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佛教与儒学比较

论中国佛教与儒学比较

论中国佛教与儒学比较
论中国佛教与儒学比较

论中国佛教与儒学比较

2015级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金蒨楠

03150416

2016/5/3

1.佛教与中国佛教

1.1 佛教与佛教传入

佛教,作为世界公认的三大宗教之一,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也一度令尼泊尔民众感到不满。

“佛”的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经历了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与原有的中国文化——儒、道文化相辅相成。佛教在东汉初期传入时首先依附于黄老之家,魏晋时代依附于玄学,南北朝时期佛教才逐步独立至隋唐高度发展并形成各个宗派。但是,正因为随着佛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原有文化的不同程度上的融合,也导致了传入中国的佛教的涵义与佛教本身产生了些许差异。正因如此,冯友兰先生曾说:“中国没有佛教,有的只是和儒家、道家融合之后的‘禅宗’。”

1.2中国佛教

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文化快速融合,同时也受到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政治文化。从佛教的发展史来看,佛教与政治、社会的变化是联系在一起的。自两汉传

入佛教以来,僧人的影子和佛教色彩几乎伴随了每一次朝代的更

迭和社会的变迁。佛教的发展与中国的帝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或浅或深,但没有一人能避佛教而不谈,中国君主的治

国思想中多多少少都融入了佛教色彩。中国首位女帝王,武则天,少年出家,当政后推崇佛教、广修寺院,是中国古代君王中对佛

教做出极大贡献的代表之一,也使唐朝成为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

但佛教传入后并不是非常顺利地就融入到中国的社会文化之中。它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固有的传统统治阶

级的意识形态相抵触,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为了佛教在中国的

传播与弘扬,历代僧侣被不断做出改变和妥协,因此在中国传播

的佛教与传统佛教本身有着很大差别,我们要将其分开来看。2.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的比较

2.1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针对对象的不同

儒家学派作为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个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专制统治阶级治国治天下的一种工具。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讲究“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思想,虽说是让受教者爱周围的人,但首先,儒家思想的教育对象大多都是君王或是社会精英,即使受教范围扩大到人类,对于佛教来说,这个范围也是较小的。佛教主张不但人与人之间平等,即使是人与动物在本质上也是平等的,即“众生皆有佛性”,

人没有权利伤害其他动物,人与动物间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这显然与儒家思想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异。儒家思想针对的对象不可能是动物,并且主要也是与自己的亲人或有关的人相关,而对于其他不相干的人就要大打折扣了。佛教提出的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博爱思想是没有任何前提和条件的。

正值南京入夏季节,随着蚊虫的增多让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想在此引入,基于佛教“众生平等”、“深信因果”的精神,我们拍死一只蚊子是正确的做法吗?拍死,我们作为人类并没有这样的权力去杀害另一种生命;不拍死,让它去咬别人,面临疾病传染的风险,种下更大的恶果。生活中这样的矛盾常常令人崩溃。其实,佛说因果,是为了让我们认清一切的无常和苦,从而远离颠倒,究竟涅槃。我们以为是在与蚊子斗,不过是在与我们内心的颠倒斗罢了。什么是真生的内心?被佛经包裹的那颗是真正的内心?被所谓的慈悲罩着的那颗是真正的内心?都不是。把这些都扔掉之后,那颗才是原原本本的内心。

2.2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对待善恶的不同态度

对于人性善恶的问题,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儒家传统思想强调了人性善的一面,过分强化君子、圣人观念,而忽视了对人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民众对统治者的神化和盲目崇拜,这也体现了儒家作为统治阶级在文化方面进行统治的表现之一。而佛教则认为在人性之中,既有善也有恶。我们在现

实生活中,恶的成分远远大于善的成分,因此佛教强调戒律及约束,从而很好地制约了恶的行为。例如佛教中的小乘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都是针对人性中存在的贪欲、自私、利己的一种制约。

2.3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中对智慧的体现的不同

佛教不仅令信教徒学会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慈悲、善良的人,更重要的是它让人学会做一个智慧的人。如果一个人只会善良而缺少智慧,就像一个只有脚而没有眼睛的人。比如施舍这件事,一个善良却缺少智慧的人往往会在意或执着于施舍的金钱和对象,而智慧就是帮助善良的人明白所做之事的意义,令他们学会智慧的超脱,而不是令人深陷于慈悲后的烦恼和痛苦念念不忘。

