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天发展概况

航天发展概况

航天发展概况
航天发展概况

一航天行业概况

2010年是央企整合的关键之年,在国资委的牵头引导下,央企整合步伐一直在有序进行。特别是2010年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带来的增长,为央企整合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电力和钢铁业整合相比,航天军工板块的重组预期相对强烈,有着更清晰的思路和可操作性。

从2008年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企业调整合并的速度在明显加快:央企重组逐步从企业自愿组合转向由国资委主动推进,有76家央企进行了35次重组,中央企业集团从2008年初的151家调整到2010年5月26日的125家,央企内部主业重组和非主营业务分离重组工作加紧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有序实施。国有企业在数量减少的同时,盈利能力大为增强。

航空航天产业具有巨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比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比8至1比14。而由航空产业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相关产品的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销售额的15倍。多项技术扩散的来源都是航空航天产业。

目前航天军工板块整合空间巨大。中航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兵器工业集团的重组预期较强。这四大军工企业“大集团小公司”结构比较明显,集团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仅占集团资产规模的14.8%,未来整合空间巨大。同时,未来军工产业也面临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从事高科技军民品开发的军工企业将长期受益。

表1我国十大军工集团

及上市情况(更详细资

料见附表1)

航空工业系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1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6

兵器工业系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

(中国南方工业集团)

6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11

船舶工业系统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3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 3 核工业系统

中国核工业集团 1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0 军工电子系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3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情况

2357.HK 中航科工中航工业置换汽车资产,注入中航光电;

收购航航电资产购航电资产

高高

600038.SH 哈飞股份中航直升机公

无高高

002013.SZ 中航精机中航系统公司无高低002179.SZ 中航光电中航系统公司置换进入港股中航科工低中等

600391.SH 成发科技中航发动机公

增发,收购高中等

600372.SH 中航电子中航系统公司注入上海机电、兰州万里,

后续继续注入6家航空电子资产

中等中等

600316.SH 洪都航空中航防务公司增发,注入洪都集团飞机资产中等高002190.SZ 成飞集成中航防务公司无低低

600893.SH 航空动力中航发动机公

增发中等高

600523.SH 贵航股份通用飞机公司注入风雷公司、无

义电器、中航标

中等中等

000768.SZ 西飞国际中航飞机公司注入中航飞机旗下:陕飞、

中航制动、中航起落架

低高

000738.SZ ST宇航中航发动机公

注入发动机控制资产低中等

600765.SH 中航重机通用飞机公司实施增发、收购陕西宏远锻造低中等

600760.SH 东安黑豹汽车注入部分特种车低低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公司主要研制、生产、经营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各类战略战术导弹以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各类航天产品;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方红”卫星平台是集团知名品牌。集团负责是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是中国航天产业的核心企业集团。

航天工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进程慢于航空工业和兵器工业,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在上市公司里的资产约 168 亿,仅占航天科技集团总资产的 11%。航天工业资产证券化程度最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航天工业以研究所为主,研究所作为事业单位进入上市公司有一系列的制度约束。我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航天工业资产证券化趋势不可逆转。

航天科技600879 航天电子低压电器、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元器件

600151 航天机电新能源、发动机设备、空调器具

600343 航天动力电气仪器仪表、液力变矩器等

002115 四维图新电子导航地图

600118 中国卫星小卫星制造及卫星应用

(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航天科工集团业务主要可以划分为航天防务、信息产业及装备制造业三大板块。航天防务是航天科工集团的基业,集团已经覆盖地对地战术/战略导弹、飞航式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中国导弹武器市场的主要领域。

集团在信息产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与测评、卫星应用,装备制造领域的主要业务集中于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专用装备及系统装备制造、光机电基础产品及材料。

航天科工集团军工资本整合的战略思路却非常明确。

1.在信息产业方面:相关资产集中在航天信息(600271),由航天信息研究院(一院)主刀重组;

2.航天科技:由航天飞行技术研究院(三院)主刀重组;

3.航天防务:由长峰集团无偿划转给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二院);

4.装备制造产业:相关资产集中在航天晨光上,可能由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六院)

航天科工600855 航天长峰

医疗设备、诊断治疗设备、制药机

000901 航天科技

电气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空调

器具

002025 航天电器低压电器类、电子元器件

600677 航天通信电信增值服务

600271 航天信息行业专用软件、智能商用设备600501 航天晨光压力容器、重型卡车与专用车等

(4)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拥有成员单位133 家。兵器工业集团承担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导弹、炮弹等军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开发民品,在机械、化工、光电特别是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动力传动、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开发、制造能力。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数据来源:兵器工业集团网站、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兵器工业集团资产整合思路逐步清晰,计划用 3 年多时间把 110 个左右的子公司按照“专业化、地域化、产研结合”的思路整合为 28 个子集团,并从中打造十几个在国家层面有重要地位、在市场上有重要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行业领先者。

华东电脑股东大会

通过

拟购买华东所和宋世民、张为民、郭文奇、张宏、周彬、薛雯庆、李仲和谢瀚海

持有的上海华讯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合计90%的股权,资产预估值约18.9亿元

中航地产股东大会

通过

中航国际以现金10亿元认购111,856,823股;深圳中航以其持有的评估值为

60,617.63万元的深圳市中航华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认购67,804,955

股,以对本公司的6亿元债权认购67,114,093股.

新华光证监会批

拟购买西光集团拥有的防务标的及持有的天达光伏6.44%的股权,红塔创投持有

的天达光伏32.21%的股权,云南工投其持有的天达光伏8.06%的股权

洪都航空证监会批

拟购买的关联方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洪都公司)飞机业

务及相关资产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评估价值为57423. 39万元;长江通航的净

资产(所有者权益)评估价值为273. 01万元.

