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作者:李经纬, 陈立平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刊名:

外语教学与研究

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卷(期):2004,36(5)

被引用次数:56次

参考文献(45条)

1.Boussofara·Omar N Revisiting Arabic diglossic switching in light of the MLF model and its submodels: the 4-M model and the Abstract Level Mode 2003

2.Blom J P;J.Gumperz Social meaning in linguistic structure:Code-switching in Norway 1972

3.Code-switching:Structural models 2001

4.Bhatt R M Code-switching, constraints, and optimal grammars 1997

5.Beebe L M Social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municative strategy of dialect of codeswitching 1981

6.Code-switching: discourse models 2001

7.The pragmatics of code-switching:A sequential approach 1995

8.Wardhaugh R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1998

9.Tabouret-Keller A Comment 1983

10.Sridha S N;K.Sridhar The syntax and psycholinguistics of bilingual code-mixing 1980

11.Shin S J;L Milroy Conversational codeswitching among Korean-English bilingual children 2000

12.Poplack S Syntactic stuctur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codeswitching 1981

13.Obler L;M Albert A monitor system for bilingual language processing 1978

14.Explaining aspects of codeswitching and their implications 2001

15.Myers-Scotton C;J. L. Jake Forr types of morphemes: Evidence from aphasia, code-switch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tion 2000

16.Myers-Scotton C;A.Bolonyai Calculating speakers: Codeswitching in a rational choice model 2001

17.Explaining the role of norms and rationality in code-switching 2000

18.Code-switching 1997

19.Social Motivations for Codeswitching : Evidence from Africa 1993

20.Duelling Languages: 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Codeswitching 1993

21.Myers-Scotton C Code-switching as indexical of social negotiations 1988

https://www.doczj.com/doc/fc6571087.html,roy L;P Muysken One Speaker,Two Languages: Cross-discipliuary Perspectives on Code-switching 1995

https://www.doczj.com/doc/fc6571087.html,roy L;Li W A social network approach to code-switching: the example of a bilingual community

in Britain 1995

24.Mesthrie R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Sociolinguistics 2001

25.Mesthrie R Code-mixing 2001

26.Meeuwis M;J Blommaert The 'markedness model' and the absence of society: Remarks on codeswitching

1994

27.McCormick K M Code-switching: Overview 2001

28.Macnamara J The bilingual's linguistic performance: A psychological overview 1967

29.Li W The Bilingualism Reader 2000

30.Li P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of code-switched words by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1996

31.Kachru B B On mixing 1983

32.Code-switching 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1995

33.Heller M Codeswitching 1988

34.Heath J Borrowing 2001

35.Gumperz J J Discourse Strategies 1982

36.A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 to code-switching:the recognition of guest words by bilinguals 1995

37.Exploring the recognition of guest words in bilingual speech 1988

38.Grosjean F Life with two Languages: 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 1982

39.Giles H;P F Powesland Accommodation theory 1997

40.Giles H;N Coupland Language: Contexts and Consequences 1991

41.Fishman J A Who speaks what language to whom and when 1965

42.Eastman C M Codeswitching as an urban language contact phenomenon 1992

43.Clyne M Constraints on code-switching: How universal are they?[外文期刊] 1987

44.Auer P Code-switching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Interaction and Identity 1998

45.Alfonzetti G The conversational dimension in code-switching between Italian and dialect in Sicily 1998

引证文献(57条)

1.阿娜尔·努拉汗哈-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学初探[期刊论文]-语言与翻译(汉文版) 2010(1)

2.何丽国外语码转换研究的几个视角[期刊论文]-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1)

3.何娟网络聊天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4.陈欣从顺应论角度看大学校园的英汉语码转换[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10(21)

5.韩苏.刘婵娟语码转换成因研究[期刊论文]-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2)

6.郭现莹.王欣家庭谈话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案例分析[期刊论文]-现代交际 2010(1)

7.陈娇.王勇《爱情公寓》台词的语码转换的动因分析[期刊论文]-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10)

8.马慈祥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期刊论文]-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9.肖秀红大学校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9)

10.李艳从语用顺应论角度谈语码转换现象[期刊论文]-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7)

11.孙成燕简析语码转换的理性机制[期刊论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12)

12.杨小妮语码转换新议[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35)

13.单文华语言的选择与转换——从"选择-顺应"理论评析《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09(28)

14.王敬.吕淑文解读《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功能[期刊论文]-宿州学院学报 2009(3)

15.从外语教学目的看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期刊论文]-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

