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统计名词解释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名词解释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名词解释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名词解释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名词解释(★表示重点程度)

第一章★

1.统计

答:是指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2.国民经济

答: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

3.统计总体

答: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4.总体单位

答: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5.标志

答: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6.变量

答: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

7.统计指标(0510)

答: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8.统计指标体系(0501)

答: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

9.流量

答: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10.存量(0510)

答: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11.连续变量(0810)

答: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

12.离散变量

答: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13.数量指标(0710)

答:是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主要说明总体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14.质量指标

答: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15.时点指标

答: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

16.时期指标

答: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期的数量表现

17.客观指标

答:是指其取值依据,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度量或计数,它具有具体性和客观性

18.主观指标

答:是指不可能或难以用直接度量或计数取值而只能凭人们的感受、评价确定其量的指标

19.实物指标

答: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

20.价值指标

答:是以货币单位计量,反映事物价值量的指标

第二章★★★

21.统计调查(1101)

答: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22.统计分组(0410)(0810)

答:是根据统计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23.次数分布数列(1010)

答: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又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有两个要素:分组和次数

24.普查(0601)(0710)

答: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的总量

25.重点调查(0910)

答: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26.抽样调查

答: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27.统计报表

答:是按照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8.典型调查

答: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29.品质数列(1001)

答: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

30.变量数列(0801)

答: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数量的单位分布情况

第三章★★★

31.总量指标

答: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说明社会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因此也称绝对数指标。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

32.相对指标(0801)

答: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以相对数表示,也称相对数指标

33.平均指标

答: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为平均数。分为静态平均数(同一时期)、和动态平均数(不同时期)34.标志变异指标(0701)

答: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

35.价值量指标(1101)

答:价值量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具有综合性和可加性

36.实物量指标

答:实物量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不能相加

37.比例相对指标(0910)

答: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38.强度相对指标(0901)

答: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39.结构相对指标

答: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通常称为比重。一般用%表示

40.比较相对指标

答:是同一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某项指标对比的结果

41.动态相对指标

答:动态相对指标也称作发展速度,它是某一指标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的结果

42.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答: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量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43.算术平均数

答: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之和除以总体单位数

44.调和平均数

答: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45.几何平均数(0810)

答: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乘积的n次方根

46.众数(1001)

答: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用M0 表示

47.中位数

答:是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为中位数。用Me表示48.全距(0710)

答:是总体总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R=t max-t min

49.平均差

答: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50.标准差

答: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51.总方差

答:是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或方差)

52.组间方差

答:是各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

53.组内方差

答:是各组内各单位标志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

第四章★★

54.(时间数列)动态数列(0501)

答:又称动态数列,指将某个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55.时点数列(0410)

答: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时点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的总量特点

56.时期数列

答: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时期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57.发展水平

答:又称发展量,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或水平

58.平均发展水平(0801)

答:是对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求平均数,故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59.增长量

答: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分析指标,又称增长水平,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减的差额,用以反映现象在这段时期内发展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绝对量

60.平均增长量

答:是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说明所研究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绝对数量61.逐期增长量(0910)

答: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说明本期与上期相比增长或降低的绝对量

62.累计增长量

答: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时间增长或降低的绝对量。反映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增长量。

63.发展速度(0610)

答: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

64.环比发展速度

答: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对比,表明报告期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的情况。65.定基发展速度

答: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的对比,说明现象在一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程度,又叫某一时间内的发展总速度。

66.增长速度(0701)

答:.亦称增长率,是根据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求得,用于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67.环比增长速度

答: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68.定基增长速度

答: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69.平均发展速度

答: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变化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

70.平均增长速度

答:是增长速度的平均数,平均增长速度则反映了现象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

71.季节变动(1010)

答:是指客观现象因受自然条件、社会风俗习惯等原因的影响,在一个日历年度内完成的周期性波动,记为S

72.时距扩大法

答:时距扩大法,测定现象发展长期趋势最原始最简便的方法,它把原来的时间数列中所包括的各个时间上的观察值加以合并,得到较长时期上的观察值,以弱化时距较短现象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引起趋势不明显的情况

73.移动平均法

答:是测定时间数列长期趋势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74.方程法

答:方程法,时间数列如果呈直线关系,可以直接用直线方程拟合,在完全确定了直线方程模型后,再通过该方程求出时间数列的各观察值的趋势值

第五章

75.指数

答:从广义上讲,凡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是指数.从狭义上讲,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76.综合指数

答:是总指数的综合形式,反映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情况

77.个体指数

答:是表明单一要素构成现象变动的相对数

78.数量指标指数

答:是根据数量指标计算的,是表明总体单位数、规模等数量指标变动的相对数

79.质量指标指数

答:是根据质量指标计算的,是表明总体单位水平、工作质量等质量指标变动的相对数

80.拉氏指数

答:是德国经济学家拉斯贝尔(laspeyre)于1864年首先提出的,称为拉斯贝尔公式。他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把同度量因素(权数)固定在基期来编制指数

