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峡两岸关系1

海峡两岸关系1

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简介

1.1949年,我军打败国民党军队建立新中国,蒋介石先生带领国民党重要人物逃往台湾,致使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开始处于对立状态,并且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两岸关系都是冰冻状态。但大陆一直不断努力想要改善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2.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在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对于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由此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国家领导人始终以缓解两岸关系、推动和平发展、力求台湾回归为目标处理两岸事务。

3.1999年以来,通过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从最初的冰封状态开始融化,逐渐升温。能取得如此好的成果,首先要靠大陆长期以来不断的努力;其次得益于大陆对台政策深得许多台胞的民心,使台胞成为反“台独”的主力军,而各界同胞皆心系祖国、团结一心以反“台独”为己任;再次,邀请了许多台湾重要人士访问大陆、促使两岸反“台独”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最后,“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及尊重,因此“台独”势力越来越孤立。

4. 2006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胡锦涛主席提出“四点建议”,明确指出: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平发展理应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为之奋斗的目标。“四点建议”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至高点上,继往开来,着眼大局,审时度势,是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四点建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中国和平统一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台湾政党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和统一、认同包含台湾的中国;而以民进党及台联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主张台湾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登上世界的舞台。因此,台湾的执政党属于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2.大陆对台政策从原始的武力解决到现在的和平解放,提出了许多对台湾发展有绝大利益优势的政策,最重要体现在“一国两制”方针上,这都建立“一个中国”的原则之上。对待两岸关系,大陆以民为本、惠利台胞,帮助台胞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照顾、维护台胞的合法利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台胞对大陆的看法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

3.台湾是个海岛,土地面积狭小,且天然资源不足,先天环境不利于经济成长;但台湾善于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经济,形成了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工业经济。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如何利用经济的发展来加深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沟通,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为经济基础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经济基础,国家才能更加强大。

4.台湾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四流合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及日本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台湾拥有如此多文化融合的产物,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但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如此多其他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证其占有的主流地位,让台胞产生文化归属感,已经成为影

响两岸关系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两岸关系发展的特点

两岸关系发展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经热政冷”现象未发生根本变化。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的突破更多的是表现在经贸领域,政治领域包括探讨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签订和平协议等均未触及。2011年这种状况仍未发生明显改变。尽管台湾一些有识之士呼吁经济与政治不应截然分开,应积极创造开展政治协商谈判的条件,力求在政治领域有所突破。但台湾当局仍未予以积极回应。马英九深怕被民进党戴上“亲中卖台”帽子,以时机不成熟,社会无共识为借口,继续对政治议题协商谈判采取消极回避态度。虽然其一度提出未来不排除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主张,但在民进党将其歪曲为“投降协议”、“统一协议”并竭力攻击后,马大步退缩,自我设限甚至提出以“公投”推动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主张,遭到各界强烈非议。而民进党出于“台独”目的,对马英九任何有关两岸政治议题的言论一概加以抹黑、歪曲与攻击,制造社会对马当局“亲中卖台”的恐惧感,对马施加政治压力,使其不敢在政治议题上越雷池一步。加上美国政府虽公开表示喜见海峡两岸改善关系,但对两岸政治接触包括探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充满戒心,并暗中作梗施压,’也使马当局不敢轻举妄动。两岸政治议题协商谈判迟迟未能展开,甚至政治对话也未能启动,显示两岸政治互信仍然不足,并成为制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的重要障碍之一。

二是文化交流成为新热点。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将其视为连结两岸民众心灵的重要纽带,积极推动,使文化交流成为2011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与往年以经贸交流为主不同,2011年大陆多个赴台参访团与台文化交流的内容明显增多。如2月下旬辽宁省长陈政高赴台参访时,带去沈阳120件文物在台展览,还举办了辽宁文化周,让岛内民众体味秧歌、剪纸、手指画等民间文化。福建、青海、浙江、重庆参访团也主打“文化牌”,以文化交流为重点。而6月1日,两岸分隔60余年的元代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壁展出,以及两岸共同建构的“中华大辞典”云端资料库预计2011年底正式上线,更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盛事。9月7日中华文化促进会与台湾中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会在北京签订协作关系备忘录,也将对推动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两岸政策成为台湾选举朝野激辩的焦点。台湾于2012年1月14日举行的地区领导人与民意代表两项选举,尽管是其内部事务,但由于两岸关系的日渐密切性,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台湾政局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朝野政党的两岸政策成为各界的关注点,也是政策辩论的焦点。虽然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既想争取中间选民,又担心丢失基本支持票,因而在两岸政策上竭力采取回避与模糊策略,但仍无法逃避竞争对手及舆论对其两岸政策的拷问。不论是政见说明会,还是电视辩论会,蔡都不得不对其两岸政策主张有所说明;甚至在后期软化否认“九二共识”立场,抛出“九二共识”也可以包含在“台湾共识”中、当选后“成立两岸工作小组寻求与大陆对话”、“不排除赴大陆参访”等主张。而在两岸政策上占据优势的马英九当局,大力宣扬两岸政策政绩自不待言,作为第三竞争者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对两岸政策多有着墨,其副手林瑞雄还公开表示两岸未来应走向和平统一。这些均说明,两岸关系已成为影响台湾政局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影响台湾“大选”结果的重要因素。

四、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台湾在民众平均素质程度上虽占有优势,具有很强的创新及工作能力,商业观念强于大陆民众;但台湾因土地面积狭小及诸多其他因素,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瓶颈阶段,国际化得步伐明显放缓,内需市场缩水,劳动成本的提高制约了台湾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而大陆在施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而属于自己创造的产品太少,而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拥有许多廉价的劳动力,需求市场广阔,具有很明显的发展优势;但劳动力的科学素质相比台湾来说要低,世界资讯方面较为闭塞,创新能力弱。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来自各方的投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大陆与台湾可以在经济领域达到互补双赢的局面。

在对待台湾问题的方面,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积极探求台湾问题的本质,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就如同中医所说的“治本”、“对症下药”。目前而言,长时间的分裂导致很多台胞产生了台湾能独立的思想,虽然“一国两制”政策十分诱人,但无法完全取得台湾民众的认同感,所以如何提升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让台胞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是当务之急。

统一祖国,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原则问题。两岸的统一,是世界华人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祖国的统一事业必将完成。

《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

学院:理学院

班级:实验121

学号:2012309030135

姓名:刘晓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