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月分泌性中耳炎

7月分泌性中耳炎

7月分泌性中耳炎
7月分泌性中耳炎

护理业务查房记录

我家孩子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经历

很早就想写写关于我家孩子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经历了,各种原因拖来拖去一直没写.当时孩子得病时就在百度上看到了一个妈妈写的治疗经历,对我帮助很大,那会就暗下决心,如果我的孩子也治好了我就也来写一写,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家长. 我孩子是2016年春天发现听力明显下降,于是去省儿童医院检查发现是分泌性中耳炎,因为这个病有个三个月的自逾期,所以当时医生没多说什么,药都没开,只嘱咐一个月后复查.过了一个月复查,症状并无好转, 当时声导抗的值是一个B,一个C,很不乐观,但医生仍旧没多说什么。看着孩子听力那么差,我们家长自己急啊,于是上网各种查,听说中医治这个病有效,就去省中医院找了个教授看,结果人家直接让做手术。手术要全麻,我们还真是不愿意,所以执意要医生先开点中药试试。就这样又一个月过去了,再去复查,听力差成40dB,声导抗两个耳朵都变成了B,最差的情况!中医更确信是要做手术了,我们还是不同意,因为上网查了好些手术后都复发的,而且孩子才6岁,真心不想她全麻。于是我们又返回省儿童医院,把耳鼻喉科的医生都研究了一遍,恰巧有一个副教授是擅长治疗这个病的。他看了我们的检查结果和病历后说,实际你这病已经超过三个月了,是可以考虑手术,但是还是先吃药再试试把,我可以这么跟你说,省内我要是治不好,其他医生也治不好。说得如此自信,甚至自傲,反倒让我看到了点希望。他开了一个什么桉胶囊,(原谅我真记不住名字),说明上是写可以促进液体排出的,一个医院自己生产的鼻炎合剂,一个转移因子口服液,还有一个喷鼻子的,并且叮嘱千万不要感冒。为了不让孩子感冒,我们便不让她上幼儿园,细致的照料,饮食也杜绝一切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还有发物。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去复查,终于有了好转,听力略微上升,声导抗一个B一个C。当时我在网上查到有做吹张治疗的,就是通过仪器往耳朵里鼓气,于是我问了句医生,咱们医院可不可以做这种治疗,没想到医生说你买一个回去做就是了。居然有家用的!为什么医生早不说呢?我问医生哪有卖,医生说你去治疗室找护士把,我不方便说,省得你们以为我有什么利益关系。这个医生也真是够实在!最终在治疗室那拿到张广告纸,在上面扫码订购了一台,大概六七百元,牌子我就不说了,怕大家以为我这是软文。吹张器很小,就成年人巴掌大,操作也非常简单,我家孩子一下就会用了,每次都是自己用,不用我们管。这个吹张器就是我孩子的救星,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用了一个月后去复查,听力又上升了,声导抗两个C。接下来仍然是那些药,只是没开转移因子,继续一天三次的吹张治疗,一个月后再去复查,听力完全恢复正常,声导抗一个A,一个C,我拿到结果高兴坏了!医生也没再开药,就说自己多注意点,至此这个病就算是治好了,回家我们还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的吹张,把之前剩的喷剂用完,基本就这样了! 我自己感觉治疗这个病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预防感冒,二、吹张治疗,吃药什么的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6-02-17T14:01:34.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作者:高文芝 [导读]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中医医院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中医医院 652399 摘要:目的: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共42例,随机将4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1人。对照组在鼓膜穿刺术治疗中通过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0.47%(19例),高于对照组的76.19%(16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加入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巩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全面护理干预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鼓室积液以及听力下降,如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耳聋。因此,我院开展本次临床护理试验,来探究全面护理干预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42例,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将4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1人。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48±12.31)岁。 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7例,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62±12.18)岁。 对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数据差异,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刺术治疗中,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护理内容主要是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干预,对患者临床所使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以及治疗反应进行记录,如遇患者异常状态及时进行处理。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全面护理干预,全面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治疗护理以及日常护理三方面。心理护理是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负性情绪进行排解,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治疗护理是对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确保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日常护理则是在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的同时,对其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时间。 