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生物下册全册导学案鲁教版

初一生物下册全册导学案鲁教版

初一生物下册全册导学案鲁教版
初一生物下册全册导学案鲁教版

初一生物下册全册导学案(鲁教版)

植株的生长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了解枝条的生长过程。知识回顾 1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_____。_______或_____ 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后,________发育,突破种皮,形成_____。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 1、幼根的结构有哪些? 2、芽的结构有哪些? 3、什么是居间生长?自主学习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增加

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_ __________。 3、万千枝条及其绿叶

都是由_____发育成的。芽在发育的时候,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枝条上的

_____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4、小麦、水稻、竹子等一些植物,可以通过_____使茎急剧长高。 5、“小麦清明拔三节,新笋一夜成高竹”就是对_________的形象描述。当堂练习《基础训练》P15―P18植株的生长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运用观察的方法探究植物茎的生长过程,并能用相关的知识解释。 2、让学生知道年轮

形成的简单过程 3、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知识回顾: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伸长区___________。自主学习(小组完成实验,按1――3步骤进行) 1、取一段柳树的枝条,肉眼观

察看它有几部分组成。 2、用解剖针扎一扎横切面上的质部和髓,试试哪部分最坚哽哪部分较疏松? 3、用手剥一剥树皮,试一试能不能剥掉,剥去树皮后用手摸一摸内侧有什么感觉?探究释疑,合作交

流 4、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以及形成层的特点。 5、什么叫年轮?年轮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怎样推测树木的年龄? 6、植株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缺乏时会怎么样?试一试: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又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当堂练习《基础训练》P15―P18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导学案学习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

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

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

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2、在和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

不断地,形成新的和, 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

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部分渗出来的。 4、植物体内

的水分是通过叶的作用散失的。 5、一株玉米旺盛时,一天要吸收

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有的植物还不止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

务一、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第113页学习徒手切片的

制法。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结合《叶片

结构示意图》归纳叶片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深吗?为什么?” 3、拓展反思,讨论交流:如何

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学习任务二:描述气孔控制水蒸

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

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 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

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思考问题“气孔

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

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讨论总结:气孔的结构、保卫细

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拓展延伸:“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讨论得

出结论:----------------------------- 学习任务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⑴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⑵四人小组根据问题

思考:“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 讨论、交流、总结: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讨论回答: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学习目标】 1、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2、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二、【课前小测】(每空1分,共3分)小测得分:()1、蒸腾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 2、蒸腾作用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提高大气,增加。三、【新知预习】阅读P119-122页,并完成以下习题。 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2、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繁殖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3、场所: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就都有能够制造有机物。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四、【实验操作】(每空1分,共8分) 1、暗处理: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让叶中的运去或耗尽,让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 2、遮光、照光: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实际上是作对照实验,用同一片叶,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即和。) 3、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摘下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将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是因为叶绿素溶于酒精,隔水加热是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酒精燃烧引起安全事故。) 4、漂洗:用清水把叶片上的物质(如:酒精、叶绿素等)冲冼掉。 5、染色:向叶片上(见光的地方和不见光的地方)滴加碘液,(淀粉的特点之一是遇碘变色。)

6、观察现象:滴上碘液后,我们发现叶片见光的地方变成了色,用黑纸夹起的地方未变蓝。

7、实验结论:(1)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五、【知识结构】(一)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步骤:暗处理→ 遮光和照光→脱色→漂冼→染色→观察现象→实验结论(二)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2、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3、场所: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叶绿体,就都有能够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六、【巩固小测】:(每题1分,共11分)小测得分:() 1、生物实验举小组要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在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应该遮住( ) A.

一整片叶的上、下两面 B.一整片叶的上面 C.一片叶的一部分的上面D.一片叶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 2、小明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了一种绿色叶片上有黄色斑纹的植物,经过阳光照射后,用碘液处理,叶的绿色部分变成蓝色,而黄斑部分却未变成蓝色。这一事实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A.叶绿体 B.二氧化碳 C.

水 D.光 3、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 A.叶片 B.叶柄 C.叶肉细胞 D.叶脉 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哪项不是光合作用提供的() A.动物和人类食物的来源 B.动植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C.动植物和人类所需氧气的来源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5、右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叶片健康与否 B.有无叶绿体 C.有光或无光 D.无机物 7、人类及动物的食物最终来自于() A.肉类 B.植物的有机物 C.光合作用 D.无机物 8、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叶脉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叶绿体 9、大葱埋在土里的部分为白色,而露出地面的部分通常会变成绿色,这可以作为下列哪句话的实例() A.

