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乡镇改革的历史阶段划分与现实问题研究

中国乡镇改革的历史阶段划分与现实问题研究

中国乡镇改革的历史阶段划分与现实问题研究
中国乡镇改革的历史阶段划分与现实问题研究

中国乡镇改革的历史阶段划分与现

实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历史上乡镇建制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和“政党制”下的多次变革,期间或延续或中断、或重视或忽略、或继承或革新,且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零散性、非固定性等等特征。可以说,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乡镇政权像中国这样频繁变动、混乱无序。当前我国乡镇改革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是,重点解决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的问题,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乡镇改革;历史阶段划分;改革思路转变

“乡镇”作为国家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应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组织制度的规范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但中国乡镇建制在历史上却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和“政党制”下的多次变革,期间或延续或中断、或重视或忽略、或继承或革新,且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零散性、非固定性等特征。可以说,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乡镇政权像中国

这样频繁变动、混乱无序。因此,进一步厘清我国历史上的乡镇演变轨迹及其发展规律,对于全面认识和推动当前的乡镇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官制”下的乡镇改革

“乡制”始建于西周。秦汉时期达到高潮,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废弃。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事实上,乡制到了唐代,已经名存实亡”[1]。总体而言,周代的“乡遂”建制

及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据史载,“西周初年,大小国家和部落多至数

百个”。周王朝为了加强对乡里社会管理与控制,即建立“六乡六遂”制度。据《汉书》记载,“在邑为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可见,此时的“乡制”规模较大,层级划分细致,注重“相保、相爱、相葬、相救、相賙、相宾”等社会功能。这时的“乡官”之职皆有品级,“邻长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至乡而为卿也”。自西周至战国800余年,虽然诸侯争霸但仍沿袭周代的旧制,如鲁国实行“三郊三遂制”,齐国实行“国鄙制”,等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下,王权乃是一种进步的因素”。

我国自秦朝至清末的两千多年“王权止于

县政”,乡里组织一般是以“什伍编制”为起点,以“什伍相保”、“什伍连坐”为基本组织原则,构成了国家政权体系的末梢而成为“治民之基”。对此,有学者指出:“为了控制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连同其变异形式和更细致的形式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期仍行之不

缀”。因此,秦朝的“乡制”改革对后世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据史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可见其主要特点,首先是在乡、里之间增设了“亭”,且乡、亭之间没有统属关系,“亭”属于警察系统,负责地方治安和官府文书传递,亭长的选用和升迁由县令控制,“实亦半官式之地方行政机关”[10]。由此造成了“乡”与“亭”平行运作,职能交叉,层级混乱,机构膨胀,人浮于事,如在汉代设有亭长、亭佐、亭父、求盗、亭侯、亭掾、亭卒等职,“自亦兼及民事,理辞讼”,俨然像一个小王国[11]。其次是秦朝政府授予地方官员一定的权力,即根据人口多寡可随时调整和变动“乡”的建制规模及员额

编制,从而使后来的“乡”建制规模越来越小,地位和作用也逐渐降低。魏晋初期,“凡县五百以上置一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12];而到隋

唐时期,“乡”的规模仅为500户左右,简直与周代的“万户之乡”无法相比。最后是“乡官”隶属关系复杂,各自为政,肢解了基层政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如在秦汉两代,“有秩”隶属于郡,“啬夫”隶属于县,“游徼”隶属于都尉,“乡佐”隶属于乡,“乡三老”虽非官职却深得皇帝的重视与

奖赏,有时可与州县官吏分庭抗礼 [13],

甚至还出现了“民但闻啬夫、不知郡县”这一独特的政治现象[14]。于是,“中唐以后,随着均田制的废弛、两税法的实行,地主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动,原来实行乡官制的乡里制度,已经开始向职役制转化”[15]。