16.陈立平常州话-普通话语码转换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5)

17.何丽.赵宏伟近三十年国内语码转换研究述评[期刊论文]-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5)

18.张永霞北方少数民族外语课堂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解读[期刊论文]-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9.尹蓉语码转换映射下移民对身份的寻求[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0)

20.杨安红语言环境和儿童语码选择、转换研究[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

21.贾慧语码转换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9(1)

22.李昱英语课堂学生语码转换现象分析[期刊论文]-巢湖学院学报 2009(1)

23.洪丹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期刊论文]-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6)

24.孙丽娟.时耀红浅析语码转换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6)

25.刘秋.于基成.李晓梅.闫建芳.刘长建语码转换在微生物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08(11)

26.王丽梅大学物理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8(4)

27.宋芳.张敏外语课堂教学语码转换研究述评[期刊论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28.古丽夏·阿克巴尔大学民族班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初探[期刊论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1)

29.孙艳.朱勤芹中文流行歌曲语码转换顺应论分析[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08(24)

30.赵阿茹娜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探析[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31.张淑霞理性行为者模式影响下的称呼语选择[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4)

32.赖彦汉语借用英语外来词的特点及语用理据[期刊论文]-汉语学习 2008(3)

33.刘彩霞吸收外来语言文化的大众传媒语言创新[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34.董若颖大学生口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07(6)

35.廖福涛从功能视角看《围城》的语码转换[期刊论文]-九江学院学报 2007(5)

36.林有苗称呼语转换策略的顺应性阐释[期刊论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6)

37.谢小伟学生互动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研究[期刊论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7(11)

38.李俊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及其原因探析[期刊论文]-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

39.王素丹流行歌曲的汉英语码转换[期刊论文]-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2)

40.李明菲网络语言中英文语码混合现象的成因分析[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7)

41.姚明发50年来语码转换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反思[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 2007(3)

42.魏际兰.张颖试论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

43.刘彩霞.赖彦英语强势对汉语影响的语法欧化特征以及语用和学习问题[期刊论文]-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6(6)

44.席红梅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探析[期刊论文]-学术交流 2006(7)

45.王蕾语码转换研究[期刊论文]-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

46.牛忠光个人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期刊论文]-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5)

47.曾彩金.姚明发外语课堂话语的多维视角分析[期刊论文]-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48.李海燕从信号察觉理论的角度分析语码转换[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3)

49.田仙枝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

51.刘琼上海话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2.李会芳中文杂志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3.苏改联中文时尚杂志中语码转换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4.赵小沛语码的选择与转换[期刊论文]-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55.李万立析语篇连贯[期刊论文]-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4)

56.钟峻多维分析当代社会中的语码转换及其可持续发展性[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7.孙成燕简析语码转换的理性机制[期刊论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1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c6571087.html,/Periodical_wyjxyyj200405003.aspx

(完整版)社会语言学-浅谈语码转换

浅谈语码转换 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这样,使用双语甚至多语的人数越来越多,而这种掌握双语或多语的人被称为双语人或多语人。他们在沟通过程中,通常都面临着选择何种语码最为得体的问题,因而语码转换的出现不可避免。他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必要时还进行转换,甚至混合使用两种语码。因此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语码及语码转换的定义 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者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语码是一个中性术语,不像方言,语言,洋泾滨语,克里奥尔语,标准语等术语多少都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对语码转换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各有侧重。Fraomkin的定义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或语码间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Scotton认为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McKa Hornberger认为当言语社团中存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时,讲话人经常从一种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是语码转换。Poplack描述的语码转换是在连续的话语中出现不同语言的句子或句子片段的现象。她认为新插入成分的内部结构必须符合原有语言的句法和词法规则。我们不妨认为,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 总的说来,对语码转换的定义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操双语或多语者在同一次会话中从一种语言转向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第二,在主要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穿插使用另一种语言组块(词、词组、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对于这种现象,有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是语码转换,有的则认为它仅是一种语码混合。第三,指某一语言系统内各种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 二、语码转换的类型 甘柏兹(Gumperz)和布鲁姆(Blom)最早区别了语码转换的两种类型:一种是情景语码转换,一种是喻意型语码转换。情景语码转换是指,根据交际情景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语码,即在一种情景下采用一种语码,而在另一种情景下采用另一种语码,话题不变,说话者根据情景的变化采用不同的语码。语码转换和情景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那些与仪式或宗教活动有关的场合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喻意型语码转换指因谈论的话题发生改变儿相应地要求转换语码。这是说话者为了改变预期、侧重点或者角色关系而采取的语码转换。喻意型语码涉及到说话者希望达到的交际效果,打破了情景与语言选择之间的规约关系,因而交际对象就需要付出更多力气来对语码转换的用意进行推理。甘柏兹(Gumperz)和布鲁姆(Blom)举了一个例子说明: Hermesberget(挪威北部的一个小城镇)的居民在邮局时发生的事情。他们在相互交谈时,对家庭成员的问候和询问一般用当地方言,而关于毛利商业部分则用标准挪威语进行。但在后期。甘柏兹(Gumperz)为了说明语码转换的多功能性,对语码转换的分类排除了二分法。 Poplack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句间语码转换发生在两个句子或分句的分界处,而且每个句子或分句都分别属于一种语言。句内语码转换涉及到句子或分句内部的转换。附加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单一语言表达的句子或分句中插入另一种语言表述的附加成分(tag),附加语码转换不一定出现在小句末尾,它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任何位置。另外,