东安黑豹证监会批

拟购买中航投资持有的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16%股权、柳州乘龙专用

车有限公司13.53%股权及金城集团持有的安徽开乐35%股权、柳州乘龙37.47%股

权、上海航空特种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车零部件制造事业部相关的资产和负债。

后续重组分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承诺2011年前实现旗下子公司的整体上市,其旗下的18家子公司无疑是重点关注的标的,特别是东安动力、哈飞股份、成飞集成、中航光电、中航精机的重组预期较为强烈。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

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整合除了关注已经公布重组预案的公司外,可以从四个层面去考察旗下公司的重组预期:其一,大股东控股权比例较低,如低于30%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其二,旗下只有1家上市公司,如中核科技;其三,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已经启动了部分公司的重组,那么其他上市公司的重组预期较为强烈。

行业近况: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电力行业的重组一直是国家重点推进的。据了解,四大辅业集团的重组和发电央企的整体上市将成为电力领域央企重组的两条主线。其中,作为主辅分离改革的“硬目标”,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主导推动的四大电力辅业集团的重组整合将在今年完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发电领域,五大发电集团大量非上市资产将逐步注入其上市平台,其中,国电集团对国电电力的资产注入潜力最大,市场期望最高。实际上,目前123家央企中,电力板块的央企一共有12家,其中2家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5家综合性发电企业,1家水电投资类企业(三峡总公司)、2家建设类企业(葛洲坝集团、中水电),2家辅业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

伴随着电价的进一步改革,向电力上市公司注入资产获利更加确定,配合其他热点题材,电力板块的重组或是继军工板块之后的第二选择。天相投资也认为,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基础性行业,资产重组概念将是贯穿全年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行业预期整合一览表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平高电气

国网的全面介入甚至

资产注入都将为公司

未来发展提供想象。

央企产业链整合许继电气

国家电网今后3年内可

能向公司注入和电力

二次设备相关的核心

资产。

央企产业链整合国电南瑞资产注入的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文山电力资产注入的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ST 能山股权收购亏损央企并入相关集团华能国际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华电国际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黔源电力股权收购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华电能源股权收购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华电国际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大唐发电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华银电力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桂冠电力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长源电力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国电电力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平庄能源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吉电股份资产注入的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九龙电力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漳泽电力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上海电力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电力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西电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葛洲坝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行业预期整合一览表

A股公司股东权益变动平高电气(600312)

董事会预案

股东大会通过许继电器(000400)国电南瑞(600406)

证监会批复

资产置换的增发完成长江电力(600900)

重组预期较为强烈葛洲坝(600068)

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将成为重点振兴产业,位列6大新产业之首。央企重组的主旨是突出主业,因此那些与控股央企主业差异大的央企直属上市公司,重组的概率就高,投资机会相对较大。从统计数据来看,与控股央企主业差异大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两个领域,总共约有12家公司。从统计数据看,上市公司与控股央企主业差异大的也多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公司整合概率会更大。

行业预期整合一览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沙河股份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天通股份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华东电脑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四创电子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卫星通信

集团公司责任

中卫国脉资产注入的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大唐电信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高鸿股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彩虹集团公司彩虹股份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

集团公司上海普天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成都电缆

东方通信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波导股份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东信和平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通信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集团公司长城电脑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长城信息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长城开发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深桑达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夏新电子

中国软件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上海贝岭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华东科技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电广通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国有IT企业,中国电子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已达15家之多。其中上海贝岭(600171)有望成为中国电子未来旗下集成电路设计资产的整合平台;中国软件(600536)成为公司软件平台没有悬念;中电系中电子商贸工程和移动通信终端与服务两个板块的定位也较为清晰,其中中电广通(600764)和深桑达A分别是两块业务的整合平台。

目前中移动和中国联通(600050)已分别在H股和A股实现整体上市,中国电信除了酒店等其它辅业资产外也在H股实现了电信资产上市。在国资委要求央企剥离酒店地产等非主业资产背景下,中国电信已公告将把旗下7家酒店资产注入其控股的中卫国脉(600640),但中国电信集团仍拥有24家酒店。虽然央企酒店绝大多数亏损,如果3-5年内这些央企酒店副业要完成整合,短期内很多酒店资产的出售将对酒店行业估值产生影响,大部分酒店可能溢价下降或是折价转让。基于此,中国电信接下来很可能将余下资产优良的酒店继续注资中卫国脉,而该公司很可能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属下的酒店整合平台。

电子信息行业央企整合投资组合

A股公司股东权益变动平高电气(600312)

董事会预案

股东大会通过中卫国脉(600640)

证监会批复

资产置换的增发完成海普天(600680)

重组预期较为强烈上海贝岭(600171)中国软件(600536)

行业近况

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5.68亿吨,占全世界粗钢产量的47%,表观消费量5.65亿吨,是名符其实的生产、消费大国。但与世界钢铁强国相比,我国钢铁业仍存在着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中钢协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粗钢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五的钢企只占全国钢产量的不到30%。从全球来看,美国4家钢厂的产量占全国的61%,日本4家钢厂的占全国的75%。这种格局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是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无法获得议价权的重要因素。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说,近年来在进口铁矿石危机、钢铁产品出口不畅等的影响下,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宝钢股份600019 73.97 八一钢铁600581 53.12 南钢股份600282 2.42 新钢股份600782 1.44 太钢不锈000825 1.79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鞍钢股份000898 67.28

*ST钒钛000629 10.3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股份600005 64.71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钢天源002057 29.14

中钢吉炭000928 50.51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安泰科技000969 41.16

金自天正600560 2.03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铸管000778 49.33

钢铁行业重组预期

全球经济衰退给钢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虽然危机还没有过去,国内钢材价格仍处于下跌态势中,但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引下,面对即将展现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并购重组大戏,国内钢铁业也迎来了一次做大做强的机遇。

目前,已经完成的并购重组行为以钢铁集团为主,即钢铁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在新一轮的重组进程中,整体上市势必推进,因此,资产注入的预期同样值得期待。机会显然不仅来自以宝钢、武钢为首的国内钢铁业巨头,对于被并购方来说,并购重组同样意味着资金注入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革新。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有两类钢铁上市公司在未来的并购重组中值得期待:

一类是,目前在产品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均较为突出的钢铁上市公司,包括鞍钢股份、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它们兼具良好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重组后,由于规模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它们的利润率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另一类是,自身盈利水平相对落后钢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有望通过吸收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实现业绩的突破性增长,从这个角度讲,八一钢铁、韶钢松山、广钢股份、包钢股份、新钢股份、柳钢股份、本钢板材都存在这样的机会

