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一、要强化写作的难度

当代小说普遍越写越轻、

说,没有生机勃勃的细节和场景; 白和虚假, 几乎成了当代小说写作的通病。 难度。 没有难度的写作, 不过是一种平庸的复制 相克隆, 都意味着对写作的创造精神的放

弃。 就意味着作家必须对艺术

世界有独特的发现, 命并不仅

仅是讲一个故事, 为当下的生

存境遇作证。 然而,就当下的

长篇写作的现状而言, 写作似乎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的较量。 一些能对经验进行精细摹写的作品大行其道, 会去追问: 在这些经验的下面, 作家对世界、 对人心究竟有多少新的发现?比如, 写作才华是显著的,他的《玉米》就以精细著称,获誉良多,大概是受了外界的鼓舞,毕飞 宇近年的写作,包括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原》 ,都往《玉米》的路子上用力,可在我看 来,他之前的《青衣》 ,无论是对存在的发现还是对人心的洞察,都远在《玉米》之上—— 毕飞宇如果选择的是沿着 《青衣》 的写作路子往下走, 他的成就我想会大得多, 因为《青衣》 是真正对人性的书写有创见的小说; 而如何获得写作创见, 许多时候, 就是一个作家所面临 的最大的写作难度。 长篇小说尤其如此。 它的核心品质, 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复杂和丰富,而 不是一些作家所说的简单和直接; 一旦取消长篇小说在精神书写上的复杂性和在人性展开上 的丰富性,也就取消了它在写作上的难度,这样,长篇小说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要扩展经验的边界 尽管本雅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预言经验已经“贫乏”和“贬值” ,并对故事表现出了强

烈的不信任,但随着消费主义的迅猛崛起,经验和故事在小说写作中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 只是,在这些盛行的挂着个人标签的经验丛林中,许多的“个人经验” ,都带着公共价值的 烙印, 它并没有脱离某些思想总体性的支配。 正因为如此, 今天的长篇小说才会呈现出那么 多相类似的经验类型——无非是身体的或肉欲的, 官场的或商场的, 野史或者传奇; 不仅经 验投合了市场的趣味, 就连经验推进的方式都大同小异。 相反, 二十世纪中国那些沉痛的现 实却少有人正面触及。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 “近人的小说材料,只有三 种:一种是官场,一种是妓女,一种是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中等社会, (留学生女学生之 可作小说材料者,亦附此类。 )除此之外,别无材料。 ”

今天的小说材料,又何尝不是翻来覆去地用这三种? “除此之外,别无材料”之困境,在当下的长篇小说界,反而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当作家 那点有限的个人记忆、 个人秘史被腾空之后, 写作将何以为继?当 “作小说的人的报酬也丰 富起来了”、作家的生活日益优越之后,他和自己身外那更广阔的现实如何再建立起亲密、 内在的关系?或许因为看到了这一危机, 我才特别推崇像莫言的《檀香刑》 和贾平凹的 《秦 腔》这样的长篇: 莫言处理的是他没有经历过的历史事件, 贾平凹所写的是他已经远离多年 的乡土生活, 但都写得逼真而惊心动魄——他们对自己的叙事对象, 显然是下了苦功去研究 的。这样的写作确实大大扩展了当代小说经验的边界。所以,我认同格非所说的话: 作家在经过了许多年‘怎么写'的训练之

后,应重新考虑‘写什么'这一问题。 写固然重要, 但写什么也同样考验作家面对世界发言的能力。 世界不能沉默, 说话,这是我对长篇小说写作的一个迫切期待。

三、要有叙事的说服力 小说有了好的材料、新的经验之后,还要找到一种好的叙事方式来

表达它。 越写越粗糙, 很多小说都是作家闭门造车的结果: 从经验层面上 从精神层面上说, 没有自身的体验和心灵的说服力——苍 消费潮流在过度地消耗小说, 小说写作已经失去 ——无论是经验的自我重复, 还是精神的变 重申写作的难度 (艺术的难度和心灵的难度) , 对人性世界有崭新的认识, 因为小说写作的使 它还需要完成一种故事精神, 还需要书写广大的世道人心, 从而 叙事上的探索几乎已经停止, 但很少人 毕飞宇的

“中国 ”——怎么 人必须站出来

关于叙事, 许多中国作家都是受了训练的, 他们在大的方面很有想法, 但在叙事推进的细 节上,却往往因为漏洞太多而缺乏说服力。 有些是语言的情境不合, 有些是情节的逻辑不对, 有些是人物性格前后断裂———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疏忽, 往往会瓦解整部长篇小说的真 实根基。王安忆在《大家》二oo 五年第六期发表《小说的当下处境》一文,里面专门谈到 了小说中的 “生计” 问题, 也就是小说中的人物是靠什么生活的?她认为,作家必须谨慎地 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你不能把你的生计问题合理地向我解释清楚, 你的所有的精神的追求, 无论是落后的也好, 现代的也好,都不能说服我, 我无法相信你告诉我的。 ”这话说得真好。 小说一旦写得叫人“无法相信你告诉我的” ,这个小说肯定就失败了。今天的作家们,有多 少人真正在意那些微小的细节对读者的说服力?

