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作业 乙醇 乙酸上课讲义

高中化学作业 乙醇 乙酸上课讲义

高中化学作业 乙醇 乙酸上课讲义
高中化学作业 乙醇 乙酸上课讲义

高中化学作业乙醇

乙酸

高中化学作业乙醇乙酸

1.下列有关乙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B. 冰醋酸是纯净物

C.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是一元酸,能与碳酸盐反应

D. 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羧基中的氢原子跟醇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2.下列物质不能氧化乙醇的是 ( ) A. 氧气 B. 氧化铜 C. 稀硫酸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 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

C. 医用酒精属于混合物,醋酸是一元弱酸

D. 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4.能一次区分下列四种物质的试剂是()

A. 水

B. 碳酸钠稀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硫酸氢钠溶液

5.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法分离的是 ( ) A. 乙醇与乙酸 B. 苯和溴苯

C. 乙酸乙酯和Na

2CO

3

溶液 D. 溴化钾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6.食用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结构简式为:C

2H

4

O

2

B. 分子式为:CH

3

COOH

C. 可与金属Na反应生成H

2

D. 分子中原子之间只存在单键

7.不属于乙醇化学性质的是 ( ) A. 可与金属钠反应 B. 能发生加成反应

C. 可被氧化成乙醛

D. 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8.为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有些城市开始尝试用乙醇(C

2H

5

OH)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乙醇的

官能团是 ( ) A. —CH

3

B. —COOH

C. —OH

D. H+

9.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难溶于水

B. 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都能和CaCO

3

反应 D. 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4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B. 金属Na能与C

2H

5

OH中的甲基反应生成H

2

C. 乙酸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水溶液称为冰醋酸

D. CH

3CH

2

CH

2

CH

3

与CH

3

CH(CH

3

)互为同分异构体

11.下列物质转化常通过加成反应实现的是()

A. B. CH

2=CH

2

→CH

2

BrCH

2

Br

C. CH

4→CH

3

Cl D. CH

3

CH

2

OH→CH

3

CHO

1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向a试管中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B. 可将饱和碳酸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C.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

D. 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13.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A. CuSO

4·5H

2

O B. 浓硫酸 C. 无水硫酸铜 D. 金属钠

14.下列实验现象中,由于发生取代反应而引起的是()

A. 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B. 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后,瓶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

C. 苯滴加到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D. 将灼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15.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乙烯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16.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分子中-COOH原子团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b中通蒸气的导管应置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而不能插

入溶液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5)反应时生成的乙酸乙酯密度比水________,可以闻到_______味。

参考答案

1.D

【解析】A、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故A正确;B、冰醋酸是纯净的醋酸,是纯净物,故B正确;C、乙酸含有一个羧基属于一元酸,能与碳酸盐反应制出碳酸,酸性强于碳酸,故C正确;D、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脱羟基,故D错误;故选D。

2.C

【解析】A. 氧气能氧化乙醇生成乙酸,A错误;B. 氧化铜能氧化乙醇为乙醛,B错误;C. 稀硫酸不能氧化乙醇,C正确;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乙醇生成乙酸,D错误,答案选C。

3.D

【解析】A.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酒精调制的酒可以饮用,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故A正确;B.羧酸中的羟基氢活泼性强于醇中的羟基氢,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故B正确;C.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是混合物,醋酸只能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D.乙醇与水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故D错误;故选D。

4.B

【解析】A.CH3COOH、CH3CH2OH与水均不反应不分层,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选;B.与Na2CO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冒出、无现象也不分层、分层后油状液体在上层、分层后油状液体在下层,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选;C.CH3COOH、CH3CH2OH与NaOH溶液均反应不分层,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不选;D.硫酸氢钠溶液均不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其中

CH3COOH、CH3CH2OH与硫酸氢钠溶液的混合液不分层,不能鉴别,故D不选;故选B。

5.C

【解析】A、B、D中的物质混合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法分离,而选项C中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分层,乙酸乙酯在上层,可利用分液法分离,故选C。

6.C

【解析】试题分析:A.乙酸分子式为:C2H4O2,错误;B.乙酸结构简式为CH3COOH,错误;C.乙酸是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金属Na反应生成H2,正确;D.乙酸分子中羧基的碳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了C=O双键,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关于乙酸的说法的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由于有机物往往存在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同分异构体现象,所以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使用多种化学式,有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有时好要使用各种模型,如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为了更准确表示物质,一般使用结构简式。清楚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化学用语、官能团的结构与其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是学习有机化学并掌握的前提和关键。

