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朝阳区历史必修三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历史必修三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历史必修三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历史必修三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历史目标检测参考答案(2012.9-2013.1)

文化发展历程(模块三)

12.(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11. (1)儒家支持者: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统治者加紧对人民的控制和剥削,因此孔子要求实行仁,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对者:当时实行的可能性。)(2)道家支持者: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倡导政治上的“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反对者:道家学派的消极思想)(3)墨家支持者:战国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因此墨家的思想主张是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的。(反对者:墨家学派的社会阶层与墨家理论的可行性)(4)法家学派支持者:春秋战国时期,由战乱走向统一的趋势,韩非子的思想顺应了这一趋势,因此最适应当时的社会趋势。(反对者:专制与严刑峻法不适于社会发展)(上述所答内容言之有理即可)(还可补充兵家:兵家支持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为兵家思想的盛行创造了条件。(反对者:当时现实与社会发展趋势)

12. (1)①儒学及“六艺之科”之外的各种学术。(2)①措施:“罢黜百家”,起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独尊儒术”,儒家经典为国家认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地方学校,教授培养儒家子弟,其学成合格者可为官。②影响:教育为儒家垄断,儒学处于独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主张以礼治国,礼法并用。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主张天人合一。

13. (1)“理”指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并主张“知行合一”)。(3)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明理学重视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社会责任,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宋明理学以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的影响。

13.(1)②是作者的核心思想,结论是“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进步思想: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简评: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12.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进而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传播:13世纪,指南针传人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到13世纪出现了金属活字。(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火药:唐代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传播: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造纸术: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10.(1)张旭的狂放不羁的草书;颜真卿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唐朝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2)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3)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12. 画面呈现了街道、房屋、商店和人们不同的出行方式等直观的历史信息,这为研究宋代城市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和市民生活提供了依据。

12.三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的差异影响诗人的创作风格:李白处于盛唐时期,其诗歌以其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经历了唐朝的由盛转衰局面,故诗歌中饱含国破家亡的忧郁之感;白居易生活在中晚唐时期,目睹黑暗的现实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命运,使其诗歌中充满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9.(1)表现:绘画方面:①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②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③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文学方面:①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②元曲是在俚曲俗谣的基础上经文人的重新制作形成。③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④“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2)原因: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②城市经济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兴起;④印刷术的不断提高;⑤文化逐渐普及。

7.说明:可包括京剧形成的时间、特点、脸谱,以及京剧形成的原因。

(京剧形成的原因: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乾隆五十五年,徽戏剧团进京;通俗质朴的徽调满足市民的文化需要;融合其他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12.(1)智者学派。工商业活跃和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公民社会生活丰富思想活跃。(2)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的认识是判断一切事物的价值标准;教养来自于学习和实践;知识来自于自我感知,而非神灵的赐予。(3)意义:其思想标志着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智者学派的思想具有思想启蒙作用,使人对自然、社会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认识趋于合理化;同时也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精神:强调人的价值的人文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否定传统的精神;崇尚智慧与道德的精神。(3)名言名句(略)。

13.(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在欧洲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此基础上

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2) 内容:肯定人,注重人性。认为人可以发展自身并走向完善;人应当树立自信以迎接幸福和不幸;否定等级门第观念。(3) 评价: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反对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4.对自选作品可从人文主义的内涵、精神或价值等角度分析其历史价值。

11.(1)否定教皇的权威,否定宗教圣事、宗教仪式对信仰得救的垄断权;强调因信称义,人具有

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反对天主教会的

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幕。(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摆脱思想禁锢,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德意志民族语言、文学的发展;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带有人文主义色彩,在重新认识人类自己方面功不可没。

6.B选项应改为①③④

16. (1)洛克认为,自由的真正含义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而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制;按自然状态下,总会有一些人侵犯他人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权。(2)实行法治,以限制权力过大或滥用,防止专制,保障自由。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3)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往往受到损害。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人民主权的政

府。

17.内涵: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实行法治。影响: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则和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为世界许多国家志士仁人所接受,并指导了这些国家的社会实践,带来社会的进步。

13.(1)①造纸术、活字印刷: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2)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条件,推动科技创新;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逐步建立,打击了封建势力和教会的力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重视实践和理性的风气促进科学的迅速发展)

