于棚内,完成第一代;在7月15日~25日,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待到来年“五一”,幼蝗会随着气温变暖自然孵化,破土而出。

搞蝗虫养殖的最佳时间

搞蝗虫养殖的最好时间是每年的,南方在3月中旬就可以了,在北方4月以后就可以。最晚的养殖时间北方在8月中旬以前,晚了就不可以在进种了。在南方一年可以繁殖3--4批,所以南方购种是不会晚的。

蝗虫的管理

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于14℃或

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

壤和锯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

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

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0~15天孵化出小蚂蚱。刚出土的小蚂蚱

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35天,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约产卵40~90粒。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蚱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在产卵区加盖一些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防止冻裂。生长期的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要及时出售。

养殖蝗虫注意事项

1、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喂2—3次。喂养蝗虫时要把草均匀地撒在棚内。

2、在南方地区在多天阴雨天气应适当遮盖,北方地区不遮盖也行,下雨的时间短。

3、饲养的密度每平方米800---1000只为宜。

4、夏天气温高达35度以上时,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的撒些水供应水分。

5、如果蝗虫采食了带毒的饲草,就会立即死亡。如果不知道饲草是否有毒,最好是洗净草把水控干再喂。

6、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在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

人工越冬生产养殖技术

(1)生产养殖场所

蝗虫越冬生产养殖网棚的总体结构呈“仝”字型,高度(棚顶)为2.0~2.2米,底宽4.0米,中间预留1.0米的操作过道,两侧生产区域宽度各保持1.50米。采用角铁、钢管、竹竿、竹片等做支架,尼龙纱做外罩,开口处采用拉链或胶链,四周于地面固着,围铺石灰垅,外侧挖设排水沟。具体尺寸也可根据条件加以调整。区域栽培相应的饲料植物,支架立柱设置饲料架。中间过道可以作为绿色植物芽苗饲料送入的通道。

蝗虫养殖网棚建设要选择平坦、向阳、具有一定面积的场所,同时考虑安全防护问题,建设简易温室大棚,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覆加一层网纱。建设一个40平方米的温室网棚大约需要投资1200元,如建简易大棚则投资更少,投资约400元即可。为了提高产量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全年循环连续生产,冬季必须要升温,这样增加了加温设施及煤的投入。

棚内的布局要合理,过道、饲料架等间隔便于生产养殖操作。

(2)种源

可以在专业公司购买或自然采集,然后逐步进行积累。

(3)饲料人工越冬蝗虫生产养殖所用的饲料有两种,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天然饲料为温室高密度栽培的玉米苗。人工饲料配方:60%~80%玉米秸秆糠粉或混合粉,10%~20%玉米面,5%~10%豆面、豆饼或豆粕,2%维生素及多盐、味精、糖混合物,2%骨粉或鱼粉,适量酵化剂。

(4)环境条件东亚飞蝗适应温度一般为17~36℃,温度越高,取食越旺盛。6~7月份出现的夏蝗羽化的适宜温度为25~30℃。成虫在土壤中产卵时,对土壤的硬度与含水量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成虫喜欢在比

较坚硬的土壤中产卵,产卵最适合的土壤含水量为10%~20%。东亚飞蝗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蝗蝻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8℃,但整个生长期至少需经历日平均气温25℃以上的天数达到30天,才能完成其发育和生殖。

冬季管理要点(地温、气温、光照)发育起点温度为15℃~18℃,因此,生产场所的地温最好保持在20℃以上。

(5)蝗卵保存与孵化普通冰箱在-5~5℃的范围内,可保存蝗卵。普通温箱要求温度变化幅度为10~40℃,最好带有玻璃门,当温度调节到30~32℃时,可用于蝗卵的孵化。

(6)饲养密度

饲养种源的密度为4斤种源/平方米,以后逐步自行积累即可达到理想效益密度。

(7)敌害预防与病害防疫

各种蛙类、鼠类、鸟类等均可捕食蝗虫,还存在多种寄生蜂,微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导致流行病的因素,应该做好预防措施。

5、采收与加工

大量收获蝗虫后,加工时只要轻轻拔除头部,同时将肠道慢慢带出即可。可用1/50的活性炭脱色、除臭,再经过洗涤、研磨,压制成各种形状,经调味后制成各种罐头食品。对于偏小、伤残、腐烂的个体以及废弃物经过干燥后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

