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回顾提纲

1.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2.物联网的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

第二,物联网中的信息终端已不再局限于人或电脑,而是延伸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3.物联网的主要特点

①感知识别普适化

无所不在的感知和识别将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高度融合。

②异构设备互联化

各种异构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和协议自组成网,异构网络通过“网关”互通互联。

③联网终端规模化

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品均具通信功能成为网络终端,5-10年内联网终端规模有望突破百亿。

④管理调控智能化

物联网高效可靠组织大规模数据,与此同时,运筹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决策手段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⑤应用服务链条化

以工业生产为例,物联网技术覆盖从原材料引进,生产调度,节能减排,仓储物流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⑥经济发展跨越化

物联网技术有望成为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从资源浪费型向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

4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

第一大推动力:政府

第二大推动力:企业

第三大推动力:教育界与科技界

5.物联网的总体架构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将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管理层和应用层。

(按照逻辑结构划分)

6.物联网的感知相关技术

自动识别与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智能设备与嵌入式技术、定位技术

7.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系统来完成相关处理与控制的一种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

?语音识别

?生物计量识别

?条形码

8.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是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PR)的一种技术,是指对文本资料进行扫描,然后对图像文件进行分析处理,获取文字及版面信息的过程

·优点:信息密度高

·缺点:系统价格昂贵、复杂

9.语音识别研究如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提取及决定语言信号中最基本有意义的信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

语音拨号、语音导航、室内设备控制、语音文档检索等。

10.生物计量识别技术是通过生物特征的比较来识别不同生物个体的方法。

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11.生物计量识别技术之指纹识别技术

每个人的指纹不尽相同,就算同一个人的十个指头,指纹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将指纹作为识别生物的技术之一。

十个手指就会产生至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

应用:刑事侦破,指纹门锁,指纹考勤机

12.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发展过程中,为消除数据录入的“瓶颈”问题而产生的,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自动识别技术。

条形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

分,“空”指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如果使用专门的条形码识别设备,比如手持式条码扫描器扫描这些条码,条码中包含的信息就可以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 13.条形码技术的优点:

① 条形码提高了输入速度。条形码的输入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

② 条形码的可靠性高,键盘输入的数据出错率一般为1/300, 而条形码技术误码率低于

百万分之一。有的条形码有一定的纠错能力。

③ 制作简单。可以打印成各种形式的标签,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 14.二维条形码的码制

一维条形码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在垂直方向不表达信息;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皆能存储信息的条形码,就称为二维条形码(2-dimensional bar code ),简称二维码。

15.根据编码原理,二维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线性堆叠式二维码 ② 矩阵式二维码 ③ 邮政码

16.一维条形码与二维条形码的比较 一维条形码特点:

① 可直接显示内容为英文、数字、简单符号; ②贮存数据不多,主要依靠计算机中的关联数据库: ③保密性能不高; ④损污后可读性差。 二维条形码特点:

① 可直接显示英文、中文、数字、符号、图型;

② 贮存数据量大,可存放1K 字符,可用扫描仪直接读取内容,无需另接数据库; ③ 保密性高(可加密),

④安全级别最高时,损污50%仍可读取完整信息。

17.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它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自动识别技术,首先在欧洲市场上得以使用,随后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RFID较其它技术明显的优点是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无需接触便可完成识别。射频识别技术改变了条形码依靠"有形"的一维或二维几何图案来提供信息的方式,通过芯片来提供存储在其中的数量巨大的"无形"信息。

18.RFID系统由五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都被封装在一起,又统称为阅读器(Reader),所以工业界经常将RFID 系统分为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三大组件,这三大组件一般都可由不同的生产商生产。

19.标签分类

①被动式标签(Passive Tag):因内部没有电源设备又被称为无源标签。被动式标签内部的集成电路通过接收由阅读器发出的电磁波进行驱动,向阅读器发送数据。

②主动标签(Active Tag):因标签内部携带电源又被称为有源标签。电源设备和与其相关的电路决定了主动式标签要比被动式标签体积大、价格昂贵。但主动标签通信距离更远,可达上百米远。

③半主动标签(Semi-active Tag):这种标签兼有被动标签和主动标签的所有优点,内部携带电池,能够为标签内部计算提供电源。这种标签可以携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是否移动等。然而和主动式标签不同是它们的通信并不需要电池提供能量,而

是像被动式标签一样通过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获取通信能量。

20.传感器的定义

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

22.三个阶段

①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到传感器中,使得传感器节点不仅具有数据采集能力,而且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②无线智能传感器在智能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无线通信能力,大大延长了传感器的感知触角,降低了传感器的工程实施成本。

③无线传感器网络将网络技术引入到无线智能传感器中,使得传感器不再是单个的感知单元,而是能够交换信息、协调地将信息发往监控中心。

更现代的网络是双向的,可以控制传感器的活动。

23.无线传感器发展史:缓慢提升的性能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通常遵循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约每隔18个月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性能并没有像摩尔定律预测的速度发展!

24.制约无线传感器性能提升的因素?

①功耗的制约:无线传感节点一般被部署在野外,不能通过有线供电。其硬件设计必须以节能为重要设计目标。

②价格的制约:无线传感节点一般需要大量组网,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其硬件设计必须以廉价为重要设计目标。

③体积的制约:无线传感节点一般需要容易携带,易于部署。其硬件设计必须以微型化为重要设计目标。

25.传统智能设备

①个人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

设备。它是诞生最早的智能设备。

②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狭义的PDA又可以称作电子记事本;

广义的PDA主要指掌上电脑;

个人通信助理机也是一类PDA。

26.新时代智能设备

智能车载设备、智能数字标牌、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手机

27.嵌入式系统

①为了区别于原有使用在PC的通用计算机,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作嵌入式计算机。

②这样一来,按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和非嵌入式应用将其分为通用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

③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到对象体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8.计算机发展的两大分支

按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和非嵌入式应用将其分为通用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

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到对象体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9.位置信息三大要素