而儒家的伦理思想在智慧的层面来说显然没有佛教深刻。儒家所讲求的内在修身养性和外在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带有浓烈的功利色彩,即使是“舍生取义”、“精忠报国”这类悲壮之举,也带着些许目的,是有求而为之。

3.小结

从整体来看,虽然中国佛教和儒家思想在不同方面有着不同之处,但是它们之间并无矛盾,互为补充。其主要区别在于:佛教讲求世外,儒家讲求世间;佛教讲求超世观,儒家讲求入世观;佛教注重心理,儒家讲求做人;佛教受众是世人及世间万物,儒家受众集中于读书人

和统治阶级。因此,佛儒兼修并不矛盾,并且很有益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推动自己和对方的发展。

浅谈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儒家思想之精要 (2) (一)儒家思想的及其主要内容 (2) (二)儒家的教育思想 (4) 二、当代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三、儒家教育思想的显现及当代评价 (10) 四、结语 (13) 参考文献 (13)

浅谈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学生:甘鑫指导老师:彭伟 内容摘要:随着世界各国整体综合实力的上升,文化教育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作为一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流派,儒家教育思想历来为人们重视。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应用?或者说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否对现代教育有过或仍有着某种程度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儒家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孔子思想中有关教学内容、治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及国内外历史评价等方面的论述,从而采取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为新世纪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和财富。关键词:孔子儒家教育思想中国教育 一、儒家教育思想之精要 (一)儒家思想及其主要内容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提起儒家,不得不先说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奉为”圣人”。孔子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上都曾一度引起过轰动性的影响。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儒学与生活作业答案

选择题 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止于至善20 世纪以来的三大哲学思想运都是什么: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大学》的三纲领不包括:格物致知致用亲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修身20 世纪三大哲学思想运动不包括:现代主义三纲领中具有统领性的是:止于至善我国的思想文化三足鼎立的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1923 年《大学》提出的与立德、爱人相对应的纲目共有几条:8 具有解构性的是:后现代主义从儒家大学之道的意义上讲大学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学做圣人自从“五四“以来,中国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下列哪种格局:三足鼎立“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可以指:以上都是就中国的自由主义来讲,今天有一部分自由主义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儒家传统明确反儒家的巨大运动发生在:1919 作为一个思想者,用其所做的观念上的构建来解决问题,它的功能和什么是一样的:宗教所谓“三纲” ,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儒学的命运是:历久弥新中国儒学未来10 年的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是什么:创教,干政我国古代第一篇自觉的文论是什么:《典论论文》现代政治对于宗教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政教分离儒家所讲的教化,首先是:诗教中国文化传统中讲的“乐” ,狭义上指的是:音乐礼的本源是:爱的情感或爱儒家认为礼的前提是什么:义教育一个人其实最主要的是什么:情感教育“乾称父,坤称母”出自:《西铭》现代法律的进步性表现为:对情感的尊重和对亲情的尊重所有的社会规范,法德规范,政治规范等他们的基础是什么:道德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亚圣恻隐之心是:仁之端容隐制不是:容忍枉法“博爱”一词出自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韩愈下列对于语言和言语的说法,正确的是:言语遵守语言的规则孟子出生于现在的哪个省孟子所说的四端的内容不包括:尊卑之心黄玉顺教授认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自觉回到最初的境界“仁者无敌于天下”是下面哪位名人提出的:孟子阴爻用(六)表示下列哪位人物提出了“善为易者不占”的观点:荀子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期的文明不包括:古埃及文明冯友兰现实认为“元亨利贞”的“贞”是:末期下列不属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到的世界文明的三大中心是:法国. 1923年,思想界分化成的三大派不包括:民主主义所谓“二希”传统,具体指的是古希腊文化传统和希伯莱文化传统。对“现象背后一无所有”是谁提出的:歌德中国自由主义的理念最早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错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在走向近代化、现代化,或者也可以说是在走向现代性:内圣和外王 下面不属于“四端学说”观点的是: 智慧之心。孟子哲学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心性论。秦朝统一全天下用的是哪一学派的学说?法家。孟子所说的四端的内容不包括:尊卑之心。孟子的老师是子思。。否。