7.B

【解析】A、乙醇官能团为羟基,羟基上氢活泼,可与钠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B、乙醇分子中无双键等不饱和键,故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醇的羟基可被催化氧化为醛基,故C正确;D.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反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故D正确;故选B。

8.C

【解析】官能团能够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乙醇中决定乙醇化学性质的官能团为羟基:-OH,故选C。

点睛:明确常见官能团的结构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常见的官能团有卤素原子-X、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羟基-OH、羧基-COOH、酯基-COO-、氨基-NH2等。

9.D

【解析】A、乙酸、乙醇都易溶于水,故A错误;B.乙酸能电离出氢离子,使石蕊溶液显

红色,乙醇为非电解质,无离子存在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故B错误;C.乙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醇含有的醇羟基与碳酸钙不反应,故C错误;D.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

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故D正确;故选D。

10.D

【解析】A项,CH4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B项,金属Na能与C2H5OH中羟基上的H反应生成H2,B错误;C项,纯乙酸又称冰醋酸,C错误;D项,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11.B

【解析】A、硝基苯是苯在加热条件下与混酸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B、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B正确;C、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D、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故D错误。

12.B

【解析】A、酯化反应中,加入原料的顺序是乙醇→浓硫酸→冰醋酸,故A说法正确;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中水解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替换,故B 说法错误;C、长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倒吸,故C说法正确;

D、加热使反应速率加快,CH3COOH+

CH3CH2OH CH3COOCH2CH3+H2O,移出乙酸乙酯,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D说法正确。

13.C

【解析】酒精中加入胆矾、浓硫酸都没有明显的不同现象,不能鉴别,而钠与乙醇、水都

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鉴别,如含有水,水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晶体,可鉴别,故选C。

14.B

【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错误;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中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生成的除一氯甲烷外的其他氯代物均是液体,正确;C、苯滴到溴水中,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接近无色,错误;D、乙醇与氧气在铜存在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又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不是取代反应,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溶液褪色的原理

15.略略略略略略略

【解析】由图可知:B为乙醇,C为乙醛,D为乙酸。

(1)乙烯的电子式为;

(2)B为乙醇,官能团为羟基,D为乙酸,官能团为羧基;

(2)①乙烯和水之间发生加成反应可以生成乙醇,即CH2=CH2+H2O

CH3CH2OH;

②乙醇可被催化氧化为乙醛,即2CH3CH2OH+O22CH3CHO+2H2O。

16.羧基防止倒吸催化剂吸水剂

取代反应小香

【解析】(1)乙酸分子中-COOH原子团的名称是羧基。(2)由于乙醇、乙酸均与水互溶,因此为了防止倒吸,装置b中通蒸气的导管应置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而不能

插入溶液中;(3)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4)试管 a 中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CH 3CH 2OH ?浓硫酸

加热

CH 3COOCH 2CH 3+H 2O ;(5)反应时生成的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可以闻到香味。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酚的性质和应用 晋江平山中学黄文姣 [案例课题]酚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苯环、羟基这两种重要基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酚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和苯、醇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酚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苯酚,由醇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酚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苯酚、以及醇和苯酚的性质来学习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板书】一、酚

1.概念: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 二、苯酚 1.苯酚的结构 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板书】2.苯酚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P72 (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讨论。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量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实验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高中有机化学常用反应方程式汇总(免费)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 催化剂 高中有機化學方程式匯總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OH 10. CH 2 = CH 2—CH 2Br 11. CH 2 = CH 23 12. nCH 2 = CH 2 ] n 13. nCH 22] n 14. 2CH 2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2 +H 2O H+H 2O

NaOH H 2 O 醇 △ 催化剂 △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140℃ 催化剂 △ 24. + 3H 2 -NO 22O 26. 3CH ≡CH 27. 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Br 28. CH 3CH 2Br + NaOH CH 3CH 2OH + NaBr 29. CH 3CH 2Br+ NaOH CH 2 = CH 2 + NaBr +H 2O 30.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 + H 2↑ 31.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 2H 2O 32. CH 3CH 2OH CH 2 = CH 2↑+ H 2O 33.C 2H 5OH+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2O 2O O 3O + 2O+CO 3 37 38. CH 339. 2CH 340. CH 34+2Ag ↓+3NH 3+H 2O 41CH 3O 42. 2CH 3COOH+2Na 2CH 3COONa+H 2↑ 43.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套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高中化学 乙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教材分析 日常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最先接触的是乙醇,教材从另外一个角度---饮食的角度,来认识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从乙醇开始要比烃类物质组成上复杂了,与人类生活及人体更加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这对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本课时实验内容较多,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古人、古诗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乙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五、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方法 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2.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手段 学生探究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方面结合。 九、教学过程 一、乙醇 点燃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背景】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案例描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能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移动。 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启发引导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电解质: 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SO2⑧乙醇⑨水⑩CaO ____________ 是电解质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两者都不是【思考】: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你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证实你的想法? 提示学生从生活情景题思考: 1).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 2).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设计意图] 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的铺垫。 新课引入: 活动与探究: 1.醋酸和盐酸是常见的两种酸,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否一样呢?请说出你的理由。2.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请写出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3.完成教材第40页实验3-1并记录实验现象。 (1)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pH。 (2)如图3-1所示,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 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将实验现象和你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填入表3-1。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 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 Fe3O4O2+K===KO2 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目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13) 《化学键》说课稿 (18)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2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31)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37) 《甲烷》说课 (43)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57)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63)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75)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