81.派氏指数

答:是德国经济学家派舍(paasche)于1874年首创的,称为派舍公式。他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把同度量因素(权数)固定在报告期来编制指数

82.平均指数

答: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它是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计算的总指数83.指数体系

答:广义概念:指由若干个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狭义概念:指不仅经济上有一定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84.可变构成指数

答:简称可变指数是根据报告期和基期总体平均指标的实际水平对比计算的,包括了总体各部分(组)水平和总体结构两个因素变动的综合影响。它全面地反映了总体平均水平的实际变动状况

85.固定构成指数

答:它是将总体构成(即各部分比重)固定在报告期计算的总平均指标指数。该指数消除了总体结构变动的影响,专门用以综合反映各部分(组)水平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

86.结构影响指数

答:它是将各部分(组)水平固定在基期条件下计算的总平均指标指数,用以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

87.总指数(1010)

答:是表明多种要素构成现象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88.价格总指数(0901)

答:多种不同商品的价格综合变动水平就是价格总指数(书上未找到答案)

89.现行价格(0801)

答:称当年价格,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如工厂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商品的零售价格90.指数因素分析法

答: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六章

91.抽样推断

答: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92.总体

答:是指包括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全体。它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一般用大写字母N 代表总体单位数

93.样本

答:就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所组成的整体。组成样本的每个单位称样本单位,一般用小写字母n代表样本的单位数,也称样本容量

94.总体参数

答:又称总体指标,它是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总体参数主要有四个: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总体方差和标准差

95.统计量(样本指标)

答:又称样本指标,它是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其也有四个对应指标: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样本方差和标准差

96.重置抽样

答:是从总体抽取样本时,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单位,记录该单位有关标志表现以后,把它放回到总体中去。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单位,记录它的有关标志表现后,也把它放回全及总体中去,照此下去直到抽选第n个样本单位

97.不重置抽样

答:是从总体抽取样本时,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单位,记录该单位有关标志表现后,这个样本单位不再放回总体参加下一次抽选;然后,从总体N-1个单位中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单位,记录它的有关标志表现后,该单位也不放回全及总体中去,从总体N-2个单位中抽取第三个样本单位,照此下去直到抽选出第n个样本单位

98.抽样误差

答:是样本指标与被它估计的总体相应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数

99.抽样平均误差(1101)

答:是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平均水平,即所有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100.抽样极限误差

答:是指样本指标与总指标之间可能的误差范围。(与概率保证程度成反比)

101.概率保证程度P177

答:抽样极限误差的确定依赖于人们希望控制总体参数的把握程度的大小,如果希望控制的把握程度大些,那么就给出较大的极限误差,反之,给出较小的极限误差,统计上把这种把握性叫做概率保证程度

102.概率度

答:通常抽样极限误差要以抽样平均误差U为标准单位来衡量,把极限误差△除以U得到相对数t,我们把t称为概率度

103.抽样估计

答:就是根据样本指标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04.点估计(0610)

答:又叫定值估计,就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105.区间估计(0701)

答:就是根据样本指标、抽样误差和概率保证程度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

106.简单随机抽样

答: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从总体全部单位中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和随机数字表法

107.等距抽样

答:又称为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事先将全及总体及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一种抽样组织形式

108.类型抽样(分层抽样)(0901)

答:又称分层抽样,它首先把全及总体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个类型组,使各组组内标志值接近,然后分别在各组组内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109.整群抽样

答:是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群作为样本,而对中选群内的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如按片抽查林业,按日期抽查若干天的产品质量等等。整群抽样也常按地理区域划群,称为区域抽样

第七章★★

110.相关关系(0701)

答:是指变量之间客观存在非确定性的数量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在相关关系中,当一个或几个变量取一定值时,与其相对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不完全确定,而是有多个值与其对应

111.相关系数

答:是在线性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通常用r 来表示

112.回归分析(0610)(1010)

答: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它们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

113.一元线性回归

答: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就是简单直线回归模型,根据两个变量的成对数据,配合直线方程式,在根据自变量的变动值,来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的统计分析方法

114.估计标准误差(0410)

答: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是指示实际观察值和理论值的平均误差

115.正相关(0710)

答: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即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增加;或自变量x的值减少,因变量y的值也相应地减少,这样的相关关系叫正相关

116.负相关

答: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相反,一个下降而另一个上升,或一个上升而另一个下降,这样的相关关系叫负相关

117.散点图(0510)

答:将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图象来表示,这种图象称为相关图,相关图又称为散点图、散布图

第八章

118.国民经济核算

答: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对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在特定时点的结果和合主要总量指标及其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测定,用以跟踪,描述一国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的全貌119.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答: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了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了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科学的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一套逻辑一致和结构完整的核算构架.二是指全面系统的反应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120.基本核算表