1.3 评价指标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当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不伴有耳鸣以及耳闷时,判定显效;当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仅伴有轻微耳鸣以及耳闷时,判定有效;当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时,则视为无效[2]。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显效、有效例数进行统计,并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总有效率,其中总有效率越高,护理效果越好。1.4 数据处理 本文中各项对比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比较,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0.47%(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9%(16例),两组数据差异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处理,可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各项护理疗效对比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护理,仅对患者的治疗药物进行干预,不仅缺乏“人文关怀”,在另一方面还忽略了护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全面护理干预区别于常规手段,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通过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1)心理护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对鼓膜穿刺术不了解,或多或少会对治疗产生顾虑、不安的负性情绪。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为患者详细阐述鼓膜穿刺术的治疗手段以及术中注意事项,并对患者的治疗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消除患者的治疗抵触心理。 (2)治疗护理。医护人员应提前准备好鼓膜穿刺治疗中的各项仪器以及药品,并对术中患者的体位进行干预,防止坠床的发生。鼓膜穿刺术治疗过程中,如若患者出现乏力、头晕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则应进行针对性护理,保证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后,再进行治疗[3]。 (3)日常护理。医护人员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生活习惯指导,即医护人员教授患者如何在恢复期避免用力咳嗽引发出血症状。另外,患者饮食方面应偏清淡切忌进食刺激性食物,并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的抵抗力。 总而言之,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加用全面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巩固,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润萍.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6):518-520. [2]尹世芬.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366-367. [3]陈燕红,陈秋鸿.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299.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15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给予全身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和麻黄素制剂,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向鼓室内注盐酸氨溴索15 mg,1次/周,1个疗程/4周,至少完成1个疗程。随访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8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音测听0.5 kHz、1.0 kHz、1.5 kHz、2 kHz频率测定气导听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耳内短暂闷胀,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标签:盐酸氨溴索;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鼓室内注射;药物疗法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多见于儿童。SOM全身症状不明显,如延误治疗,则可发生中耳粘连、硬化或胆固醇蓄积等病变,严重影响患者听力和儿童语言的发育。SOM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并不理想。2005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采用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疗法治疗78病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156例,均为2005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SOM患者,其中单耳患者45例,双耳患者111例,男92例,女64例;年龄6个月~55岁;临床特征:不同程度耳闷,耳阻塞感,低音调耳鸣,听力下降,检查见鼓膜内陷失去正常光泽,鼓膜活动差,纯音测听显示轻中度传导性耳聋,部分为混合性聋;声导抗测试为B型曲线或C型曲线。