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练习题(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doc

仪器分析练习题(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doc

仪器分析练习题(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doc
仪器分析练习题(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doc

仪器分析练习题

第 2 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一. 选择题

1. 在 1900~ 3600 区域测量某一分子的吸收光谱,使用光源的最佳选择是( B )

A. 钨灯

B. 氘灯(中山大学2011 年:分析化学基础)

C. 汞灯

D. 空心阴极灯

2. 欲分析 165~ 360nm 的波谱区的原子吸收光谱,选用的光源为( C )

A. 钨灯

B. 能斯特灯(南开大学2007 年)

C. 空心阴极灯

D. 氘灯

3. 下列色散元件中,色散均匀、波长范围广且色散率大的是( D )(厦门大学2010 年)

A. 滤光片

B. 玻璃棱镜

C. 石英棱镜

D. 光栅

4. 棱镜或光栅可作为( C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年博士研究生)

A. 滤光元件

B. 聚焦元件

C. 分光元件

D. 感光元件

5. 用光电倍增管检测光强度时,增大检测信号值的方法是( B )(厦门大学2010 年)

A. 增大光源电压

B. 增大光电倍增管电压

C. 增大采光狭缝宽度

D. 以上方法均可

6. 下列两种光源均是线光源的是( B )(东北大学 2010 年)

A. W 灯和空心阴极灯

B. 激光和空心阴极灯

C. 氘灯和能斯特灯

D. ICP光源和硅碳棒

7. 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 B )

A. 精密度高,检出限低

B. 用于测定无机元素(南京大学2006 年)

C. 线性范围宽

D. 多元素同时测定

8. 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三种分析方法中均很严重的干扰因素是( B )

A. 光谱线干扰

B. 背景(华中师范大学 2007 年)

C. 杂散光

D. 化学干扰

9. 如果设定一个单色器(采用光栅为分光元件)使其能允许600nm 的光通过,则下列光线

中还有哪条也能通过该单色器( 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年、 2013 年)

A. 1000nm

B. 800nm

C. 400nm

D. 300nm

10.某摄谱仪刚好可以分辨及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还有( D )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年)

A. Si -Zn

B. Ni -Fe

C. Mn -Fe

D. Cr

11. 以下分析方法适宜用于定性分析的是(A )(中国海洋大学2011 年)

A. 原子发射光谱法

B. 原子吸收光谱法

C. 紫外可见光谱法

D. 荧光光谱法

12. 关于原子光谱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中国海洋大学2012 年)

A.在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高压电火花

B.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相比,光谱线干扰对原子发射光谱法影响更严重

C.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测定待测元素的存在状态

D.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待测元素,其灵敏度、准确度主要取决于原子化系统

二. 填空题

1. 理论上原子光谱产生的是 线状光谱。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年)

2. 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共振吸收线 。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年)

3. 光谱仪通常主要由 光源系统 、试样引入系统 、检测系统 和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 等部分组成。(中国海洋大学 2011 年)

4. 可见光波长范围 400-750nm ,则其能量范围为。 (用 eV 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

-19 -34

光速 c=万千米 / 秒, 1eV=×10 J , h=× 10 J · S (中国海洋大学 2015 年) 三. 简答题 1. 光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厦门大学 2010 年)

答: 典型的光谱仪都由五个部分组成:

( 1)稳定的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 2)试样引入系统;

( 3)波长选择系统 (单色器、 滤光片),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 4)检测系统,作用是将光辐射信号转换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 5)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并在标尺、示波器、数字计、记录纸等显示器上显示转化信号。 2.有一型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学参数如下:光栅刻度 1200 条 /mm ,光栅面积

50mm × 50mm ,倒线色散率 20/mm ,狭缝宽度有四挡可调: 、、和 2mm 。请问:

( 1)该型号仪器的一级光谱理论分辨率是多少

( 2)欲将 K 和 K 两条谱线分开,所用狭缝宽度应为多少

( 3)和双线中,前者是最灵敏线,若用和的狭缝宽度分别测定,所得灵敏线是否相同为什么(中国海洋大学 2015 年)