我读过一个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 他里面为了表现一个绝望的诗人如何想同文坛决裂, 说,他把每天收到的各种杂志报纸拆都不拆就扔到厕所的马桶里放水冲掉——现实中能找到

那种可以把成堆的杂志都冲掉的马桶吗?我还读过一个更著名的作家的长篇小说, 写的是二 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故事,里面写到: “他知道自己在厕所里偷看到的五个屁股,有四个 是不值钱的跳楼甩卖价, 可是林红的屁股不得了, 那是价值连城的超五星级的屁股。 ”“他不 再供应免费的午餐”等等。——“跳楼甩卖价” 、“超五星级” 、“免费的午餐”这样一些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的词, 将它用在六十年代的现实语境里、 用在主人公的自叙 (“他知道”) 里,语言上的粗糙自不待言,叙事上的说服力也随之土崩瓦解。这样明显的叙事漏洞, 我还 可以在今天的长篇小说写作中找出许多。 必须看到, 小说的真实是在叙事中一点点地建立起 来的,忽视细节,滥用词语,都会导致叙事说服力的丧失;没有说服力,就无法唤起读者对 小说的基本信任——无

“信” ,就无“立”;立不起来的小说,绝不会是好小说。这让我想起 瞿世英在《小说的研究》中所说的: “小说怎样才有好材料呢?最要紧的是一个‘信'字。 “材料不可靠,布局不会好的。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 "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一书中, 也举《堂吉诃德》和《变形记》等小说为例子,指出作家在讲述的内容和讲述的方式上的统 一,才使得这些作品“被赋予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这些都是写作的金玉良言。摹写 现实的小说假若在材料(情节和语言)上无“信” ,在叙事上

四、要有“文章”的从容

当下的长篇小说大多数都写得太紧张了, 叙事缺乏耐心, 写人记事也不放松, 过分强调故 事和冲突, 反而失了写作的平常心; 小说虽然写得好看, 但没有味道。 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之后,中国作家越来越受西方语言哲学和形式主义美学的影响,写作的技术日益成熟, 可写作所要通达的人心世界却越来越荒凉——小说如果只是故事的奴隶, 而不能有效地解释 人心世界的秘密, 小说存在的价值也就变得非常可疑了。 近读王蒙新出版的长篇小说 《尴尬 风流》,感触很多。它里面的三百多个小故事,都是些闲散的生活笔记,这些闲心、闲

笔, 使《尴尬风流》看起来不像长篇小说,而更像是一篇篇“文章” 统的恢复, 恰恰是得了中国小说的神髓的。 中国小说的叙事精神, 它在制造

故事的同时,往往也把小说叙事当作“文章”来经营。比如,

回,写潘金莲毒死武大郎,这么凶险、狠毒的场面,可作者仍然不忘来一句

“看官听说” “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 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 ”——这就是写“文章”时才有的闲笔,这就是一个小说家的从容。 中国古典小说中常常穿插诗词歌赋, 甚至故意将故事情节停下来, 大写一个人的穿着或者一 桌酒菜的丰盛,其实就是为了缓解小说本身的紧张,使小说因为具有了“文章”的味道,而 变得从容、沉着——这是中国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在今天,它差不多就要失传了;而《尴 尬风流》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中国当代小说的困境之一, 就在于许多作家把小说写得太 像小说了。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作家在小说中不断地加快叙事节奏,编造曲折情节, 几十万字的小说写下来, 没有一处是体现作者的闲心和闲笔的,也毫无 “文章”该有的那种

。我以为,这种“文章”传 从来不是只跟着情节走的, 《水浒传》第二十五

从容、潇洒的风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五、要对世界存一颗赤子之心 刘半农说,小说家最大的本领有二, “第一是根据真理立言,自造一理想世界。 ,, 第二 是各就所见的世界,为绘一维妙维肖之小影。 ”(《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 )我想,联系“理 想世界”和“所见的世界 ,, 之小影”之间的绳索,就是作家的“心” 。“心”是一部小说的 魂灵。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由此引申,最好的文学,也该是找“心”的 文学、寻“命”的文学,在作品中建立起了人心世界的丰富维度的文学。这方面, 《红楼梦》 是最杰出的范本。曹雪芹写林黛玉“泪尽而亡” ,突出的正是她的心死。在第四十九回,黛 玉对宝玉说, “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恰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恰不多。 ———以眼泪“少了”来写一个人的伤心,这是何等深刻、体贴、动情的笔触。所以,脂砚 斋指出,曹雪芹在写林黛玉“泪尽而亡”的同时,他自己也是“泪尽而逝” 。这点可在脂砚 斋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句的批语上看出: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没有一颗对世界、对人类的赤 子之心,又何来“泪尽” 、“泪亦待尽”这样的旷世悲伤?王国维赞李后主的词“不失其赤子 之心”,叶嘉莹评李后主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说他一语直指宇宙之心,这 些都和脂砚斋评《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当代小说能让作者弹泪、让读者摸到作 者的赤子之心的又有几部?从新闻里找材料, 从影碟里找灵感, 从流行里找元素, 这几乎成 了当代小说写作界的一大景观。写作正在失去基本的诚实,作家之“心”正在死亡;虚构成 了和“心”无关的编造,写作就越来越像是一种精神的作假。基于此,长篇小说写作的理想 出路,极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恢复 “心”之尊严, 使写作再次深入到人心世界, 重铸真实、 感人的力量。金代元好问有两句诗说: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意思是一个 人写的文章若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话,又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见人?