二、“职役制”下的乡镇改革

隋唐实行“科举制”,“官”与“吏”分设,“官”作为“士”身居要职,而“吏”的地位逐渐降低,“颇有点‘义务’服役的性质”[16]。因此,“自是以后,所谓乡亭之职,至困至贱。贪官污吏非理征求,极意凌辱……其与以身任军旅土木徭役者无以异,而至于破产不能自保”[17]。可见,这种“职役制”下的乡镇改革,不是以重民、

中国古代兵器分类大全

中国古代兵器分类大全 一、长兵械 1.朴刀2.象鼻刀3.双手带4.春秋大刀5.长杆尖大刀 6.青龙偃月刀7.龙头状元刀8.三尖两刃刀9.乾坤日月刀 10.枪 11.龙枪12.凤枪13.拐枪14.抓枪15.线枪16.锥枪17.棰枪18.铁枪 19.旗枪20.梭枪21.花枪22.拐刃枪23.拐突枪24.短刃枪25.短锥枪 26.单钩枪27.双钩枪28.板门枪29.鸦项枪30.蒺藜枪31.九曲枪32.三眼枪 33.雁翎枪34.虎牙枪35.梨花枪36.环子枪37.透甲枪38.火焰枪39.金钱枪 40.蛇镰枪41.铁构枪42.欺胡大43.巴尔恰44.留客住45.竹条镖46.大鹏鸟枪 47.捣马突枪48.十字镰枪49.太宁笔枪50.苗族村枪51.太极大枪52.伞头蛇尾枪 53.三尾短标枪54.少林挠钩枪55.双头钩镰枪56.蛇矛57.双头蛇矛 58.戈 59.少林戈60.青龙戟61.三戈戟62.九曲戟63.典韦戟64.月葫戟65.钩镰戟 66.方天画戟67.少林蛇尾戟 68.殳 69.战国殳70.少林殳71.齐眉棍72.夹刀棍73.连珠棍74.梢子棍75.两头梢子棍 76.龙棒77.杵棒78.马棒79.抓子棒80.狼牙棒81.牛头杆棒82.拦马橛棒 83.带矛狼牙棒84.武当玄武棒85.行者金箍棒 86.锚斧87.月牙斧88.凤头斧89.鱼尾斧90.鳌头斧91.长柯斧92.宣花斧 93.矬子斧94.车轮斧 95.钺 96.对钺97.套钺98.铲钺99.降魔钺100.月上钺101.双手钺 102.马叉103.火叉104.飞叉105.叉杆106.苗叉107.三头叉108.龙须叉 109.牛角叉110.三股叉111.四平叉112.五股钢叉113.抱头钢叉114.捻军铁叉 115.少林独股叉116.笔挝117.鹰爪118.朝天爪119.金龙抓120.笔砚抓 121.金瓜锤122.悬星锤123.朝鲜打糕槌124.燕子125.燕咀126.金牛 127.雷震128.阴阳129.夜战130.风翅131.九曲132.五齿1

回望改革开放历程

回望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变迁,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我们所处在一个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最繁荣的时代,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但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不断着眼未来的顶层设计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谋福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40年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改革开放的40年,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让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雄伟壮观。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社会主义改革并非起自中国。苏东各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但由于复杂的内外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中国的改革,历经艰难曲折,取得巨大成功。"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

验,必须长期坚持。”为此,需要认真总结和研究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 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 -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却长期没有搞清楚。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确保改革正确方向,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方向正确,改革开放才能顺利进行、取得成功。方向错误,改革开放必然到处碰壁、遭到失败,甚至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和灾难。苏联改革因方向错误,而遭到失败,由此导致亡党亡国。中国改革开放始终坚持正确方向,虽有困难和挫折但终能克服千难万险而取得成功和伟大成就。 最后,确保改革正确方向,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方向正

中国代表团冬奥会成绩的历史阶段划分

中国代表团冬奥会成绩的历史阶段划分 一、选题背景 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这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提出了在举办赛事方面的严峻要求,还在备战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为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中国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取得了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金牌榜第一的历史最佳成绩,这让人们对2022年冬奥会的成绩给予了更高的期望。通过分析第16-22届冬奥会中国队奖牌的变化情况,分析背后的中国队奖牌竞争力,总结经验并找出不足为中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及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搜集第16-22届冬奥会中国决赛中奖牌结果及相关信息、备战第

