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剖析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剖析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剖析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剖析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剖析

日本当年经济衰退前,很像现在的中国。

首先是石油危机,是有大幅提价,导致日本受到冲击。现在是历史最高价了。

在有广场协议,日元被大幅升值,很像现在的人民币。

由于日元的升值,导致国内的股市和楼市大幅被炒高,产生严重的泡沫。跟中国还是很像。

在有脆弱的银行系统。中国还是一样。

日本经济加深对亚洲的依赖

2010年01月30日03: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0)

日本财务省在1月27日公布了2009年12月的贸易统计数据(速报值),出口同比增长12.1%,达到5万4128亿日元。这是日本出口在2008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增长。据统计显示,由于中国需求的带动,日本对亚洲的出口在11月已经出现同比增长,12月对欧洲、大洋洲、中南美的出口也出现同比增长,推动2009年全年的贸易好转。其贸易黑字也时隔两年出现同比增长,增长率达到36.1%。在国内面临通缩压力、对外日元大幅升值的不利情况下,外需增长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日本经历过泡沫经济后,最终在21世纪初痛下决心,加大力度处理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使得其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大为改观。当美国次贷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之初,日本人并没有足够的危机感,不少人隔着太平洋(601099)喃喃自语:美国那情形怎么似曾相识。雷曼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又蔓延起极度悲观的情绪。然而当2009年过去,情况看起来并没当初预想的那么糟糕。虽然通缩给很多企业带来业绩萎缩的压力,但不少外向型企业却因为亚太新兴国家的内需强劲而

意外出现业绩好转。

日本的财政年度在3月结束,目前正是各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09财年前3季度业绩的高峰期。按照日本经济新闻对预估数据的汇总,日本主要上市公司的营业利益(毛利)来自日本国内的大约是5000亿日元,而美洲不到2000亿日元,欧洲更是亏损状态。另一方面,亚太区将带来近8000亿日元的营业利益,特别是中国。由于占比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干脆把中国列为一个单项向投资者披露。

由于中国刺激内需,采取了4万亿的巨额投

资计划,像小松这样的工程机械公司受惠明显。2009财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大约会同比增长30%左右,中国因素将占其并表营业利益的40%以上,超过其在日本本土的表现。像印尼这样的资源国不断扩大矿山资源开发,也是带动这类公司业绩增长的一大动力。日本精工在发达国家业绩萎靡不振,但在中国如沐春风,据估算,它的营业利益大约有60%到70%来自中国市场。要不是在中国的轴承业务蒸蒸日上,它在本财年的营业利益就不是下降60%能了事的了。

更强劲的增长来自于汽车行业。本来日元升值对其极为不利,按推算,日元兑美元汇率每变动1日元,日本最大的7家汽车厂商的利润总额的变动将超过540亿日元。雷曼事件那会儿还在110日元前后,去年11月对美元汇率一度上升到84日元的水平,现在也时常涨破90日元的关口,而上一次升值到这个水平还是1995年的事。然而,在这样巨幅的汇率变动影响下,日产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大增40%,推动其营业利益超过1200亿日元,一举实现扭亏为盈。而中国市场的营业利益将占到45%之多。另一巨头本田汽车的此项指标也接近这个水平。相反,在2008

年超越美国通用汽车成为全球老大的丰田汽车,由于发达国家市场尚未复苏,又在中印两个新兴市场陷入苦战,这次决算将极为难看。亚太因素的影响可见一斑。

当然整体而言,多数企业还没有脱离苦海,日本现在的出口额仅为峰值(2008年3月)的80%左右。但亚太地区的新兴经济体以及资源国的内需对日本经济的意义毫无疑问是巨大的。由于日本制造业的设备运转率基本上要达到75%以上企业才有进一步进行设备投资的动力,现在仅仅恢复到66%~67%左右,无法刺激就业和个人收入的增长,就谈不上内需好转。日本国内舆论认为,如果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需求能够持续扩张,早晚会刺激日本企业进行设备投资的欲望,从而带动日本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以前,日本人讴歌自己在亚洲的领头羊地位,以至有所谓亚洲雁形经济构造之说,近邻亚洲新兴经济体,如韩台新马泰不啻是向阳花木早为春,给日本人打工赚取外汇来带动经济起飞。如今“工场”变了“市场”,日本经济又倒过来享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惹得不少欧美竞争对手

艳羡不已。然而日本要是缺乏长期战略眼光来考量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和地位,依然可能浪费掉拥有的各种优势。多年来日本一直采取一种独善其身的做法,现在想起来也是其经济渐渐失去活力的一个原因。日本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呼吁国内企业不要因为害怕技术外流就裹足不前,越是内需型企业将来在亚洲市场就越有机会获得成功。然而与2003~2004年那次不同,本次外需恢复依靠的是亚洲市场,以半导体关联为主,此类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会诱使日本企业将生产功能转移到消费所在国或者地区,可能结构性的造成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

走在实体经济之前的是金融资本。统计显示,2009年末日本国内银行的定期存款余额时隔8年达到200亿日元,个人投资者的股票交易金额在过去两年中下降了一半,投资于日本股票的公募投资信托(基金)已连续三年出现资金净流出。这说明伴随着通缩和高龄化,即使名义利率接近零,个人资金也要优先保本。然而同样是个人资金,也有勇于承担风险的一面。去年底,日本国内公募投资信托的外汇资产占比达到46.5%,刷新了历年最高记录。以中国为首的新

兴经济体和一些资源大国吸引了大笔个人投资者的资金。

根据媒体报道,自2003年以来,H股红筹股已经为日本制造了不少亿万富翁和中国通。在2009年底,日本公募基金中的港币资产同比增长约1倍,达到1万1499亿日元。而受惠于中国发展的资源大国澳大利亚由于利率很高,基金余额更高达3万9900亿日元,同比增长约70%之多。

