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走出新天地

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走出新天地

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走出新天地
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走出新天地

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走出新天地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铜川市在转型中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新跨越,转型发展走出了新天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铜川市目前已跃入近10年来全国294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城市之列,列第7 位。

一、转型发展的实践

铜川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典型的“先矿后市”发展模式,使资源濒临枯竭、产业发展受限、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铜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铜川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转型试点城市。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铜川着力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做特做精一产。建设陕西重要苹果生产基地、国内有影响力大樱桃生产基地和西北果品物流中心。全市鲜干果经济林面积已达到216万亩,苹果优果率达到80%以上。大力扶持台湾旺旺、大匠农科、九州果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食品工业,打造培育渭北现代食品业基地。

――做强做新二产。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接续产业培育壮大并举,着力构建能源、现代建材、食品加工和养生保健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煤、电、铝、水泥、陶瓷联产联营循环经济。煤炭产能达到2100 万吨,40%实现就地转化。抓紧推进电解铝、铝合金、碳素等铝业上下游延伸项目,水泥年产能达到1800万吨。建筑陶瓷年产能达到1700 万平方米。陕重汽铜川零部件加工基地、科达化工设备生产线等接续产业快速发展。接续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做长做活三产。积极推进玉华宫、照金香山、药王山、陈炉古镇四大景区建设,打造以照金香山为中心,集红色旅游、观音文化、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南部旅游板块,以玉华宫为中心,集佛教文化、休闲避暑、滑雪狩猎等为一体的北部旅游板块。成功举办首届“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培育做大孙思邈“药王”著名文化名片,建设大唐养生园、中药材产业园区和中国中药材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四大基地,打造“养生保健城”。2011年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1亿元,增长82%。

――做大做靓城市。构建大城市格局,南市区开发建设与北市区改造提高并重、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张相结合,城市规划区面积由55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南市区”的大城市格局初具雏形。相继建成玉皇阁大桥、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南市区基础设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市一中新区校区、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以交通便利、产业互补、经济融合为切入点,积极融入西安大都市圈。

――做优做美环境。深入实施水泥粉尘和煤烟污染治理,拆除51 条大型污染水泥生产线,关闭100多家“十五小”企业,搬迁北市区煤台和污染企业,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实施210国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沿线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程,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绿化模范城市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等“四城联创”工作。

――做好做实民生。化解地方政府历史债务1.96亿元、企业历史债务15亿元,集中解决了一批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医疗保险、养老统筹等问题。实施煤炭开采采空区、沉陷区、滑塌区居民整体搬迁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已有3.45万户、12万人迁入新居。累计投资8082万元,搬迁危险地带群众1738户。保障性住房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一等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同等待遇,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率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村卫生室全覆盖。

二、转型发展的明显成效

――经济发展快速增长。2005年至2011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 30%,达到234.53亿元,比2005年增长2.26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5.7%,达到18.89亿元,比2005年增长5.25倍。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034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9年位居全省前列。

――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产业结构调整使铜川跳出了“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的老路,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能耗污染降低、经济效益转好的科学发展新路子。煤炭开采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38.09%下降到2011年的34.10%。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新的增长极,产值已占到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形成了电力、铝冶炼与铝加工、汽车零部件与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型材料制造等五大产业板块。

――招商引资迈出新步伐。成功引进和实施了华能铜川电厂、铜川铝业节能技改、秦岭和声威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明瑞果蔬汁、3万平方米墙地砖、玉华煤矿改扩建、330千伏金锁变增容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到位资金140.92亿元。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提前两年实现水泥大市无立窑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4.5%提高到44.8%。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2002年的200天增加到2010年的330天。1993年中央电视台《中华环保世纪行》栏目曾称“铜川是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如今,一座现代化生态新城拔地而起。

――改善民生取得新绩。近几年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8万个,被省政府评为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75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77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2倍,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转型发展的启示