①所在的地理位置

②处在该地理位置的时间

③处在该地理位置的对象

30.现存主流定位系统

①卫星定位:GPS

②蜂窝基站定位

③无线室内环境定位

④新兴定位系统:A-GPS,网络定位

31.GPS典型应用:汽车导航

①最初仅能提供位置和周边地图;

②第二代汽车导航系统可根据目的地自动计算“最短”路线;

③互联网时代,汽车导航可从交管部门取得路况咨询,优化路线,找出“最快”路线。

④物联网时代,感知更透彻

·综合道路状况,污染指数,天气状况,加油站的分布,驾驶员的身体状况等各种因素找出“最佳”路线

·由“以路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

32.蜂窝基站定位

GSM蜂窝网络

①通讯区域被分割成蜂窝小区

②每个小区对应一个通讯基站

③通讯设备连接小区对应基站进行通讯

单基站定位法:将移动设备所属基站的位置视为移动设备的位置

多基站定位法

33.无线室内环境定位

室内环境的复杂性

多径效应

·原因:障碍物反射电磁波,反射波和原始波在接收端混叠

·室内障碍物众多,多径效应明显

对电磁波的阻碍作用

①GPS 传播能力强,穿透能力弱 ②室内应选用短波信号来进行定位

需求主要来自企业和个人:难以购置ToA ,TDoA ,AoA 等技术所需的昂贵硬件

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RSS ① 使用信号强度进行定位 ② 利用已有的无线网络

③红外线、超声波、蓝牙、RFID 、超宽带(UWB)、ZigBee 技术 34.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

ToA 和TDoA 都需要接收端特殊装置,AoA 需定向天线;

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直接利用无线通信的射频信号定位,不需要额外设备 原理:信号强度随传播距离衰减

()2

4r t t r P d PG

G d λπ??

= ???

问题:理想公式实际难以应用 解决方法:

① 将信号强度看做“特征” ② 预先布置N 个参考节点

③ 测出N 个参考节点信号的强度,得到一个N 维向量 ④ 事先测出区域中每个位置的特征向量

⑤ 将目标测出的特征向量和事先测量值比对,找出位置 缺点:不能应对动态变化

LANDMARC :基于信号特征的动态定位方法

① 除了信号发送源,再布置一系列RFID 标签作为参考标志 ②每个标志随时记录自己收到的RSS 信号强度特征向量

③将目标测得的信号特征向量与参考标志此时的特征向量进行比对,确定位置,误差在1m 范围以内

35.新兴定位系统

A-GPS (Assisted GPS)

①GPS定位和蜂窝基站定位的结合体

②利用基站定位确定大致范围

③连接网络查询当前位置可见卫星

④大大缩短搜索卫星的时间

无线AP定位(AP=Access Point)

①利用可见Wi-Fi接入点来定位

②AP向外广播的信息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这个MAC地址是全球唯一的。

③用数据库记录下全世界所有无线AP的MAC地址和它的位置。

④查询数据库来得到定位目标附近AP的位置,再通过信号强度来估算出较精确的位置。

36.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①20世纪60年代末期,诞生于美国。

②诞生初期只有4台计算机。

③网络构成网络。

④从局部相通到公众相联,再到全球互联

37.网络接入方式

①拨号上网:互联网普及初期最常用的有线接入方式,通过调制解调器(Modem)利用当地运营商提供的电话号码拨号接入互联网,是一种低速接入,最高数据传输速率56kbps。

②DSL: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有线接入方式,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上传速率峰值:1Mbps (通常小于1Mbps),下载速率峰值:8Mbps (通常小于2Mbps),速率稳定,带宽独享,与语音服务独立。

③以太网: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通信技术,包括10Mbps,100Mbps,10Gbps等速率范围,具有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团体,可实现各类高速互联网应用,但一次性布线成本较高。

④电力线:利用电力线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的新型有线接入方式,最高速率14Mbps,结构灵活,适用范围广,成本低。

⑤Wi-Fi:最常见的无线接入方式,是一种短距离传输技术,适用于办公室及家庭环境,有

11Mbps,54Mbps,300Mbps等速率范围。

⑥LiFi:利用可见光来进行无线通信

38.网络层:IP协议

IPv4协议

32比特

面临的问题

数量枯竭问题→IPv6

IPv6协议

128比特

协议优点:

①巨大的数量:可以给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IP地址

②包头格式做了进一步改进,更简洁,更小的通讯延迟

③安全性的提高

面临的问题

与IPv4的兼容问题

39.下一代互联网应具备的特点:

①规模更大:IPv6逐步取代IPv4,连接更多的终端和用户。

②速度更快:目标至少100Mbps。

③安全性更高:网络安全可控性,可管理性增强。

④使用更方便:与移动通信技术无缝配合,用户不再受地理位置限制。

40.无线网络的组成元素

①无线网络用户

·手机,PDA,传感器,……

·可无线通信。

·可获取有效信息。

②无线连接

·用户与基站、用户与用户或基站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路。

·以无线电波、光波为载体。

·支持多种多样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③基站

·将用户与公共基础网络相连的设备。

蜂窝塔(Cell Tower)

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

②根据不同协议,覆盖范围及传输速率不同。

41.概述:无线网络分类

①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s)

信号可以覆盖整个城市,甚至国家。

·通过多个相邻的基站接力传播

·通过通信卫星系统传播

主要广域网包括2G、2.5G、3G系统

②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基站的信号可以覆盖整个城市区域。

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 是实现无线城域网的主要技术。

③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在一个局部的区域内为用户提供可访问互联网等上层网络的无线连接。

·基于基站

·基于自组织模式

④无线个人局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在更小的范围内(约为10m)以自组织模式在用户之间建立用于相互通信的无线连接

·蓝牙传输技术

·红外传输技术

42.①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语音

②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语音

支持传统语音通信、文字和多媒体短信

③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语音与数据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可以提供所有2G的信息业务,同时保证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全面的业务内容,如移动办公,视频流服务等。

3G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包括高速移动环境下支持144Kbps速率,步行和慢速移动环境下支持384Kbps速率,室内环境则应达到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保证高可靠服务质量。

