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法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法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法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法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四章 法国新闻传播史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法国250年王权对报刊的集权控制 1.三家官方报刊一统天下 (1)出版管制 从1474年起,法国官方开始着手管理出版业;1537年建立出版检查制度,严格控制思想的传播。1535年,法国国王弗朗西斯科一世下令编制禁书目录,1544年发布。因而,当定期的印刷报刊出现的时候,一开始就处于王权高度集权的控制下。

1631年1月,让·马丁和书商路易·旺多姆出版了法国第一家新闻性周刊《普通新闻》,

该刊只存在了10个月。

(2)三家官方特许的报刊 三家官方报刊一统天下

法国250年王权对报刊的集权控制 众多冲破禁令出版的未经特许的报刊 第一家法国的日报 1789—1881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报刊 二战之前的法国报团

从大革命到二战的法国新闻传播业 通讯社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新闻界的受贿风气

1944年的法令,法国重新开始新闻媒介的格局

20世纪50年代至今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和现状

国新闻

传播

①《公报》

a.于1631年5月30日创刊的《公报》是一家周刊,它获得国王路易十三的出版特许状。该刊的主要内容为新闻,国内政治新闻主要来自宫廷的管理部门。1632年起,该报设“问询处专版”,这是广告版的雏形。1635年起每周出版两期。

b.就新闻报道业务而言,《公报》坚持职业理念。1762年由外交部接办,改名《法国公报》,这时的发行量已由最初的1200份上升到1.2万份。1780年,法国另一亲官方的书商潘寇克买下了该刊。

②《学者报》

1665年1月,在官方的支持下由议员萨洛创办了《学者报》。该刊旨在发表科学和文学报告、对作品的评价,以及对发明的评审。初为周刊,1724年改为月刊。

③《文雅信使》

1672年,一位王国的宠信者维泽创办《文雅信使》。这是一份开本较小、却厚达200多页的文学月刊,开始内容较杂,有新闻、文学记事、演剧附刊、诗歌、大学招待会、高级官吏的任免、婚丧事、趣闻、猜谜等,后来以刊载文学作品为主。1724年该刊改名为《法国信使》,由外交部赞助。1788年潘寇克买下该刊产权。

这三家官方特许的报刊(当时“报”与“刊”不分)分别在新闻、科学、文学方面垄断了法国的思想传播。

2.众多冲破禁令出版的未经特许的报刊

在整体的集权统治下,法国这一时期出现了较多未经特许的报刊。这些报刊多数在荷兰出版后运到国内秘密发行。

其中较著名的有全部用诗的体裁报道宫廷和巴黎新闻的让·洛莱创办的《滑稽新闻》、皮·培尔创办的《共和国文学和新闻报》、厄·勒诺布尔创办的抨击性月刊《政治试金石》、皮·卢

梭出版的《百科全书报》、弗雷隆出版的《文学纪事》等。

3.第一家法国的日报

1777年元旦,法国出现第一张日报《巴黎日报》,由印刷商科朗塞和化学家卡德·沃创办。该报虽经批准出版,但无法与《法国公报》等特许的报刊在政治新闻方面竞争,它主要是为社会生活服务,刊登一些实用资料和琐屑传闻。

二、1789—1881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新闻出版自由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焦点。新闻出版自由的最后确立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政变,在工业革命的催动下,才最后得以确立。

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1789—1799)

(1)这一时期是政治激荡的时期。初期,各个派别报刊都可以自由出版。1791年8月22日,制宪议会通过新闻责任法,对滥用出版自由做出规定。至此新闻出版自由的法律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很快就被一系列的政治权力的更迭打破。

(2)1793年6月雅各宾派替代吉伦特派掌握政权,开始恐怖统治。

①该派主要领导人于8月公布监护者法令,民间的报纸要么封闭,要么成为雅各宾派的喉舌。1794年6月,救国委员会提出“牧月法令”,“人民公敌”的适用范围包括“传播假新闻的人”、“通过叛乱性文字迷惑舆论的人”,刑惩只有一种——死刑。

②雅各宾政权在1793年通过了一部最为革命的宪法,宪法第122条规定实行“无限制的出版自由”。

③1794年7月底,雅各宾政权被热月党人推翻,虽然结束了恐怖统治,但是为压制反对派,仍然在新闻出版方面实行高压政策,津贴拥护政府的报刊。

2.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799—1814)