(一)把握最佳时机,是实现转型的重要前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周期一般分为开发期、增产期、稳定期和萎缩期四个阶段,稳定期是实施经济转型的最佳阶段。铜川目前正处在稳定期,也是转型的最佳时机,能够在这一时期主动转型,可以比较平稳地、以较小的代价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准发展模式,是实现转型的关键所在。铜川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情况,选择了复合式转型模式。改造提升资源性产业,深入开发利用潜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步入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培育发展非资源性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度,增强了发展后劲;推动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转型,提升了发展能力,步入了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转型的必由之路。铜川在转型过程中积极构筑新型工业体系,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了资源利用方式、管理方式的根本变革和资源的转化增值,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相关加工业和非矿替代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坚持惠及民众,是实现转型的根本目的。城市转型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替代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提升,而且最终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只有认真解决好就业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显著改善生活环境,才能真正通过转型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市城投公司转型发展建议

关于**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转型发展的建议 市政府: 今年9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明确提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替地方政府融资的功能,同时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模式”)参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财政部随即下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经[2014]76号文),要求在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开展PPP 项目试点及示范。面对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市城投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并结合市政府的授权及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公司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市城投公司在我市公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融资作用,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努力提高公益性事业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转型目标

1、集团化目标。将市城投公司发展成为涵盖我市供水、供暖、供气、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公交、城铁、**高速、医疗和养老服务等行业和部门的企业集团,在我市公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占有基础性地位。 2、国有资产出资人目标。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要求有代表政府的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要担当起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进行规范的公司治理设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投融资目标。市城投公司将调整以前根据融资需要成立项目公司的发展模式,着力于投资自身有一定现金流、能够长期经营的公益性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达到现金流的平衡,强调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在融资方面,市城投公司将通过项目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存量资产调整等形式,为我市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筹集更多的资金。 三、城投公司的自身优势 1、PPP模式合作经验。城投公司已在多个项目开展PPP合作模式,具有PPP项目成功运作的经验,我市的供水、供气、垃圾处理、城市公交、**高速等项目均采取或植入PPP模式,由城投公司代表政府出资。**高速为中港合资项目,总投资**亿元,项目资本金**亿元,其中社会资本**亿元由香港**集团投入。该项目是典型的BOT项目,项目收费期30年,由双方共同经营。**高速及其他PPP项目均运行良好。 2、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信等级较高,能更好的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截止2014年6月末,城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在明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的现实问题。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地区特点各异,其转型模式与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这里介绍几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国外成功转型发展城市案例。 1、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经济史教科书中必提的老工业基地 衰落的典型。从上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传统的煤炭工业 和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80年代问题越来越突出,到80 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鲁尔区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设立劳动和经济促进机构。二是吸引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市政府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规划,向投资企业提供价格优惠的土地。三是建立技术园区。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 个技术园。四是大力发展手工业和中小企业。五是大力发展生产性企业。政府保护原有企业向新的生产行业转变,并积极资助建立新的生产性企业。六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替代产业方面,以发展汽车、化工、电子以及消费品工业为接续产业,通过产业变革的力量改变了整个鲁尔地区的经济格局。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联邦

政府承担2/3,地方政府负责1/3,启动了“煤炭补贴税”,煤炭公司转型后也是以私有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公司,在资本运营中发挥了很好作用。 2、美国匹兹堡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烟煤,铁矿石可以很方便地从大湖区运来,加上熔剂石灰岩也很丰富,这就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世 纪70年代,匹兹堡地区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 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匹兹堡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复兴,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造成交通拥挤的无轨电车被地铁线路取代,新的摩天大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最惹眼的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匹兹堡优质厚板玻璃公司建筑群,匹兹堡从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其次,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 和最全面的方案。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但是,匹兹堡中产阶级和中下阶级缺乏像样的住房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和其他保护组织不

