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国主要林区分布概况[1]

各国主要林区分布概况[1]

各国主要林区分布概况[1]
各国主要林区分布概况[1]

各国主要林区分布概况

战略技术研究室

2013年10月

目次

1.我国主要林区的分布 (1)

1.1东北林区 (1)

1.1.1大兴安岭林区 (1)

1.1.2小兴安岭林区 (2)

1.1.3长白山林区 (2)

1.2西南林区 (3)

1.2.1云南省林区 (3)

1.2.2四川省林区 (4)

1.2.3广西省林区 (5)

1.3东南林区(略) (5)

2.俄罗斯主要林区分布 (5)

2.1 2010年俄罗斯森林火灾情况 (6)

3.加拿大主要林区分布 (6)

4.法国主要林区分布 (8)

5.日本主要林区分布 (8)

5.1森林资源 (8)

5.2林业现状: (9)

各国主要林区分布概况

1.我国主要林区的分布

1.1东北林区

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共有森林面积6.8亿亩,只能全国森林总面积37%,木材蓄积量达32亿立方米,占全国木材总蓄积量的1/3。

1.1.1大兴安岭林区

大兴安岭林区位于黑龙江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北接黑龙江,西接呼伦贝尔草原,东临小兴安岭,南依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地理坐标北纬50°08′至53°34′ 东经121°11′至127°02′。大兴安岭地区疆域广阔,东西长410公里,南北宽386公里,行政区面积8.3万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528.7米,系呼中区伊勒呼里山主峰又称大白山。山岭东部陡峻险要,阶梯地形显著,西部和缓,逐渐没入内蒙古高原。山体比较浑圆,山脊不够明显,山顶缓平。东部山区海拔700-1000米,西部山区海拔1000-1300米。森林覆盖率79.83%。截止2008年末,全区有林地面积665.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14亿立方米。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局)辖10个林业局,61个林场。

(1)松岭林业局(驻小扬气镇)辖5个林场,即绿水林场、古源林场、大扬气林场、壮志林场、新天林场。

(2)新林林业局(驻新林镇)辖8个林场,即塔源林场、宏图林场、新林林场、大乌苏林场、碧洲林场、翠岗林场、塔尔根林场、富林林场。

(3)塔河林业局(驻塔河镇)辖6个林场,即瓦拉干林场、蒙克山林场、塔林林场、绣峰林场、盘古林场、沿江林场。

(4)呼中林业局(驻呼中镇)辖6个林场,即雄关林场、呼源林场、苍山林场、宏伟林场、呼中林场、碧水林场。

(5)阿木尔林业局(驻漠河县劲涛镇)辖6个林场,即长山林场、依林林场、龙河林场、兴安林场、红旗林场、青松林场。

(6)图强林业局(驻漠河县图强镇)辖7个林场,即奋斗林场、二十八站林场、育英林场、壮林林场、潮河林场、卧龙河林场、潮满林场。

(7)西林吉林业局(驻西林吉镇)辖5个林场,即河湾林场、前哨林场、河东林场、古莲林场、金沟林场。

(8)十八站林业局(驻塔河县十八站乡)辖6个林场,即十八站林场、查班河林场、小根河林场、白银纳林场、永庆林场、双河林场。

(9)韩家园林业局(驻呼玛县韩家园镇)辖1个林场,即韩家园主伐林场。

(10)加格达奇林业局(驻加格达奇区)辖10个林场,即古里林场、白桦林场、东风林场、翠峰林场、跃进林场、多布库尔林场、达金林场、大黑山林场、大子扬山林场、罕诺河林场。

1.1.2小兴安岭林区

小兴安岭林区位于黑龙江北部,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西北接大兴安岭,东南隔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衔接,山势低缓,海拔600~1,000公尺。林区面积1206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500多万公顷,林木蓄积量约4.5亿立方米。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米。小兴安岭林区建立伊春林业管理局。

1.1.3长白山林区

长白山林区位于吉林省东部,东经127°40'~128°16',北纬41°35'~42°25'之间的地带。是中、朝两国界山。面积约19万多公顷。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总面积8000余平方公里。长白山北部林区建立松花江、合江、牡丹江3个林业管理局。

长白十六峰:

白云峰:是长白山的主峰,耸立于天池西侧,海拔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又叫“层岩”。

天文峰:俗名鹰嘴峰,位天池北偏东。因1958年于峰顶东侧建有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故改称天文峰。天文峰高出水面476米,海拔2670米,是长白山东侧最高峰,长白山的第三高峰。

玉柱峰:在天池以西,东北距白云峰一公里,又名青石峰,此峰海拔2664米,山峰高耸,像一根擎天的玉柱,顶天立地,可谓白云峰之辅弼。

梯云峰:长白山西南侧有座海拔2543米的山峰,岩石裸露,开状如梯。此峰北距玉柱峰1.5公里,由天池边至此峰顶400米,峰顶流淌出梯子河瀑布。山头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晴天也看不清峰顶的轮廓。

冠冕峰:冠冕峰又名玉雪峰。海拔2525.8米,从天池至峰顶370.8米,位于天池正南与天豁峰、天池瀑布相望。冠冕峰背天池一侧主要为白色的浮石。远眺之四季皆白,雪石难辩;向天池一侧,有很多终年不化的积雪。

鹿鸣峰:鹿鸣峰,又叫芝盘峰,在天池西北方,海拔2603米。峰顶有一草甸子,圆形如盘,每天严冬的季节,其它各峰已是积雪覆盖,唯有此峰还露在白雪之外。

华盖峰:华盖峰又名黄岩峰。海拔2640米,从天池至峰顶446米,南连紫霞峰,距天文峰东南350米。

龙门峰:龙门峰为长白十六峰之一,海拔2595米,在乘槎河两岸,与天豁峰相对,因形状如门,如名龙门。

卧虎峰:卧虎峰,海拔266米,从天池至峰顶411米。位于天池偏西。南临冠冕峰,北侧水平相距梯云峰1925米。为中朝两国界峰。

天豁峰:天豁峰,海拔2620米。在二道白河东岸,与龙门峰对峙。因“峰起双尖,中辟一线,有豁然开朗,令人不可思议之趣”,故名天豁峰。

紫霞峰:紫霞峰,海拔2618米。位于天池东侧,西北与华盖峰相对;南隔鸡冠峰与孤隼峰相望。紫霞峰由紫色沙石堆积,远观之烟云缭绕,宛若西天落霞,紫气生辉,古香古色,因而得名。

