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军军阀人物和军队编制介绍

川军军阀人物和军队编制介绍

川军军阀人物和军队编制介绍

[键入文字]

川军军阀人物和军队编制介绍

熊克武刘存厚刘湘杨森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赖心辉

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川军,大部是在1906 年7 月编列的四川常备新军第33 混成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川军军阀分为:熊克武所属川军,刘存厚所属川军,刘湘所属川军,杨森所属川

军,刘文辉所属川军,邓锡侯所属川军,田颂尧所属川军和赖心辉所属川军。

川军军阀:熊克武

熊克武(1885 年-1970 年)字锦帆,四川省井研县盐井湾人。1904 年东渡日本,1905 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民国初年四川著名的长衫军人。

刘湘所属川军第2 军编制序列(1920 年5 月)川军第2 军军长刘湘第2 师师长唐式遵第4 师师长潘文华第9 师师长杨森第3 混成旅旅长李树勋第4 混成旅旅长袁斌第6 混成旅旅长魏楷刘湘所属川军改变国民革命军第21 军编制序列(1926 年12 月17 日)刘湘第1 师师长唐式遵第2 师师长李雅材第3 师师长王陵基第4 师师长王缵绪第5 师师长向成杰第6 师师长潘文华第7 师师长朱宗悫

1938 年1 月1 日,刘湘在病中特发表《长期抗战中的四川》元旦论文,重申四川支持抗战的决心。但当天,武昌行营突然命令唐式遵接任刘湘兼任的第23 集团总司令一职,蒋介石的这一决定,给了重病中的刘湘以极大的心理打击,使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昏迷不醒,于1 月20 日死于医院,终年48 岁。

川系军阀:杨森

杨森,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人,1882 年出生。幼年就读于广安县紫荇书院,后入南充市联合中学。1906 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弁目队。1907 年考入四川高等军事讲习所(后改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成后被分配到成都新军17 镇当排长。1910 年晋升为四川陆军33 混成协第1 营右队队官,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

1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那么关于东晋军队编制你知道吗?下面是有东晋军队编制,欢迎参阅。 东晋沿袭西晋军事制度,但已有变化。因为皇权衰微,中军往往有名无实,同驻京师的还有扬州都督所属军队。外军大多由世族的军队组成,统军将领称霸一方,其中荆州军甚至超越中央。东晋多次北伐,确有助巩固偏安之局,但如果方镇具有野心,往往借此篡位。 关于兵源方面,因为战乱军户大减,兵员改以募兵补充,或直接征兵。其中由北方流民招募组成的北府兵,屡次击败强敌,在东晋后期等级如同中军。 东晋皇朝疆域淝水之战前后东晋疆域变迁图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东晋朝廷为了安抚侨民及侨姓世族,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而无实地,此即侨州郡县。等到安定后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东晋政区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由于外族入侵与晋军北伐,北疆时常变动;四川先后出现成汉、谯蜀等国;东南疆域大致固定。晋元帝时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带。成汉占据四川,于347年被桓温灭。桓温发动三次北伐,一度收复山东及河南地区,后

败于前燕而止。前秦屡次入侵东晋领土,此时东晋仅剩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隔年谢玄北伐,成功收复黄河、秦岭以南地区。之后东晋内乱,桓玄篡位,谯蜀独立,疆域萎缩。刘裕崛起后攻灭谯蜀并发动两次北伐,收复四川、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然而刘裕因故返京,将领内乱,夏人入侵,关中得而复失。此时东晋领有扬、北徐、豫、江、北青、司、荆、北雍、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梁、徐、北兖等十七州,及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侨州,共二十五州。 东晋皇朝文化东晋偏安江南,在另一方面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文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也流行了骈文。 著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东晋时代。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政权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南亚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西元三三八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南京富贵山曾挖掘出此时期的墓穴,根据史料记载,此处为东晋皇室墓葬的地点。 文学 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词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

中国军队军衔

中国军队军衔 2011-09-13 10:39:11| 分类:铁血军事|举报|字号订阅 现行军官军衔设三等十级: 1,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2,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3,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 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2,专业技术军官: 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军职与军衔的对应关系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部长、政委,海军、空军、二炮、武警部队司令、政委,北京、沈阳、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军区司令、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等)(总参、总政要比总后、总装高半级,但现任四总的正职均为军事委员,故均为上将军衔)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正军职:中将、少将; 副军职:少将、大校; 正师职: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 正营职:少校、中校; 副营职:上尉、少校;

