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格雷马斯与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与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与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与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与符号矩阵

“符号矩阵”是他根据法国结构主义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模式扩充发展而来的一种符号分析模式,他将列维·斯特劳斯的简单的二元对立,扩充为四元,使得叙事分析的实现更为完善。这种分析方法其实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命题与反命题”,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符号矩阵”不无裨益。

X 反X

X

文学故事起源于x与反x之间的对立,在叙事进程中又引入了新的因素,于是出现了非x和非反x,当这些因素都得以展开,故事也就完成。

使用符号矩阵理论的基本方法:

一、确定那个x。在细致阅读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我们要确定文本中最为基本的要素来作为x。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分析的成败优劣。除了依靠文学感知能力外,也有一些方法可循。即,文本中的关键要素往往会明显地反复出现,我们就需要对之进行细致考察,衡量它是否足以作为主导全篇的x。

有时这个关键要素并不是以单一形象反复出现,而是以多个形象的组合出现,这就需要多一道工序,从这些丰富的形象中寻找具有同一性的“义素”。最佳的效果是你能提取出一个简单的概念甚至是一个字,然后进行推演,再确定出它的对立项和另外两个矛盾项。

二、分析叙事结构。有了第一步的工作,第二步就呼之欲出了。弄清楚这篇叙事文本的所有要素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立足于这些基本要素来考察整个故事结构、情节方面的发端、演化、结局,我们也可以藉此来弄清作者创设出的这个叙事结构所隐喻的内涵是什么。特别强调的是,这种“符号矩阵”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很像是一种文字游戏,因而它最终推演出的所谓“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与我们的直观感悟相去甚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大可不必为最终得出结论的荒谬而震惊,因为,倘或一切都是看起来的那样,也就不需要理论这个玩意儿来添乱了。换言之,这是因为有了理论的存在,每个人的个性化的、多样的理解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根据意义。

理论内容到此结束。在网上有很多运用“符号矩阵”来分析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的文章,水平参差不齐,大家可以找来看看,但切忌被其思路所左右。毕竟,一个有新意的思路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

下面是对《聊斋志异》中《鸲鹆》一篇进行“符号矩阵”分析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鸲鹆》的原文故事:

王汾滨言: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习,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其人愁苦无策。

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

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音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此毕载积先生记。

然后是分析:

《鸲鹆》中,x是人,反x是反人(指王爷,因为他象征着权势,而权势对人进行着压迫),非x是非人(指鸲鹆,它是动物,显然是非人),非反x是非反人(我们很难明确地发现文中有非反人为何的直接描述,这是故事结构缺失的一环,因而恰恰也就是蒲松龄所要表现的那一环。经过推演,我们可以明白,与动物相对立而与权势不同的东西,同时它又是人的一种特质,那么它就是人道。)。

于是我们可以明白,这篇故事展现出了人与非人(鸲鹆)所产生的一种美好的感情并对其进行了褒扬,批评了反人(权势)对人的压迫(故事中人与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异,权势者对于弱者的漠视),最终的主旨在于人道。

对“符号矩阵”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反思

康建伟

阿尔吉达斯·于连·格雷马斯(1917~1993年)是立陶宛裔的法国著名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曾主编《符号学巴黎学派》,标举出了符号学的“巴黎学派”这一名称。“符号矩阵”是他根据法国结构主义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模式扩充发展而来的一种符号分析模式。源自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中命题与反命题的诠释,他将列维·斯特劳斯的简单的二元对立,扩充为四元,这样在叙事分析中就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所谓符号矩阵,即设立一项为X,它的对立一方为反X,第三项为非X,与X矛盾但不一定对立,第四项为与反X矛盾的非反X。国内文论界对这四项的理解是一致的,但在这四项的关系图式及运用于具体的文本阐释时,我们却发现了不少误读,具体如下文所示:。

1)颠倒符号矩阵中第三项和第四项的位置

在朱立元先生主编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将此四项的关系归纳如图1所示[1],并引用了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中用此模式对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鸲鹆”篇所做的分析,如图2所示[2]110。

图1 朱立元先生《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四项的关系

图2 杰姆逊对《聊斋志异》“鸲鹆”篇所做的分析这种图式影响广泛,很多文学理论书籍都采用了这一图式。但是这里明显存在一个矛盾,在这个图式中第一项为X,第二项为反X,第三项为非反X,第四项为非X。而在杰姆逊所做的分析中,第三项为非人,第四项为人道,也就是反人的矛盾项,即非反人。若将人再抽象为X,则第三项为非X,第四项为非反X。所以在第三项和第四项的位置安排上正好是颠倒的。那么在第三项和第四项的位置到底应该如何安排呢?格雷马斯在《论意义》中将一个意义的基本结构表述如图

3所示:

图3 格雷马斯《论意义》中意义的基本结构

在这个基本结构中,S1与S2是语义轴S在内容层形式的层面上串联的两个相反的义素,S1与S2则是分别与S1与S2相矛盾的对

立项。将这一基本结构运用于具体的规则,我们看到格雷马斯做了如

下构图,如图4所示:

图4 格雷马斯的构图

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绿灯表示通行(即S1);红灯表示禁止通行(S2),黄灯在绿灯之后表示非通行,在红灯之后表示非禁止,当停用红绿灯而只亮黄灯时,它甚至还表示S1+S2[3]。

对于上述引文,《论意义》的译者吴泓缈曾用符号学方阵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个语义域进行了浅显易懂的描写,如图5所示。

图5 吴泓缈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语义域的描写

鼓励生一子,禁止生多子,不鼓励不生子或私生子,不禁止双胞胎或三胞胎,似乎所有的可能性都在其中了[4]。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所引图式,一方面与所引用的杰姆逊的论据是不相符合的。在杰姆逊的分析中,第一项即X项为人,

第二项即反X项为反人(王爷),第三项即非X项为非人,是与X项矛盾但不对立,第四项即非反X项为人道,是与反人(王爷)矛盾但不对立,反人的矛盾项为非反人,即为人道。从上述引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X项与反X项是对立的,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命题与反命题的对立,这是所有分析的基本着眼点,而第三项应为非X,第四项应为非反X。另一方面与格雷马斯及其译者的解释是不相符合的。格雷马斯不仅指出命题与反命题的对立,而且指出了第一项和第三项的矛盾,第二项和第四项的矛盾。所以第三项的应为非X,第四项应为非反X。

2)符号矩阵在文本分析中的偏差

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将简单的二元对立扩充为四项,将对立和矛盾的关系引入各项,通过函项的赋值,便可以剖析文本中人物复杂的关系,实现了人物形象分析和深层内蕴的挖掘,因而在具体文本分析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很多文本批评,特别是叙事文本的批评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然而在很多用此模式的文本批评中却存在生搬硬套、墨守成规、亦步亦趋的教条倾向。其表现为将一文本断章取义,抽出四个人物形象,然后将此四人与符号矩阵中的四项做简单的对应,然后进行分析。比如在对《祝福》的分析中,就将X项赋值为被压迫者祥林嫂,反X 项赋值为压迫者鲁四老爷,非X项赋值为非压迫者柳妈,非反X项赋值为帮手“我”。对立项是被压迫者和压迫者的阶级斗争,这样的分

析在符号矩阵的面纱下依然是我们熟悉的社会学批评。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符号矩阵的精髓所在。