有关网址:1. https://www.doczj.com/doc/f618593359.html,/

2. https://www.doczj.com/doc/f618593359.html,/?a sker=ATC&needsignin=1&tracelog=alitalk_free_bl og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时明辉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报告 时明辉(薛敏) 10级生科3班 学号:201000220069 时间:2012/9/15 摘要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粗线期等五个时期以及后期I和末期II的染色体形状。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且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1.引言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会产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 2.1试验材料 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 2药品:改良苯酚品红。 3实验材料:雄蝗虫的精巢。 2.2实验过程 2.2.1取材 在九月底十月初采集雄蝗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便是蝗虫精巢。精巢有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巢小管组成。 2.2.2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采用渗透力强大的固定液将组织、细胞迅速杀死,蛋白质沉淀,并尽量保持原有的状态。将生活细胞固定后,将有利于后续的解离和染色。 固定液比较常用有效的是Carnoy固定液,Carnoy I:冰醋酸:乙醇=1:3。 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然后将固定的材料转入乙醇中保存,长期保存放4℃的冰箱中,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2.2.3制片及压片 用取2-3条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撕破或者用刀片在其中部横切两三刀,轻轻挤出内部细胞,滴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至15min。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盖上两层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用左手的食指压紧,防止盖片滑动。然后用大拇指压盖玻片,再用解剖针轻敲盖玻片,使材料均匀分散开。 2.2.4镜检 注意将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分辨清楚,特别是对前期I的各个时期能够独立辨认。减数第一次分裂分为:前期I、中期I、后期I、末期I。前期I:时间特别长,经此期染色体逐步折叠、浓缩。同时出现非姐妹染色体间的交换现象。根据细胞核及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将前期I 分为五个时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分为前期II、中期II、后期II、末期II。由于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因而染色体数目减半。从形态上看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体积较小,染色体只有n。 精子的形成过程(变态):精细胞枣核状柳叶状精子 3.实验结果 3.1结果观察 图一、细线期图二、偶线期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八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剖针。 三.实验材料 蝗虫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丁质外骨骼。 1.头部: (1)复眼:1对,由许多小眼组成。 (2)单眼: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倒三角形排列。 (3)触角:1对,丝状,由若干节组成。 (4)口器:咀嚼式。仔细识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下颚须、下唇须。

2.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 (1)前胸:有1对前足,背板发达,马鞍型。 (2)中胸:着生1对中足, 1对前翅。 (3)后胸:着生1对后足,1对后翅。 每只足由6部分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3.腹部:11节,1-8节的背板两侧各有1气门。第1对气门后有1对听器。 雌性:腹末腹面不上跷;雄性:腹末腹面上跷。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另一侧也同样剪开,然后用镊子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端揭开(保持背面的完整性)。 (三)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中,加水淹没虫体,观察内部构造。 1.呼吸系统: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环。 2.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咽、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粗

关于蝗虫的自述400字小学作文一只蝗虫的生活

关于蝗虫的自述400字小学作文一 只蝗虫的生活 习作嗨!大家好,我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蝗虫,我生活在一片偏僻的农庄里,这里是我的天堂,我生活地非常幸福。早晨,我站在一株水稻上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这时一只青蛙朝我的方向跳了过来,我心想:青蛙大哥啊!您千万别过来啊,过来了我可就死定了!谁知青蛙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发现了我,我想:惨了,我肯定要葬身“蛙腹”了。正当我闭上眼睛等死时,从路边出现了一位大伯,他身上还背着网兜,看到了那只青蛙,高兴地说:“这只青蛙多肥啊!今天晚上又有一道美味的下酒菜了!”那只青蛙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三跳两蹦跳进了田里,那位大伯紧随其后。我也是一只好奇的蝗虫。在好奇的驱使下,我飞过去观看这场“人蛙大战”。那只青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上蹿下跳,可是也难逃人类的“魔爪”,它被罩在网里,出不来了。于是,我高兴极了,心想:这只青蛙真是胆大包天,竟敢来吃我,得到报应了吧!于是我飞到青蛙面前,说:“叫你抓我,该死!”