24届冬奥会的政策法规等文件,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二)逻辑分析法 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 三、结果 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冬奥会是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第13届冬奥会,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直到2002年美国盐湖城第19届冬奥会获得首金,截止到2014年俄罗斯索契第22届冬奥会为止,我国累积获得了53枚奖牌,其中金牌12枚、银牌23枚、铜牌18枚。 (一)起步阶段(1980-1988) 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第13届冬奥会是中国在1979年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后参加的首届冬奥会,但是由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悬殊,所以无人进入前六名。直到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才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这8年是中国冰雪项目在冬奥会的起步阶段,中国队在起步阶段

中的有两个特点:①代表团人数少,参赛阵容薄弱,缺乏高水平运动员,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差距明显。②参赛项目有限,以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为例,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总共设置了39个小项,而中国代表团只参加了26个小项的比赛,有13个项目没有运动员参加,项目发展不均衡。 (二)优势项目确立阶段(1992-1998) 在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期间是优势项目确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国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并且能够稳定的在某些优势项目中竞争奖牌。比如短道速滑项目,在这10年中发展迅速,杨扬等优秀运动员成绩突出且稳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短道速滑也随之中国代表团主要的夺牌点,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到1998年长野冬奥会期间共获得14枚奖牌,其中10枚银牌、4枚铜牌:仅短道速滑项目一项就占到7枚银牌、1枚铜牌;速度滑冰2枚银牌、1枚铜牌;花样滑冰2枚铜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1枚银牌。

汇总:中国史阶段特征梳理

高二历史素材中国史历史阶段特征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阶段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基本线索】 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1)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距今一万年左右,处于刀耕火种阶段。距今七八千年,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夏朝开始了原始的水利灌溉农业;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少量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图画文字)。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 a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结束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局面之“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 【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的左右之分.

中国古代各代情况不一,考核史籍,情况如下: 夏商周,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 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 秦尊左。汉代尊右。 六朝朝官尊,燕饮尊右。 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 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 《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 《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 《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 又,唐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按,唐代字位应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乃用汉代习惯语,是以右为尊。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场合的变换。比较有意思的是《明史》中的记载: 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

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 近代以来中国沿袭清制,以左为尊,不过涉外的场合常以右为尊 【提要】综合文库信息 : 《[经典]中国古代左右为尊的衍变【1】》由66test综合文库频道友情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从中国历史长河中概括的说,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是以左为尊;秦、唐、宋、明:以左为尊;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以右为尊。 左右哪个为尊,是根据朝代不同而决定,并非固定不变的。 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著不同的规定。 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至于在交际场合,其座次则以左为尊。因为古人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西,故座次上以「左」为尊。《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前去迎接。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 老子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是左为尊的一个证明,圣人拿着左契(借条的左半边)而不会去逼着人还债。另外还有乘车,经常出现虚左(空出左边的尊位给别人)的说法,《史记魏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而且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 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中国历史一般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被称为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时期按照领导阶级的不同及完成的任务不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中一般指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但领导阶级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农民阶级的加入。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时期是指1919-194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实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中国世界历史时期的划分