最近主要媒体还报道说,管理资产余额高达120万亿日元的日本公共年金基金正在研讨走出国门,分享亚洲日益发展的经济果实。这种长期资金将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地区资本市场的稳定,间接或直接促进亚洲的经济发展。虽然走出去的战略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日本经济必须不断融入区域经济才有前途,这一看法已经开始成为一种共识。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企业因为日元升值而走出去,狂买了一通地产,甚至艺术品后,不但没有赚到钱还留下一堆笑柄。最终还是发现和邻居互利互惠才有前途。

不出意外的话,中国经济规模将在年内超越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还在区域内推动各种类似于FTA的战略措施,并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化金融平台搭建多种货币结算体系,这对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国家也在动员企业走出国门去收购一些类似资源类的优良资产。这些都是日本在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时期没有做到的。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过剩投资,国内很多企业在投资实体项目时无法赢取理想的回报率,大量本来应该投入生产的资金成为闲资,流入地产甚至资本市场,引发资产泡沫风险。

政府虽然开始对宽松的金融环境进行调控,但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对内开放一些行业准入限制促进企业多干实事,以免重蹈日本当年的覆辙,争先恐后的靠财务手段盈利。对外可以通过各种经济手段直接间接支持民间企业设立高质量的产业咨询调研机构,为有条件的企业寻找海外并购目标,以吸收各种所需的技术,必要时可以动用外汇储备,而不是跑去买黄金。比如在日本,地方上有很多颇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独领风骚,某些零配件在全球市场份额中能够占到30%到60%之多,但近年苦于通缩

压力。中国可以利用目前经济发展优势,合同欧美通过各种手段促使日本开放资本市场,以寻求更多战略机会。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剖析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07-07-04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剖析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连续10多年的长期低速,其宏观视角的原因在于,

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提供巨大的市场,使日本忽略了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所以,当90年代中国取得技术进步而增强竞争力、美国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而占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制高点时,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就成为必然。笔者认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普遍低迷,为我国追赶发达国家提

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关键词:日本经济;宏观视角;剖析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所谓“日本奇迹”。1952—1980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72亿美元增加到10592.6亿美元,增长了60

多倍。从1955一1974年,日本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迅速赶超了英、法、德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仍然以年均3.87%的增长。而同一时期美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只有不到2.3%。1988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9077.8亿美元,美国为48394亿美元,日本达到了美国的60%以上。日本人口只有美国的1/2左右,按人口平均的GDP,日本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日本经济仍然能以近4%的速度增长,那么,再过几十年,日本的经济总量就将超过美国而名列世界第一。80年代,日本有人正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好景不长,从20世纪90年代

初开始,形势发生了逆转,日本经济连续10多年低迷,从1992—2001年,日本的GDP年均增长率仅为0.5%。而美国在90年代以来,特别是克林顿任总统期间,连续10多年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长期低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连续几十年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陷入了连续10年的低迷状态?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与美国两国经济增长状况发生了逆转?上述问题,引起国内外经济界的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探讨。有人认为:日本经济病根在政治上;有人从日本金融业即银行的呆账坏账方面探索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是“泡沫经济”,即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的结果;还有人把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归结为经济结构调整上存在问题,真可谓见仁见智。笔者从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的宏观

视角,探讨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国民经济遭到彻底破坏。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保持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宏观战略的视角看,主要是世界政治经济的战略格局的客观所使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后国际政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使美国与日本化敌为友,对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一,战后初期,是美国的几十亿美元的“占领地区救济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的援助,使日本经济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并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50年代初到60年代,是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特需订货,鼓起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风帆。第三,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在日本推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如农地改

革、解散财阀,成立工会等,这些改革,清除日本明治维新后残留的封建主义因素,为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准备了条件。第四,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缺乏,长期推行“出口导向”或“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日本的外贸顺差主要是对美贸易顺差,日本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主要是对美贸易顺差的积累。第五,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需要引进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日本引进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是美国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第六,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较少的军费开支,正是较少的军费开支使日本能把绝大部分国民经济资源用在发展经济上,而正是美国在日本的驻军和向日本提供核保护伞,才使日本能够保持较少的军费开支。美国之所以援助日本,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给予日本特需供货,向日本开放市场,为日本提供先进科学技术和核保护伞等,既不是因为美国人道德高尚,也不是因为日本人长得漂亮,而是服务于全球战略,这就是全球宏观战略视角下,战后日本20世纪5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经过战后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与美国相比已经相差无几。美、日两国在国际分工方面已由垂直分工转变为水平分工;日本对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日本已由资本净输入国转变为资本净输出国,特别是对美国的资本净输出国;日本靠引进美欧先进科学技术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很小;日本向美欧市场扩大出口以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日本经济的适度增长,只有扩大内需,培育新的需求和消费热点;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进行重大高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可是,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既没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也没有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更没有取得高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然而,整个80年代日本经济仍能保持远远高于美

国的速度增长,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中国。80年代初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下子为日本提供了12亿人口——相当于日本人口10倍的巨大市场。从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到资本投资场所,从钢铁、造船到汽车,从彩电、冰箱到录放像机;从化学纤维、化肥到胶卷。一时间,日本商品,从东芝彩电到富土胶卷再到丰田汽车等,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时尚。青年人结婚,以能买得起和买得到日本原装的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为荣。就这样,整个80年代不进行扩大内需,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取得重大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日本,经济仍能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而经济的较高速度的增长,又进一步掩盖了日本在经济结构、内需不振和核心的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20世纪90年代,80年代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日本陷入连续10年的低迷状态,而8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美国却保持了近10年的较快的经济增长。究其主要原因,同样是很简单

