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沙利度胺副作用大不大

沙利度胺副作用大不大

沙利度胺副作用大不大
沙利度胺副作用大不大

沙利度胺副作用大不大

沙利度胺是一种谷氨酸衍生物,它有一定的镇静止痛的作用,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的效果,在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方面,都能发挥很好的效果,但使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的时候,要了解一些副作用问题,对孕妇来说不能吃这种药,因为它能够导致胎儿出现严重的畸形,另外,有些患者容易出现疲人恶心,眩晕等症状表现。

★不良反应

本品对胎儿有严重的致畸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鼻黏膜干燥、倦怠、嗜睡、眩晕、皮疹、便秘、恶心、腹痛、面部浮肿,可能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过敏反应等。

★注意事项

慎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及癫痫患者。12岁以下儿童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尚

未确立。用药后不宜立即驾驶车辆和操作机械。

★用药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本品可致畸胎,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能增强其他中枢抑制剂,尤其是巴比妥类药的作用。

与地塞米松合用发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危险性增加。

说明: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适应证

对于Ⅱ型麻风病效果好;也可用于多种皮肤病,如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贝赫切特综合征等。

★临床应用

口服。一次25~50mg(1~2片),一日100~200mg(4~8片),或遵医嘱。

肿瘤的转移和细胞的恶变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粘连、血管的生成有关。本品不仅抑制血管生成,而且能减少整合素亚基的合成,这也址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此外,还通过COX-2途径,而非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来降低瘤内微血管密度,从而抗肿瘤增生。

沙利度胺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观察

沙利度胺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牙周黏膜收治的108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号末位单双数分为常规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观察组(用药沙利度胺、雷公藤多苷),每组5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糜烂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87.0%(P<0.05)。入院时疼痛、糜烂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后的疼痛、糜烂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沙利度胺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较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alidomide Tablets combined with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s treating oral lichen planus.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oral lichen planus admitted into periodontics & oral department from September 2014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group (injected with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locally)and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the drugs of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Tripterygium )according to the end of single or double numbers of visiting numbers and there were 5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pain and erosion scor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3%,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7.0%)(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and erosion score between the groups on admission (P>0.05),and the score of pain and ero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4%,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6.7%)(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alidomide Tablets combined with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s is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lichen planus. [Key words]Thalidomide;Oral lichen planus;Tripterygium Glycosides 口腔扁平苔蘚病情迁延难愈、发病率高,是临床常见慢性非感染性皮肤疾病,以中老年多发,女性患病几率略高于男性,疾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了解,但临床认为免疫、感染、内分泌异常、微循环障碍、遗传、精神因素等为常见疾病诱因[1]。患者临床以口腔出现白色斑块、丘疹,伴有充血、糜烂以及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主要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糜烂面扩大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2]。目前多以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来改善患者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配合度低,有学者提出雷公藤多苷、沙利度胺联合用药,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本研究观察我院牙周黏膜科收治的54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以雷公藤多苷片、沙利度胺片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从沙利度胺到来那度胺