青蛙虽然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但是它很生气,鼓着它的水泡眼冲我瞪,不一会儿,它就死在了刀下。我看着我的仇人死去,我喜形于色:“也咕!”(蝗语,好棒的意思) 好,故事就此结束吧,再见!哦,对了,也要谢谢你们人类!你们是我的恩人,对我太好了!你们不仅给我吃“美味佳肴”,还帮我消灭天敌,救我脱离几次险境。因为有了你们,才使我的生活得以延续,我向你们致敬! 蝗虫。 习作嗨!大家好,我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蝗虫,我生活在一片偏僻的农庄里,这里是我的天堂,我生活地非常幸福。早晨,我站在一株水稻上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这时一只青蛙朝我的方向跳了过来,我心想:青蛙大哥啊!您千万别过来啊,过来了我可就死定了!谁知青蛙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发现了我,我想:惨了,我肯定要葬身“蛙腹”了。正当我闭上眼睛等死时,从路边出现了一位大伯,他身上还背着网兜,看到了那只青蛙,高兴地说:“这只青蛙多肥啊!今天晚

初中生命科学《观察与解剖蝗虫》教学设计

第4章第2节动物(第9课时)观察与解剖蝗虫 建平中学西校范晓芳 一、设计思路 蝗虫,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关蝗虫的知识学生知道得甚少。从观察能力分析,学生曾经饲养和观察过蜗牛,有些基础;从解剖能力分析,学生缺少实践;还有学生没有接触过浸制标;从实验过程看,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解剖;从学生的情感分析,浸制标本跟活体不一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觉,不敢或不愿触碰它。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适当降低实验要求,如浸制标本质量不高,内脏高度腐烂情况下,只要学生能看到消化管道,就算实验成功。 全课采取先讲后实验、边讲边实验的教法,可采用图片投影进行外形、内部结构的直观教学,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解剖口器和除去部分外骨骼是实验的难点,可采用自制蝗虫口器模型和蝗虫身体模型,边讲解剖要领、边演示操作技能、边学生动手实践,注意及时心理疏导,表扬胆大心细的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以同龄人为学习榜样,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相适 应性。 2.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基本方法。 3.理解蝗虫对禾本科植物会产生重大危害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解剖蝗虫,进一步认识到观察和解剖是了解动物的手段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克服对浸制蝗虫标本的不良心理,懂得观察、解剖浸制标本也是重要 的科研手段。 2.加深对蝗灾危害性和灭蝗必要性的认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 2.学习解剖蝗虫的方法。 难点: 1.蝗虫口器的拆卸。 2.正确剥离蝗虫的外骨骼。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器材:浸制蝗虫、蜡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大头针、 试剂瓶(盛清水)、培养皿、烧杯。 2.教师准备:除与学生器材一样外,还有:自制纸质蝗虫模型、石膏蝗虫

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知识目标: 1、知道大多数昆虫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能够说出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特征; 3、能举例说明那些是完全变态哪些是不完全变态;能力目标: 1、增加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异同的能力 2、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概念和特征难点: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导入: 【播放视屏蝴蝶的一生】毛毛虫和蝴蝶,两者无论是外形还是生理习性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毛毛虫最终还是长成了蝴蝶,那么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过程呢?这就涉及到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到78页,第二节,标题是什么?一起回答我!【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好,除了刚才的蝴蝶,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成长过程中形态,生理,习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呢?【蝴蝶、蚊子、蜻蜓、蝗虫等】没错,同学们举了很多昆虫的例子,【展示变态发育昆虫图片】在自然界中至少有100万种以上的昆虫,数量多,分布广,形态多样;大多数昆虫的发育过程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都发上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成为变态【板书】;这句话在79页的文字第一句,同学们把变态这个词勾画下来引起注意。 蚕和蝗虫很具有带表性。为什么说它具有代表性?我们先来看看蝗虫的生活史。【展示蝗虫的生活史图片】这是成虫,雌蝗虫产卵,受精卵发育成幼虫,下面这一排是1-5龄的跳蝻,跳蝻就是蝗虫的幼虫,1-5龄是蝗虫的虫龄。知道

