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内部资料

教育学内部资料

教育学内部资料
教育学内部资料

一、单项选择

1.()是对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古代哲学家。P13

A.孔子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孟子

2.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

A.人口性别结构

B.人口年龄结构

C.人口阶级构成

D.人口地域分布

3.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A.培养人才

B.传授知识

C.传授技能

D.传播文化

4.“人之性恶,其伪善者,伪也。”这是表达了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性善论

5.()是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遗传素质

B.后天教育

C.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外界环境

6.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这也是教育的理想。

A.发挥人的潜能

B.发现人的价值

C.进行个性教育

D.挖掘人的力量

7.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的因素是人的()。

A.先天素质

B.能独立生活

C.教育

D.机体成熟程度

8.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

程是()。P89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9.教学的中心环节是()。P130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应用知识

10.供答型试题可分为简答式试题和()。P136

A.是非题

B.多项选择题

C.组配式试题

D.陈述式试题

11.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A.个性差异

B.生理特征

C.心理特征

D.年龄特征

12.()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P130

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讲义

13.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P175

A.赫尔巴特

B.马卡连柯

C.巴班斯基

D.乌申斯基

14.下面不属于遗传素质内容的是()。

A.机体结构

B.道德品质

C.感官

D.神经系统

15.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P48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16.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P124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7.学生是学习的()。P73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18.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来的。P176

A.马卡连柯

B.德鲁克

C.杜威

D.洛克

19.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是()的。P14

A.学校

B.学生

C.国家

D.教师

20.()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P44

A.弗洛伊德

B.格塞尔

C.威尔逊

D.洛克

多项选择

21.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2 泰勒提出了引人注目的“课程原理”概括为()。P105

A.确定课程目标

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E.根据目标确定课程内容

23.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

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

话强调了()。

A.德育目标

B.德育途径

C.德育功能

D.德育结构

E.德育方法

24.课程评价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E.

过程评价模式

25.教学的作用主要有()。

A.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B.教学为个人呢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C.教学是构成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

D.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E.以上都不对

26.下面强调循序渐进原则的说法有()。

A.学而时习之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二不休

C.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D.教学相长

E.温故而知新

27.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有哪几方面()。P174

A.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C.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D.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良好关系

E.有助于搞好校际之间的关系

28.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人的本质,他把灵魂分为三部分( )。

A.智慧 B.意志 C.情感 D.知识

29.运用锻炼法要注意哪些要求()。P161

A.坚持严格要求

B.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C.注意检查和坚持

D.创设良好的环境

E.创设良好的情境

30.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31.关于对学生的表述正确的是()。P73

A.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B.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

C.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D.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E.在心理、生理方面基本成熟

32.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多元化具体表现在()。P10

A.培养目标

B.办学形式

C.管理模式

D.教育内容

E.评价标准

33.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P154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34.道德两难问题的素材一般来源是()。P165

A.法律和道德的两难问题

B.虚构的道德两难问题

C.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道德两难问题

D.真实的或实际发生的道德两难问题

E.道德与行为之间的两难问题

35. 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36.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提供了平台。

A.民主化

B.自主化

C.个性化

D.智能化

E.现代化

37.初中阶段德育内容包括()。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思想教育

D.理想教育

E.以上都不对

38.对社会模仿模式理解正确的选项有()。P169

A.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

B.吸取了认知发展的某些观点,并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

C.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D.理论拼凑痕迹明显

E.在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成果

39.《教育学》中把教育分成哪些部分()。P19

A.总论

B.教学论

C.德育论

D.学校管理论

E. 方法论

二、单项选择

1.()的教育目的论者主张,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

A.自然主义

B.自由主义

C.存在主义

D.社会本位论

2.()主张回归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P12

A 儒家 B墨家 C.道家 D 学记

3.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P15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济