正连职:上尉、中尉; 副连职:中尉、上尉; 排职:中尉、少尉。 专业技术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将至少校;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至上尉;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校至少尉。 士兵军衔按照兵役性质分为:(一)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二)义务兵:上等兵、列兵。士兵军衔按照军衔等级分为:(一)高级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中级士官:四级军士长、上士;(三)初级士官:中士、下士;(四)兵:上等兵、列兵。士兵军衔中,列兵为最低军衔,一级军士长为最高军衔。 附:军队文职干部制度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文职干部是被任命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办事员级以上职务,不授予军衔的现役军人,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2、文职干部的级别设置为特级、1级至9级,特级为最高级。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分类

一、军官的军衔 现役军官军衔共设三等十级: 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的军衔分别冠以“海军”、“空军”字样; 专业技术军官的军衔冠以“专业技术字样”。 军官佩带的肩、符号必须与其军衔相符。 二、士兵的军衔 士兵军衔是区分士兵等级表明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士兵的荣誉。 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 志愿兵役制士兵军衔(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和义务兵役制士兵军衔(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 初级士官(下士、中士)、 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中,一级军士长为最高军衔,列兵为最低军衔。海军、空军士兵的军衔分别冠以“海军”、“空军”字样。 士兵必须按规定佩带与其军衔相符的肩章、符号。 现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1.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2.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为上将; 3.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 4.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 5.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 6.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 7.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 8.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

9.排职为少尉、中尉 专业技术军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将至少校;中级专业技术职 务为大校至上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校至少尉。 志愿兵役制士兵按军衔等级分为:高级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中级士官(四级军士长、上士);初级士官(中士,下士)。义务兵役制士兵为最高军衔 文职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文职干部是被任命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 办事员级以上职务,不授予军衔的现役军人,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 文职干部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文职干部编制范围:军队中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教学、新闻、出版、图书、档案、文化艺术、体育等单位的部分专业技术干部职务,以及机关、院校、医院等单位部分从事行政事务、服务保障的干部职务。 文职干部的职务等级: 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专业技术职务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 等级分为1级至14级,1级为最高级;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职务分为正 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办事员。文职干部的级别设置为特级、1级至9级,特级为最高级。文职干部的待遇基本与现役军官的待遇相同。 文职干部着制式服装,佩带帽徽、肩章、军种符号、领花。根据工作 需要,文职干部可以改任军官,并按照有关规定评定授予军衔。 等级称号: 在旧中国和现在的台湾地区称作“军衔”。 军衔的等级,通常由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构成,有的国家 在将官之上还设有元帅,在尉官与士官之间还设有准尉。军衔按获得者的 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许多国家 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不犯错误不得降低,具有一定条件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合有权者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实行军衔制度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促进正规化建设, 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间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军衔等级设置的数量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最多的设二十多级,最少的 只设十几级。军衔等级设置多少,总体上受本国军队的规模和编制体制的 制约。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到上校,将军 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的扩大,

