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广西防港市上思县思阳镇初中初中英语组凌弋乃

【摘要】翻译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着重大关系,受它们的影响和制约,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对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者忠实、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差异;背景知识;翻译

翻译难,难就难在背景知识的翻译与理解上,翻译问题不单单是个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关系,受他们的影响和制约。一般来说,一种语言中的纯语言障碍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另一种语言中得到克服。但是,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反映比较困难。下面就从两大方面(即文化差异对表达、理解和翻译的制约、背景知识的重要性)来谈谈文化,背景知识与翻译的关系。

一、文化差异对表达,理解和翻译的制约

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有着各自的个性又有着普遍的共性。正是这个共性为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进行交流与翻译提供了主要可行性依据和基础;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个性或特殊性则构成了进行这种交流的障碍

------翻译的难题,因而是翻译工作必须认真加以对待的一个问题!

要分析研究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间的差异,首先,我们必须对

比一下这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反映,进而察看一下这些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下面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英汉两种文化间的某些差异。

据观察、分析和研究,英汉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在语言里主要有如下几种反映:1、数字范畴;2、时间观念;3、颜色偏向;4、比喻性词语问题;5、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6、宗教问题;7、粗俗语问题;

8、审美习惯

1、数字范畴。我们说英汉两种语言在数字范畴表达上有差异,并不是说英汉两种语言在自然数的计算和排列上存在着差异,我们这里说的是由数字组成的词语在两种文化里表现出的差异现象。据对比研究表明:世界上大概没有哪种语言有像汉语那么多的以数字开头的词语;其中尤以一,二,三,五,六,七等自然数组成的词语为最多。比如,数字“一”有“一目了然”、“一寸光阴一寸金”、“一知半解”……数字“三”有“三心二意”、“三长两短”、“三生有幸”……;数字“五”有“五花八门”、“五湖四海”、“五彩缤纷”……;数字“七”有“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嘴八舌”……等等。如果将这些词语一一直译成英文,那就势必难于做到忠实流畅,难以被英文文化所接受了。比如将“一目了然”译成one eye sees it all clearly;把“三长两短”译成three longs and two shorts;把“七嘴八舌”译成seven months and eight tongues等等[1]。这能说是英文翻译吗?因此,翻译这些词语,一般宜用意译法。

2、时间观念。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两国人民在时间观念上

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用“前”与“后”分别指称过去和将来时,他们似乎取了不同的观点。中国人仿佛是面对着过去看问题,因而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及有“前所未有”、“后继有人”之说;而英语民族的人正好相反,试比较: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不过,我们说到故事后头去了。(不是前头!)

再如英语的the lasted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为“最后的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的消息”。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omething ,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omething 等等。如果我们对这种时间观念上的差异缺乏认识,那么,在翻译下列这段文字时就免不了要出差错。

The first is in the two essays of part II on culture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 where the fossil datings given in the original essays have been definitely superseded. The dates have in general been moved back in time…

如果将句中的斜体部分译成了“推后了”而不是“提前了”,那么,译文就会同原意正好相反。

3、颜色的偏向。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偏向爱好是不同的,有时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产品)的装潢颜色时是很有讲究。日本人忌黄色,泰国人忌红色,巴西人忌绿色,土耳其人忌花色,比利时人忌蓝色,欧美等国忌黑色。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不尊重颜色的偏向,你就卖不出商品,也赚不了

外汇。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偏向上的差异也是很显然。比如,brown sugar是红糖,而不是棕糖,而中文里的“红茶”只好译成black tea 而能译成red tea ;brown bread是黑面包,不是棕色面包;brown coal 是褐煤,而不是棕色的煤;有如中文的“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black dress和 blue sky了。再如“嫉妒”的通俗说法,中文就是“红眼病”,但翻译成英文,就不能译作read-eye,而只能译作“green-----eyed”。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就不能追根究底,问它为什么,因为人家就是这样说的。

请看下面这段英文:

Bright red costumes , with hats ,shoes, and stockings to match ,are to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 ,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yawn in the streets in case some short ---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ost a letter.