什么是虫龄吗,怎么计算吗?看看79页下边的小资料。懂了没有?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生长,所以昆虫会蜕皮,这个皮就是不合适的外骨骼。什么是一龄幼虫?【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虫】此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所以二龄幼虫蜕了几次皮?【1次,回答错误则解释一次】所以一龄幼虫没蜕皮,二龄幼虫蜕了一次皮,以此类推。好回到图片!我们看看蝗虫成虫和幼虫有哪些差异,有没有自告奋勇?【有,学生回答】【无,抽问,注意引导】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是很相似的,看到幼虫的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蝗虫的幼虫对不对,只不过,他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幼虫称为若虫.【板书】这是若虫的定义,在书上勾画下来,接着刚才勾画得词语,在后边找到若虫,注意若虫的若是怎么写的,。好,现在告诉我,若虫和幼虫是什么关系?【若虫就是幼虫,如果回答不出来就再强调一遍】若虫没有翅或者发育不完善,能跳跃,所以叫做跳蝻。现在能不能回答我,蝗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那几个时期?【受精卵、若虫、成虫,若不能准确就适当的引导】像蝗虫这样,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在书上把不完全变态勾画下来。书上还给大家说来了哪些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展示图片】 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接下来再看看另一个代表蚕。【展示图片】图1是蚕的受精卵,像豆子一样,图2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蚕宝宝,是幼虫,正在吃桑叶,当蚕宝宝长到足够大就要作茧自缚!图3就是蚕茧,外面白色的是蚕丝,里面是蛹,图4画的很清楚,他把自己包起来保护自己,在里面慢慢的成长,等他长成成虫也就是蚕蛾的时候就会破茧而出,图5就是刚出来的蚕蛾,蚕蛾是不吃东西的了,接下来他的任务就是传宗接代了,图6就是正在产卵的雌蛾。蚕的发育过程中幼虫在形态,生理,习性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和蝗虫的发育过程来做个比较。首先看看蚕的幼虫和成虫外形的差距大不大?【大、】对,外形差距很大。而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外表还是比较相似的。那么在习性上蚕的幼虫和成虫有什么差别?蚕吃的什么?【桑叶】成虫基本不吃东西。而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习性上基本相似。蚕发育过程经历了哪些时期?图一是谁什么? 【受精卵】接着说【蚕、幼虫;蛹;成虫、蛾子】对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做完全变态在在书上81页把这句话勾画下来。除了蚕还有一些昆虫也是完全变态发育,比如说哪些?看着书上一起回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蝗虫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蝗虫 教学目标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理解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2。通过观察蝗虫身体结构与生理的小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树立生命科学价值观,另方面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 1。蝗虫是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典型代表,它个体较大,分布很广。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很容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实验。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所以,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纲的基础,也是学习节肢动物门其他纲动物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是本课的重点。怎样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呢?首先,教师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观察到蝗虫的实

物标本;其次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多而不繁,有规律可循;再有就是要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蝗虫本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中去寻找防治它的方法及措施。这样,既突出了蝗虫形态结构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了解形态结构对防治害虫的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本课的难点在蝗虫的发育。其中有两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其一是幼虫的龄,虽然教材中对龄的概念叙述得很清楚(这个清楚是对教师而言)。但对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并不能立刻弄明白。所以,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中蝗虫的发育图解并加上板书的归纳来使学生理解龄的概念。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 通过以上板书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学生会对龄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如:蜕过一次皮的幼虫是2龄虫,蜕过二次皮的是3龄虫,这就像农历计算年龄的方法一样。 其二是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所以,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不完全变态,首先应该讲清这个态的含义,也就是蝗虫的发育过程其形态的改变不明显,小蝗虫和大蝗虫长相相似,学生对这个态的含义明确了,在以后讲什么是完全变态就能够容易理解了。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2、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手持放大镜,显微镜,盖玻片、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1、外部形态观察 体被坚硬的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复眼 单眼 口器 触角 头顶 额 颊 唇基 口器各部分:

2)胸部 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 ?外骨骼: 每一胸节都由背 板、腹板和两个 侧板组成 前胸背板 前胸腹板 中、后胸 腹板 中胸侧板后胸侧板 ?附肢-足: 3对 后足为跳跃足?翅:2对 前翅覆翅 3)腹部 由11个体节组成?外骨骼:背板、腹板、侧膜 尾须