杰姆逊是符号矩阵具体实践的杰出代表,很多论著都是选他的批评实践为范例的。在杰姆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他对《聊斋志异》中的“鸲鹆”作了详细的分析,上面已经做了介绍。除此之外,他还用符号矩阵对康拉德的《吉姆爷》作了精辟的分析。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运用这一模式的。

在对这一文本的分析中,首先,他在纷繁复杂的文本符码层面之下抽象出了基本的行动和价值的二元对立。“行动是西方意义上的行动,即做事,取得成功,价值指的是西方人的行动中缺乏的意义,或者说体现在朝香客的被动性中的意义。”然后对其他的两项进行赋值,即第三项为非行动,第四项为非价值。其次,他将各项进行整合。非价值与非行动的结合是坐在甲板座椅上的人,非行动和价值的结合是朝香客,行动和非价值的结合就是虚无主义的冒险家,而价值和行动的结合作者找到的是吉姆爷。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图式,如图6所示。

[2]130~131

图6 杰姆逊分析《吉姆爷》的图式

据此,我们可以按图索骥把握住杰姆逊叙事分析的基本路:1)确定文本中的基本要素,然后找到它的对立项,再相应地找到其余两个矛盾项,即找到构成意义的构成性符号素,并指出其作用。杰姆逊强调“格雷马斯叙事分析的关键,就是要在有意义的现象下找到构成性微观原子和分子,并指出其作用。[2]109”那么,如何确定这一基本义素呢?吴泓缈在《结构语义学的启示》一文中指出“如何确定义素的抽象程度,如何根据理解意义的需要来切分能指,这其实是分一而二的问题。其一,义素的确定有赖于具体的文体,决不允许泛泛而谈;其二,必须从该文本的整体出发来确定义素,而不是带着形成的义素工具包来分析文本……简言之,他认为一个文本中的关键形象一定会以冗余的形式反复出现,只要把它们扫描出来,构成对立,我们就不难发现合适的义素;退一步讲,即使没有反复出现的形象,多个形象之间也一定具有冗余的义素。[4]43”也就是说,基本义素的确定必须紧扣文本,高屋建瓴,整体把握,不能机械呆板。而且这一义

素往往在一文本中以冗余的形象或义素的形式反复出现,抓住这一冗余形象或义素就确定了这一基本义素。杰姆逊在具体实践中更是采用了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方法,即“最好是使用一个固定的字,然后作一些小的变化,这样便于表达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结构主义这种分析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文字游戏。[2]110”比如,在上述“鸲鹆”的分析中,他找到一个固定的字是人(human),然后确定得到对立的第二项反人(inhuman),接着找到剩下的两个矛盾项,即与人(human)矛盾的第三项非人(non-human),与反人(inhuman)矛盾的第四项非反人(humane)。于是符号矩阵的四项便确定了。

2)整合各个已赋值了的函项。符号矩阵在我国的文本分析中往往做完前面第一步就大功告成了,我们忽视了对已经赋值了的函项的整合。在前面提到过的对《鸲鹆》和《吉姆爷》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杰姆逊所做的复合工作,结构主义虽然源自二元对立,却是对二元对立的丰富和发展。在《鸲鹆》的分析中,王爷虽然被符号化为非人,但他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有权有势的人,即王爷是人与非人的“复合项”,杰姆逊所谓的“乌托邦项”。特征的对立或矛盾不是人物间的对立,人物是两个构成性符号素的复合与交叉。所以这种分析避免了人物分析的简单化和类型化,而有了某种意义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在《吉姆爷》的分析中,非价值与非行动的结合是坐在甲板座椅上的人,非行动和价值的结合是朝香客,行动和非价值的结合是虚无主义的冒险家,而价值和行动的结合是吉姆爷。这是一项重要而我们

经常忽视的工作。做完这些工作后便可根据符号矩阵给我们的提示更好地把握、理解文本。

把握了杰姆逊批评实践的脉络之后,可以发现国内在实践中运用这一模式时,存在的以下不足:

1)在对基本要素的确定上莫衷一是。其源自对冗余义素的把握不准,对分析的基本技巧即对“固定的字”认识不一,还存在着将符号矩阵四项与文本中的人物简单对应的倾向。2)缺乏整合意识。在对符号矩阵的四项赋值之后,急于求成,就企图挖掘文本深层内容,不再确定复合项。3)受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会批评拘束,仅以符号矩阵的面纱做掩饰,换汤不换药。其深层原因乃是没有完成从情节分析到语言分析的转变,没有把握住格雷马斯叙事学说中最基本的“交换”这一机制。

了解了以上要点后,我们也可以尝试对上文引用的《祝福》的分析加以修正。

在《祝福》的分析中,很多论者都注意到了“看与被看”的模式,例如文中写到了祥林嫂的阿毛被狼吃掉后,很多人的“看(问)”,以及在看与被看的背后还有一位隐含的作者的“看”。在这里分析者抓住了一个固定的字“看”触及到了文本深层的结构模式[5]。其实让读者和“我”感触颇深的还有一处是向“我”的“问”,一处让“我”以及我们读者都无法回答的“问”,这一“问”是一个以生命为代价的女人向自己遵从一生的价值信念的怀疑,是一个深受其害的女人向自己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的怀疑,是触及到了文本深层一个字,我们

也许可以抓住这个“问”字给符号矩阵的各项进行赋值。于是便有了第二项反问(肯定),第三项非问,第四项非反问(非肯定)。鲁四老爷知道存在、也许曾有过这样的疑问,但他作为现存制度、文化的维护者、肯定者必然是要反对这样的疑问的,因而他是问与反问(疑问与肯定)的复合项;祥林嫂是问的发出者,很明显她不是肯定者,即非反问者,所以她是问与反非问(非肯定)的复合项;“我”既不认可鲁四老爷的肯定存在(非肯定),但自己又身为四叔的侄儿,不自觉地又站在鲁四的一边而否定置疑(非疑问),因而“我”是非问与非反问的复合项;而身为受害者,丧失对现存制度置疑(非疑问),认同鲁四老爷的行为,不自觉地成为迫害者的自然是柳妈了(肯定)。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符号矩阵,如图7所示。

当然,这一图式决非唯一标准,根据对“固定的字”的不同理解,我们还可以做出不同的图式,从而对一文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发前人所未言,更为深刻地剖析文本的深层内蕴。

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在我国文本批评实践中的误读,使得我们有必要再次反思。我们提倡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引进,更提倡创新,但所有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对这一理论的深刻掌握和正确运用之上,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引进本身表明我们在这一方面的不足,那么我们绝不能在引进的同时再次落后。

图7 《祝福》的符号矩阵

参考文献[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3.[2]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格雷马斯.论意义[M].吴泓缈,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45-146.[4]吴泓缈.结构语义学的启示[J].法国研究,1991,(1).[5]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格雷马斯“符号矩阵”下的《桃花劫》

张晋霞

(作者为云南民族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12级硕士研究生)

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格雷马斯所提出的“符号矩阵”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作品的新视角,而且可以更加完整地描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桃花劫》是海男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被评论称为一部“最为彻底最有深度的女性主义文本”。本文试图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为基础,来深入分析海男的长篇小说《桃花劫》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及其对立关系,从而揭示该小说的深层意蕴。