排除病例:鼓室粘连硬化,腺样体肥大,鼻息肉,胆固醇肉芽肿,鼻咽部肿瘤,中耳胆脂瘤,肾功能不全,重症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知情自愿分为观察组78例(134耳),对照组78例(133耳),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邻近病灶,去除病因,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急性期全身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和麻黄素制剂,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患者取端坐位,头稍前倾,患耳朝向术者,外耳道常规碘伏消毒,取5 ml带有鼓膜穿刺针头的注射器在鼓膜后下象限穿刺,向鼓室内注盐酸氨溴索15 mg,注药后平卧休息30 min,1次/周,1个疗程/4周,至少完成1个疗程。随访3个月。 1.4统计学外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07T08:55:38.5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荆世代孙丽芳[导读]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探讨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98例(121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至听力恢复良好,予以取管。结果手术后121耳中治愈85耳,占70.2%;好转15耳,占12.4%;无效21耳,占17.4;总有效率为82.6%。结论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术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临床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也叫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等。如果积液黏稠呈胶冻状,又称为胶耳。该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之一,儿童发病率高。但是由于发病时耳痛不明显,患儿即使感到不适也表述不清,家长总是在患儿听力受到影响时才送诊,常常延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121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男57例(69耳),女41例(52耳);年龄13~61岁,平均年龄(24.8±7.3)岁;生病周期5~27个月,平均生病周期(14.8±3.6)个月。伴有喉癌2例,鼻窦炎12例。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为听力下降,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耳科专科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 1.2 方法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患者行鼓膜置管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首先患者取坐位,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外耳道常规消毒,在观察清楚鼓膜与中耳积液的情况后,用麻醉剂将鼓膜表面进行麻醉(对8岁以下的儿童采取全身麻醉方式进行置管手术),在鼓膜前下方进行鼓膜穿刺后用中耳负压吸引管抽吸出中耳腔的黏液,并用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溶液进行局部清洗,缓解局部水肿,促进积液的排出和吸收,保持咽鼓管口畅通。然后于鼓膜前下方用鼓膜切开刀作一平行外耳道壁的弧形切口,注意切勿损伤鼓室黏膜。手术最后须用专用器械将硅胶管准确置入中耳切口内,术后消毒封堵外耳道口。需要注意的是鼓膜切口不宜太大,术后尽量减少不适当动作,避免通气管脱落,以及置管期间注意避免耳道进水,防止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14周内保持每周复查1次,14周后每月复查1次。如3个月后鼓室无积液,可以考虑取管;若仍有残留,可于管口抽取出后注入药物进行冲洗至积液消失,听力恢复良好,给予取管,残留的穿孔一般给予自行愈合,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耳闭塞感、耳鸣消失,听力恢复,鼓膜恢复正常、积液消失,声导抗检查显示从B型曲线转为A型曲线,语频区平均纯音听力提高大于l5 dB;好转:耳闭塞感、耳鸣减轻,听力提高,鼓膜内陷不明显、有少量积液,语频听力提高至10~15 dB;无效:耳闭塞感、耳鸣无明显变化,听力无明显提高,鼓膜内陷明显、鼓室内仍明显存在积液。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耳数×100%。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跟踪随访6~12个月。3~16个月患者感觉症状恢复正常取管为106耳,鼓膜置管术后患者不适且不能耐受取出4耳,3~6个月硅胶管脱落11耳,取管后置管孔自行愈合。其中85耳耳鸣消失,听力恢复,积液消失为治愈,占总数98例(121耳)的70.2%;15耳耳鸣减轻,听力提高,积液减少为好转,占12.4%;21耳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变为无效,占17.4%。总有效率为82.6%。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耳聋、中耳腔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病变,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而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与免疫反应是导致病变的主要原因。分泌性中耳炎形成以后,咽鼓管阻塞,中耳腔内形成负压,外界空气无法进入中耳减轻负压,导致鼓室积液形成,甚至形成胶耳。行鼓膜置管术后,置入的硅胶管不仅能够减少甚至清除鼓室的负压和积液,还能延长咽鼓管两端的压力平衡时间,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促进中耳功能和听力恢复[1]。鼓膜置管术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目前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之一。以治愈分泌性中耳炎为前提,尽量减少并发症,因此进行手术的时间与适应证的掌握尤为重要。中耳感染是并发症之一,行鼓膜置管术后应常规给予抗生素。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②擤鼻涕时按压一侧鼻孔清理鼻腔异物,鼓膜穿孔者应减少或禁止擤鼻涕;③鼓室积液及时就诊;④婴幼儿喂奶、大哭、流泪时应注意头部要高于身体,防止阻塞鼻腔。 参考文献: [1]邹春花.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6):536-537.