外生殖器: 雌性一产卵器雄性一交配器4)听器5)气门10对 2、内部解剖 ★解剖方法: 用小剪刀从足与翅基部剪掉,再从尾部肛上板处开始,以 小剪刀沿虫体背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从尾端腹面开始,沿腹 面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将产卵器分成两半,从这里开始,将 左侧体壁除去。剪时注意剪刀要斜些,紧帖着背板或腹板来剪; 在去除体壁时先从背面分开所剪开的体壁,将连附着体壁的组 织气管分离,特别在胸部,注意肌肉的联系,要留唾液腺(乳 白色葡萄状的腺体,贴附在胸部腹面)。 以小剪刀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至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 外骨骼去掉,小心将头部幕骨剪除。注意剪刀不可深入,因为 容易损坏围食道神经。 小心将气管及一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 全部。 ★内部构造:6大系统 1)消化系统 前肠:口、食道、嗉囊、砂囊(前胃)中肠:胃。6个胃盲囊 后肠:回肠、结肠、直肠 1对唾液腺2)排泄系统 马氏管—细丝状,包围中后肠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观察余振洋(高山山、潘红芳)、09级生技1班、200900140156、2011/9/18 摘要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粗线期等五个时期以及后期I和末期II的染色体形状。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加深了对遗传学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东亚飞蝗;染色体;减数分裂 1.引言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对种族绵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生物的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2n)。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与三个退化的极体(1n)。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然后经过受精作用,雌雄配子又重新结合,形成了二倍体的合子。减数分裂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了相对稳定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含的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体现了遗传学上的三大定律,在丰富基因的多样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常见的中华蚱蜢等,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 2.1实验器材和药品:

昆虫的生命周期生活史

第一节昆虫的生命周期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昆虫生命周期; 【目标知识】 1、昆虫生命周期概念。 2、不同昆虫种类的生命周期。 一、生命周期 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若虫或稚虫)自离开母体到件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life cycle),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generaTion) 二、昆虫的寿命 在正常情况下,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叫这种昆虫的寿命(life-sPan)。显然,昆虫的寿命比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时间会长一些,两者差别的大小取决于成虫进行生殖后所存活的时间‘如蜉蝣变为成虫之后仅存话几个到几十个小时,其生命周期与寿命基本相同;而有些甲虫的成虫性成熟后能存活半年到1年,一种龙虱;Dytiscus sp.的雄虫能活854d,雌虫能活740d,这样的情况下,寿命远比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所需的时间长。 不同种类的昆虫寿命差别很大。昆虫中寿命最短的可能是孤雌生殖的蚜虫,如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每年可繁殖20—30代,每只蚜虫1d可生10余只小蚜虫,每只蚜虫的寿命仅20一30 d。北美的十七年蝉Magicicada septendecim(Lin—nause)的若虫在土中可以生活17—17.5年。白蚁的蚊后寿命更长,一般认为其寿命为20一25年,也有的说蚁后能话50一80年,但后者的可靠性有持检验。一般昆虫的寿命在1年左右。同种昆虫的寿命一般雄虫长于雄虫,大多数昆虫的雄虫在交配后不久便死去,而雌虫产卵后有些种类还有护卵和护幼习性。 社会性昆虫的不同类型的个体寿命也不相同。如蜜蜂的工蜂春、夏季出生者寿命为45d左右,秋季出生者寿命为半年左右;而蜂后却能活5—8年。 关于昆虫的寿命容易与成虫期的长短相误解,如人们常说的“蜉蝣朝生暮死”是对蝉游的成虫而言,不能说蜉蝣的寿命只有1d,实际上一些孵蜕的稚虫在水中要生活2—3年,所以蜉蝣的寿命在昆虫中还算是比较长的。