叶绿体中含叶绿素 B.叶绿体在光下可以合成有机物 C.叶绿素只有

在光下才能形成 D.叶呈绿色是因为含有叶绿素 10、我们用木材烧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并能将水烧开,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A.太阳光能 B.电灯的光能 C.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能

量 D.土壤中的能量 11、将马铃薯长时间放在有光的地方,其表皮下

会出现一小薄层绿色,这是因为() A.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 B.呼

吸作用产生叶绿素 C.光促使了叶绿素的形成 D.光促使了马铃薯的

发芽课堂反馈班级姓名 90% 70% 50% 30%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导学案一、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一:了

解有机物是如何构建植物体的。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1、学生举例说明:植物本身的组成成分离不开有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小麦含淀粉,桃含糖分,

菠菜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等) 2、自学教材讨论后回答:从细胞水平上分析植物体主要是构成的。比如:。从器官水平上看,植物是由构

成的。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无机盐外,主要成分还有各种有机物,有机物是构建植物的基础,那么有机物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呢?学习任务二:探究有机物是如何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的。阅读教材P123演示实验1,回答下列问题:1、猜测:有

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吗?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_________在种子萌发的过

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

_________还有一部分________ 拓展反思:1、夏天,刚收获的新鲜

小麦能不能长期堆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2、有机物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观察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_____________,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___还产生___ 演示实验3、有机物分解时需

要氧参与提出问题分析讨论:甲乙两瓶的种子有何不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

现象将会如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科学证明

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______的参与拓展反思:储藏甘薯的窑时间长了能不能直接下去?为什么?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 阅读P125第二段,呼吸作用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所

_______________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反思:庄稼长期被水淹了,往往会死亡,原因是什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认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小组讨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还有什么作用?其他生物有呼吸作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植物和我们一样,也要进行呼吸,而且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所有的生物都要呼吸,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阅读P126“技能训练”,回答: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二、1、对本节知识归纳,构建知识体系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三、尝试应用如何贮藏粮食、水果可延长其寿命?四、检测 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间是() A只在白天B、白天和黑夜C只在光下D、只在黑夜 2下列哪种农业措施能改善根系的呼吸作用( ) A、施肥B、浇水C、中耕松土 D、锄草 3、农田淹水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 A、能量 B、氧气 C、二氧化碳 D、阳光 4、植物的任何部位都进行()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5、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保卫细胞 D.所有活细胞 6、植物呼吸作用与光照的关系是() A.必须在黑暗中进行 B.必须在阳光下进行 C.与光照无关 D.有光呼吸作用强,无光呼吸作用弱 7、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使用有机肥 B.大量施用无机肥C.大量浇水 D.中耕松土 8、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储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

吊入地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测量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B.测量窖内的氧气含量 C.主要是为了照明 D.测睛窖内一氧化碳的含

量 9、贮藏水果、蔬菜要保持低温是因为() A.促进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弱 C.温度低可以减少细菌病害 D.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10、x疆哈密地区昼夜温差大,哈密瓜较甜,是因为() A.光

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强烈 B.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微弱 C.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强烈 D.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微弱五、能力提升: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营养液无土

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天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无机盐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的浓度。

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以降低蔬菜的

3、要验

证绿色植物呼吸过程放出二氧化碳,以下哪个实验条件是必须的?()A.用一株叶片多的植物 B.要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C.把植物淹没在水中D.用一株幼小植物 4、储藏中的粮食会因为呼吸作用造成一定的

损失,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损失,应采取哪些措施?