央企煤炭企业及上市公司

神华集团中国神华601088 煤炭的综合性能源

公司专注于煤炭和

电力业务

集团集体

上市平台

中煤能源集团中煤能源601898

立足于煤炭产业,

稳步推进煤化工,

电力产业,做强煤

矿装备产业

集团集体

上市平台煤气化000968

原煤开采

煤化工产品

注入煤矿资产上海能源600508

原煤开采

电解铝、铝加工

太煤集团整体

上市平台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天地科技600582 煤炭机械制造龙头注入优质资产预期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集团性质为科研院

被重组预期

较强

重组预期分析:

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做为产业集团,按照国资委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的重组思路,他们可能会做为科研院所的资产接收平台,从而成为重组的最大受益方。

目前被重组预期最强的是煤炭地质总局,它旗下并无上市公司,股价划分比较容易实现,目前公司性质属于科研院所,与科工集团性质相近,被煤炭科工集团吸收的可能性较强,不过科工集团本身也有被神华集团与中煤能源集团吸收重组的可能性。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两家中央企业于2008年4月合并组建,刚刚被重组两年时间,后续被重组的预期较淡。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5亿元。主营业务为:煤炭等工程勘察、设计、服务、工程承包和矿用设备研发

制造;煤炭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与煤机装备、安全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国煤炭科工直属2家全资子企业(中煤国际、煤科总院)和1家控股高科技上市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院一公司共有独资或控股子企业43家。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于1953年,资产总额54.1亿元。下辖煤炭地质局、专业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等16个直属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目前主营为集煤炭资源研究与评价、钻探、物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化验与测试,航空测绘、空间遥感,化工地质、工程勘察、资源开发、机械加工与制造。

重点公司介绍:

(一)中国神华

基本情况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一体化能源公司,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煤炭上市公司的第二位,煤炭销量位居第二位。拥有煤、路、港、电一体化的独特竞争优势,在中国煤炭行业处于领导地位。同时,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最大的煤炭出口生产商,并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优质煤炭储量。

公司立足于煤炭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专注于煤炭和电力业务,在煤制油方面有突出的行业比较优势。重组预期集团整体上市平台。公司计划在2009年-2013年,公司大致计划的投资额约2700亿元,其中30%-50%为资本开支,用于对神华集团相关优良资产的收购,以及开发和收购国内新的煤炭资源,未来实现五年产能翻番的目标。

(二)中煤能源

基本情况

中煤能源是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先进的开采和洗煤技术及设施,并不断扩展煤炭生产业务。公司确立了新的战略发展目标,立足于煤炭产业,稳步推进煤化工,电力产业,做强,做精煤矿装备产业,适时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以煤炭产业为核心,以煤化工,电力,煤矿装备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建成山西,蒙陕,江苏,新疆,黑龙江五大煤炭生产和转化基地。

国内最大的煤矿装备制造商:公司为全国最大的煤矿装备制造商,具有优秀的煤矿设计能力,是国内产业链最完善的综合型煤炭企业。

煤焦化业务:公司焦炭产能43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独立机焦生产企业,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焦化业务,积极发展综合利用项目和焦炭副产品深加工,焦炉煤气合成甲醇,余热发电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焦炭副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重组预期

集团煤矿资产注入平台。(较强)

吸收煤炭地质总局的预期。(较弱)

(三)天地科技

基本情况

煤炭装备领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公司,公司具备以先进技术及多种优势和壁垒,目前是国内唯一的煤炭成套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已建立起了1200人的技术队伍,具备煤炭机械“三机一架”(采掘机,掘进机,运输机和液压支架)一体化的研发设计能力。

重组预期

科工集团唯一上市公司,并有望成为煤炭地质总局煤炭机械制造整合的业务平台和集团整体上市的平台,有双重的资产注入预期,

行业近况

2010年7月2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发布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产销保持了较高增速,规模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随着央企重组步伐的加快,汽车行业整合预期也随之加强。

汽车行业景气指数

央企汽车企业及上市公司:

央企—汽车企业旗下上

市公司

主营业务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

6000

06

积极实施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战略

集团内部资产

整合

整体上市预期东风科

6000

81

公司以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为主,股权转让后,有望成为集

团零部件整体上市的平台

集团内部资产

整合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

司一汽轿

0008

00

国内最具规模的轿车整车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混合动力业务整体上市预期

一汽富

6007

42

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

资产置换、整

体上市预期

一汽夏

0009

27

国内主要的经济型轿车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混合动力业务整体上市预期

启明信

0022

32

汽车电子提供商,国内唯一一家从事专门汽车业管理软件与

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整体上市预期

一、已完成重组

1、2007年12月,上汽重组南汽,涉及金额达到20多亿元人民币。2009年5月,广汽重组长丰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后第一个跨区域并购案例。

总公司名称参、控股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600104上海汽车600841上柴股份600741华域汽车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600991 广汽长丰

2、2009年11月长安重组中航旗下公司

2009年11月10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告长安集团与中航旗下汽车业务进行战略重组。两集团重组成立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兵装集团持股77%、中航工业持股23%。重组完成后,长安集团将在全国拥有9大整车生产基地、21个整车工厂和27家直属企业。现有150万辆产能将提升到220万辆。

作为中国着名的两大军工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进行重组,这是贯彻落实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做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举措;

是央企之间汽车领域自发进行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略重组,必将对中国汽车行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这也意味着振兴计划倡导的兼并重组真正进入到了磋商期和磨合期。

专业人士认为,此次重组虽仅限于长安集团层面的整合,在短期内不会对上市公司东安动力与长安汽车的业务做出调整,但长安集团的整合却有利于长安汽车与东安动力的中长期发展。

长安集团的此次重组,也重燃了投资者对同行业的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想像。今年8月,一汽轿车、一汽夏利和启明信息的同时停牌,被投资者认为是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启动。虽然此信息被一汽集团否认,但市场却普遍认为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已指日可待。据一汽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一汽集团整体上市正在推动中,根据公司的规划,整体上市早则2010年完成,迟则要等到2013年才能完成。