(1)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成为第一执政。他于1799年12月24日公布的《共和八年宪法》,宪法实际上取消了大革命的重要成果——新闻出版自由。

(2)1800年1月,他颁布法令,一下子取缔了60家报刊,重新建立出版许可制。至此,在新闻出版方面,法国退回到了封建王朝时期。1805年起,各报编辑部内设立新闻检查官。1810年2月5日,拿破仑政府颁布出版业和图书业管理条例。

(3)这个时期出版物的言论和报道遭到最无情的删除,报刊只能过问戏剧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以及刊登一些无足轻重的文艺简讯和广告。

3.波旁复辟王朝时期(1814—1830)

(1)波旁王朝复辟,国王路易十八1814年10月颁布法令借口整顿报刊,维持出版特许制和印花税制度。由于处罚程度较过去轻,少量政治性报刊试探着出版。

(2)1815年3~6月拿破仑百日复辟时期,法国的新闻出版一度完全自由。

(3)1819年3~6月,复辟王朝较为开明的司法大臣塞尔在法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尝试制定新闻法。该法废除了预审制,报刊案件交陪审团审理。但是该法只存在了3个月便被塞尔的继任者维莱尔废除。

(4)1820年以后历任内阁对新闻出版的管制愈加严厉。1830年7月,由于首相波林尼雅克公爵颁布法律,废除所有报纸的发行权,实行新闻检查制,引发七月革命,复辟的波旁王朝长系政权被推翻。

4.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

七月王朝时期的新闻政策相对宽松,但离出版自由还有相当的距离。

(1)七月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波旁王朝幼系政权。新政权宣布取消一切新闻检查,减少了保证金,新闻出版获得了相对自由。

(2)1835年发生刺杀国王的事件之后,当局再次加紧对报刊的管制,保证金增加了

一倍,对报刊政治漫画实行预审制。

5.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1848—1851)

(1)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初期,新闻出版自由得到1848年3月法令的保障。法令规定,废除印花税和保证金,报刊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

(2)三个月后巴黎工人发动了六月起义,起义被残酷镇压以后的7月和8月,资产阶级的政府公布的两项法令又恢复了保证金和对报刊连载文学作品的印花税。1848年11月的新宪法,名义上规定了人民的出版自由。

6.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1—1870)

(1)1851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成功以后,建立了第二帝国。他立即恢复老拿破仑的做法,只允许巴黎保留11家报纸的发行权,在外省则对“红色”报纸进行讨伐。

(2)1852年2月的法令,完全恢复对报刊的新闻检查制度,并且政府有权占用报纸版面发表官方公告。

(3)从1860年起,波拿巴对新闻出版的控制有所放松。1868年在无法控制局势的情况下被迫于5月废除了新闻检查制度,但经济上对报刊的各项制约没有废除。

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1870—1881)

(1)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建立共和国,开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历史。新闻出版自由立即完全恢复,许多报刊出版,自由发表言论。

(2)1871年1月普法停战后,资产阶级的政府于3月以戒严令为依据查封6家革命报纸。随后在法国形成巴黎公社和在凡尔赛的梯也尔政府两个政权。巴黎公社在成立第1天便宣布,保证各党派的出版自由。凡尔赛政府随后在“五月流血周”残酷地镇压了巴黎公社,数万起义者被杀害,包括许多新闻记者。

(3)公社失败后,法国的报刊再次被置于历届保守派政府的控制下。共和派与保守派的斗争构成了新的斗争格局。在法国新闻史上,这是最后一次政府控制报刊的尝试。

(4)1878年起制定新闻法,“法国新闻自由法”在1881年7月29日通过。该法宣布了较为彻底的新闻出版自由,并且剥夺了政府当局对报业实行监督、施加压力的一切手段,授予报刊企业较多的活动权利。至此,法国的新闻出版自由政策最终确立。

8.1881年以后相对稳定的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政策

1881年新闻出版自由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的新闻传播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其后仍然发生一些政策变动的问题。就法国新闻媒介自身的问题而言,它们中的多数长期在经济上依附于政治势力,这是新闻出版自由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总体来说,法国的新闻事业从1881年起,进入了新闻政策的一个新时期。