4铜川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4铜川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4 铜川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4.1铜川市概况 4.1.1城市总体概况 1.区位概况 铜川,古称“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陕西省省辖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北距延安247公里,南距西安90公里,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北移,铜川与西安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区位优势将更加凸现。 2.城市性质 铜川是陕西重要的以能源、现代建材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开放型的产业城市、生态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铜川是《中国21世纪议程》八个试点城市之一、联合国计划署(UNDP)列为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能力建设的三个试点城市之一、中国轻洁能源试点城市、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之一。 3.交通 铁路 铜川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市内有西铜铁路,咸铜、梅七(梅家坪--七里镇)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 09年省国资委和铜川市政府达成协议,规划建设西铜高铁,该城际铁路由西安北客站出发,经三原至铜川,将加速铜川尽快融入西安都市圈。 公路 铜川市内西铜高速,西黄(西安—黄陵)高速穿境而过,西黄第二条高速将于2010年10月通车,届时从铜川到西安的行程将缩短至半小时。此外,西铜高速双向四车道加宽扩建为双向八车道2010年也将建成通车。

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北移和地铁线、西安-铜川城际铁路、西黄第二条高速公路的建设,铜川将融入西安的半小时生活圈,辐射渭北的区位优势,成为西安的“大北郊”。 4.人口及面积 截止2009年底,铜川市总人口数为86万,其中非农人口45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3%,面积3882平方公里。 5.自然环境 铜川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8.9-12.3℃,极端气温最高38℃。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夏季温度、湿度适宜,雨水充沛。春秋为过渡季节,气候多变。受地势地貌影响,铜川市气候差异明显:西部和北部是广阔的山区,年均日照2412.4小时,气温8—9℃,降水650—740毫米;中部和东部沟原相间,年均日照2345.7小时,气温10—11℃,降水量589—650毫米;南部地势平坦的,年均日照2351.1小时,气温11.8—12.3℃,降水量539—555毫米。 6.资源 铜川市自然资源丰富,农、林、牧综合发展。其中,林地244.45万亩,牧草地152.07万亩;已查明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金属矿产、能源矿产近20种。煤炭储量30多亿吨,全市年产原煤1100万吨,占全省原煤总产量的30%。井田总面积387.2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1.15亿吨,优质石灰石储量10亿吨,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等储量均居全省前列。同时,铜川市又处在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苹果种植面积近40万亩。 7.行政区划 铜川市现辖3区1县1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3882平方公里。 表4-1 铜川市各区县面积 区名面积(平 方公里) 王益区162.2 印台区626.8

城市转型与发展的新特点

城市转型与发展的新特点 【摘要】:城市转型,就是城市发展进程即发展方向的重大变化、重大转折,就是城市发展道路即发展模式的大变革。自科技革命以来,城市在经济、结构、功能等各方面均有很大变化,但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文章所探讨的就是新时期城市应向哪个方向发展? 【关键词】:城市转型;城市新发展;花园城市 工业革命是生产历史上一次比农业生产更深刻的变革。如果说,农业是人类模仿动植的自然生长过程而创立的,那么,工业则是人类靠思维及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可说工业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中具有巨大意义,尤其表现在促进了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1. 转型的概念 当这事物内部各组成要素即它同周围环境的组合关系发生空间排列方式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构成要素,从而使事物原有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就被称为”转型”①,就是通过转变事物的结构而增加或减少事物功能的过程。这一概念的后来被移植到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 因此城市转型就是指:城市发展进程即发展方向的重大变化、重大转折,就是城市发展道路即发展模式的大变革。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城市转型的历史,可以说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使资本主义城市彻底取代了封建城市,而且使资本主义城市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城市转型的直接结果就是城市工业化,社会生产力以极高的速度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迁到城市,享受着城市生活。以下将分别阐述: 1.1 城市经济的转型 城市自产生到第一次产业革命,生产力发展是缓慢的。然而,到了工业社会,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二、三产业兴起。工业社会,城市集中了大量人口,众多的生产企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曾给德国的经济发展以极大的推动作用。铁路建设的发展使得与铁路建设密切相关的产品,如铁轨、蒸汽机车、车皮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这种需求又直接刺激了相关的采矿、冶金、木材加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铁路建设对铁轨、车皮和蒸汽机车等产品的巨大需求下,德国在19世纪40-50年代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且令人瞩目的机器制造和钢铁工业企业。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客运和货运在数量上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运输的质量。还有,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第二、三产业构成近代城市的经济基础。