答:是指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价值量核算的表式

121.国民经济账户

答:是以帐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

第九章

122.人口数量

答:是指处于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内具有某一特定标志的人口总体人数

123.人口密度

答:指一定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的面积数之比,即某一时点单位土地面积(平方公里)上居住的人口数

124.性别比指标

答:又称性别比,是男性人口数对女性人口数的比例,通常以女性人口数为100

125.人口自然变动

答:由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即出生和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和构成的变动

126.人口迁移变动

答:也叫人口迁移变动,是指人们改变常住的地址,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所引起的变动

127.人口质量

答:是反映人口总体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亦称人口素质

128.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答:是指人口群体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状况.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的社会属性

129.人口思想道德素质

答:指人口群体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传统习惯等.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发达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30.平均预期寿命指标

答:又称平均寿命,是指同时期出生的一批人按现有年龄别死亡率计算平均可活多少岁

131.劳动力资源(1001)

答:指一定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我国劳动力资源可以概括为: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132.经济活动人口

答:是指在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133.非经济活动人口

答:是指在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未参加或不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在校学生,离退休未能再就业人员,其他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和没有就业愿望的人员

134.就业人口

答:是指经济活动人口中,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135.失业人口

答:是指经济活动人口中,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口

136.现有人口(0910)

答:在规定时点上,该地区的实际居留人口

137.人口出生率(0501)

答: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年平均人口数对比的相对数,用‰表示

138.常住人口

答:常住地公安机关有户籍登记的人口

139.劳动资源时点数

答:是指某一时刻上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一般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潜力和实力,它具有不能相加的特点

140.平均人数

答:劳动力资源平均人数=(期末劳动力资源数+期初劳动力资源数)/2

第十章

141.国民财富(1001)

答: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国力及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142.国民财产(0410)(1101)

答:国民财产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历年积累的社会产品的总和

143.自然资源

答:指一国境内所有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开发利用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并同时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实物性资源的总称

144.可再生资源

答: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

145.土地总面积

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主权范围内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的总和146.流动资产(0810)

答: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147.无形资产

答:无形资产指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够为占有者在较长时间内享有某种特殊权利并能获得较高收益的非金融资产

148.金融资产

答:是国民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产与负债是产生于各种金融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概念。

149.资产负债表

答: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单位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存量价值及金融资产与负债关系的平衡表,它是由机构单位与资产负债项目纵横交叉组成的矩阵式平衡表

第十一章★★★

150.社会产品(0601)(0810)

答: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51.国内总产出(0701)(1001)

答:又称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152.常住单位(0501)

答: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

153.国内生产总值GDP(0910)

答:是指按市场价格核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54.最终产品。P319

答:指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它中中间产品共同组成了社会总产品155.国民生产总值GNP(0610)

答:又称国民总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之和

156.国内生产总值表

答: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为核心,对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157.生产税净额(1010)

答: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158.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答:是指用来描述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总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因素影响的综合指数

159.工业总产出(0901)

答:又称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

第十二章★

160.国民经济流通

答:从广义角度考察,国民经济流通泛指一切生产成果的流通;从狭义角度考察,国民经济流通是指有形实物产品即货物的流通

161.对外贸易

答:又称国际贸易.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商品,劳务和其他非实物形态的进出口活动,即所谓的"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两部分内容.狭义的对外贸易仅指商品的进出口活动,所以又称"有形贸易

162.汇率

答: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率称为汇率

163.商品购进总额(0801)

答:是指从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包括从国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164.商品销售总额

答:是指对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包括对国外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 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规模

165.商品库存总额

答:是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已经取得所有权的全部商品的金额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答: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它是反映社会购买力的实现程度,反映经济景气的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167.社会商品零售额(0410)

答:本期已实现(销售)的商品供应量.指本期在市场上已经供应的商品数量,即本期社会商品零售额168.进出口总值

答:是指一定时期内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所有货物的价值总量.进出口总值反映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总规模和总体发展水平

169.出口总值(0901)

答:出口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境外出口的全部货物的价值总和.

170.进口总值

答:是指一定时期内我国从境外进口的全部货物的价值总和.统计进口的时间:一般以海关核准放行的日期为准

171.出口商品收购统计

答:又称出口商品货源统计.它反映一定时期内,从外贸系统以外购进的供应出口的商品货源情况172.顺差

答:指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若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则为顺差;反之,为逆差173.逆差

答:指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若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则为顺差;反之,为逆差174.国际收支

答: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国际间商品,服务和资本往来等外汇收支,即一个国家对外的现汇外汇资金的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不需外汇偿付的各种单向转移(如侨汇等)和无实际外汇收支(如无偿援助和捐赠等)的全部经济往来.目前,世界各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遍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175.国际收支平衡表

答:反映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居民)和非常住单位(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

176.国际收支表

答: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

177.社会商品供应量(0710)

答: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零售市场销售给消费者,用以满足其对商品需求的商品数量

