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重点

2020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重点

2020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重点
2020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重点

2020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重点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

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p#分页标题#e#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题库及答案【精编版】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题库及答案 试题1:民法不保护下列主体的权益( )。 A: 公民的合法权益B: 私人的合法权益 C: 外国人的合法权益D: 不当得利 答案: D 试题2:甲、乙两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为保证合同的履行,甲按约给付对方4万元定金后,乙企业违约。甲企业依法有权要求乙企业给付( )。 A: 2万元B: 4万元 C: 8万元D: 6万元 答案: C 试题3:王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

给想得到一套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张某,王某的行为违背了民法哪一原则?( ) A: 自愿原则B: 诚实信用原则 C: 等价有偿原则D: 公平原则 答案: B 试题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除纯获利益及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的合同外的合同,应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 )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 )。 A: 十五日/追认B: 三十日/拒绝追认 C: 三十日/追认D: 十五日/拒绝追认 答案: B 试题5:有关专利权的期限,错误的说法是( )。

A: 专利权的期限即专利的有效期限B: 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 C: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D: 专利权均有申请日,即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之日起算 答案: C 试题6:有关知识产权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我国,知识产权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以及专利权与商标权的名称B: 知识产权的“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这种成果无须具有为人所感知的客观形式 C: “知识产权”是外来语D: “知识产权”概念、涵义由法律直接规定 答案: B 试题7:在诉讼期间的最后( )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公共基础知识之简答题汇总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有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他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3、“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使得我们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要努力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解决时代发展中的新课题。其次,与时俱进必须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所谓创新决不是主观任意的创造,而是符合严格的科学性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就社会领域内的创新活动来说,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就是要不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在新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规律。再次,与时俱进必须富于创造性。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关键在于创造出新的东西。 4. 怎么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唯一性: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辨证统一性: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实质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5 .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答: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推动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 . 什么叫实是求是?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汇总解析四十三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汇总解析四十三笔者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公务员公共基础的相关法律知识,由于知识点较多,每篇文章只对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系列文章。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一种影响,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一、法的规范作用 (一)指引作用 1.概念: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2.对象:指引自己。 3.分类:指引作用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义务性规范代表确定的指引,即法律明确规定人们应该这样行为(应为模式)或不应该这样行为(勿为模式),并且如果违反这种规定,就应承担某种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授权性规范代表一种有选择的指引,即法律规定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可为模式)如果人们这样行为,将带来某种肯定性的法律后果。

(二)评价作用 1.概念: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2.对象:评价他人。 3.例:法院判决中对犯罪嫌疑人所定的罪就是一种评价。 (三)教育作用 1.概念: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 2.对象:教育大多数。 (四)预测作用 1.概念: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2.对象:预测相互间。 (五)强制作用 1.概念: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证。 2.对象:强制违法者。 3.例:对违法行为施加的行政处罚、对犯罪行为施加的刑罚。 二、法的社会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公民道德建设基础 Ch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1-1公民道德的含义 2001.9.20,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9.20,公民道德建设日 2006.3.8,胡,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道德——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主要是人们判别善与恶、是与非的一种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中选择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公民道德——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到的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明团勤敬,20字,十个道德规范)——我国公民应当遵守,全社会大力倡导。第一次系统的、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对法律的自觉认同,积极自觉地学法、懂法和守法] 明礼:狭义上指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广义上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 诚信:诚信道德规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公民这十个基本道德规范,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 团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貌似省事考过?] §1-2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存在的问题 ①一些人唯利是图的思想恶性膨胀,以追逐个人的私利为唯一目的。 ②由于一些人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到政治生活中来,导致在一些党政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严重存在。 ③愚昧路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④在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 §1-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要通过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作用,加强道德教育,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加强道德教育,实施“以德治国”,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的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良心”,也就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实践履行公民道德,树立到的示范的作用。 ②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要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社义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 ③加强青少年和儿童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④违法犯罪分子和受到刑事处分的人,在对他们进行必要地惩罚以外,更应该对他们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思想上的公民教育和改造,要使他们从灵魂的深处认识到犯罪的“可耻”,培育他们的“羞耻之心”,使他们有正确的“荣辱观念”。 Ch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2-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全面贯彻江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1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4、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 表示栈底。 2、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3、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4、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要点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要点整理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2015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