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

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语用探析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主要集中于对双语社区(香港)、英语课堂以及各类传媒语言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对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论述。本文将以语码转换的理论作为支撑,从语用的角度对此类网络流行语的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流行语;语码转换;语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大众网络语言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涌现并更迭。日益分化的大众话语环境使得网络流行语在结构形式、语义、句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近两年来,随着“hold住”、“out”等流行语的迅速蹿红,汉英语码转换类流行语成为后起之秀,“get”、“美cry了”跻身于年度热门网络流行语之列。这类流行语作为新构式词语,在结构形式、语义上呈现出其独特性,也映射出网民使用语言背后的心理动机。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对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从顺应性理论的角度对此类流行语进行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 一、网络流行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概述 (一)汉英语码转换 对于“语码转换”这一术语的定义,很多研究者采用“语码混用”这一术语代替它。而Myers—Scotton(1995:36)认为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混用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且属于统同一框架,没必要区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因为语码混用这个术语本身会引起迷惑,而且没有必要再引入一个新的术语。他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1]从语码转换的发生位置上看,Poplack将语码转换分为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2]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是指说话者在汉语的交际会话中夹杂着使用英语词汇或者语句的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随着国外语码转换研究理论的成熟,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惊人,而且研究的理论视角极为广阔,主要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认知学、新闻传播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英语课堂教学,还具体到电影、电视节目、小说、论坛、报刊、广告等各类传播媒介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而汉英语码转换的网络流行语因近几年才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有从社交网站的角度对“hold住”、“X客”的语义、句法功能及流行原因的研究。而这两年来网络中盛行的诸如“low”、“high”、“cry”、“get”等流行语属于典型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与基本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 依照Poplack对语码转换的分类,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构成主要表现为句内语码转换,即在汉语语句中夹杂使用某个英语词或者短语。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主要的形式有:1、汉语与英语缩略词转换。报纸、电视、广播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中都大量使用英语缩略词。如“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为“自己动手做”的意思;“CP”是英语中couple的缩写,是“一对夫妻、配偶”的意思;2、“英语词+汉语词”式固定短语,如“hold住”,称之为固定短语,是因为二者不可更换为其他的词来搭配;3、单个英语词,如“cry”、“get”、“out”、“low”等,这类英语词结构与词义均简单且易于理解记忆。作为单个英语词夹杂在汉语语句中,虽然搭配比较自由,但在语法规则与语义上更多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1.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人类的思维活动。不同的文化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语言中的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挣脱原语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原语所传达的信息,所体现的风格一并能被读者完全体会。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视角差异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视角转换。 2.文献回顾 在研究翻译的视角转换这个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成果也颇丰富。如刘保华在“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中介绍了主要的视角转换法;邵卫平在他的“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也对如何进行视角转换进行了相关阐述;张小珊在“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议”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在这暂不一一列举。本文准备从英汉翻译视角转换的重要性和视角转换的方法入手,就这个论题谈谈我的观点。 3.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英、汉语在产生的背景、经历的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文化的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请看如下一例: What we lose in hake we shall have in herring.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hake(鳕鱼)和herring(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必需的,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失去的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不明其意了。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的“东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的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所传达的意思。 3.1翻译中视角转换的必要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将原语传递到译语中,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转换是必不可少的。刘宓庆先生说:“转换是翻译中用得最广泛的变通手段。在一般情况下,转换是获得灵活对应的不可少的应变对策,而失去形式则常常是转换带来的必然结果。”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会导致人们按照自身文化思维习惯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因而在翻译中因为被传统思维方式所束缚,对原语逐词翻译而无法找到合适的译文。比如,许多人将英语习语“a heart as hard as flint”理解为“心如坚石”来表示意志坚定,而实际上此习语是“铁石心肠”的意思,形容冷酷无情,两者含义相差甚远。有不少人会把“望子成龙”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这是不可取的,因为龙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凶残、暴力。正确的译文是“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somebody”。 由上可见若囿于原语的视角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难以找到地道的表达方式。相反,若将视角适当转换,问题便迎刃而解。由此可见视角转换的必要性。 3.2英汉翻译中视角转换的方法 3.2.1词序的调整 英语表达式中一些修饰成分和词语有其一定的顺序,且不同于汉语表达式中的顺序。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成分顺序的调整,以符合译入语的语序习惯。如: (1).an outstand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er (一位美国现代优秀作家) (2).Mary’s pretty new black leather bag (玛丽漂亮的黑色新皮包)