一、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

格雷马斯是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他对叙事符号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其最大的成就便是他所创立的“符号矩阵”理论。“格雷马斯受索绪尔与雅各布森关于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研究的影响,认为人们所接触的‘意义’,产生于‘语义素’单位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分两组:实体与实体的对立面、实体与对实体的否定,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提出了解释文学作品的矩阵模式。”[①]他的“符号矩阵”模式克服了二元对立过于简单的缺点,能够更加完整地描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格雷马斯还受到结构主义先驱普罗普的“叙事功能”的影响,他在普罗普所提出的三十一种“叙事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清减,提出了他自己的“角色模式”理论,即把一个文本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归结为六种角色:支使者、承受者、主角、对象、助手、对头,他们之间两两相对。从而提出了他自己的“符号矩阵”理论。

(格雷马斯按二元对立原则,将叙事作品(基本只限于神话、童话、民间传说等)的行动者(角色)分为三组六范畴,即:主角/对象,支配者/承受者,助手/对头①。尽管这一模式被递相述介,但批评者也不乏其人。)

该矩阵模式先设立一项为X,它的对立一方是反X,在此之外,还有与X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非X,又有非反X,他们之间构成一个动态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阐释:

X 反X

非X 非反X

在格雷马斯看来,整个故事起源于X与反X之间的对立,但在故事进程中又引入了新的因素,从而又有了非X和非反X,当这些方面因素都得以展开,故事也就完成。格雷马斯的这一“符号矩阵”模式,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文本中所蕴含的各类“关系”更加清晰,为了凸显故事的主要矛盾及关系,从而使人们对于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分析。

海男的长篇小说《桃花劫》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以一个传奇爱情故事的模式,为我们讲述了女主人公乌珍灵魂与肉体的挣扎的全过程,我们目睹了她肉体的受难,灵魂的丧失,以及复仇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作为女主人公乌珍反抗男权与复仇的唯一工具,贯穿整部小说。作者海男以她特有的女性经验,将这种“身体”的屈辱与受难、反抗与挣扎演绎地淋漓尽致。小说仅仅围绕与乌珍的身体有关系的几个主要人物,即姚妈、吴爷、白爷、黄家文来展开,通过爱情的纠葛、权力的秘密、人性的沦丧等方面,对“身体”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通过对乌珍与围绕在她身边的几个关键人物之间关系的分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该小说的深层意

蕴。

二、《桃花劫》中的符号矩阵模式

海男的《桃花劫》主要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从1929年春天到1942年秋天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以女主人公乌珍为主角。她本是一位大家族的小姐,又是一名女中学生,却由她的表哥诱骗到了驿馆,从此,她便在驿馆主人姚妈的调教下,成了驿馆的第一支花,开始了自己的驿妓生涯,以出卖肉体为生。但她又不是一名普通的驿妓,她虽出卖肉体却不甘愿沉沦于肉体,她的灵魂始终伴随在她周围并时刻等待被救赎。后来出现在驿馆的茶叶商人吴爷、土匪头子白爷和拥有一支军队的黄家文,成了她救赎灵魂过程中的主要协助力量。在这几个男人的帮助下,她最终杀掉了白爷,报复了姚妈,不仅自己做了匪巢的主人,而且还接替了姚妈的位置,成了驿馆的主人。驿馆在姚妈的操纵下化为灰烬之后,她又回到匪巢,随着黄家文的死,她在一次抢劫吴爷马帮的时候,她杀掉了自己的兄弟,亲自解散了匪巢,并开始了和吴爷在一起的马帮生活。并在吴爷死后用他所留下的财产在原来的驿馆遗址上修建了一所小学。而自己的亲生儿子,成了这座小学的第一位老师。

从而我们得知,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一座驿馆内,在这座驿馆中,乌珍、姚妈、吴爷、白爷、黄家文构成了主要的人物关系。其中驿妓乌珍与驿馆主人姚妈构成了主要的人物关系,也是故事的主要脉络。假使乌珍为X,姚妈则是反X,从小说中我们得知,乌珍毕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灵魂,而促使其灵魂消失的主要原因,则是男权社会的压迫,而吴爷、白爷、黄家文,甚至是姚妈,都代表了这种压迫的力量。姚妈虽身为一个女人,但她作为驿馆的主人,完全行使的是男性社会的生存法则,她代表着一种男性的权威,从根本上压迫着乌珍。白爷作为匪巢的主人,他对乌珍完全是一种肉体的占有,对其实行肉体的奴役。他和乌珍之间有矛盾,但并不对立,在报复姚妈的过程中,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乌珍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因此白爷是非X。而吴爷作为另一个压迫力量,却是一种温情的存在。他是第一个占有乌珍肉体的男人,也是唯一一个给与过乌珍爱情体验的男人。在乌珍穷途末路之时,她依旧选择回到吴爷身边,和吴爷一起生活,并且陪着吴爷终老,因此吴爷是非反X。黄家文作为压迫乌珍的另一只重要力量,他同时具备了上述白爷和吴爷的性质,时而是乌珍的助手,时而又成了乌珍的对头,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他既充当非X,同时也充当非反X。由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可将其关系演示为下图:

乌珍姚妈

吴爷白爷

在这个“符号矩阵”模式中,非X即白爷与非反X即吴爷之间呈现一种对立关系,造成二者对立的真正诱因是年轻时候的姚妈,在争取姚妈芳心的同时二人自愿立誓,从此二人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一个做了马帮商人,另一个做了土匪头子,从而开始了他们之间抢劫与被抢劫,杀戮与被杀戮的纠葛生活。而真正的谬误之处在于,在这个“符号矩阵”模式中,吴爷和白爷与姚妈之间呈现一种对立关系。姚妈虽作为驿馆主人,以男权社会的行为准则来压迫驿妓,但她依旧受到真正代表男权社会的吴爷和白爷的压制。同时吴爷和白爷作为乌珍的助手,对姚妈的失败起到了催化与加速的作用。因此,在这个“符号矩

阵”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关系。

三、“符号矩阵”背后的矛盾与对立

从《桃花劫》的“符号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四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关系,其主要的矛盾与对立主要体现在女性与代表男权社会的人物之间的对立以及灵魂与肉体的对立。

(一)从“天使”到“妖妇”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得知,驿妓乌珍与驿馆主人姚妈构成了主要的人物关系,二人之间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对立关系,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她们二人走的是一条相似的道路,乌珍步了姚妈的后尘,最终变成了和姚妈一样的女人。纵观她俩的一生,她们都经历了从“天使”到“妖妇”的转变。

“美国吉尔伯特和古芭的女权主义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研究了西方19世纪前男性文学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揭露了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的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②]所谓“天使”形象,即温柔、美丽、顺从、贞节、无知、无私的女性,

格雷马斯矩阵

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和叙事语法 格雷马斯受索绪尔与雅各布逊关于语言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研究的影响,认为人们所接触的“意义”,产生于“语义素” 单位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分两组:实体与实体的对立面、实体与对实体的否定,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提出了解释 文学作品的矩阵模式,即设立一项为x,它的对立一方是反x,在此之外,还有与x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非x,又有反 x的矛盾方即非反x,即 在格雷马斯看来,故事起源于x与反x之间的对立,但在故事进程中又引入了新的因素,从而又有了非x和非反x, 当这些方面因素都得以展开,故事也就完成。 对“符号矩阵”在文学批 评实践中的反思 康建伟 内容提要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在国内文学批评实践中存在两种误读情况:一是在部分论著中将符号矩阵第三项和第四项位置颠倒,二是在函项赋值上存在很多偏差,并且缺失整合意识。通过重读符号矩阵,并借鉴杰姆逊运用这一模式分析文本的经典案例,可对上述不足加以修正。 关键词符号矩阵函项位置赋值整合意识阿尔吉达斯·于连·格雷马斯(1917~1993年)是立陶宛裔的法国著名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曾主编《符号学巴黎学派》, 标举出了符号学的“巴黎学派”这一名称。“符号矩阵”是

