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1 、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 、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 5 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1、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

2、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3、市场环境的假设。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5、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成为短期劳动力需求。

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

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 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

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长期劳动力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和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多;反之,工资率下降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增加得更多。

7、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非营利企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性企业。非营利企业的行为可分两类进行分析,一类是潜在利润为正值的企业的行为;另一类是潜在利润为负值的企业的行为。

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相比较,潜在利润为正值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两个方面的不同:(1)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

(2)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所谓潜在利润为负值的含义是社会不仅不要求企业追求最大利润,而且允许它有亏损,只希望它把亏损压到最低水平。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

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

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

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

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及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上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分析劳动力供给通常有哪些假设?

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的;二是劳动力供给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

2、市场环境的假设。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

3、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个是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4、何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5、何谓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A 种组合与B 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 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

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

6、个人劳动力供给受到哪些约束

个人劳动力供给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意识、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就经济因素而言, 主要有财富总量、工资率、个人偏好等。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它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也会产生影响。

7、描述个人的、家庭的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他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 由工资率提高产生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故随工资率的提高, 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 由于工资率的替

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以家庭为单位劳动力供给变化。妻子的就业会受到丈夫是收入和家属构成、子女年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的影响。(1)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

与率越低。(2)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高。如果劳动力市场疲软,会因丈夫事业等原因导致基本收入下降,同事妻子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也下降。月到这种情况,如果

(1)的效果强,随着丈夫的收入减少,妻子为弥补收入不足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所以劳动力供给量增加。相反,如果(2)的效果强,则随着妻子工资下降,劳

动力参与率下降。劳动力供给量也减少。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图)

8、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产生影响?

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力供给的总量首先受到人口总量的制

约,进而受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的制约。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构成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力人口群体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一部分,该部分人口数量与全部人口的数量关系十分密切。假定人口总体的年龄构成不变,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构成也不变,则劳动力人口与人口总量成正比关系。

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从两方面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1)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2)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

9、劳动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认可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劳动力参与率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其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受教育时间短,劳动参与率高。)

(二)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按劳分配规律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是,以社会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青少年延长学习年限,推迟就业,使劳动力参与率下降或缓慢增长。)

(三)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调节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经济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水平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参与率越高)

(四)个人非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上升,劳动参与率下降)

(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家庭生产率提高,劳动参与率下降)

(六)社会保障制度(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参与率,就业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刺激劳动

参与率的提高)

(七)宏观经济状况(经济衰退时,劳动参与率下降)

(A)其他因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上年的雇佣者人数为10,失业者为4,非劳动力人口为7.

今年失业者人数为5,失业人去比去年增加了。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额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1、如何理解古曲均衡的概念?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在均衡状态下,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

(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一一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

局部均衡分析:在经济学中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他本身的供求状态,而不受其他商品影响。

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2)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一一根据对均衡的时间特性的不同规定

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瞬间完成,调整时间为零。

动态均衡分析:认为经济变量调整过程中时间的重要性,着重变量不同时间的变动,分

析变化过程。

2、如何理解现代均衡的含义?

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

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现代经济学中运用的均衡分析方法与经济的均衡状态之间存在

密不可分的俩系,均衡分析方法在于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

及如何实现均衡。

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几种类型?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三种类型。

(一)供大于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劳

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供过于求,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劳动力资源

的浪费。原因:物质资源的供给数量不足、人口劳动力资源数量增长过快、经济运转中问题。

(二)供不应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一

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就业人员。原因:总量问题、结构性问题。

(三)供求均衡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一个国家或地

区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1)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2)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