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高考英语考纲 简要解析+ 高中英语教材体系

福建省高考英语考纲 简要解析+ 高中英语教材体系

福建省高考英语考纲 简要解析+ 高中英语教材体系
福建省高考英语考纲 简要解析+ 高中英语教材体系

2012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考纲简要解析

1.难度值:0.6 左右,与去年一致。

易中难比例为3:5:2,其中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7以上,中档题为0.5-0.7,难题为0.3-0.5。2.题型分值: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其中第一节5短对话念一遍共5小题;第二节5对话或短文念2遍共15小题。

第二部分: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5篇文章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第二卷:非选择题。

第一节短文填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词数120左右。

3.变动:2012福建高考英语考纲词汇表(另附)中,

对15个词汇进行了修订,包括balance、base、bleed、criminal、fit、great、guide、heat、tick、sweet、try、share、delight、slip、split。主要增加了它们的词性要求,比如balance原本要求作为名词来理解,现在还增加了动词的要求。

4.所选材料符合考生生活经验,考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5.考试范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标教学要求(试行)》

结合福建省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命题。

福建省高中英语教材体系

1.采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包括必修1-5册,选修6-11册。

2.高中阶段分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期,11个学段(每个学期2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每周4学时,

但高三第二学期因时间较短,全学期视为1个学段),11 个模块(必修课程1~5个模块,顺序选修课程6~11个模块)

即:高一上,必修一、二;高一下,必修三、四

高二上,必修五、选修六;高二下,选修七、八

高三,选修九、十、十一

3.语法:

必修一: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进行时态,定语从句(关系代词与关系副词)

必修二:,定语从句(限定与非限),被动态(一般将来,现在完成,现在进行)及主动表被动,定语从句(介词+关系代词)

必修三: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主宾表同)

必修四: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现在分词)及与动名词区别

必修五:非谓语动词(过去分词),倒装句,省略

选修六:虚拟语气,it用法,复习v-ing, v-ed

选修七: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定语从句

选修八:名词性从句,过去分词作定语,动词时态

选修九至十一为能力提升

5、关于坚持的名言,

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关于坚持的名言,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关于坚持不懈的50条励志名人名言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