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A.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

B.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 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D. 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 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到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调查其遗传方式,到人群中抽样调查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质壁分离及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D. 在使用卡诺氏液固定洋葱根尖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实验材料

3.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

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 烟草花叶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C. 培养基中的35S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

D.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含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

4.下列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需要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

B. 该过程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只有核糖体和细胞核

C. 基因的两条链分别作模板进行转录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D. 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tRNA转运

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

作用

B. 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

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

酶体

D.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6.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协助扩散

的载体)。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在浓度极低时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B. 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SGLT1来增大吸收速率

C. 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

7.现有水生生活甲、乙两种突变藻,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野生型的90%,

乙藻的叶绿素a含量为野生型的130%,两种突变藻的其它色素与野生型

藻含量相当。如图是野生型藻在最适温度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示

意图,请回答:

(1)与野生型藻相比,甲、乙两种突变藻对红光利用率较高的是______

藻。

(2)限制图中C点上升的环境因素有______(答两点)

(3)假设图中A点不变,甲藻与野生型藻相比,B点的位置将______(填

“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理由是______。

(4)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藻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宣条件下光照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

8.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

摄食、水平衡和内分泌腺活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在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______,最终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

(3)科学家用埋藏电极刺激清醒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则引致动物多食,而破坏此区后,则动物拒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则动物拒食,破坏此核后,则动物食欲增大而逐渐肥胖。由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______

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饱腹中枢,后者可以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前者的活动。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的神经元放电,观察到动物在______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减少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多。

9.在研究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时,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是一个简单然而有价值的数学模型。该

模型做了一个简单化假设,包括以下三方面:1)相互关系中仅有一种捕食者与一种猎物;2)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阈值以下,猎物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阈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3)猎物种群在没有捕食者存在的情况下按指数增长,捕食者种群在没有猎物的条件下按指数减少。

据上述模型假设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______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请初步画出捕食者-猎物的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标明捕食者和猎物)______

(3)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的假设的不足之处有______(至少答两点)。

(4)精明的捕食者大都不捕食已到繁殖年龄的猎物个体,因为这会降低猎物种群的生产力。被捕食者往往是猎物种群中______或体弱患病、遗传特性较差的个体,捕食作用为猎物种群淘汰了劣质,从而防止了______的传播及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

10.蝴蝶的紫翅(A)对黄翅(a)为显性,绿眼(B)对白眼(b)为显性,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研

究小组假定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第二,控制翅色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第三,控制眼色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

(1)现有两纯合蝴蝶亲本杂交,F1个体自由交配,F2的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3:1

.据此

能否确定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存在位置是上述哪种情况?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如果确定了基因的位置是第三种情况,则上述亲本基因型可能的组合有______,F2的紫翅绿眼雄性个体中杂合子占______

(2)现有各种纯合蝴蝶若干可供选,若设计一个简单的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别题干中的三种情况,则杂交亲本表现型组合为______,对应上述三种情况的亲本基因型依次是:______。

11.急性肠胃炎、手足口病分别是由细菌、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验饮用水的细菌含量

和病毒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有关的问题:

(1)配制琼脂培养基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______。称量时用______挑取,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2)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如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是用该方法得到的是______

(3)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为什么?______

(4)如分别取0.1mL已稀释102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三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52、55、58,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

(5)已知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现提供足量的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和具塞试管,应如何判断待检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______

12.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三个研究团队经过三年努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敲

除了体外受精猴胚胎中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产生了一批BMAL1基因缺失的猕猴。并利用克隆技术,首次成功构建了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目前这些猕猴具有昼夜活动紊乱、睡眠障碍、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表型这为模拟人的节律紊乱相关疾病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由Cas9和向导RNA(一段能特异性引导Cas9到靶序列处的RNA)构成。

