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第二章 第一节了解生物圈

生物第二章 第一节了解生物圈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与其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

(1)非生物因素:

①内容:光、、水等。

②对生物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

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②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影响关系往往表现为_关系、关系、

关系、关系等。

二、探究实验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两个环境除光照情况以外,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因素都要保证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必须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着环境,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生物圈。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

B.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C.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D.地球上的天空、海洋与陆地

2.(2016,遂宁)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影响山上桃花迟开的因素是什么( )

A.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4.(2016·淄博)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上相的耗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5.“草盛豆苗稀”体现的草与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知识点2探究实验

6.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7.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0

水槽边的石头下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

干草地中 2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知识点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8.(2016,咸宁)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候鸟迁徙

B.山顶的旗形树大风

C.蛾类夜间活动照、刺

D.仙人掌叶特化成刺水分

9.如图,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0.(2016,湘潭)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蚯蚓能疏松土壤

11.(2016春,房山区期中)你在饲养小兔子的时候,要把兔舍建在朝阳通风的地方,还要每天喂水喂食,通常一个兔舍只放一只兔子,冬天还要在窝里垫上草等。你认为小兔子的生活需要哪些条件( )

①营养物质②阳光③空气④土壤⑤水⑥适宜的温度⑦一定的空间

A123456 B123567 C125678 D124578

12.(2016,潮州)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13.(2016,石家庄)下列现象之间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

A.猎豹与斑马

B.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C.草原上的牛和羊

D.猪和猪肉绦虫

14.(2016,莱芜)某种病毒Y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根据此信息可以判定存在捕食关系的生物是( )

A.青蛙与水稻

B.青蛙与稻飞虱

C.稻飞虱与病毒Y

D.病毒Y与水稻

15.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表所示:

组别土壤光线温度鼠妇数量

甲干燥阴暗20 ℃10只

乙湿润阴暗20 ℃10只

该同学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

A.光照

B.温度

C.土壤成分

D.土壤湿度

16.(2016,岳池县三模)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喉、草木皆兵

17.(2016,海南)不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早环境的适应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18.据下面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瓶子树②喜植物一三七③北极熊④菟丝子与大豆⑤根熘菌与大豆⑥七星飘虫吃虫

⑦北极狐与沙狐@冬季雷鸟⑨夏季雷鸟

(1)据123所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 ) ( ) ( )

(2)图④⑤@分别表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态学关系依次为作( ) ( ) ( )

(3)从图中①③④⑦⑧⑨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 )环境的

19.(2016,四川泸州)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鼠妇数量为刚放人时的状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透明玻璃不透明黑色纸板

妇鼠纸盒中线不透明纸盒

(1)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

(2)A装置与B装置组成实验,其中实验组是装置

(3)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中的鼠妇进行计数。经10分钟的计数后,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值为实验结果。

(4)根据该实验装置进行的探究实验,依据装置A与装置B中10分钟统计得出的鼠妇数量,进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5)根据实验装置图中所选用的鼠妇情况,若有错误请你指出其中的一种并改正,若没有错误不予改正。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的水平。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相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 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 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 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 的适合和影响,所以分为两个课时。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二)教师准备:准备实验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的。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呢?鱼儿能离开水吗?向日葵离了阳光能生存吗? 环境的概念: 生物圈的定义:环境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地球上所以的生物与其环境 的总和叫生物圈。 [提问]郊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 些适合大熊猫生长的特点。 [讲解]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 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新疆东部。大熊猫食物单一,以箭竹等竹类 植物为食,大熊猫生活还需要有水源。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提问] 什么是环境?环境仅仅只生物生活的空间吗? [思考]鱼儿只有水就能正常生长吗? [讲述]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生 长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提问]请看图,在这片麦田了中 小麦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你能对这些因素实行分类吗? [讲述]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阳光、水、温度、土壤是无 生命的称为非生态因素;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杂草是有生

