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生妙具屠龙手欲写江湖伏莽图_明陈洪绶_水浒叶子_赏析

陈生妙具屠龙手欲写江湖伏莽图_明陈洪绶_水浒叶子_赏析

2009年第5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5,2009(总第117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17

[收稿日期]2009-04-20

[作者简介]常潇(1983-),男,山西运城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陈生妙具屠龙手 欲写江湖伏莽图

———明陈洪绶《水浒叶子》赏析

常 潇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在山水画、花鸟画极度发展的明代,人物画呈现下降的趋势。文人画风靡、人物画总体处于式微状态的局面于晚明时期打破,在人物画创作上最富有成就和特色的当推“南陈北崔”,即陈洪绶、崔子忠,他们进一步追求夸张、奇古的造型,确立了变形人物画的风格,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关键词] 陈洪绶;奇古;水浒叶子[中图分类号]J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5-0105-02

一、陈洪绶及其艺术渊源

陈洪绶(1599—1652),浙江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晚年改号为“悔迟”,“悔僧”,“迟和尚”等。陈洪绶擅长人物画,兼工山水花鸟,远宗古人,近学时辈,还从民间版画中汲取营养,曾参与木刻插画和酒牌叶子的创作。清张庚《国朝品征录》评其“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

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1]

陈洪绶有深广的画学渊源。首先是“取法于古”,不仅宗学古人画法,更注重体悟“古”的美学趣味和文化内涵。所谓“高古”之意,如秦祖永《桐荫论画》所评:“深得古法渊雅,静默浑然,有太古之风,时史靡丽之习,洗涤殆尽。”人物画十分崇尚北宋李公麟,并上追唐代周昉、东晋顾恺之;学习李公麟的用线,将圆转而少方折的“游丝描”变为细圆与方折并用。“易整以散”的线条别具郁结之气;仿唐昉的“唐妆”仕女在保持丰肥造型同时,更夸张地缩小头与身的比例,尤其脸部趋方正或呈钟型,达到了僻古争奇效果;宗五代贯休的罗汗则更增“奇骇”。

其次是追逾近人。他的启蒙老师蓝瑛和另一位浙江画家孙克宏对其花鸟画风影响甚大。另外,与其艺术追求相近的同时期画家丁云鹏、吴彬、崔子忠等人对陈氏也有一定影响,并与其共同形成了奇古变形的时代风尚。

陈洪绶绘画还深受民间艺术影响,尤其从民间版画、年画中汲取营养。他本人就参与了许多木刻插花和酒牌叶子创作,如《九歌图》《西厢记》《鸳鸯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表现在卷轴画创作中,一是取材民间民俗内容,如麻姑献寿,合欢多子,婴戏货郎等画题;二是趋于夸张变形的造型,人物头大身矮,体形肥短,形体转折扭动,动作富戏剧性,衣褶具装饰性等,这些都带有浓重的民间版画特色;三是呈装饰意趣的艺术形式,线条刚劲挺健,多方折之笔,

汲取了木刻的刀法、力度和节奏感。

[2]

二、陈洪绶《水浒叶子》

在中国版画史上,陈洪绶地位崇高。他一生饱含着为

版刻而创作的激情,其传世杰作尚有《九歌》《西厢记》《水浒

叶子》《博古叶子》等。其中《水浒叶子》歌颂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英雄好汉,不仅是陈老莲一生的精心佳构,也是明末清初具有重大意义的杰作。为水浒英雄造像,由南宋画家里崇发其端,元初龚开继之;至明代,在陈洪绶一百年前又有杜堇所作《水浒图赞》,108人都有图赞,可以说是洋洋大观、盛极一时了。至陈洪绶这套《水浒叶子》问世,遂成压卷之作。陈洪绶当时处在我国农民起义高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年代,他多次为《水浒》英雄造像,这部作品经过了

相隔20年之久的反复推敲和一再创作。

[3]