该复合体能与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并在合适位点切断DNA双链,由此可知Cas9属于基因工程中的______酶,切开的是______键。一般来说,在使用基因编辑工具对不同DNA进行编辑时,应使用Cas9和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向导RNA进行基因的相关编辑。

(2)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科研人员可采用______技术检测是否成功的敲除了猕猴的BMAL1基因。

(3)体细胞克隆猴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至少答三点)。

(4)选猕猴做实验对象的优点很多,例如:猕猴除了具有昼行性这一特性外,在______上与人类高度相似,可以用来研究脑疾病和高级认知功能。

(5)上述成果表明我国正式开启了批量化、标准化创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时代,这有助于一些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缩短药物______,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加快我国新药创制与研发的进程。

(6)在试验中,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有很高的概率会“脱靶”。谈谈你对中国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看法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A错误;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正确;

C、当细胞内有吸能反应发生时,会发生ATP水解产生ADP、Pi和释放能量的反应,当细胞内发生放能反应时,会发生ADP和Pi与能量和成ATP,C错误;

D、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偏高时,机体通过调节会发生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又会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D错误。

故选: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肝糖原和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ATP和ADP也可以相互转化。

本题考查了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质壁分离和复原、血糖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答案】D

【解析】

解: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有无,不能检测有蔗糖是否发生水解,所以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A错误;

B、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到人群中抽样调查,调查其遗传方式,需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需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含有色素,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不适宜做本实验的材料,C错误;

D、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D正确。

故选:D。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3.【答案】C

【解析】

解:A、T2噬菌体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

B、烟草花叶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不相同,是RNA;增殖过程也不同,要进行逆转录,B 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5S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C正确;

D、T2噬菌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及其繁殖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答案】D

【解析】

解:A、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A错误;

B、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主要有核糖体和细胞核,也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错误;

C、基因只有一条链作模板进行转录,C错误;

D、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D正确。

故选:D。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密码子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密码子和tRNA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A

【解析】

解: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A正确;B、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C错误;

D、浆细胞不都能识别抗原,D错误。

故选:A。

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答案】B

【解析】

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葡萄糖浓度极低时GLUT2运输速率为0,所以此时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A正确;

B、在较高浓度下,GLUT2的运输速率较大,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SGLT1和GLUT2的运输速率不同,所以该实验可

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C正确;

D、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

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很低浓度下,主动运输

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主动运输方式的3倍。

本题是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题图信息,难度不大。

7.【答案】乙CO2浓度无机盐含量光的成分向右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藻少,对光的利用率低,需要更高的光照强度才能使光合速率提高到与呼吸速率相等,故甲藻的B点会向右移动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解析】

解:(1)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a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野生型的80.8%,乙藻的叶绿素a含量为野生型的128.8%,所以乙藻对红光利用率更高。(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因为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藻更少,光反应速率降低,需要更高浓度的CO2才能使光合速率提高到与呼吸速率相等,故甲藻的B点会向右移动。

(3)乙藻的叶绿素a含量为野生型的128.8%,因此将乙藻与野生型藻分别在黑暗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给予适宜光照,短时间内,乙藻的光反应速率更高,乙藻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下

降得更快。

(4)缺氮会使乙藻叶绿体中的基粒衰老,因为基粒(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基粒衰老使光反应减弱,所以导致释放氧气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

(1)乙

(2)CO2浓度无机盐含量光的成分

(3)向右甲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藻少,对光的利用率低,需要更高的光照强度才能使光合速率提高到与呼吸速率相等,故甲藻的B点会向右移动

(4)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据图分析,该图表示野生型藻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示意图,野生型藻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无二氧化碳时,野生型藻只进行细胞呼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强,直到达到二氧化碳的饱和点;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野生型藻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明确图中曲线各个关键点的含义。

8.【答案】减少摄食抑制饥饿(或低血糖)

【解析】

解:(1)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

(2)在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最终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