他根据法国结构主义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模式扩充发展而来的一种符号分析模式。源自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中命题与反命题的诠释,他将列维·斯特劳斯的简单的二元对立,扩充为四元,这样在叙事分析中就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所谓符号矩阵,即设立一项为X,它的对立一方为反X,第三项为非X,与X矛盾但不一定对立,第四项为与反X矛盾的非反X。国内文论界对这四项的理解是一致的,但在这四项的关系图式及运用于具体的文本阐释时,我们却发现了不少误读,具体如下文所示:。 1)颠倒符号矩阵中第三项和第四项的位置 在朱立元先生主编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将此四项的关系归纳如图1所示[1],并引用了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中用此模式对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鸲鹆”篇所做的分析,如图2所示[2]110。 图1 朱立元先生《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四项的关系

刮痧

电影刮痧的结构 主义分析 彭卓 摘要运用结构主义解读电影刮痧中的各种 二元对立要素以及利用符号矩阵分析影片中的 人物关系从中挖掘出电影的深层结构为刮痧这部 影片提供新的赏析视角 关键词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符号矩阵深层 结构 在学习中外文化冲突时许多英语学习者都会想 起一系列中外电影的名字其中国产电影刮痧是一 部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冲 突和融合的过程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中部 密西西比河畔城市圣路易斯的故事影片中的主角许大同在美国经过八年的奋斗终于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并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他热爱美国并全身心融入到 美国的社会生活之中但自从他把在北京的父亲接来 美国后这一切就发生了改变一天儿子丹尼斯肚子 痛大同的父亲因为看不懂药瓶中的英文他就按照传 统的中医疗法帮孙子刮痧在小孩的背部留下深深的 刮痕就因为这深红的刮痕许大同被儿童福利局误以 为是虐待儿童而被告上了法庭从此一场围绕刮痧究 竟是否是一种治疗手段的官司就降临到大同一家人的 身上刮痧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到了美国就变 得难以说清了官司反反复复最后大同的父亲不得 不重返北京生活大同的老板约翰昆兰在唐人街因亲 身体验刮痧证明它是一种中医疗法从而消除了许大 同虐待儿童的嫌疑挽救了这个家庭 之前许多研究者都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研究 这部电影却没有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赏析它因此 本文从结构主义出发通过展示二元对立要素和符 号矩阵来揭示电影的深层结构从而填补该影片在结 构主义分析方面的空白 一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是20 世纪20 年代在著名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影响和启发下应运而生的 自从世纪年代以后结构主义在人文科学的某 些领域语言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文艺学等学 科中成为一种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新倾向结构主 义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结 构系统所谓表层结构也称外结构是指文学作品可 感知的语言组织形式所谓深层结构也称内结构是 指隐藏在语言组织形式下可以不断生成意义的系统 以及由这一系统构成的潜藏于一系列作品中的那种

矩阵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则

矩阵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则 1、矩阵的定义 一般而言,所谓矩阵就是由一组数的全体,在括号()内排列成m行n 列(横的称行,纵的称列)的一个数表,并称它为m×n阵。 矩阵通常是用大写字母 A 、B …来表示。例如一个m 行n 列的矩阵可以简记为: ,或 。即: (2-3) 我们称(2-3)式中的为矩阵A的元素,a的第一个注脚字母,表示矩阵的行数,第二个注脚字母j(j=1,2,…,n)表示矩阵的列数。 当m=n时,则称为n阶方阵,并用表示。当矩阵(a ij)的元素仅有一行或一列时,则称它为行矩阵或列矩阵。设两个矩阵,有相同的行数和相同的列数,而且它们的对应元素一一相等,即,则称该两矩阵相等,记为A=B。 2、三角形矩阵 由i=j的元素组成的对角线为主对角线,构成这个主对角线的元素称为主对角线元素。 如果在方阵中主对角线一侧的元素全为零,而另外一侧的元素不为零或不全为零,则该矩阵叫做三角形矩阵。例如,以下矩阵都是三角形矩阵: ,,,。 3、单位矩阵与零矩阵 在方阵中,如果只有的元素不等于零,而其他元素全为零,如: 则称为对角矩阵,可记为。如果在对角矩阵中所有的彼此

都相等且均为1,如:,则称为单位矩阵。单位矩阵常用E来表示,即: 当矩阵中所有的元素都等于零时,叫做零矩阵,并用符号“0”来表示。 4、矩阵的加法 矩阵A=(a ij)m×n和B=(b ij)m×n相加时,必须要有相同的行数和列数。如以C=(c ij)表示矩阵A及B的和,则有: m ×n 式中:。即矩阵C的元素等于矩阵A和B的对应元素之和。 由上述定义可知,矩阵的加法具有下列性质(设A、B、C都是m×n矩阵):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5、数与矩阵的乘法 我们定义用k右乘矩阵A或左乘矩阵A,其积均等于矩阵中的所有元素都乘上k之后所得的矩阵。如: 由上述定义可知,数与矩阵相乘具有下列性质:设A、B都是m×n矩阵,k、h为任意常数,则: (1)k(A+B)=kA+kB (2)(k+h)A=kA+hA (3)k(hA)=khA

第二部分 矩阵的运算符号(1)

2章Matlab及其应用2.1 MATLAB的基本矩阵运算2.2 MATLAB的变量 2.3 关系和逻辑运算 2.4 矩阵操作

2.1、MATLAB的基本矩阵运算2.1.1 简单矩阵输入 1、命令行简单键盘输入 用于很少数据输入 矩阵的方向:, ; NaN Inf 2、文件形式输入 文本文件:从文本文件中读 入数据 mat文件:matlab自有的数 据格式>> B=[1 2 3; 4 5 6] B = 1 2 3 4 5 6

2.1.2 语句生成矩阵 1、线性等间距格式矩阵 (1)X=起始值:增加值:结束值 (2)linspace命令 a=linspace(1,10,5); (3)logspace命令 b=logspace(0,2,10) 2、矩阵连接 c=[a b]; 生成矩阵的函数zeros ones eye randn

2.1.3 矩阵运算1、矩阵的运算符 +:加法 -:減法 *:乘法;点乘:.* /:右除;右除:./ \:左除;左除:.\ ^:乘方 2、矩阵的转置等运算 ’ 共轭转置;.’ 转置 inv:矩阵求逆 det:求行列式值 eig: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 / () ; \ () : ()*; \ a b a b a b b a Ax b x A b Inv A b x A b - == = === 除法左除法對矩陣

(1)两矩阵加减,前提是维数相同,进行加减运算时,对应的元素进行加减;(2)矩阵与标量加减,用矩阵中的每个元素都与标量进行加减运算; (3)两矩阵相乘,前提是前一矩阵的列等于后一矩阵的行,与数学约定一样;(4)矩阵与标量相乘,用矩阵中的每个元素都与标量进行相乘; (5)矩阵中的元素对元素的相乘:.* 矩阵中的元素对元素的相除:./ .\ z=x.^y x,y均为向量:z(i)=x(i) ^y(i) x为向量,y为标量:z(i)=x(i) ^y x为标量,y为向量:z(i)=x^y(i)