如果不了解英国的邮筒是漆成红色的话,那么要理解翻译这个句子就不容易了。

4、比喻性词语问题。英汉两种文化都讲究我们古人说的“比、兴、赋”,因而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词语。由于社会习俗,文化传统,劳动方式的不同,其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相同。当然,相同的也是有的。比如英文的“he is a fox ”完全等同于汉语的“他是只狐狸”。其形象,喻体和喻义都是对等的。然而像这种形象,喻体和喻义完全对应的比喻性词语在两种文化及其语言中

是不多见的。比如英文中的She is a cat 就不能译成“她是只猫”因为把“猫”同“包藏着祸心的女人”这个喻义连接起来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两者形象、喻体虽然相同,但喻义不同,因而直译就不能被中国文化所接受。[2]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有一些比喻性词语喻义相等,但喻体,形象不一样。比如汉语中的“胆小如鼠”,其英文翻译是pigeon---hearted (or chicken---hearted)“过着牛马生活”其英文翻译是to lead a dog’s life;“缘木求鱼”其英文翻译是 look for grass on the top of the oak.

“水底捞月”其英文翻译是fish in the air;“大海捞针”,其英文翻译是look for a needle in the hay.

其次,还有两个形象性词语也值得在此一提,一个是“鸡”一个是“狗”,汉语有“杀鸡取卵”,“鸡皮疙瘩”,而英文则说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 和goose-flesh:于是鸡就变成了鹅。其形象喻体虽然不同,但喻义完全一样。[3]英文中有dog-tried ,而汉语则说“累死人了”;关于把汉语中“走狗”译成“running dog ”,我们认为不是确切的,因为running dog这个词语在英美人看来是一个褒义词,而绝非贬义词。一只狗(当然是家狗而不是野狗,疯狗)跟着你,有何不好呢?大家知道英美人(包括法国人)都喜欢养狗,视狗为知己;伴侣;立有狗户口,供应狗粮食,并且还辟有葬狗的墓地:因此,将“走狗”译成running dog是不妥帖的,我们认为确切的译法应为lackey(obsequious person).

再次,还要提一下某些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词语(比喻性词语)它们是翻译中的陷阱。比如,有一篇英译文就是把“我是为你做嫁衣啊!”译成了you know I am making the bridal gown for you now.这岂不是笑话!还有一次,一个外国汉学家把中文的“吹喇叭抬轿子,王先生可是位行家哩!译成了Mr. Wang is quite at home in blowing a trumpet and carrying a sedan chair.这个译文对一个不通汉语的人来说,他会感到纳闷:王先生既是一位出色的号手,又是有一位抬轿子的行家,那么他究竟是干哪一行的呢?由此可见,翻译这类东西时,不注重文化因素方面的差异,肯定是译不好的。

5、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汉英两种文化中有关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我们就不难发现,它们的表达与理解是迥然不同的。因而,在翻译,特别是在会话和口译时,我们决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1)称谓问题。英文里的称谓比较笼统,比较模糊,它不像中文里的称谓,非得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如果英文中uncle一词也可以对应与“叔叔、舅舅、伯伯、姨夫、姑父”等;cousin一词也可以对应中文里的“堂兄、堂弟、堂姐、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八种称谓。如果把“你好,表弟!”机械译成Hello, my

male-cousion-on-mother’s or paternal-aunt’s

side-younger-than myself,则可能就是一种国际笑话了。

此外,我们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尊称、谦称或词语,如“XX君,XX翁、X公、X老、XX先生”、以及“小人、鄙人、寡人”等等。要

把这些词翻译好,恐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英文里几乎没有与此相等的尊称,谦称的词语。因此,我们认为在翻译时,只好将就译成Mr. XX,而不能把“某某君”译成gentleman XX,把“某老”译成senior XX, or old XX ,or respected XX,or lord XX.

(2)问候语问题。我们中国人一见面自然问对方“吃饭了吗?”或“到哪里去?”在我们文化中,这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的问候方式。然而,如果将这两个问候语分别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和 Where’re you going?那么英美人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会说,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为自由呢![4]又如,清早我们中国人彼此寒暄会说:“你早!”如果把它直译成You ’re are early!等等,就难免引起误解了。所以在翻译(尤其是会话和口译)这类词语时,一定要考虑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决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机械直译。

与问候寒暄相关的另一个现象就是问年龄。在欧美国家,女子的年龄一般是不公开的,这是她们的秘密。若是问了,那种做法是一种十分rude or impolite in manner,这个问题恐怕学英语的同志都是清楚的。