铜川:一座“煤城”的大旅游梦

铜川:一座“煤城”的大旅游梦 陈炉古镇 □晁瑞文/图 1958年因煤而兴、如今矿产资源已濒临枯竭的重工业城市——陕西省铜川市,正在不遗余力地构思一个大旅游梦想——将铜川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中国中医药养生文化城、陕西省度假之都、省会城市西安后花园的发展目标。 在铜川市委书记冯新柱看来,资源型城市转型路上,铜川必须规避再度因资源型产业密集而供血不足的弊病,未来的铜川,要打好“药王”孙思邈是铜川人这张王牌,让养生产业、旅游业融为一体,让大旅游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突破口,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 转型:根除资源依赖症 铜川,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一五”期间,奠定

国家工业基础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4个项目安排在铜川。煤、铝、水泥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催生了这一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和繁荣。铜川成为当时陕西的第二城市和闻名全国的西北煤城,“一五”到“二五”期间,铜川煤炭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个百分点,煤炭产量占到陕西全省的70%以上。 过去铜川人有一句顺口溜,“我有煤,我骄傲”,铜川一直无忧无虑地过着“挖煤卖煤,挖石头卖水泥”的“好日子”,线条粗放,产业单一,一矿独大,破坏严重。正是因为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巨大的环境破坏,过去几十年,铜川还有另外一句顺口溜说,“走路打着伞,吃饭捂着碗”。这也曾是铜川环境污染的真实写照,当年在市区很少有人敢穿白衬衣。 也正是因为此,当资源枯竭的魔咒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集中凸显时,铜川GDP连续数年急剧恶化,下一步经济发展靠什么的难题,一下子摆在了桌面上:铜川一夜间遇到了如何寻找矿产替代产业的阵痛期。 铜川要发展转型,一定要根除单一、过度的资源依赖症才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铜川市委、市政府将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突破口锁定在旅游业上,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 2009年3月,铜川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2010年,铜川市专门出台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按照“421”发展战略,重点建设照金香山、玉华宫、药王山、陈炉古镇四大景区的发展路线,形成以照金香山为中心的集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南部旅游板块,以及以玉华宫为中心的佛教文化、避暑滑雪、休闲度假等为特色的北部旅游板块。于此,“煤城”铜川的大旅游梦就此全面开端。 突围:借力孙思邈 铜川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药王养生文化、佛教文化、耀瓷文化等丰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364-19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 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党的xx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xx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贡献很大 黄石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黄石于1950年

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察看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 (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项目布点黄石。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发展。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发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XX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黄石是国家134个公

2019年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一、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年,进入了老年期。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力和生活方式,一个城市亦然。也有其少年、中年和老年,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XX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滑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转型,重振雄风。资源枯竭的定义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情况。按此分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划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三类。其中第一类约有20多个,正在成长,前途风光:第三类也约有20多个,日子十分难过;其余的都在第二类之列,再过10-15资源开始枯竭,属于眼下不急,马上就难过的境地。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资源是资源型城

