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殷学民-颌骨骨髓炎
- 格式:ppt
- 大小:8.96 MB
- 文档页数:52
3例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我科于2005年上半年收治3例典型颌骨骨髓炎,分析如下。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77岁,因左下颌反复肿痛伴张口受限2月余入院。
半年前因左下颌肿痛,摄X线片发现左下磨牙残根,遂拔除后出现反复肿痛。
3年前因恶性淋巴瘤局部行放疗及左颈淋巴结清扫术。
入院后查体:左下颌皮肤板样硬,边界不清,开口度2.5 cm,X线片显示左下颌角区可见一约1.5 cm×1.3 cm范围骨质破坏影,中央小块死骨形成。
诊断:左下颌中央性骨髓炎。
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左下颌病灶刮治术及死骨摘除术”,术后抗炎治疗,局部电磁波理疗半月后治愈出院。
例2:患者,女,61岁,因右上牙治疗后疼痛加剧就诊。
患者2周前在牙科门诊治牙,反复数次未缓解,来我科要求治疗。
查体:右上颌第4、5牙间隙处牙龈红肿、溢脓,易出血,叩痛剧烈,X线片显示两牙之间牙槽骨吸收明显,进一步检查发现内残存少量牙髓失活剂(三氧化二砷),在局麻下将失活剂及肉芽组织和周围死骨彻底清除干净,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冲洗后,碘甘油消炎并安抚患者,隔日换药,1周后治愈。
例3:患者,男,22岁,因右下颌反复肿痛求治。
患者1个月前右下颌肿痛伴张口受限,抗炎治疗缓解,反复发作于我院求治。
查体:右下颌角区明显红肿,压之有凹陷性水肿,中心皮肤暗紫色,开口度2 cm,X线片检查右下颌第8磨牙水平低位阻生,下颌角外斜线处骨皮质增生致密。
诊断:右下颌边缘性骨髓炎,遂局部麻醉下行口外脓肿切开引流术,抗炎治疗1周后缓解,拔除患牙后治愈。
2 讨论本组例1是由于放疗后拔牙加上局部炎症导致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例2、例3分别是由于化学药物刺激和牙源性炎症感染导致颌骨边缘性骨髓炎,对以上病例针对不同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2.1 局部治疗为主:首先对病情详细诊断,辅助X线检查,对于已经形成脓肿的应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早期切开排脓;炎症进入慢性期对于临床检查已经有死骨形成或者有瘘孔的,应以外科方法去除已经形成的死骨和彻底刮除病灶方能治愈,现多数主张对放射性骨髓炎不必待死骨分离早期在健康骨质范围内进行死骨切除术;对于局部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骨髓炎,应及早找到致病因素给以去除,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3月第2卷第6期Chin J Mod Drug Appl,Mar 2008,Vo1.2,No.6 自行调节。组织间液和脑脊液生成增多。高原昏迷的许多 临床症状是由缺氧和颅内压升高所引起的。 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组采用吸氧、氨茶碱、地塞米松、速 尿等药物给予常规治疗。从治疗效果上不如采用一氧化氮 治疗仪吸入由海拔3 658 m高度空气平衡的0.001%的NO 气体。NO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在内皮细胞内由一 氧化氮合成酶(NOS)催化L一精氨酸至L-柠檬酸转变过程中 产生,可迅速弥散至平滑肌细胞下层,并激活可溶性鸟苷酸 环化酶,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对肺动脉具有选择性舒 张作用,能显著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提高缺氧个体 的氧摄取和氧输送,同时,低浓度的NO能抑制白细胞和血 小板在内皮细胞壁上的粘附,抑制巨噬细胞的氧化和淋巴细 胞的增殖,具有拮抗缺氧引起的炎性作用。因此,NO在人体 正常的功能调节和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 的作用 2.2 慢性高原病 慢性高原病是高原常见病,主要引起血 液、神经、心脏、呼吸功能的障碍,是严重影响高原移居者健 康的疾患,表现为过度的红细胞增多和显著的肺动脉高压。 其主要病理生理学标志是红细胞过度增生伴血红蛋白浓度 的增加。低氧血症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并诱发红细胞增生,如 达到严重程度,就可出现明显的慢性高原病征候。慢性高原 病包括高原心脏病、高血压或低血压和红细胞增多症。①高 原心脏病:高原心脏病是指正常人移居高原后,在低氧等自 然环境的影响下,使肺循环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最后 导致右心肥大和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此病是在海拔 3 000 m以上地区的一种常见病,分急慢性两种类型,多为慢 性。高原大气压低引起氧分压减低进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这 是形成高原心脏病发病的主要环节。另外,细胞酶系统障 碍,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和其他自然条件也可能在高原心脏病 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②高原高血压和高原低血压,进 入高原以后,部分人发生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返回平原, 血压又恢复,称为高原高血压。其特点是以舒张压升高为 主,超过90 mm Hg,收缩压略有升高或在正常范围内,因而 颌骨骨髓炎治疗体会 韩军强 ・73・ 脉压变小。高原高血压的发生机理,可能是由于缺氧使大脑 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调节功能减弱,引起小动脉收缩;另外, 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性升高,也是引起外周阻力增加的一 个因素。进入高原后,还有少数人血压降到90/60 mm Hg以 下,并伴有头昏、眩晕、乏力等症状。称为高原低血压。以收 缩压降低为主。其发生机理不清楚;③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进入高原后.红细胞数超过650万/mm ,血红蛋白超过20 g/, I』1,血红细胞压积超过65%,并伴有紫绀、头痛、头昏、乏力、 呼吸困难等,称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3高原病的护理措施 3.1静卧休息 一旦诊断为急性高原反应,在症状未改善 前不能继续攀高,静卧休息,适当补充水份,以减少耗氧量, 减轻缺氧症状,使病情好转。持续静卧疗法是在缺乏氧气治 疗时或为创造转往低地之前的一项有效措施。 3.2脱离低氧环境迅速将患者向低地转移,向低地转移 必须是在路途较近,病情稳定,有供氧设备及有专人监护的 情况下才可以转运,转运过程要确保患者安全送到日的地。 3.3早期充分给氧 这是治疗的关键,向患者说明给氧的 目的,用鼻塞给予2—4 L/rain。有肺水肿的患者,给予经 70%酒精湿化的4—8 L/min面罩给氧,注意呼吸规律的变 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待 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氧流量,谨慎停氧,要严密观察有无“反 跳”现象。 3.4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重要的护理治疗措施,要注意保暖, 以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