锦屏峰:锦屏峰,海拔2590米。位于天池西。锦屏峰在芝盘、观日峰中间,其东起龙门,西经观日、芝盘,南至白云峰之大马蹄形内壁(俗称大簸箕)之正中。峰顶南北各起一峰,五色的翡翠石装点峰巅;峰前峰后立陡悬崖,宛如锦秀屏风一般,故而得名。

铁壁峰:铁壁峰,海拔2560米。位于天池中心北侧。东与天文峰相连;西隔织女峰与天豁峰相望。铁壁峰怪石嶙峋,石色亦黑,关若铁壁,故名。

观日峰:观日峰,海拔2670米。位于天池东南。西连孤隼峰,东靠白头峰。三奇峰峰顶有洞直通天池;峰下有很多五色石,鲜妍光润,令人爱不释手。

孤隼峰:孤隼峰,海拔2611米。位于天池东南之紫霞、三奇峰之间。

织女峰:织女峰,海拔2558米,东隔铁壁峰。

1.2西南林区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其范围有7500万公顷,有林地面积达17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31亿立方米。西南林区按位置可分为藏东南林区、川西林区、滇西北林区三片。藏东南林区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为中心,向西延至工布江达、加查、朗县一代,向东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各支流的块状森林断续相连。这是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被人们成为西藏的“西藏的西双版纳”。这里森林蓄积14多亿立方米。川西和滇西北林区处于横断山地,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其中川西林区面积1.1亿亩,占全国6%。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3.47

亿立方米,占全国15.3%。滇西北林区地处我国西部南北植物交汇的“十字路口”。树种多达2700种。

1.2.1云南省林区

云南是我国的四大林区之一,境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云南现在林业用地面积380.79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0.43%,占全国林业用地总面积的9.6%,在全国名列第三位;有林地面积1287.3万hm2,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8.1%,在全

国名列第四位;活立木蓄积量14.2亿m3,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4.2%,在全国名列第三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4.3%(其中有林地覆盖率为33.6%)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全省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6740m,最低海拔76.4m,高差达6000多m,地形切割强烈,地势十分险峻,全省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的10%左右。省内分布着很多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绿春黄连山、金平分水岭、西双版纳、高黎贡山和铜壁关等自然保护区,同时还分布有举世闻名,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的森林主要分布在长江、怒江、澜沧江、珠江和红河等大江大河的上游,大部分属于水源涵养林。

云南的森林资源分布特点是:森林分布东少西多,滇西和滇南地区共占全省森林蓄积量的70%。将云南区划为7个森林分布区:滇中高原林区、滇西北高山峡谷林区、滇西横断山林区、滇中南中山宽谷林区、滇东北山原林区、滇东南岩溶丘原林区、滇南中山低山宽谷盆林区。

(1)滇中高原林区位于云南的中部和东部,主要涉及的区市包括丽江、大理、楚雄、玉溪、昆明、曲靖、东川等地。

(2)滇西北高山峡谷林区位于云南省西北角,属于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包括德钦、中甸两县以及贡山、维西、丽江的北部。

(3)滇西横断山林区位于滇中高原之西,以云岭—哀牢山为界,其东部与滇中高原林区相接。沿横断山向北伸达怒江州的贡山,南以六库、云县、景东为界,西部截至中缅边界。

(4)滇中南中山宽谷林区位于云南西南部,是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在六库—云龙—景东一线以南,潞西—沧源—澜沧—江城一线以北,东起哀牢山脉,西至中缅边界。

(5)滇东北山原林区位于云南省的东北角,在昭通、鲁甸之东北。

(6)滇东南岩溶丘原林区位于云南东南,哀牢山分水岭以东部分。东缘与广西相连,北接广南、砚山一线,南至江城、屏边、马关、麻栎坡,延至中越边境。

(7)滇南中山低山宽谷盆林区位于云南南部沿国境线的边缘地区。南以国界为线,北界东起麻栎坡,沿屏边、江城、澜沧、镇康、潞西、盈江一线,全区以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面积较大。

1.2.2四川省林区

四川林区的重点在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流域。三江流域育林地6914万亩,约占全省森林面积的68%,而雅砻江流域的森林资源是三江流域的首富,森林面积达2893.5万亩,约占三江流域森林面积的42%。森林蓄积量31356万立

方米,占40%还多。

1.2.3广西省林区

广西境内广泛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林区之一。据1990年第五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复查及近年的复查结果,全区森林资源现状如下:林业用地面积为1,319.57万公顷,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55.54%。其中:有林地面积81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1.6%;灌木林地面积157万公顷,占11.9%;未成林的林地面积162万公顷,占12.3%;宜林地面积187万公顷,占14.2%。按林种分,用材林面积376.87万公顷,占林分面积79.06%;防护林面积85.96万公顷,占17.94%;薪炭林面积12.96万公顷,占2.7%;特用林1.44万公顷,占0.30%。森林覆盖率达38.2%,再加上未成林的造林地,占林业用地的87%。

山地是广西主要的土地资源类型。1995年末统计,海拔在4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地面积为932.5万公顷,占广西土地面积的39.4%(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占23.5%;400米~800米的低山占15.9%)。广西山地以山高、坡陡(坡度30°~40°)、切割深、光照少为特征,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北和西部。丘陵地海拔为200米~400米,面积为684万公顷,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28.9%。1.3东南林区(略)

东南林区(台湾、、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及台湾、海南等省,其中以南邻、武夷山和五指山、台湾山地为主要集中分布区。

2.俄罗斯主要林区分布

俄罗斯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西北和远东各联邦区。其中,乌拉尔山脉以东广袤的亚洲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森林储量占俄罗斯森林总储量的60%。该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是俄罗斯,也是世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表1 俄罗斯木材资源主要林区分布情况