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略)

9.D选项的表述应改为:充满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

10.文学流派:启蒙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代特征:(启蒙主义文学)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崇尚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浪漫主义文学)欧洲逐步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未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性王国,人们对现实的不满,积极追求新的理想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

第19课音乐与美术

1.C 2.D 3.D

4. 深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他赋予交响曲反映社会变革重大题材的使命;作品中崇尚的英雄主题、自由气息,蕴含深沉的哲理;他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他的九部交响乐诗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

5. 19世纪科学技术促进艺术发展;工业革命后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的时代精神的变化。

第20课电影与电视

1.B 2.C 3.D 4.略

19. (1)涉及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2)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点: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比西方好,只要学习西方制造利器即可;郑观应认为既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更要学习西方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4)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5)材料一开阔了人们的眼界,逐步形成了探究、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路的近代社会思潮;材料二洋务运动兴起,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舆论环境;材料三提出改良政治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材料四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3.三类或四类;(1)林则徐: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2)曾国藩——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或将二人归一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改造中国政体;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

13.(1)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方法:前期采用改良的方法,后期主张革命;目的:前期主张清政府实行改革,后期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民权授予一切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之上增加节制资本,关注改善农民、工人生活。(4)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11. (1)主要观点有:①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②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努力发展生产力。(2)重要结论:①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必然。②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充分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这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10.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确定了党国家的工作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1983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3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此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

1.C 2.C 3

.A 4.D

5.破除对权威的迷信,为启蒙运动发展、为20世纪以来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牛顿力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电磁学的重大进展引发的新技术、新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质能转换关系式)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引发新科学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基本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C 2.D 3.C 4.D

5.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要点提示:网络有利于人类的交往;网络有利于文明程度的提高。虽然存在网络垃圾、网络欺骗和网上信息垄断等不文明行为,但不应该因网络的负面效应反对或放弃网络;应从人类整体文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网络。(言之有理即可)

6.略

6.(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核国家行列;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发达国家行列。(2)水稻杂交技术(3)新中国的建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报效祖国的奉献与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第29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B 2.B 3.D

4.(1)针对“文革”时期宣扬“读书无用论”,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错误做法;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2)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又为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优先发展教育正是为了造就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和知识分子群体;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竞争,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也是人才的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

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D 2.C

3.(1)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31课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略)

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必修模块考试样卷(岳麓版)历史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共16分)

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恢复周礼,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主张正名。(6分)

2.使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6分)

3.主张关注社会,学以致用;提倡“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4分)

二、(共17分)

1.普罗塔哥拉。评价: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树立了人的尊严;评判事物的标准带有主观随意性。(5分)

2.肯定人的价值,倡导个人奋斗。(6分)

3.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例如:

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了该学说。(6分)

三、(共17分)

1.瓦特的新式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8分)

2.为生产提供了更便捷和廉价的动力;电灯带来光明,电报、电话使人们的联系便捷,电影丰富了人们生活。(4分)

3.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要点提示:网络有利于人类的交往;网络有利于文明程度的提高。虽然存在网络垃圾、网络欺骗和网上信息垄断等不文明行为,但不应该因网络的负面效应反对或放弃网络;应从人类整体文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网络。(5分)

历史会考练习(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一、

1.行政权: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德国—首相;中国--国务院。

2.近代西方民主制特点:代议制,政党政治,权力制约与平衡。

3.民主化,法制化。

二、

1.兴办实业。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民国的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政府实行的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国货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不能。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挤压之下,不可能独立发展。

历史会考练习(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一、

1.自由、平等;法治;权利相互制约与平衡;社会契约。

2.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儒教为外衣宣扬维新思想;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新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二、

1.中国同盟会;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清朝、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4.(1)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进入到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3)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的开端;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革命的策略发生重大转变。(4)指出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5)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三、

1.图1瓦特改良研制成“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大规模的生产越来越多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图2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产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带动机器生产,并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汽时代。

2.图3、图4中蒸汽机车和电车的出现,使人类交通运输事业发生彻底改变,尤其是电车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3.图5与图6反映了新型城市形成(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工业中心带动城市化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变得日益重要;污染环境严重。工业革命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地位变化等。