总公司名称参、控股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昌河铃木、东安三菱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长安汽车

二、重组预期、资产整合

1、一汽集团具备资产重组预期,已迈出整体上市第一步,拟将持有的一汽轿车、一汽夏利股权作为其主业资产的一部分出资到拟新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但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国资委。

总公司名称参、控股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一汽轿车、长春一东、一汽夏利、启明信息、

*ST金杯、一汽富维、龙建股份

重点公司介绍

(1)一汽轿车

基本情况:

公司是国内最具规模的轿车整车生产基地,具有规模及品牌优势,主导产品处于乘用车中高端,新车型奔腾B50和马自达睿翼的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整车销售13万辆(+72%),其中二季度实现整车销量6.9万辆(环比+14%,同比+57%),驱动上半年盈利同比去年同期提升100%至150%,预计全年产销规模将达到26.5万辆(+40%)。而随着一汽集团改制铺路整体上市,对一汽轿车而言,无论是被借壳还是被吸收合并,都将获得合理估值溢价。

重组预期:

2010年7月14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一汽集团函告:一汽集团正进行主业重组改制,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集团拟将所持上述两公司的股权作为主业资产出资到拟新设立的股份公司,此举是为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 整体上市迈出第一步。

(2)一汽夏利

基本情况:

公司是国内主要的经济型轿车的生产企业,国家启动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战略举措以及出台一系列为经济型轿车发展创造良好机遇的政策,有望从中受益。此外公司的海外销售特别是在墨西哥市场的开拓取得了很大进展,公司的合作伙伴已先后建成标准4S经销店26家、店中店300家,网络遍布墨西哥中部的13个省,市场开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预计2010年1-6月净利润约26849万元-29431万元,同比增长420%-470%。

重组预期:

2010年7月14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一汽集团函告:一汽集团正进行主业重组改制,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集团拟将所持上述两公司的股权作为主业资产出资到拟新设立的股份公司,此举是为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 整体上市迈出第一步。

(3)启明信息

基本情况:

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具备整车厂商背景的汽车电子提供商,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专门汽车业管理软件与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凭借一汽集团的支持,公司不仅在汽车业ERP软件、汽车电子、集成服务和数据中心等四大业务领域具备了技术优势,而且在下游销售和客户稳定性方面具备优势。本次通过配股募集资金投向数据灾备中心扩建项目后,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为公司贡献稳定的利润来源。预计2010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小于30%。

重组预期:

2010年3月实施配股新增上市计划,也有可能作为集团资产注入平台。

2、东风汽车集团于2010年7月14日发行20亿元201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充发行人下属乘用车公司所需营运资金以及对研发的投入,具备了资产整合的可能。

总公司名称参、控股公司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600006 东风汽车、 600081东风科技

(1)东风科技

基本情况:

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在国内汽车零配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公司还积极投入高科技电子产品领域,并有望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控股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业最大的合资项目,是国内第一家生产全系列车型的合资公司。重组预期:

2010年7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将其所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65%全部协议转让给东风零部件公司,此为公司控股股东内部资产整合。股权转让后,新的控股股东是东风集团打造的零部件平台,公司有望成为集团零部件整体上市的平台,此次公司走过经营拐点,迎接重组。

行业近况

作为国资委重点布局的七大行业之一,石油石化行业的上市公司已经给过市场几次惊喜。

黑石集团入股蓝星集团在久经传闻后终于敲定,石化行业展开新一轮整合的传闻也不胫而走。蓝星集团旗下的三只股票星新材料(600299.SH)、蓝星清洗(000598.SZ)、沈阳化工(000698.SZ)在消息正式宣布的当天复牌齐齐大涨。虽然近两日出现回落,但是央企整合引发的效应已足以令投资者注目。

作为开始整合的央企,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对旗下上市公司的整合最为典型。

2005年11月15日开始,吉林化工(000618.SZ)、锦州石化(000763.SZ)、辽河油田(000817.SZ)陆续宣布大股东中

石油以现金作为对价,通过境内外同步要约收购的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整体收购。直到2006年2月12日,吉林化工A股要约收购期满,中石油成功实现3家公司的私有化,3只股票分别在A股、H股以及纽约交易所终止交易,并成功退市。

2006年2月8日,中石化旗下4家子公司——扬子石化(000866.SZ)、齐鲁石化(600002.SH)、石油大明(000406.SZ)、中原油气(000956.SZ)同时发布停牌公告,中石化对这4家公司的私有化拉开序幕并在当年完成。

这4家公司被正式私有化的前半年,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几只股票的股价都创造了一倍以上的收益。

随后,中石化对其旗下S武石油(000668.SZ)、S鲁润(600157.SH)卖壳也为投资者创造了远超大盘的收益。S武石油自今年1月下旬公布卖壳方案复牌以来,股价上涨了1.5倍有余,而S鲁润在4月27日复牌后直接创造了连续20个涨停板。

一份券商报告认为,央企整合是一种大趋势,具有整体上市、私有化概念、壳资源概念以及并购概念的上市公司只是一种可能概率,本身带有不确定性,实际投资中还得不断地进行跟踪,整合进程和时间在事前也是难以明确预料的。对央企整合投资机会的把握应重在对整合趋势的把握,采取趋势投资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大庆华科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石油济柴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S上石化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泰山石油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S仪化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岳阳兴长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江钻股份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海油工程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中海油服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化国际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中国化工集团公司*ST河化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沧州大化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兴蓉投资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星新新材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天科股份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黑化股份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沙隆达A 收购兼并预期央企产业链整合

石油石化股的回归与私有化此前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但中石油和中石化对旗下上市公司的私有化进程尚未结束。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均已基本实现整体上市,从大集团小公司层面分析,旗下“小”上市公司有望被借壳或是注入资产,如岳阳兴长、大庆华科(000985)、石油济柴(000617)、泰山石油、江钻股份。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doc电子教案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d o c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 一、航空航天的基本内涵 航空是指在地球周围稠密的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航天是指在大气层之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星附近以及恒星际空间的航行活动。 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新成就,以及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 航空航天的发展与军事应用密切相关 航天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开拓了许多崭新的领域。 二、飞行器分类 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之外的空间飞行的器械,统称为飞行器。 三大类 (1)航空器` (2)航天器