第一部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一般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史不作为河北省考试范围,应用较少,所以在这里不细分。)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被称为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时期按照领导阶级的不同及完成的任务不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中一般指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但领导阶级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农民阶级的加入。(这一概念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时期是指1919-194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实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至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告终。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共领导下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 【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 (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 【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 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 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政治上虽有短暂统一,但以政权并立对峙为主,北方混战;少数民族内迁以及民族领袖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经济: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思想: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融合的特点,三教鼎立,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科技:圆周率(祖冲之)、《齐民要术》 文艺:书法成为自觉艺术(王羲之)、文人画出现(顾恺之) 第四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时期(581-907年) 【阶段特征】繁荣、开放、文化多元,是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中央集权制机构完善,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经济:繁荣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内外交通的发达,农业和工商业的繁荣,南北经济趋平衡。 思想:三教合一,文化多元,兼收并蓄。 科技:雕版印刷、火药、僧一行、孙思邈(药王)。 文艺:草楷并荣,书法理论成熟;吴道子创制法度;唐诗;梨园的歌舞戏 第五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 【阶段特征】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一)宋代(960-1271年) 政治: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繁荣,市井生活丰富,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经济重心南移。 思想:重文轻武、理学形成 科技:活字印刷、火药广泛应用、指南针 文艺: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民间风情画出现;宋词;南戏 (二)元代(1276—1368) 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民族分化,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思想: 科技:郭守敬的简仪和《授时历》;王祯的《农书》。 文艺:文人山水画、元曲、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成熟)

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讲课教案

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 中国历史按年代可以划分成下列阶段: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元朝(1271~1368) 明朝(1368~1644) 清朝(1636~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 --------------------------------------------------------------------------------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先秦是指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这段历 史。原始社会经过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现。进入阶级社会后,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

段。先秦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诸侯争战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发展史阶段划分及特征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发展史阶段划分及特征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 纵观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发展史,按照或从国外引入或本土原创开始起步、遭遇互联网泡沫寒冬、“非典”后的回暖,以及随之而来的快速发展,到金融危机下的调整与转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一)萌芽与起步期(1997-1999年): 特征:业内公认的说法是,国内第一批电子商务网站的创办时期始于1997年起步的三年。当时互联网全新的引入概念鼓舞了第一批 新经济的创业者,他们认为传统的贸易信息会借助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传播,商机无限。于是,从1997年到1999年,美商网、中国化工网、8848、阿里巴巴、易趣网、当当网等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先后涌现。 数据:据中国B2B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目前已经成立的电子商务网站当中,有5.2%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该阶段无疑是我国电 子商务的萌芽与起步时期。 (二)冰冻与调整期(2000-2002年): 特征:2000-2002年,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创业者的信心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部分严重依靠外来投资“输血”,而自身尚未找到盈利模式具备“造血”功能的企业,经历了冰与火的严峻考验。于是,包括8848、美商网、阿里巴巴在内的知名电子商务网站进入残酷的寒冬阶段,而依靠“会

员+广告”模式的行业网站集群,则大都实现了集体盈利,安然度过 了互联网最为艰难的“寒潮”时期。 数据:据中国B2B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这三年间创建的电子商务网站不到现有网站总数的12.1%。无疑,该阶段是我国电子商务的冰冻与调整时期。 (三)复苏与回暖期(2003-2005年): 特征:电子商务经历低谷后,在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后,出现了快速复苏回暖,部分电子商务网站也在经历过泡沫破裂后,更加谨慎务实地对待盈利模式和低成本经营。 数据:据中国B2B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目前现有电子商务网站总数占现有网站总数30.1%,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会员数量开始明显增加,2003年成为不少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B2B网站的“营收平衡年”,该阶段无疑是我国电子商务的冰冻与调整期。 (四)崛起与高速发展期(2006-2007年): 特征:互联网环境的改善、理念的普及给电子商务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会员数量迅速增加,大部分B2B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实现盈利。而专注B2B的网盛生意宝与阿里巴巴的先后上市成功引发的“财富效应”,更是大大激发了创业者与投资者对电子商务的热情。IPO的梦想、行业良性竞争和创业投资热情高涨这“三架马车”,大大推动了我国行业电子商务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阶段,衍生出更为丰富的服务形式与盈利模式,而电子商务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