的。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工业的管理和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地缩小了和日本暨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于中国存在劳动成本低的巨大优势,在差不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中国的工业产品的成本低和竞争力强。结果是,中国自己制造生产的许多工业产品先是实现了“进口替代”,即代替了许多种类的原先进口日本的产品,或者说把日本许多产品从中国市场中挤走,中国自己生产的产品占了中国市场的较大份额,接着是中国制造的许多工业产品正在实现着“出口导向”,即在国际市场与日本制造的产品进行竞争。我们以家用电器中彩色电视机生产为例来说明问题。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彩色电视机的市场,先是直接大量地进口日本的东芝、索尼等公司原装的电视机在中国销售;接着是中国的公司进口日本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和大部分原器件在中国组装生产电视机;再接着是我国的公司自己生产彩电生产线和绝大

部分原器件。当中国的彩电生产技术暨产品质量达到和日本差不多的水平时,由于中国劳动力成

本低的优势,中国自己生产的彩电比进口日本的彩电就具有物美价廉的竞争力,就必然取代日本产品而占有中国彩电市场的较大份额。20世纪80年代,当日本东芝、索尼等公司生产的彩电大举占领中国市场时,日本经济必然会获得较快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当中国的长虹、康佳、TCL、创维、海信等公司的产品把日本的东芝、索尼、松下等公司的产品从中国市场驱逐出去,从而取得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时,日本经济陷入低迷状态就不足为怪了。

20世纪80年代,虽然美国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日本,但是,美国却以此为契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进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重大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结果是,美国虽然为此付出了80年代经济增长缓慢的代价,却迎来了90年代连续10年经济较快增长的结果。美国虽然在传统的产业,如钢铁、造船、汽车等行业面临着日本的强有力的竞争,但美国所占领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高点,却是日本无法与之比拟

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在传统的产业方面受到了来自中国的竞争与挑战,日本无法继续保持和取得全面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日本又落后于美国。日本的公司可以在汽车、机械、钢铁等传统产业方面向美国挑战,但却没有日本公司能够挑战美国的英特尔、IBM、微软和思科等公司。日本经济就这样在高不成、低不就的过程中走过低迷发展的10多年,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宏观原因。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尚未走出低谷,美国经济又陷入衰退,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处在不景气之中。反映美国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股市更是一路狂跌,跌到历史上的最低点。道琼斯指数从10000多点跌破8000点大关,纳斯达克指数更是从5000多点跌到了1200点左右。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美国经济患了感冒,其它西方国家经济必然发高烧。美国股市的暴跌,带动了东京、伦敦、法兰克福、巴黎等主

要西方国家股市的普遍下跌。有人将美国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归罪于“9.11”恐怖袭击,有人将美国经济衰退与股市暴跌归罪于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等作假账的

丑闻。其实,这些都不是决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技术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使生产或供给增加,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或需求却没有同比例的增加。这样必然引起生产过剩、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和企业利润下降的经济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新的消费或需求热点的刺激,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要想恢复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很困难的。因为传统的家用电器、汽车、住房、旅游和文化市场等的消费或需求基本上已经饱和,很难再为经济增长提供较大的空间。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必然是一个低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而这正为我国在经济上追赶西方发达国家提供

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张斯盾)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概述(doc 57页)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概述(doc 57页)

日本投資環境簡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目錄 第壹章自然人文環境-------------------------------------------------------------------- 1 第貳章經濟環境 ------------------------------------------------------------------------- 3 第參章外商在當地經營現況及投資機會 ------------------------------------------- 15 第肆章投資法規及程序---------------------------------------------------------------- 22 第伍章租稅及金融制度---------------------------------------------------------------- 30 第陸章基礎建設及成本---------------------------------------------------------------- 33 第柒章勞工 ------------------------------------------------------------------------------ 37 第捌章居留及移民 --------------------------------------------------------------------- 40 第玖章結論 ------------------------------------------------------------------------------ 42 附錄一、重要機構聯絡資料------------------------------------------------------------- 43 附錄二、其他重要資料------------------------------------------------------------------- 46