三、从大革命到二战的法国新闻传播业

由于不停的政治事变,法国报刊的发展较为曲折,经常出现断代现象。政治在法国的现代史中占据着很大比重,因而法国的党报时期相当长久,商业性大众报刊的发展处于政治性报刊的夹缝中。

1.报刊

(1)自大革命持续出版到二战的两家报纸

①1789年创刊的《总汇通报》,自1799年该报成为拿破仑一世政府的机关报以后,始终是当朝政府的机关报。1869年该报改名《帝国官方日报》。

②民营的《辩论日报》,自1789年创刊后不断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更换老板,政治立场始终是保守或温和的,依附于当朝政府,得以在政治风云变化中存在到1944年,只在第一帝国时期一度被拿破仑一世收归国有并改名。

(2)法国历史上各不同政权时期的主要报刊:

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阅读书籍介绍 1、名称:《打开历史的尘封——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 2、作者:郭武群 二、读书目的 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在新闻史上是一条绵延不断靓丽多彩的风景线。本书选取民国时期的报纸文艺副刊作为研究对象,对此时期的文艺副刊做了深入剖析。阅读此书能够对民国时期的文艺副刊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分析此时期文艺副刊办报思想的精华。结合现代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足和困惑。挖掘那个时代文艺副刊和当代文艺的关联点。借鉴民国时期文艺副刊中的优秀思想,指导现代报业文艺副刊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 三、读书内容 第一章文学与报纸联姻 1、主要内容 这一章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近代报纸业发展的历史和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起源。 2、读书心得 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端绪。中国报业的兴起是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和文化渗透同步的。从1874年2月4日第一章国人创办的报纸《循环日报》诞生开始,中国报业跟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渐发展。19世纪末迎来了国人办报的高潮期,中国近代报纸也开始注重本土化。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就是在国人办报的大环境中孕育产生并蓬勃发展的。 关于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缘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当时新闻来源的不通畅和事实稿件的匮乏,办报人不得不以“诗词杂搞”等填充报纸版面中所留出的空白,以保证报纸如期出版。另一种说法认为,民国时期报职业激烈竞争是导致文艺副刊生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初期民国报纸文艺副刊上的文字与报纸中其他形式的文字的相通性;中国文学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都促成了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发展。可以说,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出现是报纸成型后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 第二章精彩纷呈的民国报纸文艺副刊 1、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概况以及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名报文

第九讲: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司法+知情权和表达权

新闻法规与伦理 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司法+知情权与表达权 一. 新闻传播与司法 新闻官司,即所谓的新闻纠纷。新闻纠纷是新闻记者或媒体与新闻报道对象之间 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与义务为指向的矛盾。在本章节中,我们会涉及到新闻工作者的 权利、表达权、知情权等概念,希望通过法例案件来解析它们的内涵。 :“媒体抉择:在新闻价值和伦理道德之间”(视频+图片) 【事件回顾】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 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关当局至今还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使得赵承熙爆发并制造了16日的校园枪击惨剧。 【媒体反映】韩裔学生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制造的枪击悲剧命案成为全球关注的最大焦点。在人们谴责凶手、慰问死难,并集中火力诘问美国的枪支管理政策的时候,人们忽略了将新闻自由奉为圭臬的美国媒体的作为。就在赵承熙4月16日上午 持枪大开杀戒之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收到并播放了赵承熙精心谋划制作的 杀人音像资料。 【社会影响】这些独家猛料在该公司的晚间节目播出之后,立刻成为美国各媒体的新闻来源而克隆复制,连绵不断地冲击着美国民众的耳目。可以想象,在布什总统“整 个美国为之悲痛”的民意氛围中,美国媒体看客式的“凶手纪录片”给予美国人心灵 的再度伤害多么严重。难怪很多死难者家庭杜绝了NBC的访谈作为抗议。 【专家评析】向来笃信新闻自由的美国民众对媒体行为产生反感,足见在公共伦理道德和人类普世情感面前,新闻价值的选撷也要慎重。何况,在美国民众看来,美国媒 体对赵承熙炮制的新闻素材的过分追捧,不仅出于提高收视率的功利目的,还被凶手 利用,完成了帮其实现嗜血“英雄”的作用。事实上,美国媒体长期形成的“第四权”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_笔记_总结讲解