4G被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在高速移动中有兆级别的数据传输率

·扩大覆盖范围,提高通信质量,提高数据传输

·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

·数据传输率可以达到10~20Mb/s,最高超过100Mb/s

43.关系数据库模型

关系(Relation)

·关系即数据库中的表

·关系表仅是数据逻辑上的组织形式,物理上可以用B+树等数据结构进行索引

·可以直观表达真实世界的物理量

属性(Attribute)

·关系表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描述了数据某一方面的信息

·表的每一列包含且仅包含一个属性的值

·属性的值可以有多种整数、实数、日期时间等多种类型

元组(Tuple)

·关系表中的每一行都叫做一个元组

·元组是关系的基本组成元素

·在关系中,元组排列的顺序并不重要

44.关系数据库是一组具有不同名称的关系的集合

举例:

1.描述学校信息的关系数据库

·教职工关系表(姓名、年龄、系别、教授课程)

·学生关系表(姓名、年龄、学号、年级)

2.描述超市信息的关系数据库

·职员关系表(姓名、职务、工资)

·商品关系表(商品名、产地、进货价、销售价)

·销售关系表(商品名、日均销量、库存量)

45.传统的集合运算符

交(∩)

关系R与关系S的交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即R∩S={t|t∈R∧t∈S}

并(∪)

关系R 与关系S 的并由属于R 或属于S 的元组组成,即R ∪S={t|t ∈R ∨t ∈S} 差(-)

关系R 与关系S 的差由属于R 但不属于S 的元组组成,即R-S={t|t ∈R ∧t ?S}。

投影(π)

投影运算用于从已有关系R 产生新关系S 使得S 包含R 的部分列。表达式πA1,A2,…,An (R)的结果为仅包含R 的属性列A 1,A 2,…, A n 的新关系S

关系R

关系S

R ∩S

R ∪S

R-S

选择(σ)

选择运算用于从已有关系R 产生新关系S 使得S 是R 中满足条件C 的元组的集合,记作σC (R )

46.什么是数据中心?

维基百科:“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例如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

Google :“多功能的建筑物,能容纳多个服务器以及通信设备。这些设备被放置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物理安全上的需求,并且这样放置便于维护。” 47.搜索引擎简介 Web 搜索引擎

一个能够在合理响应时间内,根据用户的查询关键词,返回一个包含相关信息的结果列表(hits list )服务的综合体。

传统的Web 搜索引擎是基于查询关键词的,对于相同的关键词,会得到相同的查询结果。 常见Web 搜索引擎

关系R

π经度

(R)

σ传感器编号=3(R )

48.数据挖掘的基本类型

49.RFID 主要安全隐患

①窃听(eavesdropping)

?标签和阅读器之间通过无线射频通信

?攻击者可以在设定通信距离外偷听信息

②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 MITM)

·对阅读器(标签)伪装成标签(阅读器),传递、截取或修改通信消息③重放、克隆

·重放(replaying):将标签的回复记录并回放

·克隆(cloning):形成原来标签的一个副本

④物理破解(corrupt)

·标签容易获取

·标签可能被破解:通过逆向工程等技术

·破解之后可以发起进一步攻击

·推测此标签之前发送的消息内容

·推断其他标签的秘密

⑤篡改信息(modification)

·非授权的修改或擦除标签数据

⑥隐私信息泄露

·姓名、医疗记录等个人信息

⑦跟踪

·监控,掌握用户行为规律和消费喜好等。

·进一步攻击

⑧其他隐患

50.RFID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

物理安全机制

·灭活(kill):杀死标签,使标签丧失功能,不能响应攻击者的扫描。

·法拉第网罩:屏蔽电磁波,阻止标签被扫描。

·主动干扰:用户主动广播无线信号阻止或破坏RFID阅读器的读取。

物理安全机制通过牺牲标签的部分功能满足隐私保护的要求。

51.位置信息与个人隐私

位置隐私的定义

用户对自己位置信息的掌控能力,包括是否发布、发布给谁、详细程度。

52.保护位置隐私的手段

①制度约束

5条原则(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采集者、强制性)

·优点

·一切隐私保护的基础

·有强制力确保实施

·缺点

·各国隐私法规不同,为服务跨区域运营造成不便

·一刀切,难以针对不同人不同的隐私需求进行定制

·只能在隐私被侵害后发挥作用

·立法耗时甚久,难以赶上最新的技术进展

②隐私方针:定制的针对性隐私保护

·优点

·可定制性好,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不同的隐私级别

·缺点

·缺乏强制力保障实施

·对采用隐私方针机制的服务商有效,对不采用该机制的服务商无效

③身份匿名:

·认为“一切服务商皆可疑”

·隐藏位置信息中的“身份”

·服务商能利用位置信息提供服务,但无法根据位置信息推断用户身份

·常用技术:K匿名

?K匿名

?基本思想:让K个用户的位置信息不可分辨

?两种方式

?空间上:扩大位置信息的覆盖范围

?时间上:延迟位置信息的发布

?例:3-匿名

?绿点:用户精确位置

?蓝色方块:向服务商汇报的位置信息

④数据混淆:保留身份,混淆位置信息中的其他部分,让攻击者无法得知用户的确切位置·三种方法

·模糊范围:精确位置->区域

·声东击西:偏离精确位置

·含糊其辞:引入语义词汇,例如“附近”

