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现象时间分布规律总结

地理现象时间分布规律总结

地理现象时间分布规律总结
地理现象时间分布规律总结

地理区域时间分布特征

陆军军官学院五四比武 数学建模竞赛 参赛组编号:022******* 所属队别:学员二旅26队 参赛队员姓名:夏旭东刘小均刘豪 参赛选择的题号是: A 论文题目: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摘要 1.问题一 问题一是对较短时间内气温的预测,为了能够较准确的预测较短时间段的气温,我们需要对所给数据进行处理,由于问题一是为了求出一天、几天或者一周的气温,我们首先需要计算出三个区每天的平均温度,其次引入三次指数平滑法,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较精确的预测出较短时间的气温,预测结果如下: 20070624 20070624~26 20070624~30 原平均温度22.4 25.37 25 预测值23.91 26.17 26.43 2.问题二 问题二要预测冬季的最高或最低气温,实际上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预测冬季三个月的气温,但这加大了运算量,其实对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获得的,因此对一年四季随机抽取三天,观察其气温变化曲线,得出了两个时间段,即0-6时和12-16时能达到每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再利用问题一中的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以所给数据为输入,预测下一年同期气温,比较得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如下图: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时间20070221 20061223 平均温度17.6 -9.5 3.问题三 问题三要对2007年冬季气温整体进行分析,由于没有给出2007年的真实冬季气温,我们首先要预测出2007年冬季的气温,第二问我们利用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法对2006年的冬季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进行了预测,而得出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非常接近。因此我们预测2007年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求解。然后分析:1.对07年冬季气温的整体性分析2.对07年冬季气温的地域情况的分析3.对2007年冬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的分析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 EMD经验模态分解法神经网络预测时间序列法

231056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15秋答案全解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 )的基本依据。 . 运行状况 . 使用时间 . 服务质量 . 容量或能力 正确答案: 2. 城市轨道交通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 ) . 准时 . 形成网络 . 快捷性 . 延续性 正确答案: 3. 信息诱导设施不包括( ) . 方向性标识 . 说明性标识 . 宣传性标识 . 警告性标志 正确答案: 4. 通信枢纽与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称为( ) . 信号系统 . 通信系统 . 运营控制中心 . 环控系统 正确答案: 5. 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属于哪类客流时间分布类型( ) . 单向峰型 . 双向峰型 . 突峰型 . 无峰型 正确答案: 6. 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客流预测方法的是( ) . 移动平均法 . 指数平滑法 . 月度比例系数法

. 德尔菲法 正确答案: 7. 车站中对车站客流的通过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的是( ) . 服务人员 . 主要设施设备 . 列车 . 车站的容量 正确答案: 8. 路网由若干直径线组成,所有的线路都经过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换乘站一般都位于市中心的客流集散中心的结构为( ) . 放射状结构 . 放射+环形结构 . 栅格网状结构 . 网格+环线结构 正确答案: 9. 坐常规公共电、汽车到站换乘的乘客称为( ) . 一次乘客 . 二次乘客 . 三次乘客 . 四次乘客 正确答案: 10. 下列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的客流特征的是( ) . 发量大而集中 . 多向集散和换乘 . 各小时段客流不均衡性 . 各小时段客流变化不大 正确答案: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 12 道试题,共 48 分。) 1.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 )进行综合分析。 . 优势 . 劣势 . 机会 . 风险 正确答案:

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 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