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31T13:38:54.53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作者:刘鑫东[导读] 目的探究和分析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411101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所有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的106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106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的53例患者的采用单一鼓膜切开置管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53例患 者实施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耳峰压值。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治疗前后的耳峰压值情况来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耳峰压值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耳峰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能够显著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耳峰压值,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鼓膜切开置管;药物灌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ympanic membrane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with drug per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secretory otitis media.Method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to all the intractable secretory otitis medi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of random voluntarily participate in the trial of 106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object,in the order of the 106 patients according to admission of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two groups of 53 cases;Control group of 53 cases with the adoption of a single cut tympanic membrane tube insertion.we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of 53 cases with combined drug perfusion treatment implementa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 incision,compared to two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the ears of the peak pressure valu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efficacy,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23%,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7.36%,P < 0.05,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According to the auricular peak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uricular peak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 > 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treatment,the ear peak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tympanic membrane incision catheter combined drug per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secretory otitis media,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disease,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ear peak pressure value,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key words] tympanostomy and catheterization;Drug perfusion;Refractory secretory otitis media;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分泌性中耳炎时临床上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以听力下降、二内有闷胀感为主要临床表现,据了解,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程迁延难愈超过2年以上,或者经过3次及3次以上治疗不愈的患者,被称之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上常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手术进行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该治疗方法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1]。为了探究鼓膜置管单用和鼓膜置管联合药物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本文对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本院选取的其中106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采用鼓膜置管单一治疗和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所有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的106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侧中耳炎;将这106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53例;在对照组的53例患者当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在21-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83±12.43)岁,病程在2-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1±0.64)年;在观察组的53例患者当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5±12.17)岁,病程在2-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6±0.71)年。本次试验研究均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年龄在18岁以上;所有患者的分泌性中耳炎经过药物和鼓膜置管等治疗后病程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时间超过2年;所有患者的置管次数≥3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鸣、耳塞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签订了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的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鼻咽占位患者;鼻腔鼻窦占位患者;鼻息肉、鼻炎和鼻窦炎患者;使用过耳朵药物患者;先天性中耳畸形病史患者;先天或者后天听力障碍患者;对本次试验药物过敏的患者[2]。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53例患者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术进行治疗,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具体操作如下所示:采用无锡市程冯新科技开发研究所生产的无锡程冯Ⅲ型鼓膜置管器械,让患者取坐位,对患者的外耳道进行清洁消毒后,用将包宁野浸泡过的卷棉子对鼓膜进行反复涂抹3次,约10分钟;然后实施浆液性积液的鼓膜切开置管术:将内径约1.0mm的斜口通气管放置在安装器的头部,然后直接插入到患者鼓膜的前下象限或者后下象限,松开之后退出安装器。