·优点

·服务质量损失相对较小

·不需中间层,可定制性好

·支持需要身份信息的服务

·缺点

·运行效率低

·支持的服务有限

物联网导论习题解答

物联网导论习题解答 第1章概述 一、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了解物联网的起源、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掌握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物联网的特征、信息处理流程与物联网框架结构、物联网的基本结构、物联网的层次框架。 二、本章知识点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的特征 ●信息处理流程与物联网框架结构 ●物联网的基本结构、物联网的层次框架 三、习题及解答 1. 物联网的含义包含哪些方面? 答:“物联网”或“The Internet of Things”具有以下含义: (1)“物联网”依然是一个网,是一个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的网,应具有互联网的共性,这些共性应包括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存储与信息的应用。 (2)物联网中的“物”应具有英特网中的终端或端点的特性,即“物”可以被寻址,“物”可以“产生”信息、交换信息。 (3)物联网中的“物”“所产生”的信息可以加以应用,或者说,人们可以应用“物”的信息。 (4)物联网应为人服务,能满足人的某些方面的需求,如果不能为人服务,它是没有意义的。 2. 学术界、我国及国际组织对物联网是如何定义的? 答:学术界对物联网的定义有以下几个: (1)面向互联网的定义:“全球化的基础设施,连接物理与虚拟的对象,以应用其捕获的数据和通信功能。这个基础设施包括了现存的和演进的英特网和网络,它将提供特殊的对象识别、感知和连接能力,以作为开发独立的、协作的、服务和应用基础。这些将是由高度自治的数据捕获、事件传输、网络互联和交互为特征的”。该定义是由CASAGRAS(Coordination and Support Action for Global RFID-related Activities and Standardisation,全球RFID运作及标准化协调支持行动)提出的。 (2)面向物的定义:在智能空间,被辨识的、拟人化操作的物,通过界面连接,与社区、环境和用户进行交互。 (3)面向语义的定义:“利用适当的建模解决方案,对物体进行描述、对物联网产生的数据进行推理、适应物联网需求的语义执行环境和架构、可扩展性存储和通信基础设施。”。面向语义的定义来源于IPSO (IP for Smart Objects)联盟。 我国及国际组织对物联网的定义为: (1)我国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B) 一、是非题(1分×10 = 10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物联网中RFID标签是最关键的技术和产品。√ 2. 物联网系统不存在安全问题。× 3. 物联网的出现,为我们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4. 应用层最核心、最活跃,产业的生态链最多。√ 5. 网络互连不必遵守有关的协议、规则或约定。× 6. 中国在RFID集成的专利上并没有主导权。√ 7.211.83.146.254是属于B类IP地址。× 8. 物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非常好,技术廉价。× 9. 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安防,还有智能物业是公认的重点领域。√ 10. 业界对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已经达成了统一的共识。×

二、单选题(2分×15 =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物联网的传输层在()。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2.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 A、感知层 B、传输层 C、应用层 D、会话层 3. 感知层,当前最广泛、市场前景最大的是()。 A、GPS B、指针 C、RFID D、接收器 使用的IP地址是多少位 A、128 B、96 C、64 D、32 5. 感知层在()。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6. 2011年中国RFID市场的规模达到()。 A、150亿 B、180亿 C、200亿 D、220亿 7. 应用层在()。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8. 2005年到2010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的负荷平均增长率,高 达()。 A、80% B、% C、90% D、92% 9. 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台的(),连接到全球的公 共网络。 A、M2M设备 B、阅读器 C、天线 D、加速器 10. IP地址的哪一部分表示主机号 A. 205 B. 205.140 C. D. 86 11. 物联网的()是核心。 A、感知层 B、传输层 C、数据层 D、应用层 12. 可使用哪个Windows命令来显示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 A. maconfig /a B. ipconfig / all C. tcpconfig /all D. pcconfig /a 13.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是由谁提出的() B.微软 D. 腾讯 14、ADSL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非对称

物联网导论必做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分为四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C)和综合应用层。 A)物理层B)会话层C)管理服务层D)表示层 2.工业界经常将RFID系统分为(A)、天线和标签三大组件。 A)阅读器B)扫描仪C)转换器D)主机 3.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了(B)的三大支柱。 A)网络技术B)信息技术C)感知识别D)物联网技术 4.在传感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程序设计时应考虑低成本与微型化、低功耗、灵活性与扩展性和(D)。 A)经济性B)高效性C)舒适性D)鲁棒性 5.具体而言,位置信息包括三大要素:所在的地理位置、处在该地理位置的(C)、处在该地理位置的对象(人或设备)。 A)空间B)事件C)时间D)场景 6.GPS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宇宙空间部分、地面监测部分和(B)部分。 A)空中接收B)用户设备C)管理控制部分D)连接传输 7.物联网设备的智能性就体现在这些异构的设备所构成的系统具有(C)、任务迁移、智能协作和多通道交互四个方面。 A)数据接收B)任务发布C)情境感知D)系统管理 8.随着物联网感念的诞生和发展,智能设备也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位,即横向智能化、(A)和互联规模化。 A)纵向智能化B)管理深入化C)感知深入化D)互联微型化 9.组成无线网络的基本元素包括无线网络用户、无线连接和(A)。 A)基站B)数字终端C)PDA D)移动设备 10.无线网络的类别包括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A)局域网。 A)个人B)大众C)集体D)宽带 11.由于所使用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较差,因此两个使用(B)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相互可见,通信距离一般为一米左右。 A)蓝牙B)红外C)ZigBee D)WiFi 12.一个主蓝牙设备最多可以同时和(C)个从设备通信。 A)5B)6C)7D)8 13.移动通信经历了三代的发展:模拟语音、(C)和数字语音与数据。 A)单向语音B)双向语音C)混合语音D)数字语音 14.GSM蜂窝网络从蜂窝大小的角度可以分为4种: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和(D)。 A)小蜂窝B)中蜂窝C)大蜂窝D)伞蜂窝 15.网络化存储是存储大规模数据的一种方式,能够提供高可靠行和(A)。 A)灵活性B)经济性C)扩展性D)安全性 16.网络存储体系结构主要分为直接附加存储、(B)和存储区域网络三种,每种体系结构都用到了存储介质、存储接口等多方面的技术。 A)间接附加存储B)网络附加存储C)直接访问存储D)间接访问存储 17.关系数据库的缺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对真实世界实体的有效表达,缺乏对(C)的有效处理,以及缺乏对Web应用的有效支持。 A)复杂应用B)网络问题C)复杂查询D)网络安全

