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溉用水与灌溉排水工程

灌溉用水与灌溉排水工程

灌溉用水与灌溉排水工程
灌溉用水与灌溉排水工程

灌溉用水与灌溉排水工程

一、灌溉用水

灌溉管理和排水管理是灌区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灌溉排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各种工程设施的管理运行,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调配灌、排水量,开展试验研究,实行科学用水和排水,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并采取经济措施,搞好经营管理,发挥工程最大效益。灌排管理包括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生产管理与组织管理四方面内容。工程管理主要是渠系工程的检查、观测、养护,维修、改建、扩建和防汛、抢险等。

只有做好工程管理,使渠系工程配套完善,并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才能实行科学用水管理。用水管理主要指灌、排水量和流量的调配以及灌、排水时间的安排等,它对充分发挥灌、排工程效益,促进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生产管理指灌区内结合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开展的综合利用、多种经营以及水费征收等工作。它是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排工程设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从而促进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的必要环节。组织管理是指建立与健全专业的与群众性的灌区管理组织,配备管理人员,才能完成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和生产管理的任务。可见在这四方面管理之中,工程管理是基础,用水管理是中心,组织管理是开展这些工作的组织保证,生产管理则是促进、巩固与发展以上三种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们彼此联系,相互促进。

灌溉用水管理是整个灌溉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溉工程的效益和农业的增产。用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行计划用水。

计划用水就是有计划地进行蓄水、取水(包括水库供水、引水和提水等)和配水。无论是大、小灌区,都要实行计划用水,做好用水管理工作。实行计划用水,需要在用水之前根据作物高产对水分的要求,并考虑水源情况,工程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的安排等,编制好用水计划。在用水时,视当时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当时的气象条件,修改和执行用水计划,进行具体的蓄水、取水和配水工作。在用水结束后,进行总结,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计划用水积累经验。计划用水是一项科学的管水工作,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预测,要充分地吸取当地先进经验,作到因地制宜和简便可行。只有这样,计划用水才能得到贯彻和推广。

1、用水计划的编制

用水计划是灌区(干渠)从水源取水并向各用水单位(县、乡,队或农场)或各渠道配水的计划。它包括灌区取水计划和配水计划两部分,现将这两部分的编制方法分述如下。

(1)水源取水计划的编制

取水计划由全灌区的管理机构编制,它是在预测计划年份各时期(月、旬)水源来水量和灌区用水量的基础上,进行可供水量与需要水量的平衡分析计算。通过协调、修改;,确定计划年内的灌溉面积、取水时间、各时期内的取水水量、取水天数和取水流量等。对于水库灌区,其取水计划就是水库的年度供水计划。以下仅扼要叙述引水(或提水)灌区取水计划的编制方法。

a.河流水源情况的分析和预测

渠首可能引取的水量取决于河流水源情况及工程条件。因此,应首先分析灌溉水源。在无坝引水和抽水灌区,需分析和预测水源水位和流量;在低坝引水灌区,一般只分析和预测水源流量;对于含沙量较大的水源,还要进行含沙量分析和预测。

(a)水源供水流量的分析与预测主要是确定计划年内的径流总量及其季,月、旬(或五日)的分配,即水源供水水量或流量的过程。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平均流量法和经验频率法等几种。

成因分析法是利用实测资料,从径流成因上分析一些气象、水文因素与水源径流的关系,建立相关图(例如,建立降水径流相关曲线等),据此再按选定的各阶段气象、水文(如降水)资料来确定河流的径流过程。

平均流量法系根据多年实测资料,按日平均流量,将大于渠首引水能力的部分削去,再按旬或五日求其平均值,作为所拟定的水源供水流量,方法较简易,多用于中小型灌区。

经验频率法中以采用分段假设年法或分段实际年法较多,其阶段的划分,一般根据作物生长期、气候变化情况以及水源年内变化规律,将全年划分为2~3个阶段,或只分析全年中某一个阶段。如北方划分为春灌、夏灌等,南方的水

稻灌溉期,可划分为泡田期、生育阶段灌溉期等。分段假设年法系将该阶段内多年实测流量,按旬或五日平均后依递减顺序排列,取相应于所选频率的旬或五日流量,作为该阶段内各旬(或每五日)的水源供水流量。分段真实年法系将历年该阶段的平均流量依递减顺序排列,取所选频率的年份,以该年内务旬(或每五日)平均流量作为水源供水流量。

(b)河源含沙量的分析与预测对于从多沙河流引水的灌区,为了防止渠系淤积,在超过允许限度的高含沙量时,往往要停止引水或进行其它安排(如引洪淤灌等),故要分析和预测不同含沙量的出现次数,日期及延续时间。其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分段真实年法,也可采用与水源流量相同年份的含沙量资料。