汉英翻译中的词类转换

英语知识 在汉英翻译中可进行各种词类的转换,例如: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形容词、介词;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转换成英语名词;汉语名词转换成英语动词等等。其中,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抽象名词尤为普遍。高校常用的翻译教材,如张培基、吕瑞昌、冯庆华等编撰的翻译教材均将这种转换列在第一位。请看以下各例: 例1.中国政府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如不注意词性转换,译文可能是: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takes not to use (that it will not use)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non-nuclear countries. 这种译文显得有些口语化,不够庄重。不如改用抽象名词non-u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takes non-use of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non-nuclear countries. 例2.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 译文一: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acts to split the country, incite rebellion and steal secrets. 译文二: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secession, sedition and theft of state secrets. 以上译文一使用split , incite, steal 等动词虽然语义正确,但似乎不够庄重。译文二使用抽象名词,因而显得文字严谨,适合正式法律条文的风格。 例3.技术引进合同应当订明下列事项:引进技术的保密义务,改进技术的归属和分享。 译文一:Provisions on the obligation to keep confidential the

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是会话语码转换,研究的路向主要有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码转换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社会意义与社会动机,早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J. Fishman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关联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和JGumperz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相互作用研究(interational study)。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 在Halliday的功能语法模式中,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与三大纯理功能与语域这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了明确的勾画。在Halliday的理论框架中,语域三要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是由三大纯理功能的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来体现的。相应地,三大纯理功能又是分别通过词汇语法层的及物性、语气和主位等模式分别加以体现的。(见Halliday&Hasan, 1989:25-26; Eggins,1994: 78)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各学者对于语域与语篇体裁的关系的看法不尽相同, J.R. Martin (1999)的模式,将语篇体裁看作是阶段性的、有目的的社会过程(staged purposeful social processes),是属于位于情景语境(语域)之上的更宽泛、更抽象的文化语境的内容。 语码转换在新闻报纸各语篇体裁的出现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在较为正式的语篇体裁中,语码转换比较少见;而在语体风格没有那么严肃的语篇中,语码转换出现的机率就相对大得多。从这里可以看出语码转换的出现是与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关的,语码转换现象一般出现在非正式的语境。 从语场的角度来说,国际和国内新闻一般报道的是与时事有关的话题,也就是一些为人们所广泛关注的或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由于此类话题涉及的多是有关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比较严肃的内容,因此语言方面也相应要求比较严谨和正式语码转换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在正式程度最高的政治新闻中,即使出现也大多只是在社会文化方面的新闻中,如代表一些国际性机构及其重要负责人的名称。而相比之下,娱乐新闻和科技新闻所涉及的话题相对没有那么严肃,所以语言的形式也比较随意,因此娱乐新闻中出现了很多与外国歌星、影星、影片、歌曲、流行杂志等的名称有关的语码转换现象,而科技新闻则主要以科技专业术语的转换为主。 从语旨的角度来看,由于国际和国内新闻所涉及的多为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话题,因此它们的受众范围非常广泛读者群体的数量也很庞大,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拥有不同学历的不同年龄群体都可能成为这些时事新闻的目标受众,所以这些版面的语言必须符合不同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的读者的阅读水平,显得既庄重简练又明白易懂,如果不时地出现个别中英夹杂的句子,就会给部分读者造成阅读困难。即使英文转换部分标注了中文,也难免会造成一种心理上的隔阂。再者,如果在政治性很强的报道中插入英文词项,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不够严肃庄重的印象,认为不单有损中文的官方语言地位,而且会破坏中文的语言纯洁性,由此形成一种抵触的情绪。当然,在政治报道中维护官方语言的尊严和纯洁也涉及到国家语言政策中有关语言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而对于娱乐新闻来说,它主要针对的是对影视娱乐感兴趣的年轻人。这些人一般喜欢追时尚赶潮流,英文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有品位合时尚的象征,所以他们不会抗拒中英语码转换,而且还可能很欣赏这种有点新潮和异国情调的语言风格。关于科技新闻,它的目标受众主要是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行内人士和业余爱好者,此类读者一般都能够通晓I行业通行的一些“技术行话”(technical jargon)。很多时候,I界的一些专业术语都是直接从外国引