物联网导论答案

第一章 1.1试述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和传感设备的发展,未引起重视。1998年MIT提出了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奥巴马任总统后,于2009年1月28日举行“圆桌会议”,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物联网行动方案,加强物联网开发管理应用。 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发展物联网。 2009年,日本制定《i-Japan战略2015》。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战略构想。11月,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 我国高层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报告和相关政策措施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 1.2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及主要特点 感知识别层。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对物质性质、环境状态、行为形式等信息开展大规模、长期、实时的获取。信息生成方式多样化。 网络构建层。可以将下层数据接入互联网,供上层使用。具有强大的枢纽作用,高效、稳定、及时、安全的传输上下层数据。 管理服务层。将大规模数据高效可靠的组织,为上层行业提供智能的支撑平台。在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还存在缺陷。 综合应用层。以“物”或物理世界为中心,实现物物互联。 各个核心技术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其技术的选择都以应用为导向,根据具体需求和环境选择还是的感知技术、联网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 1.3试述物联网应用前景 在看了第一章之后,我对物联网的未来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比如在智能物流方面。不光中国,全球的其他任何一个有交易,有买卖的地方都会存在物流,但就现在物流的行业形势和前景,每年都会为买卖双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库存产品来满足双方的需求,同时由于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这个产业链条的各个步骤的效率问题。然而有了物联网,在这各个环节之间以及买卖双方之间的一系列矛盾、以及低效率的问题,大多都可以解决,这个技术主要依靠于互联网和射频识别,这两个技术支撑整个物流行业。这样,在商品的生产,运输,上架,交易以及商品质量上实现全程的智能化和人工可操作化,即可以即时的了解到商品的地理位置,以及商品在查询时的状况,让商家可以对情况进行了解和备案。同时还可以减少各公司在人工操作上的一些不必要的经济开销,节约成本,虽然这可能会带来比如失业等社会问题,但是在以后的,这些应该也是可以解决的。就智慧物流的整体优势来说,大大提高了现行物流的效率,减少成本。 另外,还有的就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让交通资源得到最高效率的应用,并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道路基础设施中的传感器和车载传感设备能够实时监控交通流量和车辆状态,通过泛在移动通信网络蒋信息传送至管理中心。看未来,所有车辆都能预先知道并避开交通拥堵,延最快的路线到达目的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拥有实时的交通和天气信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doc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 ???????????????????????????????? 一、单选题(1分×20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A. 传感控制技术 B. 人工智能技术 C. 无线网络技术 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2.如果物联网的相关产品被广泛的使用,在使用之前,您最关注其产品的什么因素呢? A. 收费方式 B. 技术高低 C. 产品服务 D. 其它 3.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是谁提出的() A.无锡研究院 B. 温总理 C.IBM D.奥巴马 4.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先是由谁最早提出的() A. 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 B.IBM C.比尔盖茨 D.奥巴马 5.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是() A. 计算机 B. 互联网 C. 传感网 D.物联网 6.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A.三层 B.四层 C.八横四纵 D.五层 7. 在以太网中采用下列哪一种网络技术? A. FDDI B. CSMA/CD C. MAC D. ATM 8、ADSL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9、目前校园网中主流接入Internet的方式是什么? B.光纤以太网接入 C.Frame—Relay(帧中继) D.Cable Modem 10. 哪种无线技术标准与旧无线标准的兼容性最强,且性能更高? A. 802.11n B. 802.11b C. 802.11a D. 802.11g 11.以下哪个技术不属于自动识别技术?() A.RFID射频识别技术 B.无线通信技术 C.虹膜识别技术 D.手写识别技术 12.物联网中常提到的“M2M”概念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机器到人(Machine to Man) B.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 C. 人到人(Man to Man) D.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 13.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是由谁提出的() A.GOOGLE B.微软 C.IBM D. 腾讯

物联网概论学习总结

物联网概论学习总结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基于未来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了提高自身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各方面的知识需求,参加了本次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物联网概论》课程。 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介绍了物联网的定义、基本架构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它的基本架构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传感网络、接入网络、中间件、应用层。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纳米与微机电技术、分布式管理技术。 二、提出了物联网教学面临的矛盾与需求 物联网教学面临的矛盾与需求主要包括:舆论炒作和应用迟滞的矛盾、局部供给规模化与社会需求碎片化的矛盾、技术供给分散化与需求一体化的矛盾、法治、技术、安全与管理等的不配套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人-机对话与物-物对话间的矛盾、标准化建设滞后的矛盾。 三、总结了物联网知识体系构成,并提出了《物联网概论》课程设计原则 物联网知识体系主要由功能体系、系统体系、技术体系、信息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构成。《物联网概论》课程应从通识角度给予介绍,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掌握传感器、微处理器、嵌入式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技术,无线通讯、高频设计、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以及3G无线网络设计等技术。 四、指出了《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难点,并给出了课程改进方向 教学难点:各类基本概念、基本标准与基本协议。 改进方向: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模式、启发思考与探索;面向国计民生,“感知中国”是物联网教学突破的途径。 五、强调了物联网属于信息化领域,重点对EPC标识体系进行了讲解。 对EPC标识体系的学习主要要求掌握EPC标准体系、了解EPC编码策略和设计思想、掌握EPC编码转换方法。 六、介绍了物联网基础技术,对无线网络技术及其标准和自动识别技术进行了重点讲解 物联网基础技术主要由传感器技术、MEMS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定位技术。 七、通过讲解具体的教学案例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展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建设物联网实验室的必要性基于微创新的物联网应用课程中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一卡通教学设计、实验实训室建设案例、实验箱开发案例。提倡以鼓励学生为主的兴趣教学法。通过介绍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的功能(教师进行科研创新、院系举办竞赛活