(c)渠首可能引取流量的确定低坝引水灌区,当水源供水流量大于渠首引水能力时,即以渠首引水能力为可能引入流量;当河源供水流量小于渠首引水能力时,即以水源供水流量为可能引入流量。无坝引水和抽水灌区,还要根据水源水位与引取流量的关系来考虑各阶段可能引取的流量。若有几个相邻的灌区在同一河流上引水,要根据统一安排的河系分水比例来确定各灌区的引水流量。

2.计划引取水量的确定

通过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渠首可能引取的水量和灌区灌溉需要的水量后,将两者进行平衡分析,最后可确定计划引取水量的过程。

在平衡分析中,若某阶段可能的引取流量等于或大于灌溉需要的流量,则以灌溉需要的流量作为计划的引取流量;若可能的引取流量小于灌溉需要的流量,就需要通过以下各种措施调整用水。最后确定计划的引取流量过程。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业灌溉,二是农田排水。是指根据项目区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建设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系统。工作内容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泵站及输配电工程等。

1)水源工程

土地整理的水源工程主要是为农田灌溉服务的。灌溉水源是指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地表水包括河川径流和汇流过程中拦蓄起来的地面径流,是农业灌溉主要的水源;地下水主要是指可以用于灌溉的浅层地下水;另外,灌溉回归水、城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生水”也可作为灌溉水源。不同的灌溉水源,采用的灌溉取水方式也不相同。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打井灌溉;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时,按水源条件和灌区的相对位置,可分为蓄水灌溉、引水灌溉、提水灌溉和蓄引提结合灌溉等几种方式。二级项目包括:塘堰(<10万m3)、小型拦河坝(闸)、机(电)井、蓄水池等。

2)输水工程

输水工程是从水源取水并将其按计划输送、分配到田间各级渠道系统或管道系统的工程设施。目前输水采用的主要形式包括明渠输水、低压管道输水等。

3)喷微灌工程喷微灌是喷灌和微灌的合称。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将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喷洒在农田上的灌水方法;微灌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适量、准确地直接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

工作内容包括:喷灌、微灌(含滴灌、微喷)。

4)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是通过排水沟道系统以及排水建筑物,排除农田多余的地面水、土壤水,降低地下水位的工程设施。目前排水采用的主要形式包括明沟排水、暗管(沟)排水等。

5)渠系建筑物工程

渠系建筑物工程,是指保证灌溉输水和分水、田间排水和交通等设计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渠首、渠道和路、渠道和排水沟等交叉位置处修建的过水建筑

物。主要包括:水闸(含节制闸、分水闸、退水闸)、渡槽、倒虹吸、农桥、涵洞、跌水(含陡坡)、量水设施等。

6)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泵站是指为满足农田灌溉和排水需要而修建的提水和排水泵站。输配电工程,是指保证农田灌溉和排水需要,满足提水需要而架设的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的通称。工作内容包括:高压输电线路、低压输电线路、变压器、配电装置等。

(2)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是指为满足整理区生产与生活需要而修建的道路系统。道路工程因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路面材质、路面宽度等方面。目前田间道路主要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建资荟萃)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应注意与其它工程施工的配合与衔接。如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就形成交叉作业,过水管涵的施工应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密切配合,避免二次开挖。渠道与新修道路伴行时,必须待道路路面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渠道两侧的衬砌及渠底砼的浇筑,避免道路工程压实时侧压对水利工程的破坏。灌溉与排水工程应视整个工程进展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一、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沟槽土方开挖→浆砌石(砼)渠道施工→土方回填→养护→报验。 二、施工工艺 (一)土方开挖 沟槽开挖之前弄清与施工相关的地下情况、已建管道情况,沟槽以逆流方向进行开挖,使已铺设的下游管道先期投入使用,供后段工程的施工排水。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现场地质情况及场地条件,沟槽采用人工与机械开挖相结合方式开挖的槽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先设法降低地下水位。沟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管道、沟渠、池槽等构件的基础施工,以免槽底土壤暴露过久,若出现超挖现象,则及时进行处理。施工期间应注意保护与开挖的沟槽附近的地上、地下设施。对于不明障碍物,应查明情况采取措施清除后才能施工。 (二)模板制作与安装 1、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