《水浒叶子》是一种游戏用的纸牌,故吴伟业说“笑偿王妪钱十万,稗官戏墨行觥筹”。这套纸牌共画有水浒英雄40名。在这套作品中,陈洪绶没有把这40位英雄画成某种思想概念的图解,而是以巨大的生活真实性和丰富性,以非凡的艺术技巧,极为成功地把他们塑造出来。这套水浒人物在当时社会上也颇有影响。在陈洪绶的笔下,这一群“草寇”,体格强健、凶猛强悍,他们的种种武功动作更表现

出他们桀骜难驯的性格和威武凛然的气派。

[4]

陈洪绶生活在17世纪中叶。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中国社会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随着社会矛盾激化和政治危机严重,人们思想上出现离经叛道,产生敢于向封建主义传统观念公开宣战的进步思潮,这也给陈洪绶思想注入新的时代特征。《水浒叶子》产生于明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政治极端腐败、神州大地即将沦为异族统治的非常时期,陈洪绶处在那样的年代,把当时形势和北宋末年相对比,企图找出一线生机使历史不再重演,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并且从《水浒叶子》40名英雄好汉排序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万万贯宋江和空没文鲁智深这一首一尾经过作者精心考虑之外,其余38位似乎都是漫无组织信手拈来,完全打破了小说中按地位高下、功劳大小和男尊女卑排座位的局限。(如五十贯为顾大嫂,九文钱为卢俊义)梁山水泊三位女英雄(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全部选入,而小说中她们在梁山的座位都依附于各自丈夫之后。

?

501?

这不能不说是画家民主思想和朴素社会观的反映。可以说陈洪绶《水浒叶子》中所选的40人非常精到,他们集中了梁山精华,代表了社会各方面代表人物。陈洪绶在这种散漫无稽的安排中,只加了一首一尾便使整套作品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宋江开头,起了提挈全军的作用,又以鲁智深做结。画家对鲁智深形象的塑造也是别出心裁,没有把他画成金刚怒目的草莽英雄,而是身穿袈裟手持禅杖、笑嘻嘻伸出双手化缘的、很有风趣的和尚。然而我们从他那带有挑衅性的嘲笑眼神里和“老僧好杀,昼夜一百八”的画赞中,却感到他伸手所要的决非米面和钱财,而是对社会不公的讨教!他那咄咄逼人的气势足令荒地道君、殿前太尉闻风丧胆!《水浒叶子》以鲁智深做结,既和纸牌空没文的名目相吻合,又形成了一种充满风趣和乐观的活泼气氛,给一切奸佞之人以威胁,给一切善良的人们希望和信心,可谓妙趣横生,回味无穷。而在这40个英雄好汉中,最不容易塑造的当然首推宋江。论身份他不过是一个刀法精通、吏道纯熟的押司;论才具却是一个敢笑黄巢不丈夫的梁山英雄的首领。小说对宋江外形的描写极少,只是“面黑身矮”而已,陈洪绶并没有拘泥于小说的点滴描写之上,而是依靠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深邃观察和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让宋江作幞头窄袖长袍的装束,微微凸起的腹部和雄健有力的身姿,巧妙地勾画出他方圆的面庞,配以丹凤眼、悬胆鼻,特别是两条深深的鱼尾纹衬托出用力紧闭的嘴唇,显得一脸威严。他左手捋髯做深思之状,右手前指,显示出他雄才大略、老谋深算的才具和胆识,以及叱咤风云、指挥若定的非凡气概来,不愧为聚义群雄的一代领袖。这特殊的艺术形象更有一种特殊魅力,非常雄辩地令人相信:此人除了宋江之外不可能是别人了,他足以与传世名画中阎立本笔下的历代皇帝,顾闳中笔下的韩熙载等艺术形象相比美而毫不逊色,是我国历代人物画中标志着最高成就的不朽形象之一。[5]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洪绶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达到的如此成就,是他经过长期探索的结果。他从追求较为表面的艺术效果开始,发展到追求形象的性格化和典型化以及内涵的深刻性上,从而非常成功地塑造出了水浒英雄从王孙到小偷、包括上中下各社会阶层的艺术形象,画出了聚