地区森林总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盖面

积(万公顷)

木材储量

(百万立方米)

适合加工的木材

(百万立方米)

俄罗斯全国116704.9 75608.8 79831.3 39835.7 远东地区50718.2 28055.2 21257.8 11438.4 东西伯利亚31538.3 23446.4 29314.5 17462.9 西西伯利亚15061.7 9009.5 10794.1 4343.4 北方地区10547.4 7604.8 7599.2 4447.2 乌拉尔地区4208.8 3575.3 4850.1 1324.0 中央区2224.9 2032.9 3041.5 218.6 维亚特卡地区1458.7 1330.9 1787.1 284.6

西北地区1267.2 1038.8 1625.2 243.1 伏尔加河流域575.0 477.3 572.2 23.8

北高加索地区448.8 366.4 579.6 44.1

中央黑土地地区167.8 146.9 181.3 3.5

加里宁格勒州38.6 26.7 39.4 1.9

在俄罗斯木材的树种结构中,针叶树种比例大。俄罗斯的针叶树种比例占有绝对优势,占总立木蓄积量的80%,主要分布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俄罗斯大部分森林为北方针叶林,南方以混阔叶林(包括桦树、白杨、橡树等)为主。西伯利亚地区优势树种为落叶松;西部其它重要树种为挪威云杉,欧洲赤松;西伯利亚还有一些其它品种的云杉、松树和冷杉。

表2 俄罗斯主要树种

树种木材储量 (百万公顷)

阔叶林258

落叶松114

云杉77

西伯利亚雪松37

2.1 2010年俄罗斯森林火灾情况

2010年7月下旬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发生了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9.6万公顷,520处火点7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至少53人死亡,500人受伤,共损失65亿卢布(约合2.1779美元)。近2000房屋被毁,逾3500人无家可归。俄罗斯2010年夏季出现罕见高温和干旱天气。首都莫斯科7月29日气温创历史新高,达到39℃,使2010年7月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当地最热月份。首都莫斯科已被烟雾笼罩。

受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影响,俄罗斯9万平方公里的农作物被毁,据估计今年俄国粮食产量不足1000万吨。为抑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以及保证明年的粮食储备,俄罗斯将从今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将停止粮食出口,因而全球粮食供应将缩减。而俄粮食出口禁令推高了国际粮价。该国谷物联合会称,这是13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俄粮食出口至少锐减30%。从7月30日起,俄境内森林火灾形势更加严峻,起火点超过7000个,2.1万人参与灭火。根据8月9日的数据,森林大火目前已导致53人死亡,2000余栋房屋被烧毁,3000多人无家可归。

3.加拿大主要林区分布

根据1994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加拿大林地面积为4.176亿hm2,占国土面积45%。森林面积为4.14亿hm2,其中生产林为2.45亿hm2,非生产林为1.69亿hm2。森林资源以针叶林为主,约占森林总面积的67%,阔叶林占15%,混交林占18%。森林总蓄积量为247 亿m3,其中针 叶林蓄积量为193亿m3,占总蓄积量的78%;阔叶林蓄积量为54亿m3,占 22%。1997年 工业用原

木的允许采伐量为2.33亿m3,实际采伐量为1.83亿m3。

全国分为8个林区:

(1)北方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跨越7个省地区,其面积相当于全国森林总面积的82%,大于其他7个林区面积的总和。森林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树

种有白云杉、黑云杉及落叶松,东部和中部有香脂冷杉和短叶松(加班克松),西部和西北部有高山冷杉和扭叶松。阔叶林很少,主要树种是白桦和香脂白杨。

(2)大湖圣劳伦斯林区:位于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流域盆地,是加拿大第二大林区,约占缺过森林面积6.5%。该林区以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东方白松、红松、东方铁杉、黄桦等。加拿大木质人造板工业的发源地—魁北克、蒙特利尔、渥太华位于该林区。

(3)亚高山林区:位于西部高山地区,属针叶林区,占全国森林面积3.7%。

主要树种有恩氏云杉、高山冷杉和扭叶松。

(4)山地林区:主要分布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内陆山地及库特柰谷地和落基

山东部,占全国森林面积2.3%。主要树种有北美黄杉、扭叶松等。

(5)沿海林区:分布在加拿大西部太平洋沿海地区,占全国森林面积2.2%。

主要树种有西部侧柏、西部铁杉、美国西部云杉和北美黄杉等。该林区是加拿大主要木材产地之一,年采伐量占全国25%左右。

(6)阿克迪阿林区:分布在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及新不伦瑞克沿海三省,占全国森林面积2.2%。主要树种是白云杉、冷杉、黄桦和糖槭等。

(7)哥伦比亚林区:分布在库特柰谷地、汤普森河、弗雷泽河上游和奎斯内

尔湖地区,占全国森林面积1.8%。西部侧柏和西部铁杉为主要树种。其他树种还有北美黄杉、西部白松和西部桦树等。

(8)落叶树林区:位于安大略省南部,是加拿大最小的林区,仅占全国森林面积0.4%。主要树种为糖槭、山毛榉、白榆、美国椴树、 C440 、白橡和白胡桃等阔叶树种。森林资源按所有制划分,省有林占71%,联邦有林占23%,

私有林仅占6%,并分属于42.5万个林主所有。由于联邦政府只管理直辖的2

个区及各地的印第安保护区、军事区和国家公园的森林,不占有生产性森林,所以生产林96%为省有林,其余4%为私有林。省有林年允许采伐量占全国80.85%,私有林占19%(表35 1)。加拿大西部地区(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木材径级大,单位面积蓄积量多;东部平原地区(如魁北克省)则以小径木为主,形成了西部以木材加工业为主、东部制浆造纸业工发达的工业格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魁北克省是2个主要木材产区,其森林面积分别占全国15%和20%,森林蓄积量分别占全国38%和18%,年允许采伐量分别占全国31%和25%。其中,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木材产区,1996年该省森林采伐量占全国39%,