准确,并有足够的密封性,避免漏浆。 2、模板采用现场制作木模板,模板的制作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的规定标准之内;支架材料采用钢脚手架,模板的金属支撑材料应符合金属支撑要求。 3、模板木材的质量达到材质标准,腐朽、严惩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 4、木模面板厚应不小于3cm ,析面应尽可能光滑,不允许有凹坑、皱折或其他表面缺陷。 5、安装按施工图纸进行模板安装的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点,以便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满足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结构混凝土模板安装的模板允许偏差,遵守规范的规定。 6、模板的清洗和涂料,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模方便,木模板面应采用烤涂石蜡或其他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若发现在已浇筑的混凝土面沾染污迹,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除。 7、拆除,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遵守下列规定: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强度达到规定后,方可拆除。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施工程序:测量放样→检测→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 2、混凝土施工方法 进行基槽开挖并人工修整工作面,结构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经监理单位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灌溉排水工程学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 三、课程编码: 四、课程性质:专业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面对专业 学时:32;学分:2;开课学期:第七学期;水资、水利水电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田的需水规律和需水量计算,灌溉用水过程、用水量的确定,灌水方法和灌水技术的应用,灌溉系统规划布置及设计施工与管理。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质水情,及消除水旱灾害,合理科学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学习本课程须注意下列要求: (1)要深入了解各种农田水分形式对作物影响和机理及作物生长对水分状况的要求,掌握利用势能理论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原理及计算。 (2)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选择合理的设计条件和计算方法,掌握作物需水量的计算、灌溉制度设计,灌水率值的基本技能。 (3)了解目前我国各灌区主要采用的灌水方法类型及原理,掌握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确定、细部结构设计。 (4)具有有压管道灌溉输水系统水力计算,管道布置的技能。 (5)能够结合实际确定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原则并能合理规划布置,必须掌握灌溉渠道流量计算,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渠系水工建筑物工作原理的基本内容。 (6)具有绘制规划设计图纸、编制规划设计文件的技能。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水文水资源原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业课。 先修课程:测量学、水力学、水文与水利计算、土壤物理学。 后续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专业课。 八、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和节水模型讲解。 九、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考试内容覆盖全部讲授内容; 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和出勤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

第五节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第五节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本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应注意与其它工程施工的配合与衔接。如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就形成交叉作业,过水管涵的施工应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密切配合,避免二次开挖。渠道与新修道路伴行时,必须待道路路面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渠道两侧的衬砌及渠底砼的浇筑,避免道路工程压实时侧压对水利工程的破坏。灌溉与排水工程应视整个工程进展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一、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沟槽土方开挖→浆砌石(砼)渠道施工→土方回填→养护→报验。 二、施工工艺 (一)、土方开挖 沟槽开挖之前弄清与施工相关的地下情况、已建管道情况,沟槽以逆流方向进行开挖,使已铺设的下游管道先期投入使用,供后段工程的施工排水。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现场地质情况及场地条件,沟槽采用人工与机械开挖相结合方式,单槽开挖,开挖深度H 小于1.5m 的采用直槽开挖挡土板支撑,开挖深度H 大于1.5m时采用按1:0.75放坡开挖。用机械开挖至槽底高程以上20cm 左右时,采用人工清槽,以保证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或超挖,认真控制槽底高程和宽度。当开挖到接近槽底深度时,应随时复核槽底标高,避免超挖。开挖的槽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先设法降低地下水位。沟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管道、沟渠、池槽等构件的基础施工,以免槽底土壤暴露过久,若出现超挖现象,则及时进行处理。施工期间应注意保护与开挖的沟槽附近的地上、地下设施。对于不明障碍物,应查明情况采取措施清除后才能施工。 (二)、模板制作与安装 1、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混

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并有足够的密封性,避免漏浆。 2、模板采用现场制作木模板,模板的制作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的规定标准之内;支架材料采用钢脚手架,模板的金属支撑材料应符合金属支撑要求。 3、模板木材的质量达到Ⅲ等以上的材质标准,腐朽、严惩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 4、木模面板厚应不小于3cm ,析面应尽可能光滑,不允许有凹坑、皱折或其他表面缺陷。 5、安装按施工图纸进行模板安装的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点,以便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满足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结构混凝土模板安装的模板允许偏差,遵守规范的规定。 6、模板的清洗和涂料 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模方便,木模板面应采用烤涂石蜡或其他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若发现在已浇筑的混凝土面沾染污迹,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除。 7、拆除 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遵守下列规定: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在混凝土强度不低于3.5Mpa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强度达到规定后,方可拆除。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施工程序 测量放样→检测→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 2、混凝土施工方法 进行基槽开挖并人工修整工作面,结构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经监理单位