178.服务增加值(0510)

答:未找到

第十三章★

179.国民经济分配

答:简称国民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社会生产成果的分配,形成各部门,各单位和居民的最终收入,用以购买货物和服务,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最终使用

180.初次分配

答:国内生产总值的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部门内部所进行的直接分配活动

181.再分配

答:国内生产总值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初次分配以后,再通过各种收入渠道进一步在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所做的分配称为再分配.收入再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182.可支配收入(0601)

答:可支配收入表示经过收入分配后,由一国或一个部门拥有的可能用于消费或投资的收入总量.可支配

收入指标有可支配总收入和可支配净收入两个

183.财政

答:一般指国家财政,是国家为维护其存在,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权对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资金筹集和分配关系

184.财政收入

答:是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185.财政支出

答:是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186.金融统计

答:是以金融活动的数量指标为研究对象,反映和分析金融活动规模,水平及其变动等情况.是国家对金融进行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重要工具,是政府制定金融与货币政策的基本依据

187.银行信贷

答:是通过银行等信用机构进行的资金存款与贷款的业务活动.信贷资金运动形式主要是存,取,贷,还188.货币供应量

答: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流通量,即存在于流通领域中为各种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189.货币流通量(1101)

答:是指流通中实际存在的现金总量,也就是M0,它是一个时点指标.

190.货币流通速度

答:货币流通速度.用货币流通次数和货币流通天数来反映

191.资金流量核算

答:是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反映一定时期各机构部门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以及各机构部门间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192.金融市场(0510)

答:是指经营货币资金的借贷和金融工具买卖的场所

193.财政赤字(0610)

答:当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时,该指标表现为财政结余,即顺差,当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时,该指标表现为财政赤字,即逆差

194.利率(0501)

答: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195.财政收支平衡

答:财政收支平衡从范围上看,可以有大小两种范围的平衡:一是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体的收支平衡,即小范围的平衡;二是以国家预算内,外资金总额为主体的收支平衡,即大范围的平衡

196.财政收支差额

答:是反映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关系的综合性指标,其公式为: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197.财政收支差率

答:是财政收支平衡的一个相对指标.其公式: 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入差额/财政收入*100%

第十四章

198.国民经济使用

答: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后环节,是对经过分配,流通等中间环节的国民经济活动成果的使用,包括生产使用和生活使用,从而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99.最终消费

答:是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200.居民消费总量指标

答:是按货币计算的,反映居民一定时期内实现货物和服务消费总量的指标.亦称居民消费支出总额201.资本形成总额

答: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净变动额,包括固定资金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20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答: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

203.固定资产投资

答:是指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活动,包括固定资产建造与购置,是将投资资金转化为固定资产实物的过程

20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答: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定时期完成的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总额.又称投资形成量

205.新增固定资产

答: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又称投资财产形成量206.恩格尔系数(0601)

答:恩格尔系数是居民消费统计总额中,食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生活消费总支出金额

食品支出总额

将食品支出与其收入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人们发现,收入越来越少,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就越高.

第十五章

207.国民经济结构

答: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因素和各种成分按照一定序列结合起来的相互关系,它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内容状况,内在要素和内在联系

208.主导产业

答:亦称支柱产业,指那些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有快于其他产业的增长势头,正在或已经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对影响,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产业209.国民经济增长

答:简称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增加

210.国民经济增长率(0601)

答:又称经济增长率,即增长速度,是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对比的增长程度,一般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

1

-

=

-

发展速度基期

基期

报告期

GDP

GDP

GDP

GDP

211.宏观景气指数

答: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统计指数

212.国民经济效益

答:是以全社会或国民经济活动整体为对象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一般也将国民经济效益称为宏观经济效益,它反映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综合消耗水平. 宏观经济效益=投入量

产出量213.综合国力

答: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资源等方面实力的综合估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整理

第1讲 1.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经济主体、经营主体(假设):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其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 (2)持续经营、连续型(假设):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个主体将持续其经营活动。 (3)会计分期(假设):主体可以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估计,故经营活动可以人为地划分为几个期间。 (4)货币计量(假设):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报告。 2.基本原则 (1)历史成本原则:各项交易或事项均以其发生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入账。(客观性、确定性) (2)收入实现原则:获取收入的过程实质上已经完成,且产生的现金流入是确实可实现时,收入才可确认。(销售点) (3)配比原则:确定收入后要使与这些收入相关的成本得到合理的确认,以使其与收入相配比。 (4)一惯性原则:主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经济业务采用相同方法。 (5)充分披露原则:会计报告必须披露所有可能影响一个有相关知识的读者判断的事项。 (6)重要性原则: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3.记账基础 (1)现金收付制: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基础。 (2)权责发生制:以收入是否实现和费用是否发生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基础。 4.财务报表 (1)财务报表:对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2)资产负债表:反映主体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3)利润表:反映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4)现金流量表:反映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出流入的报表。 (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第2讲 1.资产负债表 (1)资产:主体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质量:资产在主体中实际所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 (3)资产的质量特征:主体根据不同项目的资产本身所具有的的属性、功用而对其设定的预期效用。 (4)资产的盈利性: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 (5)资产的变现性:非现金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6)资产的周转性:资产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利用的效率和周转速度。 (7)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型:资产在特定经济背景下,有可能与企业的其他相关资产在使用中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 2.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主体可以或准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 (2)货币资金: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3)交易性金融资产:主体为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4)应收票据:主体在经营活动中收到商业汇票而形成的债权。 (5)应收账款: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向购买方提供商业信用而形成的商业债权。 (6)预付账款:主体因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贷款而形成的债券。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