11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0177、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 (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 ①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②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 ③“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2)主要特征: ①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结构主义文论要求以相对稳定的模式来把握文学,以达到有理性、有深度的认识。 ②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结构主义文论把文学看成一个整体,强调文学系统和外在于文学的文化系统对具体作品解读的重要性。 ③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结构主义主张凭借思想模式对事物内部的复杂而不可直观的关联进行考察、挖掘和建构,从而得到文学的深层结构。 ④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结构主义注重对作品的结构作客观分析,被分析出的作品元素往往用某些符号来表示,这就使之在文学符号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构主义认为叙事作品的结构比抒情作品复杂,因而较多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叙事学的研究在结构主义中占据一定分量。 0178、法国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1)从文论史上看,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的逻辑延伸。(2)列维—斯特劳斯出版《野性的思维》一书标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确立了思想主流地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法国。 (3)主要代表是前后“四子”和“五巨头”: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和博瑞蒙。前四子加上巴尔特被称作结构主义五巨头。 (4)评价影响: ①拓宽了批评的功能,增强了文学批评的可操作性。 ②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自主性和整体性的过分强调,切断了社会、作者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切断了文学之根,导致了后来解构主义文论从内部对其进行颠覆。 0179、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 (1)意识形态理论背景: ①意识形态最早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特拉西,是指与科学平行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有关思想意识的人文学科。 ②马克思在其学说中融入了“意识形态”的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是与“物化”相联系的“虚假意识”,强调其否定性的含义。 (2)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对个体与其现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也多少

符号学理论中的“符号”

一、什么是符号 “符号”(sign)一词渊源已久,然而它的含义却一直含混不清,甚至在经典著作家那里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 古代希腊,符号就是征兆。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把病人的“症候”看作符号,世称“符号学之父”。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哲学家盖伦(Galen,C.)写了一本症候学的书,名为“Semiotics”,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符号学”。此后,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Augustine,A.)给了符号一个一般性的解释:“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在这个东西加诸感觉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意思是说,符号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它既是物质对象,也是心理效果。奥古斯丁的符号观,直接影响了现代符号学的两位奠基人——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符号学思想。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Locke,J.)把科学分为三种,第一二两种为物理学和伦理学,而第三种,他说“可以叫做Semiotic,就是所谓符号之学。各种符号因为大部分是文字,所以这种学问,也叫做逻辑学。”洛克的符号学说,更是皮尔斯符号学思想的泉源。 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关于“符号”的明确界说,但是古代汉字“符”确实含有“符号”的意思。所谓“符瑞”,就是指吉祥的征兆;“符节”和“符契”都是作为信物的符号;“符箓”为道教的神秘符号。先秦时期公孙龙《指物论》,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符号学专论。在古籍《尚书》中,注释者说:“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不仅说明了语言是一种符号,而且指出文字是记录语言符号的书写符号。 “符号”作为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可以不加定义,但必须予以诠释。直到20世纪初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把语言符号解释为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时,“符号”一词才算有了比较确定的含义,人们对于“符号”的理解逐渐趋于一致。 在索绪尔看来,符号不是别的,而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索绪尔所说的“能指”(signifier),指的是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所指(signified)是它所表达的概念。索绪尔把它们比作一张纸,思想(概念)是纸的正面,声音是纸的反面,它们永远处在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中。他还认为,这是语言符号两个最为重要的特征。索绪尔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后两个术语的好处是既能表明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又能表明它们和它们所从属的整体间的对立。至于‘符号’,如果我们认为可以满意,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用什么去代替,日常用语没有提出任何别的术语。” 索绪尔关于符号的二元关系理论,很快地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因而也就澄清了数千年来对于“符号”一词的混乱解释。其实,符号是一种关系。索绪尔所说的“能指”,就是符号形式,亦即符号的形体;“所指”即是符号内容,也就是符号能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或曰“意义”。符号就是能指和所指,亦即形式和内容所构成的二元关系。 应用索绪尔二元关系的符号理论,可以很方便地解释一切符号现象,分清楚什么是符号,什么不是符号。例如中国的“龙”是符号,那种奇特的动物形象是符号的能指,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所指;恐龙时代的那些恐龙不是符号。交通路口的信号灯是符号,红灯或绿灯是能指,“禁止通行”或“允许通行”的含义是所指;家庭里用作照明的灯不是符号。“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也是一种符号,“月晕”和“础润”是能指,传达“风雨先兆”的讯息是所指。如此等等。 在索绪尔提出符号二元关系理论的同时,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提出了符号的三元关系理论。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符号形体(representamen)、符号对象(object)和符号解释(interpretant)的三元关系。符号形体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符号对象就是符号形体所代表的那个“某一事物”;符号解释也称为解释项,即符号使用者对符号形体所传达的关于符号对象的讯息,亦即意义。在皮尔斯看来,正是这种三元关系决定了符号过程(semiosis)的本质。

矩阵图基本知识

矩阵图基本知识 (一)矩阵图的概念 所谓矩阵图是一种利用多维思考去逐步明确问题的方法。其工具是矩阵图。就是从问题的各种关系中找出成对要素L1,L2,…,L i,…,L n和R1,R2,…,R j,…,R n,用数学上矩阵的形式排成行和列,在其交点上标示出L和R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确定关键点的方法。 在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整理顾客需求、分解质量目标时,将问题、顾客需求、质量目标(设为L)放在矩阵图的左边,将问题的原因、顾客需求转化来的质量目标或针对质量目标提出的质量措施(设为R)列在矩阵图的上方,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强弱,通常用◎表示关系密切,○表示有关系,△表示可能有关系,如图6.4-16所示。通过在交点处给出行与列对应要素的关系及关系程度,可以从二元关系中探讨问题所在和问题的形态,并得到解决问题的设想。 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手段时,若目的(或结果)能够展开为一元性手段(或原因),则可用树图法。然而,若有两种以上的目的(或结果),则其展开用矩阵图法较为合适。 (二)矩阵图的种类 在矩阵图法中,按矩阵图的型式可将矩阵图分为L型、T型、X型和Y 型四种。如图6.4-17所示。 (1)L型矩阵图是一种最基本的矩阵图,如图6.4-17(a)所示,它是由A类因素和B类因素二元配置组成的矩阵图。这种矩阵图适用于把若干个目的和为了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或若干个结果及其原因之间的关联。 (2)T型矩阵图是由C类因素和B类因素组成的L型矩阵图和由C类因素和A类因素组成的L型矩阵图组合在一起的矩阵图,如图6.4-17(b)所示。即表示C类因素分别与B类因素和A类因素相对应的矩阵图。 (3)Y型矩阵图是由A类因素和B类因素、B类因素和C类因素、C类因

符号运算

六符号运算 符号矩阵的生成 在MATLAB中输入符号向量或者矩阵的方法和输入数值类型的向量或者矩阵在形式上很相像,只不过要用到符号矩阵定义函数sym,或者是用到符号定义函数syms,先定义一些必要的符号变量,再像定义普通矩阵一样输入符号矩阵。 1.用命令sym定义矩阵: 这时的函数sym实际是在定义一个符号表达式,这时的符号矩阵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的符号或者是表达式,而且长度没有限制,只是将方括号置于用于创建符号表达式的单引号中。如下例:注意:标点符号的区别 例1-1 >> sym_matrix = sym('[a b c;Jack,Help Me!,NO WAY!]') sym_matrix = [a b c] [Jack Help Me! NO WAY!]