一、新闻与宣传 1.两者的定义和差别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是在追求“不断发生的事情”中对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可能会积极地接受宣传,而观点相佐者,则会回避接受和抵制宣传。在商业宣传中,只有需要者才会响应宣传,其他人很少会主动接受宣传、喜欢宣传。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是: 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2.宣传的“最大-最大策略”。 在你我双方的关系中,增加我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 3.宣传伦理 戈培尔发动“波兰威胁”的宣传攻势时有一句名言:“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4.新闻中的宣传,分析问题的参照系 美国传播学者约翰·梅里尔等列举了11种常用于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Merrill,Lee & Friedlander,1990)。这些宣传技巧的使用便形成了语义噪音,给受众带来了信息解码的困难。它们是: (1)用单向和静态的方式表现人物和事件,使受众形成定向思维(creation of stereotypes); (2)把观点包装成事实(presentation of opinion as fact); (3)有选择地使用引语,通过表面客观的手段达到主观的目的(speaking through sources) ; (4)使用情感动词和副词对直接或间接引语呈现否定或肯定的态度(biased attribution); (5)在信息方面有所选择,如记者有时使用某些事实而不用另外一些事实(information selection);(6)不顾受众的知情权,对某个新闻事件完全不报道或漏掉新闻事件的某些事实(news management);(7)采用不同的称号(use of labels),如,一个新闻事件中的“游击队员”(guerrillas )可能在其它地方就变成了“自由战士”(freedom fighters); (8)用笼统的词语进行概述(vague authority),比如使用“许多人”或“大多数人”(many people或most people)等词语; (9)根据要塑造的形象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语言、照片或音响资料(selective factuality); (10)以偏概全,用个体代表整体(one-person-cross-section); (11)借口无法查对,对事实不再进行追踪(the “not available” ploy),这种方法经常用在报道结尾。这样,新闻报道经过层层把关人的把关,并运用了记者和编辑的宣传手段之后才得以形成的产品,读者所读到的信息已经和原始的事件有了一定的差异。 5.新闻≠舆论另注意:公众舆论一词是错误用法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 1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 1.英国殖民统治的建立 (1)1757年,英国人与印度人在印度西部的普拉西展开了一次决战——普拉西战役,此后,胜利了的英国人开始在印度站住了脚,占领了印度东部恒河口一带的富饶土地(孟加拉地区),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首府加尔各答的威廉斯堡)。 (2)此前英国人已经控制了印度半岛西海岸的商业城市孟买和东南海岸的商业城市马德拉斯。因此,印度最早的现代报刊,便是在这三个城市首先出现的。 (3)随着英国在印度进一步扩大殖民范围,1857—1859年全国性的印度土著士兵起义失败后,英军占领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此后英国不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而实行直接统治。现在南亚次大陆主要国家的现代新闻业,都是英国人直接引入的。 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 印度民族运动报刊在各地的出现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 民族运动的报刊向全国的发展 年代,印度新闻传播业的民 悄然发展的商业报刊 族斗争和党派斗争时期 通讯社和广播的出现 英国殖民当局对本地文报刊的箝制性新闻政策 英属印度各部分独立后的新闻传播业 独立后印度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征和变化 印度目前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 印度 新闻传 播史