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2、①招标人编制资格预审文件的目的是什么P56 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资格预审文件审查的重点是什么P54 ③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必须满足哪些条件P57 答:①资格预审的目的主要考察该企业总体能力是否具备完成招标工作所要求的条件。公开招标设置资格预审程序:一是保证参与投标的法人或组织在资质和能力等方面能够满足完成招标工作的要求;二是通过评审优选出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批申请投标人,再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以减小评标的工作量。 ②1、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2、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3、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 ③投标人必须满足的基本资格条件:1、必要合格条件通常包括法人地位、资质等级、财务状况、企业信誉、分包计划等具体要求,是潜在投标人应满足的

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D 5.B 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E 3.ABCDE 4.ABDE 5.ABCDE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公司的财务报告,因此由财务报告本身缺陷所造成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 2.答案:? 解析:在比率计算中,一些数据的确定、时间上的对应与否等问题,也会影响比率所反映内容的可比性及准确度,这也就难免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脱节。 3.√ 4.√ 解析: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进一步说明。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报表而言,附注同样具有重要性。 5.答案:? 解析:确定报表的可信赖程度,是审计人员的工作,并非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工作。 四、名词解释 1.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运用特定的方法分析、评价公司价值,为各利益相关方做出最佳经济决策服务

2.比较分析法是将指将相关经济指标与选定的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分析指标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明确差异方向、差异性质与差异大小,并进行差异分析与趋势分析的方法。 3.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并计算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用以说明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基期相比,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或差异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五、简述题 1.财务报表分析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估公司价值,保护投资者利益。 (2)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估信用风险,保护债权人利益。 (3)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价公司经营管理状况,改善公司管理。 (4)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公司舞弊及其他风险,强化公司外部监管。 2.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为: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因果关系与平衡关系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原则及动态分析原则。 3.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公司的财务报告,因此由财务报告本身缺陷所造成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这种局限性一般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财务报告是对公司以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信息反映,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价基础的(仅在个别项目上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就使得它所提供的信息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从而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对未来经济事项的预测结果。 (2)财务报告是基于公司具体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而编制的,不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司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进而也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与可用性。

财务报表的名词解释

1、财务分析:是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主要依据,采用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用和财务风险,以及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 2、比率分析法:是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3、因素分析法:就是通过顺序变换各个因素的数量,来计算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的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4、或有负债:是指企业有可能产生的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5、比较资产负债表分析:是将连续若干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数额或内部结构比率进行列示,用以考察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 6、广义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包括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关系,即债务结构和所有者权益结构等。 7、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风险。 8、比较利润表分析:是将连续若干期间的利润表数额或内部结构比率进行列示,用以考察企业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 9、共同比利润表:是将利润表中的每个项目于一个共同项目(一般是主营业务收入相比),计算比率,以此分析企业利润的产生过程和结构。 10、比较现金流量表分析:是将连续若干期间的现金流量表数额或内部结构比率进行列标,用以考察企业各期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 11、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是现代企业综合财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稳健性保证。 12、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预付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等项目后的余额。 13、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即资产总额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筹资形成的,是最为常用的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 14、权益乘数:是指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的比率。 15、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的比率。 16、利息保障倍数:是公司息税前利润与债务利息的比值,反映了公司获利能力对债务所产生的利息的偿付保证程度。 17、营运能力:是企业配置经济资源、安排资本结构及调控流动资金的水平与潜力。 18、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19、存货周转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或主因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之比。 20、营业周期:指从外购商或接受劳务从而承担付款义务开始到收回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并收取现金之间的时间间隔。 21、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的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是反映企业所有资产周转情况的重要指标。 22、盈利能力:指企业赚取利润的潜力和可能性。 23、总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净利润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24、基本每股收益:是指企业按照归属于普通股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收益。 25、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普通股每股盈余的比率。 26、股利支付率:是指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比率。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财务报表报表作业1-4

《财务报表分析》作业(一)一、名词解释 经营活动 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二、单项选择(请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 1、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不是指()。 A、筹资活动 B、投资活动 C、经营活动 D、全部活动 2、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是()。 A、经营活动 B、投资活动 C、筹资活动 D、投资收益 3、无形资产应按()计量。 A、实际成本 B、摊余价值 C、帐面价值 D、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 4、下列项目中属于长期债权的是()。