市的立身之本。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所谓人无我有。比较那些资源缺乏的地区,相对来讲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但是,正因为如此,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赖资源的开发,只是在扩大资源开发规模上想的办法比较多,在资源的深度加工上作的文章少。对本地优势资源以外的产业涉猎更少。过分依赖资源,靠山吃山的想法和做法都非常有市场,并且显得十分合理和可行。可是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他的可利用程度也是受到限制的,。一味靠山吃山,结果必将是坐吃山空,资源枯竭。要想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正确道路,首先要设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过日子的思想。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但是不做就无法改变人们的认识。认识不改变。走转型之路就可能成为空话,或者被淡化和边缘化。其次我们要未雨绸缪,尽早对城市的发展和转型进行规划。俗话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如不及早动手,现在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资源是有限的,不停的挖总有一天要采完的。我市的煤炭资源按现在的开采强度,大矿不到**年,盂县**年左右,郊区不到**年,平定也只是**年。而且现有的资源我们也不能吃干喝净,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余地。第三、要尽早发展接续产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就好象人要老一样,资源型城市也要老的。我们人老了要享受社会保险,城市呢,就必须发展接续产业,延缓他的寿命。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全市的城市形象和人民身体健康。已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治理。我市的支柱产业是煤炭,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回旋余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第27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7第3期Journal of Hube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3,2007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陈学章 (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湖北黄石 435002) 〔摘 要〕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型难题,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始的比我国早,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应建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投资、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企业网络等措施,来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工作。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733(2007)0320047203 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一种普遍的现象,资源的自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因,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所以资源型城市迟早总要面临转型的问题。工业化最先在英、法和德等国家开始,资源型城市在那里最先发展起来,也最先开始转型。在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或结构性问题地区的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面临很大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因此分析研究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和经验,对寻找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路径具有借鉴意义。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基本模式及评价 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模式、资源的丰度、赋存条件、开采成本、区位等方面的差异,所采取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由很大差异,比较由代表性的经济转型模式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模式,日本模式,欧盟模式三种[1]。 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转型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特点是:幅员辽阔、矿藏丰富、人口稀少。尤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1995年末美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达2400亿吨,可开采年限为258年;澳大利亚储量为909.4亿吨,可开采年限375年。三国的矿业城市主要是煤铁矿区和石油产区,一般规模较小,只有几千人到几万人的规模,转型难度较小。美、加、澳三国的资源型企业绝大多数是私人企业,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对经济进行控制,很少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因此在处理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问题上,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何时进入,何时退出,如何退出。政府主要解决资源型企业迁移后留下的人员安置问题。由于美、加、澳都是移民国家,人们对于迁移习以为常,绝大部分的居民都能顺利迁移到适合发展的城市。因此美、加、澳的矿业城市就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前途:一种是如美国西部由于资源开发殆尽、人去城空而形成的“鬼城”,另一种就是类似休斯敦和洛杉矶这样的综合型城市。这都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 三国矿业城市的转型,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这些国家政府还是采取了一些政策。只是不起主导作用而已。短期政策如利用财政支持和社会福利保障而采取的紧急救援,使经济危机比较平稳的过渡;长期政策则是针对矿产开采不稳定社会结构循环本质而定的。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上述三国所采取的措施大致有以下几条[2]。 (1)建立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指提前公布公司的计划,给公司、地方政府、工人及其家庭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逐步有序地关闭工厂或是放弃一个矿区城市。加拿大法律规定的预警时间是2~4个月。这可以避免工人惊慌失措。 [基金项目] 该成果为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200622008 [收稿日期] 2006—06—19 [作者简介] 陈学章(1974— ),男,湖北宜昌人,讲师、硕士、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 ? 7 4 ?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的现实问题。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地区特点各异,其转型模式与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这里介绍几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国外成功转型发展城市案例。 1、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经济史教科书中必提的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典型。从上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传统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80年代问题越来越突出,到80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鲁尔区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设立劳动和经济促进机构。二是吸引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市政府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规划,向投资企业提供价格优惠的土地。三是建立技术园区。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个技术园。四是大力发展手工业和中小企业。五是大力发展生产性企业。政府保护原有企业向新的生产行业转变,并积极资助建立新的生产性企业。六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替代产业方面,以发展汽车、化工、电子以及消费品工业为接续产业,通过产业变革的力量改变了整个鲁尔地区的经济格局。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