6、宗教观念。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两国人民在宗教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7”作为数字,在西方文化中有吉祥的涵义,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无特殊象征;同样,“8”作为数字,在中国文化中可谓大吉大利,而对西方文化来说,“8”则很普通,中国人愿意花大价钱竞争带“8888”的汽车牌号或电话号码,但美国人面对即便

是七位数“8888888”,恐怕也豪不动心。这就是文字之外的文化观念在起作用。在不同文化中,同一事物产生完全相反内涵的情况也不少,如:中国人认为数字“6”象征“顺利”,常言道:“六六大顺”,然而数字“6”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魔鬼”,圣经里就有这个说法,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使西方人对“6”字有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宗教观念的差异问题!

7、粗俗语问题。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制约还反映在粗俗语的理解和表达之上。比如说,“放屁”这个粗俗语,在翻译时是要谨慎对待的,否则就要出纰漏。毛泽东同志在一首词里有“不许放屁”一句。自然,这句是绝对不能译成Don’t pass your wind的。否则就要闹大笑话。难道人家这种自由也没有吗?

然而,这种译例倒是确实有的。美国著名女作家S. Pear(塞珍珠)解放前长期侨居在中国,是位公认的“中国通”。她的作品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她的中文和英文的弩驾能力是很强的。然而在她译的《水浒》里,她却闹了个大笑话。在翻译三十二回中,“武行者心中要吃,哪里听它分说,一片声唱道:“放屁!放屁!”这句话时,她这样译道:

Now Wu the Priest longed much in his heart to eat and so how could he be willing to listen to this explain? He bellowed forth.“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原文中“放屁”一词的意思与“胡说八道”同义,但塞珍珠却按字面意思死译,结果闹出了强行要酒保放屁的大笑话[5]。

有关这类错译、误译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8、审美习惯。不同的审美观,审美习惯,会给翻译带来较大的困难,这也是文化制约因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比如,有一家宾馆为了吸引外宾,在做广告是煞费苦心,把宾馆做了一翻描绘。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十里蛙声不断,久溪曲流潺潺。依照我们的审美习惯,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幽美、娴静的环境,是人人向往的去所;然而,英美人讲究的是privacy;他们讨厌noise,包括这里的蛙鸣声。因此,如果将原文一字不动译过去,那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再如对传说动物“龙”(dragon),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而且历来都是把“龙”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因此,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与“龙”有关的词语,如:“龙颜”、“真龙天子”、“望子成龙”等。传说中,龙能呼风唤雨,来去无踪,令人敬畏,因而有是“威严、威武”的象征。然而,在英语的文化中,“龙”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它凶残肆虐,是“邪恶”的象征。如:英国人传说中的英雄贝奥伍夫就是在与“a fire dragon”的搏斗中受重伤,不幸去世的。因此,怎么样对待有“龙”在内的词语翻译,是有待探讨的一个问题。

二、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在翻译中,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汉译英时碰到的背景知识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但英译汉时,这个问题就比较辣手了,但是因为我们对其背景知识缺乏了解,而且不

大容易理解的缘故。背景知识的问题包括了很多内容,诸如文艺,历史,地理,哲学,科技以及工农业等。下面就这几个方面举例,具体说明之。

1、文艺。英语国家的文艺历史悠久,产生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对其文艺背景没有一定的了解。就很难准确的翻译。如:to have January chicks,如果不具备必要的背景知识,这个词语是很难理解的,也是很不好翻译的。January是一月还是其它什么?chicks是小鸡和是宝宝?是“一月的小鸡”,还是“一月的宝宝”,抑或是其他什么呢?在《新汉英》、《朗曼》、《远东》、《英华大字典》、ALD.COD以及V.H. Collins编的A Book of English Idioms里均查不到。原来,这里的January是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商人的故事》中的一位主人公,名叫January,即Lombard Baron六十岁时,他与一名叫May的年轻漂亮的姑娘结婚后生的一子,故有to have January chicks之说,即所谓“老来得子”。

2、历史。西方文化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经历了很大的变革。如,green revolution,“绿色革命”指什么?我们有“红色革命”“武装革命”之说,其含义人人皆知。但说革命是绿色的,其中必有原由。原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石油利用律的大幅度提高,应该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生产中也开始使用许多以石油原料生产出来的化学产品,像塑料薄膜,化肥,农药等等。这一现象后来被农业专家和历史