灌溉排水工程doc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灌溉排水工程学:灌溉排水工程学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 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利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2.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 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3.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 4.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5.干旱:是指因天气、土壤、生理等原因导致作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或指 作物由根吸水不足而导致其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和协调的现象。 6.大气干旱:指农田水分尚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由于大气温度过高 (T=30°C)和相对湿度过低(≤30%),阳光过强或遇旱风(≥3m/s),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发的需要。 7.土壤干旱:土壤含水率过低,作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收的水量很少,无法 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 8.渍害:因降雨、灌溉水量太多,或因地下水补给水量太多,使土壤长期过湿, 危害作物生长的灾害。 9.土壤盐害:盐害:指土壤含盐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 现象。 10.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 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 11.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两者的腾发量(蒸发蒸腾量)。 12.作物耗水量:土壤在任何水分条件下实际消耗的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和植物 体含水量之和。 13.需水量模比系数:作物某一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百分比。 14.需水临界期或关键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15.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 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指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1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17.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单位面积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18.土壤计划湿润层:旱作物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 19.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关系。

SL703-2015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施工质量评定表(修正)

SL703-2015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 质量评定表

1.渠(沟)道土方填筑基础面清理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2.渠(沟)道土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3.管槽土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4.渠(沟)道石方开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5.渠(沟)道土方建筑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6.管道土方回填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7.渠道衬砌垫层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8.渠道防渗膜料铺设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9.渠道保温板铺设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0.浆砌石衬砌渠道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1.现浇混凝土衬砌渠道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2.混凝土预制板(槽)衬砌渠道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2.渠道沥青混凝土衬砌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3.渠道斗(农)门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4.蓄水池、水窖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5.泵房建筑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6.阀门井、检查井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7.田间道路路基及路面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8.机井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19.水泵单元工程安装质量评定表 20.微灌首部工程设备仪表单元工程安装质量评定表 21.管道单元工程安装质量评定表 22.微灌灌水器单元工程安装质量评定表 23.喷灌设备(机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24.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签证表 25.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26.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27.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核查表 28、单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表

1.渠(沟)道土方填筑基础面清理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填表说明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

【题名】: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副题名】:Code for 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标准号】:GB 50288-99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发布日期】:1999-03-02发布 【实施日期】:1999-08-01 实施 【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批准文号】:建标[1999]70号 【批准文件】: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70号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一九九○年度部分计划(草案)的通知》(计综合[1990]160号)附件二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288-99,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省水利厅 主要起草人:余开德窦以松司志明陈登毅高启仁茆智瞿兴业袁可法 丁夫庆朱凤书魏永曜黄林泉董冠群朱树人刘清奎林世皋 李占柱廖永诚王兰桂仲伯俊 1总则 1.0.1为统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节水节地,降 低能耗,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1.0.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根据流域水利规划和 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察、观测和实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1.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等级划分 2.0.1蓄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总蓄水容积的大小,按表2.0.1确定。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教学教材

1.我国水资源概况:缺水、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 2.灌溉排水的发展方向: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放在对灌 区专管机构和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改革、现有灌排工程的更新改造和积极贯彻落实终端水价改革上。 3.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4.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1.灌溉措施(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2.排水措施(排出农田多 余水分) 5.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1.蓄水保水措施。2.调水、排水措施。 6.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根本任务: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 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7.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水只有在土壤冻结时才存在。 气态水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液态水是土壤水分存在的主要形态,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 8.农田水分消耗的五个方面: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 分。 9.作物需水量=植株蒸发量+棵间蒸发量 10.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作物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农业技术。 11.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经验公式、蒸发皿法、产量法、多因素法。 :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ɑ需水系数 b经验常数 2.基于参照物蒸发蒸腾量的半经验公式。 12.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对作物生理过程2.对作物生长和产量3.正面效应。 13.土壤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土壤水分指标、作物水分指标、气象指标。 14.灌水方法分为全面灌溉和局部灌溉。 全面灌溉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地面灌溉分为: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 局部灌溉分为微灌和渗灌。 15.畦灌适用于窄行距离的作物;沟灌适用于灌溉宽行距的中耕作物;淹灌适用于水田。盐 碱地改良;喷灌使用于蔬菜、果园、苗圃。

灌 溉 排 水 工 程 习 题 集 与 答 案

灌溉排水工程习题集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作物需水量 2.灌溉制度 3.灌溉水利用系数 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5.地下水临界埋深 二、是非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你认为叙述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你认为不正确的打×。 1.同一种作物,同样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越大,作物蒸腾量也越()2.在制定水稻的灌溉制度时,必须考虑地下水补给量和因作物根系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3.为防止渠道因超过允许最高水位而酿成决堤事故,一般在渡槽、倒虹吸等重要建筑物的下游要修建泄洪建筑物。() 4.地面灌溉采用畦灌时,畦长越短越节水。() 5.喷头的喷射仰角在45°时射程最大。() 6.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率时,作物将会因土壤水分供给不足而产生缺水() 7.在一定的范围内,土温和水温增高,可以促进根系吸水。() 8.非充分灌溉时,作物的产量因实际腾发量减少而减少,其净效益随之下降。() 9.渠道采用续灌时的灌溉流量一般比轮灌时小,因而更省水。() 10.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与排水沟深度无关。()三、填空题(共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毛管水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共同作用而保持土壤孔隙内的水分。2.描述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是根据______和______推导而来。

