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型

金属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型

金属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型
金属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型

几种常见快速成型工艺的比较

几种快速成型方式的比较 几种常见快速成型工艺的比较 在快速领域里一直站主导地位快速成型工艺主要包括:FDM, SLA, SLS, LOM等工艺,而这几种工艺又各有千秋,下面我们在主 要看一下这几种工艺的优缺点比较: 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快速原型工艺是一种不依靠激光作为成型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如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加热熔化进而堆积成型方法,简称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 原理如下: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产品零件的截面轮廓信息,作平面运动,热塑性丝状材料由供丝机构送至热熔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和熔化成半液态,然后被挤压出来,有选择性的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大约0.127mm厚的薄片轮廓。一层截面成型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定高度,再进行下一层的熔覆,好像一层层画出截面轮廓,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零件。 这种工艺方法同样有多种材料可供选用,如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工程塑料PPSF: 以及ABS 与PC的混合料等。这种工艺干净,易于操作,不产生垃圾,并可安全地用于办公环境,没有产生毒气和化学污染的危险。适合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建模以及产品的形状及功能测试。专门开发的针对医用的材料ABS-i: 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采用伽码射线及其他医用方式消毒,特别适合于医用。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制造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毒气或化学物质的污染;1次成型、易于操作且不产生垃圾;独有的水溶性支撑技术,使得去除支撑结构简单易行,可快速构建瓶状或中空零件以及一次成型的装配结构件; 原材料以材料卷的形式提供,易于搬运和快速更换。 可选用多种材料,如各种色彩的工程塑料以及医用ABS等 快速原型技术的缺点是:成型精度相对国外先进的SLA工艺较低,最高精度、成型表面光洁度不如国外 SLA:成型速度相对较慢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是采用立体雕刻(Stereolithography)原理的一种工艺的简称,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在树脂槽中盛满液态光敏树脂,它在紫外激光束的照射下会快速固化。成型过程开始时,可升降的工作台处于液面下一个截面层厚的高度,聚焦后的激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的要求,沿液面进行扫描,使被扫描区域的树脂固化,从而得到该截面轮廓的树脂薄片。然后,工作台下降一层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1 说明下列基本概念 凝固、结晶、过冷、过冷度、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生长线速度、光滑界面、粗糙界面、动态过冷度、柱状晶、等轴晶、树枝状晶、单晶、非晶态、微晶、液晶。 2 当球状晶核在液相中形成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为σππ233 44r G r G V +?=?,(1)求临界 晶核半径c r ;(2)证明V V c c G A G c ?- ==?2 31 σ(c V 为临界晶核体积);(3)说明上式的物理意 义。 3 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说明为什么非均匀形核往往比均匀形核更容易进行。 4 何谓动态过冷度?说明动态过冷度与晶体生长的关系。在单晶制备时控制动态过冷度的意义? 5 分析在负温度梯度下,液态金属结晶出树枝晶的过程。 6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下,为什么Pb 结晶出树枝状晶而Si 的结晶界面却是平整的? 7 实际生产中怎样控制铸件的晶粒大小?试举例说明。 8 何谓非晶态金属?简述几种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非晶态金属与晶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能有什么不同。 9 何谓急冷凝固技术?在急冷条件下会得到哪些不同于一般晶体的组织、结构?能获得何种新材料? . 计算当压力增加到500×105Pa 时锡的熔点的变化,已知在105Pa 下,锡的熔点为505K ,熔化热7196J/mol ,摩尔质量为118.8× 10-3kg/mol ,固体锡的体积质量7.30×103kg/m 3,熔化时的体积变化为+2.7%。 2. 考虑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态铝的凝固,对于不同程度的过冷度,即:ΔT=1,10,100和200℃,计算: (a)临界晶核尺寸;(b)半径为r*的团簇个数; (c)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ΔGv ; (d)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临界尺寸r*处的自由能的变化 ΔGv 。 铝的熔点T m =993K ,单位体积熔化热ΔH f =1.836×109J/m 3,固液界面自由能γsc =93J/m 2 , 原子体积V 0=1.66 ×10-29m 3。 3. (a)已知液态纯镍在1.1013×105Pa(1个大气压),过冷度为319℃时发生均匀形核。设临界晶核半径为1nm ,纯镍的熔点为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汇总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 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 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 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 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 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 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 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 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资料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杨连锋2009年1月) 2004年 二 写出界面稳定性动力学理论的判别式,并结合该式说明界面能,温度梯度,浓度梯度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答:判别式, 2 01()()2 (1)m c v D s g m v D g G T k ωωωω * *??- ??? =-Γ- ++?? -- ??? ,()s ω的正负决定 着干扰振幅是增长还是衰减,从而决定固液界面稳定性。第一项是由界面能决定的,界面能不可能是负值,所以第一项始终为负值,界面能的增加有利于固液界面的稳定。第二项是由温度梯度决定的,温度梯度为正,界面稳定,温度梯度为负,界面不稳定。第三项恒为正,表明该项总使界面不稳定,固液界面前沿形成的浓度梯度不利于界面稳定,溶质沿界面扩散也不利于界面稳定。 三 写出溶质有效分配系数E k 的表达式,并说明液相中的对流及晶体生长速度对E k 的影 响。若不考虑初始过渡区,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能有0s C C * = 答:0 00 (1)N L s v E D C k k C k k e δ*- = = +- 可以看出,搅拌对流愈强时,扩散层厚度N δ愈小, 故s C * 愈小。生长速度愈大时,s C * 愈向0C 接近。(1)慢的生长速度和最大的对流时,N L v D δ《1,0E k k = ;(2)大的生长速度或者液相中没有任何对流而只有扩散时,N L v D δ》1,E k =1 (3)液相中有对流,但属于部分混合情况时,0 1E k k <<。1E k =时,0 s C C * = ,即在 大的生长速度或者液相中没有任何对流而只有扩散时。 四 写出宏观偏析的判别式,指出产生正偏析,负偏析,和不产生偏析的生长条件。 答:0 1s q q C k C k = -+,s C 是溶质的平均浓度,0C 是液相的原始成分,q 是枝晶 内溶质分布的决定因素,它是合金凝固收缩率β,凝固速度u 和流动速度v 的函数, (1)(1)v q u β=-- 。0s C C =,即 1p u v β β =- -时,q=1,无宏观偏析。0s C C >时,对于01k <的合金来说,为正偏析,此时 1p u v β β >- -。0s C C <时,对于01k <的合金来 说,为负偏析,此时 1p u v β β <- -。 五 解:用2m m m m r m m k r T V T V T H H σσ?=- ?=- ? ??计算