初一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了解生物圈

初一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了解生物圈 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对于生物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知识点的积累,为此,小编准备了这篇初一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了解生物圈,欢迎浏览! 第一节生物圈 1、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收集的途径有多种,包括查阅、询问、搜索等。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 2、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为海平面上下10千米左右的厚度,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岩石圈是一切生物的立足点,包括各种植物、昆虫、飞禽走兽及细菌、真菌等,还有人类。 3、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世界环境日的日期是6月5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表达了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探究的一般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只有光照是不同的,所以它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而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的潮湿程度等因素都是一样的。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两类,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分别是非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第四节生态系统 1、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份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捕食的关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网和食物链流动的。当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这些物质就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3节课)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1.学生准备: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2.教师准备:准备实验用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作出假设:(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学生分两组: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该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学生6-10实验小组: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提出开始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冰湿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 (4)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预期结论: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学生自学教科书的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教师: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的生活;还有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的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本章综合解说本章内容概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要建立生物圈的概念,必须认识到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材首先阐明了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 然后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最后介绍了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表面上看似不相干,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所有的生态系统靠这种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更庞大的整体——生物圈。本章分别从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生物圈水平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揭示生物与环境是如何构成统一整体的。这样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层层递进,使我们逐步建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 另外,本章资料分析类的活动较多,意在通过具体实例,帮助我们从不同方面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章的探究实验是本书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可以使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设计的要点,为以后的探究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4)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5)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6)生物圈的范围及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难点: (1)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2)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3)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分析与应用。(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6)不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联。 本章学法点津(1)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资料、实例等,总结生态因素的概念,分析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建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认识,逐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组织好探究活动,初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骤,学会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即环境影响生物) 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 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特别提醒】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对照组就是不作处理的,已知的那一组。实验组就是作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处理的那组。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应该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前者包括寄生,捕食,合作、共生,竞争等;后者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 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生物只能适应环境,环境不能适应生物。 考点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例1】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A. 阳光 B. 水 C. 温度 D. 空气 【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通过对题干的认真阅读,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温度影响了蝉的鸣叫。 【答案】选C 【例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 春江水暖鸭先知 B. 葵花朵朵向太阳 C. 大树底下好乘凉 D.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

1、生物圈(定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 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2、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2、 生态系统组成: 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⑵生物部分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 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食物链特点: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4、 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5、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6、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本章综合解说 本章内容概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要建立生物圈的概念,必须认识到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材首先阐明了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然后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后介绍了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表面上看似不相干,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所有的生态系统靠这种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更庞大的整体——生物圈。本章分别从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生物圈水平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揭示生物与环境是如何构成统一整体的。这样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层层递进,使我们逐步建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 另外,本章资料分析类的活动较多,意在通过具体实例,帮助我们从不同方面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章的探究实验是本书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可以使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设计的要点,为以后的探究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4)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5)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6)生物圈的范围及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难点: (1)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2)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3)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分析与应用。(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6)不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联。 本章学法点津 (1)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资料、实例等,总结生态因素的概念,分析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建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认识,逐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组织好探究活动,初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骤,学会控制实验变量以及设计对照实验,训练探究技能。 (3)借助资料分析,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正确区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根据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4)通过举例分析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认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同时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蚯蚓(如图)是人类的好朋友。荀子在《劝学》中写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你能描述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吗?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来到地面,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说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学习目标导航 1.举例说出阳光、温度、空气、水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相关知识链接 1.“鱼儿离不开水”是指鱼必须生活在水中,说明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1.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课时) 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 2.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学习重点: 1. 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 2.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学习难点: 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 预习案 阅读教材12—13页,独立完成: 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与其所生存的的总和。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而是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 它包括因素和因素两类。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和等。 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关系、关系、 关系、关系等。 行课案 合作探究:(口头表述,不书面回答) 1、观察P13图1-12,讨论完成: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2、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4、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5、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检测案 1、地球上所有与其所生存的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而是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它包括因素和因 素两类。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和等。 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 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及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 3. 讨论交流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及合作能力. 4. 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 学习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预习案 一、阅读教材14—17页记住操作步。完成基础认知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不 同以外,其他都相同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这个条件,在生物学中成为。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作出、 制定、实施、得出和。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必须适应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事,也和着环境。 4、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必须要有____________。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阅读P14-15,选择一种生物,探究某一种非生物因素对该生物生存的影响。(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探究计划)。 (1)你的探究问题是。(2)你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变量唯一、设置对照组) 2.看P17【资料分析】的四张图片完成讨论题:上述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指定组别完成特定图片,然后交流展示) 『小小点拨』 他们各自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他们有着怎样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呢?请你开动脑筋多方面考虑,看哪组回答的更完整。 3.请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并能解释出原因。 4.分析课本图片“蚯蚓疏松土壤”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分析“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风固沙”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第二章 第一节了解生物圈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与其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 (1)非生物因素: ①内容:光、、水等。 ②对生物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 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②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影响关系往往表现为_关系、关系、 关系、关系等。 二、探究实验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两个环境除光照情况以外,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因素都要保证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必须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着环境,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生物圈。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 B.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C.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D.地球上的天空、海洋与陆地 2.(2016,遂宁)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影响山上桃花迟开的因素是什么( ) A.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4.(2016·淄博)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上相的耗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5.“草盛豆苗稀”体现的草与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知识点2探究实验 6.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讲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讲解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 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生存空间。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以生产者(植物)作为起点,以没有被吃的动物为终点,不能有非生 物部分和分解者。 3、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 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5、在食物链中最低层是植物,数量最多,最高层是食肉动物,数量最少,有毒物质最 多。食肉动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食物链的最低层植物,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 第三节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议一议”: 学生阅读教材P12页“想一想,议一议",问:你对大熊猫知道多少? 二、学习目标: 阅读教材“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2、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 3、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3、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4、学生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1、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1、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3、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4、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四)实验探究 1、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2、教师巡回指导. 3、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五)结果交流 1、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四、小结 五、课后练习 1、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2、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 二、实验探究 七、课后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光照对鼠妇或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相关图片、相关实验材料用具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通过上节课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生物,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讲授新课 一、环境的概念 既然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什么是环境呢?环境仅仅指的是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以大熊猫为例,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1.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即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2.这些地区有哪些适应于熊猫生活的特点? 这些地区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3.假如这些地方没有空气、食物、水源等,仅仅是一片空旷的的土地,熊猫还能正常生活吗?不能。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其生活的空间,还包括了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把生态因素分成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顾名思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是指不具备生命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问:小麦田中非生物因素是如何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呢? 问:非生物因素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没有影响呢? 学生展开讨论回答:没有阳光,小麦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温度过低,麦苗生长缓慢。水分过

