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就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词。

1、期行: 相约同行

2、期:约定

3、期日中: 相约时间就是中午

4、日中:正午时分

5、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6、乃至: (友人)才到

7、乃:才至:到

8、时:当时

9、戏;玩耍10、不:通“否” 不1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12、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13、委:丢下,舍弃14、去:离开

15、惭:惭愧16:引:拉17:顾:回头瞧

二、翻译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就是中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便问元方:“您爸爸在家不?”

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她已经走了。”

6、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就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就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她的父亲,就就是失礼。”

8、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二、理解性默写。

1、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期日中,过中不至。

2、陈太丘舍去的原因:期日中,过中不至

3、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期日中,过中不至。

4、客人发怒的原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就是无礼。

三、问答题。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如同今天“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元方“入门不顾”就是否失礼?说说您的瞧法。

不失礼,元方就是个七岁小孩,“入门不顾”就是她天真的表现,符合儿童心理,若责备她无礼,则不合情理,不应对小孩求全责备。再说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于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或元方却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3、元方就是个怎样性格的小孩?

元方就是个聪颖机智,能言善辩,正直不阿,天真勇敢,懂礼识义的孩子。

4、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乏哪两种品格?缺乏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

信与礼。失信表现在:日中不至失礼表现在:对子骂父

5、文中描绘了元方对“友人”态度变化的过程,请写出这些变化的词语。

答曰——元方曰——入门不顾

6、从文中可以瞧出陈太丘的朋友就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不懂礼节,语言粗俗,暴躁、易怒,有错能改

7、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人要懂礼貌,守信用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就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就是由她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解词。

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骤:紧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何:什么

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

11、即:就就是12、因:凭借

三、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就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用原文填空。

时间:寒雪日

地点:內

人物:谢太傅(召集人兼主讲人)、兄子、兄女(听众)

事件:咏雪

五、问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与睦、融洽、欢快、轻松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与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您的瞧法。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就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她赞赏道韫的才气。

?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与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与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

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6、您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

7、您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六、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她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她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公大笑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

一、《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优劣未做评定,只就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说说您对此的理解

【答案:1、对两种答案都满意2、为后喻而“笑乐”3、“笑”前喻。“乐”后喻】

二、“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那一句较好?为什么?

【答案:“柳絮因风起”较好。因为“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仅仅形似,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不够好】

三、您还积累过哪些描写雪的诗句?请写2句

【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翻译

欣然( )【高兴的样子】

内集( )【家庭聚会】

俄( )【常与“顷”、“而”连用,都有片刻的意思】

差( )可拟( )【差不多相比】

未若( )【比不上】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的样子】

五、《咏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案:融洽、欢快、轻松】

《虽有嘉肴》——《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促进⑧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

⒀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甘美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

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

才能自我勉励。

6、(1)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就是《礼记》中的一篇,就是中国教育史上,也就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就是教学相长。

7、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您同意这个观点不?)作者就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8、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9、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您的瞧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与学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就是什么?两者之间就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就是学习、进步与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就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与学的关系:二者就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就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就是全文的观点,后者就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就是主从关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就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

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一、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3、阅:经历。岁:年。余:多。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5、木柿:木片。6、湮:埋没。7、傎:同“癫”,疯。8、河兵:治河的士兵。9、啮:本意就是"咬".这里就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10、臆断:主观判断。11已:停止。12就是非:这不就是就是:这非:不就是。13如:按照。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15、竟:最终。16、并:一起。17、临:岸边。18、圮:倒塌。19、曳:牵引,拖着。20、钯:通“耙”,整地的农具。21、但:只。22、倒掷:倾倒。23、盖:原来(就是)发语词放在句首。24、暴涨:凶猛的河水。25、尔辈:您们。26、干:岸边。

27、临:面对。28、并:一起29、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30、求:寻找。31、以为:认为。32、盖:因为。33、溯:逆流而上。34、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今义:一种学科。

二、古今异义

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就是:代词,此,这。今义:判断词就是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但,只。今义:表转折但就是,却

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与尚)认为(石兽)被河水顺流冲下,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与事有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判断不?