金属凝固组织的细化方法和机理

课程名称:金属凝固指导老师:宋长江,翟启杰教授 金属凝固组织的细化方法和机理 摘要:金属组织细化细化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材料科学领域里,控制金属的凝固过程以细化金属凝固组织是提高铸件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已有的研究中,控制金属凝固过程以细化凝固组织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物理细化法,如低温浇注、电磁搅拌、机械振动、超声波细化等,二是化学细化法,如添加形核剂和长大抑制剂等。物理细化方法处理材料纯净度高,不会对金属熔体带来外来夹杂,细化效果好;化学添加剂法细化效果稳定、作用快、操作方便、适应性强,是目前最普遍的细化方法。 关键词:组织细化;细化方法;细化剂;变质剂 Refinement methods and mechanism of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metals Abstract: Metal microstructure refinement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In the field of meterial science, To contol the met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 to refine the metal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of improving the casting performance. There are two main ways in the previous study: the first one is Physical refining method,such as cast cold,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mechanical vibration, ultrasonic Refining and so on. The other one is chemical method, like the addition of nucleating agents and growth inhibitors. Physical refining method can make the material more pure,and there is no inclusion along with. The chemical method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refinement because it’s faster and more stable and easy to operate. Key words:structure refinement; refine method; refiners; modifier