不同,匹兹堡的保护组织突破以往的作法,不仅设法让中产阶级搬进来,而且还为本市的贫穷居民提供廉价住房,在吸引富裕的年轻专业人员搬进空房的同时,帮助许多贫困家庭留下来。 3、法国洛林 洛林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重化工基地,类似于中国现在的辽宁。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洛林下决心实施了“工业转型”战略。 第一,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如煤炭虽有资源,但因井深开采,吨煤成本高于世界市场煤炭价格345法郎,而采取逐步放弃的政策。钢铁工业也由于成本高,吨钢售价比进口高457法郎,尽管铁矿资源丰富,采矿、炼铁、炼钢企业也已全部关闭;二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重点选择了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转型与国际接轨。 第二,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国土整治部门,

铜川市情

附件1 铜川市情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是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界地带,也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1958年建市,是陕西省继西安市之后设立的第二个省辖市,全市面积3882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人,现辖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 铜川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距西安68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包茂、延西、荷宝三条高速穿境而过,已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随着包海线高铁西延段项目的正式开工,标志着铜川即将融入全国高铁网,跨入高铁时代,建成后铜川到西安最快仅12分钟。 铜川因煤而兴,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著名作家路遥就是在铜川矿区之中体验生活,从而孕育出了不朽经典《平凡的世界》。 铜川历史上曾涌现过许多著名人物,他们的业绩、精神灿若星斗,映照古今。其著名者有:西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傅玄,唐初史学家令狐德棻,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北宋著名书画家范宽;辛亥革命陕西

奠基人之一宋向辰,辛亥革命杰出领导人之一、曾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的巨柱的井勿幕;解放后有全国著名的气象科学家雷雨顺,全国著名的工人劳模张金聚、冯玉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全国农村模范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等。 主要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玉华宫、药王山、香山、耀州窑博物馆、陈炉镇、金锁关、姜女祠等。位于耀州区城东的药王山,为药王孙思邈栖隐故地与纪念场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铜川市区北部玉华山麓的玉华宫,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的离宫别殿,时列关中四大离宫之首,玄奘法师在此译经4载有余,圆寂于此,是陕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耀州区境内的香山—照金风景名胜区,是陕西省面积最大、集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并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王益区黄堡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州窑遗址的耀州窑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是一处具有世界影响的,集窑址保护、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文化教育,陶瓷制作、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陶瓷文化园区。位于印台区的陈炉镇,是耀州瓷的延烧地,千年炉火不熄,陶瓷文化浓厚,堪称陶瓷烧造活化石,为陕西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此外,位于铜川市北市区北部20公里的三山雄峙、二水汇流处的古今军事、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国内外实践证明,资源衰竭是资源型城市难以避免的客观规律,中国现有的300 多座资源型城市中,有些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源衰竭、人员过剩、城市发展相对趋缓、甚至经济持续衰退等诸多问题。面对资源枯竭的压力、市场竞争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要立足自身条件,调整城市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困境 煤城、油城、有色城……这些曾经伴随资源而兴,又由于资源衰竭而陷入困境的城市,今天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两个难点,一个是农村的贫困地区,一个就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为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找到新的出路,成为党和国家所关心重视的一项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其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其一般发展规律: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 按照对资源产业的依存程度,2000年我国约有178座矿业城市,其中约95座对矿业的依赖程度极大,这部分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人口约7千万,占全国城市人口的13%;矿业产值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62%。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共有煤城58座,油城11座,铁城5座,有色金属城13座,其他非金属矿城8座;地级市50座,县级市45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华中和东北。 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而且在开发建设各资源城市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出现危机。随着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退化、盐碱化和沙化,水资源需求告急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2、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该类城市基本上都是依资源开采地而居,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城市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缺乏自主运营的空间。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孝义 一.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是指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① “先矿后城式”,如大庆、攀枝花、克拉玛依等。 ② “先城后矿式”,如大同、邯郸等。 资源城市多以煤炭、石油、铁矿、铜矿业为主。我国有118个资源型城市。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 ①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②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③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④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三. 我国资源型枯竭城市 ① 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 ② 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③ 为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 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界定了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城市。 截止目前,国家已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确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53%10%4%