物联网导论第五章

第五章 一.术语辨析 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NII(2)WSN (3)Packet Switching(4)Protocol (5)Client/Server(6)Internet (7)Network Topology(8)PLC (9)ISP(10)Gateway (11)P2P(12)Computer Network (13)PDN(14)MAN (15)LAN(16)ARPANET (17)ADSL(18)Distributed Network (19)HFC(20)Circuit Switching A.奠定了网络理论基础、第一个最有影响的计算机网络。 B.覆盖全世界、最重要的大型网际网。 C.已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D.为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服务的企业。 E.保证网络中计算机能有条不紊的交换数据的规则。 F.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远程计算机网络。 G.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局域网互连起来的网络。 H.将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成大型网络系统的技术。 I.信息高速公路形象的称呼。 J.没有中心交换节点的网状结构网络。 K.网络运营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服务的网站。 L.用于有限范围内(例如一个实验室、一幢大楼、一个校园)计算机网络。 M.将无线自组网与传感器技术结合起来的网络。 N.计算机网络、电信网与有限电视网的融合。 O.将报文划分成格式固定、有最大长度限制的交换方式。 P.公共数据网络的英文缩写。 Q.互联中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工作模式。 R.互联网中节点计算机既可以作为客户机,又可以作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S.需要通过交换机交换的通信方式。 T.实现异构网络之间互联的网络设备。 U.用一对电话线实现语音通话与上网功能,并且双向传输速率不相同的接入方式。 V.有线电视网络通过双向改造后,可以提供互联网接入功能的接入方式。 W.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的网路结构图 X.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线路连接的交换方式。 Y.光纤到小区接入技术的英文缩写。 Z.利用电力线实现数据传输和局部范围计算机等设备联网的技术。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资源是()。

《物联网技术导论》试卷

课程考试(查)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导论实训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类型:命题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主管系部主任签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物联网就是“”。具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和。 2.吸引了百万人关注的剑桥大学特洛伊计算机实验室的咖啡壶事件发生在年。 3.物联网的战略意义体现主要体现在、、及科技发展需求。 4.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有:、、、、、、、、等。 5.物联网定义是指通过、、、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的一种网络。 6.物联网至少应该具备三个关键特征:一是,各类终端实现“”;二是,电信网、互联网等融合实现“”;三是,云计算等技术对海量数据“”。 7.传感器是把转换成易于测量、传输、处理的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容等)的一种元件。常见的传感器包括、、、传感器等。 8.当今移动通信处于2G 、3G 、4G 三代技术并存,2G 主要代表是和;3G 主要代表是、、和、4G 主要代表是和。 9.典型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协议有、、、、红外线数据协会)无线协议及WSN (wirelesssensornetwork ,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无线低速网络技术。 二.名词解析(每题10分,共20分) 1.中间件 2.M2M ------------------------------------------------------------------------------------------------------------------------------------------------------------------------------ 学号:姓名:考位号:班级: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物联网概论学习体会

《物联网概论》课程学习总结2014年04月起,我有幸第一次参加了XX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参加的是由XX教授、XX教授主讲的《物联网概论》课程。两位教授均是在该领域经验丰富、研究颇深的专家。通过参加培训,我学习到了物联网理论的基础知识、发展前景,不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而且也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方兴未艾,我们青年教师对于新兴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听取两位教授全面地介绍和讲解,我学习和系统认识了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技术基础、EPC电子编码体系,以及物联网在精致农业、食品卫生、社会治安、智能楼宇、感知城市、智能交通、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生产监控、新型商务和医疗护理等众多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教授的讲解内容全面,兼顾理论与实际,既全面介绍了物联网领域的基础知识,又广泛吸收了各国最新的发展成果;所用材料均取自国内外物联网的最新应用与动态。每一章均配有学习目标和思考题,既方便教师教学,又能让学习者全面、实际地学到运用物联网基本知识和技术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物联网概论课程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目前物联网在全球蓬勃发展的势态.特别遴选了一批在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让我领会到了物联网技术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 这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物联网基础、物联网应用、嵌入式开发基础、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开发基础及Ubuntu使用、嵌入式Linux内核裁剪与编译等内容,通过开发板与程序烧写器套件分别实现SINK 节点、传感器节点和ROUTER节点,然后与PC机相结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2、物联网课程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与实验体系的建设,以及《物联网》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校企及政府合作开展科研的方向与重点。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3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 二〇一五年八月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技能选修课 【学分数】 3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学时数】36 【编写日期】2015年08月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本课程的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选修课。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整体认识,掌握其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通过对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传感技术、定位系统、智能信息设备的学习,掌握感知识别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无线宽带网、无限低速网、移动通信网的学习,掌握网络构建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大数据与海量信息存储、数据库系统、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学习,掌握管理服务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系统的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还应将物联网前沿状况介绍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掌握物联网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对不断变化的物联网的适应能力。 2.技能与方法 本课程应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联网相关技术。待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通过RFID实验箱,掌握低频、高频、超高频和2.4G 有源RFID 读写器、原理机、标签的原理及应用;物联网综合实验箱,掌握低功耗WiFi、ZigBee、Bluetooth 4.0 BLE、IPv6等多种无线传感网络。通过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几个实际应用案例,掌握综合应用层;通过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物联网管理:调试与诊断、认知无线电、移动计算中的群智感知,了解物联网前沿技术和应用。最终,对物联网有一个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并具备运用物联网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生产奠定一定的基础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养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一些新技术,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更要关注的是观念的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大数据不仅是数据体量变大,海量、共享、连接是新时代的人文新观念。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关键技术;综合应用,如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