的分布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1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 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 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 学生回答预设:风。 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 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 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5.9毫米,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淖毛湖为12.5毫米,均是我国雨量最少的地方。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每年季风退时间的迟早和雨带在某一地区停留时间的长短都使得每年的降水量出现差异。一般说,降水量多的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小;反之,变化就大。我国降水变化最小的地区在云南南部,全国降水变化最大的是西北干旱地区。 影响我国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其中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因素影响的主要是局地降水分布,而、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是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进而影响降水分布。我国雨带的推移和副热带高气压的季节移动趋势是一致的,即我国的降水很大程度上受到副高的控制。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有的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强,北进速度快,则会出现南旱北涝的情况,有的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弱,长期在低纬度徘徊,则会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 2.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分布,东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线800mm,西北非季风区<400mm,南疆中部<50mm,因而可以得出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14T11:11:45.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宋振凤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客运一分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的难题。然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仍然给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以及客流在时间分布上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有利于管理决策者更好地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更好的快速、高效、安全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时间分布特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新线的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朝着高密度、高效率、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是轨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维持线路列车与旅客秩序,达到资源最优化的关键因素,其详细规定了每条线路上列车从首站的发车时间,在各个站的到发时间和停站时间。假设各条线路上列车的区间运行时间和站台停站时间确定,通过优化决策列车在各条线路首站的发车时间,那么整个路网的时刻表也就得到了。对于城市轨道的客流的特性研究和时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能够指导运营管理机构更加高效合理的规划地铁的间隔时间、频率等等。 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形成 趋势客流、转移客流和诱増客流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趋势客流是指城市轨道交通各车站及其沿线由于经济、交通、服务便捷等因素影响而増加的客流量;转移客流是指因为系统具有安全、准时、快速等优势,客流由私家车、公交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诱増客流是指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实施促进沿线主地开发利用,导致集聚大量人口、加强市域之间的可达性、提升服务质量、増加居民出行强度而直接或间接増加的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由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的整体布局、土地性质、所处区域、城市交通的组织管理等因素共同决定。如果供给满足,确定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布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产生和分布也就随之产生了。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大运量的城市客运系统,改变了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市域的可达性,还会对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利用开发等,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产生和分布。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组织和客流的流量流向是由乘客的出行距离、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的水平、出行者的出行目的和经济水平以及政府部口所采取的交通对策和措施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不仅是相互竞争的关系,更是一种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即城市客流的产生、分布、方式划分和流量分配并不是一个单方向的毫无联系的作用机制,而是一种存在动态反馈的循环的平衡机制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形成是基于城市整体规划、城市空间分布、不同组团之间相互联系及不断发展演化、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战咯、城市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特点及服务质量水平、出行者的出行目的和家庭规模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 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及时间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属于动态流,它随天、时、地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以及交通系统本身的特征。不均衡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此外,随机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如举行大型汇演、体育比赛、重大政治商务集会等情况均会引起客流量大幅度増加导致客流分布的变化。如果城市轨道客流在短时间内急剧増大,运营组织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列车运行图,来适应一定时期的客流特征。 根据客流在轨道交通系统不同运营时段内的变化情况,车站每小时的进出站客流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布类型。 ①单向峰型。单向峰型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居住区或者工作区,其具有鲜明的潮汐特征,或者站点周边地区的用地类型比较单一,进出站客流集中分布在早晚商峰,有乘车时的早高峰和下车时的晚高峰。②双向峰型。双向峰型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所处的区位有居住区,也有工作区,是综合型用地类型时,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分布在乘车和下车时均会出现早晚高峰。③全峰型。全峰型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位于的交通走廊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商或者站点所处的区域有大量公共建筑、商务办公大楼、公用设施等,客流分布会一直处于高峰,无明显低谷,全天上下车的客流均比较大。④突峰型。突峰型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位置距离大型商务、娱乐活动等设施(体育场、电影陈、商场等)较近,进出站客流随活动开始和结束所呈现的不同分布規律。如演唱会或者体育比赛开始前,会持续出现下车高峰期;在活动结束后,会持续出现短时间内的上车高峰期。⑤无峰型。无峰型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由于新建、自身条件的原因导致运能有限,或者站点所处的区域还没有完全开发,此时客流没有出现明显的上下车高峰,全天的客流都比较小。 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因素比较多,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沿线的土地利用、开发等,地面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及力度、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机动车发展政策等。上述因素根据属性特征分类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比内部因素对客流的影响,外部因素更加明显,且具有随机性,是重点研究探讨对象。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依托于城市,是为了适应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而做出的长期规划。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及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有序并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会导致后续建成线路对已经开通运营线路客流产生影响。后续建成线路即新线接入线路主要通过换乘站和客流覆盖区域影响己有线路的客流,此外运营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整个路网中每条线路是共线运营模式,那么其对客流的影响将完全不同于独立运营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服务水平中发车间隔对客流的影响最大。如果发车间隔増大,乘客的候车时间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期将会延长,在列车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每次会有更多的乘客上车,车内将会十分拥挤,这样的结果将导致服务水平急剧下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环境中地面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服务将对客流产生直接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存在与其协调性较商的接驳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只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内外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乘客选择乘坐轨道交通。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使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更加具有竞争力。 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有对应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居住地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高度集聚,同时商业及基础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因此,按照市场规律的改变,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类型也随之变化。由于居住、商业、工业、娱乐休闲用地类型不同,那么产生的交通需求和客流也会有所不同。工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征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特征成因气候类型冬、夏气温特征及成因温度带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干湿地区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温度带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成因:①纬度因素;中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冬季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短,所以北方温度越低;②冬季风因素: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时特别寒冷。 (2)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成因:夏季虽然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长,累积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所以北方的夏季温度也较高。 (3)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1)降水地区分布规律:降水地区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 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中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中国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成因 (1)中国主要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1)多特殊天气 寒潮:时间:冬半年,影响:寒潮南下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梅雨: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 台风:时间: 5-10月,影响: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登陆后,带来得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沙尘暴:时间:春季,范围:北方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地区。 (2)多旱涝灾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描述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时间:季节年际日) [空间:水平垂直纬度(南北)海陆(东西)] ◆阐释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描述时应从大范围去考虑。 例1:读图3,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 美洲)。 答案分析: 此题要求描述的是点状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图 中给出的是海陆简图,不是地形图,不需要考虑 海拔差异。又因为这些城市都是分布在陆地上, 也不必考虑海陆差异。所以只需纬度(南北)差 异。 例2: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 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 分)(08广东卷)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答:地理分布特点: 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 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 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 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疏 密 方 位 叠 加

