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 或B

A

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 ,粘粒淀积B

t

,铁质淀积B

ir

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

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臵、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

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渡特征。

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

4、最后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及简单的野外速测,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名称,鉴定土壤肥力,提出利用改良意见。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1、鉴别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有机质的含量。很多主要土类就是以土壤颜色来命名的。

鉴别土壤颜色可用门塞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色,该比色卡的颜色命名是根据色调、亮度、彩度三种属性的指标来表示的。

色调:土壤呈现的颜色。

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把绝对黑定为0,绝对白定为10,由0到10逐渐变亮。

彩度:指颜色的浓淡程度。

色调为亮红棕色,亮度为4,彩度为6。

使用比色卡注意点:

(1)比色时光线要明亮,在野外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比色,室内最好靠近窗口比色。

(2)土块应是新鲜的断面,表面要平。

(3)土壤颜色不一致,则几种颜色都描述。

2、湿度

通过土壤湿度的观察,能部分看出土壤墒情这个主要肥力特征,可分为干、润、湿润、潮润、湿五级。

(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

(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

(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湿的感觉。

(4)潮润:土壤放在手中,使手湿润,并能捏成土团,捏不出水,捏泥粘手。

(5)湿:土壤水分过饱和,用手挤土壤时,有水分流出。

3、质地

土壤中各种粒径土粒的组合比例关系叫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根据其机械组成的近似性,划分为若干类别,这就叫质地类别,土壤质地对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分级有重要意义。

在野外鉴定土壤质地通常采用简单的指感法(见表1)。

表1 土壤质地指感法鉴定标准

号质地名称土壤状态干捻感觉能否湿搓成球

(直径1厘米)湿搓成条状况(2毫米粗)

国际制苏联制

1 砂土砂土松散的单粒状研之有沙沙

不能成球不能成条

2 砂质

壤土砂壤土不稳固的土块

轻压即碎

有砂的感觉可成球、轻压

即碎无可塑性

勉强成断续的短条,一

碰即断。

3 壤土轻壤土土块轻搓即碎有砂质觉,

绝无沙沙

声。可成球,压扁时,边缘

有多而大的裂缝

可成条,提起即断。

4 粉砂

壤土有较多的

云母

有较多的云母片面粉的感觉可成球,压扁,

边缘有大裂缝

可成条,变成2厘米直

径园时即断。

5 粘壤土中壤土干时结块,

湿时略粘干土块较难

捻碎。

湿球压扁边缘

有小散裂缝。

细土条弯成的园环外缘

有细裂缝。

6 壤粘土重壤土干时结大块,

湿时粘韧土块硬,很

难捻碎

湿球压扁边缘

有细散裂缝。

细土条弯成的园

环外缘无裂缝压

扁后有裂缝。

7 粘土粘土干土块放在水中

吸水很慢,湿时

有滑腻感。土块坚硬,

捻不碎,

用锤击亦难

粉碎。

湿球压扁的

边缘无裂缝。

压扁的细土环边缘无裂

缝。

如果土壤中砾质含量较多,则要考虑砾质含量来进行土壤质地分类,砾质含量的分级标准如下,石质大于2mm直径砾石的含量(见表2):

表2 砾质含量分级标准

4、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经外力分开,沿自然裂隙散碎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单位个体。

土壤结构大多按几何形状来划分,目前采用的结构分类标准如表3

表3 土壤结构分类表(按查哈洛夫)

5、土壤松紧度

又名坚实度,土壤紧实度指每单位压力所产生的土壤容积压缩程度,或每单位容积压缩所需要的

压力,单位为公斤/(厘米)3。

测定土壤坚实度可使用土壤坚实度计,其使用方法如下:

(1)首先判断土壤的坚实状况,选用适当粗细的弹簧与探头的类型。

(2)工作前,弹簧未受压前,套筒上游标的指示线,如为kg(公斤)时应指于零点,如深度为

cm(厘米)时,应指于5(厘米)处。

(3)工作时,仪器应垂直于土面(或壁面),将探头掀入土中,至档板接触到土面时即可从游

标指示线上获得读数,即探头的入土深度(cm)和探头体积所承受的压力(kg)。

(4)根据探头入土深度,深头的类型,弹簧的粗细,再查阅有关壤土坚实度换标表,即得土壤

坚实度的数值(kg/cm3)。

(5)每次测定完毕,必须将游标推回原处,以便重复测定,但必须注意防止游标产生微小滑动,

以免造成测定误差。

(6)工作结束,坚实度计必须擦拭干净,防止仪器生锈,以保证仪器测定的精度。

如果没有土壤坚实度计,可按下列标准加以描述(表4):

表4 松紧度等级划分

1、极松自行入土土钻自行入土

2、松可插入土中较深处稍加压力能入土

3、散刀铲掘土,土团即分

加压力能顺利入土但拔起时不能或很难带取土壤

4、紧刀钞入土中费力土钻不易入土

5、极紧刀铲很难入土需要用大力才能入土且速度很慢,取出也不易,取出的土带有光滑的外

表。

指土壤结构体内部或土壤单粒之间的空隙,可根据土体中孔隙大小及多少表示(表5):

表5 孔隙分级

描述标准可分为四级(表6)

表6 土壤剖面内根系分级

8、土壤新生体;新生体是成土过程中物质经过移动聚积而产生的具有某种形态或特征的化合物体,常见的新生体有下列几种:

(1)石灰质新生体:以碳酸钙为主。形状多种多样,有假菌丝体,石灰结核,眼状石灰斑,砂姜等,用盐酸试之起泡沫反应。

(2)盐结皮、盐霜:由可溶性盐类聚积地表,形成白色盐结皮或盐霜,主要出现在盐渍化土壤上。

(3)铁锰淀积物:由铁锰化合物经还原,移动聚积而成不同形态的新生体,例如锈斑、锈纹、铁锰结核、铁管、铁盘、铁锰脐膜。

(4)硅酸粉末:在白浆土及黑土下层的核块状结构表面有薄层星散的白色粉末,主要是无定形硅酸。

9、侵入体;例如砖块、石块、骨骼、煤块等,是土壤的外来物,非成土过程的产物。

10、石灰反应;含有碳酸钙的土壤,用10%盐酸滴在土上就产生泡沫,称为石灰反应,根据泡沫产生的强弱记载石灰反应程度(表7)。

表7 石灰反应等级

放在白瓷板上,滴入指示剂5-8滴,数分钟后使土壤侵入液淌入瓷板上另一小孔,用比色卡比色。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篇一:三年级观察土壤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学科科学实验名称观察土壤 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 篇二: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 学号:XX5890 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 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 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 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 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 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再之,就是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 掌握。 二、实习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一)概述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 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 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