日本政治与经济

一、国际环境与日本发展的关系 (一)战后初期,美国在物力肘力上时日本的扶植使日本经济起死回生 战后初期,美国为了把日本纳人美国在远东的反共战略体系,对日本进行了大力扶植。 1归还日本应赔偿之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宣言和盟国远东委员会的决议,日本的军需工业应予彻底摧毁,其装备应拆除,用作赔偿。但是,到1949年,美国看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便宣布停止日本的一切赔偿,并于1952年4月将应拆除用作赔偿的飞机工厂、军火工厂、造船厂等850个工厂全部归还给日本政府,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援助。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凋敝,能够出口的商品很少。为此,美国从1945年战争结束到1951年6月停止援助止,以各种方式援助日本的金额累计达30亿美元。据统计,美援总额约占同期日本进口总额的40一60%。 3.投资。1949一1970年,在日的外国资本累计为13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私人企业在美国对日扶植政策的影响下所进行的投资。 (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庞大军需极大地促进了日末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正当1950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严峻的所谓“稳定恐慌”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大量出兵朝鲜。这一战争对日本战后政治、经济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除了在政治上促使日本坚定地加人西方阵营,走上靖和和独立的道路以外,在经济上对日本产生了以下好处。 首先是自本外汇收人猛增。美国政府为供应朝鲜前线军用物资,向日本拨出了大量加工订货和服务款项(俗称“特需”),在1950一1953年共约24亿美元,到1956年止共约40亿美元。这笔外汇收人在当时是极其可观的,例如,1952年收入之8.2亿美元,占当年日出口总值的64.6%,占当年GNP的4.7%。 其次是扩大了出口。朝鲜战争爆发后,各国为了防备更大的战争,大量抢购物资,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猛涨,促使日本正常出口量显著增加,如1950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出口额及出口量分别增加55%及35%。 第三是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由于以上两个因素,日本国内消费增加,投资扩大,“稳定恐慌”时积压下来的大量商品很快售罄,生产随之上升,实际GNP在1951年便已恢复到战前1934一1936年水平户由于朝鲜战争不仅加速了日本经济的恢复,且为尔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当时吉田内阁的大臣们情不自禁地高呼它是“天佑神助的神风”、“天赐之良机”。1965年,美国开始直接参加侵略印度支那的战争,日本经济又一次受到巨大刺激。一般估计,美国侵越战争使日本每年额外多得处汇20亿美元,娜1965年和1970年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为85亿美元和193亿美元。同时,日本重化学工业产品还趁美国陷人侵越战争泥潭之机,打入了美国及其在国外的市场,“越战”给日本成长为出口大国提供了良机。 (三)战后日本的资源地位发生了比欧美国家有利的变化 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日本资源对外依赖程度极高,石油、铁矿石、原煤、天然气、铜、铅、锌、铝、镍、木材等10种主要资源依赖外国进口的比率高达80一90%。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战后,日本一方面丧失了中国、朝鲜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源供应,但另一方面由于战后广大殖民地纷纷摆脱原宗主国的统治走向独立,以及资源的新开发,日本资源来源渠道反而比战前增加,地位反而比欧美有利。 1.战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后,大力开发和输出本国资源,工业原料和燃料产量有很大增长。1946年,中东国家的石油产量为3540万吨,占世界石油产量

英国和日本的投资环境分析

英国 货币稳定性和通货膨胀率:(18分) 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的英国,历年来保持着低利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财政政策,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和困难的市场面前,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同时,英国以其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学术研究与商务应用良好的合作,在吸引境外投资方面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 2016年1月英国公布一系列疲弱经济数据,加上围绕全球经济成长的担忧,令市场推后了对英国央行开始升息的时点预期,从而拖累英镑兑美元数周来跌逾6%。另外,围绕英国公投可能支持脱欧的担忧也令英镑承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5月1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投票脱离(欧盟)将引发一个较长的高度不确定性时期,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并打击产出。”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英国货币经济相对稳定。 政治稳定性:(12分) 英国法律体系起源与世界最悠久的法系之一,英美普通法系,这一法系长期以来强调突出财产的法权意识。英国此案在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且英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祥地,深谙国民财富增长所依赖的有效制度路径,长期以来,十分注意通过国家制度的创新来吸引国际资本,并逐步构造出了完备理想的国际投资制度环境。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保守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从2010年起采取一系列财政紧缩和经济刺激政策,使得英国得以逐渐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经济稳步发展,就业状况明显改善,保守党执政能力赢得大批选民信任。2015年卡梅伦连任英国首相,且保守党一向来与企业关系亲密,获得选民委托继续执政后,政治和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将有利于英国的经济增长。 日本 货币稳定性:(18分) 日元是世界主要货币之一,长期以来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相对稳定。虽然“广场协定”之后日元逐渐升值,并导致经济的巨大风险。事实上,自2012年底“安倍经济学”开始推行至今,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已逐渐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疲态。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如今显示出来的是零效果甚至是反效果。要想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政府还应克服重重阻力,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积极配合,进而实现摆脱通缩、实现增长的目标。 政治稳定性:(10分) 自06年小泉纯一郎卸任以来日本政局更迭频繁,没有一任首相任期超过一年,内阁成员频繁更换,实施的国内国际政策往往会随着执政党的变化而改变,这给日本政策的执行成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2015年9月19日,日本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凭借其在国会中的议席优势,还是在国会参议员全体会议上,强行通过了《新安保法》。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实质由此终结。由此可见日本在政治稳定性方面评分可为10分。

日本经济分析

“日本制造”被迫瘦身转型 重振辉煌还需新思维 转型方向与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索尼为代表,趋于“苹果化”,强调硬件与内容的融合;另一种以松下、日立为代表,减少对消费电子的投入,将重心转向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日本制造”曾是金字招牌,在全球风光无限,如今它头上的光环正渐渐褪去。今年2月初,索尼、松下、夏普日本三大电子巨头发布2011财年预亏公告,索尼彩电业务连续八年亏损,夏普创下成立百年来最大亏损额,松下刷新了日本企业的亏损纪录。日立、东芝的利润额也同比下降……这犹如投下一个重磅炸弹,给“日本制造”罩上一层阴影。换帅、业务重组、拓展新领域、部门架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日本电子企业正进行“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不过,专家认为,已经踏上转型之路的日本企业,如果不采取开放合作的新思维,将很难重拾往昔的辉煌。 收缩、重组与转型 “日本电子企业这一轮变革的关键词是收缩、重组和转型。”帕勒咨询有限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如此认为。 彩电业务是日本电子巨头亏损的重灾区,所以彩电业务“瘦身”是这轮变革的主题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等离子生产商的松下,不得不面对等离子全球份额日渐下滑的残酷现实而缩减产能。去年10月底,松下宣布将三家等离子工厂“三合一”,上海工厂的等离子设备注销,日本两家等离子工厂只保留一家。而鼎盛时期,松下在全球拥有五家等离子工厂。 松下的液晶工厂也转产小尺寸非电视用途液晶面板,2012财年非电视用途占比提高到50%;它还拟将一家液晶工厂转让给由索尼、日立、东芝合资的中小液晶面板生产公司。 原来等离子阵营的另一家企业日立,早已停产等离子屏,并且计划结束65年彩电生产的历史,从今年开始将彩电生产业务整体外包出去。 索尼今年1月正式退出它自2005年起与三星合资的“S-LCD”液晶面板项目,将手中50%的股份转让给三星。索尼立志摘掉彩电业务多年亏损的帽子,甩掉亏损的面板业务已是必然。 鉴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及面板供过于求的变化,索尼将2012年彩电全球销量的目标从三年前设定的4000万台,下调至2000万台,为此付出500亿日元的额外费用。同时,增加彩电整机生产外包的比例,以降低成本,希望彩电业务在2013财年实现扭亏。 夏普也宣布暂时停掉50%液晶面板的产能,并增加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生产比重。 一边在收缩,另一边在重组。

