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唯物史观被恩格斯称作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的发现”之一,又被列宁誉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其内涵似乎是相当清楚的,然而情况却非常复杂,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阐释与评价,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众说纷纭,甚至连该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一段短短的“经典表述”,学者们都未能取得共识。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经典表述

学界通常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话视为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

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1

这段简短的话之所以被视为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是因为它表述了社会的一般规律性与历史的一般规律性,前者包括下面三层意思:

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同时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就形成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生产关系。马克思阐释出,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物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水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导致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方式的变革决定于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考察社会变革时,不能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里去找原因,而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找,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中去找。

历史的的一般规律其实是社会的一般规律的逻辑结果,马克思据此提出了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现代资产阶级的全部生产力还没发挥出来,还具有生命力,还能够创造解决其内部对抗的物质条件,直到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不能相容的地步,即只要剥削还继续存在,资产阶级就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把这段表述视为指导其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历代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也都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这段警句,从而确立了其“经典表述”的地位。有学者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经典作家尽管在提法上有出入,但所指的内容却非常一致,都是马克思的这段话。其中恩格斯的提法是“最革命的结论”或“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 – 33页。

列宁的提法是“天才的思想”、斯大林的提法是“天才的表述”、毛泽东的提法是“科学的规定”。2巴加图利亚在《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中称,为了把握一种观点最一般最本质的特征,必须考察这种观点表现为纯粹典范形式的时刻。而对于唯物史观来说,这一时刻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就是1859年马克思所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3

众说纷纭的经典表述

这一表述虽然如此著名,但却并非所有学者都认为它是名副其实的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安启念曾几次撰文阐明此点。在他看来,首先,马克思的本意不是要通过这段话全面表述自己的历史观,而是要说明国家和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在这段表述之前,马克思写道,我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接下来就是“经典表述”。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典表述”不属于哲学,它所说的是关于社会的科学。第三,“经典表述”之所以讲的是社会科学而不是哲学历史观,是因为它对问题的思考还不彻底,在理论逻辑上有缺环。这一表述把全部社会生活的变化归结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没有回答生产力又是怎样发展的,其动力从何而来,因而在逻辑上不完整。这个逻辑缺环事关重大。更重要的是,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中看,这段表述未能反映马克思所完成的哲学革命。劳动实践不仅仅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概念,它是马克思以及恩格斯所完成的哲学革命的实质所在。“经典表述”没有建立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不符合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基本精神。在安启念看来,真正的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这段话: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

2参见赵科天、王玉华《在什么基点上领会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就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与安启念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

3参见杨学功《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理论视野》,2010年第4期。

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形态,由此还可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怪影’、‘幽灵’、‘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

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这种观点表明:历史不是作为‘源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而告终的,而是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安启念认为,这段话包含了前述“经典表述”的全部内容,只是用语还不如后者成熟,但几次使用了“这种历史观”或“这种观点”的说法,明确指出这是在表述一种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的唯物史观。这一表述用“物质生产”即“物质实践”解释生产过程,进而解释人的观念,其中显然包含有对生产力发展动力的唯物主义说明。这一表述还强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所以,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更为彻底的、哲学唯物主义的解释。4安启念主张更换唯物史观“经典表述”的观点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在他们看来,经典作家在“经典表述”的提法上虽有出入,但所指内容都是《序言》中的那段警句,由此才有了“经典表述”的原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关系也可证明更换“经典表述”是缺乏学理的。首先,从

4参见安启念的《关于唯物史观经典表述的两个问题》(《哲学研究》,2008年第9期)、《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问题》(《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2期)两文。

两段表述的文本和提出的时间顺序看,从《形态》到《序言》,相隔13年,其间夹着《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重要文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序言》和《导言》都是《资本论》的前奏,其中已经流露出《资本论》的基本思想。其次,从思想内容的逻辑关系看,两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是一个问题从假设到确证的关系。再次,从范畴自身运动来看,两段文中所涵盖的范畴前后连贯、一脉相承,合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想发展规律。不论从文本和提出的时间顺序看,还是从逻辑关系和范畴运动看,两段文字所涵盖的范畴前后连贯、一脉相承,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的统一。最后,《序言》中的表述虽然没有“实践”二字,但其概括的“全部社会生活”是一个“大写的实践”,更接近唯物史观精神实质。5

“指导线索”还是“指导”?