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 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孙永平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 4 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高中常用化学方程式

无机化学 一、碱金属 ( Li 、 Na、 K、 Rb、 Cs ) 1. 钠放在空气中: 4Na+O2===2Na2O(金属钠表面很快变暗) 2. 钠在空气中燃烧:(淡黄色固体) 3. 钠与水反应: 2Na+2HO===2NaOH+H↑(浮、熔、游、响) 4. 钠与硫酸铜盐溶液反应: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5. 氧化钠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6. 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Na2O+CO2===Na2CO3 7.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过氧化钠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8.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Na2CO3+O2 (常用于呼吸面具、潜水艇作供氧剂) 9. 过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 2Na2O2+2H2SO4===2NaSO4+2H2O+O2↑ 10. 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2HCl===2NaCl+HO+CO2↑ 11. 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Na2CO3+HCl===NaHCO3+NaCl 12. 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13. 小苏打固体受热分解: 14. 小苏打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NaHCO3+ NaOH===Na2CO3+ H2O 15. 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 4Li+O 2===2Li 2O(仅生成氧化锂) 16. 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17. 金属钠与硫粉混合爆炸: 2Na+S===NaS(不需要任何条件) 二、镁.铝.铁 1. 氧气作用: 2. 镁与氮气作用: 3. 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CO2不能用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4. 镁与稀硫酸的反应: Mg+H2SO4===MgSO4+H2↑ 5. 镁能与与沸水反应: 6. 氧化镁的反应: MgO+SO3===MgSO4 MgO+H2SO4===MgSO4+H2O 7. 氢氧化镁与氯化铵反应: Mg(OH)2+2NH4Cl===MgCl2+2NH3·H2O 8. 铝箔在空气中燃烧: 9. 铝箔在氯气中燃烧: 10. 铝与稀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 3+3H2↑ 11. 铝与稀硫酸反应: 2Al+3H2SO4===Al 2(SO4) 3+3H2↑ 1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O===2NaAlO+3H2↑ 13. 铝热反应: 14. 氧化铝的两性:Al 2O3+3H2SO4===Al 2(SO4) 3+3H2O Al2O3+2NaOH===2NaAlO+H2O 15 氯化铝与过量的氨水:AlCl 3+3NH· H2O===Al(OH)3↓ +3NH4Cl 16 氢氧化铝的两性:Al(OH) 3+NaOH===NaAlO2+2H2O Al(OH)3+3HCl===AlCl3+3H2O 17 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 3+ 18.Al与强碱的反应:AlCl 3+3NaOH===Al(OH)↓+3NaCl(碱不足) 19. 偏铝酸盐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20. 铁与水蒸汽的高温反应: 21. 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Fe+2HCl===FeCl2+H2↑ 22. 铁与氯化铜的反应: Fe+CuCl2===FeCl2+Cu 23. 铁与氯化铁的反应: 2FeCl 3+Fe===3FeCl2 24. 铁的氧化物与稀盐酸的反应: FeO+2HCl===FeCl2+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 3O4+8HCl===FeCl 2+2FeCl 3+4H2O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2、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目的。 四、说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201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

201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乙醇》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最先接触的是乙醇,教材从另外一个角度---饮食的角度,来认识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从乙醇开始要比烃类物质组成上复杂了,与人类生活及人体更加有密切的关系,更加注重官能团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古人、古诗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乙醇。 四、教学内容 鲁科版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乙醇 P77-79 五、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比较乙烷和乙醇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六、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七、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苯的性质和应用 个旧市第二中学何俊 [案例课题]苯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烷烃及其同系物、乙烯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的结构理解苯和乙烯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芳香烃类化合物---苯,由烯烃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烷烃、以及乙烯和苯的性质来学习双键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师](说明)在苯与溴的取代反应中,影响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有①溴应为纯的液态溴,溴水不反应;②要用催化剂。另外苯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是等同的,在上述条件下,一般是苯分子中的一个氢 [设疑]反应所需的55℃~60℃如何实现? [问]在往反应容器中添加反应物和催化剂时,顺序有无要