木材收入达到18.52亿元,占全国木材总收入的75.9%。

4.法国主要林区分布

据法国最新统计数字,1999年有林地面积已扩大到1671.7万㎡,其中森林面积为1493.4万㎡单块面积在0.5㎡以上),散生林木155.3万㎡,杨树人工林23万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7.3%,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0.3㎡。森林资源以阔叶林为主,约860 万㎡,占 58%;针叶林为498万㎡,占33%;混交林142万㎡,占9%。

另据法国IFN数据库2000年的数字,法国森林蓄积量为20.5亿m3,其中阔

叶林蓄积量为11.94亿m3,针叶林为8.26亿m3,杨树人工林为0.3亿m3。林木年生长总量达8 875.1万m3,其中阔叶林、针叶林和杨树人工林分别为4 789.9万m 3、3959.6万m3和125.6万m3。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法国主要农业区,森林分布较少。森林按立地类型可划分为平原和丘陵林(61.7%)、山区森林(29.6%)和地中海森林(8.7%)。按林分结构可划分

为阔叶乔林、阔叶中林、阔叶矮林、针叶乔林和针叶中林。从林龄看,成熟林占50%,中龄林占30%,幼林占20%。

森林的所有制大致为国有林141.5万㎡,占10.2%;公有林225.1万㎡,占16.2%;私有林1020.6万㎡,占73.6%。国有林由国家森林局负责经营,共有1536个基本

经营单位,平均经营面积为1162㎡。公有林属市镇所有,由近1.5万个经营单位经营管理,平均经营面积为117㎡.私有林分属于380万个林主,主要是个人所有和集团所有,平均经营面积为2.6㎡.

5.日本主要林区分布

5.1森林资源

日本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根据最近一次清查结果,截至1995

年3月末,全国共有森林面积2 515万㎡,森林覆盖率为67%,森林蓄积量达35亿m3。

森林资源中人工林为1040万㎡,占森林总面积41.4%;天然林1338万㎡,占53.2%;无林地121.4万㎡,占4.8%;竹林15.2万㎡,占0.6%。人工林蓄积量为18.9亿m3,天然林蓄积量为15.9亿m3,分别占森林总蓄积量的54.3%和45.6%。另外,无林地蓄积量为122.5万m3。

天然林资源以阔叶树为主,其蓄积量占71.9%,针叶树蓄积量占28.1%。天

然林中树龄高,蓄积量大的林分多分布于深山地区,被划定为保安林、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发挥着国土保护,自然景观维持和眼神动职务保护等重要作用。分布在山村附近的天然林也跟居民的要求,更多地发挥着生活环境保护及保健修养、文化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人工林资源以针叶林为主,面积约占97.7%,蓄积量占98.5%。从蓄积量看,树种结构为:柳杉占57.6%,扁柏占20.4%,落叶松占9.1%,赤松和黑松占7.8%,其他针叶树种占3.5%。人工林绝大部分是二战后营造的,中幼龄林所占比重较大。目前,以西部为主的部分林分已逐渐进入采伐利用期,但从全国来看,35年生以下需要抚育间伐的林分仍占70%。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森林面积变化不大,但森林蓄积量却以战后营造的1000万㎡人工林为主,每年递增近7000万m3,1986-1995年期间,蓄积量增加了6亿m3,是日本森林蓄积量增长幅度最大的9年。今后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仍然是,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蓄积量继续稳步扩大。

日本的森林按所有制形式划分为国有林、公有林和私有林。这三种形式的森林面积所占比重分别为31%、11%和58%;森林蓄积量所占比重分别为26%、10%和64%。国有林主要有林野厅管辖,其中60%为天然林,大多分布于偏远山区,发挥着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公益机能。公有林包括都道府县和市镇村等地方政府所属的森林。私有林无论面积还是蓄积量均占全国50%以上,其中人工林蓄积量占其自身的63%,占全国40%。随着木材生产由天然林向人工林得转变,今后日本的木材供应将更大程度的依赖于私有林。

5.2林业现状:

日本林业经过20世纪50~60年代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很快实现了国土全面绿化,也为以后森林资源的增长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是,70年代中期以后,受进口材的冲击,国产材需求量逐渐减少,形成了以进口材为主的木材供需结构,林业生产开始萎缩。80年代后,木材价格大幅度跌落,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效益恶化,木材采伐量在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逐年下降,林业生产陷入困境。国有林入不敷出,靠借款维持;民有林薄利微收,难以维继,林业劳动力大量流失。为摆脱林业困境,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国有林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扩大自身收入;民有林加强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政府的经济扶持范围等等,但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0年代以来,林业危困越陷越深。1990年起,国有林事业每年的长期贷款已超过年收入的50%以上。国有林事业靠借款维持,负债的包袱越背越重,到1996年累积债务余额已达3.5兆日元。民有林经营也由于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加之木材价格长期低落,工资上涨,成本上升,林业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拥有山林规模50~100㎡和100~500㎡的中、大规模林主,1995年的林业收入仅相当于1990年的39%和37%。小林主的经营更是无利可图。林业效益不断恶化,使许多林主失去了经营的积极性,林业投入减少,造林及抚育间伐等事业量减少,而放弃森林经营的林主不断增多,使那些处于抚育阶段但又得不到充分管理的森林也

不断增多。

日本林业自70年代中期至今,持续20年未摆脱经营困境。森林资源的增长并未给林业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在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条件下,促进林业的继续发展;如何使从事林业的部门和个人在社会对森林公益机能要求日趋提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利可图。这是日本林业所面临的一项跨世纪的重要课题。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五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质,因此,粮食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间隔,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储备 一、粮食安全的涵义 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的基础性决定了维护粮食安全对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又确定了新的定义,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粮食”。[1]

但是人们往往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赋予“粮食安全”不同的内涵。几经演变,现在的表述是“所有人在任何人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2]以看出,粮食安全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 (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从全国上来说,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到1983年总体上已经基本解决。此后2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先后登上四亿吨和五亿吨水平,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5%以上,粮食储备