几种常见的快速成型技术

几种常见的快速成型技术 一、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快速原型工艺是一种不依靠激光作为成型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加热溶化的成型方法,简称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的原理室,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产品零件的截面轮廓信息,作X-Y平面运动。热塑性丝状材料(如直径为1.78mm的塑料丝)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和溶化成半液态,然后被挤压出来,有选择性的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大约0.127mm厚的薄片轮廓。一层截面成型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定高度,再进行下一层的熔覆,好像一层层"画出"截面轮廓,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零件。 这种工艺方法同样有多种材料选用,如ABS塑料、浇铸用蜡、人造橡胶等。这种工艺干净,易于操作,不产生垃圾,小型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产生毒气和化学污染的危险。但仍需对整个截面进行扫描涂覆,成型时间长。适合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建模以及产品的形状及功能测试。由于甲基丙烯酸ABS(MABS)材料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采用加码射线消毒,特别适用于医用。但成型精度相对较低,不适合于制作结构过分复杂的零件。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制造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毒气或化学物质的危险。 2、工艺干净、简单、易于材作且不产生垃圾。 3、可快速构建瓶状或中空零件。 4、原材料以卷轴丝的形式提供,易于搬运和快速更换。 5、原材料费用低,一般零件均低于20美元。 6、可选用多种材料,如可染色的ABS和医用ABS、PC、PPSF等。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缺点是: 1、精度相对国外SLA工艺较低,最高精度0.127mm。 2、速度较慢。 二、SLA 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是采用立体雕刻(Stereolithography)原理的一种工艺,简称SLA,也是最早出现的、技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快速原型技术。 在树脂液槽中盛满液态光敏树脂,它在紫外激光束的照射下会快速固化。成型过程开始时,可升降的工作台处于液面下一个截面层厚的高度,聚焦后的激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的要求,沿液面进行扫描,使被扫描区域的树脂固化,从而得到该截面轮廓的塑料薄片。然后,工作台下降一层薄片的高度,以固化的塑料薄片就被一层新的液态树脂所覆盖,以便进行第二层激光扫描固化,新固化的一层牢固的粘结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不已,知道整个产品成型完毕。最后升降台升出液体树脂表面,即可取出工件,进行清洗和表面光洁处理。 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快速原型技术适合于制作中小形工件,能直接得到塑料产品。主要用于概念模型的原型制作,或用来做装配检验和工艺规划。它还能代替腊模制作浇铸模具,以及作为金属喷涂模、环氧树脂模和其他软模的母模,使目前较为成熟的快速原型工艺。 SLA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需要专门实验室环境,维护费用高昂。 2、系统工作相对稳定。 3、尺寸精度较高,可确保工件的尺寸精度在0.1mm(但,国内SLA精度在0.1——0.3mm之间,并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4、表面质量较好,工件的最上层表面很光滑,侧面可能有台阶不平及不同层面间的曲面不平。 5、系统分辨率较高。

(完整word版)第三章__纯金属的凝固答案

第三章纯金属的凝固 本章主要内容: 液态金属的结构; 金属结晶过程:金属结晶的条件,过冷,热力学分析,结构条件 晶核的形成:均匀形核:能量分析,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非均匀形核:形核功,形核率 晶体的长大:动态过冷度(晶体长大的条件),固液界面微观结构,晶体长大机制,晶体长大形态:温度梯度,平面长大,树枝状长大、结晶理论的应用实例:铸锭晶粒度的控制,单晶制备,定向凝固,非晶态金属 一、填空 1..在液态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__结构_起伏和____能量起伏。 1.金属凝固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过冷度和能量起伏_____________。 2.细化铸锭晶粒的基本方法是:(1)___控制过冷度_,(2)___变质处理__,(3)____振动、搅拌等____。 5、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小只能补偿新增表面能的____2/3____。 6、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体积自由能)和(表面自由能)两部分,其中__表面_____ 自由能是形核的阻力,____体积___自由能是形核的动力;临界晶核半径r K与过冷度△T呈__反比_ T L T r m m ? - = σ2 _ 关系,临界形核功△G K等于____ ()2 2 3 3 16 T L T G m m k? ? = ? σ π 表面能的1/3___。 7 动态过冷度是______晶核长大时固液界面(前沿)的过冷度___。 8 在工厂生产条件下,过冷度增大,则临界晶核半径__减小___,金属结晶冷却速度越快,N/G比值___越大_____,晶粒越细_小。 9 制备单晶的基本原理是__保证一个晶核形成并长大__,主要方法有____尖端成核法和___垂直提拉法。 10. 获得非晶合金的基本方法是_____快速冷却___________。 11 铸锭典型的三层组织是______细晶粒区________, ___柱状晶区____, _____等轴晶区____。 12 纯金属凝固时,其临界晶核半径的大小、晶粒大小主要决定于_______过冷度_______________。 14 液态金属凝固时,异质形核需要的过冷度比均质形核小,这是因为_异质形核时固相质点可作为晶核长大,其临界形核功较小。 1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晶体长大的方式有(垂直长大方式)和(横向长大方式),其中大多数金属采用(垂直长大方式)方式长大。 二、名词解释 过冷度,临界晶核,临界晶核半径,自发形核,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形核功,形核率,变质处理, 异质形核,非晶态金属、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温度梯度、 三、判断 1 纯金属中含有少量杂质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 临界半径r K大小仅与过冷度有关。(×)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