答:( 1) R=nN=1× 1200× 50=60000

( 2)根据 W=DS × 10-3, w=

3

3

S=w × 10/D=3 × 10/20=150μm =

所用狭缝宽度应为

( 3)若 S= =100μm,则 W=DS ×10 -3 =20 × 100 -3

× 10=2

若 S= =200μm,则 W=DS ×10 -3

=20 × 200 -3

× 10= 4

不相同,当采用的狭缝宽度时, 双线均能通过狭缝;当采用的狭缝宽度时, 只有线

能通过狭缝。

3. 下面为几种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方框图,请在各方框内填上部件名称。

(中山大学 2006 年)

(1)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试样池 检测器 读数装置

(2)荧光分光光度计

激发光源

激发单色器 试样池

发射单色器

光检测器 读数装置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锐线光源

原子化器 单色器 检测器 计算机工 作站

试样引入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被作用物质的本质可分为__分子___光谱和___原子__光谱。 2.色谱分析中有两相,其中一相称为__流动相__,另一相称为__固定相__,各组分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分离。 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宜采用_ H2_作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时,宜用_ N2__作载气。 4.在色谱分析中,用两峰间的距离来表示柱子的_选择性_,两峰间距离越__大__,则柱子的_选择性__越好,组分在固液两相上的_热力学_性质相差越大。 5.红外光谱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_透过率谱图_,另一种是__吸光度谱图__。 6.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__偶极矩___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__单分子_和_同核分子___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7.原子发射光谱是由_电热能对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激发_跃迁产生的,线光谱的形成原因是__原子、离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____。 8.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__入射光的波长___。 9.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__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合性_。 10.原子吸收光谱是由__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___的跃迁而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A )1. 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 A紫外/可见光B近红外光 C微波D无线电波 ( D )2.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 保留时间 B. 相对保留值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 B )3. 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组分 D. 载气与固定相 ( A )4. 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A. 调整保留时间 B. 死时间

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A 、400nm ?760nm B 、200nm ?400nm C 、200nm ?600nm D 、360nm ?800nm 2、 在分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 (I )与入射光强度(∣0)之比l∕∣0称为( )。 A 、吸光度 B 、吸光系数 C 、透光度 D 、百分透光度 3、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 A 、向长波方向移动 B 、向短波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移动方向不确定 4、 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 C 0时的透光度为 T 0;如果其浓度增大 1 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 ( )。 A 、T 0∕2 B 、2T 0 C 、2lgT 0 D 、0.5lgT 0 5、 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 T ;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 为 ()。 2 1/2 A 、T B 、T/2 C 、2T D 、T 6、 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 )。 A 、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 B 、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 、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 D 、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 7、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 B 、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 2/3高度处 D 、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 B 、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D 、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 9、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情况有 ( )。 A 、试液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匹配 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C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 D 、被测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太大 10、 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质,其摩尔质量 M A > M B O 经相同方式发色后,在某一波长下测 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 )O A A 、 B Pel A, B ZB A B^ — A 、 B 选择题 A 、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C 、光度计没有调零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