我国铁矿地理分布情况

我国铁矿地理分布情况 https://www.doczj.com/doc/f58166264.html,作者:mby发布时间:2008-1-29 18:07:44 截至1996年底,全国查明铁矿产地1834处,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60多个县(旗),主要集中在辽宁(111.81亿t)、四川(53.32亿t)、河北(62.36亿t)3省,共计保有铁矿石储量227.49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49.08%;其次,储量超过10亿t的有北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安徽等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160.88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34.71%;再是储量不足10亿t的有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75.10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16.21%;上海、宁夏为最少,只有几百万t(表3.2.6)。

保有铁矿石储量超过10亿t的有:辽宁鞍山—本溪(106.5亿t)、四川攀枝花—西昌(51.6亿t)、冀东—北京(58.1亿t)、山西五台—岚县(30.8亿t)、宁(南京)芜(湖)—庐(江)枞(阳)(21.4亿t)、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16.3亿t)、云南惠民(11.2亿t)、皖西霍丘(10.2亿t)、鲁中(10.1亿t)等9个地区;储量在5~10亿t之间的有鄂东、鄂西、河北邯郸、邢台、滇中、甘肃酒泉、河南舞阳—许昌、江西新余—吉安、闽南等地区。上述17个地区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除惠民、鄂西、霍丘几个区因矿床自身特点和外部条件的影响,目前尚未开发利用外,均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铁矿石原料供应基地。全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见图3.2.2和表3.2.7。 中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图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世界地理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学案湘教版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考点一 I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 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A 乌拉尔山、 海峡 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 北美洲与南美洲 B 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1) 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地形 类舉 平原 离惊 — 建地 . ___ 山地 r\ 丘陸 晦拔 高度 很低 (2iioin ta F ) 无一定 的标准 较高 (500m 顶 下) 地形 痔征 起伏很小 平坦T 碉 胞血坦荡 边绦陡峻 四周応 中间低 坡惓陵蝮 起伏较小 坡 度和缓 (2)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本节复习脉络: 1.世界海陆分布 乘半球 西半球 仁 L 1 \—〒一r Li 一一一一一广一一 L &减 o

3. 板块构造理论 (1) 六大板块:A 南极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 F 亚欧板块。 (2)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 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运用一考向通关] 考向1区域空间定位 2. 下图为25° N ?32°N 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 (约34° N,117° 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 (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 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下题。 1.甲国位于( ) A. 欧洲 C.北美洲 D [甲国大部分处于 60° W 70° W 0°?10° 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选 Do ] 大陆坡 水深不趙 过200米, 蕴藏肯卡 富讷石大陆架倆 外梅倾斜 的睫坡 尢祥底議 有猛结樓 分布 ■&块的梢 亡边界 板块的生 耗边界 利天然吒 【导学号:92040137】 D.南美洲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从全球范围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谷物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产量持续上升,而区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消费总量平缓增长,工业用粮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世界谷物贸易缓慢增长,年度间波动较大,地区间的供需失衡导致主要谷物价格大幅波动。 1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 1.1世界粮食生产分析 1.1.1 世界谷物总产变化世界农业在二战后取得了巨大进步,世界谷物产量不断提高,生产水平稳步上升,地区结构有所变化。1961~2011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从7.99亿t增加到23.15亿t,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 2.2%。从谷物产量变化的趋势看,1961~1970年增长速度最快为 3.4%,1971~1980年增长速度降至1.9%,1981~1990年年均增长2.0%,1991~2000年年均增长0.9%,2001~2011年年均增长2.0%。20世纪90年代,世界谷物生产很不稳定,增速减缓,而21世纪以来,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世界谷物产量增速明显加快。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地区,2011年谷物产量分别为4.38亿t、4.18亿t、2.86亿t、2.26亿t和0.83亿t,共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62.7%。受资源约束及技术进步差异影响,各地区产量增速不同,在世界谷物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份额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明显上升。

分品种来看,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谷物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世界粮食生产越来越集中于3大作物。2011年世界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7.1亿t、6.7亿t和8.8亿t,分别比1961年增长2.2倍、2.1倍和3.3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2.3%和3.0%;分别比1991年增长37.5%、22.7%和77. 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1%和2.9%。由于各种作物产量增长速度的差异,谷物生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玉米的相对份额明显上升,而小麦和水稻有所下降。1991~2011年,玉米在3大作物中所占的比重由30.1%上升到38.1%.而水稻所占比重由32.2%下降到30.7%.小麦所占比重由33.9%下降到28.9%。 1.1.2世界谷物单产变化 50年来,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世界谷物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单产从19 61年的1388kg/hm2增加到2011年的3987kg/hm2,平均每年增长52 kg/hm2,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2.1%。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在此期间的单产分别增长2.5倍、0.8倍和3.5倍: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在此期间的单产分别增长2.8倍和2.2倍。谷物主产国的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分品种来看,各品种单产增长存在一定差异。1961-2011年单产平均增长最快的是玉米,从2100 kg/hm2增加到5122kg/hm2,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其次是小麦,单产从1120 kg/hm2增加到2996 kg/hm2,增长1.7倍,年均增长2.0%;水稻单产从1990 kg/hm2增加到4204 kg/hm2,增长1.1倍,年均增长1. 5%。 1.2世界粮食消费分析 世界谷物消费量平稳增长,工业用粮成为新的增长点。从总量来看,2011年世界谷物消费量达到23.11亿t.较1961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2.1%;较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十三章世界地理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1课时世界地理概况(1)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1. 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任一半球都是以海洋为主。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二)陆地 1.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2. 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地形特征。