2.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 (1)1766年,英国人博尔茨(William Bolts)在孟买出版了一份没有报名的报纸,其中包含一些抨击殖民当局的内容。该报存在时间不长,可算是印度新闻业的一个序曲。 (2)1780年1月29日,另一个英国人(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的印刷工人)希基在加尔各答创办了印度第一家较正规的报纸《希基氏孟加拉公报或加尔各答大众广知者报》。该报为英文周报,每期两页,主要报道政治和商业新闻。 (3)英文报纸出现,较早的如1784年作为英国孟加拉管区的官方机关报《加尔各答公报》、1785年创办的《孟加拉新闻》、1785年创办的《马德拉斯信使报》、1786年创办的《加尔各答纪事报》、1789年创办的《孟买先驱报》、1790年作为英国孟买管区机关报的《孟买信使报》、1791年创办的《孟买公报》等。 (4)1785年加尔各答出版的《东方杂志》,是印度第一家杂志。 (5)1802年作为英国锡兰管区的官方机关报《政府公报》(Goverment Gazette),是为现在斯里兰卡最早的现代报纸。 (6)1836年,英国人在缅甸毛淡棉创办《晨星报》和《毛淡棉纪事报》,是缅甸最早的现代报纸。1845年,在英属印度西部沿海城市卡拉奇,英国人纳皮尔爵士创办官方报纸《卡拉奇广知报》,是现在巴基斯坦最早的现代报纸。1850年英国在达卡创办的《达卡新闻》,是现在孟加拉国最早的现代报纸。 这些报刊全部为英文,以在印度的英国人为主要读者对象。 3.新闻政策 (1)第一家报纸《孟加拉公报》出版后不久,就由于触犯了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出版者希基一度被关进监狱。印度远离英国本土,英国中央政权对其鞭长莫及,殖民当局的新闻政策常常因总督个人观点的变化而变化。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清华大学618新闻与传播史论真题(07-13)+(01-06真题) 2013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8) 1、李普曼 2、公共领域 3、群众办报 4、张季鸾 5、Tim Berners-Lee 6、LBS 7、流动空间 8、Kevin Kelly 二、简答(10*5) 1、历史视角谈“喉舌论” 2、“网络社会” 3、微博与中国社会舆论 4、技术决定论 5、批判理论模式的波特方格的主要构成元素 三、论述(20*3) 1、举例论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会受到哪些行业外的社会因素影响。 2、论当前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对射虎产生的影响。 3、结合网络侵权事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中国网络著作权发展现状。

一、名词解释(5*6) 1、新闻框架(news frame) 2、媒介素养(media lieracy) 3、“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 4、North 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报》) 5、密尔顿(John Milton) 6、中国报刊的“喉舌”功能说(历史变迁) 二、简答(15*4)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2、“走转改”的含义是什么?简述这项活动的意义 3、简述美国新闻史上“客观性”的演变 4、述评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两类新闻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 三、论述(30*2) 1、试分析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2、试论中国当代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8*5) 1、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2、黄色新闻 3、《论出版自由》 4、布鲁诺的“自我互动理论” 5、“报刊的有机运动” 二、简答(15*4) 1、英尼斯对传播学的学术贡献 2、清末明初的新闻法制和自由 3、碎片化的受众 4、典型报道的历史变化 三、论述(25*2) 1、中国当代新闻媒体体制变迁 2、如何理解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和传播功能的区别 3

9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九章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抗日战争的表述 中国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 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 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起止年月 八年抗战:“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 十四年抗战: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 十七年抗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的中国部分是以皇姑屯事件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起始点(1928年6月4日算起,为17年) 一、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新华广播电台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开播。播出内容主要是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根据地各报纸的重要社论及各类文章,国内外时事新闻,文艺节目等。 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稿件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同新华社的文字部分相配合,向国内外传播根据地军民斗争的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和主张。该台创办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1943年春停播,直到1945年9月5日才恢复播音。 《解放日报》 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内出版的最重要的报纸。 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博古为第一任社长,它是由延安的《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而成。 1942年的改版 改版前的《解放日报》过量刊登国外通讯社的消息,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脱离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斗争的实际。 它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 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二、国统区的抗日新闻事业 《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潘梓年任社长。 在创刊词中庄严宣告将“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致力”。 它在宣传抗日,开展群众运动、传播马列主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范长江对抗日时期的新闻贡献 范长江 《新华日报》在国民党统治中心英勇奋斗了9年1个月又18天。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第七讲新闻法 一、概念题 1.新闻法规[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它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③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2.新闻纪律[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纪律是新闻媒介的控制者(政党、组织、财团等)为维护所属新闻媒介的性质、工作秩序,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有关的决议和命令,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保守规定范围内的秘密等。宣传纪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强制性,对所辖从业人员有着普遍的组织约束力;②阶级性,具体体现新闻媒介所从属的阶级的利益、意志和追求;③随动性,即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增删和调整。 3.新闻法治[人大2009年研] 答:新闻法治是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自由、实行正当新闻自由的强