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鲁教版)

2019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鲁教版)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 2019年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藻类植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 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 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 征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等。(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

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 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a)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 ______,都能进行___ ______,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 ________。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 没有,,的分化。 b)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2)可做。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2)可供。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2)将一块新鲜海带,(干的应提前浸泡1小时)放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加热,并把温度计插在烧杯中,随着温 度的升高观察海带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 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①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前置学习】 1.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2.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 【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2.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达标拓展】 1.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B.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2.下列人类的基本特征中,不是伴随直立行走出现的是( ) A.后肢增长B.骨盆变短变宽C.语言的产生D.脊柱呈S形 3.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 【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 学习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学习重点和难点: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学习过程: 【前置学习】 一、观察图片4-3到4-6并阅读P8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4-3 4-5,分别标出图4-4 4-6中各生殖器官的名称。 2.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的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3.睾丸的功能是和;卵巢的功能是和。 4.子宫是的场所。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及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上肢___________,下肢___________。 2、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思考: 3. 教材中的四种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那些地方 ? 大猩猩黑猩猩 长臂猿猩猩 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4、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5、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6、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P5内容思考 7、“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 8、“东非人用图中的石块做什么?它们已经具有能力。 三、系统总结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自然条件: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自身的变化:

创造和使用。 四、生活链接 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 五、反馈检测 9、许多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使前肢解放出来,臂和手变得灵巧,为使用、制造工具提供了前提;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来复杂,并且使用了火,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因此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10、人类和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A 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B 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 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D 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11、古猿进化成人,人脑比猿脑发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古猿的直立行走 B 古猿的手和足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C 古猿转移到平原上生活 D 古猿进行劳动和集体生活 1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生命起源与原始大气 C 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D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教学反思: 第二节人的生殖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技能目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情感目标: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2.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 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 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 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 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 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7、三、生物的分类? 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 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 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 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6、6、生态系统的组成:?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教案)

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学案 2 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班级:七年级()班学3 生: 4 学习目标: 5 1.能够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说出男女主要的生殖器官。 6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精子和卵子的排出路线。 7 3.描述受精过程及其胚胎发育过程。 8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及其胚胎发育过程 9 难点:描述受精过程及其胚胎发育过程 10 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无师自通,我能行!) 11 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____、___ 、、等组成。其中是最主要的器官,作12 用是。 13 2、女性生殖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其中______是主要器官,作14 用是__________,每个周期只有________发育成熟。 15 二【课内探究】(请记住:在竞争中,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 16 1.预习反馈导学:①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7 2.自主探究:任务一:受精过程 18 阅读课文p5并观察图8-3、4、5,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看谁找得最好。 19 1.人的生殖细胞包括产生的和产生的两种。 20 2.受精是指和相结合的过程。 21 3、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做。 22 4、结扎,既可以有效节育,又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23

5.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是。 24 6.受精卵不断进行,逐渐发育成,缓慢地移动到子25 宫中,最终植入,这是怀孕的开始。 26 3.研讨交流: 27 阅读P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28 1.胚泡在子宫内继续发育,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周左右发育成。 29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中,通过、从母体获得 30 和;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等废物,也是通过经母体排出。 31 3.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32 4.分娩是指。 33 5.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成熟,大约要经过天,故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说。 34 6.正常情况下,分娩时,婴儿的先产出。在产出前,胎儿的正常体位是向下。 35 36 37 38 4.合作探究: 39 1.讨论你认为在男女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应是哪一个?为什么? 40 41 2.胎儿与母亲的血液是相通的吗? 42 43 3.怀孕的妇女可以说是一切生理活动都是进行两个人的,所以十分辛苦,分娩的过程更44 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甚至个别情况下还有生命危险。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更是不容易,45 我们应该怎样铭记这份父母恩,如何回报父母呢? 46

鲁教版生物新校园七年级下册答案

《初二生物下册新校园》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课时) 【基础训练】 1.眼球壁内容物 2.(1)角膜巩膜(2)虹膜瞳孔变小 (3)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3.晶状体 4.角膜瞳孔晶状体晶状体视网膜大脑 5.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6.变凸过长前方远处凹透镜 7.耳郭、外耳道鼓室听小骨耳蜗半规管 8.外耳道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能力提升】 9.D 10.D 11.C 12.C 13.C 14.C 15.A 16.B 17. A 18 C 19.(1)1鼓膜,10咽鼓管,鼓室(2)9耳蜗,8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 20.(1)[1]鼓室咽(2)张开[2]鼓膜(3)咽鼓管 【拓展探究】 21.(1)[9]视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2)变大(3)[2 ]晶状体 A (4)维生素A (5)视觉神经大脑一定的区域或视觉中枢(6)晶状体瞳孔视网膜(7)[1]角膜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课时) 【基础训练】 1.脑脊髓神经 2.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功能细胞体突起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神经3.大脑脑躯干内脏反射传导 4.大脑小脑脑干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5.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大脑小脑基本生命活动