四、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文学常识填空。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韩非就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智”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以……为聪明。

2、解释加粗的字。

①其子曰其:______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____________丢失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之: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①天雨墙坏。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②其家甚智其子。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

4、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答: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与事情。(或:告诉人们:接受别人的意见只能瞧它就是否正确,而不就是瞧提出意见的人的身份。)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

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焉知非福)连用。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2)居数月居:经过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4)堕而折其髀髀:大腿

(5)死者十九十九:绝大部分

(6)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3、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

丁壮者引弦而战: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祸与福就是对立统一的。(或:告诉我们,瞧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论语十二章巩固练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一、注音

说愠省逾罔殆箪堪肱笃论

二、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

逾川乐之者曲肱于我如焉斯笃

三、古今异义字

君子古义今义可以古义今义

匹夫古义今义罔古义今义

水古义今义朋古义今义

儿女古义今义

四、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人不知而不人不知而不愠

为而温故而知新知

为人谋博学而笃志温故而知新

五、填空

1《论语》就是记录的一部书,就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 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就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

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就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就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与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就是:

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六.判断题。

(1)孔子就是战国时期的人。( )

(2)《论语》就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

(3)孔子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

(4)《论语》的“论”读“lùn”。(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就是具体数字。( )

七、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就是: (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就是( )

A.必须

B.一定

C.必然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就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 )

A.时间

B.逝者

C.河流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应取哪种解释?( )

A.书信

B.相信

C.信实,真诚

(5)孔子就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1分,共50分)

(1)时.习说.乎有朋.不愠.君子

..

(2)吾.日.三.省.为.人谋忠.

不信.传.不习乎?

(3)十有.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

..不逾.矩.

..耳顺

(4)温故.而知新.可以

..

(5)罔.殆.

(6)人不堪.其忧

(7)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8)饭.疏食

..于.我

..饮水.曲肱.不义

(9)三.人焉.善者

..而从.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11)夺.帅匹夫

..

(12)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

二、填空。(每空1分,共45分)

1、《论语》就是记录的一部书,就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以语录体与体为主。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论语》与《》、《》、《》合称为“四书”。

3、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就是:

, ?

3、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 , ?

4、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

5、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就是: ???

6、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就是: , ?

7、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就是: , 。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就是: ,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就是: , 。

10、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就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就是:(三重境界)

, 。

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与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就是:

, 。

12、《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

....的

句子就是: , 。

13、《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

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就

是: , , 。 , 。

14、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四、简答题(20分)

1、“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君子”风范,作为君子应该有哪些风范?(3分)

2、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不?为什么?(4分)

3、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3分)

4、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3分)

5、现代社会就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您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

么指导意义?(4分)

6、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就是( )(3分)

○1人不知而不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6学而时习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吾日三省吾身。○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1○2○4/○3○5○9/○6○7○8

B、○1○5○8○9/○2○6/○3○4○7

C、○2○3○6/○4○5○7/○1○8○9

D、○1○2○3/○6○7/○4○5○8○9

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20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知识与判断能力)所及(达到),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送来)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手下人),咸莫能出其理(办法)。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如石头等物)以载之,则较(比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3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0分)

①有若.成人之智

②太祖欲.知其斤重

③访.之群下

④咸.莫能出其理

⑤太祖悦.

3、由文中人物可判断出故事发生在时期。(3分)

4、曹冲就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说明这一点的就是哪一句?(4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注】①曝:晒。②拊(fǔ)掌:拍手。③搐(chù):抽缩。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 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 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C (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故选C。(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 C; ⑵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⑶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汇总