实习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实习1 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一、目的与意义 土壤剖面是土壤部性质的外在表现,是土壤长期发育过程中现阶段的标志。研究土壤剖面,现场观察土壤的各种形态特征,可以了解成土因素的影响和土壤特性,是土壤工作的一个重要容。 在生产实践中,在进行各种自然资源调查时,土壤条件是必不少的调查容。为了取得必要的土壤资料,必须首先对土壤进行现场观察。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 1. 土壤剖面的选择 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林地土壤调查时,应考虑下列几点: 地面植被分布均匀(包括更新幼林、下木、草本及苔藓等),应避免开枯立木、虫腐木等非代表性植物,在疏密度和林冠郁闭度中等,离优势树种干茎1-2米的地方挖掘剖面。应避开林中空地,林班线和林道路,设置在较平坦和无积水的地方。在采伐迹地设点时,应考虑残留树、更新幼树的分布和长势情况。2. 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的点选定后,即可开始挖掘,规格一般为:1.5~2m,宽0.8~1m,深度以达到母质、母岩或地下水面。观察面上方不要踩踏和堆土,以保持植被和枯落物的完整,观察面应向阳,丘陵山地的观察面应与坡向同向。较平坦的地方,观察面对面应修成阶梯状。以利于观察者上下土坑。 在山坡上挖掘剖面时,应使剖面与等高线平行(与水平面垂直)。农田、苗圃、果园等种植园挖掘剖面时,应将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在剖面两侧,观察结束填埋土坑时,不应使土层搅乱。 剖面挖好后,应用小锄修理观察面,尽量使土壤的自然结构面表现出来,以便正确判别土壤特征。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通常包括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记载、简易化验、现场讨论等。 1.观察点基本情况的记载 (1)对剖面编号,可按所调查的一系列剖面顺序编号,也可自行编号。 (2)观察点要写明观察剖面的详细位置。 (3)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上标高点或海拔仪指示的高度来记载,也可根据附近已知海拔高度来估算。 (4)地形可分为形和小地形两种类型。形指相当大面积,某一种地形占据很大的地段,海拔高度变化可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以上。小地形则指某一种地形面积较小,相对高差10米以下,可分为平坦(高差1米以下),较平坦(高差1-2米),起伏(高差>2米)等。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2班 姓名陈俊霞 学号 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 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验器材 (3) 三、实验地点: (3) 四、实验时间 (3) 五、实习内容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四)土壤剖面描述 (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5) 1.鉴别土壤颜色 (5) 2.湿度 (5) 3.质地 (5) 4.土壤结构 (6) 5.土壤松紧度 (7) 6.孔隙 (8) 7.植物根系 (8) 8.土壤新生体 (8) 9.侵入体 (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9)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 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 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农业生产性状,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成环境,分析其与土壤形成及利用改良方面的关系。 二、壤形成夜因素的研究观察 (一)气候资料的调查: 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二)母质: 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 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三)地形: 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四)侵蚀情况: 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五)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 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 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六)植被情况: 包括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指示植物、造林状况。 (七)农业生产状况调查: 包括农作物种类、产量、茬口安排、及施肥情况、丰产经验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形态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态,也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及农业生产价值。在田间观察土壤时除观察土壤的自然环境外,还要借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一)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及挖掘:

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和采取样品。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2米,宽1米,深1 ~1.5米的土坑(如地下水位较高,达到地下水时即可),将朝阳的一面挖成垂直的坑壁,而与之相对的坑壁挖成每阶为 30~50厘米的阶梯状,以便上下操作。(如图) 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田间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 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二)剖面观察记载 1、层次的划分与深度 首先站在剖面坑上大致观察,依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根系的分布情况将剖面分成几层,然后再进入剖面坑内,详细观察,进一步确定层次,最后用剖面刀将各层分别划出,于剖面记载表上分别记出各层起止深度。 (1)土壤发生层次及其排列组合特征,是长期而相对稳定的成土作用的产物。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0、A、E、B、C、R 土层命名法。 即0层:有机层 A层:腐殖质层 E层:淋溶层 E层:淀积层 C层:母质层 R层:基岩层 此外,还有一些由上述有关土层构成的过渡土层,如AE 、EB 层等。若来自两种土层的物质互相交错,且可以明显区分出来,则以斜线分隔号“ /”表示,如E/B 、B/C 。

土壤采样方法

采样前准备 1、工具类:铁铲、镐头、木(竹)片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 2、器具类:GPS、照相设备、卷尺、手提秤、样品袋、采样瓶等 3、文具类:标签、土壤比色卡、记录表格、铅笔、签字笔、胶带、锡纸等 4、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手套、雨具、常用药品、口罩等 5、运输工具:运输箱、冷藏箱等 采样的分类 1、按采样方法分:单独样、混合样、分层样、剖面样 2、按采样阶段分:前期采样、正式采样、补充采样 3、按调查目的和土地利用方式分: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污染土壤调查采样、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采样、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1、土壤单独样和土壤混合样 单对角线法:适用面积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均匀 双对角线法:适用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均匀 棋盘式法:适用面积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不均匀 蛇形法:适用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均匀 2、分层采样:了解土壤污染深度情况 先挖一剖面,观察土壤分层状况,再分层采样 注意:从土壤剖面下层取样,每个采样点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 3、剖面采样 先挖一剖面:150cm*80cm*120cm 深度:采集3层0~20cm、40~60 cm、100~120 cm 采样量:各取1kg土样 注意:一定是从剖面由底向上次序采样