2007.11No.68中国处方药 浴火重生的凤凰:从沙利度胺到来那度胺 现代药学史上最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许就是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导致海豹肢畸形的不良反应事件了。40多年过去了,沙利度胺“死而复生”,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再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它不仅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而且还有抗肿瘤活性。 □AlanF.List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沙利度胺作为一种镇静剂和止吐药物,首次在欧洲上市,用于治疗孕妇的早孕反应。从1956到1962年期间,由于该药的致畸性,导致大约10000例出生婴儿为海豹肢畸形。虽然美国FDA未曾批准沙利度胺在美国上市,但是由于其1938年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中规定,对于处于FDA审核中的药物,允许其用于试验用途,所以还是造成将近20000例美国人服用了沙利度胺。沙利度胺悲剧的发生,导致美国国会颁布了一项新的立法,规定药物在得到美国FDA批准之前,必须提供关于该药对孕妇的安全性证据,FDA的这一行动掀开了现代药学史上崭新的一页。 在沙利度胺撤市仅仅4年后,有研究报告指出,沙利度胺对红斑结节性麻风的全身症状以及皮肤的疼痛性炎症反应有缓解作用,这一报告再次引起了药学界对该药潜在临床益处的兴趣。到了1998年,沙利度胺作为罕见病药物,被FDA批准用于红斑结节性麻风的治疗,但是对其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不得用于怀孕的妇女。从那时开始,一度因为毒性被丢弃的沙利度胺,又因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中走上了复兴之路。 的确,沙利度胺对皮肤疾病、感染和自体免疫性疾病具有广泛的作用,包括HIV感染相关的溃疡和消耗综合征、Behet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病变、结节病以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根据JudahFolkman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沙利度胺对多种肿瘤 都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研究表明,该药对多发性骨髓瘤、Kaposi肉瘤、套细胞淋巴瘤以及特发性骨髓纤维化都具有抗肿瘤活性。2006年5月,FDA批准沙利度胺与地塞米松联用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方案。 虽然沙利度胺具有这些临床益处,但是其长期使用却受到限制,因为该药具有过多的毒性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嗜睡、便秘以及血栓栓塞。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该药的类似物,更大地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并使其不良反应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沙利度胺(α-酞胺哌啶酮)是一种合成性谷氨酸衍生物,有一个偏光中心,因而具有右旋和左旋类似物,临床上所用的通常是消旋混合物。其左旋类似物可抑制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基于这一点,研究者开始从沙利度胺的基本化学结构出发,寻找能够抑制TNF合成的类似物。结果有几种类似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来那度胺(lenalidomide,CC-5013,Revlimid)和CC-4047(Ac-timid)。与沙利度胺一样,这些第二代的免疫调节剂也是消旋混合物。其生物活性不仅包括抑制TNF合成的作用,还能抑制其他免疫调节因子的生成,包括白介素1、6、8和12;同时激活T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血管生成分子的内皮反应等等。此外还有直接的抗肿瘤活性。而且来那度胺没有导致有机物突变或断裂的活性。 2000年,进行了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不久之 后,又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患者中进行了临床试验。这些试验首次证实了来那度胺基本上没有沙利度胺的神经毒性,而且骨髓抑制作用更强。对于5号染色体长臂全部或者部分的中间缺失的del(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尤为敏感,许多患此病的患者可以不必再进行红细胞输血。2005年12月,FDA基于2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批准来那度胺与地塞米松联合用于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此外,还有其他的试验表明来那度胺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变性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具有疗效。 在当今靶向治疗药物发展的时代,如何解决来那度胺多种药理学作用问题?免疫调节剂具有两面性,不仅对恶性增生具有抑制作用,还对周围的微环境具有抑制作用,这就与选择性的药物不同。虽然来那度胺的精确细胞靶点还不能确定,但是最近研究者发现,来那度胺能够抑制(直接或间接)del(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缺失的关键磷酸酶。磷酸酶在调节配体-受体信号途径中的重要作用,可能能够解释其作用范围广和免疫调节药物的线性依赖生物活性。 来那度胺和此类药物的例子说明,对于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通过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还能够赋予其第二次生命。正如浴火重生的凤凰,来那度胺和此类免疫调节药物在将来的临床治疗中满载着希望。■ (资料来源NEngl JMed, 2007,357:2183-2186.编译秋雨) 9

沙利度胺片的使用说明书

沙利度胺片的使用说明书 沙利度胺片的使用说明书 1、沙利度胺片说明书内容 药品名称:沙利度胺片 功效主治:皮肤病治疗药,控制瘤型麻风反应症。 用法:口服。一次25-50mg(1-2片),一日100-200mg(4-8片),或遵医嘱。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沙利度胺。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2、沙利度胺片的用途 沙利度胺片被广泛应用于一些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沙利度胺被应用于坏疽性脓皮病、糜烂性扁平苔藓、尿毒症瘙痒、阿弗它溃疡、慢性荨麻疹、光线性痒疹、多形性13光疹、结节性痒疹、结节性脂膜炎、大疱表皮松解症、腺性唇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POEMS综合征等皮肤病治疗。 沙利度胺片的作用是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

粒细胞趋化性,产生抗炎作用。尚有抗前列腺素、组胺及5-羟色胺作用等。能增强其他中枢抑制剂,尤其是巴比妥类药的作用。新研究还表明,沙利度胺片可通过环氧化物酶2途径,而非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来降低瘤内微血管的密度,从而抗肿瘤增生。 3、沙利度胺片的副作用 沙利度胺片的副作用除可致胎儿畸形外,还可发生各种周围神经病变,尤其在连续使用时,有时为不可逆性的;此外,常见有与剂量相关的镇静、便秘、直立性低血压、口干和皮肤干燥。部分病人可发生口疮、水肿、甲状腺功能不足和中性白细胞减少。 另外,常见的副作用是,口鼻黏膜干燥,头昏,倦怠,嗑睡,恶心,腹痛,便秘,面部浮肿,面部红斑、过敏反应及多发性神经炎等。 其实,不管是哪种药品到底要吃多久,吃多久才能有效,这都是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看的。而且如果随便停止服用沙利度胺片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坏处,轻则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重则是病情反弹,有可能会加重病情的发生。因此大家不要随便停药,一定要在医师的安排下。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禁用。对本品过敏禁用。驾驶员、机器操纵者禁用。 沙利度胺片的用法用量