中国近代军阀的形成是从北洋军阀开始的

中国近代军阀的形成是从北洋军阀开始的。北洋军阀的产生有其原因和过程: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激化。1851年1月,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把清朝满族地主手中的八旗军和绿营兵杀得七零八落。因此,清朝政府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汉族地方的力量,号召各地的士绅自行组织地方武装——团练,以抵抗太平军。这样,便逐渐形成了一些封建军阀集团,其中最重要的,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地方家庭出身,时任礼部侍郎,因丧母在家,清政府命令他帮助湖南巡抚督办团练。于是,曾国藩便在湖南湘乡一带大力督办团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湘军。全军有水师五千人,陆军六千五百人及工匠、役夫等共计一万七千人。湘军的大小将领大多是曾国藩的亲戚、朋友、学生和同乡。湘军士兵以营官自招为原则,每个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一种浓厚的封建隶属关系。湘军将领主要有曾国荃、左宗棠、刘长佑、刘坤一、罗泽南、李续宾等。湘军于1854年起出省作战,编制逐步扩大,成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及捻军等的主要力量。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地方家庭出身,道光进士。1853年太平军进占安徽时,曾在合肥参与办团练,被太平军击败。后任曾国藩幕僚。1861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以团练为基础编练淮军约七千人。次年,率淮军在上海、江苏一带与太平军作战。到1865年,全军达六万人,成为镇压捻军的主力。淮军主要将领有张树声、郭松林、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等,形成淮系军阀,是清末反动势力中的一个重要武装政治集团。 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过程中,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者组织了洋枪队,后扩编为“常胜军”和“常捷军”。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的威力,刺激了清朝的统治者,在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以后,洋务派官僚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以“自强”和“求富”为标榜,进行洋务运动。他们开办近代军事工业,以一些近代新式的武器武装湘军和淮军,并成立北洋海军。 但是,湘军和淮军等毕竟还是旧式的军队,只不过增添了一些近代新式的武器,它们的落后性和腐朽性在近代战争中展现无遗。1884年中法战争,淮军在广西战败,主将张树声、潘鼎新被革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淮军将领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统率的陆军都在作战中一败涂地。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采用西方新式武器,编制和战术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优越性,与清军的腐朽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大刺激了清军将领和清朝统治者,要求改革军队,编练新式军队的呼声日高。当时的西太后等最高统治者,也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巩固和加强其封建统治,也需要依靠一些新式的军队。于是,清廷连发上谕,决定“参酌中外兵制”,改练新军。指令成立“督办军务处”,以恭亲王奕訢为首,庆亲王奕劻为会办,李鸿藻、翁同和、荣禄、长麟会同办理。同时,命令淮系官僚胡燏棻在天津具体负责编练新军。 胡燏棻(?——1906),安徽泗州人。同治进士,曾任广西按察使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胡燏棻受命留驻天当办理东征粮台。同年11月,受命在天津马厂主持新式练兵。次年9月移至小站。胡燏棻聘请德国人汉纳根为教习,仿效西法训练,从组织、训练、技术、武器装备上都改变了湘淮各军的腐朽落后的状况,编成十营,号称“定武军”。计有步队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

民国军阀大混战 直奉系军阀联合压制皖系军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军阀大混战直奉系军阀联合压制皖系军阀 导语:1917年7月17日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的时候,北京政府有寺内内阁的支持,有西原借款的援助,有赋予合法有道的权威。北京不是一个无权、无勇、 1917年7月17日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的时候,北京政府有寺内内阁的支持,有西原借款的援助,有赋予合法有道的权威。北京不是一个无权、无勇、无钱的空架子。但是北京没有国会,没有总统(冯国璋是代理总统),没有副总统,而且冯国璋没有竞选为正式总统的意思。北京政府的法律地位很成问题。而南方又有一个广州的护法政府,威胁着北京合法有道的权威地位。如果能巩固北京政府的法律基础,日本的钱和北洋的军力可以用来消灭南方的反对势力。段祺瑞的看法是:“南北分裂使地方军人可以投机取巧,宣布独立,左右国政。”这种情形不能长期容忍下去。于是他反对督军干政,尤其是南方的督军干政。 在军阀割据、军人干政的局面下,要达到段祺瑞的统一和军人不干预民政的目的,只能一面团结北方的武力来消灭南方的武力,以武力求统一,以战争结束战争,另一面用政党和党员来代替武人行使政权。这两个政策都需要钱,钱则多半来自西原借款。先是段祺瑞在1917年 3月成立了中和俱乐部,一年以后中和俱乐部变成了安福俱乐部。安福俱乐部不尽是段祺瑞或徐树铮的人,但是这两位皖系领袖可以左右他们,由他们占多数而操纵1918年新选出的国会。这样,皖系在总统和副总统的遴选、内阁人员的任免方面,势力远超过其他的派系。所以皖系可以主张不让军人干政。 但即使有参战军的军力,皖系也不能单独地实现武力统一中国的目的,它必须与其他的北方军事集团合作。它用以号召“北洋团结”的理论,最好用徐树铮在1918年5月9日复张作霖的电报来说明:“一日不战, 生活常识分享