单独样品:有机样品必须采集单独样。 单独样品要在坐标点取0-20cm土壤,先用铁铲三面切割一个大于取土量的20cm高的土方,再用木铲去掉铁铲接触面后装入样品袋。注意不要斜向切割,要尽可能做到取样量上下一致。 有机样品一般用250ml带有聚四氟乙烯衬垫的棕色采样瓶装样;为防止样品沾污瓶口,可用光洁硬纸板围成漏斗状,将样品装入样品瓶中;样品要装满样品瓶,及时放入样品冷藏箱, 4℃以下避光保存。需采集有机密码平行样的样点,要同点位增采2份密码平行样。 混合样品:采样点位确定后,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采样区域,一般为20m×20m;(当地形地貌及土壤利用方式复杂时,可视具体情况扩大至100m×100m,坐标位置不变)采用双对角线法5点采样,每个分样点采样方法与单独样品采集方法相同,5点采样量基本一致,共计采样总量不少于2000g。 当土壤中砂石、草根等杂质较多或含水量较高时,可视情况增加样品采样 一个混合样品的重量在2 kg左右。如果重量超出很多,可用四分法进行缩分。 采样时间 1、耕地:在播种施肥前或在作物收获后采集 2、果园:在果品采摘后至下一次施肥前采集 3、其他用地类型不受限制 污染事故现场采样 在污染事故中,当液体倾翻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时,土壤监测现场采样的要点包括: (1)采样点不少于5个,每个点分层采样。 (2)事故发点周围样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 (3)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 (4)各点(层)取l kg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时,改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 交到分析室 土壤采样注意事项

土壤剖面数据

土壤剖面数据: 1、黄龙寺 地理位置:29.55000°N 115.97322°E,海拔:900m左右 剖面下层具有网纹红土,该处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 2、七里冲路口 地理位置:29.55943°N 115.99010°E,海拔:1280m 植被类型:日本柳杉等 土壤剖面观测数据:(山地棕壤观察点) 表1(示范?) 分层OA A AB AB2 B BC 厚度(cm) 较薄,主要是针 3-12 12-27 27-40 40-60 60以上叶枯枝落叶 颜色褐色 表2(小组实践) 分层厚度(cm)颜色松紧度孔隙度干湿度根系状况O 0-7 褐色松多润较多OA 7-10 黄褐色较松少 A 10-17 AB 17-27 黄棕色比较紧 B 27-40 一般湿没有 C 40以上黄色紧少 3、一线天路 地理位置:29.545565°N 116.00252°E,海拔:1107m 植被类型:柳杉、扁柏等 分层厚度(cm)颜色松紧度干湿度 O 0-10 黑色松湿 A 10-32 黑褐-暗棕色稍紧润 B 32-100 黄棕色潮 BC 100以上极紧 土壤结构?团粒→小块状→块状,倾向:145°坡度:40° 没有新生体和侵入体 4、土坝林(山地黄棕壤观察点) 地理位置:29.56861°N 115.97455°E,海拔:1060m 分层厚度(cm)颜色土壤结构质地孔隙度干湿度O 0-10 黑色 A 10-50 黑褐色团状壤土多润 AB 50-82 暗棕色潮 B 82以上黄棕色块状少 好汉坡土壤剖面观察 途好汉坡的土壤剖面观察: 1、海拔:930m