2014仪器分析练习题_光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赵晓 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赵晓 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赵晓农一. 名词解释 锐线光源 激发态 基态 基体效应 自吸收现象 背景吸收 塞曼效应 原子化器 锐线吸收 锐线发射 锐线光源 吸收曲线 连续光谱 空心阴极灯 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 共振线 分析线 离子线 最后线 ICP 多普勒变宽 压力变宽 积分吸收 峰值吸收 单色器 连续光谱 线状光 谱 氘灯扣除背景 塞曼效应扣除背景 分光系统 吸光度 透光率 红移 蓝移 单色器 铁谱法 标 准铁谱 透射光栅 反射光栅 半定量分析 二. 简答 1.画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框图,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时为什么要扣除背景吸收? 3.简要说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用空心阴极灯做光源的原因。 4.原子发射光谱法如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5.简述氘灯扣除背景的原理 6.为什么光谱分析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7.什么是背景吸收?不同浓度的同类溶液的背景吸收相同吗?为什么? 8.为什么要用空心阴极灯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 9.为什么原子发射和吸收光都具有选择性?简述原子发射和吸收分析法的定量依据。 10.说明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的区别,什么条件下才能用峰值吸收取代积分吸收? 11.为什么不用积分吸收进行原子吸收测量? 12.简述氘灯扣除背景和塞曼效应扣除背景的基本原理 13.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单色器的作用 14. 为什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单色器要放在原子化器之后? 1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调制的作用是什么? 16. 为什么ICP 可以消除自吸收现象? 17. 以原子发身光谱法为例说明非线性关系如何进行定量分析。 18. 铁谱法如何进行定性分析? 19. 简要说明火焰光度法的分析原理。 20. 为什么火焰光度法分析时要调整量程? 21. 简述原子吸收线变宽的原因 22. 为什么光学方法测量时一般都要配制一个浓度为0的标准溶液? 23. 简要说明ICP 的工作过程及其特点 24. 简要说明电热石墨炉的工作过程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填空题 1.一般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前者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后者可分为面内剪式振动(δ)、面内摇摆振动(ρ) 和面外摇摆振动(ω)、面外扭曲振动(τ) 。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 远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其中中红外区的应用最广。 3.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4.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变化的称为红外活性 ,相反则 称为红外非活性的。一般来说,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吸收峰。5.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主要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6.基团一OH、一NH;==CH的一CH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3750—3000 cm-1, 3300—3000 cm-1, 3000—2700 cm-1。 7.基团一C≡C、一C≡N ;—C==O;一C=N,一C=C—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2400—2100 cm-1, 1900—1650 cm-1, 1650—1500 cm-1。 8.4000—1300 cm-1 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鉴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1300—600 cm-1 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指纹区。 二、选择题 1.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A) A. 3,2,4 B. 2,3,4 C. 3,4,2 D. 4,2,3 2.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C) A. 2,3,3 B. 3,2,8 C. 3,2,7 D. 2,3,7 4.下列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 3CH 2 COH的吸收 带?(D) A. 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 B. 3300—3010cm-1,1675—1500cm-1, 1475—1300cm-1。 C. 3300—3010cm-1, 1900—1650cm-l,1000——650cm-1。 D. 3000—2700cm-1, 1900—1650cm-1, 1475——1300cm-1。 1900—1650cm-1为 C==O伸缩振动,3000—2700cm-1为饱和碳氢C—H伸缩振动(不饱和的其频率高于3000 cm-1),1475——1300cm-1为C—H变形振动(如—CH 3 约在1380—1460cm-1)。

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解读

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2015年4月21日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开课实验室:环境资源楼312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两种基本样品制备技术及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器的简单操作; 2、通过谱图解析及网上标准谱图的检索,了解由红外光谱鉴定未知物的一般过程; 3、掌握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测定的制样方法,回顾基础有机化学光谱的相关知识。 【基本原理】 ? 原理概述:物质分子中的各种不同基团,在有选择地吸收不同频率的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各自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别是对化合物结构的鉴定,应用更为广泛。 ? 红外吸收法: 类型:吸收光谱法; 原理:电子的跃迁:电子由于受到光、热、电等的激发,从一个能级转移到另一个能级的现象。这是因为分 子中的电子总是处在某一种运动状态中,每一种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属于一定的能级。当这些电子有选择地吸收了不同频率的红外辐射的能量,发生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各自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条件:分子具有偶极矩。 【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TENSOR 27型; 美国Thermo Fisher 公司, Nicolet 6700型);压片机; 玛瑙研钵; 红外灯。 2、试剂:NaCl窗片、KBr晶体,待分析试样液体及固体。 【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 (1)固体样品:KBr压片法 在玛瑙研钵将KBr晶体充分研磨后加入其量5%左右的待测固体样品,混合研磨直至均匀。在一个具有抛光面的金属模具上放一个圆形纸环,用刮勺将研磨好的