物联网导论期末考试知识点

知识点1:物联网 1、物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 2、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的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 世界实现互联和整合。 3、物联网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 4、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带到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 5、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EPC。 6、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7、2009年温家宝,无锡,“感知中国”战略构想。 8、物联网的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 9、物联网产业结构: 设备供应商(传感器/ 软件及应用开发商 知识点2:RFID 1、具有现代意义的RFID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2、Rfid芯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芯片的实用化 3、RFID早期的雏形是二战期间,雷达没法分辨敌我飞机。早期被动式RFID:飞机返回基地 时拉起飞机,雷达反射回的信号形状改变。早期主动时RFID:出现敌我识别器(IFF)。 4、RFID由五个组建构成: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和标签。传送器、接收器和微 处理器通常被封装在一起构成阅读器,因此,RFID系统的三大组建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 5、RFID源于雷达技术 6、两种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耦合类型: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电磁反向 散射耦合(雷达模型) 7、RFID标签是由耦合原件、芯片和微型天线组成的 8、RFID标签的优点:体积小且形状多样、环境适应性强、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 全性 9、标签采用的3种数据存储方式: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铁电随机存取存 储器(F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10、R FID标签的分类:被动式标签(无源)、主动式标签(有源)、半主动式标签 11、R FID的工作频率集中在:低频、高频、超高频三个区域 12、低频(LF):30~300khz,典型125khz和133khz,无源,通信范围小于1m,适合近距离、 低速、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数据传输率低标签天线匝数多成本高存储数据量少13、高频(HF):3~3Mhz,典型13.56Mhz,通信距离小于1m,不早需要线圈绕制天线,可以

物联网导论复习

第一章:概述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是其三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的特征(特点) (1)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是其三个重要特征; (2)联网终端规模化: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品均具通信功能成为网络终端,5-10年内联网终端规模有望突破百亿; (3)感知识别普适化:无所不在的感知和识别将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高度融合; (4)异构设备互联化:各种异构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和协议自组成网,异构网络通过“网关”互通互联。 (5)管理处理智能化:物联网高效可靠组织大规模数据,与此同时,运筹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决策手段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6)应用服务链条化:以工业生产为例,物联网技术覆盖从原材料引进,生产调度,节能减排,仓储物流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来源多样性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四层)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将物联网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1)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对象从人延伸到物体互联互通方式的扩展; (2)更透彻的感知:通信功能使传感器能够协同工作; (3)更深入的智能:多传感器实现“人多力量大”的智能;多维感知数据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智能;大数据挖掘实现“见微知著”的智能;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智能交通: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当中广泛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运输效能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

《物联网导论》答案

1.请说出智能系统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 符号智能阶段,以物理符号为研究对象。 .链接智能阶段,以人工神经元网络的连接机制为对象。 现场智能阶段,以智能体与环境之间的现场交互为研究内容。 社会智能阶段,以智能体社会包括环境智能体的社会性交互求解机制为研究内容。 2.简述物联网三个特征 (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2)可靠传输: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网络,随机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3)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3.请解释以下名词: RFID: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来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 EPC: 产品电子代码(EPC)是由标头、厂商识别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等数据字段组成的一组数字。 产品电子代码是下一代产品标识代码,它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对象(包括物品、货箱、货盘、位置等)进行全球唯一的标识。EPC 存储在RFID标签上,这个标签包含一块硅芯片和一根天线。读取 EPC标签时,它可以与一些动态数据连接,例如该贸易项目的原产地或生产日期等 WSN:指无线传感网络, Zigbee:是一种信息传递的网络协议 WiFi: 是一种信息传递的网络协议 GPS:空间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PLC: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语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MEMS:包括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处理电路的微机电系统 4国家提出的战略新兴领域主要包括哪七个方面? 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5智慧城市的构建涵盖哪五个方面? 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公共服务,智慧产业,智慧人文, 6.智慧校园的架构有哪几个方面?他们分别是什么? 感知层:通过各种无线传感网络收集各类信息 网络层:实现更广泛的互连功能,能够把感知层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高安全的进行传输。 平台层:IDC互联数据中心汇聚各种信息,V AE垂直应用环境平台对各种智慧应用集成,形成统一的框架系统。 业务应用平台:“通过信息处理和智能分析形成对各领域的具体解决方案。 7.请简要归纳霍尔三维定律。 是由逻辑维(规划,拟定方案,系统研究,生产,安装,运转,更新), 时间维(明确问题,设计指标,系统综合,系统优化,决策,实施), 知识维(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组成, 8.老年人用物联网信息终端有哪几个方面组成? 身体状态检测仪,短信报警,短信发送装置,ZIGBEE路由器,紧急救护,直观监测语音

物联网技术导论讲义

物联网技术导论讲义 本课程将从以下8个方面来讲解: 物联网体系结构 传感器原理 射频标识技术 空间定位技术 物联网通信技术 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典型应用技术 第一章绪论 1.1 物联网的概念 1.1.1 物联网的定义 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1.2 物联网的特征 全面感知 可靠传递 智能处理

1.1.3 “物”的含义 1.1.4 物联网概念辨析 EPC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 传感器网络 M2M技术 1.2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2.1 物联网的起源 1.2.2 物联网的发展 国际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1.3 物联网的应用 智能交通 智能物流 环境监测 智能电网 医疗健康 智能家居

第二章物联网体系结构 2.1 物联网体系结构概述 2.1.1 意义和功能 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对资源、信息更高需求的综合平台,管理跨组织、跨管理域的各种资源和异构设备,为上层应用提供全面的资源共享接口,实现分布式资源的有效集成,提供各种数据的智能计算、信息的及时共享以及决策的辅助分析等。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 无线传感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技术可以作为物联网开发的基础。 互联网 互联网连接的是虚拟世界,而物联网则是实现物理世界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体系结构还应满足以下功能: 异构屏蔽性 互联互通 安全性 2.1.2 设计原则 以用户为中心 时空性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兰州理工大学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才v 2012-7-19

第1章物联网概论 (1) 1.简述物联网的定义 (1) 2.简述物联网应具备的三个特征 (1) 3.简述信息浪潮15年定律的内容 (1) 4.请解释以下名词:RFID;EPC (1) 5.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分别是什么? (2) 6.国家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要包括哪七个方面? (2) 第2章物联网应用案例 (2) 1.请说出数字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 (2) 2.什么是智慧城市? (2) 3.谈谈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3) 4.智慧城市的构建涵盖了哪五个方面? (3) 5.什么是智慧校园? (4) 6.智慧校园的架构有哪几方面?它们分别是什么? (4) 7.请写出智慧校园的技术方法 (4) 8.老年人用物联网信息终端由哪几部分组成? (5) 11.简述微电网的定义以及微电网的基本架构 (5) 13.实现智能家居需要几个条件,这些条件是什么? (6) 第3章物联网技术基础 (6) 1.简述物联网的三个层次 (6) 2简述物联网的八层架构 (7) 3.画出物联网的框架模型 (8) 4.简述物联网的四大支撑技术 (9) 5.RFID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0) 6.名字解释:WSN;Zigbee;WIFI;GPS;PLC;MEMS (10) 7.说出Zigbee的技术优势所在 (11) 8.简述ZigBee协议与IEEE802.15.4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11) 9.什么叫现场总线?它有什么特点? (12) 10.说一下GPS有哪几部分组成 (12)