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8T13:47:22.0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3期作者:董沙沙 [导读] 总结并归纳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时,具体的疗效。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山东济宁 272600 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时,具体的疗效。方法:我院采取10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沙利度胺治疗,研究组采用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两小组采取相同的疗程,以六周为一疗程,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临床效果与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8%(49/50),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36/50),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8/50),此数值与对照组34%(17/50)的发生率相比显著较低,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具有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沙利度胺;亚砷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良反应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而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目前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临床上表现出出血、贫血症状[1]。为有效治疗MDS,我院对100例MDS患者采用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手段,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MDS维也纳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被诊断为MDS者;②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3]:①药物过敏者;②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③临床信息不全者;④认知功能障碍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9~67岁,平均(43.86±5.91)岁;其中包括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患者(RAEB-t)18例,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患者11例,难治性贫血(RA)患者21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6~65岁,平均(46.79±4.88)岁;其中包括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患者(RAEB-t)16例,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患者10例,难治性贫血(RA)患者24例。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P值均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沙利度胺片(生产厂家: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129,规格:25mg×20s瓶/盒)治疗,首剂2片/次,2次/d,连用4w后,8片/次,2次/d。连续治疗6w。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亚砷酸钠注射液(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1109301,规格:10mg),静脉滴注,10mg/次/天。静脉滴注20min后进行维生素C注射液(生产厂家:山西惠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492,规格:50mg),静脉滴注,3g/次/天。连续治疗4w后休息2w。 1.3观察指标 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4]。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Plt(血小板)、外周血Hb(血红蛋白)在(80~100)×109/L,1×109/L范围内,骨髓中原粒与早幼细胞计数小于5%,可维持超过6个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骨髓中原粒与早幼细胞计数小于5%,且与之前相比降幅超过50%,可维持超过3个月。有效:临床症状缓解,骨髓中原粒与早幼细胞计数降低。无效:各项数据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100%。 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将100例MDS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有效率为98%(49/50),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36/50),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

沙利度胺片口服配合液氮冷冻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观察

沙利度胺片口服配合液氮冷冻治疗结节 性痒疹疗效观察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观察沙利度胺片口服配合液氮冷冻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沙利度胺片口服,每日口服100mg 每日分2次口服,共15日一个疗程,同时液氮冷冻治疗,用一次性棉棒沾取液氮进行冷冻,每个痒疹至发白、发硬、复温后连续操作三次。对照组:采用单一液氮同观察组方法进行液氮冷冻。两组冷冻完后在观察,起小水泡吸收坏死脱落,15日一个疗程。结果两组对比复发率明显的差异P均V 0.05。结论沙利度胺片口服配合液氮冷冻治疗结节性痒疹短期内明显提高治愈率,效果良、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沙利度胺片液氮冷冻结节痒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少见顽固难治的皮肤病。以前用液氮冷冻和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寻找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于是查阅资料,查到沙利多胺片口服治疗结节性痒诊,因此想到了结合冷冻治疗。

研究对象为我院皮肤性病科,2005年1月5日至2009年1月10 日;每年的6-8月份为发病旺季,本科门诊接诊结节性痒疹120例,其中100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多数患者来自于农牧民、少数几个患者来自于城乡结合部卫生条件较差。有些患者从事司机、教师、高空作业。还有妊娠期妇女和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60例编入对 照组。其中,60例患者编入治疗组,两组患者知情同意后分别进行治疗。登记载录以便分析。患者描述均为蚊虫叮咬处,2至4天内初期起红色丘疹。有的患者经私人诊所抗过敏治疗或自行外用止痒药效果不佳,过一周后迅速呈半球状结节,和疣状增生,表面粗糙。常由红色转为暗褐色,质较坚实,有的患者簇集和疏散分布,因剧痒搔抓,结节顶部表皮常被抓破出血结痂。[1]符合诊断。鉴别诊断:1、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2、肥原性扁平苔藓;3、多形性日光疹,4、结节性类天疱疮,5、丘疹性荨麻疹。[2]者排除期诊断。 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分别为治疗组60例女性患者,年龄18-35 岁,平均年龄32.4岁,病程2周到9个月,平均3.92个月。疗程15 天;对照组60 例,其中女性40例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24.5岁,其中男性20例15-25岁平均年龄18.1岁,病程均为2周到9个月,平均3.92个月,疗程为15天。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液氮冷冻:一般结节性痒疹少的冷冻一次,如结节 性痒疹多的分期分批进行冷冻。方法:用一次性棉签粘取液氮冷冻液、在没一个结节疹处压制大约10秒钟、等皮损处复温后同样进行冷冻,第