6.反射简单复杂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语言文字 7.导管激素毛细血管内分泌系统 8.吸收利用转化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制剂碘 9.神经血液循环神经系统激素 【能力提升】 10. B 11. C 12. D 13. A 14. C 15.D 16.A 17.D 18.B 19.A 20.C 21.A-c B-a C-d D-b E-e 22. (1)细胞体突起(2)突起神经纤维神经末梢(3)神经(4)神经组织 23.(1)反射弧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反射 (2)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2 3 4 5 24.⑴简单复杂复杂⑵反射传导 【拓展探究】 25.(1)简单脊髓(2)大脑(3)神经中枢反射弧。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基础训练】 1.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2. 滥伐;污染 3.5.6 (1)含硫量各种机动车尾气(2)①化学变化②酸化③水源④芽和叶(3)①煤②回收 4.汞、银、镉(1)①汞②镉胃和肾(2)①汞镉②环保型 (3)①全球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碳(4)①紫外线②氟利昂含氮废气③氟利昂;含氮5.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能力提升】 6.C 7.D 8.D 9.C 10.B 11.A 12.D 13.C 14.A 15.D 16.(1)酸雨(2)呼吸呼吸困难、咳嗽、喉痛(任选2种) (3)叶肉(4)严格控制污染源 17.(1)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2)酸雨叶和芽(3)严格控制污染源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材料(鲁教版)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主备人:唐再云审核人:唐再云时间: 学习目标: ①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学生预习】 1.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2.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 【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2.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达标拓展】 1.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B.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2.下列人类的基本特征中,不是伴随直立行走出现的是( ) A.后肢增长B.骨盆变短变宽C.语言的产生D.脊柱呈S形 3.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 【回忆:我学到了什么】

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 主备人:唐再云审核人:唐再云时间: 学习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学习重点和难点: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学习过程: 【学生预习】 一、观察图片4-3到4-6并阅读P8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4-3 4-5,分别标出图4-4 4-6中各生殖器官的名称。 2.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的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3.睾丸的功能是和;卵巢的功能是和。 4.子宫是的场所。 二、阅读课文并观察图4-7,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看谁找得最好。 1.人的生殖细胞包括产生的和产生的两种。 2.受精是指和相结合的过程。 3.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 4.受精卵不断进行,逐渐发育成,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这是怀孕的开始。 三、阅读P10及P9上边小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胚泡在子宫内继续发育,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周左右发育成。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中,通过、从母体获得 和;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等废物,也是通过经母体排出。 3.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四、阅读课文P11~12观察图4-10,完成下列问题: 1.分娩是指。 2.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成熟,大约要经过天,故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说。3.正常情况下,分娩时,婴儿的先产出。在产出前,胎儿的正常体位是 向下。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 【合作探究】 1.讨论你认为在男女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应是哪一个?为什么? 2.胎儿与母亲的血液是相通的吗?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66283word版本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 导学1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上肢___________,下肢___________。 2、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1929年,________ 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3、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思考: 4、教材中的四种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那些地方 ? 大猩猩黑猩猩 长臂猿猩猩 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5、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6、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7、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P5内容思考 8、“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

三、系统总结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自然条件: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自身的变化: 创造和使用。 四、生活链接 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 五、反馈检测 10、许多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使前肢解放出来,臂和手变得灵巧,为使用、制造工具提供了前提;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来复杂,并且使用了火,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因此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11、人类和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A 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B 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 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D 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12、古猿进化成人,人脑比猿脑发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古猿的直立行走 B 古猿的手和足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C 古猿转移到平原上生活 D 古猿进行劳动和集体生活 1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生命起源与原始大气 C 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D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015版(新人教版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全册,38页】

课题: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课时) 学前预习 个案一.明确目标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谁?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 3.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是怎么样的? 二.知识结构 1.进化论的建立者: 2.现在类人猿与人类共同的祖先: 3.现代类人猿主要有四种:,,,。 4.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以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5.从猿到人的进化 (1)起源地:地带。 (2)证据:古人类学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早期,也就是石化了 的,遗物和。 三.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学中探究 一.小组探究 1.现代类人猿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 2.人猿区别的标志是什么? 3..从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可以看出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4.从“东非人”的石器化石可以说明什么? 5.现在的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为什么? 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有哪些行为使得现在 的类人猿数目日益减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濒危的现存猿类?