3.渠道输水损失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4.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时,其取水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5.灌溉排水管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共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 分) 1.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的释水特性有何区别 2.灌溉水源对水质有哪些要求 3.农作物对农田排水有哪些要求 4.简述地面灌溉与喷灌、滴灌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条件。 5.简述山区、丘陵区的自然特点及灌溉系统的特点。 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作物需水量:作物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2.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 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3.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关系。5.地下水临界埋深: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二、是非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2.×3.×4.√5.×6.×7.√8.×9.×10.× 三、填空题(共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土壤对水分子的吸附力、水分子之间的粘着力、水的表面张力 2.达西定律、质量守恒原理 3.水面蒸发、渗水损失、漏水损失

灌溉排水工程学试卷3

课程试卷(3)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耗水量主要是指(作物生理耗水)及(作物生态耗水)。 2、斗、农级排水渠沟网主要有(沟—渠—路)、(沟—路—渠)及(路—沟—渠)三种基本布置形式;其内部条田田间灌溉网可根据不同地形布置为(纵向布置)与(横向布置)。 3、在明渠横断面设计中应以(设计)流量作为基本设计依据,并考虑非常情况下的(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 4、作物的耐淹能力是指作物允许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 5、农作物对排水的基本要求有(除涝)、(防渍)、及(控制土壤盐碱化)。 6、灌区灌溉管理主要由(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环境管理)组成。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作物有效性。 答、(1)吸着水;紧附于土壤颗粒表面,一般不能被作物利用,其上限(最大分子持水率)以下的水分为无效水。(2)毛管水;田间持水率和无效水之间的水,容易为农作物利用,称为有效水。(3)重力水;如地下水位高,停留在根系层的重力水影响土壤的通气,这部分水称为过剩水。 2、简述量测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答、量测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方法有: (1)、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主要步骤:根据田间试验直接测定作物需水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经验关系,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其中作物需水量的田间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器测法、田测法、坑测法等。 (2)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主要步骤:先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 ;再根据不同作物的实际情况及土壤实际含水率状 况,确定作物系数K C 和土壤水分修正系数K θ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3、简述灌溉用水量概念、计算方法与其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 答、灌溉用水量是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水源提供的水量,其大小及其在多面和年内变化情况,与各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土壤、水文地质、气象条件以及渠系输水和田间灌水的水量损失等因素有关。 计算方法:对于某灌区,各作物某次灌水的净灌溉水用量该种作物种植面积 与灌溉定额的乘积,即M 净=ω i ×m i 。全区任何一个时段内的净灌溉用水量M 净 等 于该时段内各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之和。在根据灌溉水利用系数η 水 即可求得灌溉水毛流量,即为灌区从水源取得的水量。 灌溉用水量在实际中的作用体现在影响灌溉工程规模的大小和对灌水率的使用修正。一般情况下,修正灌水率即是改变灌溉制度中灌水持续时间,增加了输送水的损失量,这会影响该时段的灌溉用水量。 4、简述灌水方法种类及特点。 答、我国目前主要的灌水方法有: (1)地面灌水方法;优点:操作简便、运行简洁;整体经济投资小,土壤储水量大。 缺点:地形高差变化均匀,前期使用劳动力较多;水的使用量大。 (2)喷灌灌水方法。优点:省水、增产、省工省地、适应性强,可以结合施肥、喷药等同时进行,有利于实现灌水机械化和自动化。