A、短期贷款 B、融资租赁 C、商业信用 D、短期债券 5、当法定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时,可以不再计提。 A、5% B、10% C、25% D、50% 6、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投资人是指()。 A 、社会公众B、金融机构 C 、优先股东D、普通股东 7、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被称为()。 A、流动比率 B、速动比率 C、营运比率 D、资产负债比率 8、下列各项中,()不是影响固定资产净值升降的直接因素。 A、固定资产净残值 B、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C、折旧年限的变动 D、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9、资产负债表的附表是()。 A、利润分配表 B、分部报表 C、财务报表附注 D、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10、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是()。

A、企业会计制度 B、企业会计准则 C、会计法 D、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1、股份有限公司经登记注册,形成的核定股本或法定股本,又称为()。 A、实收资本 B、股本 C、资本公积 D、注册资本 12、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 A、公允性 B、真实性 C、正确性 D、完整性 13、不属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公告的有()。 A、收购公告 B、重大事项公告 C、利润预测 D、中期报告 三、多项选择(请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 1、下列项目属于资本公积核算范围的是()。 A、接受捐赠 B、法定资产重估增值 C、提取公积金 D、对外投资E股本溢价 2、资产负债表的初步分析可以分为()三部分。 A、所有者权益分析 B、负债分析 C、现金流动分析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高级财务报表名词解释

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保留递延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在税率变化或开征新税时也不需调整由于税率的变化或开征新税对递延税款的影响。 等值货币:是指单位货币所含价值量固定的货币,又称“币值不变货币”。 F:分部报告:指以企业的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主体编制的提供分部信息的财务报告。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不具有货币性质,不仅以货币计量,同时还经过其他计量单位计量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 非货币性资产持有损益:物价变动是非货币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会有差额,称为资产持有损益。 浮动盈亏:又称持仓盈亏,指按持仓合约的初始成交价与当日结算价计算的潜在盈亏。 附属企业: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G:共同控制经营:共同控制经营涉及使用合营者的资产或其它资源,而不是建立一个公司、合伙企业或其它实体,或是合营者自身分开的财务结构。 共同控制资产:共同控制资产涉及合营者共同控制而且往往是共同拥有为合营提供或购置并且为合营所专用的一项或若干项资产。 共同控制实体:贡同控制实体是一种涉及建立公司、合伙企业或其它实体的合营。其中每一合营者拥有一份权益。 购买法:购买法是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它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与企业购置普通资产的交易基本相同 H: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师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 合并价差:是指母公司股权投资成本与其所占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差额。 合营企业:按合同规定经营活动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控制的企业。 互换交易:互换双方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交换一定货币流量的过程,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两种基本类型。 或有租金: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为依据计算的租金。 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用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货币性项目:是指在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条件下以期末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依据一般物价指数对传统财务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期末会计数据进行换算调整时,其换算结果的金额固定不动而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的具有一定购买力的货币性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 J:记账本位币: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时所统一采用的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记账货币称为记账本位币。 经济实体论: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个体。经济实体理论强调的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终极财产权。 结算准备金:指会员存入期货交易所或客户存存入期货经纪公司、为交易结算预先准备的款项。它是尚未被合约占用的保证金。 经营租赁:是指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 净额法:即出租人应收租赁款只包括租赁资产成本。 K:控制合并:也称取得控制股权,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取得另一企业全部或部分有表决权的股份。 控制: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L: .临时报告:是上市公司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将可能对公司和信息使用者产生影响的事件随时予以披露的报告文件称为临时报告。 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将资产负债表项目划分为流动项目和非流动项目两大类,采用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折算,对非流动资产项目和非流动负债项目按历史汇率折算,对所有者权益项目按历史汇率进行折算 M:母公司理论:是所有权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的折衷和修正,它继承所有权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各自的优点,克服了这两种极端的合并观念 固有的局限性。 N:年度报告:是指上市公司每年年度终了编制并予以公布的全面反映公司状况的财务会计报告。 P:破产:指经济活动的彻底失败,从法律意义上来看,则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了维护债权人及债务人的利益,由法院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公平清偿全体债权人的一种特定的法律程序。 破产资产:指根据破产法规定可以用来偿付破产债务的资产。 破产债务:指按规定由破产企业以破产资产清偿的普通债务。 Q:清算:指企业因某种原因终止时,清理企业财产、收回债仅、清偿债务并分配剩余财产的行为。 清算损益:指破产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发生的净损益。它包括清算收益、清算损失、清算费。 清算会计:是指对被宣告解散企业各项清算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向有关债权人、投资人及政府主管部门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清算过程和结果等会计信息的一种专门会计 清算损益:是企业清算过程中发生的清算收益同清算损失和清算费用相抵后的余额。清算过程中的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损失、清算费用的部分为清算净收益;反之,为清算净损失。 权益性资本:指对企业有投票权、能够据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资本,如股份制企业中的普通股,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投资者出资额等。 权益集合法:又称“权益法”,是指将企业合并视为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通过股票的交换,使股权融为一体,实现双方股权集合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方法。 其他业务租赁:是指属于经营租赁性质或融资租赁性质的售后回租和转租赁业务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一)》名词解释汇总 1、综合系数分析法:也称沃尔比重分析法,是把选定的各项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综合评价。 2、有形净值债务比率:是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从所有者权益中予以扣除,从而计算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之间的比率。该指标实际上是一个更保守、谨慎的产权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有形净值债务比率= 负债总额*100% 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3、实际成本降低率:是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额与按实际产量和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之间的比值。 4、收益结构:是指收益组成项目的搭配及其排列,包括收益的收支结构、收益的业务结构、收益的主要项目结构。