特种加工论文 题目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特种加工中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首先介绍它的加工原理,然后分析它的特点、加工方式,然后说明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特种加工技术,3D打印快速成型,特点,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special processing of 3 d printing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introduces its processing principle,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processing methods, and then explain the main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Spec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3 d printing rapid prototyping,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一、引言 3D打印(3D PRINTING )即3D打印技术,又3D打印制造是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技术,是21世纪制造业最具影响的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加快了科技传播的速度,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只是质量和成本上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产品上市时间的竞争。因此,通过计算机仿真和3D打印增加产品的信息量,以便更快的完成设计及其制造过程,将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时间周期尽量缩短,防止投产后发现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D打印技术是由CA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的技术总称。简单的讲,3D打印制造技术就是快速制造新产品首版样件的技术,它可以在没有任何刀具、模具及工装夹具的情况下,快速直接的实现零件的单件生产。该技术突破了制造业的传统模式,特别适合于新产品的开发、单件或少批量产品试制等。它是机械工程、计算机CAD、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的产物。它可快速,准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零件,以便进行快速评估,修改及功能测试,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减少开发费用,加快新产品推向市场的进程。 自从美国3D公司在1987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快速原形制造设备以来,快速原形技术快速发展。投入的研究经费大幅增加,技术成果丰硕。原形化系统产品的销量高速增长。在这方面美国,日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奋起直追,开展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国内也有些成熟的产品问世,他们正在各种生产领域上发挥着作用。 二、打印系统的工作原理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逐层制造技术,它采用离散/堆积成型原理,其过程是:先得到所需零件的计算机三维曲面或实体模型;然后根据工艺要求,将其按一定厚度进行分层,将原来的三维模型变成二维平面信息,即离散过程;再将分层后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入加工参数,产生数控代码;在微机控制下,数控系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 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 ,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为 ,四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 面上的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R=0.175×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 (2)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Fe 和?-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0.046nm ,氮:0.071nm ,碳:0.077nm ,硼:0.091nm ,?-Fe :0.124nm ,?-Fe :0.126nm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在液态纯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 起伏和 起伏。 2 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两部分,其中 自由能

纯金属的凝固

第三章纯金属的凝固 1名词解释 过冷度,临界晶核,临界晶核半径,自发形核,能量起伏,形核功,形核率,变质处理,柱状晶带,等轴晶,异质形核,非晶态金属 2判断 1 纯金属中含有少量杂质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 临界半径r K 大小仅与过冷度有关。() 3 液态金属凝固时,临界晶核半径与过冷度成反比。() 4 在液态金属中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零。() 5 任何温度下液态金属中出现最大结构起伏是晶胚。() 6 任何过冷度下液态金属中出现的最大结构起伏却是晶核。() 7 湿润角θ =180e时,异质形核最容易进行。() 8 枝臂间距是指相邻两树枝晶一次轴之间的距离。() 9 为了细化晶粒,工艺上采用增大过冷度的方法,这只对小件或薄件有效,而对较大厚壁铸件并不适用。() 10 从非均匀形核计算公式:A 非均匀=A 均匀 (2-3cosθ+cos3θ)/4看出当θ=00时固相杂质相当于 现成的大晶核。() 11 理论凝固温度与固/液界面处温度之差,称为动态过冷度。() 12 动态过冷度是指结晶过程中实际液相温度熔点之差。() 13 液态金属结晶时,其临界晶粒半径rK是不变的恒定值。() 14液态金属结晶时,其理论结晶温度与固/液界面处温度之差称为临界过冷度。() 3问答 1 根据凝固理论,试述细化晶粒的基本途径。 2 试根据凝固理论,分析通常铸锭组织的特点。 3 试说明在铸锭中获得细等轴晶组织可以采取的措施。 4 回答液态金属凝固时均质形核的有关问题: (1)写出临界晶核半径γ k 的表达式; (2)画出γ k 与过冷度?T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3)写出形核功?G k 与临界晶核界面能的关系式;