分析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分析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0T15:04:35.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马先勉[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土整治有了很大进展,国家在土地整治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大,是农业产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土地整治水平是需要深度研究的内容。贵州桓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土整治有了很大进展,国家在土地整治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大,是农业产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土地整治水平是需要深度研究的内容。灌溉与排水工程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防旱、排涝等功能,与农业生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应当加强对土地整治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的研究,本文就围绕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引言灌溉与排水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最重要的工程之一。不考虑自然降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的因素,灌溉与排水工程承担了调配土地整治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水资源的任务,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周边人类与动植物的生产生活状态。随着近年来土地整治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土地整治的研究越发深入、全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的理论知识、工程技术方法与模式、政策法规、资金配置、耕地数量与质量、规划设计、效益评价、生态影响、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而灌溉与排水工程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思路、技术应用、效益分析、影响研究、管理与政策探讨等方面。 1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1)水分胁迫对农作物水分生产效率、生理活动的影响;(2)在水分的调控条件下,根系中的水分变化以及农作物的灌溉控制指标;(3)节水灌溉农作物的光合生理、水分生理以及水分的调控阀值等各个方面的技术;(4)在建立了作物高效用水以及非润滑湿润的条件之后,才能够对作为的需水量进行计算,并且才能够掌握作物的相关系数值。但是,在使用理论研究基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无法给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2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2.1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前期踏勘时不仅要对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地形水文特点、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做到充分了解,还要将周围的生物情况进行剖析,这样才能抓住规划的重点,结合区域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比如考虑构建生态净化池、生物通道等生物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对项目区溪流截弯取直的必要性等。做到在实现生态目标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因素,结合国内外土地整治项目已有的经验与研究,注重创新型生态技术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2.2明确相关设计标准为了更好的提升土地整治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相关设计人员要不断明确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并明确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点,将农田中剩余的地下水全部排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6)中的相关规定能够得知,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水源运行情况,确定输水量。 2.3控制排水机理以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对作物处于不同生育期的淹水时长、淹水深度以及水文对作物产量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在不同控制排水标准下的环境效应以及经济效果;处于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其雨后地下水的降落速度以及地下水的埋深,对于作物吸收光合作用以及营养都有一定的关系,对作物处于多个生育期中的连续受渍现象进行探讨,能够发现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原因;在不同的排水控制标准之下,能够掌握周围水体以及农田的污染物的规律。 2.4灌溉水源设计在设计灌溉水源过程中,重点工作是水源位置、水源质量的设计,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一是水原位置应当遵循就近、就高原则,缩短灌溉水的运输距离,运用水自流作用实现灌溉,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同时,也应当对灌溉土地范围内干渠、支渠以及水库进行规划与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二是水源质量需要控制水源污染,对于地下水少的地区,可以采取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设计并建设相应的灌溉渠与技术设施;如果水资源污染情况较严重,禁止采用,需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合理设计。 2.5农业高效灌溉排水及其对农田湿地生态效应影响机理在农业高效灌溉的条件下,需要掌握农作物的尺度效应以及需水规律;在控制灌溉排水的条件下,能够明确稻田中温室气体N2O以及CH4的排放规律,并且能够了解到稻田生态因子中的变化情况,掌握稻田中产生CH4、N2O,以及对这些气体进行运输与排放的规律;掌握非点源污染控制以及农田溶质迁移转化规律;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区域,应该进行水土环境效应的评估以及水土环境效应的调控。 2.6加强生态意识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个人或者组织一手包办的,只有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最终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可以使人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学习掌握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与技术,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习惯。因此,对于生态型土地整治工程,特别是生态型灌溉与排水工程,其最终的成效决定于各参与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因此,应当对政府管理者、工程建设者和土地使用者(农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3后期发展的方向(1)对于作物生产信息、作物水分以及灌溉调控过程中的互动效应的调控系统进行研究;(2)掌握作物水肥高效使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生产函数,了解农田控制排水技术指标;(3)掌握矿物质营养、水肥联合调控中作物的补偿效应、同化物质的分配以及转移规律、最优化的调控水肥光的模式以及光能截获转化效率;(4)在节水灌溉的模式之下,掌握稻田温室的排放机理以及规律;(5)在实现农田高效灌溉,保障农田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农田区域的水土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定量描述生态风险以及生态贡献,掌握高效节水灌溉对于区域水循环产生的生态环境作用以及对于水循环产生的影响;(6)在系统协同运行的机理之上,实现灌溉、排水以及湿地之间的综合管理。结束语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精编版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 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应注意与其它工程施工的配合与衔接。如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就形成交叉作业,过水管涵的施工应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密切配合,避免二次开挖。渠道与新修道路伴行时,必须待道路路面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渠道两侧的衬砌及渠底砼的浇筑,避免道路工程压实时侧压对水利工程的破坏。灌溉与排水工程应视整个工程进展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一、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沟槽土方开挖→浆砌石(砼)渠道施工→土方回填→养护→报验。 二、施工工艺 (一)土方开挖 沟槽开挖之前弄清与施工相关的地下情况、已建管道情况,沟槽以逆流方向进行开挖,使已铺设的下游管道先期投入使用,供后段工程的施工排水。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现场地质情况及场地条件,沟槽采用人工与机械开挖相结合方式开挖的槽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先设法降低地下水位。沟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管道、沟渠、池槽等构件的基础施工,以免槽底土壤暴露过久,若出现超挖现象,则及时进行处理。施工期间应注意保护与开挖的沟槽附近的地上、地下设施。对于不明障碍物,应查明情况采取措施清除后才能施工。 (二)模板制作与安装