5、融资结构流量调整:是通过追加或缩小企业现有资产数量,以实现原有融资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6、连环替代法:是指确定影响因素、并按照一定的替换顺序逐个因素替抵达,计算出各个因素对综合性经济指标变动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7、企业经营与利润比率:是根据企业资产总量、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及费用与利润的内在联系,衡量企业在资产经营活动中获利能力大小的财务指标。这类比率是考察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利润率、毛利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8、关系比率:即各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关系比率=实际值÷标准值。 9、资产结构:即企业各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与资产的分类相适应,资产结构的种类也可分为资产变现速度及其价值转移形式结构、资产占用形态结构、资产占用期限结构三类。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财务报表分析期末复习(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0选5) 1.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总额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营运资本,它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偿还全部流动负债后还有多少剩余。 2.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之间的比率,也称之为债务股权比率。它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的指标之一。 3.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普通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 4.市盈率——市盈率是市价与每股盈余比率的简称,也可以称为本益比,它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比率。 5.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可以定义为企业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包括股东权益的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在数量上它等于息前税后营业收益再减去债务和股权的成本。 6.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即长期资本和长期债权的比例关系。 7.经营周期——即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期。 8.资产负债率——是全部负债总额除以全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也称之为债务比率。 9.现金流量——是支付了有价值的投资需求后能向股东和债权人派发的现金总量。 10.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并撰写报告书的行为和过程。 二、简答(每题5分,共15分,10选3) 1.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 答: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以企业基本经济活动为对象,以比较、分析为主要方法,通过系统地了解企业过去,借以评价企业现状并预测其未来的过程。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是阅读财务报表,终点是作出某种判断,比如作出某种评价或者发现某些问题,其目的都是为决策者的抉择提供参考。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应该注意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 (1)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决策支持,即为相关决策者的抉择提供信息参考。 (2)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财务报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的分析利用,以提供更深层、全面系统的决策信息。 (3)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系统认识的过程,此过程具体表现为:分析—判断或评价—结论。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是实现财务报表分析目的的桥梁和手段。 2.简述普通股东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答:普通股东投资于公司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财富。他们的财富,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价格即股价。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包括偿债能力、收益能力以及风险等。 普通股东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为了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公司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高低,以及公司收益是否容易受重大变动的影响; (2)目前的财务状况如何,公司资本结构决定的风险和报酬如何; (3)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公司处于何种地位。 3.影响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1)可动用的银行贷款额度 (2)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 (3)偿债能力的良好声誉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5)或有负债 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1)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 (2)长期租赁 (3)或有事项 (4)承诺 (5)金融工具 4.对于不同报表使用人,衡量与分析资产运用效率有何重要意义?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它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 3.策略:拽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