军队中军衔和职务的对应关系

军官军衔从小到大是: 一杠一星是少尉 一杠二星是中尉 一杠三星是上尉 两杠一星是少校 两杠二星是中校 两杠三星是上校 两杠四星是大校 金色的橄榄枝加一颗金星是少将 金色的橄榄枝加二颗金星是中将 金色的橄榄枝加三颗金星是上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根据军官所属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名称。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正大军区职包括总参副总长,总政副主任,总后总装主任政委,大军区海军空军二炮及武警司令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正军职:少将、中将; 副军职:少将、大校; 正师职: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 正营职:少校、中校; 副营职:上尉、少校; 正连职:上尉、中尉; 副连职:中尉、上尉; 排职:少尉、中尉。 专业技术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将至少校;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至上尉;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校至少尉。 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编制军衔;正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的辅助军衔 中将:副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正军职的辅助军衔 少将:正军职、副军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正师职的辅助军衔 大校:正师职的主要军衔;副军职、副师职的辅助军衔 上校:副师职、正团职的主要军衔 中校:副团职的主要军衔;正团职、正营职的辅助军衔 少校:正营职的主要军衔;副团职、副营职的辅助军衔 上尉:副营职、正连职的主要军衔;副连职的辅助军衔 中尉:副连职的主要军衔;正连职、排职的辅助军衔 少尉:排职的主要军衔 现行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 1,志愿兵役制士兵:六级士官、五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2,义务兵役制士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1,高级士官:六级士官、五级士官; 2,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 3,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4,兵:上等兵、列兵。

四川军阀的真实嘴脸

中国“异域”到抗战大后方:四川的身份转变也因这种隔绝,在民国初年到七七事变之前,四川被很多国人视为“异乡”。 险恶的环境和交通是“异乡”发生的原因之一 国中“异乡” 四川地处西南,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离较远。四面环山,铁路未修,交通不便。与西南以外地区的联系,水路主要经三峡,陆路主要经剑门关,这两处又多险峻。地理因素一直是四川与外隔绝,一个主要原因,也因这种隔绝,在民国初年到七七事变之前,四川被很多国人视为“异乡”。 除了地理的主因外,自1924年熊克武以北伐名义率部出川,其后的10年间,国民党基本上在四川丧失了政治影响力,四川政权落入新兴军人的手中。比起更具全国性质的国民党人,四川新兴军人行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善于内斗,而不大参与全国政争。自1920年代始,新兴军人占据权力中心,四川战争乃真正成为“内战”,也就丧失了道义上的正当性。1925年,就已有人批评四川军人“并无何等远大思想,只求其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金钱狼藉,于意已足”。 当时人认为,四川新兴军人“没有统治全国的奢望”。窃以为“奢望”二字颇能曲尽四川军人的心态。川军多头并立,军事竞争十分激烈,能站稳脚跟、立定地盘已不易,遑论“统治全国”?四川军阀刘文辉曾称,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自以为已经能够收拾四川的其他军人了,就“不愿局促于四川一隅,一心想要从夔门以外去扩大政治局面”,但很快败退。大部分军人还是要实际得多,以自保为主。 与此同时,四川军人的自信心也在下降。不但无向外发展的“野心”,连统一四川甚至自保也要引外援为助。当时,“在国内几乎没有一个较大的军阀处,甚至没有一个通都大邑没有四川军阀的代表”。四川多头并立,不能统一,颇为外省军人看不起。因此,他们很少与川军结盟。结交外援成了一厢情愿,结果只能用内斗的方式解决问题。

中国三军军衔级别划分及肩章图片

中国人民警察警衔级别 1、中国警察警衔级别简史 一般来说有八大警种:治安、刑警、交警、户籍、森警、武警(包括武警消防、武警黄金、武警水电、武警内卫、武警边防、武警特警、武警警卫等部队)、外事民警、乘警,新增有:网警、维和民警。 2、《警衔条例》规定人民警察的警衔设五等十三级 一等:总警监、副总警监; 二等:警监:一级、二级、三级; 三等:警督:一级、二级、三级; 四等:警司:一级、二级、三级; 五等:警员:一级、二级。 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二级警监以上是高级警官,三级警监、警督是中级警官,警司、警员是初级警官。3、编制警衔 《警衔条例》第四条规定:“人民警察衽警察职务等级编制警衔。”编制警衔以人民警察的现任职务为主,兼顾担任现职时间和参加工作年限等条件,综合考核,评定警衔。1)行政职务与警衔。《警衔条例》第八条规定: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部级正职为总警监; 部级副职为副总警监; 厅(局)级正职为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 厅(局)级副职为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 处(局)级正职为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处(局)级副职为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 科(局)级正职为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