二.点拨释疑 学后检测 一.练习测试 1.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 B 森林古猿C北京猿人D类人猿 2.古人类能够更好的交流和合作是因为() A火的使用 B 语言的使用C工具的使用D直立行走 3.促使森林古猿下地活动的直接原因是() A在树上活动范围小 B 喜欢地面的生活 C天敌增多D森林大量消失 4.下列各项中,不是促进神龙古猿进化到人类的是() A产生面部表情B使用并制造工具 C 用语言交流 D 在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5.客观事实是提出观点的依据,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 6.属于事实的是() A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50万年前到20万年前 B北京周口店地区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化石 C北京猿人,亚洲直立人起源与非洲 D其他地区50万年前到20万年前,没有北京猿人生活 二.拓展题 6.类人猿与人类的不同 (1)生活环境: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生活方式是,而人类生活在。 (2)运动方式:现代类人猿的运动方式是,而人类的运动方式是。 (3)工具的使用:人类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而类人猿。(4)脑的结构:人类的大脑比现代类人猿的,而且出现了主管的区域。 (5)火的使用:人类会用烧烤食物。 三.得失反思: 四.给老师的建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整套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整套导学案 燎原中学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教学进度表 第1页共38页 燎原中学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①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前置学习】 1.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2?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 【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2.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达标拓展】 1?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B ?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2.下列人类的基本特征中,不是伴随直立行走出现的是() A.后肢增长B .骨盆变短变宽C .语言的产生D .脊柱呈S形 3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 【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 学习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第2页共38页 燎原中学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学习重点和难点: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学习过程: 【前置学习】 、观察图片4-3到4-6并阅读P8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 识点总结 https://www.doczj.com/doc/f61183480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 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 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对于需要 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 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7、三、生物的分类 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 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 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 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6、6、生态系统的组成: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2013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三章 健康地生活 第一节 健康及其条件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十三章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 课题第十三章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概述健康及其条件。 (2)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能够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阅读资料,培养他们表达交流、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知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重点: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难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预习导学健康习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中毒分为_____和______两类 烟雾中成分明显有害的有______、_____、_____等。 毒品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有_____、_____、_____。 毒品损害人的_____和 _____,影响______系统、______系统和 ______的功能,还会降低人的______功能 预习本节内容并 做相关题目,了 解关于健康的一 些知识.

课堂探讨通过预习并结合生活实际小组内对如下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总结. 1.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怎样拥有健康? 3.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是什么? 每个小组依次派代表汇报自己的观点,其他小组评价,提问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并感受酒精的害处. 学生阅读资料,认识到关注健康重要性. 以小组为单位对 如下问题进行讨 论,并做出总结: 依次让每个小组 依找代表汇报本 组对相关问题的 看法,其他小组 对其观点作出评 价,提出问题,质 疑. 教师演示酒精对 水蚤心率影响的 实验,使学生认 识到酒精的危 害. 发给学生一份关 于烟草知识的资 料,让学生认识 其危害,珍爱自 己. 知 识反馈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积极配合,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对 有关问题作出概 括,总结。 结论:要养成健 康的生活习惯; 达到身心健康, 远离烟酒,远离 毒品等。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初二上册复习提纲

初二上册 第一章 人的由来 1.起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证据是 。 2.发展: (1)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 的改变和自身 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着 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从而使_______解放出来。 (2)古人类制造的_______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产生了________。 3.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是,作用:产生 分泌 男性 附睾:_____________精子 生殖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系统 输精管:_____________ 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 卵巢: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是,作用:产生 分泌 女性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胚胎开始发育的部位) 生殖 子宫: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系统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思考:睾丸和卵巢的作用是 。 (2)生殖过程:下图为受精的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睾丸 精子 卵巢 卵细胞 (3)怀孕:胚泡是由 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的,胚泡缓慢地移到子宫中,最后植入 ,这是 的开始。 怀孕后 周呈现出人的形态,称为胎儿。怀孕 周胎儿发育成熟。 (4)分娩:成熟的胎儿和 从母体的 排出的过程称为分娩。它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5) 二氧化碳等废物 二氧化碳等废物 胎儿 氧气和养料 氧气和养料 母体 或说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4.青春期: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识图题的形式出现。 (1)男孩与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 要早两年。 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是 8.5 —9岁 ,男性是 10.5—11岁 。 (2)青春期发育特点: ① 形态: 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体重也会迅速增长) ② 功能: 以及心脏和 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③ 性发育:青春期 迅速发育,并且男孩出现 ,女孩出现 。 并出现第二性征: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较低)女性(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较高) 由此可见, 期是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月经来潮与 和 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主备人:陈大治时间:xx-2-16学习目标:①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学习重点和难点: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学习过程: 【前置学习】 1、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2、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展示交流】 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 【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2、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达标拓展】