3. 各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1)地形 陆地地形 1. 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 2. 五种基本地形: (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M以上,起伏较大,坡度较陡。 注意:地面高低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起伏一般用相对高度表 示,山地组成山脉,山脉组成山系。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500 M以下,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3)高原:表面较平坦,边缘较陡。 世界最高高原为青藏高原、最大高原为巴西高原。 (4)平原: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M以下。 世界最大平原为亚马孙平原。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地为刚果盆地。 2005年10月9日中国测绘局公布世界最高山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 M,1975年公布的8848.13 M废止。(海拔都为基岩高度,雪厚3.5 M不算)。 总结: 3. 七大洲地形特点 【答题方法】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 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亚洲: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北美洲: 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8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38讲世界地理概况 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1.世界海陆分 布;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 降水的分布 3.世界的居民 和国家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界线、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及其分布。(区域认知) 2.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 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区域认知) 3.结合某一区域的材料或区域图、气候资料 图,综合分析世界气候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综合思维) 4.了解世界主要人种及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主 要国家和地区。(区域认知) 高考对本讲内容 的直接考查并不 多,往往以本讲内 容为载体,通过区 域图,考查区域定 位能力及区域特 征分析能力。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 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B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D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E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非洲F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 【易错辨析1】岛屿、大陆和大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提示①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②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③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填表) 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海底地形特点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米,蕴藏着丰富 的石油、天然气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底部 洋盆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易错辨析2】从自然地理角度上说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理由。 提示钓鱼岛位于大陆架上,是中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和中国大陆是一个整体。 二、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主要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4)华东地区铁矿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性较好。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七年级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考纲要求]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知识讲解]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州900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 型 高 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一般在200m 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 一般海拔较高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 海拔500m 以下,相对高度100m 以下 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500m 以上,相对高度100m 以上 地表起伏大 盆地 无一定高度 四周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分布 界线 大洲

世界铁矿石资源储量概况与中国铁矿资源情况

世界铁矿石资源储量概况与中国铁矿资源情况 世界钢铁工业尤其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增加。就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铁矿石资源总体储量丰富,能够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铁矿石产能将不断提高,国际铁矿石市场长期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1.世界铁矿资源概况 世界铁矿资源丰富,美国地质调查所2007年公布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900亿吨,储量基础为3400亿吨;铁金属储量为730亿吨,储量基础为1600亿吨,见表1。 表1:世界铁矿资源储量现状 2.世界铁矿资源特 点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集中度较高。据统计,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巴西、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等6个国家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 量 的75.6%。资源集中的地区也正是当今世界铁矿石的集中生产区,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哈默斯利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5%。 世界着名的大型铁矿区和相关着名的铁矿生产企业生产情况如表2所示。 表2:世界铁矿区和相关着名的铁矿生产企业生产情况 国家矿区名称储量品位e (%)相关着名铁矿企业 澳大利亚哈默斯利32057哈默斯利公司、必合必拓公司、罗布洱公司 巴西铁四角30035~69淡水河谷公司、MBR 公司 巴西卡拉加斯18060~67淡水河谷公司 玻利维亚、巴西水通(玻) 乌鲁库姆(巴西)58050~53 印度比哈尔、奥里萨67>60MMTC 公司 国家、地区 铁矿品位 资源储量(含铁量) 铁矿石储量 基础储量 储量 基础储量 储量 巴西 67% 140 89 270 160 俄罗斯 56% 310 140 560 250 澳大利亚 61% 280 100 450 160 乌克兰 30% 200 90 680 300 中国 33% 150 70 400 210 哈萨克斯坦 40% 74 33 190 83 印度 64% 62 42 98 66 瑞典 60% 50 22 78 35 美国 30% 46 21 150 69 委内瑞拉 60% 36 24 60 40 加拿大 65% 25 11 39 17 南非 65% 15 6.5 23 10 伊朗 15 10 25 18 毛里塔尼亚 10 4 15 7 墨西哥 9 4 15 7 其他 170 62 300 110 全球合计 1600 730 3400 1900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题 一.选择题(2×1.5=45分)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79%是海洋,2l%是陆地 B.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C.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欧洲 D.世界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 2.四大洋中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火山爆发 C.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D.地球的运动 地图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据此回答4~8题: 4.地图的基本三要素是 A.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B.比例尺、大小和方向 C.比例尺、大小和注记 D.方向、大小和图例 5.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二者比例尺相比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二者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的地形为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 7.下图是四副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 B.b C.c D.d 8.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估算,黄兴公园的面积约为

A.6000m2 B. 60000m2 C. 600000m2 D. 6000000m2 下图为世界四个重要的海峡图。读图回答9~11题。 9.判断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白令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多佛尔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白令海峡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霍尔木兹海峡④白令海峡 D.①多佛尔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白令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10.图中四个海峡中,是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有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③ D.④ 11.2004年我国石油净进口已超过1亿吨。若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循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 A.④ B.①③ C.④③② D.②④ 读下列地形剖面图。回答12~14题。

中国粮食概况

中国粮食现状与前景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焦点问题之一。1994年莱斯特---布朗发表了《Who Will Feed China》的著名论文,对中国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的前景进行了较为悲观的预测。他认为,中国当时随着粮食产量达到高峰,长期的下降可能开始了,到2030年中国粮食产量很有可能至少下降将近1/5,或每年下降0.5%;未来中国巨大的粮食需求缺口将会大幅推高世界粮价,其粮食匮乏将成为世界性的匮乏。此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了学界、社会乃至多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莱斯特---布朗先生的预测虽然未必准确,但对于中国加强粮食安全却具有重要的警示价值。在该文发表数年后,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状况的变化,客观评价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前景,是十分有必要的。 1.中国粮食的基本概况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按国土资源部内部的统计,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7亿亩。中国农业用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不足59%。 从耕地类别看,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55.1%;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和18.9%。从坡度等级情况看,0-15度的耕地比重最大,占8715%;15—25度、25度以上的耕地分别占9.2%和3.3%。 2.人口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最新公布的人口数量显示:目前中国人口总数是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占53.73%、农村人口占46.27%; 男性占51.2%、女性占48.8%;15岁以下占17.5%、60岁以上占 14.9%。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用全球7%的耕 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被看作值得自豪的成就。 3.主要粮食作物及生长习性 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到120天。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2、水稻:水稻喜温、喜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3、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80到140天。 4.中国公民的食物来源 来自农作物 中国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个主要品种,此外还有高梁、谷子等杂粮作物,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中,产量一直居于首位的稻谷,占粮食总产量的 40%左右,小麦产量