有机论文 沙利度胺

论文 对沙利度胺事件的反思 班级12级化本班 学号20120940011031 学生姓名桑少阳 学院名称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专业名称化学 指导教师李雅 2015年10月7日

对沙利度胺事件的反思 单位:邯郸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作者:桑少阳 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德的一家制药厂生产了一种安眠药沙利度胺(也译为“反应停”),对妊娠呕吐有明显的疗效,一时各国争相上市,使用极为广泛。1961年10月,在西德妇产科学术会议上报告了沙利度胺引起的海豹型畸胎,总结了从1956~1961年五年间畸形胎儿6000~8000个。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它给人们敲响了必须重视药品安全性的警钟。后来的研究发现沙利度胺作为一个手性化合物,其R-构型具有抑制妊娠反应活性,而S-构型有致畸性。这也加强了人们对手性或者消旋化合物作为药物的认识。而R-构型和S-构型在体内会消旋化,即无论服用哪一种的光学纯化合物,在血清中都发现是消旋的。也就是说即使服用有效地R-构型沙利度胺,依然无法保证其没有毒性。 关键词沙利度胺反应停致畸手性化合物 一、沙利度胺事件还原 沙利度胺(Thalidomide)是人类药物史上一个著名的案例,其出名不是因为药物疗效,而是毒性。沙利度胺在世界药品发展中曾经臭名昭著!只要学过药的人都知道“海豹胎事件”,同时海豹胎事件也促成了世界药品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法案《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 1953年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他们本来打算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但是药理试验显示,沙利度胺没有任何抑菌活性,ciba 便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在Ciba放弃沙利度胺的同时,联邦德国药厂Chemie Grünenhal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研究沙利度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还能够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止吐等反应),1957年10月反应停(沙利度胺,只要服用了妊娠反应就停了,所以叫做反应停)正式投放欧洲市场,不久进入市场,在此后的不到一年内,反应停风靡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物”,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 但是在进入美国时,却遇到了麻烦。美国一家小制药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反应停”的经销权,于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该项申请。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催眠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人和动物对这种药物有不同的药理反应呢?有关该药的安全性评估几乎都来自动物试验,是

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12级化本张哲宾 关键字: 沙利度胺谷氨酸衍生物药理作用用途 正文 中文名:沙利度胺 外文名:Thalidomide (Distaval)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熔点:269—274℃ 沙利度胺结构式: 化学结构:谷氨酸衍生物,在生理ph条件下有二种旋光异构体——R(右旋)和S(左旋),R构型——有镇静作用,S构型——致畸有关。 药物别名:沙立度胺,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沙利度胺 英文名称:Thalidomide (Distaval) 一、沙利度胺片 1.剂量用法说明: 口服,25mg~50mg/次,4次/日,视病情可渐增至50mg~100mg/次,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量为25mg~50mg/日,可较长期服药。 (1)健康人口服200mg以后血浆峰浓度0.8~1.4ug/ml。 (2)平均达峰浓度为4.4小时 (3)吸收半衰期为1.7小时左右。 (4)排除半衰期为4---28,平均8.7小时左右 2.不良反应: 在已公开的临床试验中,常见镇静作用,嗜睡、困倦、头晕、头痛,便秘、口干、皮疹、皮肤干燥、四肢水肿等;食欲亢进、恶心、深静脉血栓、低血压、心律过慢(<60次/分)等少见。大部分均轻微并可以耐受,停药后可以消退。 严重的副反应有:致畸作用 沙利度胺为强致畸药,故孕妇禁用,育龄妇女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方可应用。停药6个月以上方可怀孕。此药不影响服药者的生殖器官,而是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敏感期的胚胎,小剂量即可致畸。因此,育龄妇女要禁用。