2015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备考(一) 一、春节 春节又称“过大年”。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除日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 (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春节是展示民间百俗的综合性大节,既有迎喜纳福、阖家团聚、娱乐社交的习俗活动,也有祭祀神佛祖先驱邪免灾民俗事象。 二、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元宵有张灯、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三、清明节 清明又称“寒食节”。农家多要上坟祭祖,培土植树。机关、学校也多在清明前后到烈士陵园扫墓或组织春游。 四、端午节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家家要吃粽子,农村妇女、小孩有头戴艾叶,腕系花绳之俗。 五、七夕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也被现代人称作“东方情人节”。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基础。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六、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放花灯等。 七、重阳节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二是插茱萸。三是饮酒赏菊。四是食重阳糕,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备考(二) 一、古代政治礼仪 (一)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二)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 (三)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 ; 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 (1) 民事制裁。 (2) 行政制裁。 (3) 刑事制裁。 (4) 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母法 )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人大作用: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 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 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 票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常识(重点知识记忆)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以上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复议;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 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该部门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对于有行政复议法第15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

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自接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8、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起诉。 9、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三)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四)法律规定。 10、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11、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呢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行政复议机关有权拒绝。 12、在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或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收集证据。 13、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在7日内依法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4、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否则应在7日内转送有权机关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1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源:河南京佳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2015年上半年《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解析

2015年上半年《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解析 一、判断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一、判断题 1、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 答案:错 解析: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遗传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错 解析: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下降,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减少。 答案:错 解析: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作用不会下降 4、上课听讲,师傅带徒,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答案:错 解析:上课听讲是狭义的学校教育,师傅带徒弟是广义的教育中的社会教育,母鸡带小鸡不是教育现象。 5、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答案:对 解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6、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显得很重要,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已成定论的知识教给学生。 答案:错 解析: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能力,不仅仅是知识。 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答案:对 解析:题干就是复式教学的定义 8、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全都变坏了。”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 答案:对 解析:卢梭认为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9、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干部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答案:错 解析:班级管理是保证班集体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并不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2017公路水运公共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加强整理版

一章概述 1985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发布《计量法实施细则》 上二者说明凡是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 1990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97年首次对公路试验检测做出管理规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出台了对人员的管理、培训文件,确定为公路、水运两种;检师、检员两种;明确了执业资格制度。 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2年出台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确定了材料、结构两专业,甲乙丙三等级,为《办法》奠定了基础。 2005年在02年的“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首次对公路水运统一要求;建立了等级评定制度;明确了等级划分原则;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以及《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增加了公路的桥隧和交通工程检测专项。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可设立工地试验室,承担相应检测任务,并对其检测结果负责。 为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管理及人员的素质,2007年在《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办法》 《等级标准》规定了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员资格及数量、设备要求、检测用房等。其中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水运工程强制性标准》。水运工程沿袭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 试验检测是质量、进度、费用管理的重要手段;确定新材料的使用品质;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流程、质量;确定工程内部、外部质量,消除隐患;可分析工程质量事故原因。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工程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 试验检测的新任务:检测已建成及在建道路桥梁的健康状况,确定科学的养护方法和时间,延长寿命等。 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到监控养护都离不开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的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哲学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

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 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2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考点汇总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考点汇总 【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方便各位考生备考2016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共党史考点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随着事业单位考试的发展和探索,中共党史逐渐成为了不可小觑的一部分。一些省份的考试大纲中取消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人文科技的考查,明确提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因此中共党史的分数高低对整体的考试成绩必然有所影响。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中共党史中涉及的高频考点如下: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用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标志着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在中国共产党掌握或

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宣布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6.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7.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与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纵横l1个省的震惊中外的长征胜利结束。 8.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0.1937年7月7日,爆发“七七事变”。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1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9月9日,冈村宁次在中国战区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这些考点是在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结合练习题,夯实基础,把握要点。预祝大家梦想成真!