我所要讲的是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的联系

我所要讲的是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的联系。提到日本这个国家,想必大家都会咬牙切齿。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的侵华事件。还有现如今的钓鱼岛事件,我们也很是气愤。 首先我先要说一下日本的经济状况。大家知道世界经济体的三大支柱都是哪三个国家吗?而且据英智库排行榜预期,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日本的相对地位在未来的十年里将保持不变。那么,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老大我们毋庸置疑,而中国呢,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日本是凭着什么成为了再一个世界经济体的支柱的呢?对吧,它地方那么小,人有那么少。 我找到的一部分资料显示:从战后,1950年开始到1975年,它的经济增速达到了9%。从1975年到1990年,以4%的速度往上走,可以看出日本在战后的经济是在飞速的发展,许多学者认为,日本经济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日本政府适时地制定和实施了与其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打造了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奇迹。从90年至今,日本的经济没有太大的发展与前进,原因也是因为国内国际的环境都在变化,而它的那种经济模式没有及时的调整所造成的。近些年,日本的经济状况都属于复苏状态。 下面我再说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的联系。这个我想通过钓鱼岛事件来说,前一阵,钓鱼岛事件闹得很热,有好多造车的啊,示威游行的啊等等。记得那时候我在女宿那块摆摊,在网上进货的时候卖家赠了几个中国国旗,我还把它插在那个摊上。当时有好多建议中国采取的措施,比如武力解决,政治制裁,经济制裁等等。因为今天我们说的是经济,我们就单方面说经济制裁,大家觉得我们应不应该进行经济制裁?应该,而且当时中国对日本进行了经济反制,主要有三项:第一项、航权问题。2006年7月,中日两国民航部门签署了关于扩大两国间航空运输安排的会议纪要,但依然不能满足中日两国增加的运营需求。而2006年日航的整体收益中有15%来自中日航线。第二项、推迟中日煤炭综合会议。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动力煤占日本电力工业所需的11%,由于运费因素,中国对日本的煤炭出口有行距短,运价低的突出优势。第三,在旅游方面,中国公民所占赴日人数达到119万人次。中国游客在日本的平均花费约1.1万元人民币,在每日消费额排名中位居第一。随后,日本财政大臣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日本在金融领域上的合作不会终止。还表示日中经济往来一旦停止将对双方进行严重打击。在面对欧洲债务危机等海外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日本经济已经收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在丢掉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日本经济复苏将受到沉重打击。显然,这种经济反制对日本的经济打击是巨大的。在面对中国的经济反制中,他们显然有些底气不足,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经济反制对中国来讲也是会受到影响的。但对日方的影响远远大于对中方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给他们警告,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告诉他们日本是100多年前侵占的中国钓鱼岛,中国积弱势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任何愚蠢的行为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日本宏观经济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3)》————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专业:应用英语 班级:151 学号:151106137 姓名:李佳奇 2017年4月18日

日本宏观经济分析 本文将使用PEST分析法进行分析,着重分析E、S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6亿,总结而言,人多地少。 P: 1、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天皇没有政治实权,但备受民众敬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宪法没有赋予君主任何权力的君主制国家。 2、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3、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日本国会,分为众参两院。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采用“四级三审制”。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 E: 1、日本经济高度发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 是世界第17位。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万亿美元

2、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 3、2016年日本经济增速在进口下降导致净出口回升的带动下有所好转,但是日本经济面临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货币宽松无效,陷入长期通缩;政府债务高企,财政加码乏力;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等。2017年上半年净出口与财政扩张将对日本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S: 一、少子高龄化和人口减少。 1、劳动力供给减少,年轻劳动力不足。日本企业就 面临了越来越萎缩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年轻劳动力越来越 短缺的局面,工资水平和劳动力成本也将因此而出现长期 提高的压力。 2、社会保障压力增大,老年人医疗护理困难。在劳 动力人口减少进而纳税人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 下,老龄人口迅速增加却使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的费用越 来越大。 3、直接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活 力。人口减少直接导致了有效需求下降,使本来就狭小的 国内市场趋于萎缩,日本经济也因此逐渐失去了活力。特 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偏僻地区,幼儿园和中小学招 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因生源不足而出现了破产的现象。

世界当代史第六章 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六章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日本民族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 “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1868年) 日本的地缘战略位置高度有利。 日本的“精神优势”:天皇崇拜、国家崇拜、黩武主义、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中日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军攻岛 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 第一节当代日本经济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1955年战后经济恢复时期。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美国大量军事订货(约24亿美元),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幻灯片20 经过十年恢复,到1955年,日本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二战前的水平。 第二阶段:1956—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日本注重技术革新,促使经济迅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最高时达到13%。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日本获得美国约40亿美元的“特需”订货。 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原因: 外因(美国的扶持) ●大量吃进日货 ●大量经援日本 ●战争特需 内因 ●日本选择了贸易国战略 ●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经济)模式 ●日本民族的特质