二、研发历史及事件简介: 1954年首先在前联邦德国合成。 1956年在德国上市,被广泛使用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 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 1961年全世界市场召回及禁止上市,当时全世界约有15000名左右婴儿已经受害。 1963年正式退市。导致新药的试验的法规诞生。 1965年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的患者的皮肤症状。 1991年发现它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ª——抗炎作用。 1994年发现它有抗血管新生作用¡ª¡ª——抗肿瘤作用。 沙利度胺在世界药品发展中曾经臭名昭著!只要学过药的人都知道“海豹胎事件”,同时海豹胎事件也促成了世界药品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法案《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 1953年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他们本来打算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但是药理试验显示,沙利度胺没有任何抑菌活性,ciba 便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在Ciba放弃沙利度胺的同时,联邦德国药厂Chemie Grünenthal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研究沙利度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还能够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止吐等反应),1957年10月反应停(沙利度胺,只要服用了妊娠反应就停了,所以叫做反应停)正式投放欧洲市场,不久进入市场,在此后的不到一年内,反应停风靡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物”,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 在进入美国时,却遇到了麻烦。美国一家小制药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反应停”的经销权,于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该项申请。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催眠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人和动物对这种药物有不同的药理反应呢?有关该药的安全性评估几乎都来自动物试验,是不是靠不住呢?凯尔西注意到,有医学报告说该药有引发神经炎的副作用,有些服用该

风湿免疫疾病超药品使用说明用药专家共识

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年月日印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 , )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我国患病率为~万,以~的育龄女性多见。该病以血清中出现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及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为主要特征,具有极高的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异较大。目前可通过综合评估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损情况,制定个体化、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使大多数病人达到病情缓解。 临床上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和生物制剂。目前国内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雷公藤以及抗疟药、沙利度胺、达那唑等,其中抗疟药中的氯喹因副作用大,国内已极少用于临床治疗。生物制剂包括利妥昔单抗、贝利单抗(,)。 本文总结了国内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的药品说明书外用法,其中泼尼松龙片及国外指南提到的贝利单抗均尚未在国内上市,故未纳入本文的讨论中。 已批准的说明书含有适应证的药品 国内说明书含有适应证的药品见表。需注意的是,不同药物狼疮适应证的内涵不同。例如环孢素、来氟米特仅有狼疮性肾炎(,)的适应证而无适应证。美国数据库仅推荐环孢素治疗,而无用于治疗其他表现的依据及其等级。年国内诊断及治疗指南[]指出由于环孢素无明显骨髓抑制作用,常用于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另外,并非所有相同成分的药品都有类似的狼疮适应证,如进口针剂安道生()说明书有适应证,国产注射用的说明书无适应证;成分同为环孢素的强盛、新赛斯平(口服溶液)有适应证,而新山地明、环孢素胶囊和新赛斯平(胶囊)的说明书则无适应证;成分同为来氟米特的爱若华有适应证,而关平、妥抒的说明书则无适应证。 表国内说明书有适应证的药品 类型成份 (化学名)有适应证的药品 (别名) 无适应证的药品(别名) 、糖皮质激素醋酸可的松醋酸可的松片 醋酸泼尼松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 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注射液△、赣鹰△ 利君△、强的松龙*△ 甲基泼尼松龙美卓乐、尤金、甲强龙、米乐松 曲安奈德* 痛息通、康宁克通△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美达松

瑞复美说明书

批准日期:2013年01月22日 修订日期: 来那度胺胶囊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来那度胺胶囊 商品名称:瑞复美?(Revlimid?) 英文名称:Lenalidomide Capsules 汉语拼音:Lainadu’an Jiaonang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来那度胺。 化学名称:3-(4’-氨基-1-氧-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3H13N3O3 分子量:259.3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的粉末。 5mg:白色胶囊,印有“REV 5 mg”字样。 10mg:蓝绿色/浅黄色胶囊,印有“REV 10 mg”字样。 15mg:浅蓝色/白色胶囊,印有“REV 15 mg”字样。 25mg:白色胶囊,印有“REV 25 mg”字样。 【适应症】 本品与地塞米松合用,治疗曾接受过至少一种疗法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成年患者。 【规格】 (1) 5mg (2) 10mg (3) 15mg (4) 25mg 【用法用量】 必须在有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经验的医生监督下开始并提供治疗用药。 若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0 ×109/L,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50 ×109/L,且其骨髓中浆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50%,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30 ×109/L,且其骨髓中浆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50%,则不得开始本品的治疗。

推荐剂量 本品的推荐起始剂量为25mg。在每个重复28天周期里的第1~21天,每日口服本品25 mg,直至疾病进展。地塞米松的推荐剂量为在每28天治疗周期的第1、8、15和22天口服40 mg地塞米松。处方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谨慎选择本品的起始剂量和随后的剂量调整(见表1),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地塞米松的起始剂量和随后的剂量调整(见表2)。 表1:按照肾功能状况确定来那度胺的起始剂量 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 b 如果患者可耐受10mg来那度胺剂量,且未发生药物毒性,则主治医生可决定在第2个周期后将10mg剂量增至15mg。请参见表3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下调步骤和表4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下调步骤。 表2:按照年龄确定地塞米松的起始剂量