铸造工艺中液态金属凝固成形的关键问题

铸造工艺中液态金属凝固成形的关键问题 液态金属通过冷却凝固最终获得合格的、满足各种使用要求的铸件。山东伊莱特重工跟您一起探讨:以下的关键问题是在生产过程中应予以妥善解决的。 (一)结晶及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液体金属的结构,晶核的形成与长大,晶粒的大小、方向和形态等与铸件的凝固组织密切相关,它们以铸件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控制铸件的凝固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所希望的组织,欲控制凝固组织,就必须对其形成机理、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研究。目前山东伊莱特重工有限公司已建立的有效控制组织的方法有变质、孕育、动态结晶、顺序凝固、快速凝固等。 (二)铸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控制现代制造的许多领域,对铸件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技术改变着铸造只能提供毛坯的传统观念,其目的在于降低物耗、能耗、工耗,并且改善产品的内外质量,争取市场和高效益。然而,铸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如铸型表面的作用、凝固热应力、凝固收缩等)的影响和制约,控制难度很大。铸件是液态成形的,实现净形化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结构方面铸件的内腔和外形用铸造方法一次成形,使其接近零件的最终形状,使加工和组装工序减至最少;在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方面,使铸件能接近产品的最终要求,做到无余量或小余量;另一方面,被保留的铸造原始表面有益于保持铸件的耐蚀和耐疲劳等优越性能,从而提高产品寿命。努力提高铸件的尺寸精度和降

低表面粗糙度,推进铸件近净形技术的发展是未来的方向。 (三)铸造缺陷的防止与控制铸造缺陷是造成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对铸件质量的严重威胁。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存在于铸件的缺陷五花八门,由于凝固成形时条件的差异,缺陷的种类表现为形态和表现部位不尺相同。如液态金属的凝固收缩会形成缩孔、缩松;凝固期间元素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再分配会赞成偏析;冷却过程中热应力的集中会造成铸件裂纹和变形。应根据产生的原因和出现的程度不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使之消除或降至最低程度。此外,还有许多缺陷,如有夹杂物、气孔、冷隔等,出现在充填过程中,它们不仅与合金种类有关,而且还与具体成形工艺有关。总之,防止、消除和控制各类。更多问题请百度咨询山东伊莱特重工有限公司。

快速成型技术总结

快速成型技术总结 《快速成型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快速成型总结报告快速成型总结报告一、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及原理快速成形技术(,简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先进制造技术是由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三维物理实体的技术总称,其基本过程是:首先设计出所需零件的计算机三维模型(数字模型、模型),然后根据工艺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该模型离散为一系列有序的单元,通常在向将其按一定厚度进行离散(习惯称为分层),把原来的三维模型变成一系列的层片;再根据每个层片的轮廓信息,输入加工参数,自动生成数控代码;最后由成形机成形一系列层片并自动将它们联接起来,得到一个三维物理实体。 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快速成型技术()的成型原理是基于离散-叠加原理而实现快速加工原型或零件这里所说的快速加工原型是指能代表一切性质和功能的实验件,一般数量较少,常用来在新产品试制时作评价之用而这里所说的快速成型零件是指最终产品,已经具有最佳的特性,功能和经济性二、快速成型技术的分类快速成型技术-分类快速成型技术根据成型方法可分为两类:基于激光及其他光源的成型技术(),例如:光固化成型()、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分层实体制造()、选域激光粉末烧结()、形状沉积成型()等;基于喷射的成型技术(),