这话用在小说写作上也合适。 尽管小说所写的多为虚构, 但它内部的精神潜流, 却需扎根 于那颗真实、温润的“赤子之心”——如果说,短篇小说的写作还能靠技巧取胜,那么,长 篇小说的写作所考验的就完全是一个作家的心灵质量了。

当然,关于长篇小说写作,所要重申和强调的,远比我上述所论的要多得多。 但所谓的常识,其实就是基本的事物, 是写作所要遵循的最低限度的原则。难度、说服力 和赤子之心, 是长篇小说写作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扩展经验的边界, 重获“文章” 的从容, 也是长篇小说写作应该正视的问题。

从这里出发, 长篇小说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写作尊严和精神气度。 而对于那些无视这些写作 常识的人,我愿意借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一书末尾所说的话来劝告他: “请忘掉一 下子就动手写长篇小说的念头。 ” 在情节紧张的时候, 要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 句子中要采用短词,

其来。 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紧张气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与此相比, 节中,到处笼罩着寂静和安宁,此时就要使用较长的句子,较长的词语, 更多的结束语。这样做就会自然缓和紧张气氛。当你在构思小说时,就要确立写实的态度。 只在通过观察、 思考你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 使人物具

有可信性。 他们以固有的视 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进行着他们的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说的,味觉是最难 写进小说中的,但是五种中有了四种也不算坏。

应用这五种感觉,利用句子结构来创造或缓慢或紧张的气氛,这样你写出来的小说读 者就不能丢下了,因为它们是那样真实可信。

抓住兴奋点:

少用结束语,要写得突如 在气氛比较沉闷的情 较长的段落,以及

对小说家而言, 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 尼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如果这些时刻是在经历了被拒绝和失望之 后,那么将更加令人喜悦。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时刻,第一次听到编辑对我鼓励的话语,第 一次见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来, 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说握在手中时的狂喜。 我坚信, 对任 何一位小说家而言,真正的“兴奋之巅”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它还会不断地涌现,因为我 们学会了如何去激发它。 我是指当一部新的小说在构想时, 奇妙时刻。在一个新故事(或小说)的最初构思中不断闪现时,作者会有一

种眩目的感觉, 我们通常会觉得这将是自己所写的最好的作品。 这种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间出现,我会带着此种感受度过几天或几个星期。这些

思想中的闪光聚集着如此多的奇异光彩,好像由于某种魔力而不断地闪烁着。

于是,我把它们写下来。我总是很高兴地写出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开头,但是偶尔才完 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我写出来的东西永远不如我梦想中的完美, 我太心急了, 当我发现自己 仅仅是给故事开了个头, 必须把它们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便失去了兴趣。魔力消失了, 于是 我又不断地放弃那些故事。

我羡慕那种能够沿着最初的构想, 并把它发展成小说的作家。 但是我却无法一蹴而就, 所以我必须在动笔之前, 明确写作的方向。 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保护那些最初的闪 光点,并使之继续闪亮或者再现。我发现自己在写到 30 页左右时,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兴 奋状态,我的兴趣就会被高度调动起来,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兴奋能持续多久是因书而异的。我先花些时间在笔记本上设计人物,搜集情节 中的零碎片段, 明确我的写作方向, 或者草草记下脑海中曾涌现过的东西, 直到我必须动笔 的那一刻到来。 那一刻总是在我还没完全设计好时就来临了, 我从不拒绝那股推动力, 至少 我可以先为我的故事开个头。 为了奖赏自己, 我通常会先写上几页, 这对写作的连续性是有 益的,它能随时帮我回到人物和情节的构想中去 .

顺便推荐一本我近期看过的觉得不错的书《此时此刻相爱的能力》 。集中谈论爱情的, 却又不仅仅只涉及爱情, 更能让人看透很多人际交往中的真相, 明白一些生活的实质。 书的 作者是个男的,感觉他是个有趣的人,不毒舌,也不迎合,常摆出一副“你喜不喜欢我都很 正常” 的样子, 恋爱里受苦了, 没必要的事情, 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摆正心态、做出改变的,让我在感

情和生活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哈哈。 (最后,感谢我的好闺蜜晶晶把这本好书分享给我。 分享给更多人。分享主义万岁 @!)

菲立兹 ?;惠特 脑海中所出现的第一缕闪光时的

我反而觉得他这种真实随性的个性很难得,三观也正。 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在 对于曾经在恋爱中纠结的那些小情绪, 那些揪着不放甚至导致不愉快分手的 我已经学会释然

了。 如今,对象夸我比以前懂事多了, 但我才不会告诉他我 。所以我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好东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