药物化学 反应停事件

案例:药物研究的重大失误——反应停事件 背景: 人类发明的化学药物,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也给自己造成了意想不到的伤害,对化学药物的盲目依赖和滥服药物,已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悲剧。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一,就是反应停这一著名的事件。 1959年,西德各地出生过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伦兹博士对这种怪胎进行了调查,于1961年发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剂反应停”,使人们大为震惊。反应停是妊娠的母亲为治疗阻止女性怀孕早期的呕吐服用的一种药物,它就是造成畸形婴儿的原因。 在怀孕一二个月之间,服用了反应停的母亲便生出这样的畸形儿。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 经过调查证实,母亲从停止月经算起,34-54天之内,服用此药后,迟早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 基因上的生命密码在正常情况下,手脚的长度,以用5个手指等等都应当按照指令有规律地形成。可是反应停药物能使这种指令在某一部位受到障碍,其结果就产生畸形儿。 人们不应该忘记一句老话:凡药都有三分毒。切忌对药物、尤其是化学药物的随意滥服。 沙立度胺最早由德国格仑南苏制药厂开发,1957年首次被用作处方药。沙立度胺推出之始,科学家们说它能在妇女妊娠期控制精神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因此,此药又被叫作“反应停”。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15个国家的医生都在使用这种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很多人吃了药后的确就不吐了,恶心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于是它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的广告用语)。于是,“反应停”被大量生产、销售,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反应停” 每月的销量达到

沙利度胺片(反映亭)的说明书

沙利度胺片(反映亭)的说明书 解热镇痛药物是大家日常生活常见的药物,这种药物对于人们的帮助非常大,但是不能过量服用和滥用。沙利度胺片(反映亭)就是目前一种非常好的解热镇痛药物,该药物对于治疗解热镇痛拥有非常不错的效果,是广大患者非常信任的一种药物,能让您的身体恢复健康,让生活充满活力。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沙利度胺片 商品名称:沙利度胺片(反映亭) 英文名称:Thalidomide Tablets 拼音全码:ShaLiDuAnPian(FanYingTing) 【主要成份】沙利度胺。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为一种镇静剂,对于各型麻风反应如发热、结节红斑、神经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有一定疗效,对结核样型的麻风反应疗效稍差。对麻风本病无治疗作用,可与抗麻风药同用以减少反应。 【规格型号】25mg*20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50mg(1-2片),一日100-200mg(4-8片),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1.口干,恶心,呕吐及腹痛等胃肠道不适。2.头昏,头痛,嗜睡,皮疹及面部水肿。3.能致畸胎,孕妇禁用。非麻风病患者不应使用本药。 【禁忌】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2.儿童禁用。3.对本品过敏禁用。4.驾驶员、机器操纵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有强烈致畸作用,妊娠妇女禁忌。非麻风病病人不应使用此药。 2.不良反应有口干、头昏、倦怠、恶心、腹痛、面部浮肿等。 3.近年发现本品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骨髓移植。

【儿童用药】儿童禁用。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本品作用机制推测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产生抗炎作用。尚有抗前列腺素、组胺及5-羟色胺作用等。本品作用机制推测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产生抗炎作用。尚有抗前列腺素、组胺及5-羟色胺作用等。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

沙利度胺

巧妙应对沙利度胺(反应停)的不良反应 沙利度胺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用药物之一,商品名“反应停”。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增生作用和免疫调节活性,具有独特的抗骨髓瘤效应。虽然沙利度胺应用非常广泛,但缺乏用药不良反应的详细描述,包括反应停的说明书也比较简单。为了帮助广大患者更好地使用沙利度胺,减轻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和我们的临床经验,希望给患者提供用药参考和治疗指导。 沙利度胺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乏力、便秘、周围神经病变、皮疹等,较少见副作用包括口干、深静脉血栓、双手震颤、月经不调、下肢水肿、心动过缓、粒细胞减少等。而新生儿致畸是沙利度胺最危险的副作用,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育龄期患者,服药期间都必须严格采用避孕措施,在孕早期甚至一次服药就足以导致胎儿畸形。幸运的是这种严重副作用只要严格避孕就可以避免,在美国,患者服用沙利度胺前必须接受由临床医生和药剂师参与的相关教育,获得足够的安全保障。 沙利度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服药剂量有关。每天200mg以下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有些敏感患者每天服药50mg也会有明显不良反应。长时间服用沙利度胺如超过6个月,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只有妥善应对沙利度胺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才能保证用药不间断,剂量足够,才可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那么有哪些锦囊妙计,且听我一一道来。