(3)科学家用埋藏电极刺激清醒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则引致动物多食,而破坏此区后,则动物拒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则动物拒食,破坏此核后,则动物食欲增大而逐渐肥胖。由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饱腹中枢,后者可以抑制前者的活动。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的神经元放电,可以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减少而后者放电频率增

多,据此确定结论的正确。故答案为:

(1

(2)减少

(3)摄食抑制饥饿(或低血糖)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及下丘脑在该调节中的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调节体温的甲状腺激素和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识记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部位;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明确激素会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9.【答案】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

①无捕食者,猎物呈指数增长。

一般为S型增长

②猎物种群仅因捕食者而死亡,应该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③相互关系中仅有一种捕食者与一种猎物,自然系统中应为食物网年老疾病【解析】解:(1)根据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判断第三个步骤应是: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2)根据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的三个方面的简单化假设,画出捕食者-猎物的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如下:

(3)通过分析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的三个方面的简单化假设的内容,可以看出其不足主要表现在:

①无捕食者,猎物呈指数增长;一般为S型增长。

②猎物种群仅因捕食者而死亡,应该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③相互关系中仅有一种捕食者与一种猎物,自然系统中应为食物网。

(4)被捕食者往往是猎物种群中年老或体弱患病、遗传特性较差的个体,捕食作用为猎物种群淘汰了劣质,从而防止了疾病的传播及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

故答案为:(1)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2)

(3)①无捕食者,猎物呈指数增长。一般为S型增长

②猎物种群仅因捕食者而死亡,应该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③相互关系中仅有一种捕食者与一种猎物,自然系统中应为食物网

(4)年老疾病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观察并提出问题。要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首先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弄清楚对象的特征。

第二步:提出合理的假设。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

第三步:建构模型。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词的等式关系。

第四步: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当数学公式这个模型构建出来后,可以进一步求算出各月的具体数值,再绘制出坐标曲线图,曲线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本题通过捕食者--猎物模型考查了种间关系中的捕食关系以及种群、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答案】不能上述三种情况都可存在两纯合的蝴蝶杂交的子二代出现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3:1 AAZ B Z B xaaZ b W或aaZ B Z B xAAZ b W 雌性紫翅绿眼x雄性黄翅白眼AABBx

aabbBBZ A WxbbZ a Z a AAZ B WxaaZ b Z b

【解析】

解:(1)现有两纯合蝴蝶亲本杂交,F1个体自由交配,F2的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3:1.据此不能确定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存在位置是上述哪种情况。理由是上述三种情况都可存在两纯合的蝴蝶杂交的子二代出现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3: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5种(Z B Z B、Z B Z b、Z b Z b、Z B W、Z b W;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蝴蝶的基因型有3种(AA、Aa、aa);可见,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5×3=15种。已知:现有两纯合蝴蝶亲本杂交,F1个体自由交配,F2的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3:1.F1的基因型为AaZ B Z b和AaZ B W,F1中Z b的基

因频

率是,在子二代中,Z b的基因频率仍是,F2的紫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绿眼雄性的基因型及比列为Z B Z B

、Z B Z b,纯合子占,F2的紫翅绿眼雄性个体中

合子占。

(2)利用现有的各种纯合蝴蝶若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別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具有双显性的雌性蝴蝶与具有双隐性的雄性蝴蝶杂交,即雌性紫翅绿眼×雄性黄翅白眼,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

子代雌雄蝴蝶的表现型均为紫翅绿眼;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Z B W和aaZ b Z b,子代的基因型为AaZ B Z B、AaZ b W,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紫翅白眼;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BBZ A W和bbZ a Z a,子代的基因型为BbZ A Z a、BbZ a W,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黄翅绿眼。

故答案为:(1)不能上述三种情况都可存在两纯合的蝴蝶杂交的子二代出现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3:1 AAZ B Z B xaaZ b W或aaZ B Z B xAAZ b W