>> sym_digits = sym('[1 2 3;a b c;sin(x)cos(y)tan (z)]') sym_digits = [1 2 3] [a b c] [sin(x)cos(y)tan(z)] 2.用命令syms定义矩阵 先定义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为一个符号变量,而后像普通矩阵一样输入符号矩阵。 例1-2 >> syms a b c ; >> M1 = sym('Classical'); >> M2 = sym(' Jazz'); >> M3 = sym('Blues') >> syms_matrix = [a b c;M1,M2,M3;2 3 5] syms_matrix = [ a b c] [Classical Jazz Blues] [ 2 3 5]

3把数值矩阵转化成相应的符号矩阵。 数值型和符号型在MATLAB中是不相同的,它们之间不能直接进行转化。MATLAB提供了一个将数值型转化成符号型的命令,即sym。 例1-3 >> Digit_Matrix = [1/3 sqrt(2)3.4234;exp(0.23)log(29)23^(-11.23)] >> Syms_Matrix = sym(Digit_Matrix) 结果是: Digit_Matrix = 0.3333 1.4142 3.4234 1.2586 3.3673 0.0000 Syms_Matrix = [ 1/3,sqrt(2), 17117/5000] [5668230535726899*2^(-52),7582476122586655*2^ (-51),5174709270083729*2^(-103)] 注意:矩阵是用分数形式还是浮点形式表示的,将矩阵转化成符号矩阵后,都将以最接近原值的有理数形式表示或

走进“符号学”领域

走进“符号学”领域 张智庭 今天,我国读者对于“符号学”这个名词,可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要说对其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也许还未到此程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这套“符号学译丛”,集中地介绍了法国符号学研究成果,为在我国开展符号学研究和于符号学分析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原始参照。 一 法国的符号学研究,萌生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但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还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以后的时间。它的发展,得益于多种学科在二十世纪获得的重大进步。 首先,现代语言学是符号学获得理论构架和研究方法的主要依据。第一次把对符号的研究当作一门新学科提出的,是瑞士语言学家F·索绪尔(1857-1913)。他在其对现代语言学发生深远影响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预言将有一门专门研究“符号系统”的学科出现,并为其做了初始的理论准备。他的继承者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1899-1956)通过其《语言学理论导论》和《语言论集》两本著述,为后来的结构语义学的建立奠定了认识论基础。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1902-1976)有关“陈述活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使得符号学借助于叙述主体的陈述来掌握意义成为可能,从而形成了话语符号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因此也就使符号学更靠近了言语活动的实际情况。 其次,文化人类学为符号学提供了部分研究对象。由于文化人类学与符号学都关心话语中影响个体言语的文化习惯(风俗,习惯,沉淀在集体的言语活动实践中的动因,等),所以它们在这些方面多有交叉。而对于主导话语的跨文化形式即叙事文形式的规律性研究,早在符号学介入之前就由文化人类学家们开始了,当然,这种研究也首先得益于语言学的理论启发。法国社会学家马塞·莫斯(1872-1950)曾系统地论述了价值物品与财富在社会的循环中的相互关系,从此,“社会性变成了一种系统,而在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我们可以看到衔接、等值和蕴涵关系”(列维-斯特劳斯评语)。列维-斯特劳斯本人也在这方面有非常出色的分析实践。杜梅泽尔(1898-1986)在《神话与史诗》中以相近的术语解释了印欧宗教中众神的“三种等级功能的意识形态”。于是,一种总的结构,在不考虑个别的情况下出现了,而在这种结构中,特殊的问题也在其中找到了它们的准确位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普洛普(1895-1970)1928年出版的《俄国民间故事形态学》,于六十年代初被翻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极大地推动了符号学的研究。格雷玛斯(1917-1992)就在其基础上深入而又全面地研究了叙事语法,提出了完整的既可用于文学叙事文又可用于社会叙事文的符号学理论。 最后,在哲学方面,符号学从现象学研究理论中吸收了其有关意指作用(signification)的概念的大部分内容。符号学概念中的“意义显现”表达方式,就源自现象学的启发。这种表达方式,在感觉的范围之内于感觉主体与被感觉对象之间互为基础

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分析《唐人街探案》

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分析《唐人街探案》 【摘要】格雷马斯是结构主义符号学和语义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符号矩阵”是他结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来分析影片《唐人街探案》中的叙述矩阵,从而分析了影片中主要的人物关系。再从格雷马斯对行动模态划分的四个阶段入手,对影片的叙事结构进行梳理和分析,借此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影片的含义。 【关键字】《唐人街探案》;格雷马斯;符号矩阵;二元对立; 《唐人街探案》是由陈思诚执导的一部具有喜剧性的悬疑影片。影片讲述了天赋异禀的结巴少年秦风警校落榜,在姥姥的建议下去泰国找号称是“唐人街第一神探”,实际是投机取巧“小混混”的远方表舅唐仁散心。无奈由于一箱黄金的离奇丢失,唐仁又是唯一一位与盗匪嫌疑人颂帕在被杀之前有过接触的人,因此唐仁被怀疑盗金杀人。秦风因为在与唐仁逃跑过程中袭警,也成为警察追捕的对象。而与此同时,以小沈阳为代表的盗匪三人组也就是颂帕的同伙,他们绑架唐仁与秦风,向其索要黄金。故事由此发展,“神探组合”在躲避警察追捕、盗匪绑架的同时,在短短的三天内找到了丢失的黄金,查明真凶为自己洗刷了冤屈。本文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来分析《唐人街探案》中的深层结构,再以行动模态来分析《唐人街探案》中的叙事结构。 一、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格雷马斯认为,叙述有一个“内在层次”,“它像一个共有的结构主干,在表达之前叙述性就在此存在并得到组织。”[1]格雷马斯在诠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命题的基础上,将“二元对立”模式进行扩展,提出了“符号矩阵”[2]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更有利于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发现其深层含义。本文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来分析《唐人街探案》中的深层结构,从而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符号矩阵是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阵图示,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主要是先设立一对对立项X和反X,与X矛盾但不对立的项为非X,与反X矛盾但不对立的项为非反X,而非X与非反X不一定会有对立的关系,他们之间是一个动态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符号学论文

偶值思维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01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张玲学号:21121511022 摘要:偶值性思维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所谓的偶值思维就是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从多元的复杂关系中找出最基本的二元划分,以此作为文化价值的架构或意义的来源。偶值性或二元性其实是一种深层的符号化方式,即语言符号化活动的二元化方式,它包括二元对立和二元互补两种方式。所谓的二元对立,就是以两项之间的对立性差异为基础的。其基本原则是,我的价值在于与你的区别或对立。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1二元对立的偶值思维不仅深深影响了语言学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能力。 关键字:偶值思维;二元对立;影响; 结构主义认为一要素的性质要靠另一个要素定义,一个要素的价值不来自于自身,而来自于与另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一个杯子之所以叫做杯子,是因为它不是桌子,不是椅子,不是其它别的东西,所以它是杯子。而偶值性思维是人类以“一”驭“多”的理性能力的集中体现。体现了符号学有限的手段的无限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二元对立的偶值思维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把偶值性看做系统无处不在的基本结构规则。结构主义者认为二元划分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基础,也是语言的基础,所以在处理语言现象时,重要的是在多元关系中找出基本的二元划分。索绪尔是结构主义哲学的先驱,是符号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概念,如语言与言语,共时与历时,组合与聚合等等。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就是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的。这些两项对立的范畴是非此即彼的。并且索绪尔对于对立关系的研究往往是不平等的,前一项的地位优于后一项。索绪尔在语言学中将二元对立的偶值性思维发挥到顶峰,更是深深影响到后世语言学家的思维模式及理论方向。 二、二元对立的偶值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而现实生活中,二元对立的偶值性思维对人们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例如:一个家庭当中,如果有三个孩子,老二往往不被重视,得到的疼爱和关注往往比1孟华,论符号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云梦学刊:社科版,1998.9.