英汉翻译技巧大全

英汉翻译技巧大全 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由一些关系代词或者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组成,用来修饰名词中心词。 Person has pieced togethter the workd of hundereds of researcher around theworld to produce a unique millennium technology calendar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 when we can expect hundreds of key breakthrough and discoveries to take place. 皮而森汇集了...生产出独特的千年历,这种千年历(它)能够... 定语的翻译要特别注意位子上的变化,即:如果是单词修饰名词就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和汉语的词序是一样的;如果定语太长,定语就要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时就要注意断句,重复先行词,例如: 1.I have the same problem as you concerning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在学英语的问题上,我和你有同样的问题。 2.She has a perfect figure. 她身材不错。 3.This is indeed a most pressing problem.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4.The only other people who knew the secret were his father and mother. 别的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就是他的父母。 5.The effective work of maintaining discipline is usually performed by students who advise the academic authorities

翻译中视角的转换教学目的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掌握翻译

第五部分 翻译中视角的转换 教学目的: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掌握翻译中的转换技巧。 教学要点:各种转换技巧,包括词性转换、语态转换、肯定否定转换、虚实转换。 教学难点:中英文差异,转换技巧。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教学。 教学设备:网络多媒体课室 教学情境:英语电影/电视字幕的翻译 时间分配: 第1-2节: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第3-4节:翻译中的肯定否定转换 第5-6节:翻译中的主被动转换及虚实转换 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什么是词性转换? 在翻译中,将原文中的某一词类转换为译文的另一词类,如在英译汉中,将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英语的形容词译成汉语的副词等等,这就叫做词性转换。 为什么要采取词性转换? 采用词性转换方法的根源在于中英文语言的巨大差异。中英文在各种性质词汇的使用上差别很大,比方英语倾向名词化,而汉语倾向动词化。英语中对冠词的使用很严格,而中文则少用冠词。种种差异决定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把握中英文的特点,恰当地进行词性转换。 如何进行词性转换? 1. 汉语动词转化为英语名词 英语中名词结构占绝对优势,因此常用名词来表示汉语中的动词。英语有词形变化,这大大丰富了英语的名词,有些动词只要在后面加上后缀就变成名词了。汉译英时如果能适当地把动词转换为名词,则能使译文更自然,更凝练。 医生建议我多锻炼一些。 译文:The doctor gave me some advice of doing more exercise. 操作机器需要懂得机器的一些性能。 译文:The operation of a machine needs some knowledge of its function. 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译文:There must be less empty talk and more hard work.