世界大型铁矿区分布情况

世界大型铁矿区分布情况 国家矿区名称储量/亿吨品位Fe%占本国储量百分比相关铁矿企业澳大利亚哈默斯利320 57 91 哈默斯利公司、BHP公司 巴西铁四角300 35 65 淡水河谷(CVRD)、MBR公司 巴西卡拉加斯180 60 35 淡水河谷公司 玻利维亚、巴西木通(玻) 乌鲁库姆(巴西) 580 50.53 交通不便未开发印度比哈尔,奥里萨67 60 29 MMTC公司 加拿大拉布拉多206 38 51 加拿大铁矿公司卡蒂尔公司 美国苏必利尔163 31 94 明塔克、帝国铁矿、希宾、蒂尔登公司等

俄罗斯库尔斯克435 46 38 列别金、米哈依洛夫、斯托依连公司俄罗斯卡奇卡纳尔140 12 卡奇卡纳尔公司 乌克兰克里沃罗格194 36 17 英古列茨采选公司 法国洛林77 33 95 瑞典基律纳34 58 66 LKAB公司 委内瑞拉博利瓦尔20 45 99 CVG Ferrominera Orinoco CA 利比里亚、几内亚宁巴矿区20 60 2005年全球十大钢铁公司产量排名:(单位:百万吨) 排名公司名称国家产量 1、米塔尔钢铁公司(Mittal Steel )荷兰49.89 2、安赛乐公司(Arcelor)卢森堡46.65 3、新日制铁公司(Nippon Steel)日本32.91 4、浦项钢铁公司(Posco)韩国31.42 5、日本钢铁工程控股钢铁公司(JFE Steel)日本29.57 6、宝钢集团中国22.73 7、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美国19.26 8、纽科钢铁公司(Nucor)美国18.45 9、科勒斯公司(Corus)英国18.18

发达国家粮食科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粮食加工 2008年第33卷第5期 20世纪世界农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19世 纪开始的农业科技革命,但是,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全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近发表声明指出,由于人口过快增长,给土地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的36亿hm2土地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生态与环境的灾难正抵消着科技进步给农业带来的正面影响,而且严重地制约着未来世界粮食的发展。如世界粮食增长趋缓,20世纪60年代世界的年均谷物增长率为3%,90年代为2%左右,预计2010年将降到 1.8%。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世界谷物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2002年世界谷物缺口达9600万t,世界谷物储备也降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随着农业 生产水平的提高,投入的增产效应趋减,增产的边际空间也在变小,粮食和食物供不应求已成定局。因此,农业包括粮食科技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粮食和食物短缺的时代理念。 1发达国家粮食科技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日趋 明显。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世界农业领域正处在重大历史转折和高速发展时期。农业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了粮食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粮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已成为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特征。 1.1粮食储存广泛采用绿色生态储粮技术 由于发达国家粮食资源丰富,可以满足需求,粮食储存时间短、数量少,粮食储存不仅注重数量,更关注储粮的内在品质和营养变化,长期进行储粮基 发达国家粮食科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孔凡真1,吴大成2 (1.甘肃联合大学,兰州730010;2.陕西省蓝田县粮食局,陕西蓝田710500)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受到诸多因素的严重影响,其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农业包 括粮食科技发展与创新,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粮食资源成为粮食科技的重点。以农业高度发达国家为例,介绍了他们在粮食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运用高新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粮食;粮食科技;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S2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6395(2008)05-0007-03 础研究,注重储粮技术应用的环保提升。因此,以低温、气调、生物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绿色储粮技术已成为其主要特色。以澳大利亚为典型代表的绿色储粮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已经禁用溴甲烷作为熏蒸剂使用。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发达国家储粮仓型选择的主要标准,储粮设施主流仓型以系列浅圆仓为主,单仓仓容越来越大,在欧美国家,主流仓型的单仓仓容已发展为0.7~1.2万t,粮食仓储机械化程度高,产后损失少。1.2建立高效低成本的“ 四散”粮食物流体系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四散”粮食物流量占发达国家粮食物流量90%以上,加上现代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和集约型的加工体系构建了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最主要的特征。“四散”物流在北美、欧盟等国已形成了现代体系,技术设施先进,物流过程实现了信息化。散粮流通设备正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1.3形成了规模化、 集约化、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格局,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 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格局,深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发达国家粮食加工业的基本特征。 (1)小麦加工及利用 美国的面粉企业总计仅 有195家,规模最大的4家面粉公司的生产能力目前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63%,全美面粉企业的开工率达90%以上。法国制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 80%,最大的3家面粉公司所生产的面粉占全国市 场份额的44%。美、法等国小麦深加工的各类新产品除了加工面包粉、蛋糕粉、饺子粉、面条粉等专用粉外,还把小麦生产淀粉、小麦谷朊粉、小麦膨化食品、小麦胚芽和小麦麸皮用于食品开发。小麦胚芽被提取,用于加工小麦胚芽油,制油后胚芽粕再碾成 收稿日期:2008-08-19 作者简介:孔凡真(1931-),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粮食问题研究。 7

世界及中国化肥行业市场发展概况

世界化肥行业市场发展概况 世界化肥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等具有原料优势的国家。除中国外,世界化肥生产企业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由于粮食生产与消费不均、气候变化和土地荒漠化、人口增加以及人为破坏和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需求增长仍将带动化肥消费的增长。 近年来,世界化肥市场总体供需基本平衡,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和世界银行等组织预测,亚洲平均每年缺氮肥约800-900万吨(折纯养分),缺磷肥600 多万吨(折纯养分),缺钾肥450万吨(折纯养分)。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的大部分国家缺钾肥和磷肥。 在世界化肥消费结构中,亚洲占有50%的份额,其中中国和印度化肥消费量的增长最快,而日本的消费量则逐渐减少;欧洲及中亚地区的消费量所占比重也在下降。据国际化肥工业协会(IFA)预测,世界化肥消费将保持缓慢增长的势头,年增长速度平均约为2.3%。 世界化肥生产主要集中在具有原料优势的国家,其中世界氮肥产量占总化肥产量的比重超过60%,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东、中国和中南美洲;磷肥产量占22%,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是美国、中国、非洲和中东;钾肥产量占总产量不到18%,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以色列和约旦,其中加拿大和前苏联地区占世界钾肥总产量的60%左右。 (1)氮肥发展状况 世界氮肥消费量约占全部化肥消费量的60%左右,预计至2008年-2009年世界氮肥需求量将达到9,460万吨(折纯养分),年均增长率为1.7%,增长部分主要集中在亚洲,占增长总量的76%。其他地区中,东欧将占12%,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将各占8%。(资料来源:国际肥料工业协会《世界农业形势和肥料需求,全球肥料供应和贸易(2003/04-2008/09)》、金光农业网2004年11月《世界氮肥供需形势分析及展望》)。 在氮肥中,尿素是主要的化肥品种,约占氮肥产销总量的50%,有俄罗斯、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55个主要生产国。从世界化肥消费趋势看,中国、南亚、拉美、非洲等国的化肥消费量将持续增长,西欧、日本等国化肥消费量将逐步下降,亚洲地区仍然是世界化肥最活跃的市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肥生产与消费大国,其中尿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1%,消费量占29.7%。(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网,《世界尿素市场2004-2012供需展望》)(2)复合肥发展状况 世界复合肥工业发展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达工业国家,1920年,美国氰胺公司用湿法磷酸与氨制粒状复合肥料的技术取得成功,建成世界上第一家年产2.5万吨磷铵工厂,