4.(略)

历史会考练习(二)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一、

1.《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为调节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统治的有效工具;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2.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3.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二、

1.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殖民掠夺开始;大量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事件:新航路开辟。

2.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整顿财政金融,加强工业的计划指导,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

3.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也面临着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冲击。

三、

1.仁;礼;正名。

2.①孟子②以礼治国、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③西汉④朱熹

3.智者学派(或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己”(或“知识即美德”)。(若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高度关注人类生活也可)

4.人文主义(提倡人性,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理性主义(理性判断,尊重科学)。

朝阳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综合练习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共16分

1.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4分)

2.实行联邦制,联邦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3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掌握。(3分)

3.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2分)颁布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答建立政党、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可酌情给分)

二、共18分

1.(6分)(每点1分,其中的主要方式或途径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皆可)

2.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步瓦解;(2分)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中国近代工业起步;(2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2分)

3.可从积极作用、机遇、挑战等多角度说明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4分)

三、共16分

1.图6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分)图7 :宣传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2分)图8: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

2.第一呈现出阶段性:历经由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3分)第二呈现逐步深化的特点。(1分)

3.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2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一国两制”理论等。(4分)(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内容可给分)

朝阳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综合练习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共16分

1.雅典: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秦朝:权力高度集中(中央集权)。(2分) 2.议会权力大于国王;王权受到限制。(4分)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2分) 3.

二、共18分

1.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掠夺开始;大量财富流入欧洲加速资本积累。(4

分)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

2.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民国政府实行奖励实业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6分)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2分)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加入世贸组织等。(2分)

三、共16分

1.孔子、苏格拉底;(2分)关注人,重视道德。(2分)

2.图6 :鸦片战争后,魏源著《海国图志》;(2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4分) 图7 :19世纪末,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2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4分) 图8:1915年,陈独秀发表《新青年》;(2分)宣传民主科学;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4分)

3.民主革命时期:形成毛泽东思想;(1分)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邓小平理论;(1分)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化。(2分)

2010年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新课程)历史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一、本题共16分

1.保护私有财产。(2分)有利于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2分)

2.议会权力大于国王;王权受到限制。(4分)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2分)

3.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二、本题共18分

1.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几大洲建立直接经济联系;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4分)

2.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国际分工不同,收益分配比例不同,加强自主创新等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分)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6分)

4.(举例恰当,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分)

三、本题共16分

1.毕升。(1分)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4分)

2.(5

3.要求:推荐展品具有代表性;说明词应包括名称、时代或作者、内容及评价。(6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一、本题共18分

1.雅典成年男子。(2分)所有公民均可参加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所有公民均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或轮番而治)。(4分)

2.世界之潮流:发展资本主义。(2分)人群之需要:实现民族独立(或国家富强)。(2分)孙中山活动: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促进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运动。(1分)

3.外交成果: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2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2分)

二、本题共16分

1.①②③④;(2分)飞机、汽车、电话等。(举出两项即可,4分)

2.兴办新式学校;出版报纸;兴建洋楼;电灯照明。(4分)

3.变化:如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加速;与世界联系加强。原因:如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体制的改革。感受:如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国力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

三、本题共16分

1.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2.《十日谈》是14世纪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抨击教会的禁欲思想,肯定人的价值;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代表作品。(6分)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或倡导生而平等);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6分)3.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6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共16分

1.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2分)说明:君主派势力仍然强大,共和道路艰难曲折。(2分)

2.是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事件:五四运动。(2分)结果: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分)

3.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一扫百年屈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分)

二、共18分

1.趋势:国际贸易总额急剧下降。(2分)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生产相对过剩,需求不足;各国政府人为地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4分)

2.主要机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6分)

3.机遇:中国通过扩大出口保持贸易顺差,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加,人均收入也不断攀升。(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挑战:市场不断开放,关税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产品、企业面临激烈竞争与冲击。(2分)

三、共16分

1.观点: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孔子提倡以德治民(或为政以德)。(4分)相同:都关注人的道德。(2分)

2.特点:推崇理性。(2分)努力:发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4分)