义前后、由盛而衰的不同境遇中各个人物不同的心情和风貌,给观众很高的艺术享受和很深的思想启迪。

《水浒叶子》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画面上却体现出不同寻常的简练和单纯,除了几句赞辞之外,连一点背景衬托也没有,每一幅画上只有一个人物和几件道具而已,其构思的独特奇妙,造型的概括凝练、线条的生动形象,把我国古代人物绣像和白描技法又向前发展了一步。至于《水浒叶子》中的服装、道具,陈洪绶的同窗好友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古貌、古服、古兜……古器械,章候自写所学所问。”可见陈洪绶除了在衣冠服饰器物上追求古典风情外,在人物造型方面,也在追求一种古朴的格调。艺术表现上,他画面上着笔不多,简到不能再简,但是每一落笔都是经过苦心经营,充分调动了造型手段的全部表现力。在晚清名家任渭长、任伯年的笔下依然可以看到老莲遗意,晚清的装饰艺术家们更不知从陈氏那里吸收了多少营养。陶瓷史家赞叹康熙五彩瓷器上人物的精妙,也说画风似陈老莲,当年关怀美术的鲁迅也极推崇陈老莲[6],足见他在我国人物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附录:《水浒叶子》排序

宋江,朱全,花荣,李逵,史进,李俊,关胜,顾大嫂,阮小七,雷横,呼延灼,吴用,武松,林冲,穆弘,李应,张顺,杨志,朱武,安道全,柴进,燕青,石秀,施恩,解珍,扈三娘,张清,董平,索超,卢俊义,秦明,樊瑞,萧让,徐宁,时迁,刘唐,孙二娘,戴宗,孙胜,鲁智深

[参 考 文 献]

[1]潘运告.清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2]单国强.中国绘画断代史?明代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4]裘沙.陈洪绶研究———时代、思想和插图创作[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5]王朝闻.中国美术史?明代卷[M].济南: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

[6]尚则.林泉丘壑———中国古代的画家与绘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毕橹欣]

(上接第30页)用”。笔者认为,上述同义成语可以纳入成语的范围,一方面它们具有经典性,出自经典著作;另一方面,它们已经凝固成一个固定的词组,为人们所熟知和常用,社会的约定俗成也是要考虑的。而像第三类成语那样的异形语,只是人们为取得表达上的效果偶尔活用的结果,所以有一部分还要经历社会和时间的考验才能知道它们能否长久地保留下来,成为现代汉语成语的一员。

七、结语

《成语大词典》中的带“而”四字成语,从整体来看格式都比较整齐,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有关,其他的成语也具有同样的特点。目前已经有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带“而”四字成语的内部逻辑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现代汉语成语的内部逻辑关系。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十分具有中国特色。另外,成语还具有蕴藉含蓄的表达特点,这是成语之所以吸引人们的一个原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语言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对成语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 考 文 献]

[1]成语大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广和.熟语的语形问题[J].中国语文,1996,(4).

[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徐耀民.成语的划界、定型和释义问题[J].中国语文,1997, (1).

[7]周荐.词汇学问题[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Exploration on the Idioms with"er"in Idiom Dictionary

YANG Lei

(College of H umanity,Q inghai Normal U niversity,Xining,Q inghai810008) Abstract:Lot s of scholars have recorded231idioms wit h"er"in Chinese and t hese idioms have clear st ruct ures and different logical relations in and between wit h rich Chinese cult ural connotation.Some similar or oppo site idioms wit h"er"p resent s t he succession character of idioms and so me idioms use idi2 oms eit her p ractically or mechanically.Therefore,t hey can’t be added to modern Chinese.

K ey w ords:The idioms wit h"er";struct ure;The logic of relations;Cult ural co nnation;succession

[责任编辑:毕橹欣]?

6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