蚂蚱和蝗虫的区别【健康小知识】

蚂蚱和蝗虫的区别 文章导读 蚂蚱和蝗虫有什么区别?其实蚂蚱就是蝗虫,蝗虫也就是蚂蚱,蚂蚱是蝗虫的 俗称,它们还可以叫做蚱蜢。蝗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见,我们小时候还经常会抓 来玩儿。蝗虫有很多种类,长相也各不相同,但是习性还都差不多少,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蝗虫的具体特点。 蝗虫特征习性: 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后翅为半透明。一些种类的蝗虫翅膀退化变小,一些种类如菱蝗已 丧失飞行能力。 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种类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蝗虫口大、下巴发达, 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一 些蝗虫种类是杂食性,也吃昆虫尸体,甚至连同类的尸体都吃。一些种类的雄虫会发出声 音吸引雌虫,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音结构不同。 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 两侧,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动。脚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 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 最大的分别。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xa0产卵时, 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幼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 是没有翅,体色较淡。若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 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 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形态及生活习性):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蚂蚱的生活习性-----蚂蚱养殖

蚂蚱的生活习性-----蚂蚱养殖 大家都知道蚂蚱是蝗虫的俗称,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虫。而且蚂蚱善于保持其合群性,多为群居。雌蚂蚱产卵一般会选择土质坚硬,并含有相当湿度,有阳光直射的环境。往往大批地集中产卵。需要较高的体温,以促进和适应生理机能的活跃。 蝗虫的体表特征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蝗虫个体发育过程要经历卵、若虫、成虫这三个时期,期间若虫在三龄以前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而三龄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成为能飞的成虫。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前的跳蝻。 蝗虫为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知蝗虫在1万种以上,我国蝗总科知名蝗种约1000种以上,隶属于8个科。全世界有害蝗种近500种,我国约有60多种。根据蝗虫发生危害特点,建国以来,我国有关专家习惯上将蝗虫分为飞蝗和土蝗两大类。我国境内发生的飞蝗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3个亚种。土蝗种类较多,在农区发生危害的主要有中华稻蝗、大垫尖翅蝗等;在竹林发生危害的主要有黄脊竹蝗、青脊竹蝗等;在草原发生危害的主要有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等。 东亚飞蝗是引发我国蝗灾的首要害虫。它为不完全变态(或半变态)昆虫,一生有3个虫态,即卵----蝗蝻(若虫)----成虫。蝗蝻与成虫具有变态(即散居型、中间型、群居型)、群聚、扩散、迁飞、趋光等生活习性。东亚飞蝗孳生地主要分布在沿海蝗区(如环渤海湾沿海地区)、河泛蝗区(如黄河、淮河流域)、滨湖蝗区(如白洋淀、微山湖等地区)和内涝蝗区。近年来,东亚飞蝗主要发生在山东、河南、河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染色体观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染色体观察 摘要 本次实验主要为掌握生殖细胞取材和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并通过观察了解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的特征,了解染色的变化特点。对于蝗虫及其它的动植物而言,从初级精母细胞生成精子要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其中,前期I 又先后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每个时期染色体都会经历不同的变化,最终变成成熟的染色体。染色体在不同的分裂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和形态特征都可以用来判别细胞所处的减数分裂期。 关键词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染色体。 引言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仅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两次分裂中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均分给子细胞,使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基因重组),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减数分裂不仅是保持物种遗传物质稳定传递的手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的交叉互换,增加了基因变异种类,增加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原材料。 减数分裂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配子减数分裂,孢子减数分裂和合子减数分裂。 本次实验,是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

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摘要减数分裂是细胞产生有性配子的重要分裂方式,它对细胞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我们通过对蝗虫精巢进行固定、制片染色后观察其精原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温习了减数分裂各阶段的染色体的特征及行为,了解了如何区分各时期的细胞,再一次练习了制片、染色、镜检等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1.引言 细胞分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它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细胞分裂可分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其中无丝分裂的遗传物质不能平均分配,有丝分裂不改变染色体倍数,减数分裂则产生染色体减半的配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通常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个阶段,也叫成熟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仅复制一次,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加大了生物遗传信息突变和重组的概率,加速了生物的进化的概率,使生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减数分裂的过程见图一。 图1 减数分裂过程图 本次试验选用蝗虫精巢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固定、保存、制片、染色后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分