光谱分析法导论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一.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及电磁波谱的概念、特性及相关物理量 2.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及相关的光谱学 3.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 4.光学分析法的基本仪器 二.重点与难点 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的特殊 2.各物理量的相互换算 3.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机制 4.各种能级跃迁的概念及相应的光谱 三.教学要求 1.牢固掌握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的概念及性质 2.熟练掌握电磁辐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3.清楚理解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光谱 4.清晰光学分析法分类的线索 5.了解光谱法的基本仪器部件 四.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节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光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化学方法。 这些电磁辐射包括从 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所有电磁波谱范围

(不只局限于光学光谱区)。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 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光谱法可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 AS),原子荧光光谱法(A 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 FS)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U V-Vi s),红外光谱法(IR),分子荧光光谱法(M F 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 P S)等。 非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光谱法。 一、发射光谱法 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M* ,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发射光谱。 M* ?→M +hv 通过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析的方法叫做发射光谱分析法。 根据发射光谱所在的光谱区和激发方法不同,发射光谱法分为: 1.γ射线光谱法

第九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 第九章光学分析法概论 1、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的吸收建立的UV-V is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于辐射的散射建立的比浊法、拉曼光谱法;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 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辐射源(光源):提供电磁辐射。 波长选择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简述常用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作用特点。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分光系统又分为单色器和滤光片。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 棱镜:色散作用是基于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光栅:利用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产生光栅光谱。 干涉仪:通过干涉现象,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 滤光器是最简单的分光系统,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消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 6、简述常用辐射源的种类典型的光源及其应用范围。 1 / 1'.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答案-光谱分析部分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仪器分析之红外吸收光谱法试题及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分子的红外光谱实验中,并非每一种振动都能产生一种红外吸收带,常常是实际吸收带比预期的要少得多。其原因是(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 2.乳化剂OP-10的化学名称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化学式: IR谱图中标记峰的归属:a_____, b____, c______, d____。 3.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主要振动吸收带应为: (1)3500~310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2)3000~270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3)1900~165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4)1475~130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4.在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 (1) 3300~300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2) 1675~140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3) 1000~65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二、选择题 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 1. Cl 2 (1) 0 (2) 1 (3) 2 (4) 3 2.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1)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2)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3)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4)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必为红外活性振动,反之则不是 4.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试样应该是 ( ) (1)单质 (2)纯物质 (3)混合物 (4)任何

光谱分析法导论题库

光谱分析法导论 1.在下列激发光源中,何种光源要求试样制成溶液?( 1 ) (1)火焰(2)交流电弧(3)激光微探针(4)辉光放电 2.发射光谱法用的摄谱仪与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相同的部件是( 3 )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 3.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3 ) (1)原子光谱(2)分子光谱(3)可见分子光谱(4)红外光谱 可见光源通常使用钨灯 5. 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三种分析方法中均很严重的干扰因素是( 2 ) (1)谱线干扰(2)背景干扰(3)杂散干扰(4)化学干扰 6. 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 2 ) (1)精密度高,检出限低(2)用于测定无机元素(3)线性范围宽(4)多元素同时测定7. __紫外__和__可见_辐射可使原子外层电子发生跃迁. 原子发射光谱法 1. 几种常用光源中,产生自吸现象最小的是( 2 ) (1) 交流电弧(2) 等离子体光源(即为ICP)(3) 直流电弧(4) 火花光源 2. 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4 ) (1) α=β(2) α=θ(3) β=θ(4) α=β=θ 3.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4 ) (1) K (2) Ca (3) Zn (4) Fe 所以选择铁谱作为标准 4. 矿物中微量Ag、Cu的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应采用的光源是 (1) I CP光源(2) 直流电弧光源(3) 低压交流电弧光源(4) 高压火花光源直流电弧光源用于矿石难溶物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测定 5. 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1)极谱仪(2)折光仪(3)原子发射光谱仪(4)红外光谱仪(5)电子显微镜6. 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 (1) 暗箱(2) 感光板(3) 硒光电池(4) 光电倍增管 7. 对原子发射光谱法比对原子荧光光谱法影响更严重的因素是( ) (1) 粒子的浓度(2) 杂散光(3) 化学干扰(4) 光谱线干扰 8. 原子发射光谱激发源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____蒸发________ 和__激发__。 9. 影响谱线强度的内因是______各元素的激发电位统计权重____________ ,外因是__被测元素浓度和弧焰温度________________ 。 10. 自吸:原子在高温下被激发而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 但周围温度较低的同种原子(包括低能级原子或基态原子)会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11. (1)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___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____________ (2)矿物中微量Ag、Cu的直接定性分析_____直流电弧_________ (3)金属锑中Sn、Bi的直接定性分析______电火花________