1、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2、下列人类的基本特征中,不是伴随直立行走出现的是( ) A、后肢增长 B、骨盆变短变宽 C、语言的产生 D、脊柱呈S形 3、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 【教学反思】 第一章 第二节人的生殖主备人:陈大治时间:xx-2-16学习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学习重点和难点: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推荐】鲁教版七年级生物,初二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下册 基础知识提纲 1(眼球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1]角膜: ,可以透过光线。 [2]晶状体: ,像,能折射光线。 [3]瞳孔:光线的通道。 虹膜:有,中央的小孔叫。 [4] [5]巩膜: 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6]脉络膜:血管丰富,有营养眼球的作用;色素细胞丰富,有折光形成暗室的作用。 [7]视网膜:含有许多对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这种细胞称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8]视神经 [9]玻璃体:透明胶状物。 应用:(1)黑眼球指,白眼球指。 (2)如果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相机的光圈相当于,镜头相当于,装入的底片 相当于,暗室的壁相当于。 2(视觉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1)折光系统包括、房水、、。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曲度是可以调节的。 (2)在_________上形成_____的像;在________形成视觉。视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_ 3(物像只有落在上,人才能看到这个物体,需要眼球内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 4. 近视眼:原因,矫正, 应用:(1)如图所示为_________眼。 (2)原因是物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方。 (3)此眼如何矫正。

5. 瞳孔和晶状体的调节: (1)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内光线的量,瞳孔的大小受的控制。 在暗处,在明处,因此,由明处进暗处瞳孔。看远物,看近物,因此,物体由远而近瞳孔。 (2)晶状体的调节:看近物曲度,看远物曲度, 因此,物体由远而近晶状体曲度,物体由近而远,晶状体曲度 6. 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 7.(1) 听觉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传导声波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耳的结构中与听觉无关的是、。晕车、晕船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8((1)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使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两侧平衡。 (2)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因为病菌可能通过进入中耳。 9.舌可以感受________________,皮肤可以感受________________ 10(神经系统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神经元——又叫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神经细胞_______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________,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_____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_____集结成束,外面包有 _______,构成一条神经。 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1 13(什么叫反射, 14.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包括哪些结构,。 注意:反射的完成必须依靠完整的。要完成一个反射活动,除了要有完整反射弧外,还要有。 15(反射的类型(举例~) 注意:1 复杂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产生的。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综合测试

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5分)下图是与神经系统有关的概念关系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包括包括 包括包括 包括包括 包括包括包括 包括包括包括包括包括 包括 包括 结构基础是 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② ① 脑神经脊神经 大脑小脑脑干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 ③传出神经效应器(1)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①;②;③。(2)从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醉驾入罪”政策。凡是酒后驾驶,检测到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mg/100ml,就视为“醉驾”,处3~6个月或以上的拘役。请问:“醉驾”过程中,由于酒精麻醉了脑部的,使驾驶员的操作不协调,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我们应大力宣传“醉驾入罪”政策,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在红绿灯路口,当驾驶员看到红灯亮时及时停车等候,这属于反射。2、(9分)下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_________的折射,在[ ]___________上形成物像。 (2)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___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3)某同学看故事书是,激动地热泪盈眶。在些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先在眼内成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 ]_________传递到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视觉。他在看书时,激动地流出眼泪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反射。 (4)在智利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被蒙上眼睛以保护【】免受强光的伤害。 (5)某人的眼球结构完整正常,但看不清周围物体,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或。 3、(4分)下图是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⑴“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 ⑵能将物像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是。 ⑶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至少有中枢和中枢参与了该反射。 4、(6分)右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