例如:熔融沉积成型()、三维印刷()、多相喷射沉积()。 下面对其中比较成熟的工艺作简单的介绍。 技术是基于液态光敏树脂的光聚合原理工作的。 这种液态材料在一定波长和强度的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发生光聚合反应,分子量急剧增大,材料也就从液态转变成固态。 、(光固化成型)工作原理:液槽中盛满液态光固化树脂激光束在偏转镜作用下,能在液态表而上扫描,扫描的轨迹及光线的有无均由计算机控制,光点打到的地方,液体就固化。 成型开始时,工作平台在液面下一个确定的深度.聚焦后的光斑在液面上按计算机的指令逐点扫描,即逐点固化。 当一层扫描完成后.未被照射的地方仍是液态树脂。 然后升降台带动平台下降一层高度,已成型的层面上又布满一层树脂,刮板将粘度较大的树脂液面刮平,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扫描,新周化的一层牢周地粘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毕,得到一个三维实体模型。 方法是目前快速成型技术领域中研究得最多的方法.也是技术上最为成熟的方法。 工艺成型的零件精度较高,加工精度一般可达到,原材料利用率近%。 但这种方法也有白身的局限性,比如需要支撑、树脂收缩导致精度下降、光固化树脂有一定的毒性等。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 8:实际金属液态合金结构与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有何不同 答: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的,是近程有序的。液态中存在着很大的能量起伏。而实际金属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原子,形成夹杂物,除了存在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存在浓度起伏。 12:简述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其影响因数。 答:实质:表面张力是表面能的物理表现,是是由原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在表面和内部间排列状态的差别引起的。 影响因数:熔点、温度和溶质元素。 13:简述界面现象对液态成形过程的影响。 答:表面张力会产生一个附加压力,当固液相互润湿时,附加压力有助于液体的充填。液态成形所用的铸型或涂料材料与液态合金应是不润湿的,使铸件的表面得以光洁。凝固后期,表面张力对铸件凝固过程的补索状况,及是否出现热裂缺陷有重大影响。 15:简述过冷度与液态金属凝固的关系。 答:过冷度就是凝固的驱动力,过冷度越大,凝固的驱动力也越大;过冷度为零时,驱动力不存在。液态金属不会在没有过冷度的情况下凝固。 16:用动力学理论阐述液态金属完成凝固的过程。 答:高能态的液态原子变成低能态的固态原子,必须越过高能态的界面,界面具有界面能。生核或晶粒的长大是液态原子不断地向固体晶粒堆积的过程,是固液界面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只有液态金属中那些具有高能态的原子才能越过更高能态的界面成为固体中的原子,从而完成凝固过程。 17:简述异质形核与均质形核的区别。 答:均质形核是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形核,异质形核是依靠外来夹杂物所提供的异质界面非自发的形核。 异质形核与固体杂质接触,减少了表面自由能的增加。 异质形核形核功小,形核所需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就小,形核容易,所需过冷度小。 18:什么条件下晶体以平面的方式生长什么条件下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答:①平面方式长大:固液界面前方的液体正温度梯度分布,固液界面前方的过冷区域及过冷度极小,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与晶体的生长方向相反。 ②树枝晶方式生长:固液界面前方的液体负温度梯度分布,固液界面前方的过冷区域较大,且距离固液界面越远过冷度越大,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与晶体生长的方向相同。 19:简述晶体的微观长大方式及长大速率。 答:①连续生长机理--粗糙界面的生长:动力学过冷度小,生长速率快。②二维生长机理--光滑界面生长:过冷度影响大,生长速度慢。③从缺陷处生长机理--非完整界面生长:所需过冷度较大,生长速度位于以上二者之间。 20:为生么要研究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它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答: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各组元会按一定的规律分配,它决定着凝固组织的成分分布和组织结构,液态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的传输,使溶质在固液界面两侧的固相和液相中进行再分配。掌握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的规律,是控制晶体生长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在生产实践中控制各种凝固偏析的基础。 凝固过程中溶质的再分配是合金热力和动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凝固

金属凝固理论重点总结

金属凝固理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能量起伏:金属晶体结构中每个原子的振动能量不是均等的,一些原子的能量超过原子 的平均能量,有些原子的能量则远小于平均能量,这种能量的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伏” 2.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的原子集团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时而长大时而变小,时而产生 时而消失,此起彼落,犹如在不停顿地游动。这种结构的瞬息变化称为结构起伏。 3.浓度起伏:不同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在金属液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这种 成分的不均匀性称为浓度起伏。 4.熔化潜热:将金属加热到至熔点时,金属体积突然膨胀,等于固态金属从热力学温度零 度加热到熔点的总膨胀量,金属的其他性质如电阻,粘性等发生突变,吸收的热能。 5.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6.成分过冷:由溶质再分配导致的界面前方熔体成分及其凝固温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过 冷。 7.热过冷:仅由熔体实际温度分布所决定的过冷状态称为热过冷 8.宏观偏析:又称长程偏析或区域偏析,指较大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为铸 件各部位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9.微观偏析:微观偏析是指微小范围(约一个晶粒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按位 置不同可分为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 10.微观偏析 (1)晶内偏析:在一个晶粒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常产生于有一定结晶温度范围、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合金中。 (2)晶界偏析: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富集与晶界,使晶界和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它会降低合金的塑性和高温性能,又会增加热裂倾向。 11.宏观偏析: (1)正常偏析:当合金溶质分配系数k<1时,凝固界面的液相中将有一部分被排出,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高,当k>1时相反。正常偏析存在使铸件的性能不均匀,在随后的加工中难以消除。 (2)逆偏析:即k<1时,铸件表面或底部含溶质元素较多,而中心部分或上部分含溶质较少。 (3)V形偏析和逆V形偏析:常出现在大型铸锭中,一般呈锥形,偏析中含有较高的碳以及硫和磷等杂质。 (4)带状偏析:它总是和凝固的固-液界面相平行。 (5)重力偏析: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出现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常产生于金属凝固前和刚刚开始凝固之际。 枝晶偏析:由于固溶体合金多按枝晶方式生长,分支本身分支与分支间的成分是不均匀的,故称为~。 12.正偏析:指溶质含量高于其平均溶质含量的区域 13.负偏析:降低该区的溶质浓度,使该区C5降低,产生的偏析。(溶质含量低于其平均溶 质含量的区域) 14.重力偏析:由于沿垂直方向逐层凝固而产生的正常偏析和固液相之间或互不相容的液相 之间有的密度不同,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沉浮现象造成的。 15.过热度:指金属熔点与液态金属温度之差。 16.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称为过冷度