光学分析法概论

第九章光学分析法概论 1、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的吸收建立的UV-V is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于辐射的散射建立的比浊法、拉曼光谱法;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 ; 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辐射源(光源):提供电磁辐射。 波长选择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简述常用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作用特点。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分光系统又分为单色器和滤光片。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 棱镜:色散作用是基于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光栅:利用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产生光栅光谱。 干涉仪:通过干涉现象,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 滤光器是最简单的分光系统,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消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 6、简述常用辐射源的种类典型的光源及其应用范围。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分析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利用电流-电压特性进行分析的相应分析方法是(C) A、点位分析法 B、电导法 C、极谱分析法 D、库仑法 2、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 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热分析法 D、色谱分析法 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 A、原子发射光谱 B、X荧光光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 D、拉曼光谱法 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 A、电导分析法 B、极谱法 C、色谱法 D、伏安法 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高 C、速度快 D、易自动化 E、选择性高 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B) A、发射光谱法 B、分光光度法 C、电位分析法 D、气相色谱法 E、极谱法 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 C、具有的设备条件 D、成本核算 E、工作人员工作经验

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仪器结构的改善 B、计算机化 C、多机连用 D、新仪器分析法 E、自动化 二、填空题 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 3、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分析法。 4、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库伦分析法。 5、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吸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 1、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评定指标有哪些? 答: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等指标。 2、检出限的定义及意义? 答:定义,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能够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

《仪器分析》教案7 -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十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10.1教学建议 一、从应用实例入手,介绍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红外光谱仪结构特征。 二、依据红外谱图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为目的,介绍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面的应用。 10.2主要概念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二)、掌握依据红外谱图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未知物的结构方法; (三)、了解红外光谱仪的结构组成与应用。 二、内容要点精讲 (一)基本概念 红外吸收光谱——当用红外光照射物质时,物质分子的偶极矩发生变化而吸收红外光光能,有振动能级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透射率随着波长而变化的曲线。 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及所产生的红外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 振动跃迁——分子中原子的位置发生相对运动的现象叫做分子振动。不对称分子振动会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变化,形成量子化的振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光从振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振动跃迁。 转动跃迁——不对称的极性分子围绕其质量中心转动时,引起周期性的偶极矩变化,形成量子化的转动能级。分子吸收辐射能(远红外光)从转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转动跃迁。 伸缩振动——原子沿化学键的轴线方向的伸展和收缩的振动。 弯曲振动——原子沿化学键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振动,又称变形振动,这是键长不变,键角发生变化的振动。 红外活性振动——凡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则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诱导效应——当基团旁边连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会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变化,从而引起键的力常熟的变化,使基团频率产生位移的现象。 共轭效应——分子中形成大 键使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键力常数减小,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氢键效应——氢键使参与形成氢键的原化学键力常数降低,吸收频率将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溶剂效应——由于溶剂(极性)影响,使得吸收频率产生位移现象。 基团频率——通常将基团由振动基态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频率称为基团频率,光谱上出现的相应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吸收峰,简称基频峰。 振动偶合——两个相邻基团的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振动偶合。 基团频率区——红外吸收光谱中能反映和表征官能团(基团)存在的区域。 指纹区——红外吸收光谱中能反映和表征化合物精细结构的区域。