制性规范。把新闻活动纳入一定的法理体系,即纳入法的正义与公平,构成新闻法治的理念。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又称成文法),另一种是在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判例法等法律中含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又称条文法),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的保障和限制。新闻活动的法治,既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障,也是新闻控制的主要手段。 4.隐私权[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清华大学2007、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的主要含义包括:①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②隐私的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③侵害隐私权的方式通常包括侵扰自然人的生活安宁,探听自然人的私生活秘密,或在知悉他人隐私后,向他人披露、公开,或者未经许可进行使用。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和个人隐私使用权。 5.表达权[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从一般意义上看,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英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三章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名词解释 1.路透社(REUTERS)[南京师大2018年研;四川大学2017、2016、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6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传2004年研] 答: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朱利叶斯·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5月,路透社被加拿大汤姆森集团以87亿英镑并购,现在名为“汤姆森-路透社”。 2.英国广播公司[南京师大2019年研;人大2016年研;厦门大学2016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研;中传2013年研] 答: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是英国的一家政府资助但却独立运作的媒体,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①独家垄断时期:1922年10月,马可尼公司联合西方电气公司等另外五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同年11月1日开始营业,14日在伦敦开始日常广播。1927年元旦,英王颁布“皇家约章”,将其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授予它在全国进行无线电广播的特权。 ②“双头垄断”时期:1955年9月22日,独立广播公司伦敦电视台首次播放节目。它的

建立,标志着英国出现第一家靠广告收入和出售节目而维持经营的商业性广播电视公司。③竞争时代:进入70年代后,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发展迅速。新型的卫星电视台,通过卫星技术向国内外传送新闻和娱乐节目。 3.星法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中传2008年研] 相关试题:星法院法令[湖南师大2020年研;华南理工2020年研] 答:星法院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该法庭完全为封建王朝压制言论服务。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即著名的“星法院法令”,在颁布后的54年间,星法院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桎梏。后来克伦威尔专政、查理二世复辟时期都将此法作为出版管理的基础。该法令的执行,在伦敦由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在地方由教会和地方长官负责。1641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才被正式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 4.约翰·弥尔顿[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央民大2007年研] 答: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47)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黜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1660年5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弥尔顿一度入狱,晚年他双目失明,仍然口述了三部光辉诗篇:《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力士参孙》(1671)。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一一唐代:进奏院状一一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 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 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 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 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 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 ?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 良好的传播效果。) 托马斯?潘恩一一《常识》,《危机》的背景,意义,内容 3.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

中国新闻传播史之习题模拟9_史_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填空题 1、——、——和——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1937年1月29日,《红色中华》报改名为——,该报1939年宣布改组为中共中央 机关报,同时兼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3、——年——月——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该报第一任社长为——,第一任 总编辑是——。它是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4、晋察冀根据地的——于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刊,是敌后抗日根据地 出版最早的一份报纸。 5、1940年底,——电台建成并首次开播,电台呼号是——,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 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电台开播的日子(1940年12月30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6、外国新闻记者与作家采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始于——,其后的——、——、 ——等成就也最为显著。 7、中共领导的——和——创刊,是中共的新闻事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首次在国 统区公开亮相。 8、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范长江、夏衍等人于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组成 ——,1938年3月30日,这个协会改名为——在汉口正式成立,简称“青记” 9、《救亡日报》创刊于——,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社长——,总编辑 ——,实际是中共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 10、1939年5月6日至8月13日出版的——是我国新闻史上有报纸联合版之始。 11、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统区一些进步报纸纷纷转移到香港,其中最有影响的 是——、——和——。 12、——是海外抗日办报宣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其中以——、——等抗日爱国人 士主办的报刊影响最大。著名的报刊有——和——。 13、著名的“洋旗报”有——、——、——、——。 二、名词解释 1、“洋旗报”(了解) 三、简答题 1、新华通讯社在抗战时期有哪些重大发展?KB253 2、评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和意义。KB255 3、整风改革中《解放日报》提出并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KB258-259 4、重庆时期《新华日报》的创办有何意义,它有哪些重要经验?KB267-268 填空题参考答案 1、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新华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2、《新中华报》 3、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博古、杨松 4、《抗敌报》 5、延安新华广播“XNCR” 6、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斯特 朗、汉斯·西伯7、《群众》周刊《新华日报》8、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9、1937年8月24日、郭沫若、夏衍、樊仲云 10、重庆各报联合版11、《华商报》晚刊《大众生活》周刊《光明报》 12、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东南亚胡愈之、郁达夫《南洋商报》《星洲日报》 13、《每日译报》《文汇报》《申报》《新闻报》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 1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在692年,新罗国出现“寄别报”,这是一种类似新闻书信的手抄件。韩国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雕版印刷品原件。1392年,朝鲜国官方出版过朝鲜历史上最早的古代官报《朝报》(类似中国的邸报)。 一、朝鲜国现代新闻业的萌芽 由于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威胁逼迫,朝鲜被迫打开国门,从“隐士之国”走向文明开化。1910年8月22日,日本强迫大韩国签订“合邦条约”,大韩国灭亡,被并入日本。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朝鲜半岛形成南部的大韩民国和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的现代新闻业是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背景下诞生的,同时,日本灭绝民族文化的殖民统治,使得朝鲜民族现代新闻业的继续发展遭受到灭顶之灾。 朝鲜国现代新闻业的萌芽 日本统治时期顽强斗争的朝鲜民族新闻业 李承晚时期(1948—1960年) 控制和反控制中成长的大韩民国新闻传播业 朴正熙时期(1961—1979年) 全斗焕时期(1979—1987年) 1987年《6.29宣言》:韩国新闻政策的转折点 韩国新闻政策的演变脉络 报纸 韩国新闻传播业的格局 广播电视 通讯社 公民新闻网 韩国新 闻传 播史