《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

《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 摘要: 社会语言学家们对于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之研究较为深入,而较少关注书面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以《围城》中涉及到中外文转换的语言片段为语料,深入研究分析了书面语语码转换的类型,语言特点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 语码转换;类型; 特点;语用功能 社会语言学家将任何一种语言及其变体都视作是一种语码(code) ,语码的选择和转换构成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语码转换(code - - switching) 方面的研究论著频频问世,然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围绕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会话性语码转换(conversation code - - switching) 进行的, 论及书面语语码转换(written code - -switching ) 的文献寥寥无几。本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名作《围城》中涉及到中外文转换的语言片段为语料,对书面语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围城》中有68 个语言片段出现了中外文转换现象,我们将其中的汉语称为“原码”,将外文(包括英语和法语) 称为“他码”。本文所说的语码转换指的是汉语和外语,即汉语和英语(有时是法语) 之间的转换。 一、书面语语码转换的类型及特点 《围城》有68 个语言片段出现了语码转换现象。除5 例涉及到汉语与法语间的转换外,其余的都是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转换。这些他码长短不一,大多数以单词和短语的形式出现,也有的以句子或句群的形式出现。他码的语言单位不同,其语言特点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当他码是单词或短语时,一般情况下,包含语码转换的句子既符合原码(汉语) 的语法结构,又符合他码(英语或法语) 的语法结构。因为这种语码转换的位置几乎都出现在原码与他码具有相同句法结构的地方。这种语码转换可称为“句内语码转换”。 如:(1) (辛楣说)“我宁可娶一个老实‘简单的乡下姑娘,不必受高深的教育,只要身体健康,脾气服从,让我舒舒服服做她的Lord and Master ??”(P140) (2) 鸿渐道:“??想买副纸牌来打bridge , ,找遍了镇上都没有,结果买了一副象棋, ??”(P251) (3) 柔嘉不耐烦道:“没有结! 要穿,你自己去买。我没见过像你这样nasty 的人!”(P338) (4) 当时张先生跟鸿渐拉手,问他是不是天天“go downtown”。(P42) (5) (鸿渐) 只自言自语道:“School for scandal ,全是School and scandal , 家庭罢, 学校罢, 彼此彼此。”(P333)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他码以单词的形式出现,那么该词一般是实词。如,例(1) 的Lord and Master 和例(2) 的bridge 是名词, 例(3) 的nasty 是形容词。如果他码以短语的形式出现,则该短语中的词的时态、人称和数等往往并不随着前面原码主语的变化而变化。如例(4) 的“go ”不因前面的“他”而变为“goes”。由此可见,由于中文语篇是按照中文的语法进行的,所以当他码是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句中嵌入成分的形式出现时,他自然要受到中文语法结构的制约,而不再按照英文语法的要求进行变化。 当语码转换发生在两个句子或两个分句的交界处,而且每个句子或分句都分属于一种不同的语码时,这种转换可称为“句际语码转换”。这种情况下,包含语码转换的句子使用他码的语法结构,不包含语码转换的句子仍使用原码的语法结构。 例如:(6)“那么,你太weak ,”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嵌得巧妙,不愧为外交辞令:假使鸿渐跟孙小姐并无关系,这个字就说他拿不定主意,结婚与否,全听她摆布;假使他们俩不出自己所料,but the flesh is weak ,这个字不用说含蓄浑成,最好没有了。(P290) (7) 他撇着英国腔向曹元朗说道:“Dash it ! Thatgirl is forget - me - not and touch - me - not in one , ared rose which has somehow turned into the blue flower. ”曹元朗赞他妙语天下, ??(P111)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看出,与口语中的会话性语码转换一样,书面语语码转换同样是在每一个例子里,都有一个关键部分,传达语信的主要内容的部分。这一部分一般使用一种语码(多为他码) ,而其他一些内容用另一种语码(多为原码) 表达。 二、书面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不论规模大小,所有的语码转换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及语用功能。

Unit 12 翻译中视角的转移

Unit 12 翻译中视角的转移 课时: 2H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并初步理解汉英翻译技巧中的正说反说技巧,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汉英翻译中的正说技巧,并能够根据提示灵活运用该技巧进行翻译,重点掌握表示正说常用的词汇。 教学难点: 如何使译文准确、地道。 教学内容: ◆Things could be expressed either in a positive way or in a negative way. ◆One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arm-up practice: 1.今天的中东还很不安宁。 The Middle East today is far from peace. (反说正译) 2.他的解释不能让人满意。 His explanation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反说正译) 试比较:His explanation is really not satisfactory. 3.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The weasel pays a courtesy to the hen with evil intent. (反说正译) 试比较:The weasel goes to pay respects to the hen 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 4.我认为他的回答不对。 I don’t think his answer is correct. (正说反译法)/(反说正译) (注意句子结构 前后的对比) 5.天都这么晚了,我看她不会来啦。 It is so late; I don’t think she will come. (正说反译法)/ (反说正译) (注意前 后结构的对比) ?正说法(用英语形式上肯定的词表示中文意义上否定的意思) 表否定语气的动词fail, miss, lack, ignore, refuse, withhold, refrain from, neglect, deny, overlook, exclude etc. 1.他不愿意接受那笔款子。 He refused to take the money. 2.他去机场接朋友,可是在人群中未见到他。 He went to the airport to pick his friend up, but he missed him in the crowd. 3.他看了看桌上的点心,摇了摇头,一点也不吃。 He ran his eyes over the refreshments on the table but shook his head and refused to touch anything. 表否定语气的名词:absence, failure, refusal, ignorance, neglect, exclusion etc. 1. 司机开车时,千万不能心不在焉。 A d river’s absence of mind is absolutely forbidden. 2. 我们完全不知道他的计划。