1、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并有足够的密封性,避免漏浆。 2、模板采用现场制作木模板,模板的制作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的规定标准之内;支架材料采用钢脚手架,模板的金属支撑材料应符合金属支撑要求。 3、模板木材的质量达到材质标准,腐朽、严惩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 4、木模面板厚应不小于3cm ,析面应尽可能光滑,不允许有凹坑、皱折或其他表面缺陷。 5、安装按施工图纸进行模板安装的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点,以便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满足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结构混凝土模板安装的模板允许偏差,遵守规范的规定。 6、模板的清洗和涂料,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模方便,木模板面应采用烤涂石蜡或其他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若发现在已浇筑的混凝土面沾染污迹,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除。 7、拆除,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遵守下列规定: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强度达到规定后,方可拆除。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施工程序:测量放样→检测→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一、沟渠 (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土方开挖→验槽→C20砼浇筑→外观检验→放水检验排水沟渠过水能力→交工验收 (2)土方开挖 排水沟槽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挖沟,人工结合修整。从设计图可知其埋深均在O.8m左右,较浅,可采用一次性挖至设计标高,开挖点根据各条排水沟的走向,从排水沟的下游向上游挖进,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水渗水量按一定距离设一集水井,用抽水机或潜水泵排水,在挖设计标高时,应及时安排人员清除余土,疏通沟槽积水,以利抽干排除。对于地质情况较差的沟槽,采用适当的挡土板支扩加固,防止坍塌。 二、桥涵工程的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清理现场; (2)检查施工设备,挖掘机起吊能力等; (3)加工墩台盖梁模板,在我公司下属预制厂进行,然后运至工地; (4)在工地现场钢筋加工厂事先加工梁上部、下部所需钢筋; (5)配备水准仪1台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桥中心线,钻孔桩位,

墩台尺寸及轴线。. 2、浆砌石施工 (1)浆砌石桥台施工:按照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保证尺寸、宽度、基底标高和压实度,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砌体所用的块石料、水泥砂浆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块石大小应基本一致,用于外表表面的块石,其表面应基本平整。块石使用前要浇水湿润,表面的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砌石时不出现通缝、对缝。 (2)浆砌石挡土墙施工:浆砌石挡土墙施工时,分层、压缝进行砌筑,全线均匀上升,先砌外层定位行列,然后砌筑内层,外层与内层交错连为一体。 3、砼墩台帽 土方开挖结束后,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墩台帽施工。 (1)测量放线,划出墩中心线: (2)搭脚手架,绑扎钢筋; (3)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立模时保证其尺寸和相对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各项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模板表面应光洁、接缝严密。模板固定和调节可在桩四周打上固定支撑,支撑模板底脚,上部用导链和地锚在四个方向进行固定,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变形、不位移; (4)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前仔细检查模板位置尺寸、钢筋保护层以及设备的性能。混凝土浇筑采用搅拌机拌料,机动翻斗车运输,吊车配料斗起吊入仓。分层浇筑,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4、砼桥面板预制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试卷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灌溉排水工程学》试卷 专业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1×20=20) 1.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允许最大和最小之间,允许的最大含水量为_____________、允许的最小含水量为_____________。 2. 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灌溉渠系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4. 喷灌系统按系统获得压力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喷灌系统根据管道的可移动程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集雨系统主要是指收集雨水的_____________。首先应考虑具有一定产流面积的地方作为集雨场,没有天然条件的地方,则需人工修建集雨场。为了提高集流效率,减少渗漏损失,要用不透水物质或防渗材料对集雨场表面进行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是指在降雨量多的地方,为了满足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微灌等所需要的水头而修建的蓄水池。其选址应尽量利用地形高差的特点,设在较高的位置以实现自压灌溉。 8. _____________一般是用人工材料修建的具有防渗作用,用于调节和蓄存径路的蓄水设施,主要用于小型农业灌溉或兼作人畜饮水用。按其结构、作用不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开敞式和封闭式类型。 9.按照是否全面湿润整个农田、水输送到田间的方式和湿润土壤的方式,常将灌水技术分为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两大类。 10.灌溉对水源的基本要求有水质、水位及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10=20) 1.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 )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 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 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 D.净灌水流量 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 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最大分子持水率 D.凋萎系数 3.灌排相邻布置适用于()地形。 A.平原地区 B.地形微起伏地区 C.地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 D.山丘区 4.一个喷灌系统喷头、竖管、支管可以移动,其它各组成部分都固定不动,则称为()喷灌系统。 A.固定式 B.半固定式 C.移动式 D.管道式 5. 某一渠系有干、支、斗、农四级,则灌入田间的水量与干渠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是()的水利用系数。 A.η水 B.η干系 C.η D.η支水 6.土壤吸力小于()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 B.2MPa C.2.5MPa D.3MPa 7. 渠道纵断面图上最关键的一条线是() A.地面高程线 B.渠底线 C.设计水位线 D.设计渠顶线 8.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 A.洪灾 B.涝灾 C.渍灾 D.洪涝灾害 9.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 A.最大分子持水率 B.毛管持水量 C.田间持水率 D.饱和含水率 10.陡坡是()类型建筑物。 A.控制 B.交叉 C.衔接 D.泄水 三、判断题(1×10=10) 1、在灌溉设计年内,为保证作物各生育期需水要求,除该时段的降水供给水量外、尚有部分亏缺水量,需灌溉补给,这部分亏缺水量为净灌溉用水量。() 2、对于旱作物,湿润年份及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少,灌溉定额小;干旱年份及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3、20%原则是指控制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之差不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水头的20%。() 4、日本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有300万亩灌溉土地,90%以上实现了管道化。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很高,全国主要水系已连结成统一水网。() 5、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成果应有效地反馈到决策部门,但主要为内部掌握,不宜向社会扩散。() 6、微灌包括喷灌、滴灌地表与地下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小管出流灌、重力滴灌、渗灌几种灌溉形式。() 7、流态指数x反映了灌水器的流量对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 8、喷灌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及水滴打击强度。喷头的喷洒方式有全圆喷洒及扇形喷洒;组合方式有正方形组合、矩形组合、正三角形组合及等腰三角形组合。() 9、渠道的渗流过程一般可分为自由渗流和顶托渗流两个阶段;其工作制度有续灌及轮灌两种。() 10、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农田灌溉与排水习题册