学家称为“绿色革命”,即农业生产上的大革命,大革新。如果对历史背景不了解,就很难翻译了。

3、地理。英语国家的地理环境,地理名称及其由来也是相当复杂的,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在翻译中是非常必要的,如:When good Americans die ,they go to Pairs.这句话怎么理解,又怎么翻译?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来龙去脉,我们肯定要犯错误。原来,这是Oscar wild讲的一句名言,用以讽刺挖苦“当时美国的正人君子”。这些人看不起旧大陆,他们表面上彬彬有礼,行为得体,希望死后时间的灵魂能升入天堂,而实质上,他们内心是卑鄙肮脏的,他们无时不在考虑怎么过一种“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在旧大陆,巴黎是过这种生活的理想场所,是他们所谓的“罪恶的深渊”。Oscar wild 有感于“正人君子”这种表里不一,极其虚伪的现象,极其讽刺挖苦之事,把那些“正人君子”的两面派丑恶嘴脸揭露无遗:美国的正人君子活着不去巴黎,死后是会去的。

4、哲学。西方的哲学是非常复杂的。有传统哲学,近代哲学等。哲学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反映和支配着文化发展的方向。我们搞语言文化研究和翻译时,如果不了解哲学知识,就不能如实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如:I was not Pygmalion ,I was Frankenstein. (Advanced English)中有两点需要清楚:一个是Pygmalion,另一个是Frankenstein,他们是何许人也?Pygmalion 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是一个雕刻家。有一次他雕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子像,自己却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她”。由于他对爱情的真心诚意有如他向

上帝祷告时的虔诚,后来,爱情女神芙罗狄特(Aphrodite)便赋予那女子以生命,使他们终成眷属。Frankenstein是M. W. Shelley (她是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有一次他发明了一个怪物结果却被那怪物吃掉了。

从上面所介绍的背景知识中我们可以看到,前者的喻义是“享受自己创造的美”,后者的喻义是“自作自受,作茧自缚”。如果直译这句,那就应该做脚注,如果意译,则又失去了原句的典故。所以我们不能采用“直译+意译”的方法。试译如下:“我不是皮格马利翁一样的人,自己能享受自己创造的美,我是和弗兰肯斯坦一样,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5、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科技术语,这就要求我们对新的科技知识有所关注,才能在翻译中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如前不久,翻阅英美报刊时,发现了suburan inhabitant 这个词。它是郊区居民呢?还是其他什么人呢?原来,在当代欧美社会,“郊区居民”是指那些rich people 和well-to-do-families.因为这些有钱人原来住在市中心,当时的城市发展还不如现在这样快,这样宏大。后来,随着工商贸易的日益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现代城市问题也接踵而至,如污染,交通拥挤以及噪音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有钱人于是就朝郊外迁移定居,以求他们的privacy(英美人十分讲究privacy),因为郊区的环境较之于市中心要好得多,污染问题也不严重。所以,如果把它译为“郊区居民”,那势必引起人们的误解。这个词语的翻译,我认为有两个办法:一是直译加注,

否则就干脆翻译为:“住在郊区的城市中的富翁”。

6、工农业。各国的工农业发展的情况不同,其工农业部门的名称也是各异的。为了避免望文生义,在翻译这方面的内容时,要对该国的工农业有一定的认识,如有人把“The United State has now set up a loneliness industry ”这句话翻译成“美国现在已经成立了一种孤独的工业”。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孤独的工业”呢?原来,译者由于不知道美国社会生活方面的一些现象,依次望文生义,把loneliness industry机械地对译成了“孤独的工业”。

其实,这既不是工业,也不是孤独。这是美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由于越来越多的子女不靠父母居住,由于现代工业文明摧残了人间的人道主义精神,美国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孤寡老人,他们无人照顾,生活艰难,成了社会问题。因此,后来美国政府就下决心建立一种为孤独老人服务的社会项目,其名字叫做loneliness industry。所以,这句话可这样译:美国现在已建立了一种为孤独的人们服务的社会项目[6]。

王佐良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吕叔湘先生也说,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文化要广博。可见,文化背景知识对翻译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要搞好翻译,就要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下一定的功夫,才能把我们的翻译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郭建.汉语成语中数字的英译.大学英语,2000,10