矩阵的基本运算

矩阵的基本运算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https://www.doczj.com/doc/f614091218.html,/)§3.1 加和减 §3.2矩阵乘法 §3.2.1 矩阵的普通乘法 §3.2.2 矩阵的Kronecker乘法 §3.3 矩阵除法 §3.4矩阵乘方 §3.5 矩阵的超越函数 §3.6数组运算 §3.6.1数组的加和减 §3.6.2数组的乘和除 §3.6.3 数组乘方 §3.7 矩阵函数 §3.7.1三角分解 §3.7.2正交变换 §3.7.3奇异值分解 §3.7.4 特征值分解 §3.7.5秩 §3.1 加和减

如矩阵A和B的维数相同,则A+B与A-B表示矩阵A与B的和与差.如果矩阵A和B的维数不匹配,Matlab会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如: A= B= 1 2 3 1 4 7 4 5 6 2 5 8 7 8 0 3 6 0 C =A+B返回: C = 2 6 10 6 10 14 10 14 0 如果运算对象是个标量(即1×1矩阵),可和其它矩阵进行加减运算.例如: x= -1 y=x-1= -2 0 -1 2 1 §3.2矩阵乘法 Matlab中的矩阵乘法有通常意义上的矩阵乘法,也有Kronecker乘法,以下分别介绍. §3.2.1 矩阵的普通乘法 矩阵乘法用“ * ”符号表示,当A矩阵列数与B矩阵的行数相等时,二者可以进行乘法运算,否则是错误的.计算方法和线性代数中所介绍的完全相同. 如:A=[1 2 ; 3 4]; B=[5 6 ; 7 8]; C=A*B, 结果为 C=×==

即Matlab返回: C = 19 22 43 50 如果A或B是标量,则A*B返回标量A(或B)乘上矩阵B(或A)的每一个元素所得的矩阵. §3.2.2 矩阵的Kronecker乘法 对n×m阶矩阵A和p×q阶矩阵B,A和B的Kronecher乘法运算可定义为: 由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Kronecker乘积A B表示矩阵A的所有元素与 B之间的乘积组合而成的较大的矩阵,B A则完全类似.A B和B A均为np ×mq矩阵,但一般情况下A B B A.和普通矩阵的乘法不同,Kronecker乘 法并不要求两个被乘矩阵满足任何维数匹配方面的要求.Kronecker乘法的Matlab命令为C=kron(A,B),例如给定两个矩阵A和B: A= B= 则由以下命令可以求出A和B的Kronecker乘积C: A=[1 2; 3 4]; B=[1 3 2; 2 4 6]; C=kron(A,B) C = 1 3 2 2 6 4 2 4 6 4 8 12 3 9 6 4 12 8

符号学及其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符号学及其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s://www.doczj.com/doc/f614091218.html,/ 语言无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产物。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无论人们怎样评价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但显而易见的是,语言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流方式,甚至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交流方式,人们还借助于别的手段进行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活动。语言表达的过程总是伴随着非语言的表现活动(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姿式等等),即使在我们缄口不语的时候,许多非语言的信息(红绿信号灯、交通工具的喇叭声,表示各种各样的意义的铃声、广告宣传画等等)也纷纷涌向我们。人是各种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而人并不是用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唯一的工具;在大众传播媒介十分发达的当代社会,这个事实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因此,必须建立一门新的科学,这门科学的研究范围包容了人类交流的一切方式。这门科学就是符号学,索绪尔称它为semiology,而西皮士则称它为semiotics,研究的是符号的构成、作为一切符号结构的基础的一般规则、各种符号系统的特殊性以及符号在人类交流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本文将先对符号学的发展历史进行考察,然后介绍符号学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概念,最后讨论符号学作为一个新的思维视角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一、符号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符号活动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19世纪以后的事,在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早期历史。

(一)古希腊阶段“符号学”这个名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医学。医生通过症状来诊断,被看作是运用符号学(Semeion)的一个实例。斯多噶学派把符号学看成是哲学的基本组成,认为它具有与物理学和伦理学同样的重要性,并且认为逻辑学和知识论都是符号学的组成部分。斯多噶学派认为,有一些指号(Sign)能够告诉我们有关处在观察的界限之外的事物的知识;伊壁鸠鲁派哲学家主张,虽然指号是通过经验获得它们的意义的,有些指号(诸如“原子”和“虚空”)却能够表示某些不能直接观察的东西。怀疑论者对这样的形而上学体系表示疑问———这种形而上学体系是建立在下面这样的基础上:即指号仅仅可以用来表示可观察到的东西(即使在说到它的时候它并不是直接观察的)。柏拉图认识到了在一个语词指号的声音和它的意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中世纪阶段亚里士多德运用柏拉图、诡辩学派以及古希腊时期的医学所提供的材料,进一步推进了对符号学的研究。他关注着符号学的许多方面:在《工具论》中,他注意到了科学语言的语义学和句法;在《修辞学》中,他注意到了语用学的一些问题。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的符号理论,通过奥古斯丁和波修斯(Boethius)等人的介绍,传到了中世纪的欧洲。由于伯罗斯·赫斯彭(PetrusChispanus)、阿伯拉尔(A-belard)、罗吉尔·培根(RogerBaeon)和其他思想家的工作,一门广泛而细致的指号理论发展了起来。在这个进程中可以区分出两个分支,占主导地位的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框架内解释指号活动,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逐渐增长的趋势:使符号理论与经验科学和哲学融合在一起。莱布尼茨继承了第一个方向,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家继承了后一个方向。莱布尼茨是符号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

2017年4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7)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

符号矩阵

符号矩阵 符号矩阵和向量是数组,其元素为符号表达式,可用函数sym来产生。 >> A=sym( ' [a,b,c;b,c,a;c,a,b] ' ) A= [ a,b,c] [ b,c,a] [ c,a,b] >> G=sym( ' [cos(t),sin(t);-sin(t),cos(t)] ' ) G= [ cos(t),sin(t)] [-sin(t),cos(t)] 函数sym也可以扩展成定义各元素的公式。注意,只有在这种情况下,i,j分别表示行列的位置;且不影响i,j的缺省值(它代表)。下面的例子建立了3×3的矩阵,其元素依赖于行和列的位置。 >> S=sym(3,3,' (i+j)+(i-j+s) ') % create a matrix using a formula S= [ 2/s,3/(-1+s),4/(-2+s)] [1/(1+s),4/s,s/(-1+s)] [4/(2+s),5/(1+s),6/s] >> S=sym(3,3,' m ',' n ',' (m-n)/(m-n-t) ') % use m and n in another formula S= [ 0,-1/(-1-t),-2/(-2-t)]