相较于更换“基本表述”的激辩,还有一些看似没有那么强的“爆炸性”但但意义同样重大的争论。我们通常认为马克思自认为《序言》中的表述是“指导”他的工作的总的结果,但有学者从基本字义入手,对此进行了一些反思。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鲁克俭在《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6年9月版)一书中指出,《序言》中马克思的那段话的中文译文对德文的Leitfaden作了意译处理,即把名词“指导线索”译为动词“指导……”,这句话的英语译法有多种,但通常都仍把它作名词处理,译为guiding thread或guiding principle。作为名词的“指导线索”其内涵当然必须明确界定,而作为动词的“指导”却实际上把什么意义上指导研究这样的关键问题悬置或者虚置起来了。并且,“作为指导线索”也比“指导……”的表述更柔和。卡弗(Terrell Carver)在《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一书中特别强调,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只是供他进一步研究的指导线索:“首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马克思的总的结果是用于指导他进一步研究的。总的结果不是规律,因为作为科学规律的‘规律’不会以指导线索的形式出现,而会反映或解释全部社会事件,或一类而非另一类事件。”卡弗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所谓的“总的结果”和“指导线索”更像是研究假设,而非关于物理学或社会科学模型的规律。这就意味着马克思在考察社会

5参见赵科天、王玉华《在什么基点上领会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就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与安启念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

现象和环境时只是把“总的结果”作为指导来运用。在卡弗看来,对马克思来说,特定现象或环境与实际确证这一研究假设的程度完全是一个不能肯定的问题,尽管马克思显然指望他的假设能够对某些情况作出解释。卡弗同时认为,将“经典表述”视为研究假设,并不妨碍它在历史学研究中的生命力,事实上它对后来的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6

演绎前提还是理论模型?

将“经典表述”视为一种研究假设,其实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将其作为一种普适性真理,以为从中可以推导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千差万别,有无一套适应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思想家们的见解是不一致的,但现在国际学术界主流的看法已经拒斥为整个人类社会寻找模式的努力。与马克思同时代以及之前之后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家们曾经努力为人类社会总结出模式,但马克思已非常睿智地看出思辨历史哲学的不足,对于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是非常小心的。对那种把他的理论放诸四海的人,他做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他在《给〈祖国杂志〉编辑部的信》写道: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括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

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的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7

马克思在“经典表述”中曾指出五种社会形态: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共产主义的,但他从未断言每个民族都必然或必须依次经历其中每一个形态或阶段。马克思在表述其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理

6参见杨学功《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理论视野》,2010年第4期。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41~342页。

论时,是十分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特点的。例如他《资本论》中论述原始积累时说:

在原始积累历史上一切在资本家阶级形成过程中起杠杆作用的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首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大众突然地并且强制地失去生活的资料,当作自由的、像鸟一样的无产者被投到劳动市场上来。农村的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是这全部过程的基础。这种剥夺的历史,在不同的国度,曾经着上不同的色彩,并按不同顺序、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了它的不同各个阶段。在英国,它方才有典型的形式,所以我们就以英国为例。8

综合马克思自己的看法,我们或许可以把唯物史观的原理看作理论模式而非万能的演绎前提。理论模式是从社会生活中抽象与概括出来的理想模型,它是分析工具,能指导我们认识、理解社会生活,但它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自然科学中有这样的理想认知,例如,在牛顿的力学体系中,举凡一切物体,如太阳、月亮、小车、人等等,都被视为一个除了质量以外没有大小、形状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点,这一高度抽象揭示了万物运动的规律,但我们却不会认为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只是一个点。社会科学的性质与与自然科性的性质有所差异,但在抽象模型与客观实际间的关系方面,二者是没有本质差别的。因此任何伟大的理论模式,我们都不可以简单地套用。