[2] 张继文.英汉语动物文化涵义比较.大学英语,2002,1

[3] 贾得江.英汉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4] 刘法公.英汉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信息障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2

[5] 陈生保编.英汉翻译津指。中国对外翻译发展公司.1998

[6] 王运编.实用科技英语翻译技巧.科学技术献出版社.1992,5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inly refers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native speakers and non-native speakers, as well a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 differ in any aspect of language or culture background.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surroundings, societies and religion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each language community results in its own code of language, social culture, customs and practices and so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situations wh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 interact. Aside from language, IC focuses on social attributes, thought patterns and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C also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and customs of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re are three formats of IC: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when source and receiver are different races),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in which the parties are of the same race but of different ethnic origins) and intra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the same culture including racial, ethnic and other co-cultures). The term translation itself has several meanings: it can refer to the general subject field, the product (the text that has been translated) or the process (the act of producing the translation, otherwise known as translat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written languages involves the translator changing an original written text (the source text) in the original verbal language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a written text (the target text) in a different verbal language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type corresponds to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and is one of the three Roman Jakobson in his seminal paper. Jakobson’s categories are: 1.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or “rewording”–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other signs of the same language; 2.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on proper”–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 3.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or “transmut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igns of non-verbal sign systems.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would occur when we rephrase an expression or text in the same language to explain or clarify something we might have said or written.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would occur if a written text were translated, for example, into music, film or painting. It is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although by no means exclusive, focu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t is easily seen that the three form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three types of translation are partly corresponding to each other, especially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which both attach attent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and where different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To conduct 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e ha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nations and then to look for them and pay attention to in eve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By doing this, the high-context communicators can learn to use and respond words, emotions, postures differently,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ors can learn to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2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3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6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7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0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1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1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16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17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 1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20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 2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23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6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2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8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3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31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3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3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https://www.doczj.com/doc/f5833133.html,wrence《儿子与情人》 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36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37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38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3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 40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4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跨文化阅读课文翻译终极版