粘液性积液或者胶耳的鼓膜切开置管术操作为:用“十”字形鼓膜切开刀在患者鼓膜前下象限或者后下象限作一个十字切口,然后用吸管将鼓室内的分泌物吸干净,并采用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对鼓室进行冲洗并吸干净后,再将内径大约为1.0-1.2mm的哑铃管安装到安装器的头部,再直接插入到鼓膜的前下或者后下象限,松开并退出安装器即可。术后,给予患者口服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位置和引流情况。 1.2.2观察组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011-07-18 19:54:15) 转载标签: 杂谈 漏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鼓室积液)(谭敬书、李凡成体验)宣告工夫:2010-01-09宣布者:李凡成(走访人次:992)漏出性中耳炎与咽鼓管性能阻碍有关。上呼吸道传染常惹起咽鼓管炎症性梗塞,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如腺样体肥硕)、肥厚性鼻炎等可导致咽鼓管机械性堵塞,以及中耳气压伤等,从而使中耳腔组成负压,致中耳黏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添,鼓室展现漏出液而造成本病。万一病情重复暴发或病程迁延,则致咽鼓管常年闭塞、鼓室黏膜增生、肥厚、黏连,鼓膜变厚、浑浊或萎缩等转变,致听力受损。 临床上,本病有急性期与慢性期,但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无鲜明界线。急性期者,中医称为耳胀,慢性期者,中医称为耳闭。中医古代文献关于耳胀、耳闭的材料只有半点零落记述。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载:"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明?薛铠《保婴撮要》卷四:"耳…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明?窦梦麟《疮疡体验全书》卷二:"

耳胀痛,用江鱼齿(又名脑内骨)火煅为末,水调滴入耳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一中录有"鲍宝山,肝气挟湿,右耳胀痛,以疏风胜湿治之","某,舌白,咳嗽,耳胀,口干,此烦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味道"等医案。及至近代,陆洁净《群众万病顾问》始立耳胀病名,指出:"何谓耳胀?耳中作胀之病,是谓耳胀。"并罗列了病源、症状及治法。关于耳闭,以《内经》论述为早,如《素问?生机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能够视,耳闭不能够听。"这里之"耳闭"指症状。"耳闭"作为病名,首见于明?方隅《医林绳墨》卷七,其云:"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又说:"或有年老,气血虚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古医籍中,耳闭与耳聋意义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学方面,《灵枢?刺节真邪》载有自行咽鼓管吹张法,明?曹士衍《保生秘要》的叙述更为详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记录了鼓膜按摩法。如《景岳全书?耳证》卷二十七:"窍闭证,非因气血之咎,而病在窍也,当用法以通之…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何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压抑,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动摇,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凡值此者,若不速为领导,恐因此渐闭而竟至不开耳。" 辨证论治

儿童不同程度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儿童不同程度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为其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确诊的2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治疗,先予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患儿再选择手术治疗64例。不伴腺样体肥大行鼓膜置管术12例;伴腺样体肥大且单纯声导抗测试异常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22例;伴腺样体肥大且声导抗测试异常、听力损失者,行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30例。记录每组手术前后的纯音听阈值,随诊观察6个月以上,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1、3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各频率气导听阈明显下降(P 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有3/4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1/4患儿需要手术干预。不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行鼓膜置管术;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行腺样体切除术;对疗程长,听力下降明显的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行腺样体切除同时行鼓膜置管术为宜。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术式选择应该个体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pediatr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 cases for better treatment methods in such case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sixty-two OME confirmed cases who then receiv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and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from January 2009 to June 2010. 64 cases chose surgically treatment because of 3 month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ailed. 12 cases without adenoidal hypertrophy were treated with tympanostomy tubes. 22 cases with adenoidal hypertrophy and acoustic impedance tested abnormal in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adenoidectomy. 30 cases with adenoidal hypertrophy, acoustic impedance tested abnormal and hearing loss were treated with adenoidectomy and tympanostomy tubes. The threshold of pure tone hearing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Follow-up observations 6 months above,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1, 3 group after 1 weeks, 1 months, 6 months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the frequency of air conduction hearing threshol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Conclusion Three-quarters of pediatric OME cases can well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The other one quarter OME cases need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 without adenoidal hypertrophy can well-treated with tympanostomy tubes. Patient with adenoidal hypertrophy can well-treated with adenoidectomy. On the long course of treatment, Significant hearing loss associated with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children with adenoidal hypertrophy, adenoidectomy and tympanostomy tubes are suitble surgical treatments for them.