4.下列不属于自然主义教育论者的是()。

A.卢梭

B.康德

C.洪堡

D.福禄贝尔

5. 柏拉图把人分为哲学家、劳动者和()三种集团。P13

A.奴隶

B. 军人

C.武士

D.将军

6.“四有、两爱、两精神”是在()中提出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7.()杜威出版了《民本主义与教育》。P17

A. 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8.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在()社会。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空想主义

D.共产主义

9.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A.就是不合理的劳动分工

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化

C.社会生产力水平

D.科技水平不均衡性

10.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者是()。

A.艾伦.凯

B.涂尔干

C.沛.西能

D.哈耶克

1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12.教师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工作

B.热爱学生

C.专业素养

D.心理素养

3.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对()的定义。

A.教育能力

B.教育素养

C.研究能力

D.教育理念

14.以“教育的终身化”为特征的是在()。P10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5.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P19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柏拉图

16.下列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的是()。

A.赫尔巴特凯洛夫

B.赫尔巴特卢梭

C.卢梭杜威

D.凯洛夫杜威

17.()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A.热爱

教育工作 B.热爱学生 C.自身修养 D.扎实的专业素质

18.教师的()是树立教师威信的基础,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效,也是

体现教师劳动价值的重要保证。

A.道德修养

B.知识渊博

C.良好形象

D.素养

19.教材的主体部分是()。P100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20.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P10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多项选择

21.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弹性。P72

A.一个教学计划

B.一套讲义

C.一套教学大纲

D.一套教材

E.一套培养目标

22.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到的一个概念,关于教师表述正确的是()。P78

A.教师是教育者,教育专业不是专门职业

B.教育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C.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D.要以教师为中心

E.“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体现了教师示范者的角色

23.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可以分为()。

A.近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远期目标

D.现实目标

E.理想目标

24.环境-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

A.格赛尔

B.华生

C.杜威

D.班杜拉

E.克里克

25.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P154

A.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E.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规律

26.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包括()。P170

A.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

B.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

C.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

D.榜样对品德的作用

E.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

27.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P175

A.学生守则

B.体育锻炼标准

C.学校奖惩制度

D.班级考勤制度

E.班级值日生制度

28.教师的心理素养主要体现在()。

A.道德因素

B.思想因素

C.非智力因素

D.智力因素

E.情感因素

29.学校课程又称校本课程,通常以()的形式出现。

A.专业课

B.主修课

C.特色课

D.选修课

E.以上都不是

30.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包括()。P68

A.系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B.培养高深情操与文明素养

C.掌握学习方面的相关技能、技巧

D.发展学生的智力

E.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识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3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特别表现在()P9

A.公立教育崛起

B.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C.教育的世俗化

D.教育的终身化

E.重视教育立法

32.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P10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3.下列表述体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的有()。P44

A.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

B.人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

C.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未来的能力

D.是我们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心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E.人有改造他人的能力

3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

A.组织能力

B.人际关系

C.基本技能

D.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E.生存之道

35.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P138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E.设计教学法

36.下列关于练习法的基本要求的论述,正确的是()。P129

A.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

B.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C.精选练习材料

D.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E.严格要求

37.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的观点是“社会功能学派”的教育社会本位目的观,下列哪些人物代表这一派别?( )P16 A.裴斯泰洛齐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卢梭 E.诺笃尔普

38.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

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

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E.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社会化