人教版七上生物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要点(1)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堂目标导航: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光等)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 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等。 教学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要点: 一、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二、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发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三、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4(重点)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任何生物对环境都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普遍性),但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任何生物都有天敌),具体体现有警戒色、保护色、拟态(竹节虫、枯叶蝶) 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好处(柳杉吸收有毒气体、森林增加空气湿度),坏处(老鼠破坏庄稼)。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圈 教案示例 第一节生物圈 教案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能举例说出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通过本节的教案,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通过本节的教案,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教案重点和难点: 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本节教案的重点。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是本节教案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1)分好小组(2)准备好相应的阅读材料教案过程设计: 1.引入本课: (1)在什么环境中见到过什么生物,它们在做什么? (同学的发言有起到互相启迪的作用,学生能列举出许许多多的实例,教师把握时间。) (2)还可以先播放录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出生物圈的概念。每一种生物的生活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月球上据说没有生物。为什么?——没有空气、没有水、温度很低等,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其他的星球人类还没有登越)。生物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吧!所有的生物都生存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内,这个小小的范围就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呢?阅读课本11-12页上

3.小组讨论,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在各个圈层中常见的生物种类。选出记录员和发言人。 教师可参与小组的讨论。 4.可以请一组或两组汇报,其他组发表不同意见和补充。最后将生物圈的范围总结出来。 以上内容可以利用课本P12页上面的内容,学生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内容。 5.引入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为什么生物只能生活在生物圈内? 6.分析书上的资料,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小组学习和研讨。 分教师帮助学生,成几个专题,各小组自选题或抽签决定题目,研究生物圈与生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要求展开思路,并用充分的事实论证。 题目: 葵花朵朵向太阳; 长颈鹿在喝水; 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荒漠与仙人掌; 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 牛吃草; 生物的生存空间等。 7.各小组研究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并适时进行引导。 8.分专题进行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1)葵花朵朵向太阳: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光能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为自己制造了有机物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阳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温度。地球上的温度适宜生物的生存。阳光还能为人类和一些动物照明等。 (2)长颈鹿在喝水: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植物需要水,动物需要水,人类也需要水,其他生物也需要水,研究证明:人类可以一周不吃东西,但一周不喝水,人就要死去,水是组成细胞的成分。水生生物需要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无法生存。地球提供了水源。迄今为止地球是唯一具有水源的星球。 (3)牛吃草: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自己制造的,其他大部分生物是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而这些营养物质都在地球上。无一跑到生物圈的外面去。 (4)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住所、洞穴、捕捉的食物等等。 用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原因,说明生物的生存不能离开生物圈。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生物圈给生物提供了生存的不要条件。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