1世界油脂生产和供给现状及各个国家主要食用油的分布

1 世界油脂生产和供给现状及各个国家主要食用油的 分布 1.1 世界油脂的生产现状(油料作物产量及最终用来制取油脂的比例) 世界油料作物多以一年生为主,包括大豆(有时也将大豆列为粮食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等,另外,棉籽、亚麻籽、大麻籽也是榨油原料。多年生油料植物(如油橄榄、油棕、椰子和油桐等)占次要地位。油料作物生产的地区分布与粮食作物有些类似。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方都有油料作物的种植,只是品种不同而已。不过,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个别油料作物的分布比较集中。世界上产油料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大豆、棉籽、花生等)、中国、苏联(向日葵、棉籽)和印度(芝麻、花生、油菜籽和棉籽)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许多油料的生产上都占重要地位:花生、芝麻各占五分之四,亚麻籽占五分之三,大麻籽占70%,油菜占三分之一,大豆占近四分之一以及100%的油棕和椰子。油料作物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商品,西欧和日本油料产量较少,是世界最大的油料进口地区。 大豆流通量占其生产量的30%,是流通量最多油料。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的大豆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2%。2004/05年度,菜籽主要生产国有中国(1382万t)、加拿大(782万t)、印度及欧盟。但是除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外,多数仅在本地消费(表2)。 中国是菜籽、棉籽、花生和芝麻生产大国,产量排名均居世界之冠,大豆也居世界第4位。但是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食用油消费量也快速增加,从1996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油料输入国。目前,大豆进口量已占世界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且有不断扩大之势,据报导,在近年内将很快会超过40%,而另一个10亿人口大国印度的情况也类似。 目前,世界油料的流通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以大豆为例,已经形成了以欧盟、日本及台湾等传统输入地为主的成熟市场;以进口快速增长的中国为代表的成长型市场;以及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这三种格局。 大豆:油世界称04/0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达2.122亿吨,05/06年度为2.20571亿吨,美国农业部认为,06/07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36亿吨。07/08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约为2.22亿吨。占全球油籽总产量的56.6%,贸易量占全球第一名,总的压榨量为2.05亿吨(占60.1%)。07/08年度大豆油全球总产量为3797万吨,占全球植物油产量的第二名(29.8%),进出口量亦仅次于棕榈油,排第二名。另外油世界预测08/09年度全世界大豆产量2.413吨。 巴西是目前世界第二大豆生产国。受05/06年度豆价低迷影响,06/07年度,巴西大豆的种植面积减少。美国农业部预测,巴西06/07年度大豆产量约为5900万吨。如果今年下半年国际豆价坚挺。那么,07/08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将扭转下滑的趋势。美国农业部预测07/08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6100万吨。我们认为,如果不出现极端的天气情况,下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高于美国农业部的预测。 07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890万公顷,较06年下降2.2%,产量将为1500万吨。另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4月14日发布的4月份《油脂油料市场供需状况报告》,预计2008年中国大豆的播种面积为950万公顷,较上年增长9.20%;2008年中国大豆的产量预计为1650万吨,较上年增长22.22%。

世界地理知识点概况(完整版)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东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大洲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脉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 欧洲1000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第二节 世界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人种:黄、白、黑 [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考点搜索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RB,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一节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RB海重要海港

世界主要国家玉米贸易的现状及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玉米贸易的现状及特征 (一)世界玉米贸易现状 玉米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粮食产品,也是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粮食产品。近20年来,不论从世界玉米出口额还是从出口量来看,世界玉米出口均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从出口额来看,1991年世界玉米出口额59.07亿美元,2010年238.85亿美元,增加3.04倍,年均增长7.63%;从出口量来看,1991年世界玉米出口量2799万t,2010年这一数值达到10960万t,年均增长7.45%。从分阶段变化数据可以看出,世界玉米产品出口额、出口量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下降再上升;对比现有数据可以看出,1991--1995年,世界玉米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增长最大分别为29.35%和18.19%;1996--2000年,其年均增长最小分别为-8.94%和3.48%。2001--2010年,世界玉米贸易始终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出口额年均增长明显高于出口量;1991--2010年,世界玉米出口额与出口量平均增长基本相等。1991--2010年,有15个年份世界玉米出口量年均增长为正值,只有12个年份世界玉米出口额的年均增长为正值。 从世界玉米进口的趋势可以看出,基本保持着递增的趋势。1991年世界玉米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3221.9万t和48.74亿美元,2010年这一数值达到1 0181万t和243.32亿美元,分别增加2.16倍、3.99倍。1991--2010年,世界玉米进口量和进口额平均增长为6.24%和8.83%;从分阶段数据可以看出,1991 --1995年,世界玉米进口量和进口额年均增长明显高于其他阶段。1996--2000年,世界玉米进口额年均增长为负值,而进口量年均增长为正值;2001--2005年,世界玉米进口量年均增长最低为0.04%,世界玉米进口额年均增长在这一阶段出现高速增长;2006--2010年,世界玉米进口额年均增长明显高于进口量。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