(3)火箭和导弹 在许多文献中,火箭一词有时既指火箭发动机又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 三、航空器发展概况 (a)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原理:利用空气静浮力 10世纪初期中国的“孔明灯” 18世纪末期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气球 1783年10月15日罗齐埃热气球高度26米 同年11月21日罗齐埃和达尔兰德斯热气球高度1000米 随后,法国查理充以氢气的气球高度915米 1900年德国齐柏林硬式飞艇 1937年在一次从德国到美国的飞行中飞艇突然起火爆炸,飞艇结束了商业飞行 20世纪70年代,飞艇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材料,用以巡逻和吊装大型装备 (b)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19世纪初英国的乔治·凯利《论空中的航行》,为后来航空器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为了使飞机能够成功的飞行,必须解决升力、动力、稳定飞行和操纵等问题。 1896年美国科学家兰利制造了一个用蒸汽机作动力的飞机模型1893年汽油内燃机问世 20世纪初兰利又制造了安装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因为未能解决飞机稳定飞行和操纵的问题,两次试飞未能成功。 1891~1896 德国李林达尔用滑翔机进行了2000多次的滑翔试验,为解决滑翔机的稳定飞行和操纵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1903年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飞机实现了人类最早的持续动力飞行 1906年法国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成功的飞行了他们自己设计的飞机 1909年法国布莱里奥成功的飞行了他们自己设计的飞机(首次飞越了英吉利海峡) 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了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空气动力学理论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大量应用于飞机设计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飞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声障”问题、“热障”问题 1968年底苏联首先试飞了超声速旅客机图-144 1969年初英、法合作研制的‘协和号’旅客机试飞 “声爆”问题 直升机的飞行稳定问题和操纵问题比较复杂,直到1936年才成功的试

航天器的发展史

航天器的发展史 摘要美丽的星空、浩瀚的宇宙对于人们来说充满了无限的诱惑,激励人们不停地去探索与发现。从古代的嫦娥奔月到现在的嫦娥一号升天,都寄予着人们无限的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器的出现使得脱离大气层飞向外太空不再是一个梦想。同时,对宇宙的探索提高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对人类自我的认知程度。当然也必定会带动现在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发展,使得我们的社会文化与经济文化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宇宙;探索与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器;经济与政治 Spacecraft Development Abstract:The beauty of the sky, the vast universe filled with infinite enticement for people,inspiring people to keep exploring and discovering.From ancient chang e to the number of now ascended into heaven, which wholly people infinite hop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the spacecraft made from the atmosphere to fly to the outer space is not a dream.At the same tim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improved people the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and human cognitive degree of self.Of course it also will drive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making our social culture and economic culture mor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Keywords: Universe;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pacecraf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1 航天器的概要 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它是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宇宙探测器的总称。航天器是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相传最早的试图飞天的人是中国一名叫做“万户”的人,他做了两个大风筝绑在椅子两边,并且将不少的火药绑在凳子上,然后命令仆人点燃火药,但是随着巨响,他消失在烟雾中,人类最早

《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

《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 载人航天飞行 ①人类要想进行航天飞行,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且不说发射火箭时发动机所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巨大的噪声,单是加速上升和减速返回时所产生的几倍,几十倍的重力加速度,如不采取措施,就会将人压成肉饼.另外,太空是个超高度的真空环境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体内的液体会迅速气化沸腾而散逸.最后,太空中还有足以致命曲强烈辐射. ②为了了解太空这个陌生环境中各种影响生命的因素,在人类上天之前,必须先用动物进行实验.通过动物实验为人类上天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当航天器在太空中作无动力轨道飞行时,由于离心惯性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及其里面的—切物品,均处于失重或微重力状态这改变了许多在地面上常见的现象,使单调艰苦的太空生活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 ④由于失重,衣服可以停留在空中并展开成方便的形状,穿衣时只要将四肢伸进去即可.食物可以摆放在空中,然后用嘴去吸食,就像鱼儿在水中觅食.太空睡眠倒是十分方便,无论什么姿势,不记什么地方都可以入睡.但为了安全,应钻进睡袋,且睡袋要固定在舱壁或床板上,否则一觉醒来;所有人都会挤在通风口前面.如果飞船加速或减速,还会被碰伤睡时手臂也应放进睡袋,不然在睡梦中会被卷进机器或碰着仪器开关. ⑤太空的个人卫生是—件十分麻烦的事.如剃须前必须抹剃须膏,防止泡沫飞溅,而使用的剃须刀又必须能吸须渣以免须渣乱飞.为避免刷牙时泡沫飞溅和洗脸时的水珠飞溅,太空中洁牙只能用洁齿纸等,而洗脸则只能用湿毛巾擦擦.太空中淋浴更是—件大事.在一个封闭的圆筒内,水从上面用压力压进来后,就会飘在空中,粘在身上和筒壁上,为防止被水溺,淋浴者必须戴防水和供氧面罩.脏水用水泵从下面抽出去,粘在筒壁上的水殊,要用吸尘器吸.洗15分钟淋浴,准备和收拾的时间要两三个小时. ⑥到太空去行走,就是—件十分惊险的事情了.首先,航天员必须穿上舱外活动航天服.这种航天服与密封舱—样,能供给航天员氧,水,保持一定的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总之,要有能维持一个适合生命的生存环境的条件.其次,要吸纯氧排氮.因为密封座舱中采用的是与地面上大致相同的空气成份,因此,出舱前还必须吸纯氧排氮,否则在舱外低压环境中,身体里的氮便会游离出来,堵塞血管,形成气胸,从而对生命造成危害. ⑦航天飞行是一种集各种先进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工作,同时也是—项高风险的事业,尽管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考虑得很周到,但仍难免有意外发生.比如1971年6月30日,俄罗斯3名航天员乘"联盟Ⅱ"号飞船飞行后返回时,因座舱漏气,全部窒息而死.任何事业都会有牺牲,对于航天事业跟如此 17,从第①段内容看,人类航天飞行必须克服的困难是什么请概括.(4分) 18,第⑧—第⑥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载人航天飞行生活,这三个方面是:(3分) ① ② ⑧