1、点状分布图答题方法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2.读图6,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多数分布在季风区内,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区; 多数 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人口、城市密集地 区。 3.读“某国南部水系及其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概括乙河南部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城市多沿河分布,较为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少,且距离较远。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 一、一日内小时客流分布特征 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随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出行特点而变化。其通常是夜间少,早晨渐增,上班和上学时达到高峰,午间稍减,傍晚下班和放学又是高峰,此后又逐渐减少,午夜最少。因此,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通常是双峰型,这种规律在国内外的轨道交通线路上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反映轨道交通线路分时客流不均衡程度的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a1=Pmax∑Ht=1Pt/H 式中,a1为单向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Pmax为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人);Pt为单向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人);H为全日营业小时数(个)。 单向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值恒大于1。a1趋向于1表明分时客流分布比较均衡,a1越大表明分时客流分布越不均衡。当a1≥2时,表明分时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位于市区范围内的地铁、轻轨线路的a1值通常为2左右,而通往远郊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a1值通常大于3。 在一日内小时客流不均衡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为实现运营组织的经济合理性,可考虑采用小编组、高密度列车开行方案。小编组、高密度与大编组、低密度两种列车开行方案的分时列车运能不变,但在客流低谷时段,小编组、高密度列车开行方案具有既能提高客车满载率,又不降低乘客服务水平的优点。 应该指出,小编组、高密度列车开行方案只是在一定的客流条件下才是可行的。分时客流不均衡程度比较大是一个条件,线路的客流量较小、尚未达到设计客流量是另一个条件。在线路客流量较小的情况下,由于在客流低谷时段列车开行数较少,会使乘客候车时间延长,降低乘客服务水平;而如果为保持乘客服务水平,在客流低谷时段增加列车开行数,则又会使车辆满载率降低,产生运营不经济的情形。小编组、高密度方案的优点是既不增加列车运能,又能提高列车密度,从而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但如果线路客流量已经较大,甚至接近设计客流量,采用小编组、高密度方案,在低谷时段增开列车问题不大,但在高峰时段增开列车则会受到线路通过能力的限制。 二、一周内全日客流分布特征