名词解释管理

名词解释管理 名词解释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组织中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者:泛指所有执行管理职能,并对组织目标实现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计划(狭义):指定制计划就是根据内外条件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组织职能: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的人工协作,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配备组织资源,建立组织结构协调组织行为的活动过程。。组织机构(结构):为了有效实现共同目标,进行分工协作而对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结合方式、隶属关系所作的体制形式安排。。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并有效管理下级人员的数量。。管理层次:之组织中从最高层管理管理者到基层操作者经过的环节数目。。扁平结构:指管理幅度大而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高层结构:指管理幅度小而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直线型组织结构: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组织中各种植物自上而下垂直排列,上级对下级有直接的指挥权,下级只能服从一个商机的直线式命令与服从关系。。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在直线型组织的基础上,设置各级职能机构协助行使管理职能,各级职能机构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购衣向下级发布命令指示。。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又称复合型组织,它是上述两种类型的结合,以直线型为基础,在主管人员之下设置职能机构,协助主管人员工作,不对下级直接指挥只对下级职能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矩阵制组织结构是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工程项目或服务项目划分的小组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分权的联邦制,属于分权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把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顾客、设备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事业部。。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了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引领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权力:是一种以其他人的需要为基础的依赖关系,其直接表现就是领导者分配资源来实现目标的能力。。控制: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计划为标准由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调整等管理活动的过程。。企业:指依法设立的生产、流通、交换等领域中,从事某种相对固定的商品经济活动,通过提供某种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劳务实现盈利,进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题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题 BB -------------------- B.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B.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值变化的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B. 比较资产负债表分析:是将连续若干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数额或内部结构比率进行列示,用以考察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 B. 比较利润表分析:是将连续若干期间的利润表数额或内部结构进行列示,用以考察企业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 B. 比较现金流量表分析:是将连续若干期间的现金流量表数额或内部结构比率进行列示,用以考察企业各期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 CC -------------------- C.财务分析: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经济资料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C.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清偿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即企业偿还全部到期债务的现金保证程度。 C. 产权比率:又称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的比率,有时还被称为资本负债率,其计算公式如下: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C.长期资金收益率:等于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比上平均长期资金。其计算公式为:长期资金收益率=息税前利润/平均长期资金×100% C.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或者说是在企业长期债务到期时,企业盈利或资产可用于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 C.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及获利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从诞生、成长到成熟、最终走向衰亡的演变过程,通俗地将,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介绍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C.产品生命周期:是由产业内各种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综合作用形成的,因而表现出比产品生命周期更为复杂的特性。典型的产业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C. 存货周转率:又叫存货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或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之比。它是反映销售能力和存货周转速度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C. 存货周转天数:是反映存货周转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360天与存货周转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天数 =360天/存货周转率 = 存货平均余额×360/主营业务成本 DD -------------------- D.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或者说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以变现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D.杜邦分析法:是利用相关财务比率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来考察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法。这种方法由美 国杜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率先采用,故称杜邦分析法。 GG -------------------- G. 股权比率: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股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G.固定资产周转率:是反映固定资产周转快慢的重要指标,它等于主营业务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 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G.固定资产周转天数:是反映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一个重要指 标,它等于360天雨固定资产周转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固 定资产周转天数 =360/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360×主营业务收入 G.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固定 资产原值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 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其 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额/平均固定资 产原值×100% G固定资产收益率:是由企业净利润与固定资产平均额相比所 得到,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固定资产平均额 G.股利支付率:又称股利发放率,是指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普通 股每股股利收益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 /每股收益×100% G.股利收益率:又称股息率,指投资股票获得股利的回报率, 其计算公式为:股利收益率=每股股利/股价×100% G.股利增长率:是本年发放股利增长额与上年发放股利的比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发放股利的增长情况,是衡量企业发展性的一 个重要指标。 G.关联方交易:是指存在关联方关系的情况下,关联方之间发 生的交易。 HH -------------------- H. 行业基准:是行业内所有企业某个相同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 或者是较优水平。 H.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 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JJ -------------------- J. 经营基准:是依据大量的长期的日常观察和实践形成的基准, 该基准的形成一般没有理论支撑,只是简单地根据事实现象归 纳的结果。 J. 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 费用。 J. 间接法: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收入、费用、 营业外收支等项目,剔除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 响,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J.净资产收益率:又称为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值收益率或所有者 权益收益率。它是企业的净利润与其平均净资产之间的比值, 反映股东投入的资金所获得的收益率。 J.基本每股收益:是指企业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 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收益。其计 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KK -------------------- K.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 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K.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 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K.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 和会计处理方法。 K.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成本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 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这也意味着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执行不同的会计 政策。 K.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 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LL -------------------- L. 历史标准:是指本企业在过去某段时期内的实际值,根据需要,可以 选择历史平均值,也可以选择最佳值作为基准。 L. 利润表质量分析:就是对利润形成过程和利润结果的质量进行分析, 其中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 生、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出。 L. 流动比率:是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最为常用的财务指标。其计算公 式为: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L. 利息保障倍数:是公司税前利润与债务利息的比值,反映了公司获利 能力对债务所产生的利息的偿讨保证程度。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 数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净利 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L.流动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产生经营中流动资产所实现的效益,即每 万元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额。它由企业净利润与流动资产 平均额相比所得,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流动资产平 均额 L.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产总体周转情况的重要指标,是指 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的周转额与流动资产的平均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一 般情况下选择一一定期间内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作为流动资产周转额 的替代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 产平均余额 L.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是反映所有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等于360天与流动资产周转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 天数 =360/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360/主营业务收入 MM-------------------- M. 目标基准:是财务分析人员综合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和现实经济状况 提出的理想标准。 M.每股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扣除优先股股利之 后,与普通股发行在外的平均股数对比的结果。其计算股数为:每股 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 PP -------------------- P.普通股每股股利:简称每股股利,它反映每股普通股获得现金股利的 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现金股利总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QQ -------------------- Q. 权益乘数:又称权益资产率,是指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的 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Q.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 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编报前期财务报表对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 的可靠信息以及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