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必背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必背课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必背课文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师会常常安排同学们背课文和古诗词。
必修五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1 / 101 《回去来兮辞》 1、悟过去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难过而独悲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4、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5、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数复奚疑 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修。 、回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陈情表》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可以,零丁孤傲,至于成立。 必修五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2 / 102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5、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必修五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3 / 103 6、 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交,则告诉不准。
7、 但以刘每况愈下,气味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8、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9、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11、逮奉圣朝,洗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滕王阁序》 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 u)越。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量。乐极生悲,识盈虚之有数。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鸿鹄之志。 必修五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4 / 104 4、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逍遥游》 1、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必修五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5 / 105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尔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尔后乃今将图南。
3、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期已矣。
必修 1 文言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高二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陈情表》1、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祖母刘氏可怜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又浅,很晚才得到儿子。
3、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我想遵从圣旨赴京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只因为祖母刘氏已像接近西山的落日,只剩一缕将断的气息,生命垂危,早晨不能想到晚上会怎么样。
5、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祈望陛下能体恤我愚拙至诚之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祖母刘氏能因此侥幸得以安度余年。
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项脊轩志》1、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又过了两年,我因久卧病榻,心情无聊,于是叫人再次整修南阁子,式样与以前稍有不同。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在她去世那一年亲手栽种的,现在已长得高大挺拔,像伞盖一样了。
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借来书放满了架子,在这里安居休息,长啸或吟唱,静静地独自坐着,可以听到自然界的所有声音。
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喂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
5、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我们家人读书长久没有得到效果,这个孩子能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报任安书》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信中情意诚挚恳切,好像是抱怨我没能遵从宁德意见行事,反而听信了世俗之人的话。
2、而世又能与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而世俗又不把我和为坚持气节而死的人相提并论,只是认为智虑穷尽,罪大恶极,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讲学稿()必修五文言语句翻译必会年级:二学科:语文主备人:王笑迎时间:2019年11 月 4 日学习目标必修五文言语句翻译学习重点必修五文言语句翻译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及指导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抟,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
击:拍打。
而:表修饰关系。
九:表虚数。
去:离开以:用,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翻译:2、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jiè)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覆:倒。
坳堂:堂上低洼之处。
则:那么。
为:作为。
焉:兼词,于此。
胶:粘住,这里指着地。
〕翻译: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到,往,去。
莽苍:郊野的景象,指近郊。
三餐:一天。
反:通“返”,返回。
果然:很饱的样子。
〕翻译:4、朝菌(zhāo jūn)不知晦朔(huì shuò),蟪蛄(huì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蟪蛄:即寒蝉,春生复死或复生秋死。
〕翻译:。
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乃今:而今。
以:凭。
特:独。
闻:闻名。
众人:一般人。
匹:比。
〕翻译:?6、故夫知(zhì)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néng)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
官:官职。
行:品行。
比:合。
而:通作“能”,能力。
征:取信。
〕翻译:。
7、且举世誉(yù)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jǔ),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举:全。
劝:勉。
非:非难、指责(与之同义的还有“短”“毁”)。
沮:沮丧。
斯已矣:至此而止〕翻译:。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若夫:发语词,至于。
乘:顺应。
辩:通“变”,变化。
恶:何。
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彼且待恶乎哉”〕翻译:9、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5、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7、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9、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14、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15、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16、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7、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9、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zhài).23、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24、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6、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2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8、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9、去以六月息者也。
3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2、之二虫又何知?33、彼且奚适也?3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3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必修五文言文翻译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5、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6、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7、《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9、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0、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户?1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12、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1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4、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9、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24、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9、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中必背⽂⾔⽂及翻译⼤全。
欢迎阅读参考!1.⾼中必背⽂⾔⽂及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曾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曾不知⽼之将⾄⼀作:不知⽼之将⾄)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能⼈都汇聚到这⾥,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
兰亭这个地⽅有⾼峻的⼭峰,茂盛⾼密的树林和⽵丛;⼜有清澈激荡的⽔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排列坐在曲⽔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天,天⽓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地上繁多的万物,⽤来舒展眼⼒,开阔胸怀,⾜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与⼈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
有的⼈在室内畅谈⾃⼰的胸怀抱负;有的⼈就着⾃⼰所爱好的事物,寄托⾃⼰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羁的⽣活。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第三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逗善于游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第四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堆积土石变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了;积累善行从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实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聚成江河大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千里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的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件物品但最后放弃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若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但是若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归去来兮辞并序
(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第二段)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
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守候在门前。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第四段)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
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逍遥游
(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
南海就是天的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
(第二段)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象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再说水聚积得不深,那末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
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处,那末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船大的缘故。
风聚积得不大,那末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升力不足。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能乘风飞翔;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
(第三段)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到郊外去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顿饭,吃完三顿饭就回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头天晚上就要舂米做好干粮;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
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