古代中国文化区域划分及中国概念的演变

古代中国文化区域划分及中国概念的演变 按非洲起源说:大约在20万年前,我们这些现代人的祖先不知什幺原因,开始从非洲向全世界迁徙;大约在2-3万年前,他们到达了中国现在的区域。中国幅员辽阔,山河纵横,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极大,于是他们在这里逐渐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古代中国文化体系。图1:现代人类扩散路线图 图2:古代文化区域图 一、古代中国的6大文化区域(一)东北渔猎文化区大兴安岭以东、燕山以北的现代中国东北地区,古时河流众多、森林茂密,那里人们发展出了以捕鱼与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文化。(二)蒙古游牧文化区大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天山以南,由于山脉阻隔,降雨量锐减,形成了带有沙漠性质的蒙古草原,那里的牧人习惯逐水草而居,过着迁徙不定的沙漠式游牧生活。(三)西北丝路文化区从天山到西藏北部、青海一带,雪山高耸,高原矗立,平坦处为一片片草原和沙漠。沙漠中又有孤岛相似的绿洲,每一个绿洲往往就是一个小城市,里面的居民则过着丰足的农业生活。在汉唐时期,这里是中国通往中东的陆上通道,又称西域。而早在上古时期,这里就形成了以新疆为主的平原游牧民族和以青海、西藏为主的高山游牧民族。(四)西南高山文化区现在的云南、贵州、广西及藏南地区是我国的高山文化区,即地理上的横断山脉地区。这里高山林立,民族众多,往往一个山里住着好几个民族。山顶上住着一种人,山腰上又住着一种人,谷地里还住着一种人。这些居民往往根据地形不同,有不同的生活形态。山顶上的居民,用羊和青稞交换谷地出产的蕈类和小米,而山腰则往往作为马帮和盐客来往的要道。中原的居民,也通过这些狭窄谷道或河流,与他们进行经济往来,将中原的文化和讯息带到此地。(五)两河中原文化区古中国的农业地带主要集中在两河中原文化区,

中国古代史划分

远古: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 上古: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汉这个时期。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中古:较晚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 古代: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 中叶以前。1840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 近代: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现代: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段时期。 PS:当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远古、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讲中国古代史,先要明白几个时间段:宋元明清时期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 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在50亿年以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以前出现的,人类是500万年以前出现的,所以我们的老祖先盘古氏距今至少有500万年的历史了。 盘古氏下来就是天地人三皇,这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没有文字只有传说,所以太古史 不可考证。《鉴略妥注》是儿童读的历史课本,里面唱道: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 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是穴居,住地窖、山洞,即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 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接着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 也就是"火帝"的时代了。 火帝下来是龙师伏羲氏,伏羲也写作"伏牺",就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个时期就是历史学 家说的"狩猎阶段"。伏羲氏姓风,号太昊,这个时候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长着马头、龙身 的怪兽。它身上的毛带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划出八卦的 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人类文明进入了渔猎时代。因为伏羲氏见到了 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有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在位115年。 人类学会使用火以后,文明阶段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冠军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姓姜,号 炎帝,他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所以神农氏也是"火帝"。神农氏选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在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又是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