Unit 1 Settling down at college around the world 适应校园生活——来自世界各地的访谈 Tanya Zarutskaya Moscow, Russia 塔尼娅?扎茹茨卡娅莫斯科,俄罗斯 This time last year I was nervous about my new life.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对新生活感到很紧张。 I didn't have any friends, and it was my first time away from home. 我没有朋友,也是第一次离开家。 At first I worked all the time, going to lectures and studying late into the night. 一开始,我一天到晚都在忙功课:上课,并且学习到深夜。 But then I realized I was missing out on so many other things at university. 可后来我意识到我错过了大学里许多其他活动。 One day a girl in my hall of residence invited everyone in the dorm to a dinner party. 一天,跟我住同一幢宿舍楼的一个女孩儿邀请全楼的人去参加一个晚宴。 I've no idea where she managed to buy the food, or how she had enough money. 我不知道她在哪儿买的那些吃的,也不清楚她怎么会有足够的钱。 And she dressed like a model. 而且她穿得像个模特儿。 I don't know why she was bothering with university! 我真不知道她干嘛还要费那劲儿上大学! I've got to know lots of interesting people and I now enjoy myself as well as study hard. 现在我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既努力学习,也快乐地生活。 Miguel Fonseca Guadalajara, Mexico 米古尔?方斯卡瓜达拉哈拉,墨西哥 When I first arrived at university, I tried to make notes about everything the professors said in their lectures.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尽量把教授们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But I ended up being too busy writing to listen. 结果是我光忙着记笔记,都顾不上听讲了。 I'm studying chemistry, and everything seemed more complicated than what we learned at school. 我现在学的是化学,现在学的东西似乎都比我们在中学里学的复杂。 But then I realized that here, you have to listen and think more. 现在,我已弄清新知识和过去所学知识之间的差别了。 I've now understoo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ew information and things which I knew already. 不过我意识到,在大学里,你应该更多地去听、去思考。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CHINAENGLISH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 2,2002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C HINA ENGLISH 金惠康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665) 摘 要:本文讨论什么是中国英语及其在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功能。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汉英翻译;中国英语 中图分类号:H 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03(2002)02-0072-07 一、什么是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不同于中式英语(Chinglish),它既不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产生的 过渡语 ,也不是因英语不够表达而胡编乱造的英语。本文倡导的宗旨就是要使用规范英语来描述中华文化和社会,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使用和拓展中国英语。 1 从广义上来说,中国英语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长期用英语对自己与世界描述,它是国际英语的拓展与延伸。中国英语以国际规范英语为共核,把中国独有的文化、语言、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英语)社会,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汉语言特色的表达方式。如别有风味的词汇、短语、句式、认知方式、修辞手段、行文风格和章法结构。因而,中国英语具有国际规范英语的共性,又具有汉文化的内涵和汉语言的一些个性特色。毫无疑问,中国英语是长期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中国英语指的就是:在描述(翻译)华夏文明、中国社会及汉语言中所拓展了的那部分英语。 有人说在汉译英中使用中国英语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这句话也要从另一面理解为 非得如此不可 。社会发展与变革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化发展并给语言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新的表达方式,这是很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的。 中国英语的规范主要是来自现代中国官方媒体的英语文本典范和国际现代英文媒体的主流内涵;也来自汉英双语娴熟者描写华夏文明和中国社会的英文文本和由中国人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等。这里使用 中国英语 这个词语(概念)来描述和记录国际英语在描述中华文明和社会、中国人民和政府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世界事务的理解、看法和立场时,英语所发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有中国文化内涵和汉语表达特色的、并能为国际英语读者所普遍理解和接受的英文(文本)都可称之为中国英语。 2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中国英语的中国特色,即本土化(nativization 或是indigenization)。社会语言学中的本土概念的实质是主张文化和语言的相对价值、尊重个性,并以此来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彼此的适应与沟通。 72 收稿日期:2001-11-05 作者简介:金惠康(1950~),男,湖南邵东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应用语言学。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 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由此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本文对中英的文化、社会风俗与礼仪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在翻译中弥补这一差异的例子,以及在翻译英语里面的习惯词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字] 文化差异一般风俗翻译、影响 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我们平时能更好的使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专业知识会有助于翻译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才能在翻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 色面包”。汉语的“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 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black dress”和“blue sky”。汉语“黑眼睛”, 英语为“drakeyes”; 英语的“black eyes”, 汉语为“挨打后出现的黑眼圈”; 汉语“黄色影片”, 汉语的“红眼病”,英语为“green - eyed”。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 英文句子You can not be too careful in the exam. 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 从思维方式上看, 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其正确译文是: 考试时你要特别细心。再如, The plastic container isfive times lighter thanthat glass one. 其正确译法为: 这个塑料容器比那个玻璃容器轻五分之四。如果直译,这个塑料容器的重量比那个玻璃容器要轻四倍, 在汉语中是说不通的。英语习惯上说“减少n 倍”, 即是汉语说的减少了n - 1/ n ,如英语说减少3 倍,即是汉语说的减少2/ 3。这种情况显 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表达不同的概念, 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新编跨文化交际课后翻译中英对照