1. 嗜睡和乏力 多数患者常常感觉头昏、乏力、虚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改变,严重反应发生率不超过10%。为减少白天的不适,我们建议患者晚上睡前服药。第一次服药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如每晚50mg,一周左右剂量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如果上午仍有嗜睡、乏力,也可以把一天的剂量分早晚2次服用,部分患者也能够改善。如程度较严重,可暂时停药,待症状好转后剂量减半重新开始服药。 2. 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出现四肢末端麻木、感觉迟钝、刺痛、手指不灵活、持物或行走不稳,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这种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超过80%患者均会出现。如发生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如重度麻木、伴刺痛、或者影响日常生活,最好的应对方法是马上停药,待副作用明显恢复后,再次开始用药,这时剂量减半。如每天服用50mg仍不能耐受,建议停药。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的作用比较有限,伴明显刺痛时首选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乐瑞卡),止痛效果较好。如无上述药物,曲马多或卡马西平(得理多)也可选择。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后只要及时减量停药,多数患者可以恢复,但停药后症状并不会立即改善,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3. 便秘 便秘是沙利度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或者以前有便秘病史的患者。解决便秘问题其实不难,最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

沙利度胺

对沙利度胺的认识 摘要沙利度胺(thalidomide),化学名称为α-酞胺哌啶酮(α-N-phthalidoglutamide),是一种合成谷氨酸衍生物.沙利度胺于1953年在前西德首先合成,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其镇静、催眠及镇吐作用被用于改善睡眠和妊娠早期的恶心、呕吐反应;至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导致上万例的海豹胎而退出市场.近年来由于沙利度胺具有重要的抗炎、免疫调节及抗血管生成作用,又重新受到重视.沙利度胺已被用于治疗皮肤结节性麻风(ENL),也有人试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克罗恩病及血液系统肿瘤,其作用机制和临床适应证得到了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沙利度胺分子机制起死回生研发历史临床应用 沙利度胺(以往被称为“反应停”)是一种合成的谷氨酸衍生物,20世纪50年代初开发此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癫痫,但由于缺乏有效性,随后被作为一种睡眠辅助用药,同时在怀孕期间广泛用于孕妇止吐。20世纪60年代初,因出现大量的沙利度胺导致的婴儿畸形报道(如:短肢畸形、长骨缺损、耳廓缺失、唇裂、心脏和胃肠道畸形等),从而被很多国家禁止使用,并撤出医药市场。然而,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沙利度胺对麻风、风湿病和多种类型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陆续出现,1998年美国FDA批准沙利度胺用于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2006年5月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目前,有关沙利度胺治疗多种实体肿瘤和风湿病的临床研究方兴未艾,沙利度胺再次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并续写了其神奇的故事。 一、反应停事件 1953年,瑞士的一家名为Ciba的药厂(瑞士诺华公司的前身之一)首次合成了一种名为“反应停”的药物。此后,Ciba药厂的初步实验表明,此种药物并无确定的临床疗效,便停止了对此药的研发。与此同时,西德药厂格兰泰集团(Chemie Grünenthal)却在药理研究中发现,沙利度胺虽无抗菌特性,却对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奇特的镇静催眠作用,遂将这种药当作治疗孕妇过度妊娠反应的特效药来开发。1960年,欧洲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畸形的婴儿主要表现为四肢畸形、腭裂、盲聋或者内脏畸形。1961年,澳大利亚悉尼市皇冠大街妇产医院的Macbride 发现3例海豹样肢体畸形的患儿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反应停有关。同年,联邦德国汉堡大学从事遗传病研究的Lenz博士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于1961年11月16日通过电话向

超说明书用药问题的相关解析

超说明书用药问题的相关解析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药品的使用方法、数量、时间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的效果。一旦误用,不仅不能治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1]。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医师开具医嘱、药师审核医嘱的基础,也是判断用药行为是否得当的有力依据。但由于多种原因,临床上常出现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本文就超说明书用药的定义、出现的原因、危害等进行介绍。 一、超说明书用药的定义 1992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明确超说明书用药(off-label use)的含义为“药品使用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在FDA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2]。 超说明书用药是指未遵循药品使用说明书之规定将药品用于临床实践的医疗行为,包括的内容有: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人群、临床诊断、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与说明书不符的现象,即凡是与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不符的情况都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二、超说明书用药产生的原因 超说明书用药已成为临床药物治疗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说明书自身局限性