航天发展史简介

航天发展史简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从1956年至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如今,航空航天行业是支持整个中国的重要行业。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不仅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比如,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资源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在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开展“两弹一星”工程的主要原因。拥有航天火箭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

慑力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如今,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以大型飞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以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为引领,加强航空航天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顶层衔接,促进军民用技术相互转移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振兴航空航天事业,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同行共享发展成果。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不断推出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扶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概述

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概述 载人航天的返回舱,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及空天飞机等,再入大气层时,由于航天器从接近真空的外空间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再加之飞行速度很好,在大气中以高马赫数飞行时,飞行器和弹体表面会产生严重的启动加热,将对飞行器表面产生热损伤,因此防隔热材料是飞行器最重要的关键材料之一。防隔热材料是能够阻止热量传递,保护仪器或设备正常工作的一类材料。 烧蚀类热防护材料发展历史长,技术也相对成熟,因此应用也相对广泛。例如由甲醛,环氧树脂或硅橡胶为集体的低密度烧蚀材料适用于高焓,低热流和较长时间使用条件下的飞行器防热,是宇宙飞船返回舱和星际探测器中重要的热防护材料。有的返回舱采用高密度烧蚀材料,由石棉玻璃布(大底处)或加氟特伦(侧壁处)构成烧蚀层。NASA目前正研制的“猎户座”飞船的防热罩将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烧蚀系统,可通过逐渐烧蚀来消耗掉大气再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 传统的烧蚀材料热防护是以牺牲防热材料的质量损失换取防热的效果,但对外形不变的要求,烧蚀热防护已无能为力(?),于是提出非烧蚀的概念。对于非烧蚀(或可重复使用)的新型防护系统及材料来说,提高材料极限使用温度和高温性能,提高表面辐射,抗氧化能力,防隔热一体化和能量疏导和耗散机制的主被动结合防热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近期的一些研究表面了改性碳/碳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超高温陶瓷材料以及新型隔热材料在热防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碳/碳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尤其是高温强度稳定),抗热冲击性能好,耐烧蚀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对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体材料和涂层设计及其系列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强度和使用温度,提升重复使用可靠性等方面。近期美国采用多种方法大幅度提高了2D碳/碳复合材料基材的层间和面内力学性能,对抗氧化涂层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克服了碳/碳复合材料材料本身不耐氧化的缺点,而保留了直到2500℃的超高温条件下机械性能不降反升的有点。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涂覆Hfc 等难熔碳化物,可大大减低碳/碳复合材料少时率,能承受更高燃气温度或延长时间。 超高温陶瓷材料及陶瓷基复合材料材料 超高温材料指的是在高温环境下(高于2000℃)以及反应气氛中(如原子氧环境)能够保持物理和化学稳定性的一种特殊材料。包括:硼化物,碳化物以及氮化物在内的一些过度金属化合物。由高熔点硼化物,碳化物以及氧化物组成的多元复合陶瓷材料被称为超高温陶瓷材料,在2000℃以上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特性。 隔热材料 纳米隔热材料与功能梯度材料。功能梯度材料是指构成材料的要素即组成和结构沿厚度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呈连续变化,从而使材料的性能也呈梯度变化的一种新型材料,预期这种新型的材料将会成为航空航天器热防护系统新一代隔热材料的研究方向之一。(?)对隔热材料要求越来越高,主要的研究趋势有三个方面: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2008-11-25 中国复合材料在线[收藏该文章] 材料的水平决定着一个领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航空、航天、空天三大领域都 对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材料科技制约着宇航事业的发展。 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其结构简单,机动、可靠、易于维护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武器系统及航 天领域。而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是衡量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在固体发动机研制及生产中尽量使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目标, 目前已拓展到液体动力领域。科技发达国家在新材料研制中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做到了需求牵引带动材料技术发展,同时材料技术创新又推动了发动机水平提高的良性发展。 目前,航天动力领域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总的发展方向是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及低成本。 作为我国固体动力技术领域专业材料研究所,四十三所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各类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及成型技术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究水平,突破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 机用复合材料壳体和喷管等部件研制生产中大量的应用基础技术和工艺技术难关,为我国的 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牵引我国相关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总体水平的 提高。建所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远地点发动机,气象卫星风云二号 远地点发动机,多种战略、战术导弹复合材料部件的研制及生产任务。目前,四十三所正在 研制多种航天动力先进复合材料部件,研制和生产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逃逸系统发动机部件。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国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1结构复合材料 国外发动机壳体材料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主要方向是采用炭纤维缠绕壳体,使发动机质量比有较大提高。如美国“侏儒”小型地地洲际弹道导弹三级发动机(SICBM-1 、-2、- 3 )燃烧室壳体由IM-7炭纤维/HBRF-55A 环氧树脂缠绕制作,IM-7炭纤维拉伸强度为 5 300MPa , HBRF-55A 环氧树脂拉伸强度为84.6MPa,壳体容器特性系数(PV/Wc )>3 9KM ;美国的潜射导弹“三叉戟II (D5 )”第一级采用炭纤维壳体,质量比达0.944,壳 体特性系数43KM,其性能较凯芙拉/环氧提高30% 国外炭纤维的开发自八十年代以来,品种、性能有了较大幅度改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①性能不断提高,七、八十年代主要以3000MPa的炭纤维为主,九十年代初普遍使用 的IM7、IM8纤维强度达到5300MPa,九十年代末T1000纤维强度达到7000MPa,并已开始工程应用;②品种不断增多,以东丽公司为例,1983年产的炭纤维品种只有4种,至U 1995 年炭纤维品种达21种之多。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炭纤维满足了不同的需要,为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芳纶纤维是芳族有机纤维的总称,典型的有美国的Kevlar、俄罗斯的APMOC,均已在多 个型号上得到应用,如前苏联的SS24、SS25洲际导弹。俄罗斯的APMOC纤维生产及其应 用技术相当成熟,APMOC纤维强度比Kevlar高38%、模量高20%,纤维强度转化率已达到75%以上。PBO纤维是美国空军1970年开始作为飞机结构材料而着手研究的产品,具有刚