1111《快速成形技术》预测试题1

复习提纲 1.喷涂距离:指喷抢的喷嘴到基体或过度基模表面的距离。 2.喷涂角度:指喷嘴气流轴线与喷涂基模之间的夹角。 3.遮蔽效应:指喷嘴气流轴线与喷涂基模之间的夹角(喷涂角度)小于45°时产生的效应。 4.近似处理:指用无数个三角形去等效一个三维几何实体,所以只能是无限接近,近似得到实体。(用无数个三角形平面来代替曲面) 5.后固化:指用很强的紫外激光照射刚成形的原型件,是其充分固化。 1.快速成型技术建立的理论基础:新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 2.快速成型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前处理、自由成形、后处理。 3.光固化成型工艺中用来刮去每层多余树脂一的装置是刮刀。 4.用于FDM的支撑的类型为:水溶性支撑和易剥离性支撑。 5.熔融沉积制造工艺原材料供应系统包括:、、。 6.叠层实体制造工艺涂布工艺包括涂布形状和涂布厚度。 7. FDM快速成形的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供料系统。。 8. LOM技术原型制作过程主要有热变形和湿变形。两种变形。 1、叠层实体制造工艺常用激光器为(D )。 A、氦-镉激光器; B、氩激光器; C、Nd:YAG激光器; D、CO2激光器。 2、四种成型工艺不需要激光系统的是(D )。 A、SLA; B、LOM; C、SLS; D、FDM。 3、四种成型工艺不需要支撑结构系统的是(C )。 A、SLA; B、LOM; C、SLS; D、FDM。 4、光固化成型工艺树脂发生收缩的原因主要是(D )。 A、树脂固化收缩; B、热胀冷缩; C、范德华力导致的收缩; D、树脂固化收缩和热胀冷缩。 5、就制备工件尺寸相比较,四种成型工艺制备尺寸最大的是(B )。 A、SLA; B、LOM; C、SLS; D、FDM。 6、四种成型工艺中,可生产金属件的是(C)。 A、SLA; B、LOM; C、SLS; D、FDM。 8、就制备工件成本相比较,四种成型工艺制备成本最大的是(A)。 A、SLA; B、LOM; C、SLS; D、FDM。 9、在电弧喷涂工艺中喷涂角度最佳的是(C )。 A、0°; B、45°; C、90°; D、180°。 10、下列模具制造工艺中,只能生产塑料件的工艺是(B)。 A、环氧树脂工艺; B、硅橡胶模具制造工艺; C、电弧喷涂工艺; D、低熔点金属模工艺。 1、SLS周期长是因为有预热段和后冷却时间。(对) 2、SLA过程有后固化工艺,后固化时间比一次固化时间短。(错) 3、SLS工作室的气氛一般为氧气气氛。(错) 4、SLS在预热时,要将材料加热到熔点以下。(对) 5、LOM胶涂布到纸上时,涂布厚度厚一点效果会更好。(错) 6、FDM中要将材料加热到其熔点以上,加热的设备主要是喷头。(对) 7、影响电弧喷涂模具生产产品质量好坏主要部分是金属喷涂层。(错)