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及其特征

第一章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及其特征 第一节模型类型及其表示 一、自回归模型(AR) 由于经济系统惯性的作用,经济时间序列往往存在着前后依存关系。最简单的一种前后依存关系就是变量当前的取值主要与其前一时期的取值状况有关。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这种关系就是如下的一阶自回归模型: X t=φX t-1+εt(2.1.1)常记作AR(1)。其中{X t}为零均值(即已中心化处理)平稳序列,φ为X t对X t-1的依赖程度,εt为随机扰动项序列(外部冲击)。 如果X t 与过去时期直到X t-p的取值相关,则需要使用包含X t- X t-p在内的p阶自回归模型来加以刻画。P阶自回归模型的一1 ,…… 般形式为: X t=φ1 X t-1+φ2 X t-2+…+φp X t-p+εt(2.1.2)为了简便运算和行文方便,我们引入滞后算子来简记模型。设B 为滞后算子,即BX t=X t-1, 则B(B k-1X t)=B k X t=X t-k B(C)=C(C为常数)。利用这些记号,(2.1.2)式可化为: X t=φ1BX t+φ2B2X t+φ3B3X t+……+φp B p X t+εt 从而有: (1-φ1B-φ2B2-……-φp B p)X t=εt 记算子多项式φ(B)=(1-φ1B-φ2B2-……-φp B P),则模型可以表

示成 φ(B)X t=εt (2.1.3) 例如,二阶自回归模型X t=0.7X t-1+0.3X t-2+0.3X t-3+εt可写成(1-0.7B-0.3B2)X t=εt 二、滑动平均模型(MA) 有时,序列X t的记忆是关于过去外部冲击值的记忆,在这种情况下,X t可以表示成过去冲击值和现在冲击值的线性组合,即 X t=εt-θ1εt-1-θ2εt-2-……-θqεt-q (2.1.4) 此模型常称为序列X t的滑动平均模型,记为MA(q),其中q为滑动平均的阶数,θ1,θ2…θq为参滑动平均的权数。相应的序列X t称为滑动平均序列。 使用滞后算子记号,(2.1.4)可写成 X t=(1-θ1B-θ2B2-……- θq B q)q t=θ(B)εt (2.1.5) 三、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如果序列{X t}的当前值不仅与自身的过去值有关,而且还与其以前进入系统的外部冲击存在一定依存关系,则在用模型刻画这种动态特征时,模型中既包括自身的滞后项,也包括过去的外部冲击,这种模型叫做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其一般结构为: X t=φ1X t-1+φ2X t-2+……+φp X t-p+εt-θ1εt-1-θ2εt-2-……-θqεt-q (2.1.6) 简记为ARMA(p, q)。利用滞后算子,此模型可写为 φ(B)X t=θ(B)εt(2.1.7)

专题1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1《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 高考考点: ◆描述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时间:季节年际日;空间:水平垂直纬 度(南北)海陆(东西)) ◆阐释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是地理高考中强调的能力之一。但在本文中只尝试讲解“描述地理事物特征。” 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 (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定量表述。 一、定性概括 对地理事物进行定性概括在教材里经常看到,如对某地理事物的定义。在考试中常见的定性概括有:地形特点、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特征、气温特点等。 1、地形特点:地形种类、海拔高度、地表起伏(地势特点)、分布特点,主要特征地形。 例1:简答德国的地形特点。 参考答案: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为宽谷山地,北部为平原。 答案分析: 地形种类:巴伐利亚高原、阿尔卑斯山地、宽谷山地、平原; 地表起伏:地势南高北低; 分布特点:南部为……,中部为……,北部为…… 回忆中国地形特征: 也有只考查地势特征的题目,地势特征应从“起伏(高差)、坡度”等方面描述。 例2:图1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1回答: 图1 c 、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答案分析: 地势起伏大→高差大→坡度陡; 地势起伏小→高差小→坡度缓 2、河流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蕴藏量、汛期等 例3:松花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请描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参考答案: 流量较大(水量丰富);有两个(或春夏)汛期;含沙量小;有结冰期(或结冰期较长)。 答案分析: 前面所列的河流水文特征描述要点只是一个大致方向,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如该参考答案中突出松花江有两个汛期。