(1)《朝鲜申报》 在朝鲜最早出现的现代报纸是一群日本商人于1881年12月在釜山创办的《朝鲜申报》,印刷设备是从日本引进的。但这张日文报纸主要服务于日商的信息需求。 (2)《汉城旬报》 第一家朝鲜人创办的现代报纸是《汉城旬报》。1883年10月31日,李氏王朝统理衙门下属的博文局创办《汉城旬报》,其性质与中国清末官报类似,它是由王朝官方出版的现代性质的报纸。 它主要翻译来自外国报纸的消息,编辑谨慎,言论平和,是一份官员必订、供知识分子阅读的报纸。1884年12月4日,在甲申政变中,《汉城旬报》的设施被烧毁。 (3)《汉城周报》 1886年1月25日,博文局再创办《汉城周报》,该报有14名编辑,汉文与彦文混用。这是朝鲜报纸采用本民族文字的起点。该报每期18页,内容以时政新闻为主。 国内新闻仍然带有类似中国邸报的性质;国外新闻多抄自上海的报纸,是现代报纸的模式。该报接受广告,可以订阅,但是价格很高。1888年,《汉城周报》由于经济困难而停办。 (4)《独立新闻》 1896年4月7日,朝鲜旅美博士徐载弼了创办了朝鲜最早的民办报纸《独立新闻》。该报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传媒的社会责任。该报为周三刊,每期4版。读者包括市民、知识界和王朝内的外国人。 1899年12月,徐被朝廷中人排挤出国,报纸停刊。为了纪念这份报纸,1957年,韩国新闻界将该报的创刊日4月7日确定为“新闻日”。 (5)《每日新闻》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语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 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 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 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1813 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 年1 月15 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842-1860 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 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1861 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9 世纪50 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60-70 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 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90 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舆论 2.公民新闻 3.宣传者 4.客观性报道 5.新闻框架 二、简答题(15×3=45分) 1.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内涵。 2.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3.简述新闻专业主义。 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 1.试述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 2.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主体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对新闻职业带来什么影响?3.试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舆论 答: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在舆论的定义中,最关键要讨论的是,舆论的本体是“意见”还是“态度”。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舆论就是普通大众的言论或意见。目前学界对于“舆论”的定义主要有:“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大体相近的看法。”“舆论是社会生活中一部分群众或一定集团对某种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 2.公民新闻 答:公民新闻,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3.宣传者 答:宣传者是构成宣传过程的主体性因素,不但指某一个人,也包括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主要是指宣传者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重点总结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第三章外国新闻传播业的产生 一、古代新闻传播 1、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⑴新闻传播业的四个特点: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 ②有采集新闻与传播新闻的手段 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才 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闻传播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⑵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前新闻传播业时期,即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古代新闻传播时期。 ⑶古代新闻的三个阶段:原始新闻传播、手写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 2、原始新闻传播 原始新闻传播是指人类早期使用各种原始的、简单的生理手段来进行传播的活动。包括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⑴口头传播: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之一。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古希腊马拉松报捷菲迪皮茨) ⑵标记传播:借用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播信息的传播活动。 (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 ⑶声光传播:借助声音或者光波为信号传递信息,传播距离远,排列组合变化较多,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挥动旗幡。褒姒烽火戏诸侯) ⑷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图式传播孕育着文字,是原始新闻传播的高级形态。 3、手写新闻传播 ⑴手写新闻传播的出现: 文字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文字与书写工具出现之后,人类传播就增加了新的传播方式:手写新闻传播。 (古埃及纸草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骨棒、芦杆在泥板上刻字为楔形文字;古印度人书写在石、陶、象牙、树叶上,为印章文字。欧亚羊皮纸,蔡伦造纸术) ⑵两种手抄新闻 ①官方公报 《每日纪闻》:古罗马时代,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执政官后,将元老院议事记录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木板上,并手抄多份,在罗马帝国的军队和重要城市公示。后来屋大维将布告牌发展为手抄官报。 内容:帝国政治新闻、战争消息、元老院议事、司法案件、名人言论、宗教记事。 目的:凯撒通过将上层会议内容公之于众来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影响。 ②新闻信 新闻信指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欧洲古代的新闻信分为公信和私信。公信为官方的新闻信,多传递政情、国事。私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新闻传播形式,是手抄报纸产生的基础。 (新闻信发行者自备船只和奴隶,亲自到政府议事厅抄录官报内容,上船口述,由奴隶抄录,每到一处再分送各个订户。)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章节题库-总论(下)(圣才出品)