(2)雌性紫翅绿眼x雄性黄翅白眼AABBx aabb BBZ A WxbbZ a Z a AAZ B WxaaZ b Z b

题文中已经明确,两个性状由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控制,给出了子代的性状及比例,根据每个小题假设情况的不同,分别判断这两对性状位于常染色体还在性染色体。本题中蝴蝶的遗传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如果生物表现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即随着性别的不同其性状存在一个遗传系谱图上的绝对的不同的特征,即这个性状在某种情况下随着性别确定是

必然发生的,则为性染色体上;如果男女平等,在遗传上没有男女之别,没有因为性别差异而

导致的规律性差异性状表现,则为常染色体上。

11.【答案】倒平板玻璃棒稀释涂布平板法 D 需要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5.5×107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内注入一定量待检水样,再注入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 h.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

【解析】

解:(1)配制琼脂培养基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称量时用玻璃棒挑取,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2)对微生物的分离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但只有稀释涂布平板法适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据图分析D是平板划线法接种,不适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3)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4)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52+55+58)÷3×10000×102=5.4×107个。

(5)检测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的方法是: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内注入一定量待测水样。再注入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

故答案为:

(1)倒平板玻璃棒

(2)稀释涂布平板法D

(3)需要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4)5.5×107

(5)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内注入一定量待检水样,再注入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 h.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

据图分析:A、B、C三个培养皿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D培养皿是平板划线法接种。对目的微生物筛选时,稀释涂布平板法适用于对微生物的计数,用该方法进行计数时需要做对照试验以排除培养基污染造成的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接种计数与培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2.【答案】限制磷酸二酯不同DNA分子杂交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脑结构和功能研发周期违反伦理道德;技术缺陷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等

【解析】

解:(1)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由Cas9和向导RNA(一段能特异性引导Cas9到靶序列处的RNA)构成。该复合体能与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并在合适位点切断DNA双链,由此可知Cas9属于基因工程中的限制酶,切开的是磷酸二酯键。一般来说,在使用基因编辑工具对不同DNA进行编辑时,应使用Cas9和不同的向导RNA进行基因的相关编辑。

(2)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科研人员通可以过基因探针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成功的敲除了猕猴的BMAL1基因。

(3)体细胞克隆猴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

胎移植等。

(4)选猕猴做实验对象的优点很多,例如:猕猴除了具有昼行性这一特性外,在脑结构和功能上与人类高度相似,可以用来作为研究脑疾病和高级认知功能的模型动物。

(5)我国正式开启了批量化、标准化创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时代,这有助于一些重大疾病早

期诊断与干预,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加快我国新药创制与研发的进程。(6)对中国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看法:违反伦理道德;技术缺陷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等。故答案为:(1)限制磷酸二酯不同

(2)DNA分子杂交

(3)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4)脑结构和功能

(5)研发周期

(6)违反伦理道德;技术缺陷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等

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术自问世以来,就有着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技术不断改进后,

更被认为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

基因编辑是人对身体的遗传密码做出的修改,对此,人类早就有多种伦理原则进行规范,其中的一个原则是,目前必须要有国家级的政府伦理机构批准,并且尚不能允许经过基因修改的婴儿出生,即便要用人的胚胎进行研究,也一般限于14天的胚胎,即胚胎发育到14天后必须销毁,不能发育成长为人。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的能力。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选修)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择优录取。高考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江苏卷)生物科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从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反映高校的选拔要求,同时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具体表现在: 1.体现生物学科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江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考试内容及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对知识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 A.了解所列知识点,并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并使用它们。 B.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C.在理解所列知识的基础上,能在较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对实验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 a.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b.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c.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测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测试物理试卷及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其余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不得分)1.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批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物理学 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笛卡儿D.亚里士多德` 2.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围成封闭三角形.下列4个图中,这三个力 的合力为零的是: A B C D 3.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 是: A.人除了受到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受到的重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 D.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在平直道路上,甲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车时,立即以大小为 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车,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车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A.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 B.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 C.若两车不会相撞,则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 D.若两车不会相撞,则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 5.如图所示,一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保持静止,斜劈上有一物块,甲图中,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 度v0匀速下滑;乙图中,对该物块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推力F2使其加速下滑,丙图中,对该物块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推力F3使其减速下滑;三种情况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f3,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f 1、f2向右,且f1=f2 B.f3 ≠0,且f3 向左 C.f1=f2=f3=0 D.f2和f3方向相反 6.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到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A、B处于超重状态,下降过程A、B处于失重状态 B.上升和下降过程A、B两物体均为完全失重 C.上升过程中A物体对B物体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D.下降过程中A物体对B物体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7.如图所示,小球的质量为m,用弹簧和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保持静止,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60o,当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正确的是: A. 0 B.g,竖直向 下