地铁中的客流分析

地铁中的客流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08T11:57:48.95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栗文泓 [导读] 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通常是双峰型,这种规律在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上几乎都是一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深圳市地铁集团运营总部客运三分公司深圳地铁 518000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分析的方法: 1 客流分析 1.1 客流的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1..一日内小时客流分布特性 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随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出行特点而变化,通常是早晨渐增,上班和上学时达到高峰,午间稍减,傍晚因下班和放学又是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午夜最少。因此,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通常是双峰型,这种规律在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上几乎都是一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反映轨道交通线路分时客流不均衡程度的系数由公式(1-1)计算: 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大于1,趋向于1表明分时客流分布比较均衡,越大表明分时客流越不均衡。当时,表明分时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位于市区范围内的地铁、轻轨线路的值通常为2左右;而通往远郊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值通常大于3。 2.一日内全日客流分布特征 由于人们的工作与休息是以周为循环周期进行的,这种活动规律性必然要反映到一周内全日客流的变化上来。与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出现时间比较,双休日的早高峰小时出现时间往往推迟,而晚高峰出现时间有往往提前。另外,星期一与节假日后的早高峰小时客流和星期五与节假日前的晚高峰小时客流,都会比其它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小时客流要大。 根据全日客流在一周内分布的不均衡和有规律的变化,轨道交通常在一周内实行不同的全日行车计划和列车运行图,以适应不同的客运需求和提高运营经济性。 3.季节性或短期性客流变化 在一年内,客流还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如由于梅雨季节和学生复习迎考等原因,6月份的客流通常是全年的低谷。另外,在旅游旺季,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会使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增加。短期性的客流激增通常发生在举办重大活动或遇到天气骤然变化的时候。对季节性的客流变化可采用实行分号列车运行图的措施;来缓和运输能力紧张状况。 4.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分布特征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容量或能力的基本依据。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分析,首先应确定进、出站高峰小时出现的时间,其次才是分析客流量的大小。此外,还应分析客流的发展趋势,随着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延伸,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会发生较大变化。而车站吸引区内在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发展也会是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发生较大的变化。 5.车站超高峰期客流分布特征 为了避免因超高峰期内特别集中的客流而影响乘客不能顺畅地进出车站,甚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在确定车站设备容量或能力是有必要适当考虑车站客流在高峰小时内分布的不均衡。车站超高峰期的客流强度可用超高峰系数来反映,它是单位时间内的超高峰期平均客流量与高峰小时平均客流量的比值。超高峰系数一般可取为1.1~1.4。对终点站、换乘站和客流较大的中间站通常取最高限值,而其余车站则可取最低限值。 1.2 客流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1.各条线路客流分布特征 各条线路客流不均衡的决定因素是沿线土地利用状况的不同,而轨道交通线网与接运交通的现状也是各条线路客流不均衡的影响因素。各条线路客流的不均衡包括现状客流分布的不均衡和客流增长的不均衡两个方面,它们构成了整个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分布的不均衡。 2.上下行方向客流分布特征 由于客流的流向原因,轨道交通线路上下行方向的最大断面客流通常是不均衡的。在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路上,早、晚高峰小时上下行方向的最大断面客流不均衡尤为明显。 3.线路断面客流分布特性 在轨道交通线路上,由于各个车站乘降人数的不同,线路上各区间的断面客流通常各不相同,甚至相差悬殊。断面客流分布通常是阶梯型与凸字型两种情形,前者是指线路上各区间的断面客流为一头大,一头小;后者是指线路上个区间的断面客流为中间大、两头小。反映轨道交通线路单向各个断面客流不均衡程度的系数可由公式(1-2)计算: 断面不均衡系数值大于1。趋向于1表明断面客流比较均衡,越大表示断面客流越不均衡。当时,表明断面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位于市区范围内地铁、轻轨线路的值通常小于1.5;而通往远郊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值可能大于3。 在断面客流不均衡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为了运营的经济性,可采用特殊交路列车开行方案。断面客流分布为阶梯型时,可采用大客流

