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

1.主体和主体性

答:①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的人。主体作为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属于统一的物质世界?主体在改造客体过程中也改造着自身?主体不同于主观,主观是主体的属性;②主体性是指主观主义思想作风?片面夸大主观作用,轻视客观实际;对人对事只凭主观印象,不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办事?其特点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线性?

2.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又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们谋得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它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它的形式?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变革与之不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就会爆发社会革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以及建立其上的全部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在这个矛盾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是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3.市民社会

答:市民社会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术语。马克思主义用来指资产阶级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具体体现在:①在古代西方,市民社会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即政治社会。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

②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看作是私人利益的体系,认为个人是市民活动的基础,也重视在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依附于国家;③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把市民社会看作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4.《反杜林论》

答:《反杜林论》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8年出版。该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做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经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它从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而且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5.三大社会形态

答:“三大社会形态”是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或“三个阶段”。①人的依赖关系:在此阶段,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②物的依赖关系:在这一阶段才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③人的全面发展:在此阶段,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人们在自由地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自由个性的人。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谈谈《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1)《宣言》的彻底唯物主义性质

《宣言》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去说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的。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宣言》指出,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阶级的理论不同,《宣言》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归结于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宣言》还分析了资产阶级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是如何决定这个时代的政治的、精神的历史发展的。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资产阶级的政治上的成就相伴随。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了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由此必然产生的后果就是政治的集中。这说明了经济的集中是政治集中的基础,政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宣言》还驳斥了资产阶级的超阶级观点和永恒真理的说教,具体地考察了宗教、道德、哲学、教育、法等意识形态的阶级实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2)《宣言》的历史辩证法性质

《宣言》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是凭空出现和永恒不变的。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和交换方式与封建所有制关系形成了矛盾运动。而且打破封建所有制关系,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正是在这种矛盾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宣言》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它以新的资本主义剥削代替旧的剥削方式,阶级关系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直接对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具有不同于以往阶级斗争的新特点。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深刻分析,《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然后无产阶级必须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都集中在国家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并不是为了使这种统治永恒化,而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共产主义。随着阶级的消灭,无产阶级的统治本身也将随之消亡。

(4)评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伟大纲领。它用新世界观深刻地分析了最重大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革命性和科学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高度统一。《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地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问世,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指南。

2.为什么“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答:“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马克思考察共产主义的出发点。

(1)含义

①异化的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异化使人丧失主体性和主体意识,约束人的自由,控制人的发展;在异化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通过调控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克服异化,扬弃异化。

②异化为异化的扬弃准备了物质条件、思想条件、组织条件。

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通过异化劳动不断为克服异化、扬弃异化准备物质条件,积累财富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异化的产生和扬弃的过程,还是无产阶级不断壮大,不断开展斗争的过程。

(2)具体分析

这句话实质上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异化进行了剖析,即:异化是人类社会矛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活动,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异化本身束缚了人的发展,但对异化的克服和扬弃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可见,异化虽然与自由对立,但其最终是朝向自由的。可以说,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作为同一事物对立统一的双方,其统一性表现为两者相辅相成,同时产生并同时消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对立性表现在两者产生至消亡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进行着“异化——调整实践活动,克服异化——异化……”的矛盾运动过程。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通过异化与异化扬弃的矛盾而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

(3)评述

异化与异化扬弃是同一历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而这一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纵观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异化现象从自然形成的分工出现后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人类社会在异化与克服异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3.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而考察社会历史不能离开人及其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清算了唯心史观的思想,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将“现实的人”确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从而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阐明和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范畴体系。现实的人是指依据一定的物质条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现实的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的原因:

(1)“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从横向来看,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家庭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民族关系、意识关系等等,不管如何复杂,都是由“现实的个人”构成的,都是“现实的个人”相互作用的产物;从纵向来看,人类历史并不是“现实的个人”之外的抽象物,而是“现实的个人”一代代用自己的行动创造出来的。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

当人类进行第一个历史活动,即生产的时候,同时产生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即生产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步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人类历史的时候得出这样的结论:全部人类历史

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从这些自然基础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4.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答: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旧哲学,他们掩盖其阶级实质并局限于抽象的理论主题,只要求在理论上解释世界。

(1)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旧唯物主义泛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各种唯物主义,如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等?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不完备的。具体表现为:

①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原始的实体即原子,认为它具有广延性、不可分性、不变的质量、运动等特性。这实际上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用物质系统某一层次的某种具体形态(如机械运动)或某种属性来定义物质,把它归结为万物的本原,不了解哲学的物质范畴应是概括物质世界所有层次、一切运动形态和共同属性的最高抽象。

②关于存在着某种“物的不变的实质”和“终极的、绝对的实体”的猜测,也带有某种先入之见和主观武断的性质,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这种思想方式不了解运动、发展、变化是世界的本质,而是企图找到不变的终极形态。

③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不彻底、不完备的,它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因而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不能解释社会运动的物质性。因此,旧唯物主义每每在接触社会历史领域的问题时,就滑向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哲学的缺陷

①现代哲学唯心主义为了否认世界的物质性,宣扬精神一元论。

②唯心主义者继承贝克莱的思想,直接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说物质是“无”,完全否定了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③歪曲现代物理学的成就,用相对主义的诡辩方法来否定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3)评述

全部旧哲学——无论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完全不了解作为“感性活动”的人类实践。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个著名论断,引导了一场哲学史上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科学的实践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旧哲学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决定性奠基的确切标志。

三、论述题(50分)

以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为依据,谈谈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及其意义。

答:人是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早期著作中论述过关于人的理论。人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的本质

①人的本质的含义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只能在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只有把人放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去考察,才能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a.人与动物相区别

人的本质表现为劳动。马克思认为,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区分人与动物,但一旦人们开始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时候,人就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标志着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

b.人与人相区别

人的本质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从事实际活动,并处在特定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