39.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教育史上最典型的是()。

A.总结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概括教育论

E.目的教育论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

《心理学》常识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2)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含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向等成分)。 二、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三、心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1、心理学科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学科的任务: (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探讨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的人格培养提供依据。 四、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第二章感知和注意 一、感觉及知觉的概述 1、什么是感觉、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叫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 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教育场所: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博物馆(缪斯翁博物馆,称“亚历山大大学”),图书馆】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①西周大学:国学、乡学②春秋战国: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③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 欧洲中世纪大学【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②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教学方法有读课与辩论学位制度的雏形始于中世纪大学】 高等教育近代化【①学制分层②世俗化③国家化】 德国的大学改革【威廉·洪堡:教育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②学术自由;于1810年主持创建柏林大学,4个方面创新:①确立哲学学科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②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③开创研究所教育④实行自由选修】 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①私立院校地位的确立: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常春藤大学联盟②州立大学的兴起:弗吉尼亚大学(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③“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赠地学院④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霍普金斯大学】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清末高等教育:①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②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③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通儒院,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 民国高等教育【①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②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①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2次院系调整;文革时期“教育革命”的动荡②改革与发展时期: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启体制改革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持续推进】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①大众化②国际化(留学潮日益高涨,大学教师国际流动与交流广泛,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过程国际化,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日益显著)③信息化④终身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 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①自由教育②通识教育③专业教育④职业教育】 学术理念【①学术自由②学术中立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④学术资本主义】 机构理念【①大学自治②教授治校③学生自治④校长职业化⑤管理专业化】 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流派【①理性主义②功利主义③实用主义】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不是指规章制度) 指一个国家社会的条件下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各类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的过程: 1. 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2.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有史可考的学校教育始于商代 1. 古代教育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当代教育)(重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历史上的教育性思想 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第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三婆术”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代表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外在规律)教育与人(内在规律)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

第一章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也叫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文法神医四科技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代表学校意大利的萨拉诺、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2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代表学校,从1810年开始最早的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用死记硬背,重视教授讲演,提倡师生的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新的建树和贡献。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柏林大学的创立所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范围扩大了,具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布莱斯劳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3十九世纪末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发展,代表学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服务形式:1教育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 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演进过程:1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萌芽和形成2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严重扭曲3教育方针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 教育的目的的含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有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有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活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本位论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他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和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和阴性功能 5、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产生和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 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高等教育学整理教案资料

高等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特殊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识记:高等教育的四个阶段及其内容(P2~P6) 常用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识记:高等教育价值观及其观点: 1、个人本位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在于促进个人的理智发展。B: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C:高等教育在于通过实施自由教育、普通教育、人文教育来达到目标。 2、知识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3、社会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B: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识记+理解)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A、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制约。B、受社会制度制约。C、受文化传统制约。 2、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A、服务于经济建设.。B、服务于制度建设。C、服务于文化建设。 第三章: 我国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教育基本规律。 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得设想与规定。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专才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于某一专业领域的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识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作用: 1、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 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3、激励教育主体 高等教育目的: 1、自由教育目的 2、职业教育目的 3、普通教育目的 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完整)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考试必备),推荐文档

1、广义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途径。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似乎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5、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 6、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7、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8、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9、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0、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11、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12、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13、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 1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5、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6、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17、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有三层意思:a)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 18、人力资本: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它体现在人身上。 19、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20、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2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a)同一方向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 b)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24、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5、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6、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a)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b)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 知识复习手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017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2017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三阶段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一、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二、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三、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1)多学科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案例分析法 (4)反思批判法(5)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略)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价值:即高等教育与其服务对象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向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即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指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可分为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选择价值、促进社会流动的价值。 二、简答题 1、教育与高等教育 (一)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二)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

教育与教育学必备考点

教育与教育学必备考点 1.教育概念——广义(社会、家庭、学校);狭义(学校教育)——孟子:最早将“教”和“育”连用——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教育活动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3.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 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最古老)——生物起源(第一个正式提出,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无意识模仿,孟禄)。 5.原始形态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阶级性。 6.古代教育——中国:夏,最早的学校;西周,政教合一官学体系,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分科课程,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宋代以后,四书五经(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印度:吠陀——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雅典: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军人。 7.近代教育——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8.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记忆:全民多现身)。 9.孔子——《论语》(非孔子所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10.学记——教育学的雏形——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社会本位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1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西方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 1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最早对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1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学年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4.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 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16.赫尔巴特——一:《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二:哲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记忆:教师拿着书本在课堂中)——四: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记忆:一二三四。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识记: (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 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 1、识记: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