高考地理——区域特征分析

专题4区域特征分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2013·广东汕头测评)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下图)。根据材料回答1~2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提示“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结合四个选项,具有竹子地区是海南岛山区。第2题,根据上题的结论,海南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气温高,所以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潮湿、多虫鼠。 答案 1.C 2.B (2013·江西宜春五校联考)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边疆万里行”摄制组初秋到新疆北部采访,路遇一条河流,他们乘坐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从河流中开过去,否则将会出现严重后果。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这条河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一条内流河 B.一定自西向东流 C.一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一定以降水补给为主 4.摄制组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越过河流,其主要原因是 ()。 A.午后气旋活动频繁、降水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B.午后冰雪融水增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C.午后风大,傍晚前后可能会出现沙尘天气 D.昼夜温差大,河流傍晚前后会结冰 解析第3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该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第4题,必须天黑前越过河流,是因为午后冰雪融水增多,经过一段时间后,河流到了傍晚前后会涨水。 答案 3.C 4.B (2013·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回答第5题。

推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3.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教学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探究):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 1.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

(完整版)降水特征

一天里,什么时候最爱下雨 原韦华 新闻背景 随着夏天的到来,雨水逐渐增多,北京的汛期也到了。 那么,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有可能降雨?不同时段的降雨又往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细心的读者可能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科学工作者则给出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是“巴山夜雨” 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降水在一天之内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时间段特别容易下雨,而有些时间段很少有降雨,这就是降水的日变化。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当属“巴山夜雨”,这早在唐朝的诗歌中就得到体现。最著名的恐怕要算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述的浪漫意境;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叙述,“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此外李白、王维以及其他朝代的诗句中也多有提及蜀中的夜雨特点。基于现代化的观测数据也证实,四川盆地乃至我国西南诸多地区均存在夜雨的降水特征,可见蜀中的夜雨自古已然,并不是现今才有的现象。 ()为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前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对于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中国气象局的宇如聪研究员和他的研究团队全面揭示了我国大陆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长江上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峰值通常出现在凌晨0时前后;长江中游地区,降水峰值则在清晨6点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主峰值则集中在下午时段;整个长江流域的夏季降水峰值呈现自西向东滞后的现象。 华南和东北地区主要为午后的降水峰值。陆地上夏季的午后降水峰值较为常见,这通常是由于太阳辐射加热的日变化,致使午后温度较高,暖空气上升造成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发生。陆地上的夜间降水峰值的成因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有局地的山谷风的作用、低层风场的作用以及云层的辐射效应等等。 然而,在冬季,无论是我国的西部还是东部,雨、雪则常常在夜间降落,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描绘的那样。

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及其特征

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及其特征 第一章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及其特征 第一节模型类型及其表示一、自回归模型(AR 由于经济系统惯性的作用,经济时间序列往往存在着前后依存关系。最简单的一种前后依存关系就是变量当前的取值主要与其前一时期的取值状况有关。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这种关系就是如下的一阶自回归模型: X t=? X-1 + £ t (2.1.1 )常记作AR(1)。其中{X t}为零均值(即已中心化处理)平稳序列,?为X t对X -1的依赖程度,£ t为随机扰动项序列(外部冲击)。 如果X t与过去时期直到X t-p的取值相关,则需要使用包含X t i ,……X-p 在内的p阶自回归模型来加以刻画。P阶自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X=? i X t-1+? 2 X t-2+ -------- ? p X t-p+ £ t (2.1.2 )为了简便运算和行文方便,我们引入滞后算子来简记模型。设 B 为滞后算子,即BX=X-1,则B(B k-1X)二B k X二X-k B(C)=C(C 为常数)。利