二、日本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20世纪70年代,日元升值和石油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打击很大,日本经济进入了中低速增长时期 日本政府大力加强干预机制,经济发展速度虽不及原先水平,但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保持最快。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超过前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处于巅峰状态的同时,开始出现泡沫。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遭受“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而陷入长期萧条。 “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萧条 泡沫经济:一种经济虚假繁荣现象。它是指由于过量发行股票和通过炒卖房地产进行投机而造成股市狂升和地产价格暴涨,从而引起资产过度膨胀。 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为了使经济摆脱持续低迷的状态,小泉政府开始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 小泉对日本经济的调整: 1.放宽对于经济活动的限制 2.大力削减财政开支,健全和完善财政体制 3.实施金融改革 ●日本国内金融制度的改革 ●日本国内银行的改革 4.努力寻求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创立日本的信息经济 目前,日本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尚未走出萧条期。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3%。第二节当代日本政治 一、战后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 第一,制定新宪法。 《日本国宪法》主要内容有: 1、确立天皇象征制和主权在民原则; 2、实行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制度; 3、规定永远放弃国家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 第二,整肃军国主义势力,解散军队,惩处战犯。 东条英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 战犯嫌疑人在盟军宪兵面前列队 第三,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压制国民的法律制度,恢复民主自由权利。 第四,解散财阀。 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财阀的总公司 美军占领日本后冻结财阀的财产 第五,进行农地改革。

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1) 含答案

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课后练习(1) 1. 1988年1月1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日本有责任应该主动地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发挥最大的力量。对此理解准确的是日本() A.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B.继续追随美国 C.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试图称霸世界 2. 1956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称:“现在已不再是战后了,我们正面临着和过去不同的新情况……今后则是以现代化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时期。”之所以说“不再是战后了”的原因是( ) A.日本经济恢复 B.日本获得了美国的支持 C.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发达的国家,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越大,这方面的代表国家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越南 D.日本 4.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并可能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对这则材料,从日美关系角度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追随美国,亦步亦趋 B.日本先于美国和中国正式建交 C.日本既追随美国,又有外交自主倾向 D.日美同盟濒于瓦解,日本摆脱美国控制 5.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 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A.美国 B.英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

浅析日本投资环境及评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致力于海外事业的拓展。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很热的状态,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日本,一个地域狭小,却拥有高度发达的技术、丰富的人才和雄厚的资本积累的富裕岛国,无不吸引着各国的投资商纷至沓来。 据日本中文道报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最新调查表明,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 然而,投资是一种风险,如同自然界的气候一样,“投资气候”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投资者首先要发现、寻找各种因素变化的动向和规律性,根据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投资的规模和方式,决定投资流向。 一、日本的外商投资环境及市场准入政策 (一)日本对外资的定义 日本将外国投资称为“对内直接投资”,包括下列投资行为: 1、收购日本国内上市企业股票,持股比率10%以上; 2、参股国内非上市企业;

3、投资者为“居民”身份时取得国内非上市企业股份,或投资者转为“非居民”后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外国投资者; 4、持有国内企业股份或保有企业注册资本三分之一以上时,同意企业对营业内容作实质性的变更; 5、“非居民”个人或外国法人在日本国内设立分公司、工厂等营业机构,或对其营业内容或业务种类进行实质性的变更; 6、对国内法人企业贷款期限超过1年以上,金额超过1亿日元(贷款期间超过5年以上的)或贷款金额超过2亿日元(贷款期限在5年以下的)中长期贷款; 7、取得国内法人发行的私募债券,金额超过1亿日元,偿还期限超过5年; 8、取得依特别法设立的法人企业的股份。 (二)日本的投资制度原则上对大部分行业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 日本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进行审批所依据的法律是《外汇及外贸管理法》。1992年以前,外汇法对外国的投资实行事前审批制度;1992年后,改为事后报告制度,原则上对外国的直接投资给与自由化。1997年,外汇法又作修改,对外资仍采取事后报告制度。但涉及国家安全,妨碍公共秩序、公众安全的行业,以及属于日本要保持自由化特征的行业,实行事前申报、审批制度。 尽管日本在制度上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行业的市场准入仍很困难。例如建筑业,由于日本尚未开放劳务市场,加之本国固有的承包、分包体系,外国企业很难进入日本建筑市场。又如海运业,在日本的现行港运体制中,外国船公司只能租用码头,而无法进入码头装卸等服务市场。 二、对日投资环境分析

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题型: 一、选择(20题*2分=40分) 二、名词解释(5题*4分=20分) 三、简答(4题*5分=20分) 四、论述(2题*10分=20分) 第一章 第一节日本国概况 一、日本“万岛之国” 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行政区分:都、道、府、县 二、日本的民族宗教状况 1.神道教 神道教没有教祖、没有教义、没有戒律,甚至没有所谓的入教仪式。所有的日本人自出生起就作为神灵的子孙,自动进入神教,而所有外国人都不能为神道所接纳。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王权,将神道教尊为国教,被称为“国家神道”,成为明治政府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 神道教至今依然是日本人民最为崇信的宗教,它构成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诚心尊奉的道德、情操、礼仪,形成了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事物的基本看法。 2.佛教 第二节影响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的因素 题目:日本的地理环境对日本心理的影响? 1.特点: 万岛之国、山多坡陡、平原狭小、“地灾”频生 一、地缘因素 (一)海洋因素 精神。 3.海洋为日本带来的挑战与福祉 ①渔业资源②自然能源③填海造陆扩展空间 (二)大陆因素 4.大陆文化 日本进入弥生时代后明显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不仅输入大陆的物质文明,并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 日本文化既具有海洋文化的独有特点,同时又深受大陆文明的影响。 二、文化因素 (一)日本的文化特点(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