一、填空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均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人均的,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 2. 战国以前时期:以为代表的水利工程 3. 战国至西汉时期:代表工程有、郑国渠、引漳十二渠、坎儿井等 4.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代表工程有 5. 唐宋时期:、北方农田放淤 6. 元明清时期:南方两湖垸田和 7.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泾、渭、洛惠渠,长江流域排水闸,黄河流域虹吸, 8. 农田灌溉与排水,是研究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调节措施,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科学。 9. 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状况和与其相关的、、状况。 2

10. 地区水情指地区水资源的、、。 11. 灌溉排水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2. 灌溉工程的任务在于通过、、等措施,改变水资源资源的时空分布,解决供需水量之间的矛盾,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业用水要求。 13. 排水工程的任务是排除多余的和过多的,控制地下水位,与与灌溉措施密切配合,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使低产土壤得到改良。 14. 灌溉排水工程是合理利用,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保证农业高产、稳产和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15.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有和 16.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有和 3

17. 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措施应,特别是北方,灌溉农业显得特别重要。 18. 我国降水总量,降水分布不均。 19. 我国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时空分布。 20. 我国降水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 二、选择题 1. 战国以前时期( )为代表的水利工程 A. 沟洫、芍陂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引漳十二渠、坎儿井 2.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代表工程有( ) A. 沟洫、芍陂 B. 黄河流域陂塘建设 C. 南方太湖圩田 D. 引漳十二渠 3. 地区水情: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 ) A. 流态 B. 流量 C. 动态 D. 状态 4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新版】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批准: 审核: 编制: ***工程公司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x月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部署,包括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及管理程序安排 一、工程概况 xx市2016年度第一批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石横片)第一标段位于xx市边院镇境内,主体工程为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工作。

二、编写依据 通过对本工程各阶段具体情况的分析,结合我公司的技术实力,施工水平,我们认为本工程重点是保证田间工程顺利进展,使部分工程在尽量躲开冬季施工,因此分片区分阶段的工序必紧凑,安排要合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抓住以上重点,合理部署,切实做好技术、设备、材料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工期完成。 (1)xx市2016年度第一批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石横片)一标段施工招标及合同文件; (2)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3)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整理标准; (4)现行的施工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范。 三、施工总体规划 我公司针对本工程施工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组建项目班子,并且入选一旦经过建设、监理单位确认,全班人选将处于启动状态,未进场之前可根据设计要求积极为本工程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为

按质、按时完成合同赋与的责任和义务,公司针对该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施工,新组建一个由公司技术经理亲自挂帅,公司副总工程师任技术负责人,由公司优秀的项目经理组建的项目经理部,负责具体施工管理。 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及详细研读设计文件、图纸,利用我单位人员、设备及丰富的工程施工经验等诸多优势,拟对本工程施工作以下规划。 1、项目班子配备 我单位现场将成立“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xx市2014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部”,项目部按项目法管理,负责该工程项目的实施。我们将按照与业主签订的承包合同,按期组织进场开工,并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配置人力、机械设备等各种资源进场,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对人、财、物进行合理调配,采用先进施工方法,严格控制质量标准,保质保量地圆满工。拟派遣具体丰富施上经验的项目经理为该工程项目经理,代表我单位具体组织项目施工和管理。作为驻工地的全权负责人,负责工程承包合同履约,直接对企业法人代表负责。项目经理依照与企业法人代表签订的委托书、责任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