药品说明书自身缺陷或滞后及不同生产厂家其说明书不统一。药品在临床研究及试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老年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受试范围较小,缺乏临床依据;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其他治疗作用而说明书却更改滞后,缺乏用药依据;不同生产厂家说明书不统一,造成医师用药混乱。 (二)临床药物治疗的发展 长期临床经验积累及相关文献报道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药品新的适应症不断被发现,而且在临床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推动临床治疗学的发展。在1988年第42版《美国药典》中,甲氨蝶呤只有恶性肿瘤和银屑病两种适应症。但临床实践发现,这种药还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且逐渐成为临床医生治疗这种疾病的一线用药,但直到1991年第45版《美国药典》中,才增加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新的适应症。又如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但同时对胆道蛔虫及川崎病也有效[3]。 (三)药物品种剂型限制 一些药物缺乏合适的规格和剂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最常见的是儿童用药。儿童患者占患病人口的20%,但市场上大多数药物没有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和规格。从循证医学的观点看,任何药物都要经过临床试验,原则上尽量不要将无行为能力的脆弱人群作为志愿者和观察对象。因此,绝大多数新药上市时,都没有小儿用药的资料[4,5]。由于可供小儿用药的品种少,儿科的临床应用必定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而且在国内儿童专用药物剂型或规格非常缺乏,不能满足不同年

沙利度胺片减轻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观察

沙利度胺片减轻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6-12T15:38:49.3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1期作者:文恩 [导读] 沙利度胺片可有效减轻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不影响肿瘤的近期疗效。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观察沙利度胺片减轻宫颈癌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放化疗组。两组均给予调强放疗和同步化疗。联合组在放化疗同时,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放化疗组给予放化疗。结果:联合沙利度胺组的放化疗毒副反应显著低于放化疗组(P<0.05)。放疗结束2个月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78.57%,两组有效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沙利度胺片可有效减轻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不影响肿瘤的近期疗效。 【关键词】沙利度胺片;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021-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alidomide tablets in reducing the toxic and side effects of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Wen En. Department of Oncology,Neijia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Neijiang,Sichuan 64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alidomide tablets in alleviating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alidomide group an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Results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n combined thalidomid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group (P<0.05). At the end of 2 months after radiotherapy,the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85.71% and 78.57%,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Thalidomide table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and do not affect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cancer. 【Key words】Thalidomide tablets; Cervical cancer;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oxicity 宫颈癌为女性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位于第二位。因西方发达国家重视普及宫颈癌的筛查工作,进而极大的降低了其发病率[1],而我国每年新生14万,死亡患者多达3.7万[2]。一般情况下,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近年有研究发现沙利度胺不仅有抗肿瘤血管效应,而且对放射性炎症有较强抑制作用[3]。2016年5月-2018年4月,选取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疗效进行评价,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住院的宫颈癌患者,共84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得以确诊其中包括83例鳞癌和1例腺癌。ECOG评分均在2分及其以上,生存期预计在3个月以上,同步放化疗禁忌症不存在。随机进行分组,联合沙利度胺组42例,年龄27~72岁,平均(56±8.1)岁;放化疗组42例,年龄31~71岁,平均(57±7.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调强放射、同步顺铂化疗。同步顺铂化疗为:40mg/m2,每周1次,关于止吐处理采用8mg常规昂丹司琼。调强放疗为:放疗主要采用Elekta Synergy医用直线加速器X06MV,95%PTV给予46Gy/23次,30Gy/15次后开始给予192Ir后装治疗,6Gy/次,每周1次,共5次。联合组在治疗期间应用沙利度胺片100mg 睡前服用,每天1次,至放疗结束。放化疗组只给予放化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标准来诊断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分为0~Ⅳ度。上述相关并发症病例数以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病例数计算。 观察沙利度胺组在使用沙利度胺片后不良反应情况,侧重于畏寒发热和休克过敏反应的有无,同时对治疗后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和国际妇科肿瘤学会(GCIG)疗效判断标准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主要分为四级,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RR)为CR与PR之和,疾病控制率为CR、PR、SD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毒性反应发生率的统计方法为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毒性评价 相比较于单纯放疗组,联合组除骨髓抑制之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血液学的毒性表现上,联合沙利度胺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见表1)。在联合沙利度胺组中出现3例IV度骨髓抑制,经升白处理随后恢复,未影响放化疗,两组均没有因毒副反应而停止治疗(中止放疗3天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