1.“岛国意识”(名词解释) (1)形成 ①特殊地理环境: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频繁的地震、海啸、台风和贫乏的资源,使身处在孤岛之中的日本人有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即“岛国意识”,也有学者将其比喻为“乘船意识”,在狭小的生存空间里,人们相互照应,同舟共济。 ②种族的单一: 日本民族构成的相对单一性,客观上加强了日本集体主义意识。 (2)特点 ①强烈的危机感 ②排外与学习精神的矛盾结合 ③自卑与优越感的矛盾结合 ④团结与坚强 (3)町人根性问题:实力主义 日本的“岛国意识” 义,其外在表现就是无原则性和注重实用性。受町人固有的重商和经济至上思想的影响,日本人形成了多元价值观,不承认唯一正确的思想体系。 2.“皇国史观” (1)定义 神道教与政治的结合诞生了日本的“皇国史观”,这种观点宣扬的是:日本天皇家族属于神统,是神的子孙,是日本至高无上的君主。同样地,大和民族是天孙民族,相较于世界上其他民族而言是至尊无比的民族。 “皇国史观”的核心就是把日本说成是“神的国家”; 大和民族是由神选定的民族,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 天皇是活在现世人间的神,是国家一切的中心; “八纮一宇”是最高理想,以天皇的名义统一世界,是走向人类恒久和平的大道; 日本民族所进行的战争,是为完成历史的使命而进行的”圣战”,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成是“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 将为侵略战争卖命身亡者视为“为国捐躯的英灵”。 (2)体现 明治天皇在1871年发布的“敕语”就是宣述这些观念。当时这些观念表现为国家组织的核心及对于日本国民爱国心的号召。《大日本帝国宪法》体现了皇国史观。 (区分两个宪法) (3)发展 二战后,“皇国史观”这种军国主义历史观,在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民主改革中已被否定。 美苏冷战时期,战后日本的“皇国史观”又蠢蠢欲动,并结合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制造事端。1988年,在长崎市议会召开的例会上,共产党员柴田朴向本岛市长提出“天皇有战争责任”,后遭枪击。“皇国史观”在日本的影响力依然无法低估。 3.集团意识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摘要: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开始酝酿调整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政治大国”被正式提出并作为日本新的国家战略并逐步实践。但要真正成为政治大国,仍必须对自己的侵略历史进行深刻的反省,彻底肃清军国主义思想,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走和平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否则,就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政治大国战略措施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正文:政治大国战略广义上是指以日本的国际化为主线,强调日本不仅要在国际社会里做出经济贡献,还必须承担起在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责任;不仅包括对外战略的制定,也包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改造。狭义的政治大国主要是指能够像“普通国家”一样自主地、平等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政治大国。 近代日本提出了“脱亚入欧”,成为其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的第一次战略选择;二战后,日本“脱欧入美”,完成了其第二次战略选择;而日本首次把走向政治大国作为一项国策提出来,是在80年代中期中曾根康弘执政时。中曾根首相上台后在其“战后政治总决算”中明确表述:日本不能只满足做经济大国,还要求成为政治大国;今后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是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宣言,也成为后来日本历届内阁的共识和国家目标。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日本利用冷战后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日本对亚太地区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积极改善与各个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再次,加强亚太军事外交,扩大日本军事影响。日本在展开全方位政治外交的同时,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 2、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多方拉票,积极竞选非常任理事国;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宣传媒介,为日本出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造舆论;增加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加强同联合国的人员合作,争取把持联合国的重要机构。 此外,日本还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后盾,争取在世界经济交流和经济规则的制定中起主导作用;以加强日美同盟为重点,同时全面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协调;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为政治大国目标奠定军事基础。 日本争当政治大国仍当面临许多阻力和困难,但还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其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首先,战后日本经济实力壮大的必然结果。在冷战的特殊环境中,依靠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庇护,日本得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随着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地位和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日本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谋求与“经济巨人”想匹配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成为日本在外交战略方面的必然追求。这是日本寻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10课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学案 学习目标 ?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 2.知道欧洲联盟; ?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事实。 学习重点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学习难点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战后美国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又是如何创造的呢?导入新课 自学指导一: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 1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可以从几个大致时间归纳) ? 2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归纳整合 ?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初得天独厚,高起点造就繁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跌宕起伏,危机中艰难前行 ?20世纪九十年代春回大地,新经济唱响全球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1、高速发展: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 ?2、周期性特点: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高速发展与停滞不前交织在一起 ?3、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自学指导二: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欧共体是何时成立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条约生效后,标志着哪一组织正式成立? 归纳整合 欧洲的联合:目的 欧洲的联合:西欧经济发展的表现 欧洲的联合:过程 自学指导三: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归纳整合 ?战后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发展的原因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③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④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

