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

14.6(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3、通过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从思考中获得成功,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的运用“等角对等边”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

2.如图:ΔABC 中,已知AB=AC,图中有哪些角相等?

二、问题导入,提起兴趣

1.已知:如图,△ABC 中,如果∠B=∠C . 那么AB=AC 吗?

三、探究新知,得出定理 1、已知:如图,ΔABC 中,∠B =∠C.求证:AB = AC.(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 、AC 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 ,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 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 的平分线AD 或作BC 边上的高AD 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

稍加总结,得出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四、例题讲解,逐步掌握

1、判断:如图,下列推理正确吗?

A

B C

∵∠1=∠2

∴ AB=BC

(等角对等边)

2、例题1:在△ABC 中,已知∠A=40°,∠B=70°,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答: △ABC 是等腰三角形。

在△ABC 中,

3、例题2.如图,AD 是∠EAC 的平分线,且AD ∥BC,试说明△

ABC 是等腰三角形。

解:∵AD 平分∠EAC (已知)

∴∠1=∠2(角平分线的意义)

∵AD ∥BC

∴∠1=∠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

∴AB=AC (等角对等边)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

A B C

D 2

1 ∵∠1=∠

2 ∴ BD=DC

(等角对等边) A B C D 2 1 ∵∠A+∠B+∠C=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A=40°,∠B=70°(已知) ∴∠C=70° ∴∠B=∠C=70° ∴AB=AC (等角对等边)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

1 C B A

五、尝试练习,巩固知识

1.

口答:在△ABC中,有两个内角分别是100°和40°,

试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2.如图,已知∠A=36°, ∠DBC=36°, ∠C=72°,

则∠1= ,∠2= , 图中的等腰三角形

有。

3.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DBC=∠ECB,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六、反馈小结、深化理解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单地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七、回家作业

(1)课本P109练习14.6(1)

(2)练习册14.6(1)

(3)预习14.6(2)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在课程中发现了学生的说理过程,还需继续强调。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生能熟练掌握,但在运用方面还需继续加强练习。

练习

1、口答:在△ABC中,有两个内角分别是100°和40°,试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2、如图,已知∠A=36°, ∠DBC=36°, ∠C=72°,则∠1= ,

∠2= , 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3.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DBC=∠ECB,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