古希腊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古希腊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1.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 2.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公元前900) 3.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公元前600) 4.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前400) 5.马其顿统治时期(公元前400-公元前200) 迈锡尼人通过和平方式统治了克里特,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达到其文明的盛期,在希腊诸国中最称强大,其他王国著名的还有伯罗奔尼撒中部的斯巴达和西部的派罗斯,以及中希腊的雅典、底比斯等,它们有时组成一个军事同盟以联合作战,奉迈锡尼为盟主。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成衰败之势,各国各城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战便是希腊同盟与小亚细亚富裕城市特洛伊的战争,最后希腊联军虽攻下特洛伊城,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希腊各国一直难以恢复,便为北方的多利亚人提供可乘之机,他们纷纷南下,攻城掠地,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处在军事民主制阶段的多利亚人毁灭迈锡尼各国后并未建立自己的国家,希腊的文明传统断绝了两三百年。希腊各地退回到原始社会时代,反应它的历史情况的文献主要是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因而又称为“荷马时代”。 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地区重新普遍出现国家,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在地中海区域广泛开展殖民活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致使僭主出现,他们不经过公民选举而握有终身独裁之权,为了巩固统治,往往奉行打击贵族、争取平民的政策,但其独裁终究与城邦公民政治原则背道而驰,所以统治不能长久。 斯巴达来库古改革:组成新选区,实行双王制,实际剥夺了王权,五年一选的监察官成了真正主宰,公民大会通过欢呼方式对提名官员进行选举,把全国土地按户分给公民,斯巴达公民完全脱离生产专搞军事操练,土地由奴隶耕种。 雅典梭伦改革:解除债务奴隶,按土地收入划分公民等级,限制贵族会议,公民大会作用提高。 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深化梭伦改革。组建更民主的公民大会,新创抽签选举法,扩大其权利,实行陶片放逐法。 希腊波斯战争:在西亚兴起的波斯帝国日益强大,主要的战斗发生于公元前490年和公元前480-前479年,波斯都遭失败退回亚洲。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当时担任雅典民主派领袖的是伯里克利,故又称此时为“伯里克利时代”。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每隔八九天举行一次,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自由发言。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物。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给工资和补贴。但广大奴隶群众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被明目张胆地列为专政对象。 雅典强大,引起希腊世界内部相残,首先是斯巴达的挑战——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失败,使希腊城邦体制陷于危机。奴隶制经济要求建立大国甚至帝国,原来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却和这一要求背道而驰,于是出现了城邦危机。产生了三位最著名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在文明发展道路上比南部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公元前四世纪进行改革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338年取得希腊城邦控制权。后继续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内部分化为马其顿。西亚。埃及三足鼎立态势。 意大利斯古罗马的发祥地,它和希腊的联系,可追溯到克里特—迈锡尼时代。克里特商人在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分类年表

高中历史水平测试复习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分类年表 中国古代史 ●重要政治制度 夏朝夏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 汉朝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察举制实行 隋朝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创三省六部制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宰相制度。 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清朝军机处设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重要经济政策和制度 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春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明朝明初实行海禁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重要的农业耕作技术、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春秋铁器牛耕出现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耦犁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三国曹魏时翻车 唐朝创制了筒车曲辕犁 宋朝出现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重要的手工业成就 ◆治炼技术: 商周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西周晚年,中国有了铁器 西汉用煤作燃料冶铁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冶铁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南北朝使用灌钢法 ◆制瓷技术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成熟青瓷 北朝成熟白瓷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纺织技术: 四五千年前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已有织机 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织锦图案生动活泼 明朝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 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西汉丝绸之路 北宋城市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朝明初实行海禁政策 明中后期,江南小城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徽商和晋商是最有实力的商帮 清朝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1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阶段

Kan 1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5.4)新民主主义阶段(1919—1949) 1)任务相同:反帝反封建 2)对象相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列强的侵略 1 鸦片战争(1840—1842) 1)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发动战争的实质) 2)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道光帝)意义:中国人民禁烟斗争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未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特点) 《南京条约》内容:a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 c 开设口岸: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目的(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罪行: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 b 沙俄侵略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结合书上图表记忆)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中国近代第一次反殖民地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a 金田起义(1851,洪秀全)——定都天京(1853)——北伐西征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洋枪队(头目:每个人华尔,1860) c 青浦大捷:华尔身负重伤(李秀成领导) d 慈溪战斗: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e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汉城,又发动侵华战争 2)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顽强抵抗,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双方代表,中方-——李鸿章,日方——伊藤博文。 4)《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割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京津地区,台湾岛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 济价值,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b 赔偿日军费白银二亿两——严重破坏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c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扰了中国初步形成民族工业发展,便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d 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掠夺中国最富庶得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一带,掠夺从沿海到内地 《马关条约》得签订,的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得程度。

中外近现代重大历史时期的划分

第一部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一般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史不作为河北省考试范围,应用较少,所以在这里不细分。)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被称为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时期按照领导阶级的不同及完成的任务不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中一般指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但领导阶级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农民阶级的加入。(这一概念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时期是指1919-194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实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