公共基础知识点汇总

1,2005年交通部出台了《检测管理办法》就检测机构、从业人员资格和工地试验室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总则、检测机构等级评定、试验检测活动、监督检查、附则 2,目的在于规范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里的试验检测活动包括:试验机构从事试验3,检测相关活动以及政府部门对检测工作的监督等活动。实验检测内容主要指在现场二次加工的材料,是对进场材料的检查。 4,检测范围:二次加工的材料,构件,工程制品。不同生产,销售的产品检测活动。 其中《等级标准》明确了各等级实验室对人员、设备、检测能力、实验用房等标准; 《评定程序》规范了等级评定程序; 《工地实验室》强调了设立前提是:母体取得了检测机构等级证书。 5,试验检测遵循原则:科学、客观、严谨、公正 科学:科学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更新换代;对于监督机构表示科学分析影响,采用科学手段加强监管。 客观:以实施为准绳;严密的工作程序;严守职业道德;不造假。 严谨:检测活动要考虑周全;规范标准要现行有效;检测程序严密;报告要素齐全;检测依据明确;检测方法得当。 公正:检测活动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干扰;独立开展工作;不收行政干扰和利益影响。 6,质监机构具体实施试验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落实;质监总站是具体实施检测活动的监管部门,省站为本行政区内试验检测活动的监管部门。 7,公路水运检查机构分为公路、水运两个专业,公路:综合类(甲乙丙)和专项(交通工程、桥梁隧道工程);水运:材料类(甲乙丙)和结构类(甲乙)公路工程 综合类 甲 质监总站评定 乙、丙 省站评定 专项 桥梁隧道工程 质监总站 交通工程 质监总站 水运工程 材料 甲 质监总站 乙、丙 省站 结构 甲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上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上) 1.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A.国家副主席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答案】A 2.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委员有多少人出席会议时,召开会议才是合法有效的?( ) A.二分之一以上多数 B.过半数 C.三分之二多数 D.三分之二以上多数 【答案】B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州的人民法院 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D.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 4.公务员的任用,坚持的原则. A.勤能并重 B 管理与监督并重 C.为才是用 D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答案】D 5.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 ()是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 A.资历 B 德才 C 具体的工作实绩 D 工作效率 【答案】C 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基本的特征是: 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具有违法性 C、尚不够刑事处罚 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答案】A 7.某甲和某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某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未到现场。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2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事后,某甲分3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答案】D 8.两刑警在追击某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租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不幸被犯罪嫌疑人炸毁,司机被炸伤,犯罪嫌疑人被刑警击毙。该司机正确的救济途径是下列哪一项? A.请求两刑警给予民事赔偿 B.请求两刑警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赔偿 C.请求两刑警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补偿 D.要求犯罪嫌疑人的家属给予民事赔偿 【答案】C 9.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答案】D 10.某研究所在装运存有放射性物质的铅箱时,一只箱子从车上掉下来,吴明(8岁)看见后,即取出箱中的放射性物质玩耍,结果因过量吸收放射性物质而得病。吴明的治疗费和其他必要费用应由谁承担? A.吴明的监护人 B.某研究所 C.主要由某研究所承担,吴明的监护人适当分担 D.主要由吴明的监护人承担,某研究所适当分担 【答案】B 11.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丙。丙死亡后一年,乙得知甲仍然在世,经通讯联系后,遂向法院申请撤销原死亡宣告,撤销甲的死亡宣告后,甲与乙的婚姻关系如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