(完整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精校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Ⅲ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29.(11分)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 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

黑龙江哈三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

黑龙江省哈三中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 审校:冼巧洁 第 I 卷 (三部分 共 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 0分) 第一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7.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 选项并标在试 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 10 秒钟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 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A. A cook. B. A teacher.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library. B. In a bookstore. 3.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at noon? A. Hot. B. Cool. 4. How much money can the woman lend to the man? A. $ 50. B. $ 100. C. $ 150. 5.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Write Daisy a note of apology. B. Return Daisy 's notes in a few days. C. Apologize when Daisy is less angry. 第二节(共 15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 、B 、C 三个选 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 题,每小题 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 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 6段材料,回答第 6、 7 题。 6. 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jacket? A. It feels bad. B. It is of high quality. 7. Why is the jacket small for the man? A. He has gained weight. B. He bought a wrong size. size. 听第 7段材料,回答第 8、 9 题。 8.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have? A. Seafood. B. Fast food. 9. Where does the man decide to go tonight? A. To Antonio 's. B. To the Pizza House. 听第 8段材料,回答第 10、 11、 12 题。 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 man 's health. B. The man 's lifestyle. 11. What does the man have to do for his mother? C. A salesman. C. In a classroom. C. Cold. C. It isn 't worth the money. C. He likes to wear a small C. Vegetables. C. To Sally 's Home Cooking. C. The man 's house. A. Take care of her car. 12. What is the man doing now? A. Working. B. Look after her apartment. B. Taking exercise. C. Pay attention to her health. C. Waiting for the bus.

2019年山东省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与答案

2019年山东省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理由不合理的是 A. 恩格尔曼选择水绵的原因之一是水绵具有易于观察的椭球形叶绿体 B. 比较H2O2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选择肝脏研磨液的理由是含有过氧化氢酶 C. 在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时选择酵母菌的理由是它属于兼性厌氧菌 D. 孟德尔选择豌豆的理由之一是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2. 如图为某人被狗伤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清理伤口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 B. 不包扎能降低被厌氧菌感染的风险 C. 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使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 注射狂犬疫苗目的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3. 己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2:1。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 (假 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 9:2:1 B. 9:6:1 C. 5:2:1 D. 4:4:1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赤霉素既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也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B.脱落酸主要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 C.细胞分裂素主要由茎产生,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D.高浓度的乙烯可能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5.下列有关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和核膜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个中心粒倍增形成两组中心粒并发出纺锤丝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 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 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2019江苏高考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1江苏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攻击40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 D.神经递质和受体 2.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3.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 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 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5.关于人们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比例与个体生长发育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 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 7.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湖南省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 (二)

湖南省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 ..的是 A.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2. 下列关于染色体或DNA发生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互相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互换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发生了DNA分子交换 D. 染色体倒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后的片段颠倒交换形成的 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 D.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4.下列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条肽链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5.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的基因、自由组合的基因、交叉互换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分别是 A.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