日本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一、日本宏观经济分析 (一)日本经济总量居第二位,但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2009年2月16日,日本统计局正式公布了,2008年以美元计算的日本gdp为4.844万亿,实际增长率为0.7%,cpi上涨1.8%。而 2007年日本经济gdp为5608164亿日元,实际增长率为2.1%。自2008年11月份以来,日本出口负增长27%,12月份负增长35%,2009年1月份继续恶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日本经济将在2009年下降5.8%。日元近期走强以及信贷状况整体趋紧,对日本出口商产生了不利影响。日本2009年的产出缺口将超过8%,日本至少将在2010年将继续遭受温和的通货紧缩。mf称,日本2009年的预算赤字预计将接近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净负债规模将超过gdp。 (二)工业生产急速下滑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08年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当月日本工矿业生产继续大幅下滑,显示日本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11月份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8.1%,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继续下降,降幅为8.0%,且09年1月继续下滑2.1%。 日本央行发表的报告显示,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景气指数从08年9月份的-3骤降至-24,跌幅为21%,而09年3月的景气评价指数则更是跌至-36,表明多数日本大企业对今后抱更悲观的态度。整个日本经济都正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日本的经济形势迅速的恶化是因为,日本企业背负着急速的日元升值和严重的资金困难这两座大山。日元升值虽然对日本的进口有益,但却是日本汽车和电机产业减少收益的主要原因,而正是汽车和电机产业的出口支撑着日本经济的骨架。由于短期内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将进一步加速日本企业的业绩恶化,而日本的大企业也逐渐感觉到融资环境正变得严峻。2009年的日本出口环境严峻。从矿产工业生产指数看,输出和联动生产在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减少了将近10%。 (三)完全失业率再次走高 根据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数据显示,08年11月份日本完全失业率比上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达到3.9%;完全失业人数同比增加了10万人,达256万人;同时,就业人数同比减少42万人,为6391万人,连续10个月下降。日本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比例的有效求人倍率11月份连续第十个月下降。09年上半年,日本的失业率从原来的4.7%上调为5.2%。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5月份,日本失业率为5.2%,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趋于上升的总体失业率在12月份环比攀升0.5%至4.4%。失业人数上升的同时,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新供就业岗位数量趋于萎缩。招聘岗位数量/求职人数有效比大幅下降。就业人数维持不变。制造业加班时间大幅减少。薪资方面,受薪者合约规定内现金收入下降。现金收入总额下降。而且,11月和12月包含奖金在内的特殊现金收入总额同比下降。 (四)消费物价指数继续上升,内需减少 根据总务省发布的全国消费物价指数显示,排除生鲜食品的综合物价指数连续第14个月同比上升。价格涨幅最大的依然是能源类产品和自来水,涨幅达4.8%。 根据日本央行预测,本财年的出口同比将减少27.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从此前的负0.3%下调到负2.8%。在内需方面,民间住宅投资由原来的增加4.7%下调为减少0.5%,企业设备投资从减少4.2%下调为减少14.1%,民间消费支出从增长0.4%下调为增长0.3%。但包括政府消费和公共固定资产投入等在内的政府支出从原来的增加2.5%上调为增加6.4%。民间需求和公共需求相抵,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原来的0.3%下调为负0.5%。除出口和生产急剧下降外,设备投资等民间需求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浅析

中国对日本逆向直接投资浅析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中国对于发达国家的逆向直接投资也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本文从中国对于日本的逆向直接投资的动机、优势以及风险的分析。得出在逆向直接投资中,技术获取和战略发展是中国在日本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中国和日本的最大优势在于文化距离较短;同时也要注重日本的法律风险和右翼势力对于华人的反感,防止投资失败。 关键字:逆向直接投资日本技术获取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hina reverse direct investment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also showed a rapid increase tren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motivation, to reverse the FDI of Japan's advantages and risks. Obtained in the reverse direct investment,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Chinese main motivation in Japanese direct investment; the biggest advantage lies in the China and Japanese culture distance is shor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egal risk and the right-wing forces in Japan for Chinese antipathy and prevent the failure of investment. Key word: Reverse direct investment Japan Technology acquisition 引言 尽管2012年出现的钓鱼岛“购岛”事件,再次使中日关系处于紧张局面,两国政治外交关系达到了冰点,这有可能会使中日双方投资者望而却步,但2012至2013年中日之间的直接投资仍然出现了较快增长。统计显示,日本对华投资2012年达7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而2012年中国对日本则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47.8%。我国在日本的投资企业数量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既要看到投资的风险,也要看到投资的机遇,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问题也就更加值得探析。而我国对于日本的投资属于典型的逆向直接投资,而在近些年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之中,逆向直接投资属于比较新兴的内容,而作为我国对外逆向投资的第二大国,同时作为邻国,其投资动机和投资方式等问题值得去研究。 图1:我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 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 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面对日本国家政治的这一非合理现状,许多日本人主张的首相直选论颇有市场。按照公正、合理的法律程序进行真正排除金钱政治的首相直选或许不失为根治日本政治顽疾的一帖良药或改革不合理政治制度的一项有效措施。小泉纯一郎4月26 日就任首相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了对首相直选的积极态度,要专门设立私人咨询机构进行研究。问题在于这一主张何时能在日本政治发展中取得优势。如果有朝一日日本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进行首相直选,一旦首相不称职则可通过选民公决将其罢免,建立起这样的选举体制理所当然会距离真正的政治民主更近一些。 19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的政治民主化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曾几何时,故态复萌,以联合政权形式出现的自民党为核心的政权与1955年体制下的自民党政权本质上的差别并不大。自民党虽是国会第一大党,但并不能代表日本多数国民。日本计量政治学者小林良彰曾专文分析当前日本选举制度的不合理性,其核心问题是少数选民有可能比多数选民获得更大的权益。2000年6月25日举行的大选中,约1亿选民中有6200万人投票,自民党得票至多不过2000余万张。并且这2000余万张选票中受到金钱污染的数量恐怕不小。时下在日本各政党间的竞选中,决定竞选成败的关键似乎已不再是政策主张能否反映民意,而是经济实力。自民党内何人出任首相由派系平衡力学和长老意志所决定。总之,国家政治离国民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这除理解为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裹足不前或退步之外,还能作何理解? (二)外交的独立性 自80年代末起,日本就有人主张推行大国外交。1990年,栗山尚一在《外交论坛》发表《激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发展》一文,鼓吹日本推行大国外交,引起了世人瞩目。2000年,栗山又发表了题为《对日本外交的期待》的文章,继续鼓吹大国外交。大国外交首先应是独立自主的外交,但栗山始终将维护并加强日美同盟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条件。如果处理国际事务时必须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充其量不过二等国外交而已,大国外交何来之有? 持此观点者何止栗山一人。在世纪之交,日本国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成为热门,这些研究也受到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