分层厚度(cm) 颜色土壤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度质地O 0-5 A 5-25 黑色团粒状润较松多壤土 AB 25-30 暗棕-黄 较紧一般壤土 棕 B 30以上黄棕块状潮紧少黏土B层有侵入体(碎石) 2、海拔:858m 分层厚度(cm) 颜色干湿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松紧度孔隙度O 0-5 A 5-30 黑褐色湿壤土团粒状疏散多 B 30-50 棕色润砂壤稍紧 BC 50-90 黄棕色块状较紧一般 C 90以上红棕色潮砂土团块状紧实少 A、B层有根系,C层有侵入体 3、海拔:842m(黄壤与红壤交界处) 分层厚度(cm) 颜色松紧度干湿度土壤质地孔隙度土壤结构 A 0-46 暗棕色稍松润砂壤土多团粒状 B 46-100 黄棕色较紧潮壤土少块状 植被类型:黄山松几乎没有,该处属于针阔叶混交林且有大量人工林,海拔每下降100m积温增加200℃。

土壤剖面调查报告

土壤剖面调查报告 篇一:土壤调查报告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 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 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 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 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 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 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 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 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河源万绿

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 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 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 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 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保护 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 型。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有大嶂 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低山在保 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台地和丘

2021年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欧阳光明(2021.03.07)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202班 姓名陈俊霞 学号 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3 二、实验器材3 三、实验地点:3 四、实验时间3 五、实习内容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4 (四)土壤剖面描述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5 1.鉴别土壤颜色5 2.湿度5 3.质地6 4.土壤结构6 5.土壤松紧度7 6.孔隙8 7.植物根系8 8.土壤新生体8 9.侵入体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9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 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 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土壤剖面观察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基本原理 1.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 有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具代表性。不受人为扰动的自然平坦地区。 2.土壤剖面的挖掘 长2m 宽1m 深1-1.5m

3.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 O层: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层:腐殖质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 C层:母质层(以风化岩石为主) R层:母岩层(未风化的坚硬岩石) 5.土壤剖面描述

1)颜色(色调、亮度、彩度) 2)湿度 3)质地(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 4)土壤结构(块状、团块状、核状、粒状、圆顶柱状、棱柱状、片状、板状、页状、鳞片状、垡状、碎块) 三、作业 1.剖面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后山 2.剖面深6.8 3.剖面示意图

4.剖面形态特征 5.土壤类型判断,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 黄棕壤,黄棕壤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自然肥力较高。很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是中国 经济林的集中产地、也是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四、反思与总结 做实验前要预习不然就会什么都不懂。 土壤剖面点选取很重要,不然在挖掘的时候会很麻烦。

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习器材 铁铲、土钻、皮尺、手罗盘、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土壤速测箱、纸盒、文件夹。 三、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如下图: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 或B A 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 ,粘粒淀积B t ,铁质淀积B ir 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 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 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渡特征。 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

试验九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实验九 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土壤剖面指的是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的垂直切面。土壤剖面中的层次和形态特征,能综合地反映各种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特性的影响。所以,观察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土壤剖面形态的鉴别主要指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pH 值和石灰反应等。根据上述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材料,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中合理用地、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特别在进行土壤分类研究时,剖面形态是土壤分类不可缺少的依据。 一、仪器设备和试剂 1.仪器。土铲、手锄、土钻、剖面刀、土壤坚实度计、土壤色卡、土壤pH 比色卡、记录表、比色瓷盘、布卷尺或折尺、土壤标本盒、布袋或塑料袋、标本盒。 2.试剂。1.5%铁氰化钾、1:9盐酸、10%盐酸溶液、pH 混合指示剂。 二、剖面观察的步骤 1.剖面挖掘与修整。 (1)剖面挖掘。选择有代表性的地 块(可以根据地形、地势、耕作栽培及 土壤类型等)确立观察点,避免选在路、 渠边、粪堆上或人易干扰的地段。 (2)剖面的大小要根据观察的要求 来定,如了解土壤形成发育,要挖大些 (长1.5—2.0米,宽0.6一0.8米,深 1.5米左右);如只了解土壤与农作物生 长关系,可挖小些(长1.2—1.5米,宽0.6—0.8米,深1.0米左右),深度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为度。(图21)。 (3)选取土坑一端的壁面为观察剖面,要求向阳,而在另一端做好阶梯,以便下坑观测。 (4)掘坑时,应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观察完毕后,应将底土仍填回下层,表土填回到上层。观察壁面的上部不准堆土和践踏。 (5)剖面修整。土坑挖成后,将观察壁面用土铲向下垂直铲平,然后用切土刀自上而下轻轻拨落表面土块,以便露出自然结构面。整修剖面时,可保留一部分已铲平之壁面,因平整的壁面易于分清各土层的界限。 如需采取底层的土壤标本,则应在修正剖面前采取,以免修整时污染底层土壤。 2.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剖面时,一般要先在远处看,这样容易看清全剖面的土 图21 土壤剖面观察坑示意图