仪器分析总习题集与参考答案解析

1、试述“仪器分析”是怎样的一类分析方法?有何特点?大致分哪几类?具体应用最广的 是哪两类? 2、光谱法的仪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光谱法的仪器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容器、检测器和读出器件五部分组成。作用略。 3、请按照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 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解释名词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特征谱线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传播的光量子流,它即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电磁波谱――将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便得到电子波谱.电子波谱无确定的上下限,实际上它包括了波长或能量的无限围. 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在某些情形下,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可能先通过无辐射跃迁过渡到较低激发态,然后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或者直接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光谱,称为荧光光谱. 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特征谱线――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核外电子能级不同),其共振线也因此各有其特征。元素的共振线,亦称为特征谱线。 5、解释名词:灵敏线共振线第一共振线 共振线――由任何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谱线称为共振线. 主共振线――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是最灵敏线、最后线 灵敏线――元素的灵敏线一般是指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具有较低的激发电位和较大的跃迁几率。 AAS 解释下列名词:多普勒变宽、谱线轮廓、光谱通带、释放剂、峰值吸收积分吸收锐线光源多普勒变宽――又称为热变宽,它是发射原子热运动的结果,主要是发射体朝向或背向观察器运动时,观测器所接收到的频率变高或变低,于是出现谱线变宽。 谱线轮廓――是谱线强度随波长(或频率)分布的曲线。 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释放剂――当欲测元素和干扰元素在火焰中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时,加入另一种物质,使与干扰元素化合,生成更稳定或更难挥发的化合物,从而使待测元素从干扰元素的化合物中释放出来,这种加入的物质称为释放剂。

仪器分析红外光谱法

第8章红外光谱分析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2、了解分子的振动类型,红外光谱中吸收峰增减的原因。 3、理解影响吸收峰的位置、峰数、峰强的主要因素。 4、掌握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主要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5、理解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6、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定量方法。 7、了解红外光谱的构造与红外制样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红外吸收的条件,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特征,定性分析。 难点:分子的振动,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结构推断。 §8-1 概述 一、分子光谱与红外光区的划分 E分子= E电子+E振动+ E转动 其中E电子属于紫外,可见研究的范围,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属于红

外光谱研究的范围。其波长范围约为0.75—1000nm 根据仪器技术及应用不同,习惯上把红外光谱分成三个区: 1、近红外区(λ=0.75—2.5μm ) 主要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的倍频吸收,用于研究稀土及其它过渡金属化合物,含氢(-OH 、N-N 、C-H )原子团的吸收 2、中红外区(λ=2.5 —25μm ) 大多有机化合物及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光区,主要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跃迁引起的,最适用于定性定量分析,且仪器及分析测试技术最成熟。 3、远红外区(λ= 25—1000μm ) 主要是分子的纯转动能级跃迁以及晶体振动很少应用。红外光谱中一般以波数表示谱带的位置,而不是用波长 σ(cm 1-)=) (1cm λ 二、 红外光谱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1、研究对象: 红外光谱是振动—转动光谱,但它只能研究震动中伴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 极性分子 有偶极矩变化—红外 μ≠0