马克思是一位极其伟大的思想家,其理论博大精深,而且著述繁富,研究者有时难免出现片面理解的的倾向。而且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许多想法也有有差异,这就难免导致一些歧义,众说纷纭也就在所难免。中国学界如此,西方的争论可能更加激烈。在西方,就有人非常强调马克思人本主义的一面,把人、人的本质、异化、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议论的中心,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重视对马克思早期著作和哲学本体论、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从而得出“人本的马克思”的看法,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科学的马克思”的看法,二者针锋相对。众多的争论本身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如果所有的认识都定于一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就到头了。

8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790页。

参考阅读:

1、安启念《关于唯物史观经典表述的两个问题》,《哲学研究》,2008年第9

期。

2、赵科天、王玉华《在什么基点上领会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就唯物史

观的“经典表述”与安启念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

3、杨学功《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理论视野》,2010年第4期。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 孙正聿 【专题名称】哲学原理 【专题号】B1 【复印期号】2007年11期 【原文出处】《哲学研究》(京)2007年9期第3~7页 【作者简介】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编者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划时代的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是哲学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哲学研究》继今年第3期发表了孙正聿教授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后,又刊发了商榷和回应的文章,以作为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的开端。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对它的研究乃至发展、创新,不能仅仅限于抽象的概念思考或文本解读,而是必须面向生活实践。今天,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现代化的推进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提供了大量的新经验、新问题。善于把时代的问题转化为哲学自身的问题,在解释和解决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中表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唯物主义对全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有指导意义。当前,理论和现实中的大量争论都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我们应当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关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中的哲学问题,在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并显示出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独特价值。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一文发表后,得到学界的关注。读过李荣海先生与之商榷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及其世界观意义》(见《哲学研究》2007年第8期;以下简称“李文”)后,我感到有些理论问题进一步凸显了出来,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仍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的问题。 一、世界观及其解释原则 当人们把哲学定义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时,人们对“世界观”概念本身的理解不仅是有歧义的,而且正是由于这种歧义构成了对哲学的不同理解。这就是说,在对“世界观”的理解中,蕴含着各不相同的解释原则;只有揭示这些不同的解释原则,才能澄明各种不同的哲学世界观。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地揭示了由三种不同的解释原则所构成的世界观理论:一是以客体的或直观的解释原则所构成的旧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二是由抽象的能动的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三是以人的感性活动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这三种解释原则构成了三种世界观,亦即构成了三种不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从根本上说是关于世界观的解释原则的革命。正是以人的感性活动为解释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全部旧哲学,实现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解释原则,这是我所写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一文的基本出发点;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该文构成与“李

最新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2017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答案】A 【解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答案】A 【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 比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等。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

唯物史观与历史哲学

唯物史观与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是一个与历史学有关的哲学分支,通俗易懂的“历史哲学”的界定:历史哲学是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旨在探讨历史的模式与意义、历史学的性质与方法、历史写作的结构与规律等问题。历史哲学有二义:广义指研究社会历史最一般规律或研究认识这些规律的方法的边缘性学科;狭义指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关于历史演变规律和关于历史理解性质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哲学”一词专指那种用幻想的联系代替历史真实联系的社会历史观。 就广义而言,历史哲学的内容和范围随着历史的变迁有很大变化。中国古代有过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的变迁是由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或性能反复循环更替决定的;欧洲中世纪有过上帝决定论,认为人们仅仅是历史的话剧演员,上帝才是他们的导演。这些思想反映出了当时对社会历史发展根由的看法,但还没有构成历史哲学的专门学科。最早把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作为专题,在唤醒人们的“历史意识”方面做出贡献的是18世纪意大利的思想家G.B.维科,他力图在神意之外寻找历史规律,以反对宗教神学的历史理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明确使用了“历史哲学”一词,意指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应超越堆积的史实,达到一种哲学的或理性的认识。之后,历史哲学渐渐成为人们专门研究的知识门类。近现代西方的唯心主义历史哲学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①历史演变的规律是什么;②历史理解的性质是什么。对前者的回答形成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对后者的回答形成了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它们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历史过程,力求从总的联系上把握这个过程,并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知识部门,在思想发展史上有积极的贡献。但是,它们都不是从历史本身,而是从一般抽象原则出