B.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 C.非同源染色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 D.姐妹染色单体上;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 6.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决定,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对应的表现型未知),则亲本基因型的组合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一)必考题(共39分) 7.(10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如下相关实验。 材料用具:打孔器,40W日光灯,40W紫外灯,烧杯,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适宜浓度的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菠菜叶片等。 方法步骤:用打孔器将菠菜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圆叶片分别放入A~E五组烧杯中,在适宜的条件中进行实验,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下表,回请回答相关问题: 注:“+”表示圆叶片中检测出淀粉,“+”的数量表示检测出淀粉的含量,“-”表示未检测出淀粉(1)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前应将菠菜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原因是。 (2)据表分析,可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组,检测结果中淀粉的含量能否直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3)据表分析,C、D、E组检测结果表明;A、B组检测结果表明。 (4)离体叶肉细胞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2分)紫外光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2分)8. (9分)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病原菌侵染大豆的叶和茎,形成蛙眼状病斑,影响光合作用,产量降低。我国科研工作者釆用多基因联合导入策略,将抗真菌病基因几丁质酶(chi)

北京市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北京市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以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A. 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不再吸水,说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一致 B. 动物脂肪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能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微滴,说明脂肪细胞代谢旺盛 C. 层析分离结果显示在相邻色素带之间,叶绿素a与叶黄素间距最大,说明相邻色素间,此二者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最大 D. 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制成装片,高倍镜下观察分裂期细胞均看不到纺锤体,说明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心体的有无可作为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依据 B. 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磷酸基团具有疏水性 C. 细胞骨架是指由生物膜相连形成的网状支撑结构 D. 活细胞中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3. 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以利于染色 B.在高倍镜和低倍镜下均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C.盐酸将细胞之间的果胶质松散,有利于后期制片时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 D.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细胞,在换用高倍后不能观察到目标细胞的原因是视野变暗 4. 下列为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图像及相关物质变化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子染色体A和B相同位置基因可能不同 B. 甲图仅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图像 C. 乙图中f-g段的变化与着丝点分裂有关

D. 乙图中k-l段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无关 5.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6.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吸收和释放CO2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为负值 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一)必考题(共39分) 7.(7分)已知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注:无突变和致死现象) 表现型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未红眼残翅红眼残翅朱红眼 比例3/8 3/8 1/8 1/8 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其中翅形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翅形的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 (2)为解释上述杂交结果,该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 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除该种假设外,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__________种。 (3)现已确定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理论上,F2正常翅朱红眼雌

2019年江苏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2019年江苏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7.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8.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黑龙江省哈三中2021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哈三中2021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物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O 16 第I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楞次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经典力学对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研究都适用 15.如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在斜面底端A点正上方高 度为10m处的O点,以5 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飞行一段 时间后撞在斜面上,这段飞行所用的时间为(g=10m/s2) A.2s B.2s C.1 s D. 0.5 s 16.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可采用右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 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

别为1.0A 和1.0V;重新调节R,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 和15.0V 。则当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 A .电动机的内阻为7.5Ω B .电动机的内阻为2.0Ω 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30.0W D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6.0W 17.水平方向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速度大小V=2m /s 不变,两端A 、B 间距离为3m 。一物块从B 端以V0=4m/s 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10m /s 2。物块从滑上传送带至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C . D. 18.空间某区域竖直平面内存在电场,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 ,电性未知的小球在该电场中运动,小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v ,方向水平向右,运动至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 。若A 、B 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为h,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A、B 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大小关系为B A E E >、B A ??< B.若12v v >,则电场力一定做正功 C.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gh v v q m 222122-- D .小球从A 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 21222121mv mv - 19.如图所示,一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重G1,人重G 2, 人站在木箱里用力F 向上推木箱,则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生物试题15(含答案)