[师]从结构上不难看出,环己烷像烷烃一样饱和,故其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归纳苯的化学性质: 2.苯的加成反应 教学反 有道是“实践出真知”对于苯的物理性质要靠教师讲述或学生自学印象都不会很深,所以在教学中将苯放入无色试剂瓶中,让同学们亲自观察:实践后得出苯的物理性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从能力上也得到发展。苯的化学性质没有要求做演示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每一个性质前先给出相关信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案例结果] 按照设计的教学设想,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够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通过所学知识的回忆,能推导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应该具有相似的性质,通过实验得出与推导结论不同的结论,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尊重实验事

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大全(实用版)

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大全 一、非金属单质(F2 ,Cl2 、O2 、S、N2 、P 、 C 、Si) 1.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 2NaCl === 2NaF + Cl2 F2 + 2NaBr === 2NaF + Br2 F2 + 2NaI === 2NaF + I2 Cl2 + H2 === 2HCl Cl2 + 2FeCl2 === 2FeCl3 2Cl2 + 2NaBr === 2NaCl + Br2 Cl2 + 2NaI === 2NaCl + I2 Cl2 + Na2S === 2NaCl + S Cl2 + H2S === 2HCl + S S + H2 === H2S N2 + 3H2 === 2NH3 P2 + 6H2 === 4PH3 2.还原性 S + O2 === SO2 N2 + O2 === 2NO 4P + 5O2 === 2P2O5 C + 2Cl2 === CCl4 2C + O2(少量) === 2CO C + O2(足量) === CO2 C + CO2 === 2CO C + H2O === CO + H2(生成水煤气) 2C + SiO2 === Si + 2CO(制得粗硅) 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 Si(纯) + 4HCl) Si + C === SiC(金刚砂)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3(碱中)歧化 Cl2 + H2O === HCl + 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C + CaO === CaC2 + CO 3C + SiO2 === SiC + 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 + H2 === 2NaH 4Na + O2 === 2Na2O 2Na2O + O2 === 2Na2O2 2Na + O2 === Na2O2 2Na + S === Na2S(爆炸) 2Na + 2H2O === 2NaOH + H2 Mg + Cl2 === MgCl2 Mg + Br2 === MgBr2 2Mg + O2 === 2MgO Mg + S === MgS Mg + 2H2O === Mg(OH)2 + H2 2Mg + CO2 === 2MgO + C Mg + H2SO4 === MgSO4 + H2 2Al + 3Cl2 === 2AlCl3 4Al + 3O2 === 2Al2O3(钝化) 2Al + Fe2O3 === Al2O3 + 2Fe 2Al + 3FeO === Al2O3 + 3Fe 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Al + 6H2SO4(浓) === Al2(SO4)3 + 3SO2 + 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键》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键》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键》 化学键的说课教案辽宁省本溪市桓仁一中王海霞一、说教材:本节音标是物质结构中谈到化合物及单质结构的课程,从课程设置的位置看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之后,这样是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本节课自然而然地从原子过渡到分子,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后,对微观粒子的探索更进一步,这就引出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和单质,这样就可以从微观过渡到宏观,使化学知识更这顺理成章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在课的第一部分给出了离子键,即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样通过物理上的电子的知识把离子键引出来,很自然。这里又给出氯化钠的形成及电子式,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物质结构,这也是第一音标时的内容。第二课时提到共价键,这样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和单质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在高中阶段对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在这里又提出非极性键和极性键,难度加大,所以这是第二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教材总结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给出了化学键的定义,同时指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出能量关系,使得物质结构达到一个高点。二、说教法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难度大,所以采用逐层深入并配合学生自己的一些问题,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学三、说学法:思考、讨论相结合四、说教学设计: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我做了这样的设计: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识:即氯气和钠的反应引出离子键;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得出离子键,同时强调电子式的书写第二是利用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并分析氯分子的结构得出共价键和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第三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得出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并分析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化学键的教案课题离子键和电子式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授课时间2004/2/25 授课班级一年五班和一年六班教学目标知识掌握离子键和电子式能力达到抽象思维的思考方式德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人文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形成和电子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键和电子式教学关键离子键和电子式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考、练习、讨论、提出问题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意一、复习提问金属钠和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方程式是什么?思考作答温故知新二、引入新课馀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这是从表面看到化学所应有新物质生成,我们学过了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粒子,现在我们就来到微观世界,看一下氯化钠在微观世界的形成过程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听看大屏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形象地去理解化学知识三、讲授新课我们看到了钠和氯气的反应是氯分子先变成两个氯原子,钠原子也从它的固体中解脱出来,这样氯原子和钠原子相互接近,钠失去了一个电子给氯原子,两原子都形成了稳定结构,从而得到了氯化钠这种新的物质。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分析,从而达到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参加教师的一系列的讲课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于,使学生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四、课堂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所以课堂上采取分层教学,即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难度的习题分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五、课堂总结学生自己总结学生看书总结,能把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提高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doc