裂各个阶段,了解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 选用蝗虫作为研究材料有以下几个原因:(1)当下正值蝗虫繁殖期,取材较为方便;(2)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3)蝗虫的曲细精管内由上到下一次排列着不同发育时期的生殖细胞,使我们在同一染色体标本上可以同时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材料 2.1实验器材 载破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镊子。 2.2实验试剂 Carnoy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2.3实验生物材料 蝗虫精巢小管固定材料 3实验方法 3.1取材 选择繁殖季节雄性蝗虫(雄性蝗虫个体较小,雌性蝗虫个体较大,且尾部有产卵瓣,从外部易于区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乳白色或黄色的团块,即为蝗虫精巢。将精巢取出放于培养皿中,用蒸馏水反复冲洗。【1】 3.2固定 去掉精巢外面附着的脂肪,将精巢投入蒸馏水中低渗5min后转至Carnoy固定液中固定4~6h,待黄色组织块变白即可(若尚未变白还可继续固定适当时间)。(CarnoyⅠ:冰醋酸:乙醇=1:3(应用最为广泛);CarnoyⅡ:冰醋酸:氯仿:乙醇=1:3:6(含油脂类较多的材料以及需要更加硬化的组织的固定)。)。【2】 3.3保存 若需长期保存,应洗去乙酸,于70%乙醇中低温保存,每100 ml酒精中加甘油2ml。冰箱保存可达2年。【3】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 姓名:曹丽学号:2010504101 专业:生物技术 摘要:利用比较解剖法,通过对甲壳亚门的代表动物螯虾和六足亚门的代表动物棉蝗外部形 态观察和比较解剖,学习虾类和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于其功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 关键词:螯虾、棉蝗、比较解剖 一、引言:介绍两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螯虾亚目共有5科约400多种。其中海螯虾科 (9属38种)和锯螯虾科(1属2种)为海生类型,其头胸甲前缘与口前板愈合,胸部末节腹甲与前一节相愈合,第2~5对步足基节与座节不愈合。种数虽不多,但有些种有重要经济价值。螯虾通常指淡水产的3科,其中螯虾科产于欧亚大陆和北美落基山以西,共 3属13种;美螯虾科产于北美大陆落基山以东,种数最多,至少有 10属260多种。拟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淡水中,这科的特征是雌雄都不具第1腹肢,约14属120种。淡水产的各种螯虾许多种有经济价值,可供食用和观赏,人工养殖发展很快。 棉蝗一年只产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每年春天五月中下旬出土。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危害农作物,所过之处几乎颗粒无收。 二、实验方法:比较解剖 三、外部形态比较 螯虾 螯虾整个躯体由体表被覆几丁质甲壳的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全身有20节,头胸部13节。头胸甲保护着内脏器官,头胸甲前有一向前延伸的额剑,两边各有3~4个棘。头胸甲背部有4条沿身体纵轴方向排列的脊。双眼有柄而突起。头胸部有5对步足,第1对为粗壮的大螯,雄性的大螯在外侧有一膜质鲜红美丽的斑块,第2、第 3对步足为螯状,第4、第5对步足为爪状。腹部有7节,虽被覆甲壳,但节间关联处有纤维膜相连,可灵活运动。腹部第2节至第5节下面都有1对附肢,称为腹足或游泳足。腹部第6节附肢向后伸展,加宽称尾足,并与尾节组成尾扇,是螯虾快速运动器官。在头胸部的前端还有3对触角,1对大触角,2对小触角。 蝗虫 蝗虫的身体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在头部的前端有一对呈丝状的触角,从基部到顶端一样粗细,能自由运动,有嗅觉作用。在头部两侧,有一对大眼睛,是由许多表面呈六角形的小眼构成,叫做复眼,它能观察较远的物体。头部前面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五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剖针。 三.实验材料 蝗虫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丁质外骨骼。 1.头部: (1)复眼:1对,由许多小眼组成。 (2)单眼: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倒三角形排列。 (3)触角:1对,丝状,由若干节组成。 (4)口器:咀嚼式。仔细识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下颚须、下唇须。

2.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 (1)前胸:有1对前足,背板发达,马鞍型。 (2)中胸:着生1对中足, 1对前翅。 (3)后胸:着生1对后足,1对后翅。 每只足由6部分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3.腹部:11节,1-8节的背板两侧各有1气门。第1对气门后有1对听器。 雌性:腹末腹面不上跷;雄性:腹末腹面上跷。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另一侧也同样剪开,然后用镊子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端揭开(保持背面的完整性)。 (三)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中,加水淹没虫体,观察内部构造。 1.呼吸系统: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环。 2.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咽、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粗