科(局)级副职为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科员(警长)职为三级督至三级警司; 办事员(警员)职为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2)技术职务与警衔。《警衔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三级警督至一级警员。 此外:中国警察系列警衔的标志分别是: 总警监:部级正职。总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橄榄枝环绕一周的国徽。 副总警监:部级副职。副总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橄榄枝环绕半周的国徽。 警监警衔标志由一枚银色橄榄枝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一级警监:缀钉三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监: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三级警监: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警督警衔标志由二道银色横杠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一级警督:缀钉三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督: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三级警督: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警司警衔标志由一道银色横杠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一级警司:缀钉三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司: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三级警司: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一级警员: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员: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民国军阀派系

民国军阀派系 中华民国历时38年,在这38年里历经两代中央政府,而这两代中央政府又都是军阀政府。可以说民国的38年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军阀时代,军阀混战是民国史上的重要内容,民国时代的主要军阀如下: 北洋政府时期 1、北洋军阀——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袁世凯死后,旗下的北洋军阀分裂,但北洋军阀派系仍控制着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 2、皖系军阀——段祺瑞。从北洋军阀中分裂出来。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他们在日美为控制中国展开争夺的情况下,矛盾日益激化。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僚,急欲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奥宣战。但是参战问题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皖系便煽动十余省区的军阀通电“独立”,发兵进逼北京。7月,张勋乘机拥清废帝溥仪复辟(见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 3、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从北洋军阀分裂而出。直系军阀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曾长期控制北京政权代表人物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其中曹锟在北洋军阀派系之一。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起为其首领。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主要地盘有江苏、江西、湖北三省。冯国璋原是袁世凯的亲信将领,1912年9月任直隶都督,次年被派南下镇压国民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攻占南京,其部属驻守长江下游一带。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到北京继任总统,其部下曹锟、李纯、陈光远、王占元分别任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督军,构成了直系的基本 4、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宗昌(山东军阀)。由北洋军阀分裂出。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杨宇霆﹑张宗昌、韩麟春、姜登选等。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实行地方割据和武力扩张﹐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治。日本则取得了在东北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等特权。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奉系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击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但是由于直奉两系分赃不均,矛盾逐渐加剧,遂于1922年4 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爆发﹐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布“东北自治”。此後﹐张作霖倚重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编制和将领姓名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0集团军:商震 第1集团军:宋哲元 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18集团军:朱德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作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团军刘建绪 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 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 第19集团军:罗卓英 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 游击总司令:黄绍竑 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除外。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8军团:夏威 虎门要塞司令:陈策 以上共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要塞守备部队除外。5.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 兵力:第3集团军:于学忠 第11集团军:李品仙 第21集团军:廖磊 第22集团军:邓锡侯 第24集团军:顾祝同(兼)

第3军团:庞炳勋 第27集团军:杨森 第59军:张自忠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6.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朱绍良(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 第17集团军马鸿逵 第82军马步芳 骑5军马步青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以上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7.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第2军李延年 第75军周品山 第60军卢汉 江防总司令刘兴 以上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江防守备部队除外。 8.西安行营:

中国军衔

中国军衔 掌门人:yangxinyi84120 标签:社会 政治 军事 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标志,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通常由将官、校官、尉官、准尉、士官、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有的国家还设有元帅。以置于肩、领或袖、帽等处的专门徽章符号,标志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军种、兵种及专业勤务。实行军衔制度,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交往也具 有重要意义。 上将 上将:橄榄枝加三星,大区正职到军委副主席(上将为我国目前最高军衔,军委主席不授衔)。上将军衔根据不同兵种分为:陆军上将、海军上将、空军上将和武警上将。 ? 国民党陆军上将共有几位? ? 张灵甫为什么没有追赠二级陆军上将 ? 目前我国有没有陆军一级上将这一军衔? ? 如果我想成为海军上将,要进过哪些阶段? ? 海军上将的几个问题 ? 请问徐启亮是上将吗?南空军区的,飞行员出身。 ? 武警上将和公安部长一个级别的吗? ? 中国上将谁排第一 ? 曾经当过和尚的新中国上将是谁? ? 中国现任上将人数 中将 中将:橄榄枝加两星,正/副大区职。中将军衔根据不同兵种分为:陆军中将、海军中将、空军中将和武警中将。军中将是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海军中将为海军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空军中将为空军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武警中将是副大军区职警官的主要警衔。 ? 中将加上将待遇是个什么军职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生平 ? 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为什么只是中将呢? ? 为什么海军副司令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军衔都是中将呢? ? 解放军文职将军分少将,中将,上将吗? 少将 少将:橄榄枝加一星,正/副军职。少将是将级军官中较低的一级军衔称号。少将军衔根据不同兵种分为:陆军少将、海军少将、空军少将和武警少将。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海军少将为海军正军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空军少将为空军正军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武警少将为正军职警官和副军职警官的主要警衔。 ? 少将相当于政府官员的什么级别? ? 少将的待遇 ? 任中将军长,晋升陆军少将.是什么意思? ? 少将军衔 ? 2007年授衔的少将有那几位 ? 铁道兵团副司令为什么只授予少将军衔?? ? 谁说一下,开国时设立的少将 中将 上将? 大校

中国文艺兵的军衔级别

中国文艺兵军衔级别 文职干部的级别(特级、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9级)。特级文职干部相当于上将军衔 1级文职干部相当于中将军衔 2级文职干部相当于少将军衔 3级文职干部相当于大校军衔 4级文职干部相当于上校军衔 5级文职干部相当于中校军衔 6级文职干部相当于少校军衔 7级文职干部相当于上尉军衔 8级文职干部相当于中尉军衔 9级文职干部相当于少尉军衔 刘敏少将我军最年轻的女少将-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王涛少将中国军人运动员中的第一名将军,目前担任八一乒乓球队总教练。 彭丽媛少将, 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先后三次荣立二、三等功, 李幼容将军,总政歌舞团著名诗人、词作家 杨洪基少将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陈宝田少将总政歌舞团二胡专家

李双江少将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陈耀星、陈军父子将军,二炮文工团二胡表演艺术家,总政歌舞团青年二胡演奏家 傅庚辰少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耿莲凤少将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演员 马玉涛中将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 刘大为中将中国美协党组书记著名军旅画家 张道兴中将著名军旅画家 李启科少将原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社长, 臧东升少将全国著名作曲家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 韩静霆少将空军文艺创作室主任,专攻二胡、琵琶。儿子:雪村 古月少将原名胡诗学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克里木少将总政歌舞团维吾尔族表演艺术家享受正军级待遇叶瑾大校中国游泳队教练,在十运会上为海军夺取两枚金牌,按照规定,就能获一等功,就能晋升。即将换下两杠四星的军装,穿上一颗金星的少将军服了。 过去军队文艺界只有八一厂厂长王晓棠一位少将,也是演员出身。 相关内容 另外,此前,宋祖英是大校,25岁的时候就是国家一级演员、正师级军衔,副军级待遇,现为少将,副军级