① ②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8·稽阳联考改编)下列特征或结构中,哪项是种群所具有( ) A.出生和死亡 B.年龄结构 C.垂直结构 D.能量流动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证绿水青山就必须彻底杜绝一切砍伐和捕捞 B.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C.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措施有利于形成绿水青山 D.绿水青山有利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3.(2018·台州模拟改编)下列关于蓝细菌及其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B.蛋白质在蓝细菌核糖体上合成 C.膜蛋白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红色 D.合成膜蛋白需高尔基体参与 4.(改编)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中,一定需要ATP 供能的是( ) A.柠檬酸循环 B.卡尔文循环 C.质壁分离及复原 D.载体蛋白的形状改变 5.(2018·温州一模改编)下列关于人体厌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和氧反应生成水 B.两个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C.只有第二阶段可以生成ATP D.葡萄糖分解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6.(原创)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中的产物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淀粉等原料而被利用 C.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 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7.(改编)能够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脂肪水解酶 B.蛋白质水解酶 C.淀粉水解酶 D.DNA 水解酶 8.(2018·绍兴柯桥中学高三期中改编)有关A TP 和AD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P ADP +Pi +能量 A.生物体内的A TP 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B.ADP 分子中戊糖是脱氧核糖 C.①反应释放能量可以用于吸能反应 D.②反应所需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第

2019年高考理综试卷(全国I卷)生物部分

2019年高考理综试卷(全国I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36分)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以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tRNA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和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和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019江苏高考生物试题(word精校版)

2019江苏高考生物试题(word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生物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

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已知全集U=,集合A={-2,-1,0,1,2},B={x|x2≥4},则如图中阴影部分所表 示的集合为() A. {-2,-1,0,1} B. {0} C. {-1,0} D. {-1,0,1} 2.若复数z=,则|z|=() A. 8 B. 2 C. 2 D. 3.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A. B. C. 2 D. 4.已知a=,b=,c=,则() A. b<a<c B. a<b<c C. b<c<a D. c<a<b 5.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λa n,且a1=1,则S5=() A. 27 B. C. D. 31 6.设随机变量ξ~B(2,p),η~B(4,p),若,则P(η≥2)的值为() A. B. C. D. 7.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F2到渐近线的距离为4,且在双曲 线C上到F2的距离为2的点有且仅有1个,则这个点到双曲线C的左焦点F1的距离为()

A. 2 B. 4 C. 6 D. 8 8.甲、乙等5人排一排照相,要求甲、乙2人相邻但不排在两端,那么不同的排法共 有() A. 36种 B. 24种 C. 18种 D. 12种 9.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为0,则判断框中的条件 不可能是() A. n≤2014 B. n≤2015 C. n≤2016 D. n≤2018 10.若的展开式中含有常数项,且n的最小值为a,则= () A. 36π B. C. D. 25π 11.已知x2+y2=4,在这两个实数x,y之间插入三个实数,使这五个数构成等差数列, 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后三项和的最大值为() A. B. C. D. 12.函数,方程[f(x)]2-(m+1)f(x)+1-m=0有4个不相等实根,则m的取 值范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已知向量,,则向量与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14.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______. 15.学校艺术节对同一类的A,B,C,D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在评奖揭晓 前,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这四项参赛作品预测如下: 甲说:“A作品获得一等奖”;乙说:“C作品获得一等奖”丙说:“B,D两项

2019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和答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及学校名称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及答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得到的色素颜色较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加入的丙酮太多②用无水乙醇代替丙酮③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④研磨时没有加入CaCO3⑤研磨时没有加入SiO2⑥取的叶片的叶脉过多,叶肉细胞过少 A.①③B.②④⑤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 绿藻 酵母菌 时间 个体数量 3.在完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用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造成酵母菌培养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培养缸没有置于光亮处B.培养缸没有密封 C.没有通入空气D.培养液不含有机成分 4.农业生产上仓储大量粮食经常采取的措施是 A.通风干燥B.密封C.冷冻降温D.通入氧气 5.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2019年高考生物3卷

2019年高考生物3卷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 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 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 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 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29、 (11分)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30.(11分)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 (填“抗体”或“抗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