第二章 纯金属结晶作业答案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 (一) 填空题 1.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形核和长大。 2 在金属学中,通常把金属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称为结晶,通常把金属从一种结构的固态向另一种结构的固态的转变称为相变。 3.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增加非均质形核的形核率来细化晶粒 4.液态金属结晶时,获得细晶粒组织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过冷度、加入结构类型相同的形核剂、振动、搅动 5.金属冷却时的结晶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6.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7.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细小,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粗大,采用振动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不采用振动的细小,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细小。 8.过冷度是金属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即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一般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则晶粒越细小。 9、固态相变的驱动力是新、旧两相间的自由能差。 10、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为金属液必须过冷。 11、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为在过冷金属液中具有尺寸较大的相起伏,即晶坯。 12、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外表面细晶区、中间等轴晶区和心部等轴晶区。 (二) 判断题 1 凡是由液态金属冷却结晶的过程都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先形核,形核停止以后,便发生长大,使晶粒充满整个容积。( ×) 2.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 3.近代研究表明:液态金属的结构与固态金属比较接近,而与气态相差较远。( √) 4.金属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是由近程有序排列向远程有序排列转变的过程。( √) 5.当纯金属结晶时,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 P41+7 6.在结晶过程中,当晶核成长时,晶核的长大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过冷度很大时,晶核的长大速度则很快减小。( √) P53 图2-33 7.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愈大,则其结晶后的晶粒愈细。( √) P53-12 8.所有相变的基本过程都是形核和核长大的过程。( √) 9.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10.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 11.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铸成薄件的晶粒比铸成厚件的晶粒更细。( √) 12. 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总是高于实际结晶温度。( √) 14.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金属凝固时的过冷度都很小(<2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非均匀形核的结果。(√) 15.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无论过冷度大小,均能保证结晶过程得以进行。

快速成型的原理及应用

题目:1、快速成型原理是什么?其技术有何特点? 2、按制造工艺原理分,快速成型工艺主要分成哪几类? 3、简述快速成型技术有哪些应用? 4、典型的快速成型工艺有哪几种?试分析成型工艺的特点。 5、反求工程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应用在那几个方面? 6、结合课程知识点,谈谈快速成型技术对新产品设计的作用。

1、快速成型原理是什么?其技术有何特点? 快速成型原理 RP系统可以根据零件的形状,每次制做一个具有一定微小厚度和特定形状的截面,然后再把它们逐层粘结起来,就得到了所需制造的立体的零件。当然,整个过程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由快速成形系统自动完成的。不同公司制造的RP系统所用的成形材料不同,系统的工作原理也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这种工艺可以形象地叫做"增长法"或"加法"。 每个截面数据相当于医学上的一张CT像片;整个制造过程可以比喻为一个"积分"的过程。 RP技术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R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计算机内的三维数据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得到各层截面的轮廓数据,计算机据此信息控制激光器(或喷嘴)有选择性地烧结一层接一层的粉末材料(或固化一层又一层的液态光敏树脂,或切割一层又一层的片状材料,或喷射一层又一层的热熔材料或粘合剂)形成一系列具有一个微小厚度的的片状实体,再采用熔结、聚合、粘结等手段使其逐层堆积成一体,便可以制造出所设计的新产品样件、模型或模具。自美国3D公司1988年推出第一台商品SLA快速成形机以来,已经有十几种不同的成形系统,其中比较成熟的有SLA、SLS、LOM和FDM等方法。其成形原理分别介绍如下: (1)SLA快速成形系统的成形原理: 成形材料:液态光敏树脂; 制件性能:相当于工程塑料或蜡模; 主要用途:高精度塑料件、铸造用蜡模、样件或模型。 (2)SLS快速成形系统的成形原理: 成形材料:工程塑料粉末; 制件性能:相当于工程塑料、蜡模、砂型; 主要用途:塑料件、铸造用蜡模、样件或模型。 (3)LOM快速成形系统的成形原理: 成形材料:涂敷有热敏胶的纤维纸; 制件性能:相当于高级木材; 主要用途:快速制造新产品样件、模型或铸造用木模。 (4)FDM快速成形系统的成形原理: 成形材料:固体丝状工程塑料; 制件性能:相当于工程塑料或蜡模; 主要用途:塑料件、铸造用蜡模、样件或模型。 快速原形技术的特点: (1)、自由成型制造:自由成型制造也是快速成型技术的另外一个用语。作为快速成型技术的特点之一的自由成型制造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无需要使用工模具而制作原型或零件,由此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试制周期,并节省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