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 篇一:高一化学醇类教学设计篇一:高一化学乙醇教案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高一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23 精品文档 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

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3.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简式,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2)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二、教学方法分析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三教学过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 23 精品文档 【背景动画】以古代有关酒的诗词导入新课。【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考虑性质不同的原因。【展示】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 一、案例背景 钠的性质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性质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金属与非金属、酸、水的知识,并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为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以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镁、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着重要实际意义。 二、情境描述 学习钠与水反应内容时,我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好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灭火,怎么能生火?

然后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属钠” 。学生很想知道钠是一种什么物质,接下来我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1.为什么钠需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2.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3.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钠?4.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可以得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5.“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6.如果钠燃烧起来,能否用水扑灭?7、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用相关习题进行巩固和拓展。 本节我采用了先引入“滴水生火”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胆大心细,注意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以便为后面的问题打好基础。从而真正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常用理念,为下节学习镁、铝、铁的性质做好铺垫。 三、案例结果 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演示实验。学生在学习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同时,认识了钠的结构特点决定钠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强的还原剂。 整节课学生也能自始至终积极地配合,踊跃回答问题,同时由于教师所提问题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使大部分同学感

史上最全最有用的高中化学方程式合集

被完这些方程式你化学就不用学了 化学 第二册 第二章 镁 铝 第二节 镁和铝的性质 169、MgO 2O Mg 22??→?+点燃 170、322O Al 2O 3Al 4?→?+? 171、↑+→++222H 3NaAlO 2O H 2NaOH 2Al 2 172、22MgCl Cl Mg ??→?+点燃 173、32AlCl 2Cl 3Al 2??→?+点燃 174、232N Mg N Mg 3??→?+点燃 175、32S Al S 3Al 2??→?+点燃 176、Cu MgSO CuSO Mg 44+→+ 177、Hg 3NO Al 2NO Hg 3Al 23323+→+)()( 178、↑+??→?+222H OH Mg O H 2Mg )(沸水 179、↑+??→?+? 232H 3OH Al 2O H 6Al 2)(沸水 180、C MgO 2CO Mg 22+??→?+点燃 181、Fe 2O Al O Fe Al 23232+??→?+高温 182、V 6O Al 5O V 3Al 103252+??→?+高温 183、W O Al WO Al 2323+??→?+高温 184、Cr 2O Al O Cr Al 23232+??→?+高温 第三节 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185、↑+??→?23CO MgO MgCO 煅烧 186、O H MgO OH Mg 22+?→? ? )(

187、22OH Mg O H MgO )(缓慢??→?+ 188、32MgS iO S iO MgO ??→?+高温 189、↓+→+2222OH Mg CaCl OH Ca MgCl )()( 190、↑+??→?22Cl Mg MgCl 熔融电解 191、↑+??→?232O 3Al 4O Al 电解 冰晶石 192、O H 3AlCl 2HCl 6O Al 2332+→+ 193、O H 3S O Al S O H 3O Al 23424232+→+)( 194、O H NaAlO 2NaOH 2O Al 2232+→+ 195、424323342S O NH 3OH Al 2O H NH 6S O Al )()()(+↓→?+ 196、O H 3O Al OH Al 22323+?→?? )( 197、O H 3AlCl HCl 3OH Al 233+→+)( 198、O H 6S O Al S O H 3OH Al 22342423+→+)()( 199、O H 2NaAlO NaOH OH Al 223+→+)( 第四节 硬水及其软化 200、23223HCO Ca O H CO CaCO )(→++ 201、O H CO CaCO HCO Ca 22323+↑+↓?→??)( 202、O H CO MgCO HCO Mg 22323+↑+↓?→??)( 203、O H 2CaCO 2OH Ca HCO Ca 23223+↓→+)()( 204、O H 2OH Mg CaCO 2OH Ca 2HCO Mg 223223+↓+↓→+)()()( 205、4224CaS O OH Mg OH Ca MgS O +↓→+)()( 206、423324S O Na CaCO CO Na CaS O +↓→+ 第四章 烃 第二节 甲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