光谱分析法概述

光谱分析法概论 ~ 第一节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是一种以强大速度通过空间而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光量子流,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1 光的波动性:用波长、波数、频率作为表征 波长是在波的传播路线上具有相同振动相位的相邻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常用nm作为单位 波数是每厘米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cm-1 频率是每秒内的波动次数,单位Hz 在真空中波长、波数和频率的关系 C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5*10 10cm*s 所有电磁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相同 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由于电磁辐射与介质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些 2 光的微粒性: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E作为表征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H是普朗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2*10-34 J*s 能量E的单位常用电子伏特(eV)和焦耳(J)表示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以下两种: 1 涉及物质内能变化的:吸收、产生荧光、磷光、拉曼散射 2 不涉及物质内能变化的:透射、折射、非拉曼散射、衍射、旋光 当辐射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等透明介质时,电磁辐射的交变电场导致分子(或原子)外层电子相对其核的震荡,造成这些分子(或原子)周期性的变化 1如果入射的电磁辐射能量正好与介质分子(或原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相等,介质分子(或原子)就会选择性地吸收这部分辐射能,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的寿命很短)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通常以(1)热的形式(2)发生化学变化(光化学变化)(3)以荧光及磷光的形式发射出所吸收的能量并回到基态 2 如果入射的电磁辐射能量与介质分子(或原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不相等,则电磁辐射不被吸收,分子(或 原子)极化所需的能量仅被介质分子(或原子)瞬间保留,然后被再发射,从而产生光的透射、非拉曼发射、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一、常用的光学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导论发射光谱习题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P223) 1、光谱法的仪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简述光栅和棱镜分光的原理。 4、影响光栅色散率(线色散率)的因素有哪些?线色散率的单位是什么? 5、波长为500nm和520nm的光谱线垂直照射到光栅上,经焦距为两米的成像物镜系统进 行光谱测量,若光栅刻线数分别为600条/mm,1200条/mm,问一级光谱和二级光谱中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6、一台配有长63.5mm,刻线数为600条/mm光栅的光谱仪,理论上至少要用哪一级光谱 才能分辨开309.990nm和309.997nm的铁双线? 7、某光谱仪光栅长5cm,刻线数为1000条/mm,暗箱物镜焦距为1m,光线垂直光栅入射, 问分别用一、二级光谱时在衍射为30°处的波长各为多少?在此波长下所能分辨开的最小波长差各为什么?此时的倒线色散率为多大? 第三张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P242) 1、光谱项的意义是什么? 2、光谱分析常用的激发光源有哪几种?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 3、发射光谱分析中,如何选择分析线和分析线对? 补充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其特点是什么? 2、原子发射光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名词解释:(1)激发电位;(2)电离电位;(3)原子线;(4);离子线;(5)共振线;(6) 灵敏线(7)等离子体;(8)自吸;(9)基体效应 4、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5、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为什么要同时摄取铁光谱? 6、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内标法?简述内标法的原理。 7、为什么原子发射光谱可采用内标法来消除实验条件的影响? 8、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下列试样时,选用什么光源为宜? (1)矿石中组分的定性、半定量分析;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10-2数量级) (3)钢中锰的质量分数(10-4~10-3数量级) (4)污水中的Cr、Mn、Cu、Fe等的质量分数(10-6~10-3数量级) 9、某合金中Pb的光谱的定量测定,以Mg作为内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根据下面数据,(1) 绘制工作曲线; (2)求溶液中A、B、C的质量浓度。 溶液黑度计读数(透光率)Pb的浓度(mg mL-1) Mg Pb 1 7.3 17.5 0.151 2 8.7 18.5 0.201 3 7.3 11.0 0.301 4 10.3 12.0 0.402 5 11. 6 10.4 0.502 A 8.8 15.5 B 9.2 12.5 C 10.7 12.2