蝗虫减数分裂过程观察

蝗虫减数分裂过程观察 2013-07-24 18:0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高等动物精子形成中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2.学习并掌握制备蝗虫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高等生物的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2n)。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与三个退化的极体(1n)。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1.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用具 2.药品:卡诺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材料的采集 北方在每年9月底到10月初于稻田中采集雄蝗虫,并用卡诺固定液进行固定,然后依次经90%,80%,以及70%的乙醇溶液处理30min,最后保存于70%酒精溶液中,4℃储存。如果长期保存,可定时更换酒精储存液。 五实验过程 1.取材:从雄性蝗虫腹部背面剖开,靠近胸节处有桔黄色团状结构,为精巢。如材料经长期将精巢放于培养皿中,用蒸馏水冲洗可见每条精细小管的一端连于输精管,另一端为分散的盲端(如材料经长期保存其颜色发暗)。换水再次清洗。每次清洗用时2-3min。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在精细小管上横切两到三次。 2.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在精细小管上横切两到三次。 3.以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15分钟,同时以小镊子轻轻挤压精细小管外壁,以使性母细胞或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细胞流出精细小管管壁,以利于观察,压片后进行观察,可以见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观察,了解动物生殖细胞形成的一般过程以及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掌握压片法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它与有丝分裂具有根本的差异,但又有一定的联系,生物体通过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多,分裂后的子细胞得到遗传组分相同的染色体。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使得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为体细胞的一半,乘坐单倍体细胞。这样再通过雌雄配子的结合又可以在后代细胞中回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而且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发生了非姐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为后代表现得多样性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在动物的精巢和卵巢组织中有些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成为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它们经过减数分裂分别形成4个精细胞和1个卵细胞。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的前期很长,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其染色体的变化也比较复杂,要经过一个逐步螺旋、折叠和浓缩的过程。特别是在偶线期内,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进而在粗线期发生非姐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因此我们可以在双线期观察到许多交叉图像。我们可以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观察加深对这一分裂过程的认识,并且为杂种细胞学分析、物种间情缘关系的鉴定等提供可靠地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雄性蝗虫; 2.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剪、Carnoy固定液(乙醇:冰乙酸,体积比为3:1)、 载玻片、盖玻片、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 1.蝗虫的捕捉和固定 捕捉雄性蝗虫,直接投入到Carnoy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然后转到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保存。若在4℃冰箱中保存,可以长期使用。蝗虫的性别区分非常容易雄性蝗虫个体较小,雌性蝗虫较大。同时由于雌性蝗虫的尾部有产卵瓣,所以从外观上易于区别。 2.蝗虫精巢的剖取 解剖蝗虫时,先将翅膀减去,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的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即可看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边是蝗虫的精巢。精巢由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小管组成。将取出的精巢放在蒸馏水的培养皿中,用解剖针轻轻剥离精巢,即可看到许多精小管。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摘要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经典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分裂前期Ⅰ的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这五个时期以及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和前期Ⅱ的染色体形态。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且掌握了制片、染色技术。 关键词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 1.引言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会产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了相对稳定性,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 2.1.2试剂:改良苯酚品红。 2.1.3实验材料:雄蝗虫的精巢。 2.2 实验过程 2.2.1取材 在九月底十月初采集雄蝗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便是蝗虫精巢。精巢有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巢小管组成。 2.2.2 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采用渗透力强的固定液将组织、细胞迅速杀死,使蛋白质沉淀,并尽量保持原有状态。将生活的细胞固定以后,将有利于后续的解离、染色等。 固定液比较常用、有效的是Carnoy固定液,CarnoyⅠ:冰醋酸:乙醇=1:3(应用最为广泛)。 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然后将固定的材料转入乙醇中保存,长期保存放4℃的冰箱中,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2.2.3制片及压片 取2-3条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加入1-2滴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时间一般为 6-10min。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盖上两层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用左手的食指压紧,防止盖片滑动。然后用大拇指压盖玻片,再用解剖针轻敲盖玻片,使材料均匀分散开。 2.2.4镜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