军队人员配置数量的专业术语

每个军兵种的部队都是不同的,国外和国内也是不同的。另外,三三制”已经是以前的编制了,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所以现在我军的建制已经不是“三三制”了,但是有的朋友说的也不错,连级以下单位还是“三三制”的。下面我以我军陆军步兵师为例进行说明,简单的谈谈,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请各位网友指正! 在解放军部队里边,一个连一般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一般有三个班组成,一个班一般有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样算来,一个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大约在120人左右。 在武警内卫部队中,尤其是在武装守卫重要建筑等守卫部队,每个中队的兵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武装守卫桥梁的武警中队,要按照桥梁的长短来分配兵力,有的中队有三到四个排,但是有的中队只有两个排。所以人数也就不一样了。 一个营配有四个连左右,人数大约在500人左右;一个团配有三个营,一个标准团人数事1500人;一个师包括五到六个团,再加上隶属于师后勤处的二线非战斗单位,比如养殖场等,隶属于师侦察处的特种侦察连、雷达站等,再加上师部以及其他单位,所以这样算来一个师是一万人左右,而一个标准师的兵力也就是一万人。刚刚进行师改旅的时候,一个旅比一个师少一个团左右,而一个标准师是10000人,所以旅人数大约在7000人左右。每个军的兵力是不一样的,重点的快速反应部队,比如说三十八军曾辖三师二旅;而西部的一些军有的曾经只辖三个旅。现在我军在1985年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每个军大都包括坦克旅、高炮旅、陆航团(陆军航空兵部队)等合成化兵种。所以人数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我军现在也在实行师变旅,这也是在裁军后为了适应新的军事变革,比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白色起义的红军团,现驻辽东的原隶属于64军的191师,在裁军后就变成了191旅。但是有些兵种,比如说二炮就都是旅级建制。另外,现在的旅是副师级单位。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的师和旅的建制都是不一样的,在《军事史林》杂志中叶介绍过,我也简单的复述一下。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一个师编有两到三个旅。比如我军八路军的战斗序列就有:115师下辖(343旅、344旅、独立团);120师下辖(358旅、359旅、教导团);129师下辖(385旅、386旅)。而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序列也是一样,师比旅大一级。这在建国后我军的编制序列也是如此,那时候的编制还都是“三三制”。我军中八路军那个时候一个师相当于一个大军区,因为一个师以后就发展成了野战军,比如刘邓大军就是129师,八路军重的旅相当于一个大军区。新四军重的一个师相当于大兵团。 从解放战争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师和旅是一个级别的,到底是叫“师”还是叫“旅”要由部队所担负的性质来决定的,比如说七十年代,守备部队统一叫“旅”,野战部队统一叫“师”。

军队编制

1988年军衔制简介 1988年7月1日,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由国家主席杨尚昆颁布。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同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条例中包括了士兵军衔制的内容。至此,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衔制度诞生了。 军官衔级设置 军官军衔设三等11级: 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按专业区分为两大类: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少尉至上将; 2、专业技术军官:少尉至中将。 军官军衔的称谓: 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如:海军少尉、空军上校、专业技术少将等。 陆军、政治、后勤军官直接称呼军衔。 军官衔级的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新军衔制接近英、美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传统军衔制,在军衔级数上是11级。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大都有准将一级,而我国在相应位置上是大校。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军师职军官较多,如授少将或准将会造成将官过多,授上校又不能与团级军官拉开档次。 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新军衔制没有象1955年军衔制那样对每一具体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而是规定了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就是从军委主席到正排职军官每一职务等级从编制上规定的军衔等级。 军事、政治、后勤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基准军衔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中将上将 大军区级正职上将——少将中将 大军区级副职中将——大校中将 正军职中将——大校少将 副军职少将——上校少将

中国军队军衔等级

解放军陆军军衔 (1)将官①陆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等。 注:黄的为肩章,绿的为软肩章 ②陆军中将:是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包括总后勤部副部长、副政委,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军区职军官。此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③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其中正军职包括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和军级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及其他正军职军官;副军职包括集团军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军职军官。此外,陆军少将还是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2)校官 ①陆军大校:为陆军正师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军职军官和副师职(正旅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②陆军上校:为陆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③陆军中校:为陆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9):陆军少校:为陆军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团职军官和副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3)尉官 ①陆军上尉:为陆军副营职军正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连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②陆军中尉:为陆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③陆军少尉:为陆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陆军少尉是陆军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陆军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陆军少尉军衔。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2009/04/25 23:30 全军共18个集团军: 北京军区:27(石家庄)、38(保定)、65(张家口)集团军 沈阳军区:16(长春)、39(辽阳)、40(锦州)集团军 济南军区:20(开封)、26(潍坊)、54(新乡)集团军 南京军区:1(湖州)、12(徐州)、31(厦门)集团军 广州军区:41(柳州)、42(惠州)集团军 成都军区:13(重庆)、14(昆明)集团军 兰州军区:21(宝鸡)、47(西安)集团军 陆军第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3011部队,军部驻湖州。前身是八路军120师358旅,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晋西北军区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张宗逊),解放了青海。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10月回国驻扎开封。1975年与20军互换,调驻湖州。所属部队在浙江和苏南地区。 陆军第12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3061部队,军部驻徐州。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太行军区地方部队,首任司令员王宏坤)。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回国驻扎金华。1961年调徐州,1967年调合肥,1978年返回徐州。所属部队在苏北地区和安徽。 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7100部队,军驻驻重庆。前身是八路军129师386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太岳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陈赓)。1950年驻开远,1968年调重庆。所属部队在重庆和四川。 中国陆军第14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7200部队,军部驻昆明。1948年2月由太岳军区地方部队编成,首任军长李成芳。1950年驻大理,1968年接13 军驻开远,1985年迁昆明。所属部队在均在云南。 中国陆军第16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65301部队,军部驻长春。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原115师部队,首任司令员杨得志,后为杨勇),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950年驻遵义,1953年1月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后一直驻扎长春。所属部队均在吉林。 中国陆军第20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1320部队,军部驻开封。前身是新四军第1师、新四军第1纵队(首任司令员叶飞),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上海战役后担任上海警卫任务,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回国驻扎杭州。1975年与1军互换,调防开封。所属部队均在河南。 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68210部队,军部驻宝鸡。前身是新四军第2、4师编成的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首任司令员罗炳辉,后为韦国清)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于1947年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解放了浙东南。1952年3月入朝作战,1958年8月回国驻扎大同。1967年调宝鸡。所属部队在甘肃和宁夏。