四.孝义的成功转型 ㈠.孝义城市简介 ①.“孝义”名字的来历: a.郑兴“割股奉母”的淳朴孝行 b.“义虎救樵夫”: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 ②.孝义的自然资源状况 A.土地资源 孝义有“土地沃饶,有西河之美着”的美誉。境遇宜耕面积6.977万公顷,宜林面积10159万公顷,垦殖指数较高。实有耕地面积3.376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5.6%,现有牧草地4000公顷,占总面积的4.2%。 B.矿产资源 孝义素有“三晋宝地”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分布集中,地质条件好,便于开采。孝义的矿产资源尤以煤、铝为最,是中国第一 批50个和山西省35个重点产煤地之一,也是国家铝工业的主要开发基 地。 孝义境内的煤炭资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储煤面积为783.5平方公里,占境域总面积的82.8%。探明的地质储量为71亿吨,远景储 量90亿吨。铝土是孝义市的另一个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孝义的西 部山区,埋藏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这里的铝土从质和量上均在全国乃 至亚洲占有重要地位。 ㈡.促使孝义转型的原因 ①.转型前的情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建国以来,孝义市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50个重点产煤地区和山西省十大产煤县市。 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孝义市的每个乡镇几乎都有煤焦企业,而且数量众多。拉煤的大车和烧焦的高炉在当时的孝义比比皆是。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孝义的经济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以煤焦为支柱产业的孝义市从2001年至2006年,以跨越式发展的势头顺利完成了“吕梁领先、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2008年,孝义市取代河津成为了“三晋首富市(县、区)”。 山西省凡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或者县区,绝大多数都离不开丰富的煤炭背景。在我国能源供应偏紧的那段发展时期,这些地区的经济均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孝义也是这样。 目前,全市采掘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均占到工业总产值和从业总人数的45%以上,资源型企业税收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70%以上,全市45万人,

资源枯竭城市三大转型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e7152095.html, 资源枯竭城市三大转型模式 作者:阮晓东 来源:《新经济导刊》2013年第11期 矿业兴则城市兴,矿业枯竭则城市衰,概括了中国绝大多数依靠矿产采掘业为经济支撑的城市的发展历程。而随着矿业资源的逐渐枯竭,很多城市进入到粗放式发展后发展动力骤减的阶段。而这样的城市,即资源枯竭城市,在中国有数百座之多。 面对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单一、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多、替代产业少、社会矛盾激化等种种矛盾,探索如何走出对资源的依赖,以及如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就成为这些资源枯竭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任务。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类型众多,每个地区的资源枯竭城市都有其特殊的地理和资源赋存特征。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又该采取哪些模式可供选择呢? 产业链延伸模式 产业链延伸模式适合于资源供应仍然相对稳定处于发展中期的城市,比较典型的城市是美国的休斯顿,其主要的产业政策是引导资源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利用技术优势来弥补资源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应用这种模式取得了成功,比如以煤炭为主要产业的资兴、耒阳、枣庄,以有色金属为发展重点的个旧,以森林资源为挖掘主线的阿尔山市等。 枣庄市决策者计算后发现,1块钱的煤用于发电可以变成2块钱,做成甲醇就可以变成4块,做成醋酸就可以变成8块,如果做成醋酸二纤维素就可以变成78块钱。由此可见,产业链的拉长的确可以将煤矿变成“金矿”。正因为如此,资兴、耒阳、枣庄等资源枯竭城市都上马了煤矸石发电、煤电气一体化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并通过制作建筑材料等来努力延伸产业链。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投产的亿利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还创造性地将以煤炭和煤矸石为载体,以PVC为主线将能源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云南个旧也通过发展有色金属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个旧将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对接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使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了系统性的提高。此外,循环经济也成为个旧有色金属附加值提到的手段之一。目前,云南锡业10万吨铅、10万吨铜项目竣工投产,民营企业红铅10万吨铅、红河锌联固废物炼铁烟尘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试生产,此举也将个旧的有色金属企业推上了现代企业发展道路。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作为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阿尔山林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不过随着森林资源枯竭,阿尔山市木材蓄积量大幅减少,目前成熟林与过成熟林已采伐殆尽。为了摆脱资源枯竭的局面,阿尔山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发展木材精