一、《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填空。本文的作者是_,字,代家,本文选自《》。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童稚()鹤唳()项为之强()土砾()凸凹()()藐()小凹者为壑()怡()然自得 3.解释词语 张目对日(睁开)明察秋毫()纹理()时(时常)有物外之趣(超出物体本身之外的乐趣)私拟作(私下,私自;比拟) 项(颈,脖颈)为之强(通“僵”,僵硬) 徐( 慢慢地)喷以( 用)烟鹤唳( 鸣叫)云端怡然(愉快的样子) 盖( 原来是) 方(正)出神鞭(用鞭子打,抽打)数十 4、一词多义 ?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在括号中选出恰当的序号)A、代词,代人,代物,代事;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舒缓语气,不翻译D、语末助词,不翻译;E、动词,去,往,到、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B的) 2、故时有物外之趣(的B ) 3、心之所向() 4、昂首观之( A ) 5、项为之强(A) 6、使之冲烟而飞鸣( A ) 7、为之怡然称快( A)8.至之市(E 去,往,到、) ?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A、用,拿;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B、把,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C、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D、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 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 ④不亦惑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 (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且:将要。 ②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度:测量。 ③句意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坠:坠落; ④句意为:不是很糊涂吗?惑:迷乱,糊涂。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佳肴《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 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论语》十二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又不越过规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真是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乐观的品质。真是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睌上,回到家里,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躺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爱你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已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

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答案)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词。 1、期行: 相约同行 2、期:约定 3、期日中: 相约时间是中午 4、日中:正午时分 5、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6、乃至: (友人)才到 7、乃:才 至:到 8、时:当时 9、戏;玩耍 10、不:通“否” 不 1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12、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13、委:丢下,舍弃 14、去:离开

15、惭:惭愧16:引:拉17:顾:回头看 二、翻译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6、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8、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 赵且伐①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①伐:攻打。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③惠王:赵国国君。④曝(pù):晒太阳。⑤喙:鸟的嘴巴。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⑦相支:长久相持。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赵且伐燕________ ②以弊大众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1)将要;蒙蔽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分析】(1)“且”是副词,将要;“敝”指使…劳苦(贫困) (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态度诚恳”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方面来回答。 (4)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①将要;②使…劳苦(贫困)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重点实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 ?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 .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 .门外戏(玩耍) 9 .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 .下车引之(拉,牵拉) 11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 .学而时习之(按时) 13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 .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 .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远大目标 ) 达到.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 .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不接世 (接触社会) .多复何及(来得及) .将狼径去(径直) .一暴起(突然) .屠行甚远 (连接、紧跟)34 .屠自后断.缀 (大腿) 其股蔽成丘 (覆盖、遮盖)36 .目似瞑(闭上眼睛) .苫亦黠矣(猾) .狼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眈狼仍从(跟从) .一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屠 .积薪其中(柴草) .又数刀毙之(杀死) 21 22 23 致远,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5 37 38 39 40 41 42 43 ?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顾野有麦场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 3.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 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 4.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5.文言句式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省略主语) 6.字音字形 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 7.重难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家庭聚会) 俄而 ..雪骤(不久,一会儿) 公欣然 ..曰(愉快的样子) 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 去后乃至 ..(乃,才;至,到)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8.文章主旨 《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论语》十二章 1.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4.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5.文言句式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6.字音字形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愠.(yùn)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罔.(wǎng)殆.(dài)箪.(dān) 好.之者(hào)曲肱.(gōng)笃.(dǔ) 7.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 ..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 ..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七上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班别姓名学号 5、《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0、《论语》十二章 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 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整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子曰:“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肯读书,就有危险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改变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

七年级(下)理解性背诵默写 & (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二)《山中杂诗》(吴均)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三)王维《竹里馆》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四)《峨眉山月歌》(李白)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五)《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六)《逢入京使》(岑参) 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 一、《〈论语〉十二章》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新课标第一网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四.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睌上,回到家里,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躺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爱你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已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5.童趣 沈复 我回想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很好,能清楚地看到细微的事物,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夜晚,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我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为这样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对着烟一边飞一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眼前的景象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我看到这个景象,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般高;定下神来仔细观看,把丛草当作森林,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作丘陵,低陷部分当作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观察它们,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很大的野兽,拔倒山踩倒树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回过神来,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打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10.《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10.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0.《山市》蒲松龄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5《童趣》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0《论语》十则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不忠诚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温习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点做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孔子说:“由(子路)!教导你懂得这个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内心自我反省。”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中间,选择他们的好的方面来学习,他们不好的方面,(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掉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