2019年儒学与生活

在修养:立德 1【单选题】《论语》、《孟子》、《大学》和()合称四书。 A、《尚书》 B、《中庸》 C、《史记》 D、春秋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从《孟母三迁》,我们可知()的作用。 A、环境 B、教育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分别是()。 A、分析哲学 B、现象学 C、后现代主义 D、马克思主义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三纲领八条目”是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容。() 我的答案:√ 5【判断题】孔子认为,居仁由义是大学精神。() 我的答案:× 在修养:爱民 1【单选题】以下()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A、朱熹 B、王阳明 C、顾炎武 D、周敦颐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博爱”一词是愈在()里提到的。() A、《进学解》 B、《师说》 C、《原道》 D、《杂说》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以下谁的观点是“知行合一”?() A、严复 B、孔子 C、荀子 D、王阳明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立德和爱人是大学之道主要表现的两方面。() 我的答案:√ 5【判断题】立德是现代大学的宗旨。() 我的答案:× 大学之道的条目 1【单选题】()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A、柏拉图 B、赫拉克利特 C、休谟 D、笛卡尔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提出来的主“良能、良知、良心”。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下列不是顾炎武的名言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的答案:BCD 4【判断题】根据课程容可知:知识就是智慧。() 我的答案:× 5【判断题】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 我的答案:√ 儒学与民族性 1【单选题】“日不落帝国”指的是()。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是欧洲的文明传统。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以下选项是中国思想界三大派的是()。 A、唯物史观派

儒学与生活考试答案

选择题(60分) 1、(2.00分) ?A.1924 ?B.1919 ?C.1943 ?D.1949 2、(2.00分) ?A.情 ?B.诚 ?C.性 ?D.和 3、 (2.00分) ?A.礼 ?B.仁爱 ?C.乐 ?D.正义 4、(2.00分) ?A.海德格尔

?B.胡塞尔 ?C.舍勒 ?D.笛卡尔 5、(2.00分) ?A.“自强” ?B.“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2.00分) ?A.《诗经》 ?B.《论语》 ?C.《史记》 ?D.《中庸》 7、(2.00分) ?A.费尔巴哈 ?B.恩格斯 ?C.马克思 ?D.黑格尔 8、(2.00分)

?A.希腊 ?B.印度 ?C.美国 ?D.中国 9、(2.00分) ?A.《上经》 ?B.《易传》 ?C.《易经》 ?D.《易·乾》 10、(2.00分)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11、(2.00分) ?A.逃避 ?B.积极 ?C.散漫 ?D.无所谓

12、(2.00分) ?A.平常 ?B.需要 ?C.任用 ?D.庸者用也 13、(2.00分) ?A.顾炎武 ?B.朱熹 ?C.王阳明 ?D.严复 14、(2.00分) ?A.莱布尼茨 ?B.牛顿 ?C.休谟 ?D.欧拉 15、(2.00分) ?A.《史记·孔子世家》 ?B.《太初历》 ?C.《报任安书》

?D.《艺文类聚》 16、(2.00分) ?A.世界 ?B.上帝 ?C.存在者的存在 ?D.自我 17、(2.00分) ?A.胡塞尔 ?B.舍勒 ?C.笛卡尔 ?D.海格尔 18、(2.00分) ?A.唯物史观派 ?B.自由体派 ?C.文化保守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9、(2.00分) ?A.“感觉是最坏的见证”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众所周知,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核心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说到儒家,肯定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谓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作为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仁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部分。 一、仁学的发展 仁学思想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出生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混乱时代,孔子目睹了太多的惨剧和暴行,各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轮番上演。这种情况下使得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 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 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 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

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 晚清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 开宗明义地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 这不仅使仁学获得了新生,更是把仁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的许多思想也是继承仁学思想不断演变来的。和谐社会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倡导,其实早在古代,这种意识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自商周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将“大同”思想作为奋斗的指引。如今仁学也必会随着人们追逐和谐社会的步伐继续发展。 二、仁学的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总共出现了一百零八次,而又多出自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之口。其中讲得最为清楚的是颜渊问“仁”的部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应当看为对“仁”的比较全面的论述,表现出“仁”的基本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符合礼的规范,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事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接下来,就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做简略的阐述。 (一)、仁者爱人 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可以将“爱人”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相合。