用这些记号,(2.1.2 )式可化为: X t= ? 1BX+ ? 2BX+ ? 3B‘X +.... +? P BX+£ t 从而有: (1- ? 1B- ? 启- ... -? P B) X t = £ t 记算子多项式?( B) = ( 1- ? 1B- ? 2B- ........... - ? p B),则模型可以表示成 ?( B) X=£ t (2.1.3) 例如,二阶自回归模型X=0.7X t「+0.3X t-2 +0.3X t-3 + £ t可写成 (1-0.7B-0.3B 2) X= £ t 二、滑动平均模型(MA 有时,序列X的记忆是关于过去外部冲击值的记忆,在这种情况下,X可以表示成过去冲击值和现在冲击值的线性组合,即 X = £t- 0 1 £t-1 - 0 2 £t-2 - .............................. - 0 q £t-q (2.1.4) 此模型常称为序列X的滑动平均模型,记为MA(q),其中q为滑动平均的阶数,0 1, 0 2…0 q为参滑动平均的权数。相应的序列X t称为滑动平均序列。 使用滞后算子记号,(2.1.4 )可写成 X t= (1- 0 1B- 0 2W-……-0 q£) q t=0 (B) £t (2.1.5) 三、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如果序列{X}的当前值不仅与自身的过去值有关,而且还与其以

商业客流量分析原则

商业客流量分析指标 客流量是零售业非常关键的指标,同样客流量是商场、大型超市、连锁店、机场、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在管理和决策方面不可缺少的数据。销售量数据的由来直接产自于客流量,且销售量与客流量将直接形成正比关系,商家们对销售数据与客流数据需要保持同样的重视。因此,商场需要对客流量有足够细致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在基础上对其产生清晰、深入的认知,进而寻找到优化和提升的机会。 商场客流分析的指标: 1、进店客流量:进入到商场或者是某一块区域有效经营范围的顾客数量,一般来讲客流量越高越好; 2、光顾量:针对某一区域或者店铺、专柜统计被浏览的次数,如果一个区域被一个顾客光浏览了多次就会多次累积; 3、平均滞留时长:每次在商场的停留时间可以看出顾客对商场某个商品是否有兴趣; 4、成交率:指在某一块区域达成消费的顾客占光顾客流量的比率,自然是越高越好。 商场客流量统计的分析 外围客流统计:通过视频摄像头检测进入商场的大门、天桥、地下车库等进行人流量统计,取得商场的总体人数和长期整体客流趋势。进行针对性营销。 楼层客流统计:通过对商场各个直梯、扶梯对进行商场到达各个楼层的人数进行统计、爬楼率分析,辅助商场经营活动分析。 区域客流统计:针对各个楼层的不同区域进行统计分析,洞悉商场不同业态影院、餐饮、百货等客流吸引率,进行业态配比分析。 商场客流量统计的应用 通过统计客流的数量和方向,了解出入口通道设置的合理程度; 通过统计主要楼层客流状态,分析爬楼率合理调整商场品牌、品类组合; 统计各个区域的吸引率和繁忙度,分析商场内部动线变化; 统计每场营销的客流量,评估并优化营销、投资的效益; 根据客流变化,更有效分配导购、物业管理、商场服务人员,优化工作人员的数量和编排,从而达到顾客满意服务及最佳成本 通过客流量人群转化率,提高商场服务质量; 通过伟商场提供客流量下降的预报警机制,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营销投资、环境改善、租户组合的调整; 客观决定租金价位水平; 增加经营性资产的收益(广告位、场地等)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思路 一. 地理位置特征 1、地理位置的描述: ①经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③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④相对位置: ⑤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 判断区域 ⑥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 廓判断区域。 ⑦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判断区域。 2、地理位置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纬度位置影响气温;②海陆位置影响降水; ③海陆位置影响交通;④影响经济发展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1、地形的描述: ①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②地形特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势高低(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海岸线 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a用等高线判断; b根据图幅提供的图例来判断; c根据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④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板块的碰撞、挤压和张裂以及大的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 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是风力作用。 ⑤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2、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水文;③形成垂直自然带的分异; ④影响农业生产;形成垂直农业分异;⑤影响资源; ⑥影响交通。 (二)气候: 1、气候的描述: ①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成因,气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