媒体中英语码转换的翻译

媒体中英语码转换的“翻译”2 (1) 中国人DIY的飞机昨试飞。 (2) 只要稍花心思,将两个系列来个Mix &Match ,轻而易举就能尽显男士个人风采。 (3) 先走IRP 后ERP 之路。 例(1)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 (你自己做) 的缩略语。例(2)Mix &Match 分别有英语单词“混合”和“相配”的意思;而&是英语and(和) 的符号表达。例(3) 由于全文对IRP 和ERP 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其所指难以确定。实则他们分别是:中文“信息资源管理”英语Information Re2source Planning 的缩略语, 中文“企业资源规划”英语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缩略写。这样的句子可能出于英汉翻译者之手, 也可能是其他作者为了让读者从中获得一点特殊意义,或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或是信手拈来一些英文,移用到汉语句子里。但是作者忘记了一条原则,即在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上,不可忽视最基本的要求———信息共享。文字翻译通顺、连贯、清晰是译者的基本准则。发送者对于信息的选择理解并不等于接受者的企盼和理解,双方所处的环境、地位、文化层次、专业的各异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信息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形式和内容、取向和理解。不注重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就是语用失误,因为隐喻性的表述会给读者在含意和目的的推导上增加一道障碍,而语码转换更是增加了又一道障碍,且又是较难逾越的语言障碍。他难以确定喻体与本体标书翻译的同位关系,难以产生意象图式,因为最重要的语义结构是意象图式结构( Image Schemas) ,而“意象图式是一个在我们感觉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框架模式。我们就是运用这些意象图式来建构我们的经验,来识别物体和事件的”。理解和推理是凭借意象图式进行的,意象图式规定并制约了人类的理解和推理。语码解读中断谈不上语义理解,更谈不上发音,交际由于语码转换不成功而中断。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Shift

E-C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Th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is located near the Golden Gate Park. 旧金山大学座落在金门公园附近。(语态的转换) (王恩冕、李正中:《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Her parents are both in their seventies. 她父母都已年过古稀。(表达方式的转换) (陈刚) If children are so well able to learn their mother tongu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plunge themselves into the sea of language instead of reading a few textbooks only. 孩子们之所以能把自己的母语学好,恰恰是因为他们投身于语言的海洋之中,而不单单是读几本教科书而已。(条件状语转换成结果状语) (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天津大学出版社) You can mass-produce … incredible quantities of facts and figure s. You cannot mass-produce knowledge, which is created by individual minds, drawing on individual experience, separating the significant from the irrelevant. 你可以大批制造……数量惊人的事实与数字,但不可能大批生产知识,因为知识是个人头脑用个人经验,经过去伪存真后创造出来的。(定语从句转换成原因状语从句)(王恩冕、李正中:《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C 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up the steps, across the verandah, and into the porch. “来啦!”她转身蹦跳着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介词转换成动词)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 Highway and air traffic came to a standstill in most of Eastern Washington. 华盛顿州大部分地区的公路交通和空中航线都已陷入停顿。(名词转换成动词) (《新实用英译汉教程》) I believe equally that 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world as a whole that Europe should increasingly unite and speak with a common voice. 我同样认为,欧洲应该日益团结起来,并且用一个共同的声音说话,这是符合全世界的利益的。(词序调整)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 Little did I then know the meaning of war and what it was in reality. 当时我确实不大懂得战争的意义以及战争实际上是怎么回事。(词序调整)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 词义的选择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 According to the new s 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 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注释]:许多人把scale译为"范围",和文章的语篇意思和句子的确切含义大相径庭。

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 1、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出现了双语或多语现象。掌握双语或多语的人被称为双语人或多语人。严学宭认为,世界上大约有二分之一的人是双语人或多语人。Wardhaugh也认为只掌握一种语言变体的情况极为罕见。双语或多语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要更好地理解那些影响并指导我们语言行为的社会、心理及纯语言的因素,就必须联系社会语境来研究语言,并且使我们有机会将语言研究与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真正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在多语社会生活中,通常都面临着选何种语码最为得体的问题。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必要时还进行转换,甚至混合使用两种语码。因此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2、语言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语码转换是多语共存的必然表现,是促进语言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和动力因素。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为重要的工具。多语言、多方言是国家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多语言多方言的共存共荣是语言和谐的追求。高林波等指出,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就是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中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同时容纳多种民族语言和多种汉语方言,容纳多种民族文字和多种汉字字形,和谐共处,使得社会语言生活呈现主体化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江结宝指出(双)多语,和谐语言将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营造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提供科学诚实的语言信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精神的文明,最终推动社会的和谐。语言和谐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社会中的语言如果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基石。语码转换是多语共存的必然表现,是促进语言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和动力因素。结合语言和谐研究多语地区的语码转换,是语码转换研究的新视角。 3、国内外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需要完善。按照社会语言学的定义,语码转换是指在双语(包括多语或多方言)社会人们在交谈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国外的研究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句法学与绘画