2020年考研数学二真题及答案分析(word版)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数学二真题分析 (word 版)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上. (1) )若函数10(),0x f x ax b x ?->?=??≤? 在0x =处连续,则( ) (A)12ab = (B)12ab =- (C)0ab = (D)2ab = 【答案】A 【解析】001112lim lim ,()2x x x f x ax ax a ++→→-==Q 在0x =处连续11.22b ab a ∴=?=选A. (2)设二阶可导函数()f x 满足(1)(1)1,(0)1f f f =-==-且''()0f x >,则( ) 【答案】B 【解析】 ()f x 为偶函数时满足题设条件,此时01 10()()f x dx f x dx -=??,排除C,D. 取2()21f x x =-满足条件,则()112112()2103 f x dx x dx --=-=-

【答案】D 【解析】特值法:(A )取n x π=,有limsin 0,lim n n n n x x π→∞→∞ ==,A 错; 取1n x =-,排除B,C.所以选D. (4)微分方程的特解可设为 (A )22(cos 2sin 2)x x Ae e B x C x ++ (B )22(cos 2sin 2)x x Axe e B x C x ++ (C )22(cos 2sin 2)x x Ae xe B x C x ++ (D )22(cos 2sin 2)x x Axe e B x C x ++ 【答案】A 【解析】特征方程为:2 1,248022i λλλ-+=?=± 故特解为:***2212(cos 2sin 2),x x y y y Ae xe B x C x =+=++选C. (5)设(,)f x y 具有一阶偏导数,且对任意的(,)x y ,都有(,)(,)0,0f x y f x y x y ??>>??,则 (A )(0,0)(1,1)f f > (B )(0,0)(1,1)f f < (C )(0,1)(1,0)f f > (D )(0,1)(1,0)f f < 【答案】C 【解析】(,)(,)0,0,(,)f x y f x y f x y x y ??>

真题汇编(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真题汇编(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完整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2.【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其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3.【答案】A。解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意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答案】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都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6.【答案】C。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 7.【答案】D。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 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8.【答案】D。解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与之相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它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9.【答案】A。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10.【答案】A。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 11.【答案】B。解析: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直接目标是咨询者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以使后者克服当前的心理问题,并提高自身应付挫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历史唯物论)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3.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与解析

1.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 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 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

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 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 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

唯物史观的当代意义

唯物史观的当代意义 唯物史观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 第一,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价值导向。作为经济运行形式,商品经济是人类的一个必经阶段。随着社 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一经出现,便极大 地冲击着束缚在人们身上的血缘的、宗法的关系,将人从直接 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前提。诚然,马克思也曾强烈谴责了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物的依赖关系”,但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形态而言,它能使人的社会关系更 加丰富,更能促进人的发展。我国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 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顺应了历史 发展的规律。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固有的弊端,如自发性、 野蛮性以及商品货币拜物教等,又都在新的形式上束缚、阻碍 着人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力 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经济发展。人的发展,既是 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评价经济发展的尺度。因此,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应该是创造精神的、物质的各种条件,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奠定基础的一个动态 过程。 第二,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支撑。人的发展需具备多方面的条件,除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外,还必须包括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 面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取得巨大成 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 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生态、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 矛盾日益凸现;在评价体系中,重增长轻发展、重速度轻效益,唯GDP是瞻。总之,在建设中重物轻人,忽视了促进人的全面 自由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并着力解决当前人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协调发展。 第三,唯物史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指导 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始终 都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2014年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要点