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

资源型城市建设转型之路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验的借鉴 杨勇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进入本世纪能源危机日益严峻,传统能源日趋枯竭,全球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入瓶颈,如何能使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重新焕发活力。通过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资源性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结合山西省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煤炭附属清洁能源以及高科技新能源,充分利用山西省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工业文化资源,最终实现新能源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 1.何谓资源型城市 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随矿产资源或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基础能源及其初加工等资源型产品。在我国,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资源型城市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发展到一定阶段,均会面临严峻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尤其是一些资源枯竭或将要枯竭的城市,企业经济困难,下岗职工增多,社会矛盾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大省,以煤矿开采业为支柱产业,如何成功实现城市转型,获得生态节能的持续发展,是山西省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西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已发展成为其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煤炭工业在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2.1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山西经济结构是以高度依赖煤炭资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现在山西产业结构中的潜在矛盾和问题逐渐显

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名字 引言: 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产生的众多环境问题不同观点的具体剖析,阐明两者间的 关系及实质,并从现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着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我国的旅游环境资源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城市和旅游资源是具有相关性的。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人口群落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这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城市逐步成为历史烙下了一连串的印记,并随着时光的流逝,遗留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并成为我们追寻祖先足迹的极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孪生兄弟。不仅如此,由于生产和生活对水资源和交通便利条件的要求,古代人一般又在江河湖海之滨形成群落。这就是为什么城市普遍具有旅游资源的缘故。只是不同的城市在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各有所长,这也说明了旅游资源与城市的发展具有相关规律性,城市的发展沉淀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 例如,湖南的张家界市,就是因以张家界等武陵源世界罕见的自然风光而蜚声中外,吸引了数千万计的国内外游客。1994年国务院批准更名而成立的新型旅游城市。目前该市已兴建了一级国际机场,开通了全国17条航线,并大力发展铁路、公路等交通网;兴建了国际国内直拨和移动电话网,以及水电等旅游基础设施。改造了旧城区,使张家界向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发展。该市的武陵源管理区,就完全是因武陵源旅游资源开发而新建立的崭新城市。所以,认识城市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及其在当代演变特点,对我们自觉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职能分工,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市蕴藏的旅游资源,在当代是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源。由于自然

陕西省铜川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陕西省铜川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铜川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铜川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铜川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解读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铜川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铜川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铜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3) 一、铜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三、铜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统计 (3) 四、铜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铜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铜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铜川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铜川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铜川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铜川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铜川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精)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内容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矿产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转型是每个资源型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淮北市的基本情况为例,从分析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入手,论述转型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为关键,从资源型城市政府和国家层面找寻推动转型的路径。 资源型城市,又称“资源性城市”、“资源城市”、“资源指向型城市”。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对资源型城市大致可从发生学和功能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从发生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要承担为国家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因而所谓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目前,城市转型问题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以上意义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18个资源型城市,主要包 - 1 -

括以煤炭、石油、冶金、森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资源型城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50 年代到70 年代,我国实行封闭的重工业化战略,工业的发展依靠本国廉价的能源、原材料作为支撑。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淮北市的情况看,1960年因开采闸河煤田而建市以来,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就先后建成大小矿井37对,年产原煤2700多万吨,电厂装机容量155万千瓦,累计向国家提供原煤7亿多吨,输送电力100多亿度。但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单一性、资源环境的耗竭性和空间结构形态的松散性。 首先,产业结构呈现单一性。资源型城市大都由资源开发基地演变而来,资源开发企业在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的多数其他产业都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展开,并和资源主导产业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三次产业结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具有二产比重高、一、三产比重低的特点。比如淮北市煤炭、电力产业一直是发展的支柱产业,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4:53.5:35.1。从产业结构变化幅度来看,产业结构都会有一个逐步趋向高级化的过程。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幅度都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变化水平。单一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