第2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2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统称 为光学分析法。 光是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就可以以巨大速度通 过空间的光子流(量子流),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与微粒性)。 光的波动性体现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以及偏振等现象。波长λ 、波数σ 和频率υ 相互关系为:λν/c = 和c //1νλσ==,c =2.997925×1010cm/s 。 光的微粒性体现在吸收、发射、热辐射、光电效应、光压现象以及光化学作用等方面, 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E 作为表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关系为: σλνhc hc h E ===/ 从γ 射线一直至无线电波都是电磁辐射,光是电磁辐射的一部分,若把电磁辐射按照波 长或频率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可得到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波长在360~800nm 范围的光称为可见光,具有同一波长、同一能量的光称为单色光,由 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称为复合光。 复合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为其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所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 透过物质或被物质所反射,透过物质的光(或反射光)能被人眼观察到的即为物质所呈现的颜色。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物质的颜色由透射光(或发射光)的波长所决定。 当物质与辐射能相互作用时,其内部的电子、质子等粒子发生能级跃迁,对所产生的辐 射能强度随波长(或相应单位)变化作图,所得到的谱图称为光谱(也称波谱)。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或光谱法。 以测量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基础的成分分析方 法为原子光谱法, 由分子中电子能级(n )、振动能级(v )和转动能级(J )的变化而产生的光谱为基础的 定性、定量和物质结构分析方法为分子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分子荧光光谱法(MFS )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 )等。 物质吸收相应的辐射能而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 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物质受激,跃迁到激发态M*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 的光谱为发射光谱。物质发射的光谱有三种: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 利用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定量的方法称为发射光谱法。 用于研究吸收、发射或荧光的电磁辐射强度和波长关系的仪器叫做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 一般包括五个基本单元: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和读出器。 单色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复合光)分解并分离出所需要的单色光(即 仅含特定波长的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聚焦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分色散型和干涉型。 当一束波长为λ 的平行单色光(强度为I 0)通过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液体或气体 介质时,光的强度由I 0减弱为I t ,定义I t 与I 0的比值为透光率(transmittance ,0t I I T = ),其

中山大学仪器分析习题集

二、填空题: 1分子的能量主要为电子能、振动能、转动能三项能量之和。 2在色谱分析中,分配系数是指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分配达到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比。 3在色谱分析中,分离度指相邻两个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 4仪器分析所涉及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校正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 5在31S0-31P1、31S0-31D2、33P2-33D3、43S1-43P1跃迁中,不能发生的是31S0-31D2。 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于分子中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的跃迁; 生于分子中振动能级的跃迁的跃迁;原子光谱产生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的跃迁。 7通常,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光度计的吸收池材料分别为玻璃和石英。 8色谱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外标法,内标法,归一化法三种。当样品中不是所有组分都能出峰,不要求对所有组分作定量分析时,宜采用外标法或内标法。 9组分A从色谱柱流出需15.0min,组分B需25.0min,而不被色谱柱保留的组分P流出柱需2.0min。(1)B 组分对A组分的相对保留值是 1.77 。(2)A组分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 6.5 。(3)B组分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11.5 。 10如果在其他色谱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相的用量增加一倍,样品的调整保留时间会增大。 11GC用气体作流动相,又叫载气。常用的载气有H2,He ,N2三种。 12气相色谱检测器可分为质量型和浓度型两类,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有氢火焰离子化和火焰光度,属于浓度型检测器的有热导池和电子捕获。 13原子光谱的特征为线光谱,分子光谱的特征为带光谱。 14对于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区可以用玻璃吸收池,而紫外光区则用石英吸收池进行测量。 15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F-离子,常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1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 1 个光源, 2 个单色器和 1 个吸收池。 17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对归一化法要求的最主要的条件是所有的组分都要出现色谱峰。18在AES中,元素的原子从中心发射电磁辐射,所发射的电磁辐射可能被处在边缘的同一元素基态原子或较低能级的原子吸收,使检测器接受到的谱线强度降低。将这种在高温时原子所发射的某一波长辐射被处在边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 19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故又称热变宽。 20程序升温指:对组成复杂、沸程宽的多组分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时,通过逐渐升高色谱温度,使各组分依沸点低高的顺序依次流出色谱柱而获得好的分离的方法技术。21梯度淋洗指:对组成复杂、含有多种不同极性组分样品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时,通过逐渐调节溶剂非极性和极性成分的比例而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逐渐将不同极性的组分依次洗出色谱柱而获得良好分离的方法技术。 22若共存元素在气相中生成气体分子、氧化物、盐类等分子,由它们产生的分子吸收光谱与光源发射的分析元素共振线重叠,将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常称为背景吸收。 23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24在某些情形下,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可能先通过无辐射跃迁过渡到较低激发态,然后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或者直接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光谱,称为荧光光谱。 25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26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7保留时间指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时所需要的时间。 28死体积指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