中国军衔制

中国军衔制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军: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钧、罗卓英等。 1950-1965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军衔设置上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共设6等19级。

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大元帅实际未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2] 1980年以后 新公布的军衔制度不设元帅、大将和大尉,而以一级上将为最高军衔。军官军衔设3等11级;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士官: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3] 1993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决定起,军士长、专业军士划分为四个级别,称谓由高到低为: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四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一级专业军士。[4] 1994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军衔条例设3等10级,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5]

《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读书报告

《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读书报告我读的是由陈志让先生著,由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8月出版的《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一书。 本书是以军绅关系的微观视角出发来研究近代中国的军阀政治的。军绅关系中的军指的是1895年以后渐渐发展的军队;绅(缙绅、士绅)是指受过传统教育的、有功名的人,他们有些任过政府的职位, 有些拥有田产地产。作者认为, 1860年至1895年是 绅军政权, 1895年至1949年是军绅政权。而本书主要分析的就是1912-1928年的军绅政权。作者认为军绅政权是军阀政治的核心本质,其具有五个特征: 军人领导绅士; 近代民族主义觉醒时代; 不保卫国家主权的完整; 权力分散; 财政自立。作者对军绅政权 的评价基本是持消极态度的:“它造成中国政局的不安定, 破坏和阻挠交通运输, 摧残中国的教育, 搅乱中国的货币制度。在它统治期间, 中国新式工业的进步跟军—绅政权毫无正面的关系”。 对于中国军阀时期的政治情况研究历来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可我之前却一直不大明白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军阀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陈志让先生认为要从“宪政危机”的角度来思考。民国初建,困扰中国的最大问题是采取何种手段,以何种方式实现军权和政权的统一。一方面,一九一六至一九二八年的南北对峙同中国的其他内战一样,是军人、团练、土匪的地盘之争;另一方面,南北政府都以立宪护法来说明自己的合法性,本质上又是宪法之争。乐观的估计是,只要有一部有效且稳定的宪法,就能使中国有持久而稳定的政治结构。军阀也曾致力于为中国寻求一种权力模式,来求得中国政治的稳定。然而它为什么没有获得预期的稳定反而陷入了混乱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研究军阀时期的具体政治情况。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同陈先生的想法:首先要明确军阀政治时期的一个大背景——宪政危机背景。宪法的规定和军阀政治的专制性是相抵触的,因此会不断爆发军阀冲击宪法的危机。在这个背景下,要谋求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是不可能的。而关于这一点,我又想强调新的一点:军阀政治的专制性。 陈先生似乎没有十分强调这一点。我认为这段时期无论是“军”还是“绅”都从思想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治”而非“法治”观念,因此对于宪法的约束对专制思想占主导的军阀头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那么他势必会发动自己所领导的“军绅”去冲破宪法,造成社会的混乱。然而,那个年代的军阀不止一个,大大小小都有这种思想,因此想通过一部或几部“宪法”来求得政治稳定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专制思想下,所谓的“民主”只能是表面功夫。现在也一样,不从思想上树立真正的民主法治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不过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史读书报告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