11. PLC(电力线通信)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12) 12.请说出几种常见的微传感器 (12) 13.简述物联网的两大技术范畴 (13) 14.智能空间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 16.请说出什么是物联网终端,它有什么作用? (14) 17.物联网终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4) 18.请简述云计算的概念 (14) 第4章信息处理与软件服务 (15) 1、请说出智能系统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 (15) 2、Agent是谁什么时候提出的 (15) 4、请用图表示出Agent与环境的交互模型 (16) 5、说说什么是服务?什么是服务科学? (16) 6、服务科学的相关技术有哪些 (16) 7、请简要归纳霍尔三维定律 (17) 8、请画出运筹学的工作过程 (18) 9、运筹学在服务科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8)

物联网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2015年9月修订)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课程编号:BL09175[0] 课程总学时:46(其中,讲课36,实验10) 课程学分:2.5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1 开课专业:物联网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物联网技术等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物联网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联整合,代表了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称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本课程从物联网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这四层分别进行阐述,其中包括: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关键技术:射频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网络、无线通信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共4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 (一)概述 第一章物联网技术概论 教学内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核心技术;物联网的主要特点;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过程。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熟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 (二)感知识别 第二章自动识别技术 教学内容:掌握几种常用的生物识别、理解生物识别的原理、掌握IC卡的原理、掌握RFID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原理、关键技术、了解条形码技术、了解射频识别技术、了解RFID的标签冲突以及防冲突算法。

物联网导论习题及答案

物联网导论习题 第一章物联网概论 一、术语辨析 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 H ARPANET 2、 J 泛在计算 3、 B ITU 4、 G 智能家居 5、 K CPS 6、 N VPN 7、 O 网关 8、 E 智能环保 9、 Q 应用层协议 10、 A Auto-ID实验室 11、 Y 公共服务平台 12、 L 物联网 13、 I NII 14、 T 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产业 15、 Z 战略性新兴产业 16、 W 信息处理技术 17、 M 承载网 18、 R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 19、 D 欧盟委员会 20、 P TCP/IP协议 A、提供利用射频标签(RFID、,互联网,构建物联网的概念与解决方案的研究机构。 B、在2005年发布《Internet of Things》年度报告的国际组织。 C、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的IT企业。 D、2009年提出加强物联网管理,保护隐私等十项建议与十二项行动计划的组织。 E、包括污染源控制,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的一类物联网应用。 F、提出通过IPv6协议将智能手机,RFID标签,传感器等互联组成泛在网的国家。 G、包括家庭网络,家庭安防,家电智能控制,能源智能计量的一类物联网应用。 H、对奠定互联网发展基础起到重大作用的网络。 I、对推动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的建设计划。 J、“普适计算”或“无处不在的计算”术语的另一种表达。 K、将计算与通信能力嵌入到物理系统,形成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技术。 L、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M、为分布式进程通信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传输网的另一种名称。 N、术语“虚拟专用网络”或“虚拟专网络”的英文缩写。 O、实现IP网与非IP网互联的网络设备。 P、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Q、规定了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人与物 ,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过程的协议。 R 、物联网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S、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上游产业。 T、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中游产业。 U、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 V、对网络拓扑,设备与链路状态,设备的硬件与软件配置数据的管理。 W、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与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 X、无线传感器网络,异构网络融合技术。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 1、下列不属于云计算服务的是? A,SAAS B,QAAS C,PAAS D,IAAS 2、下列技术中不属于低速网络技术的是? A,802.15.6 B,802.11 C,8025.15.1 3、下列关于嵌入式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嵌入式必须具备体积小的特点 B,嵌入式必然是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C,必须有面向应用的特点 4、下列关于二维码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统一的编码方法 B,处理过程包括扫描和译码 C,具有较强的抗损性 5、我国采用的三种3G技术中中国联通使用的标准是? A,TDS-CDMA B,W-CDMA C,CDMA-2000 D,GSM 6无线链路特点包括? A,信号强度衰减 B,非视线传输 C,信号干扰 D,多路径传播 7物联网传输技术中物联网感知节点可以通过芯片集成多种网络传播技术; 8,物联网系统一般借助现有的互联网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 9,在RFID技术中典型低频工作频率有125K和13.56MHZ两个通信范围,一般小于一米;低频信号一般能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适合近距离低速数据量少的应用; 典型高频工作频率为13.56MHZ,通信范围一般小于一米,传输速率比蒂品高,价格也相对低; 超高频允许短时间内读取大量电子标签; 10,关于定位系统 利用RFID技术可以进行物品定位,GPS和WIFI基站定位均可用于室内精确定位; 11,物联网产业链结构中,包括设备提供商,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提供商,软件及应用开发商; 12,ZIgBee设备在组网是分为两种角色,分别为普通终端设备和协调器; 13,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标签和天线;

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1 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 数据传输通路 3 一定的存储功能 4 处理运算单元 5 操作系统 6 专门的应用程序 7 数据发送器 8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卫衣编号 简述15年周期定律和摩尔定律? 15年周期定律: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2010年正是物联网的天下。 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名词解释:RFID,EPC,ZigBee?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EPC:产品电子代码 ZigBee: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 简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分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四大部分应用,支撑,传输,感知 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 关键技术:RFID,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 应用难点:技术标准难题,安全问题,协议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

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应用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金融与服务业,精细农牧业,医疗健康,工业与自动化控制,环境与安全检测,国防军事 前景:“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