儒学与生活

《孟母三迁》体现了(环境)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不包括以下哪种思想:马克思主义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 韩愈在(原道)里提到了“博爱”一词。 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良能、良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孟子) 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笛卡尔) 欧洲的文明传统是(基督教) 中国思想界的三大派不包括(文化保守主义) 通常说的“日不落帝国”指的是(英国) (严复)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 弗莱格是西方(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单子是(莱布尼茨)第一次提出来的概念。 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是(海格尔)提出的“存在论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老子)的名言。 “不诚无物”出自于(中庸)。 在(1943)年,蒋介石写了《中国之命运》。 毛泽东在(七大)上提出中国有两种命运。 以下属于冯梦龙的作品是(情史)。 以下属于洋务派领袖张之洞的名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孟子推崇(孔子)为“圣中之圣,集大成者”。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君主立宪制?(美国) 据统计调查,近年来,西方的宗教信众的数量是(上升的)。 对待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应该是(继承和转换)。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的言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 以下不属于对孔子称谓的是(亚圣)。 中国第一篇“自觉的文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名著(红楼梦)。 六经到今天还传下来的著作不包括(乐)。 音乐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和谐) 只要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或一个仪式里面就会有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叫做(礼)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出自(论语) 中国轴心时代是(战国)时代相当与西方的轴心时代是古希腊哲学建构时代。 《哲学全书》是(黑格尔)的作品。 西方现象学的大师之一(舍勒)构造了“情感现象学”。 据调查,世界上只有(中国)和朝鲜两个国家没有“容隐制”的立法。 忠恕之道”中“忠”的含义是(尽己谓之忠)。 从孔子开始,(仁爱)观念成为了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传统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所有的社会规范基础都是(法律) 以下不属于孟子的“四端学说”是(罪恶感)。 秦始皇统一天下主要是采用(韩非子)的思想

论儒学的当代价值及使命

论儒学的当代价值及使命 保山市龙陵县国家税务局陈永晓 2010年12月10日 摘要 本文从儒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对儒学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从个人到整个人类的五个层面上对儒学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诠释,并从儒学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制衡作用三个方面阐述其价值。本文第三部分指出儒学的当代使命是“发展全球价值伦理”,首先分析了当前世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精神文明缺失的现状,然后对儒学的使命提出具体要求,回归儒学的核心价值,从“仁”、“义”、“礼”三个方面构建“全球价值伦理”体系。 关键字:“仁”、“义”、“礼”,天人合一,全球价值伦理 一、儒学概述 儒学起源于春秋时期,兴盛于汉武帝时期,如果从孔子算起,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儒学的核心思想:“仁”,“义”,“礼”。 仁:儒学中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仁”是儒学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义:儒学中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儒学中把"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儒学中的“礼治”主义,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行为规范。儒学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当代价值 我认为儒学的当代价值既不在它的王道政治,也不在它的道德伦理,而在于它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儒学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包括以下五个层次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儒学与生活 部分题目与答案

内在修养:立德 【判断题】孔子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答案:错误 居仁由义是孟子讲的 【单选题】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答案:中庸【单选题】《孟母三迁》体现了()的作用。答案:环境 【判断题】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答案:正确外在修养:爱民 【单选题】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答案:朱熹 【单选题】韩愈在()里提到了“博爱”一词。()答案:原道 【判断题】大学之道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立德和爱人。()正确 【判断题】现代大学的宗旨是立德。()错误 现代大学的宗旨是求知。 大学之道的条目 【单选题】“良能、良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孟子 【判断题】知识就是智慧。()错误 【单选题】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单选题】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笛卡尔