第四章电子传播 一、不定项选择题 1.1864年,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英国科学家马克斯威尔 B.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 C.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 D.俄国科学家波波夫 【答案】A 【解析】早在1864年,英国科学家马克斯威尔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提出放射性电波可以进行无线传送的论断。1884年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依据此理论从事实验,最终发现了无线电波的特性及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 2.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的是()。 A.美国科学家李·德福雷斯特 B.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 C.匹斯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费森登 D.俄国科学家波波夫 【答案】C 【解析】1906年美国科学家李·德福雷斯特研制成功了三级真空管,从而使大功率的发射与高灵敏度的接收、放大成为可能。同年圣诞节之夜,匹斯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费森登,在实验室里成功播放布道演说及音乐,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3.世界上第一次新闻广播是在()年。 A.1912 B.1914 C.1915 D.1916 【答案】D 【解析】1916年,李.德福雷斯特又在纽约的实验电台广播了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选举中的得票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4.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为()。 A.美国KDKA电台 B.苏联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 C.法国国营电台 D.英国广播公司 【答案】A 【解析】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KDKA电台,最初播放了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它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5.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创办于()年。 A.1923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视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视频讲解] 9.1 结构脉络图

9.2 本章要点详解 一、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1.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1)中共中央报刊系统 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其直接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

民党统治区创办起一大批以团结、抗战、民主为宗旨的报刊。1939年前后,中共中央要求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起一个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报刊系统,使党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围绕着《新中华报》这一中心,《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一批新报刊也纷纷出版,形成了一个中共中央报刊系统。 (2)《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1947年3月27日停刊。它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解放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1942年的整风改革后,《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2.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 (1)新华通讯社 新华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和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为团结抗日计,《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同时,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1939年初,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各自成为独立的编辑机构,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十讲 舆论学)【圣才出品】

第十讲舆论学 一、概念题 1.舆论[华南理工2013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研;华中师范农业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8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山东大学2008年研] 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①公开性;②公共性;③急迫性;④广泛性;⑤评价性。 2.舆论监督[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2007年研] 答: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3.舆论引导[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其中,引导舆论,在这四种作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最主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广播电视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工具。

正确引导舆论,坚持党的宣传思想战线极其重要。正确引导舆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通过有力的宣传和思想动员,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如果不能用正确的、健康的舆论去占领新闻阵地,而是任其按商品交换关系发展,那么其后果,轻则会使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流于媚俗,严重则会出现错误的政治导向。 4.舆论及其基本要素[南京师大2002年研] 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①舆论的主体——公众。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②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它或是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或是社会伦理,也可以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③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实际就是针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判断,以语言或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评价性。④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一致意见要成为具备社会影响力的舆论,其间必须经过公开表达的形式向社会传播。 5.舆论的持续性 答:舆论的持续性,又称“舆论的韧性”,任何舆论都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它与舆论客体的情况有关。如果人们议论的客体所体现的理念与公众差距过大,或“问题没有解决”,舆论持续的时间就会较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