土壤击实验报告

归档编号:c2-3-2-2 委托日期:年月日试验编号: 发出日期:年月日建设单位: 委托单位:工程名称: 取土位置:土样类型: 检验类别:依据标准: 委托人:见证人: 试验单位:负责人:审核:试验: 篇二:土壤击实试验报告 土壤击实试验报告甘质试—20 单位:负责人:审核:试验: 2006年10月25日甘肃省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编制(版权所有不准翻印)篇三:土击实试验 报告 土击实试验报告 jtj221-98 表g.5.1-2 报告编号:共 页第页 干密度(g/cm3) 含水率(%) 击实曲线 试验单位(章) 批准:审核:试验:篇四:土壤剖 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姓名陈俊霞 学号 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 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 3 二、实验器材 ................................................................ 3 三、实验地点: ............................................................... 3 四、实验时间 ................................................................ 3 五、实习内容 ................................................................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土壤采样规范

采样准备 4.1组织准备 由具有野外调查经验且掌握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样组,采样前组织学习有关技术文件,了解监测技术规范。 4.2资料收集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供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用。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4.3现场调查 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4.4采样器具准备 4.4.1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4.4.2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4.4.3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4.4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4.4.5采样用车辆 4.5监测项目与频次 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监测频次与其相应。

常规项目:原则上为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特定项目: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选测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自行选择测定。 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见表4-1。监测频次原则上按表4-1执行,常规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可低于5年一次,选测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表4-1 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报告 篇一: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 发生层次采样。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

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报告)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 1所示 对角线取样法 图1采样点分布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一、目的和要求 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二、内容与原理 学习土壤农化样品的采样布点方法及分样方法。在大田中,采用蛇形取样法采集1kg 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采用四分法分样。土样标签书写内容,样品风干要求。 三、主要用具 小土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土样的采集 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土壤剖面样品 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2.耕作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2)采样方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见图1)。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回。 3.土壤物理分析样品 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的测定,须采原状土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样品,采样时须注意湿度,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 2.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 3.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二、准备工作 1.人员组成 级地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 2.1 地点:三清山 2.2 时间:年月日——月日。 2.3 路线:以金沙为基地,进行四条路线的土壤勘察 (1)金沙——地震台——岭头村——玉帘瀑布; (2)金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 (3)金沙——玉灵观——风门——三清福地——玉京峰; (4)金沙——西坑村——南山乡(枫林)。 2.4 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1)三清山水稻土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利用改良措施等。此项主要结 合上述第一、二两条路线进行。 (2)三清山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各类型的剖面特点,土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此项 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行。 2.5 主要观察剖面点的选址范围: 1号点:金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方法与程序的训练;新生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 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田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2号点:三清山山门处,自然土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水稻土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行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3号点:西坑村,自然土壤:丰厚均质土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面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水稻土:平田、冲田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4号点:紫湖镇中学,自然土壤:剖面颜色特点,利用现状观察;水稻土:平田特点,访 问农户作调查;等高线种植方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 (1)山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土因素在地带性土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面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高线种植方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5号点:金沙原锯木厂,花岗岩母质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6号点:石鼓岭电站,粗骨性土剖面特点观察。 7号点:吊桥与岭头山分叉路口,山地黄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 8号点:距岭头村300米处(油茶林下),砾质石灰土剖面特点观察。 9号点:岭头村旁(银杏树旁),山地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诊断土层:网纹层特点与成 因;水稻土各类型的分布组合模式考察,并绘制草图。