总结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看法

总结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看法 (一)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1978年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第一次是在1999年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随着“神舟”四号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已成功进行了4次

航空用钛合金的发展概况

航空用钛合金的发展概况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曹春晓 摘要:航空用钛合金近期工程化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技术创新的"亮点",其中工艺创新的亮点比成分创新的亮点更多一些。这些亮点包括阻燃钛合金、钛基复合材料、纤维钛层板、超塑性钛合金、特大整体结构件锻造工艺、金属型精铸工艺、大型整体结构件精铸工艺、激光成形工艺、摩擦焊工艺和β热处理工艺等。 关键词:钛合金飞机发动机热处理工艺 20世纪50年代,军用飞机进入了超声速时代,航空发动机相应地进入喷气发动机时代,原有的铝、钢结构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钛合金恰恰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工业性发展阶段,由于它具有比强度高、使用温度范围宽(-269~600℃)、抗蚀性好和其他一些可利用的特性,因此很快被选用于飞机及航空发动机。50年来的世界钛市场中最大的用户始终属于航空。当前,航空仍然占50%左右市场份额。 受2002年"9.11"事件影响,美国2003年钛工业产品发货量降至15625t(2002年为16071t),日本2003年钛加工材发货量则降至13838t(2002年为14481t),而中国从2000~2004年的钛加工材销售量却一直以很高的速度增长(见表1)。 1993年以后,几乎看不到新推出的工业性钛合金,而钛合金工艺方面的创新却屡见不鲜。这既与冷战时代的结束有关,也与工艺创新往往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有关。 一、钛合金在飞机及航空发动机上的用量不断扩大 . 飞机机体的钛用量 表2中列出的-18、A-22、F-35三大战斗攻击机和B-2轰炸机是美国在2015年前保持空中优势的4块"王牌"。由表2可知,总的发展趋势是钛在飞机机体上的用量不断扩大。-18在不断改型的过程中其钛用量也不断增多。 民用飞机的钛用量也在不断扩大(图1和表3)。 我国战斗机的钛用量也在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的歼八系列的钛用量为2%,两种新一代战斗机的钛用量分别为4%和15%,更新一代的高性能新型战斗机的钛用量将达25%~30%。 . 航空发动机的钛用量 从表4和图2可知,国外先进发动机上的钛用量通常保持在20%~35%的水平。 我国早期生产的涡喷发动机均不用钛,1978年开始研制并于1988年初设计定型的涡喷13发动机的钛用量达到13%。2002年设计定型的昆仑涡喷发动机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钛用量提高至15%。即将设计定型的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发动机又进一步把钛用量提高到25%的水平。 二、航空用钛合金近期工程化发展中的一些"亮点" . 阻燃钛合金闪亮登场 为了避免"钛火",俄罗斯曾研制了含Cu高量的BTT-1和BTT-3阻燃钛合金,但由于其力学性能和熔铸性能差而未能工程化。美国发明的AlloyC(Ti-35V-15Cr)阻燃钛合金近期已成功地应用于F119发动机(-22战斗机的动力装置)的高压压气机机匣、导向叶片和矢量尾喷管。这是高温钛合金领域的最新亮点,也是钛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和未来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与未来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1、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教学文案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航天器的发展史

航天器的发展史 【摘要】本文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航天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然后 ,阐述了航天器的分类,并对三种载人航天器做了简单的对比,重点概括了航天器的发展历史,包括卫星、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飞船和国际空间站的发展过程,简要分析了各种航天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最后 ,对航天器的发展目标和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航天器卫星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发展历史 【引言】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技 ,是许多最新科技成就的集成 ,对国家现代化和社会进步有宏观促进作用 ,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效益是其特点,航天器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航天器的发展是人类的对外太空奥秘探索的进步,是人类发展和认知的进步。航天器的发展是紧紧依赖于各学科的发展的,材料、动力学等自然学科对它们的发展有直接的关键的影响,航天器的进步也是科学的进步,标志着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的发展日趋成熟。 1航天器基本介绍 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载具等,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中,基本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动的各种飞行器。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航天器大多不携带飞行动力装置,依靠运载火箭,通常为第二级火箭提供的初速来运动。运载火箭在燃料耗尽后就自动分离,向地球下落;航天器或者进入绕地球轨道,或者在给以动量情况下,继续飞向太空目的地。在极高真空的宇宙空间航天器靠惯性自由飞行。航天器的运动速度为八到十几公里每秒。 绝大多数航天器为无人飞行器,各系统的工作要依靠地面遥控或自动控制。航天员对载人航天器各系统的工作能够参与监视和控制,但是仍然要依赖于地面指挥和控制。航天器控制主要是借助地面和航天器上的无线电测控系统配合完成的。 航天器的电源不仅要求寿命长,比能量大,而且还要功率大,从几十瓦到几千瓦。[1]它使用的太阳电池阵电源系统、燃料电池和核电源系统都比较复杂,涉及到半导体和核能等项技术。航天器轨道控制和姿态控制系统不仅采用了很多特有的敏感器、推力器和控制执行机构以及数字计算装置等,而且应用了现代控制论的新方法,形成为多变量的反馈控制系统。 2航天器的分类 [2]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无人航天器按是否环绕地球运行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通常,航天器分为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 2.1 人造地球卫星 简称人造卫星,是数量最多的航天器,约占航天器总数的90%以上。它按用途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应用卫星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人造卫星,按是否专门用于军事应用卫星又可分为军用卫星和民用卫星,[3]军用航天器包括军用卫星、天基武器和执行军事使命的载人航天器,有许多应用卫星是军民兼用的。 2.2 空间探测器 又称深空探测器,按探测目标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各种

中国载人航天的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的历程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中国载人航天的历程 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航天员出舱实验 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点火第12秒,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序拐弯。此时,火箭距地面高度为211米。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点火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成功。飞行中,整流罩能保护飞船免受热和气流的作用。此时,第二级火箭已飞出稠密大气层,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指挥员宣布:飞船飞行正常。指挥员宣布,飞船遥测信号正常,雷达跟踪正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全面启动。雷达发现飞船目标,雷达跟踪正常。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