儒学与民族性 【单选题】中国思想界的三大派不包括()。马克思主义(包括唯物史观派、自由主义派、文化保守主义) 【单选题】通常说的“日不落帝国”指的是()。英国 【单选题】欧洲的文明传统是()。基督教 【判断题】中国有56个民族,这里讲的民族是一个前现代概念。()正确 儒学与现代性 【单选题】()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严复 【判断题】中国谋求现代化就是走向现代性。()正确 【单选题】单子是()第一次提出来的概念。莱布尼茨 【判断题】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的现代化。()错误 西方人首先实现的是观念上的现代化。 儒学与现代思想 【单选题】“不诚无物”出自于()。中庸 【判断题】现象学不主张回到事情本身,面向事情本身。()错误 正相反,现象学正是主张回到事情本身,面向事情本身。 【判断题】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最根本的共同点是一个存在着的东西。()正确 【单选题】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是()提出的“存在论区别”。海格尔(视频中称之为海德格尔)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1)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3)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与当今的法制并不冲突。严格来说,一个具有崇高道德思想的人,必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虽然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严格的的道德体系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其道德价值却不容忽视。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开20秋学期《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可称为全人类导师的是哪位学者?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A 2.中国之命运总是和什么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A.儒学 B.法学 C.礼乐 D.宗教 答案:A 3.所谓“不偏不倚”指的是:() A.不偏离“中” B.不采取明确的态度 C.以和稀泥的态度处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A 4.下列不属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到的世界文明的三大中心的一项是:() A.印度 B.法国 C.中国 D.希腊 答案:B 5.“五四”时期提出的把“德先生”、“赛先生”请来,即发展民主和:() A.创新 B.经济 C.传统 D.科学 答案:D 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谁提出的:()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A 7.下列不属于孟子思想的一项是:() A.民贵君轻 B.非攻 C.仁政 D.王道 答案:B 8.按照儒家的思想如果你不怎么做就不可能不朽? A.立功 B.立言 C.立志 D.立德 答案:D 9.所谓“治国”的社会主体,在王权时代主要是指:() A.天子 B.诸侯 C.官僚 D.刀笔吏 答案:A 10.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 A.亲民 B.明明德 C.止于至善 D.以上答案都正确 答案:C 11.《大学》提出的与立德、爱人相对应的纲目共有几条:() A.6 B.7 C.8 D.9 答案:C 12.“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A.1910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19年 答案:D

2019年度儒学与生活

内在修养:立德 1【单选题】《论语》、《孟子》、《大学》和()合称四书。 A、《尚书》 B、《中庸》 C、《史记》 D、春秋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从《孟母三迁》,我们可知()的作用。 A、环境 B、教育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分别是()。 A、分析哲学 B、现象学 C、后现代主义 D、马克思主义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三纲领八条目”是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 我的答案:√ 5【判断题】孔子认为,居仁由义是大学精神。()

我的答案:× 内在修养:爱民 1【单选题】以下()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A、朱熹 B、王阳明 C、顾炎武 D、周敦颐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博爱”一词是韩愈在()里提到的。() A、《进学解》 B、《师说》 C、《原道》 D、《杂说》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以下谁的观点是“知行合一”?() A、严复 B、孔子 C、荀子 D、王阳明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立德和爱人是大学之道主要表现的两方面。() 我的答案:√

5【判断题】立德是现代大学的宗旨。() 我的答案:× 大学之道的条目 1【单选题】()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A、柏拉图 B、赫拉克利特 C、休谟 D、笛卡尔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提出来的主张“良能、良知、良心”。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下列不是顾炎武的名言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的答案:BCD 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知识就是智慧。()

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学,自东周春秋时期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的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全球祭孔的声势浩大,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也愈发激烈。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f615592407.html,/ 在笔者看来,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渊》)。这就表明,“仁爱”是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争取个人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儒家的众多关于“孝”的论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儒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有其深远影响。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应当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对当代人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观的修正。比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主义精神,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存高远……这些都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德治”“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儒家还提出廉政的思想,孟子提出了要“仁民”的政德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清廉不仅自身廉洁,还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为民兴利等。现代的廉政建设也不妨借鉴一二。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政府官员的伦理行为,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官位不是为自己牟利的机器,而是为百姓造福的手段。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对于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以“王道”对抗“霸道”,也正是儒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四、科学、经济价值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本书可以完全概括的了。从儒家文化经典到儒家文化遗址,这些物质文化范畴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工具,科学价值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文化遗址,如孔府、孔庙、孔林等的开发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推动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而应该批判的继承加以吸收,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挥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f615592407.html,/