2014年《中级会计实务》真题 一、2014年中级会计实务真题剖析 (一)题目类型及分数 题目类型数量分数 单项选择题1515 多项选择题1020 判断题1010 计算分析题222 综合题233 分数合计100 (二)命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 2.突出重点、有一定综合性 3.难易适中 (三)试题解析 ◇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求,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相应信息点,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企业将收到的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时,应采用的折算汇率是()。 A.投资合同约定的汇率 B.投资合同签订时的即期汇率 C.收到投资款时的即期汇率 D.收到投资款当月的平均汇率 【答案】C 【解析】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无论是否有合同约定汇率,均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而是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2.2013年1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项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14年1月12日以每吨2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乙公司销售K产品200吨。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该产品300吨,单位成本为1.8万元,单位市场销售价格为1.5万元(不含增值税)。甲公司预计销售上述300吨库存产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和其他相关税费25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3年12月31日,上述300吨库存产品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425 B.525 C.540 D.550 【答案】无答案 【解析】有合同部分:200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2×200-25×200/300=383.33(万元),其成本=1.8×200=360(万元),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所以该部分库存商品未减值,期末按照成本计量; 无合同部分:100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1.5×100-25×100/300=141.67(万元),其成本=1.8×100=180(万元),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发生减值,期末该部分商品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上述300吨库存产品的账面价值=1.8×200+141.67=501.67(万元)。 3.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某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980万元,预计处置费用为8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 050万元。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为()万元。 A.0 B.20 C.50 D.100 【答案】A 【解析】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980-80=9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 05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两者中较高者,所以可收回金额为1 05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1 000万元,表明该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与解析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2014年数学二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二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上. (1) 当0x +→时,若ln (12)x +α ,1 (1cos )x -α 均是比x 高阶的无穷小,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1,2) (C) 1 (,1)2 (D) 1(0,)2 (2) 下列曲线中有渐近线的是 ( ) (A) sin y x x =+ (B) 2 sin y x x =+ (C) 1 sin y x x =+ (D) 21sin y x x =+ (3) 设函数()f x 具有2阶导数,()(0)(1)(1)g x f x f x =-+,则在区间[0,1]上 ( ) (A) 当()0f x '≥时,()()f x g x ≥ (B) 当()0f x '≥时,()()f x g x ≤ (C) 当()0f x ''≥时,()()f x g x ≥ (D) 当()0f x ''≥时,()()f x g x ≤ (4) 曲线2 2 7 41 x t y t t ?=+??=++??上对应于1t =的点处的曲率半径是 ( ) (A) 50 (B) 100 (C) (D)(5) 设函数()arctan f x x =,若()()f x xf '=ξ,则2 2 lim x x →=ξ ( ) (A)1 (B) 2 3 (C) 12 (D) 13 (6) 设函数(,)u x y 在有界闭区域D 上连续,在D 的内部具有2阶连续偏导数,且满足20 u x y ?≠??及22220u u x y ??+=??,则 ( ) (A)(,)u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D 的边界上取得 (B) (,)u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D 的内部上取得 (C) (,)u x y 的最大值在D 的内部取得,最小值在D 的边界上取得