航天器发展史

机械小论文 12 年10月8日

航天器发展史 [摘要] 分类介绍了火箭、卫星、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主要介绍了苏(俄)美两国对航天器的研究以及他们在不同年代所发射的航天器 [关键词] 航天器;火箭;卫星;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飞船 引言 航天器的基本知识 “在太空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具有一定功能并执行一定任务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和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三大类。[1]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1957 ” 年10 月 4 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 号” ,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国“阿波罗11 号”飞船,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航天器和飞机特征的航天飞机是美国“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至今,航天器还都是在太阳系内运行。通常,航天器分为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是数量最多的航天器,约占航天器总数的90%以上。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器,按探测目标分类。载人航天器,按飞行和工作方式分为载人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既是航天器又是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在天体引力场作用下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两种:环绕地球运行和飞离地球在行星际空间航行。环绕地球运行轨道是以地 球为焦点之一的椭圆轨道或以地心为圆心的圆轨道。行星际空间航行轨道大多是以太阳为焦点之一的椭圆轨道的一部分。航天器克服地球引力在空间运行,必须获得足够大的初始速度。在地球表面的环绕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高度越高,所需的环绕速度越小。航天器在空间某预定点脱离地球进入行星际飞行必须达到的最小速度叫做脱离速度,又叫逃逸速度。预定点高度不同,脱离速度也不同。在地球表面的脱离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从地球表面发射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所需的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一、火箭技术 火箭是人类实现航天的重要工具,无论是载人飞船还是人造卫星,都需要火箭作为运输载体。中国三国时期就出现一种带火的箭,即在箭杆前部绑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出,称为火箭。后来火箭在古代中国逐渐发展为多种构造,如神火飞鸦,火龙出水等。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发展起来,先驱者的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人戈达德和德国奥伯特。齐奥尔科夫斯基毕生从事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 研究。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对火箭飞行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论证,最早从理论上证明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他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奠定了理论基础。戈达德博士在1010 年开始进行近代火箭的研究工作。他在1919 年的论文中提出了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指出火箭必须具有7.9km/s 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引力。他认识到液体推进剂火箭具有极大的潜力,1926 年3 月他成功在研制和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

航天飞机发展史

航天飞机发展史 1.重大事件: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员莎丽·赖德(Sally K·Ride)乘挑战者号上天飞行,名列美国妇女航天的榜首。 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次实现黑夜发射,6天后又在黑夜降落,宇航员队伍中的布拉福德是第一位“登天”的黑人。 1984年2月3日乘挑战者号上天的麦坎德利斯(B·McCandless),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带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此后宇航员“太空漫步”成为航天飞机任务中经常出现的画面。 1984年4月6日挑战者号上天后,宇航员首次抓获和修理轨道上的卫星成功。1984年10月5日,又是“挑战者”号,首次搭载了7名宇航员升空,其中女宇航员凯瑟琳·苏利文成为第一位太空行走的美国女性,从此航天飞机经常运送7名宇航员。 1985年1月24日发现号升空,首次执行秘密的军事任务。 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Taylor Wang)乘挑战者号上天参加科学实验活动。 1985年11月26日,亚特兰蒂斯载宇航员上天第一次进行搭载空间站试验。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发射升空时由于O型密封圈脱落导致一连串反应,并在发射升空72秒时爆炸解体坠毁。造成7名宇航员丧生,才有了里根总统那次著名的演讲《真正的英雄》。 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任务中止32个月后升空,5名宇航员释放了一颗卫星,并完成了几项科学实验,这标志着航天飞机项目再次走上正轨。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轨道,人类有了观察遥远宇宙的“火眼金睛”。 1992年5月7日奋进号首次飞行,宇航员在太空第一次用手工操作抢救回收卫星成功。 1992年7月31日亚特兰蒂斯号上天,首次进行绳系卫星发电试验。 1992年9月12日,“奋进”号升空,这架航天飞机成为宇航员马克·李和简·戴维斯的“婚礼特快”,这两位宇航员是第一对在太空缔结良缘的夫妇。 1995年6月27日,“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它实现了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在外太空互相“串门”,新闻评论说“冷战”已在地球之外结束。

神奇的载人航天

神奇的载人航天 必然花开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他们的高大、尖端、集万千宠爱与荣耀于一身。但在这无数光环的背后,其实是无尽的汗水,他们日复一日的在魔鬼训练中煎熬,经历无数的淘汰与选拔,才能万中挑一,他们就是宇航员。 在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为提高航天员耐力,曾让航天员穿上80公斤重的航天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步行30千米,这样是为了保持良好身体素质。 而每天都进行的这种高强度的锻炼,其实在所有的训练中算是最简单、最容易的训练内容。宇航员还要进行包涵天文、地理、地质气象、大气物理、飞行力学、计算机、无线电导航、领航、火箭、航天器构造、医学常识和救护技术的理论知识学习。 身体素质锻炼和理论知识学习之外,还必须具有空中环境的适应性和熟练驾驶技巧,另外常用飞机作抛物线飞行和利用中和浮力模拟池进行失重状态下的动作练习,常用大型离心机以增强人员对超重的耐受能力,常用隔离舱以提高人员对航天寂静环境和生活规律的适应性,以及根据不同的救生方案进行弹射座椅或救生塔的救生训练。 有时还把人员投放到人迹稀少的大森林和冰冷的海水中以训练人员在特殊情况下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后在没上天之前先对太空中的情况从心理上进行一下适应增强心理的稳定性的心理训练,一名职业宇航员的培养至少需要3年时间,也就是说这3年里,他们每天都面对这样高强度的魔鬼训练。 石磊老师希望通过这次讲座使同学们明白,现有的学习时光虽然苦闷但掺杂着幸福、期待,苦闷终有尽时,有些人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换来的可能是遥遥无期的等待。勉励同学们吃苦耐劳不惧困难,将这份航天精神带入学习里、带入生活中,要相信只要全力以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