Translation1 The growt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is based on a view of history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eople and cultures have been troubled by a persistent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groups and societies removed by space, ideology,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from their own. What is intriguing about many of human civilization’s failure is that they appear to be personal as well as global. The story of humankind is punctuated with instances of face-to-face conflict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misunderstanding--major and minor quarrels that range from simple name-calling to isolationism tr even armed conflict. It is obvious that increases contact with other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make it imperative for us to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people whose beliefs and backgrounds may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The ability, through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people who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our lifestyles or values could benefit us not only in our own neighborhoods but could b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maintaining would peace.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民族与文化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甚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日益增多,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Translation 2 Culture is something referred to as our mental programming, our “software of the mind.”But we can take that computer analogy further and say that culture i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software programs to run. Culture is like DOS or Unix or Windows:it is what enables u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ecific applications. The metaphor of windows seems to be very appealing to describe culture:culture is a mental set of windows through which all of life is viewed. It varie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within a society, but it sha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ith members of a society.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fish swim in--a reality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rarely examined. It is in the air we breathe and is as necessar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s air is to our physical life. Culture is the property of a community people, not simply a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s. Societies are programmed by culture, and that programming comes from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n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those experiences mean. If culture is mental programming, it is also a mental map of reality. It tells us from early childhood what matters, what o prefer, what to avoid, and what to do. Culture also tells us what ought to be . It gives us assumptions about the ideal beyond what individuals may experience. It helps us in setting priorities. It establishes codes for behavior and provides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内容摘要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中数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数和量,而由于各自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传统、思维观念、以及对数字的感知取向不同,故而赋予数字的社会文化涵义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针对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英汉语言中数字包含的内涵意义以及在英汉文学及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来探讨英汉数字文化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便利。 关键词:英汉数字;内涵意义;翻译;实指义;虚指义;词汇空缺 Abstract Every language in the world takes root in a spe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language reflects the contents of the culture. Figure is the count and quantity which reflects the scope and size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he social meanings of figure are different becaus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tradition, the concept of think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of the figure among all kinds of languages.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igure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the meanings of the figure and the translation with figur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he aim from which is expected to make an advant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figur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mplied meaning; transla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false meaning; vocabulary vacancy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人,而人又离不开某个特定的社会文化。” [1](p477)“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参与的各方不仅要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而且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2](p480)数字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蕴涵的不同意义及英汉文学中和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来探讨英汉数字文化的差异,以便消除英汉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一、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差异 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具有神圣的意义,还具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性和不同的偏爱,都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烙印。下面就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对比分析。 (一)、“三”与“九” 1、“三” 汉语中带“三”的习语有很多,如“三思而后行”、“垂涎三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句话不离本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头六臂”、“三教九流”、“三令五申”等。中国人对“三”的垂青是有因可循的。《说文解字》云:“三,天地人之道也”,可见“三”的本义就是代表天、地、人,即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在历史进程中,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时间有昔、今、未之分,空间有上、中、下之分,方位有左、中、右和前、中、后之分,似乎有三就能代表全部,“三”因此隐含完全、完美之意在内,并且积淀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从而人们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三”来归纳事物,指导行动。在古代,“三”的运用更是奥妙无穷,甚至带有某些神秘意味。在政制结构上,有“三公”(西周时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时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时指太尉、司徒、司空);军事编制上,有“三军”(海军、陆军、空军);教育上有“三学”(述学、评学、考学);科举有“三试”(乡试、会试、殿试);录取有“三甲”(状元、榜眼、探花);祭祀要供“三牲”(牛牲、羊牲、猪牲);敬酒要“三献”(初献、亚献、终献);行礼要“三跪”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of the West and East Abstract:As a new marginal disciplin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ame an important separate discipline in the 1970s. It emerged in America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quickly and greatly in the western world. While in China, the discipline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the 1980s. Nowadays, with the increasing exchange of the West and Eas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frequen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o it needs corresponding mor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he conflicts and exchange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the mixture of both and the work of translation. We should both learn the essence of Western culture and keep up the splendid cultural tradition of China. In the course of the intercultural translation, culture-loaded words contai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mirro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o they are often considered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is thesis studies approaches of translating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broad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by adopting proper translating approaches, culture-loaded words should achieve both semantic and pragmatic

跨文化翻译

四、翻译 unit1Exercises PartC Euphemism Understanding https://www.doczj.com/doc/f5833133.html,ndscape engineer 园林工人 2.tonsorial artist 理发师 3.sanitation engineer 清道夫 4.shoe rebuilder补鞋匠 unit2 PartC 1.soft in the head发疯的 2.reckless disregard for truth撒谎 3.to take things without permission偷窃 4.industial climate劳资关系紧张 unit4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人多好办事。 Don't off unti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今日事,今日毕。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 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无风不起浪。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这山望着那山高。Beauty is only skin deep.美貌是肤浅的。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玉不琢不成器。 Give a person a dose of his own medicine.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译英 Frank's advice is like good herbal medicine:hard to take,but ultimately beneficial.良药苦口利于病。 Neither adjust your shoe in a melon patch;nor your hat under a plum tree.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s favor.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英译中 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越是不见越想念。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Let sleeping dogs lie.莫惹是非。 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年逾花甲不堪教。 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中英都有类似但含义不同 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VS 一个巴掌拍不响。 A miss is a good as a mile. VS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Gilding the lily. VS 锦上添花。 Life begins at forty. VS 人到四十五正如出山虎。 PartB 梅兰竹菊 梅----傲慢arrogant 兰----优雅elegant 竹----坚韧determine 菊----淡泊、不争no sake fame and wealth PartC 1.Justice has long arms.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 3.golden saying 金玉良言 4.fat office 肥缺 5.You will cross the bridge when you get to it.船到桥头自然直。 6.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7.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8.tread upon eggs 如履薄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