3.要求:围绕当今世界时代特征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如:当今世界呈现出信息化、多极化、全球化的特征。在信息化趋势下,文化呈现出开放和多元的特征,在坚持开放的同时,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参与文化活动规则的制定;在多极化趋势下,文化实力成为国与国竞争的重要筹码,因此必须加快我国文化的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既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也要注重发展民族文化,努力实现文化创新。(4分)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doc

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原创卷01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所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这一理论有利于 A.将自然之天发展为神灵之天B.提升儒生的社会地位 C.利用宗教神学为统治服务D.构建完整的天人之学 3.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 A.道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 C.法家思想的影响D.墨家思想的影响 4.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B.实用性不断增强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D.逐渐走向繁复化 5.“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 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高考历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第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第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2008上海历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5.(20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6(2008上海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7、(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09年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2(09年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3(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4(09年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5(09年广东卷B)“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6(09年广东卷B)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7(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 18(09年海南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19(09年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20(2008海南历史)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1(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2、(2008江苏历史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答案全

高二历史必修3——文化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3、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深远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 ①核心是“仁”。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现) 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儒家的五经)、《乐》

2、战国――孟子、荀子 贡献: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 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 (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可以通过后天礼仪法治改造成为君子圣人。 三、法家和道家 1、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解答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高中历史 必修一 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 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翻阅下面这部着作,你不可能看到的论述是( ) A.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城邦是具有共同地域的公民团体 C.城邦的狭小阻碍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4.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 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字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被写名字的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该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 ( ) ①人民主权②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④轮番而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这说明( )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6.(2012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中国当代着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 A.戏剧情节 B.等级观念 C.人文素养 D.民主精神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选试题及答案

寂寞~雨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3.(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6.(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7.(2009高考上海单科)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 .财产C.信仰B.地域D.血缘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 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 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 A .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 D. 三儿子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 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6.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 .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 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参加科举考试C. 投笔从戎戍边 B.等待朝廷察举D.投做官吏幕僚 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 尚书-中书-门下 B. 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 .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1.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 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 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C. “事无不总”,负 责执行政令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试卷

2014年—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60分) 1.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2.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3.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的是 A.顾炎武 B.李贽 C.黄宗羲 D.王夫之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5.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麽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6. 某电视台节目给了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打一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谜底是 (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7.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 ( ) ①牛顿力学 ②相对论 ③量子理论 ④电磁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 下列著作中最可能出现蒸汽机示意图的是 ( ) A.《农政全书》B.《海国图志》C.《天朝田亩》D.《各国律例》9.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是文学和美术的主流。下列各项作品中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是( ) A.《人间喜剧》、《日出·印象》 B.《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期末测试

芜湖田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分。 1 ?《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 竟为游 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 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 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 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2.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 ( ) A. 改革旧 制度,建立新制度 B 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 D 3. 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 范畴的是 ( )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 “制天命而用之”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 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 C. 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 5. 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的是 ( ) 6. 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 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 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 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8.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 ( ) A.明朝后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维新运动时期 D.新变化运动时期 9.为维护君主的至尊地位,历代统治者不择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西汉、南北朝、隋唐与 秦、明、 清显著不同的是 ( ) A.借助宗教,神化君权 B .重视发展官方教育 C.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D.制造冤案,消除异己 10.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 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 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 ) .维护奴隶制度 .主张“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已经过时 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 ①春秋大一统 ②“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③“三教合归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④ “三纲五常” 、“孝道” ①②③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精】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 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一 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 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 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 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此材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 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 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B.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C.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D.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8.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做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四项保证。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暂时占据领导地位 B. 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愿意放弃军队和根据地 C.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策略性地做出了某些调整 D.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暂时放弃民主革命的目标9.有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已经“站起来了”,下列组合中,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是() ①抗战胜利洗雪了以往反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大提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常”之一③中国收回了部分被侵占的国家权益,民族独立自主性有所增强④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势力空前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耶稣舍命待何为”;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录取率也很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有800人中榜。此科举考试()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 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D.无法真正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11.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斗争,先后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12.毛泽东在汉口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2019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含答案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2.知道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3.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概括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4.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情景导学] 材料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思考:材料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教材导学]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表现 (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2)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3.影响 (1)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