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OME in children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Key words]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Adenoidectomy; Tympanostomy tube insertion technique; Effect analysis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而非血液或脑脊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1]。但病因复杂,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在深入。少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后遗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肉芽肿,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鼓室硬化等。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约有80%以上的患儿在3个月内自愈,凡病程达3~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为手术适应证[2];

泼尼松龙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泼尼松龙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1T10:33:08.390Z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4期作者:欧阳思 [导读] 研究分析泼尼松龙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欧阳思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泼尼松龙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接受泼尼松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4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研究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4%,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泼尼松龙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泼尼松龙;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在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常见的耳鼻喉疾病,该病属于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听力下降,对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影响较大[2]。目前药物治疗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主要方案,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泼尼松龙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8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年龄为16-49岁,男性有107例,女性有83例;治疗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年龄为17-51岁,男性有108例,女性有8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接受泼尼松龙治疗;让患者面向医生端坐,用酒精(浓度为75%)对外耳道和鼓膜进行消毒处理,之后采用5号针头从鼓膜前下方进针,将鼓室内的积液抽出来,待积液抽完之后用同样的手法将0.5m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注入其中。1次/d,用药时间间隔3d,持续治疗1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注入醋酸泼尼松龙的同时注入0.5ml左氧氟沙星滴耳液。1 次/d,用药时间间隔3d,持续治疗1周。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乏力以及中耳痛)。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耳鸣等临床症状消失,患者听力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耳鸣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听力恢复改善;无效:治疗后耳鸣等临床症状以及患者听力没有显著变化[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最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在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用均数(%)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用P值进行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1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4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十分常见,目前还未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4]。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与感染、咽鼓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有报道称,急性炎症导致皮质激素快速抑制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并发反应[5]。所以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关键在于抑制免疫变态反应。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以及听力减退等,对患者健康影响重大,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分泌性中耳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四个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四个表现 文章来源:武汉康音耳鸣耳聋研究院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以及最佳的治疗方法,以便能及时是发现症状,并进行有效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1、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肩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被发现。 分泌性中耳炎不常见且对人体危害极大,迁延治疗病情加重的同时还会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患者朋友们有必要在确诊后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办法 武汉康音耳鸣耳聋研究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疗规范标准,采用的耳内窥镜是诊疗耳部疾病的一种先进仪器,采用的是冷光光源,亮度强,可将中耳、内耳病灶放大500倍,导光性强、多角度、视野大,可以使耳内狭小精密器官暴露在医生视野下,整个检查过程视野清晰,配备闪光灯泡以及摄影内镜,可拍摄清晰的彩色照片。一目了然,便于医师更精确的观察病变组织,获取更加精确的病情发展,找准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以上是武汉康音耳鸣耳聋研究院对中耳炎的相关介绍,如有什么疑问,请点击在线咨询。

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查房