(完整版)2019考研数学三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9全国研究生考试数学三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为同阶无穷小,则与时,若当=-→k x x x x k tan 0 A.0 B.1 C.2 D.3 2. 的取值范围为()个不同的实根,则有已知k k x x 3055=+- A.()4-∞-, B.()∞+,4 C.]44[,- D. ),(44- 3. c ,b ,a ,x C C y ce by y a y x -x x 则的通解为已知e )e (21++==+'+''的值 为( ) A.1,0,1 B.1,0,2 C.2,1,3 D.2,1,4 4.的是()条件收敛,则下列正确绝对收敛,已知∑∑∞ =∞ =11n n n n n v nu A. 条件收敛n n n v u ∑∞=1 B.绝对收敛∑∞ =1n n n v u C. )收敛(n n n v u +∑ ∞ =1 D.)发散(n n n v u +∑∞ =1 5个的基础解析有的伴随矩阵,且为阶矩阵,为已知204* =Ax A A A 线性无关的 解,则 ) ()(=* A r A.0 B.1 C.2 D.3 6.设A 是3阶实对称矩阵,E 是3阶单位矩阵.若E A A 22 =+,且4=A ,则二次型 Ax x T 的规范形为 A.232221y y y ++. B.232221y y y -+. C.232221y y y --. D.2 32221y y y ---. 7.设B A ,为随机事件,则)()(B P A P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B P A P B A P +=Y B.).()()(B P A P AB P = C.).()(A B P B A P = D.).()(B A P AB P = 8.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且都服从正态分布),(2 σμN ,则{} 1<-Y X P A.与μ无关,而与2σ有关. B.与μ有关,而与2σ无关. C.与2 ,σμ都有关. D.与2,σμ都无关. 二.填空题,9~14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 ()=???? ? ?+++?+?∞→n n n n 11321211lim Λ 10. 曲线?? ? ??-+=232 cos 2sin ππ < <x x x y 的拐点坐标为 11. 已知()t t x f x d 11 4? += ,则()=?x x f x d 10 2 12. A, B 两种商品的价格为A p ,B p ,A 商品的价格需求函数为 2 22500B B A A p p p p +--,则当A p =10,B p =20时,A 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AA η(0>AA η)= 13. 设????? ??---=11011 11012a A ,??? ? ? ??=a b 10,若b Ax =有无穷多解,则a= 14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 02 0,2)(x x x f ) (x F 为X 的分布函数,X E 为X 的数学期望,则{}=->1X X F P E ) ( . 三、解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考研数学二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6年数学(二)考研真题及解答 一、填空题 (1)曲线4sin 52cos x x y x x += -的水平渐近线方程为 . (2)设函数23 1sin ,0, (), x t dt x f x x a x ?≠? =??=? ? 在0x =处连续,则a = . (3)广义积分 22 (1) xdx x +∞=+? . (4)微分方程(1) y x y x -'= 的通解是 . (5)设函数()y y x =由方程1y y xe =-确定,则0 A dy dx == . (6)设矩阵2112A ?? = ?-?? ,E 为2阶单位矩阵,矩阵B 满足2BA B E =+,则B = . 二、选择题 (7)设函数()y f x =具有二阶导数,且()0,()0f x f x '''>>,x ?为自变量x 在0x 处的增量,y ?与dy 分别为()f x 在点0x 处对应的增量与微分,若0x ?>,则 (A )0.dy y <

2016年423联考《申论》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2016年423联考《申论》 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粉笔题库版: 一、给定资料7提到了“社会创业”和“社会创业家”两个概念,请你根据给定资料指出:(1)“社会创业”的主要内涵;(2)“社会创业家”的主要特点(15分) 要求:(1)分析透彻、表达准确;(2)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社会创业源于为特定群体、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强调公平;是创业的新型价值体系,更具有社会公益意义。 社会创业家特点:1.受过良好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关注自然环境,拥有人文情怀,追求远景理想,不以盈利为导向。2.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拓展可持续增长路径。 3.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强调公平。通过商业行为、商业链条架构提升弱势群体的地位。 4.对产品、服务或项目设置更多禁区。追求更有颠覆性的产品和思路。 二、假定你是有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准备将“比逗咖啡馆”的创业经验向广大学生进行推介。请根据给定资料4-6,归纳总结“比逗咖啡馆”的主要成功经验。(20分) 要求:内容准确全面,总结有深度、有条理。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比逗咖啡馆”等成功主要归功于众筹方式与大力创新。 1.创新合作方式:及时发现市场需求,推广个性化定制,互联网寻找合作伙伴,降低股东投资门槛,投资者优势资源互补。 2.创新交流方式:让消费者变成投资者、生产者、传播者,以需求导向寻找股东,将外部交易变成内部合作,重视裂变和衍生合作。跨界与组合的合作方式要相互信任与背书,工作轻松,不断创新。 3.创新管理方式:敢想敢干,重视创意的可行性,调查了解市场,目标明确,科学选址,创新宣传方式,集中决策权于核心团队手中,制定原则保证顺利合作,设置股权流转计划,利用地域优势,主题定位明确,举办多样的线下活动获取资源,加强交流,提高活跃度。 三、假如你是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受邀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一次关于“创业”的专题报告,请你结合给定资料3,为其草拟一份讲话稿。(20分) 要求:(1)写出主要内容即可,不需要成文;(2)观点明确,建议可行,语言简洁,有逻辑性;(3)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创业维艰勇敢前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