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曲人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人是冼星海(1905年-1942年),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冼星海出生于广西省南宁市,早年曾在广东省广州市学习音乐。
他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致力于创作革命歌曲,为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义勇军进行曲》是冼星海在1934年创作的,当时他在红军
第五军政治部任职。
这首曲子以激昂豪迈的曲调,表达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行曲。
冼星海在1942年因病逝世,享年仅37岁。
他的创作事业对于中国音乐发展和革命文化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被誉为“中国
近代音乐奠基人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简介《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革命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曲作者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
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
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
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
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该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
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
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
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
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
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
11月重返上海。
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
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
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
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
1949年至1978年及现在版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1978年至1982年版本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淮安市车桥中学邵冬冬(淮安市车桥中学教科室推荐)歌曲历史:《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歌曲内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考考你:1、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
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1949年9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这是在那次会议通过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C.中共八大的召开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参考答案:1、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正确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的错误在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的错误在于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半封建社会;C项的错误在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解析A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的演唱形式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为有名的革命歌曲,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合唱、大合唱、伴唱等等。
独唱形式表现个人的热情和豪迈,可以通过独唱来展现个人的才华和音乐表现力。
合唱则是更具有集体意义的形式,可以展现集体的力量和凝聚力。
大合唱更加宏伟,通过大规模的人声演唱塑造出激昂的气氛,是很多盛大场合的选择。
伴唱则是通过乐器和人声的结合来进行演唱,使音乐更加立体和丰富。
不论哪种演唱形式,都能带给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背景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时,所属19万东北军,除部分爱国官兵参加抗日义勇军外,一部退入关内,一部投敌,致使日军仅用不足半年时间,迅速占领东北三省省会及主要城镇。
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号召群众进行武装抗日。
东北各阶层群众和东北军、警察部队的部分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这些武装部队无统一领导和编制,各自具有相当独立性;军费靠自筹或全国人民捐助;主要用轻武器乃至大刀长矛,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样式打击敌人。
义勇军高举“誓死抗日救国”、“还我河山”的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军展开英勇的武装斗争。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与确定为国歌的过程
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
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
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
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
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
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
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很多人对这首歌想追根寻源,报刊上也多次刊登
过介绍文章,但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说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同
志于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后,在国民党监狱里,用一张包香烟的纸写的。不久,
他托人带出了监狱,转给了孙师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说法是田汉被捕前写的,在
他的“凤凰的再生”文学剧本之后,他为了证实这几种说法哪一种更确切,更真实,
有人问过田汉同志,田汉同志说他也记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
志为此专门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据,夏
衍同志在信里这样说:“这支曲子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
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
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1935年2月,田汉同志就被
国民党逮捕入狱了。
“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
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
歌歌词时,他仅仅修改了几个字,这就是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
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
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把谱曲的任务
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果然,没
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所以,其它关于这首歌剧作情
况的种种谬传,都是没有根据的。
《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
担任乐除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风云儿女》
中使用。
《义通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经历了一段有趣的
过程: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
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
唱本国国歌,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
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但是,对歌曲
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现在北平(当时北京
叫北平)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
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代表团回国之后,汇报了这一情况,
引起有关方面对制定国歌问题的重视。
1949年6月,第一届,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
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
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
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
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
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
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
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
讨论,没有最后确定。
9月2日,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
恩来同志出席会议,聆听代表们的意见,张奚若、郭沫若、刘良模、梁思成等都
同意徐悲鸿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刘良模说:
“国歌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因此,它应当在民族解放斗争
中产生,在斗争中得到人民大众的承认,远非大诗人、大音乐家的人工急就章所
能代替,依我看,《义勇军进行曲》经受了斗争的考验,足以与法国国歌《马赛
曲》媲美,完全可以选作新中国国歌“;李立三和郭沫若则对歌词中:”中国民族
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有看法,认为需要改词,”田汉说:“该曲好是好,我
写的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该让位给新的歌词;”张奚若、梁思成
则认为该曲是历史性的产物,原词含义深刻,为保持它的完整性,不必改。周恩
来同志最后发言,他说:“我们前面还有着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帝
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你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
不如留下这句话,经常保持警惕的好!”毛泽东同志表示赞同。
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和周恩来于9月2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室又召
开了一次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
派和文化界人士参加会议,意见得到了统一。于是,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把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届全国政
治协商会议审查通过。1949年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次通
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示正式判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
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