南开19春学期(1503、1509、1603、1609、1703)《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单选题)1: 我国古代儒家的“实践”是指什么层面的? A: 伦理学 B: 认识论 C: 思想论 D: 知识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所谓“三纲”,指的是:() 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 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妻为夫纲 C: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母为子纲 D: 兄为弟纲、父为子纲和母为子纲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至:() A: 唐代 B: 清代 C: 明代 D: 宋代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恢复高考的? A: 1974 B: 1975 C: 1976 D: 1977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儒学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A: 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B: 思想家们的功劳 C: 具有自我变革的精神传统 D: 政府的积极宣扬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体现了两种精神,即:()A: 洋务精神和创新精神 B: 维新精神和创新精神 C: 洋务精神和维新精神 D: 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博爱”一词出自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 A: 柳宗元 B: 韩愈 C: 李白 D: 杜甫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致用亲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齐家 B: 治国 C: 修身 D: 平天下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象传》出自下列哪部作品中:()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下列位于《十三经》之首的是:() A: 《论语》 B: 《周易》 C: 《诗经》 D: 《尚书》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将国务与教会分开,就是所谓的:() A: 政教融合 B: 政教分离 C: 政教合一 D: 政教对立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是:() A: 李大钊和陈独秀 B: 冯友兰和熊十力 C: 郭沫若和辜鸿铭 D: 严复和康有为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 A: 亲民 B: 明明德 C: 止于至善 D: 以上答案都正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14: 从古到近对于“齐家”的共同点是什么? A: 宗族协和 B: 家族协和 C: 家庭和谐 D: 核心家庭协和 正确答案: (单选题)15: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谁提出的:()A: 老子 B: 庄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6: 可称为全人类导师的是哪位学者?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7: 儒学的创始人是:() A: 孟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荀子 正确答案:

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分析了它们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了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要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西方国家,经过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并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认为,传统以来的儒家孔教,不但无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反而构成了一大阻碍。因而,近代资本主义只能在西方国家产生而不能在东方国家产生。然而,历史的发展似乎向马克斯·韦伯的论断提出了挑战。上个世纪60—80年代,当西方国家的经济走向萧条时,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东亚经济圈却出现了经济起飞的奇迹。当时,人们在考察其原因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因素本身,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资本的积累、劳动力技术等等。但这时的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什么没有出现像东亚这样的经济奇迹?同时,人们又考察了非经济的制度结构,这些国家在制度结构方面也大不相同。人们在考察其文化因素时,发现这些地区的共同之处就是,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于是,一个饶有意味的问题产生了:儒家文化对于亚洲这五个地区的经济成就是否形成了文化层面上的有利影响?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是什么?它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对社会的整合价值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进程的产物[1]。儒家文化就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和以皇帝为最高顶点的垂直隶君型的社会结构上产生的。经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魏晋儒道并融、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的兴盛,儒家文化经久不衰,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吸纳和自身的改造而被保存下来。儒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1、人本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

儒学与生活

儒学与生活 1.1 1【判断题】孔子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 参考答案:× 2【单选题】《孟母三迁》体现了()的作用。 A、主观能动性 B、教育 C、环境 D、遗传 参考答案:C 3【判断题】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 参考答案:√ 4【单选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不包括以下哪种思想()。 A、分析哲学 B、现象学 C、后现代主义 D、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A、《史记》 B、《中庸》 C、《尚书》 D、春秋 参考答案:B 1.2 1【单选题】“知行合一”是()的观点。 A、荀子 B、孔子 C、严复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韩愈在()里提到了“博爱”一词。() A、《原道》

B、《师说》 C、《进学解》 D、《杂说》 参考答案:A 3【判断题】现代大学的宗旨是立德。() 参考答案:× 4【判断题】大学之道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立德和爱人。() 参考答案:√ 5【单选题】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顾炎武 B、王阳明 C、朱熹 D、周敦颐 参考答案:C 1.3 1【单选题】“良能、良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 A、休谟 B、赫拉克利特 C、柏拉图 D、笛卡尔 参考答案:D 4【判断题】“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参考答案:√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院系:师范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3级小学教育专升本(1)班学号:133160139 姓名:牛若南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作为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古代产生深远影响更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的传统思想对历代执政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文化的精神已渗透在中华民族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儒家思想也和世界多元价值相互接轨和碰撞,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所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对它所做的要求,而成为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浅析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继承 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的影响

1、在国际方面,当今世界政治、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世纪,不同文明之间会出现新的繁荣。但是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地区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将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并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做出贡献,也将成为世界各国认同的思想观念,还将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准则。儒家文化提倡的这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世界各国调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 2、在国内方面,儒家思想的“民为邦本”培养了当代社会人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历来十分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认为百姓是国家安宁的根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儒家思想历来强调君子要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怀。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正是儒家思想中重视人民的作用,才促使我们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中之重。 二、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从孔子时的春秋战国起它支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在中国引起了持续不断的争论,有人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国民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教人以知书达理之道,有人说儒家思想毒害中国国民,使得知识分子沉迷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