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查房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记录人: 护士长:易女士,您好,昨晚睡得好吗?现在具体感觉怎么样? 患者:睡得还可以。 护士长:我们现在对您所患疾病的护理情况进行护理查房,以便我们对您进行更好的护理,希望得到您的配合,时间不会太长,在这期间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告诉我们,好吗? 患者:好的。 护士长:现在请责任护士介绍患者情况。 Xx:各位同事好!首先我向大家介绍患者病情:6床,易羊城,女性患者,28岁,患者因听力下降3月入住我科。3月前患者感冒后感左耳疼痛,流脓,并听力明显下降;无压痛,无红肿,无局部溃烂,无恶心呕吐,予抗炎对症处理,上述症状好转。近1月来患者左耳无流脓,有听力下降,无咳嗽,咯痰,无发热,无寒战,未见明显压痛,无红肿,患者今日遂家属来我科,门诊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后以“左耳慢性中耳炎并穿孔”建议手术治疗收入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既往体健。 检查:我院内镜示左耳鼓膜穿孔。 治疗: 1)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感染性疾病等相关检查; 2)择期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 3)磺苄西林抗感染等治疗。 4)耳鼻喉科护理常规,低盐低脂饮食。 护理体查:T: 36.8 ℃ P: 94 次/分 R: 20 次/分 Bp: 90/60 mmHg 护理问题: 1.急性疼痛与中耳化脓性炎症有关。 2.体温过高与炎症引起全身反应有关。 3.舒适度改变:耳流脓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急性乳突炎、耳源性脑脓肿等。 5.知识缺乏缺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和防护知识。 护理措施: 1.入院时热情接待,详细介绍环境,消除不安因素。 2.遵医嘱正确使用滴耳剂、滴鼻剂。 3.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术中配合,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轻焦虑。 4.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必要时找预后良好患者现身说法,增加信心。 5.指导正确体位,全麻未清醒前应绝对卧位,头偏向健侧、术耳朝上,清醒后静卧休息,7~10d 内取术耳朝上头位。听骨链重建手术者绝对卧床三天,监测意识、瞳孔、眼震、脉搏、呼吸、

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26T15:57:41.1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3期作者:杨家富赵丽丹李丽历茂刚张会利任海燕[导读] 耳内鼓室出现积液问题,容易影响患者的听力水平。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耳内镜下骨膜置管的治疗中耳炎分泌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分别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对患者采取耳内镜下骨膜切开手术治疗,置入硅胶管,分析实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置管后完成治疗过程,患者受外耳道、骨膜的整体反应程度较轻,骨膜置留管的手术一般需要在耳中保留达到6个月至12个月。结果:结果显示100例治疗患者中有89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综合有效治愈效果达到99%。结论:耳内镜下置管方式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有可行性治疗价值。 关键词:耳内;镜下;中耳炎 引言 耳内鼓室出现积液问题,容易影响患者的听力水平。中耳内容易出现化脓的现象,如果患者对其忽视,不及时进行治疗,受听力的长期障碍的影响,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问题。从医学治疗角度进行准确的分析,充分研究中耳炎分泌性的咽股管功能情况,对外界受感染的免疫水平,分析骨膜切开后需要对其进行的准确有效治疗方案。按照实际随访的患者,采用有效的微观镜下治疗分析,从基础角度上分析适合的照明角度和质量放大图像水平。根据医护工作者实际的观察情况,准确的分析耳内部结构,从合理的角度观察分析患者的内镜监视系统,完成微创手术的治疗。今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拓展,完善的技术手段可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彻底治疗,对实际的手术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伤口小,容易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采用内镜下监视系统对患者实际的鼓室置管手术情况进行治疗,分析手术可能存在的各种弊端问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完善手术的治疗效果。选取入院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实行手术的患者80例,100耳。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分布在5岁至75岁之间,其中有65例患者在15岁以上,75耳朵,有35例患者在15岁以下,25耳。其中有30例患者是单耳朵患病,30例患者是双耳朵患病。患者实际的患病时间在2个月至3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在5.5个月左右。患者在实际的手术前需要进行准确的治疗,确保手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耳内镜检查情况,准确的分析鼓膜可能出现的变化,判断是否出现红色、琥珀色、是否存在简单的光锥,是否逐步缩短消失。根据实际的情况显示,其中有58耳的患者出现鼓膜内陷的问题,其中有25耳患者出现鼓出现象,另外出现鼓室汽包或液体的患者有15耳。 1.2 方法 医护工作者首先需要引导患者采用仰卧位,让患者以向上倾斜的方式,让外耳道与实际水平地面处于45°角度位置,让鼓膜在合理的水平位置上。采用消毒液消毒的方式对鼓膜进行准确的麻醉消毒处理,及时准确的观察鼓膜以及中耳内部的积液量,手术前需要明确手术位置,选择合理的鼓膜紧张位置进行确定,尽可能的避免切开方式,开工资实际的放射角度,确定切口开度,采用有效的鼓膜切开手术,对鼓膜切开位置进行处理,切开口在1mm至1.5mm范围内,需要注意切口的深度,最好避免苏商鼓膜或鼓室。使用地塞米松5mg配合蛋白酶400iu的混合液进行冲洗耳内的鼓室,首先需要对中耳进行注入处理,用置管器确定实际切口位置,10天为一个疗程的治疗时间。 2 结果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准确的分析治疗效果。手术后,患者需要对耳道、鼓膜的反应程度进行控制,外耳道不会出现血肿的现象问题。根据患者实际的手术情况,准确对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工作。其中有55例患者的耳出现渗液外流的现象,而且通气效果良好,保证外耳部的清洁效果。根据患者术后的情况,在2周至3个月范围内进行随访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中耳渗液的现象。气管位置固定良好,只有8例患者的耳道通气出现堵塞的现象,全部在耳内换通气管,手术完成后的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其中有45例患者的耳道管自动脱落,有40例患者的鼓膜逐步愈合,另外有5例患者出现耳言复发的问题,需要再次进行鼓膜的切开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的7个月至12个月后复查,拔管后愈合效果良好,患者听力逐步提升,患者的测试纯音在2hz,平均在20dB左右,气管到差值为10bB。 3谈论分析 临床治疗显示,采用耳内镜下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而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分泌性中耳炎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受咽鼓管道功能的障碍影响,会造成患者的鼓室内部出现负压症状,容易造成中耳膜静脉扩张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的毛血管壁的通透程度,合理的分析中耳积液的变化程度,进而度中耳腔内的薪膜进行刺激,对可能造成病理问题的变化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耳炎分泌性病变的治疗过程需要具有良好的治疗操作步骤,采取有效科学的治疗方法,防止语言听力受到影响。临床将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分为保守型治疗方法和手术型治疗方法。保守型治疗方法是根据药物、激素、抗生素、消毒抗菌等方式进行治疗,对实际的病情表现进行控制,但实际无法根治,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容易出现病情恶化或复发的问题。在临床治疗上不适用这种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中需要实行微创治疗的方法,采用鼓膜切开、穿刺、置管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常见的应用是耳朵内部的镜下治疗,微创下够哦小,视野较为清晰,手术精度准确,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传统手术后带来的各种术后并发症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咋临床治疗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的听力效果逐步改善,感染、复发程度逐步降低,患者的气管自动脱落,鼓膜痊愈效果良好。经过合理的切开手术治疗,患者耳内镜下的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推广型治疗意义。根据患儿实际的耳朵患病情况,适用耳内镜下观察分析,判断适合的治疗方案,选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提高治疗的目标性和有效性,确保患者的耳内分泌物的及时清理,防止中耳炎炎症的加重,控制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听力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