土壤剖面观察(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 一、 目的和要求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 基本原理 1. 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 有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具代表性。 不受人为扰动的自然平坦地区。 2. 土壤剖面的挖掘 长 2m 宽 1m 深 1-1.5m 日期:2015 年 10 月 21 日 成绩:

3.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 O 层: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 层:腐殖质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 层:淋溶层 B 层:淀积层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 C 层:母质层(以风化岩石为主) R 层:母岩层(未风化的坚硬岩石) 5.土壤剖面描述

1)颜色(色调、亮度、彩度) 2)湿度 五个等级判断依据 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 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 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湿感 4、潮润土壤放在手中,使手湿润,能捏成团但不出水,捏泥粘手 5、湿土壤水分过饱和,用手挤土壤时,有水分流出 3)质地(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4)土壤结构(块状、团块状、核状、粒状、圆顶柱状、棱柱状、片状、板状、页状、鳞片状、垡状、碎块) 三、作业 1.剖面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后ft 2.剖面深6.8 3.剖面示意图 A 2CM

土壤剖面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师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202班 姓名俊霞 学号 成绩 日期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验器材 (3) 三、实验地点: (3) 四、实验时间 (3) 五、实习容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四)土壤剖面描述 (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5) 1.鉴别土壤颜色 (5) 2.湿度 (5) 3.质地 (5) 4.土壤结构 (6) 5.土壤松紧度 (7) 6.孔隙 (8) 7.植物根系 (8) 8.土壤新生体 (8) 9.侵入体 (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9)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 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 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专题一 土壤剖面与垂直分布规律调查

土壤剖面与垂直分布规律调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地考察土壤剖面层次,总结衡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并 了解不同土壤类型分布的海拔及气候特征。 2.通过对不同海拔、不同地点的土壤考察,做出不同土壤类型特 征的比较。 二、实验方法 肉眼观察、实地考察 三.实验步骤 1.由老师讲解实验方法 2.由老师带领进行实地观测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 1.土壤剖面的观测 地点一:植物园旁

土壤形态特征表(植物园旁) 土壤剖面土层 分层 物 根系 湿度 颜色 质 地 结 构 松紧度 孔隙 状况 侵入体 有机层(0) 多根 湿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腐殖质层(A) 少根 潮 黑褐色 壤 土 粒 状 疏松 中等孔隙 树根 小石头 淋溶层(E) 无 干 棕黄色 壤 土 粒 状 稍紧实 中等孔隙 小石头 淀积层(B) 无 干 棕黄沙 土 粒 状 稍紧实 少空隙 小石子 C :76cm B:57cm E:31cm A :54cm

色 母质层(C) 无 干 灰白色 砂 土 粒 状 稍紧实 无 无 地点二:邺侯书院 土壤形态特征表(邺侯书院) 土壤剖面土层 分层 物 根系 湿度 颜色 质 地 结 构 松紧度 孔隙 状况 侵入体 有机层(0) 多根 湿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腐殖质层(A) 少根 潮 黑壤 粒 疏松 中等孔 树根 O :8cm A :3cm E :23cm B :28cm C :71cm

褐色 土 状 隙 小石头 淋溶层(E) 无 干 棕黄色 壤 土 粒 状 稍紧实 中等孔隙 小石头 淀积层(B ) 无 干 棕黄色 沙 土 粒 状 稍紧实 少空隙 小石子 母质层(C) 无 干 灰白色 砂 土 粒 状 稍紧实 无 无 地点三:铁佛寺 土壤形态特征表(铁佛寺) 土壤剖面土层 湿颜质 结 松紧 孔隙 侵入体 植物 O :7cm A :10cm E~B :40cm C :40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