[1/(1-t),0,-1/(-1-t)] [2/(2-t),1/(1-t),0] 函数sym也可以把数值矩阵转换成符号形式 >> M=[1.1,1.2,1.3;2.1,2.2,2.3;3.1,3.2,3.3] % a numeric matrix M= 1.1000 1.2000 1.3000 2.1000 2.2000 2.3000 3.1000 3.2000 3.3000 >> S=sym(M) % convert to symbolic form S= [11/10,6/5,13/10] [21/10,11/5,23/10] [31/10,16/5,33/10] 如果数值矩阵的元素可以指定为小的整数之比,则函数sym将采用有理分式表示。如果元素是无理数,则在符号形式中sym将用符号浮点数表示元素。 >> E=[exp(1) sqrt(2)] E= 2.7183 1.4142 >> sym(E) ans= [3060513257434036*2^(-50),3184525836262886*2^(-51)] 用函数symsize可以得到符号矩阵的大小(行,列数)。函数返回数值或向量,而不是符号表达式。symsize的四种形式说明如下: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叙事学 “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 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 出。他在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 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 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两种定义颇有出入, 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 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它着重研 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 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 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 世纪 60 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 下形成。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 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Vladimir Propp )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 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他们提出“故事”和“情节”的概念来指代叙事作品的素材内容和表达形式,大致勾勒出其后经典叙事学研究所聚焦的故事与话语两个 层面,以此来突出研究叙事作品中的技巧。其次,对叙事学影响直接、贡献最大的是俄国民俗学家、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先驱普洛普。他的代表作品《民间故事形态学》是叙事学的发轫之作。他通过对俄国 100 个民间故事的研究分析,打破了传统按人物和主题对童话进行分类 的方法,认为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由此从众多的俄国民间故事中分析出 31 个“叙事功能”。后来他的观点被列维—斯特劳斯接受并传到法国。 2.60 年代,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作品开始涌现。较著名的有: 1.法国叙述符号学家格雷马斯于 1966 年出版的《结构语义学》一书,主要研究叙事结构和话语结构。 2.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也于 1966年发表了著名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他在论文中提出将叙事作品分为三个描写层次,即功能层(作品系统中最小的叙述单位,是故事中以相关项面貌出现的切分成分)、行为层(人物层)、叙述层(描写叙述作品本身过程中叙述者和读 者得以获取意义的代码),以此分析读者对文本的横向阅读和纵向阅读。这篇论文为之后的 叙事学研究提出了纲领性的理论设想。 叙事学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已经自成体系并不断壮大。20 世纪 80 年代又兴起了“后经典叙事学”即“新叙事学”,推进了叙事学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

格雷马斯与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与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1917—1993年)是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符号矩阵”是他根据法国结构主义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模式扩充发展而来的一种符号分析模式,他将列维·斯特劳斯的简单的二元对立,扩充为四元,使得叙事分析的实现更为完善。这种分析方法其实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命题与反命题”,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符号矩阵”不无裨益。 格雷马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学家索绪尔和雅各布森关于语言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研究的影响,他们认为人所能接触到的“意义”,产生于“语义素”单位之间的对立,也就是说,“语义素”本身并不能产生“意义”并为人所领会,而是“语义素”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对立的相互作用才产生出了所谓的“意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对叙事作品的解读当中,就要特别关注其中的“对立”。对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实体与实体的对立面、实体与对实体的否定。我们要特别理解对立面与否定的概念,这将在下面的图式中得到展示。 解释文学作品的矩阵模式: 设立一项为故事元素为x,它的对立面一方是反x,与x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是非x,反x的矛盾方即非反x,如下图所示:

X 反X X 文学故事起源于x与反x之间的对立,在叙事进程中又引入了新的因素,于是出现了非x和非反x,当这些因素都得以展开,故事也就完成。 使用符号矩阵理论的基本方法: 一、确定那个x。在细致阅读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我们要确定文本中最为基本的要素来作为x。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分析的成败优劣。除了依靠文学感知能力外,也有一些方法可循。即,文本中的关键要素往往会明显地反复出现,我们就需要对之进行细致考察,衡量它是否足以作为主导全篇的x。有时这个关键要素并不是以单一形象反复出现,而是以多个形象的组合出现,这就需要多一道工序,从这些丰富的形象中寻找具有同一性的“义素”。最佳的效果是你能提取出一个简单的概念甚至是一个字,然后进行推演,再确定出它的对立项和另外两个矛盾项。 二、分析叙事结构。有了第一步的工作,第二步就呼之欲出了。弄清楚这篇叙事文本的所有要素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立足于这些基本要素来考察整个故事结构、情节方面的发端、演化、结局,我们也可以藉此来弄清作者创设出的这个叙事结构所隐喻的内涵是什么。特别强调的是,这种“符号矩阵”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很像是一种文字游

32 附录 2 矩阵和指标符号

矩阵和指标符号 MA 02139,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David Roylance 2000年9月18日 要描述一个矢量,可列出它在直角坐标系z y x 、、轴中的各个分量,例如位移矢量U 可以记作,用字母下标表示各个分量。也可用数字下标1、2、3分别表示z y x u u u 、、z y x 、、方向,因而位移矢量同样也可写成。 321u u u 、、 常见而实用的速记方法是把位移矢量简写成,这里的下标是假定在范围1、2、3内变化的指标(在二维问题中,i 就是1、2)。这称为指标符号的范围规则。应用这一规则,矢量式分别表示3个标量式: i u i a u i = 我们通常会发现:把矢量的各分量竖向排列在括号内较为方便,这种形式使我们更容易明了矩阵和矢量的乘法。于是我们有如下等价的矢量表示形式: 诸如应力、应变、惯性矩以及曲率等二阶量,都可以表示成3×3的矩阵。例如,应力可用数字指标写成 这里,第一个下标表示行、第二个下标表示列。这里的下标也有物理意义,例如23σ表示在2面(该平面的法线沿着方向2、或方向)上作用的沿方向3(或方向)的应力。为便于区别,二阶张量用方括弧、矢量用花括弧。 y z 应用指标符号的范围规则,应力也可写成j i σ,这里i 和j 的变化范围都是从1到3,这就给出了9个分量,清楚地如上所列。由于应力矩阵是对称的,即i j j i σσ=,9个分量中只有6个是独立的。

对某指定项重复的下标表示对该重复下标的取值范围求和,这就是指标符号的求和规则 。例如,为了表示应力矩阵中对角线上各元素之和,可写成: 矩阵的乘法规则正式的表述为:设A =是)(j i a )(N M ×矩阵,B =是矩阵,仅当时,矩阵的乘积AB 是)(j i b )(P R ×N R =)(P M ×的矩阵C =,由下式给出 )(j i c 应用求和规则,上式可简写为 式中,求和是对重复的指标进行的。对3k ×3矩阵乘以3×1列矢量的情况,我们有 逗号规则用下标逗号表示对其后的变量求导数,所以y f f ??=2,,j i j i x u u ??=,。例如,表达式0,=j j i σ用到了前面定义的所有三个指标规则:对i 应用范围规则;对j 求和并求导数: 克罗内克-δ函数是很有用的,它定义为 这是单位矩阵 I 的指标形式: 于是,例如 式中,332211σσσσ++=k k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