汉英翻译视角转换

补充材料:英汉、汉英翻译技巧:视角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E-C. 1. Th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is located near the Golden Gate Park. (语态的转换) 2. Her parents are both in their seventies. (表达方式的转换) 3. If children are so well able to learn their mother tongu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plunge themselves into the sea of language instead of reading a few textbooks only. (条件状语转换成结果状语) 4. You can mass-produce … incredible quantities of facts and figures. You cannot mass-produce knowledge, which is created by individual minds, drawing on individual experience, separating the significant from the irrelevant. (定语从句转换成原因状语从句) 5. "C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up the steps, across the verandah, and into the porch. (介词转换成动词) 6. Highway and air traffic came to a standstill in most of Eastern Washington. (名词转换成动词) 7. I believe equally that 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world as a whole that Europe should increasingly unite and speak with a common voice. (词序调整) 8. Little did I then know the meaning of war and what it was in reality. (词序调整) 9. 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反说正译) 10. Keep off the lawn! 11.That fellow is far from being honest. 12.Obviously enough, she thinks otherwise. (正说反译) 13 I was like that ship before education began, only I was without compass or sounding-line, and had no way of knowing how near the harbor was.

汉英翻译学期论文:浅析汉英语篇翻译中的句法结构转换—以张培基译注的《背影》为例

汉英翻译学期论文英本072班王雅芳07090115 浅析汉英语篇翻译中的句法结构转换 —以张培基译注的《背影》为例对于翻译的本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其中一种看法就是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但是翻译转换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中包括结构转换、语义转换、语用转换三种。本文主要以张培基译注的《背影》一文来探讨汉英语篇翻译转换中最基础的一个部分——“结构转换”。另外,由于Newmark 认为语篇“主要的描写单位可以构成这样一个级层体系:篇章、段落、句子、小句、词组、词、词素”,并且他认为在翻译实践中“篇章是最后的仲裁,句子是翻译操作的基本单位,而大部分的难题都集中在词汇单位。”根据这一点,翻译过程中篇章和句群充当的是一个宏观导向,而真正关系到具体的翻译操作则是在句子层面。所以翻译中涉及的结构转换也主要就是“句法结构的转换”,这也就是本文探讨的焦点。 既然说翻译是一种句法结构的转换,那么要纯熟于汉英翻译的世界,首先必须十分清楚地知晓译语和目的语各自的句法结构体系。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在句法结构上有着很多显著差异。汉语结构是一种意念结构,通常是以“话题加评论”的形式展开;而英语结构则是一种形式突出的句法结构。所以在进行汉英翻译时,主要的思路就是将汉语的信息套入英语的句式或句型中。大体的过程是:将汉语原文的各种结构进行逻辑分析,以确定英译的主语和谓语、各种并列及修饰成分的从属关系,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形式框架。以下遂从张培基译注的《背影》一文进行具体的评议与解说。 例一、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原句是个典型的流水句,没有主语,谓语却多达五项,各个分句按时间逻辑铺排,之间除了“又、不禁”没有任何其他连接词。汉语流水句的翻译,应该把意念流纳入到英语的形式框架之中。观察译文可以发现,译者根据原句的逻辑成分,整理出原句清晰的逻辑思路:“到徐州见着父亲”是整句话的时间和地点背景,“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是在徐州见到父亲时发生的事情,并且是导致我“流下眼泪”的原因。于是译者翻译的思路是把原句的并列形式重组成英语的时间状语复句:谓语句转变为时间状语从句(When——)——动词转变成主句的主语(the sight of 和the thought of)——根据逻辑意义增添主句的谓语(start——)。以此构造了一个结构清晰的英语句式,而又能保持原文的语义。 例二、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After arriving home in Yangzhou, father paid off debts by selling or pawning things. He also borrowed money to meet the funeral expenses. 译者把这一句话拆成两句话翻译,//前部分主语都是父亲,他做了四件事:回家、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其中回家是背景,变卖和典质相互并列,是还了亏空的方式。于是译者把原句中的所有信息纳入到这样一个英语的形式结构当中:After——, father paid off—— by—— or——。//后的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